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2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发布时间:2022-09-06T05:40:30.18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1期作者:臧玉莹徐莹[导读] 目的分析对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
臧玉莹徐莹新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区 221400【摘要】目的分析对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
方法基于特定时间内(2018年6月-2021年8月),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行开颅术),将其展开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A组40例术后给予延迟性肠内营养(术后48h 后),B组40例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h内),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B组并发症发生率(5.00%)较A组(25.00%)低(P<0.05)。
结论针对行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开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后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升高颅内压,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抑制,造成神经内分泌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情况,并且损伤还会对下丘脑、脑干等造成累及,诱发胃肠道动力紊乱。
当胃肠道出现障碍情况后,肠道细菌、毒素易繁殖于肠道内,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细菌易位,诱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
有报道[1]指出,颅脑外伤患者受颅内高压影响,会发生各种不良情况,如胃轻瘫、吞咽障碍等,若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易引发误吸、反流等。
伴随临床对肠内营养认知的逐渐加深,有研究[2]发现,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加速肠蠕动恢复,促进门静脉系统的血循环。
本文围绕所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开颅术)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就其效能进行评定,现剖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6月-2021年8月间,对所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进行选取,共计8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每组皆为40例),在A组中,最小年龄35岁,最大65岁,平均为(44.74±3.28)岁,男21例,其余为女(19例),受伤到入院之间的时间间隔1~20(6.17±1.63)h。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
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
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先补给脑细胞营养及水分的常规治疗,然后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肠道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进行细致周到护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因颅脑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营养状况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045-0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患者整个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多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相对较困难且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高[1]。
对于身处重症监护病房(ICU)结构护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及时进行营养调节和治疗,很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系列应激反应,改善机体代谢紊乱的症状[2]、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在颅脑受伤后24小时内进院接受治疗,经CT排查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在受伤前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消化道疾病、重要器官疾病、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排除肿瘤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意义潘明远,王光绿,罗大山,邓 峰(北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60例重型颅脑外伤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统计病人生存率及病人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
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外伤; 肠内营养支持【中图分类号】 R651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511(2008)0520939202The cl i n ica l sign if icance of early en tera l nutr itiona l support of the pa tien tsw ith severe bra i n i n juryPAN M i ng-yuan,W ANG Guang-lu,L UO Da-shan,et a l(D ep aret m ent of neu rosu rg ery,T he P eop le H osp ital of B eihai,B eihai536000,Guang x i,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 rogno sis and clin ical sign ificance on early en teral nu triti onal suppo rt of the patien ts w ith severe b rain in ju ry.M ethods 60cases of patien ts w ith severe b rain traum a w ere random ly divided in to early en teral nu triti on suppo rt group and con tro l group.T he su rvival rate of the tw o group s w as ob served. T he GCS sco re w ere analysed on adm issi on,7days and14days after in ju ry.Results T he su rvival rate and GCS sco re of early en teral nu triti on suppo rt group demon strated dom inance compared w ith that of con tro l group.(P<0.05). Conclusion s Early en teral nu triti on therapy can i m p rove su rvival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 ts w ith severe b rain traum a.【Key words】 Early en teral nu triti onal suppo rt; Severe head in ju ry 重型颅脑外伤后常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使病情加重,病死率升高,严重影响伤者预后。
DOI :10.7683/xxyxyxb.2016.12.014收稿日期:2016-07-19作者简介:胡均贤(1983-),男,湖北黄冈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颅脑外伤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
本文引用:胡均贤,徐春林.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12):1071-1073.DOI :10.7683/xxyxyxb.2016.12.014.【临床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胡均贤,徐春林(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北黄冈4380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中50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50例患者于伤后12h 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IgM 、IgG 、IgA 和IgE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浆IgM 、IgG 、IgA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IgE 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浆IgM 、IgG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但治疗前后血浆IgA 、Ig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IgM 、IgG 、Ig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Ig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中CD4+、CD8+水平、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1周后,2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1),观察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而充足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文献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代谢改变、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的作用、肠内营养的应用存在问题和展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颅脑损伤;肠内营养;展望严重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耗能、高分解代谢状态,迫切需要热量的补充。
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并在提高免疫功能、防止肠源性感染、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
1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代谢改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创伤早期代谢率明显升高,能量消耗增加.[3]大脑作为代谢活动的调节中枢,颅脑损伤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代谢改变,包括激素的构成改变、异常的脑功能代谢以及针对损伤细胞而产生的脑及全身的严重炎症反应。
[4]这种高代谢状态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如不及时补充营养,体内储存的能量势必耗竭,造成病人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积极、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改善全身代谢和负氮平衡,还可以保护胃黏膜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5-6]。
2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的作用2.1早期EN对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流的30%流经胃肠道。
当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休克时,为了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全身血液重新分配,胃肠道血流明显减少。
若全身血流量减少10%,即可导致胃肠道血流减少40%。
研究表明在各种应激时胃肠道最早发生缺血缺氧,又最迟得到恢复,易较早受损或衰竭[7]。
在应激条件下肠道黏膜将出现功能障碍,细菌及内毒素可透过黏膜屏障进入体内,再次导致机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一系列改变,加重机体功能紊乱。
所以在脑损伤后的急性应激状况下,胃肠道灌注急剧减少,植物神经、内分泌失衡和营养不良,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高达91%[8]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胃肠道除了有消化和吸收功能外,在肠源性高代谢、感染和免疫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此有肠外营养PN向肠内营养EN过渡的趋势,应用EN的比例在逐步增加。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儿炎症反应的影响效果周明;刘晓溪【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颅脑损伤患儿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于干预后1、3、7、14 d对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定,并测定2组营养状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时,2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 d时,观察组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7d时,2组GCS评分虽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4 d时,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儿的机体内环境,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22)016【总页数】4页(P102-104,108)【关键词】肠内营养;颅脑损伤;炎症反应;肠外营养;C反应蛋白【作者】周明;刘晓溪【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新生儿内科病房,辽宁沈阳,1100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新生儿内科病房,辽宁沈阳,1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由交通事故引发的颅脑损伤事件也日益增多。
颅脑损伤尤其是重症颅脑损伤患儿,因较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有效进食,极易出现营养不良问题。
一旦发生营养不良,将较易诱发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大感染概率,而感染又极易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终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与转归[1]。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观察治疗效果。
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
本文采用此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结果: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对其血常规检测中的总蛋白(TP)以及白蛋白(ALB)进行检测,发现试验组中TP、ALB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应用。
标签:早期肠内营养;ICU;重型颅脑损伤;影响ICU为重症监护病房,对身处其中接受护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不进行积极治疗与营养调节,则有可能会有生命威胁。
在早期为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方法,有利于患者进行新陈代谢以及消化吸收[1-2]。
因此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本院提供的临床时间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7月-2013年5月共收治了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
其中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53岁,平均(35.41±8.16)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36.27±7.54)岁。
造成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为车祸、高空坠落等,患者损伤的部位最多的是硬膜外血肿,其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干损伤。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对入院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例如补给脑细胞营养与水分等,然后对患者实施手术。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率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计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n=37)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实验组(n=74),对比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率。
结果:实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外伤;营养状况;并发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普遍处于昏迷状态,难以正常进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且常伴随免疫功能的降低。
再加上患者机体处在高代谢的状态,在受创后胃肠道血液灌注不充分,容易引发胃肠道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对于该类患者,传统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不理想[1]。
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在临床中也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为验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计74例为对象,评价了该方案与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计74例。
纳入标准:(1)满足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手术治疗成功;(3)预期生存时间在21d以上;(4)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四肢等多发伤者;(2)合并原发性胃肠道疾病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n=37)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实验组(n=74)。
对照组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22~67(42.51±8.40)岁,包括开放性损伤22例,闭合性损伤15例。
早期肠内营养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摘要] 目的评价早期场内营养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颅内压、随机血糖及GCS评分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对照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随机血糖、颅内压及GCS评分的值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随机血糖、颅内压及G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23,P=0.036)。
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11-186-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nutrition on the floor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the influence on complications. Methods 88 cases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ugar and GC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recor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group after treatment,serum total protein,serum albumin,hemoglobin,random blood glucose,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GCS score befor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observation group diarrhea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s,pulmonary infection and stress ulcer incidence rat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are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 of patients in early and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reduce the incidence ofcomplications.[Key words] Early 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Complication颅脑损伤是由各种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颅脑引起,而重型颅脑损伤是指由格拉斯哥评分法确定的受伤后昏迷>6h 或再次昏迷的颅脑损伤。
·医学食疗与研究·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7月第19卷第14期1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舒金泽 沈建 陈林祥 陆恺 范国伟(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1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展此次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降钙素原、内毒素、C 反应蛋白水平、免疫功能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内毒素、C 反应蛋白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经比较,组间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降钙素原、内毒素、C 反应蛋白明显降低,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明显升高,两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 <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重症颅脑外伤;炎症反应;营养状况【中图分类号】R605.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4-0015-02作者简介:舒金泽(1990.06-),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重症医学科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重度颅脑外伤发生率不断增加,该疾病能够引起机体代谢的上升,使机体的热量消耗不断增减,故此病患者早期热量会有较大的热量消耗,且对营养有较高需求[1-3]。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为患者提供热量和物质,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情况得到明显显著的改善,对其炎症反应进行抑制,促进患者康复[4]。
我院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具有较为显著的 效果。
•论著•肠内免疫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王白永*,林乐清,唐文学【摘要】 目的 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机械通气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和等氮、等热量的匀浆支持治疗。
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2周脱机成功率,于入院第1、7、14天检测T淋巴细胞各亚群分布,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价患者6个月后神经功能。
结果 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且2周内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
入院第7、14天,治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
6个月后,治疗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合理使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 颅脑损伤;肠内免疫营养;T淋巴细胞亚群;呼吸,人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中图分类号】 R 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73王白永,林乐清,唐文学.肠内免疫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5):531-534.[]WANG B Y,LIN L Q,TANG W X.Effects of immunomodulating enteral nutrition on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8,21(5):531-534.Effects of Immunomodulating Enteral Nutrition on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ANG Bai-yong*,LIN Le-qing,TANG Wen-xueICU,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5,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Bai-yong,Attending physician;E-mail:wby136086@【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munomodulating enteral nutrition on T-lymphocyte subset,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in the ICU,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from August 2014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36 in each.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enteral nutritional emulsion (TPF-T),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homogenate(a kindof enteral nutritional suspension)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calories contained in TPF-T given to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rate of successful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in two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T-lymphocyte subset were measured on the 1st,7th,14th days after admission.An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Glasgow Outcome Score(GOS)at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horter duration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higher rate of successful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in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On the 7th,14th days after admission,the levels of CD+3,CD+4 and CD+4/CD+8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overall GOS and average GOS assessed at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all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timely and reasonable immunomodulating enteral nutrition can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shorten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increasethe rate of successful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trauma;Immunomodulating enteral nutrition;T-lymphocyte subsets;Respiration,artificial;Glasgow outcome scale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6ZB103)310015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王白永,主治医师;E-mail:wby136086@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会引起机体严重的应激反应,常伴有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影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疗程为3周,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3周后,研究组Hb、Alb、TG均高于对照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型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重型腦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是指出血量大或位于脑干、小脑等特殊部位的出血,及梗死面积大或梗死涉及多个脑叶的脑梗死,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加上应激等因素,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增多,蛋白质分解增加,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若未及时给予早期营养支持,易并发低白蛋白血症,加重脑损伤程度[1-2]。
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预防感染和代谢并发症,纠正负氮平衡,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维护细胞正常代谢,修复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防止细菌内毒素移位,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3]。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笔者所在医院选取110例重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m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2020年第4卷第16期2020Vbl.4No.16□经验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Hb、血清ALB、PAB、TP水平的影响傅壮,常敬民(苏州永鼎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苏州215200)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Hb、血清ALB、PAB、TP水平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永鼎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A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B组(畅外营养支持),各28例。
两组患者均治疗5d。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血清ALB、PAB、TP以及IL-1、IL-6、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ICU住院时间。
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P水平及B组患者Hb、血清ALB、PAB水平均显著下降,A组均显著高于8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IL-6、CRP水平均显著下降,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57%,显著低于B组的67.85%;A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均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ALB、PAB、TP等营养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营养状态,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ICU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血红蛋白;白蛋白中图分类号:R65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严重创伤刺激,导致机体处于高动力、高分解状态,患者机体代谢率明显增加,糖脂代谢发生紊乱,能量消耗增加,以上情况的出现会延迟机体组织修复及伤口愈合的进程,甚至可能导致出现继发性损伤,增加感染概率肠外营养是以往临床上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但其仅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且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提高抵抗力,降低感染率,减少住院费用。
方法:选取重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40例,GCS 3~8分,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炎症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7 d后与对照组比较,早期EN组LY%、CD4、HLA-DR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PCT、CRP均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留置时间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效改善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标签:脑外伤;早期肠内营养;免疫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的荟萃研究显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1-2],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后免疫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以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评价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7~68岁,平均(43.42±15.07)岁,GCS评分3~8分。
其中交通伤31例,高处坠落伤5例,高处坠落物砸伤4例。
40例患者均同时存在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合并头皮撕脱伤12例,脑内血肿6例,颅底骨折12例,神经源性休克4例。
28例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排除对象:(1)伴心、肝、肾、肺及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者;(2)伴失血性休克;(3)处于急性感染期;(4)肿瘤患者,近期行系统或局部放疗或化疗者;(5)存在免疫缺陷性疾病或风湿血液系统疾病;(6)存活时间0.05)。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谢彩霞;朱京慈;尹华华;黄光富;冯海龙;廖天芬;任正华;张雯【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于伤后24~48 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伤后24~48 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 d开始使用了合生元(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4、8、15 d分别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表达,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营养支持8、15 d外周血CD3+、CD4+、CD4+ /CD8+的表达比对照组高(P<0.01或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35.0% vs 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0(027)006【总页数】4页(P404-407)【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合生元;细胞免疫;感染性并发症【作者】谢彩霞;朱京慈;尹华华;黄光富;冯海龙;廖天芬;任正华;张雯【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610072,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10072,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10072,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10072,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10072,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 I)患者伤后机体可出现高代谢、负氮平衡状态,且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免疫损害为主,从而易继发感染和加重继发性脑损害[1-2]。
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魏俊(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孝感342000)性肺炎、肉芽肿性疾病等,其中以特发性间质肺炎为主要类型[5]。
IIPs 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导致肺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是弥散性肺泡炎、肺泡结构紊乱等,临床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6]。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多继发于结缔组织病,例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IIPs 与CTD-ILD 均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多发性疾病,如何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IIPs 及CTD-ILD 发病率的升高,临床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予以极高的关注。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两种疾病的病理学表现、HRCT 影像学表现及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病理学表现方面,CTD-ILD 患者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主,IIP 患者以肺泡间隔增宽、纤维增生为主,差异显著(P <0.05),可以作为鉴别标准之一;在HRCT 影像学方面,IIPs 患者以网状影较为多见,CTD-ILD 患者以磨玻璃影作为多见,有明显差异(P <0.05),在斑片状影、索条影、蜂窝状影及胸膜增厚等影像学表现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肺功能方面,主要是评价间质性肺炎的肺通气、弥散功能情况,是对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2组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因此,肺功能检查不能作为其特异性指标。
综上所述,掌握CTD-ILD 、IIPs 患者的基本特征,对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张浩.结缔组织病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60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2):15-16.[2]黎剑宇,邓宇,曾庆思,等.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HRCT 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5):2496-2500.[3]高丽,云春梅,孙德俊.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诊治策略[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24):1898-1901.[4]谭荣,赵旻.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临床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7):105-106.[5]周明远.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7):68-70.[6]谢荣华,吴振彪,贾俊峰,等.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和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9):795-798.(收稿日期:2019-01-03)作者简介:魏俊,男,本科,副主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者共32例,记为集束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者共30例,记为常规组。
对比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变化,并对比2组贫血、营养不良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2组IgG、IgM、IgA水平相近(P >0.05);治疗后2组IgG、IgM、IgA水平均升高(P <0.05),且集束组提高幅度更大(P <0.05)。
集束组贫血、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 <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能够增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降低贫血、营养不良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免疫功能影响DOI :10.19435/j.1672-1721.2019.13.039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重症,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供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增强免疫功能,为快速康复创造条件[1]。
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营养支持疗法,效果确切。
本研究探讨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者共32例,记为集束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者共30例,记为常规组。
集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6岁~68岁,平均年龄(58.1±5.9)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20分,平均(14.5±2.3)分;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4岁~69岁,平均年龄(57.8±6.2)岁,NIHSS 评分8~19分,平均(14.3±2.5)分。
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方法集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热量供给:急性应激期20~25kcal/(kg ·d ),稳定期25~30kcal/(kg ·d );营养液治疗方案:300~400mL/d ,第1天~第2天,0.8kcal/mL ,滴注速度为20~30mL/h ;500~800mL/d ,第3天~第4天,0.8kcal/mL ,滴注速度为40~50mL/h ;1000~1800mL/d 逐步过渡,第5天~第14天,1.0~1.2kcal/mL ,滴注速度为40~50mL/h ,第15天~出院前,逐渐停止肠内营养支持并过渡至正常饮食。
常规组实施常规营养治疗:采用鼻胃管方式给予营养支持,第1天喂养粥水,第2天开始喂养整蛋白型营养素能全素500mL/d ,0.8~1.0kcal/mL ,采用重力滴注,第6天开始喂养能全素1000mL/d ,1.0kcal/mL ,第15天~出院前,逐渐停止营养支持并开始过渡至正常饮食。
1.3观察指标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由于住院时间不一致,故统计治疗后15d 的数据)免疫球蛋白(IgG 、IgM 、IgA )水平变化,并对比2组贫血、营养不良发生率。
其中IgG 、临床与实践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应用于脑梗死伴焦虑症患者中的疗效研究王兴国(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江西上饶334600)IgM 、IgA 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均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常规、营养指标等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治疗前后IgG 、IgM 、IgA 水平变化对比治疗前2组间IgG 、IgM 、IgA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IgG 、IgM 、IgA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后集束组IgG 、IgM 、IgA 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 <0.05)。
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IgG IgM IgA 水平变化对比(x ±s ,g/L )组别例数IgGt P IgMt P t P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集束组327.0±1.09.5±1.38.6230.0000.9±0.3 1.4±0.3 6.6670.000 1.0±0.3 1.8±0.49.0510.000常规组306.8±1.18.2±1.0 5.1580.0001.0±0.3 1.2±0.32.5820.0121.1±0.3 1.3±0.42.1910.032t 0.750 4.392 1.312 2.623 1.312 4.919P0.4560.0000.1950.0110.1950.000IgA治疗前作者简介:王兴国,男,硕士,主治医师。
2.22组贫血、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集束组无贫血、营养不良发生,常规组有5例贫血、4例营养不良,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5.801,P =0.016;χ2=4.561,P =0.033)。
3讨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若营养支持方法效果不佳,不仅会增加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还会严重影响免疫功能,对患者的恢复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常规营养支持方法主要是依靠重力作用实现营养素滴注,速度缓慢,且营养供给不足,因而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机体抵抗力差,恢复缓慢[2]。
临床医生应当积极探讨更理想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
本研究中,治疗后2组IgG 、IgM 、IgA 水平均升高,且集束组均高于常规组,集束组贫血、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提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集束治疗能够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贫血和营养不良发生率。
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能够保护肠黏膜,减少肠内毒素的吸收,增强屏障保护作用,并且还有助于促进机体合成蛋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甚至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相较于常规营养支持治疗优势明显,且更符合患者的治疗需求。
相关研究显示[3],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指标,也证实该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
综上所述,建议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戴红芳,魏成功,唐钟祥,等.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免疫功能和ICU 监护时间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6):1810-1812.[2]胡均贤,徐春林.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12):1071-1073.[3]张纪兰.益生菌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4):462-464.(收稿日期:2019-01-08)【摘要】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应用于脑梗死伴焦虑症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焦虑症患者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8例。
2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量表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出现口干1例,对照组出现乏力1例。
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梗死伴焦虑症疗效可靠,安全性佳,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焦虑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效DOI :10.19435/j.1672-1721.2019.13.040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区域血供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性病变坏死,继而产生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