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 格式:docx
- 大小:25.68 KB
- 文档页数:13
让知识带有温度。
龙抬头的由来及注意事项整理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奇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龙抬头的由来及留意事项,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龙抬头的来历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奇,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今以后,雨水会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头清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假如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召唤它了。
龙抬头留意事项1、留意不能推磨这一天不能推磨,以免压住龙头。
河北新河、山东滕县都忌当日磨面,怕压了龙头。
山东东明一带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扫洁净。
把磨的上下扇支起来,禁止使用。
由于当地人认为石磨是龙头,因此龙头节就要把龙头抬起来。
始终到现在、尽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这一天。
全部的打面机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烂了龙头”。
2、留意不能吃面条二月二这日不能吃面条,尤其是北京、河南等地比较忌讳。
这是由于面条外形瘦长,如龙须。
吃面条就相当于吃龙须,会惹恼龙王,当年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会闹涝灾。
忌吃稀饭喝疙瘩汤。
防止糊龙眼,否则会天降冰雹。
也不能喝粥、吃米饭,古人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
不能纺花,由于“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
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
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
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盼望。
3、留意晒后背输送精气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
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肩背部是我们身体采集自然界阳气的主要部位,主管、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常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月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意味着龙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
此时,人们应该庆祝,祈求龙神保佑,带来好运和繁荣。
那么,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有哪些呢?故事一:龙王调雨在中国传统信仰中,龙神是水的主宰,它能操纵雨水。
因此,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与龙王调雨有关。
传说,在汉朝时期,某个地方遭受旱灾,人们饱受饥饿和痛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龙神派遣了龙王前来解救。
龙王调控了天空中的云彩,使之释放下大量的雨水,降下了急需的降雨。
于是,人们开始庆祝并感谢龙王的神力。
从此以后,人们就在每年的二月二日庆祝龙抬头节,以祈求龙王的保佑和丰收。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祈雨仪式,以期保佑农作物的丰收,吸引龙王离开水府,到周围的田地上去为庄稼降雨,以换取百姓的平安和健康。
故事二:龙的身世相传龙神非常神秘,它们的起源和身世一直是人们想要探究的问题。
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由于龙神在人间给予了太多的帮助和祝福,人们决定在每年的二月二日祭拜龙神以感谢它的恩德。
据传说,龙神是由祖先太昊所驾驭的神龙后代。
他与其他的神龙一起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
太昊是华夏人的祖先,又被称为颛顼,他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受到了神龙的帮助。
这些神龙借助它们强大的力量,为世界带来了水、风、雨、云和日月星辰,是大自然的主宰。
因此,在每年的二月二日,人们会为这些古老的神龙祈祷,以感谢它们创造出了这美好的世界。
故事三:庆祝龙鱼重逢在民间传说中,二月二是龙鱼重逢的日子,因为龙和鱼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
据说,在古代,人们不但把龙视为神物,而且把鱼视为聪明和灵性的象征。
由于龙鱼有一种奇妙的互动关系,二月二日被视为庆祝龙鱼重逢的日子。
传说中有一条神龙长时间潜伏在久旱的地方,为了测试当地的人们是否有诚信与互助的品德。
在神龙沉睡中,当地的湖泊变得干涸,一尾被命运戏弄的鲤鱼没了食物和水,决定使最后的努力,钻入了干涸的河底。
但是,神龙醒来后发现鲤鱼还活着,漂浮在水面上。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的来历
说起二月二的来历,大约在唐朝,就已有这样的旧俗。
只不过起初“二月二”和“龙抬头”还没有太大关系,直到南宋时期,才有了关于“龙抬头”的记载,这其中更是有一个互相感恩的故事。
相传唐朝时期,武则天当上了皇帝,自称武曌,意指日月当空。
天上的玉帝得知后,心想皇帝贵为真龙天子,怎么能让一介女流来做,于是恼火之下,便诏来四海龙王,令其三年之内不准下雨,以示惩戒。
从那以后,河流干枯,泥土开裂,庄稼颗粒无收,于是闹起了饥荒,数以万计的老百姓都将要饿死。
看见人间的惨状,掌管天河的玉龙不忍见百姓受苦,一次性吸足了天河中的水,向人间喷洒了一场甘露。
次日,玉帝得知后大发雷霆,下令将其斩首,但又念及其劳苦功高,便其镇压在大荒山千年洞中,并立下一块碑,上书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念及玉龙的恩德,为了拯救玉龙,便四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一位老农掉了几粒金黄的玉米种子,这才猛然想起这不就是金豆吗。
于是想尽办法将其蒸煮炒炸下,最终使其开了花。
周边的百姓得知后,纷纷照计而行,随后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
玉帝见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都金豆花开,只好传谕,令太白金星将玉龙放了出来。
身上的束缚被解除,玉龙抬起头来,冲向了天空,随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豆大般的雨点便降下来。
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便渐渐流传了下来。
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炒豆,爆玉米花,同时不忘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以预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简介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为此关于龙抬头你们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简介,欢迎参阅。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二月二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
二月二龙抬头在什么节气关于二月二日龙抬头的由来,在中国民间,人们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兩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兩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6大习俗1.剃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摆围仓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
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
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
相传,古时有位皇帝,因耽误了祭天的时辰,惹得玉帝雷霆大怒,便下令让龙王三年之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从此,大旱三年,庄稼颗粒无收,河流、湖泊陆续干涸。
百姓民不聊生,饿的饿死,病的病死,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后来,龙王的小儿子青龙于心不忍,不想看着百姓饱受折磨,痛苦哀嚎,便偷偷的为人间降了一场雨。
次日,玉帝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将青龙压在了一座大山下,旁边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
百姓们见状,既担心又着急,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让金豆开花。
一直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百姓们拿出家中的玉米种子和黄豆种子进行晾晒。
期间,有位老人发现,这玉米和黄豆金光闪闪,很像玉帝所说的金豆。
于是匆忙跑回家中,想在锅里炒制一番,看看能否像金豆开花一样。
不久,玉米和黄豆接连爆开,锅里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响。
老人开心的将此事告诉了全村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支起锅灶,开始炒玉米和黄豆。
等其开花后便摆放在供桌上。
后来,玉帝看到人间家家户户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能赦免青龙,让它重返天庭,帮助龙王给人间降雨。
随即,天空电闪雷鸣,青龙冲破山石,仰天长啸,一跃而起,直上云霄。
一瞬间,久违的雨滴倾泻而下,百姓们欢天喜地,大地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庄稼的收成也越来越好。
从此,“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流传至今,每年的这天,人们就炒黄豆,爆玉米花。
真诚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二月二的来历是什么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那么,二月二的来历有哪些?下面跟店铺一起来了解。
二月二的来历1、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来历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2、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3、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习惯3.1、“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摘抄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日庆祝,也称为“龙抬头节”、“龙头节”或“春耕节”。
它是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这天是龙神沉睡后的第一个龙日,龙神苏醒后,开始降雨,加快春季耕作的进度,为农民们带来了丰收的好兆头。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史书记载,东海水神敖广的九个儿子中,有六个可以变成龙。
其中,老二敖显和老五敖忠是最善于使雨的。
敖广六子中的每一个都管理着一条主要的江河,因此在传说中,他们被认为是河流的精神。
二月二是他们中的敖显的生日,也是敖家庙会的日子,庙会上供奉有龙的形象,因此,二月二也被称为“龙子节”。
另外,二月二还是中国传统农历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龙头节”。
在农历的24节气中,二月二是“惊蛰”节气,这个节气意味着春天真正的到来。
在这个节气里,万物开始复苏生长,农民们开始着手春耕之事,因此二月二也被称为“春耕节”或“开春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候二月二是神仙们出游的日子。
在传说中,神仙们喜欢变成龙的形象出游,每当到了二月二,神仙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召开盛大的庙会,互相比赛变化形态,让人们惊叹不已。
因此,二月二也成为了神仙们的聚会日子,人们纷纷前往庙会一起观看。
除了上述的传说之外,二月二还有一些地方特殊的习俗和表演方式。
比如,湖南岳阳洞庭湖畔的车公庙会上,会有喜庆的龙灯舞,舞龙团队将用布、纸等制作成的几米长的“龙灯”从众人中间穿行而过,发出嘶嘶声和龙吟。
还有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踩高跷、升旗、放烟花等等,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
总之,二月二龙抬头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让人们感受到春天到来的时刻,虽然这个传说已经不再被我们深信不疑,但它作为一个节日,依然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龙抬头节日来历是什么龙抬头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龙抬头节日的由来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店铺一起去揭秘龙抬头节日的相关知识吧。
龙抬头节日的由来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
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
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
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春龙节的起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
惊蛰就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前后。
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
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
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春龙节由来的传说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唐朝武则天当上皇帝时,惹恼了玉皇大帝,传渝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行云布雨,不久,苍茫大地,遍野哀鸿,一片枯黄。
司掌天河的龙王不忍看到人间这种惨景,为救黎民百姓,竟不顾玉皇之命,为人间降了一场透雨。
玉帝勃然大怒,将龙王打下凡,压在一座山头下,山头写着:“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种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像寻找铁树开花一样,为救龙王,百姓们到处去找“金豆开花”,后来有个聪明人出个主意,用随处可见的玉米爆花替代“金豆开花”。
这法子真灵,玉皇一看人间千门万户金豆开花,只好传谕,将龙王召回天庭,刚好这天是二月初二,从此民间留下二月二龙登天的传说和爆玉米花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由来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
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与传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二月二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龙神,以求平安吉祥。
那么,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1. 来历说法: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在江南地区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说法是:古代某个年代,一位来自江南的文士前往长安赶考,在途中,他路过洞庭湖,恰巧遇见了一场惊涛骇浪的大风暴,船只不断晃动,那位文士十分害怕。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一条龙头浮出水面,并听见一声巨响,“龙抬头了,风浪平了。
”之后,大风大浪就消失不见了,船只也安然达到目的地。
此后,这位文士非常感激龙神,便利用每年的二月二这个日子,举办宴会祭祀龙神,以祈求平安和顺遂的运势。
2. 传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也与许多民间传说故事有关。
其中一则传说故事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只饥饿的龙来到江南地区,龙口非常渴,需要水来解渴。
但是,江南地区群众都担心龙会危害人民,所以没有人愿意给它水。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名叫刘蓉的老妇人不畏生命危险,将自己家里唯一的一桶水放到了河边,让龙解渴。
龙喝完水后,非常感激刘蓉的善良,便发一道消息,要求所有人在每年的二月二这个日子,为龙祈求吉祥平安,并向刘蓉家传播龙神的优秀品质。
另一个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是:很久以前,城市内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洪水涨至天际,人们非常害怕。
此时,一条鲤鱼化身成了龙王,让所有慌乱的人们搭上龙的背脊离开洪灾。
在这一天后,人们便称龙王为“抬头龙”,并称其为龙神,以祷告龙神的神技,平安顺遂。
3. 二月二龙抬头的庆祝方式:在中国南方地区,二月二龙抬头这一节日十分重要,人们会在这一天里举行各种活动庆贺,来表达对龙神的敬意。
最普遍的活动就是舞龙,人们制作彩色布制的“龙口”,并将其固定在竹制龙身上,演员们跟着鼓乐起舞;此外还有祭龙、放龙灯、舞狮等庆祝活动。
在庆祝过程中,群众准备从食物到礼品,很多有着特殊寓意的饮食都会被准备出来,例如糯米饭团、龙虎斗鱼等。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范文(精选8篇)端午节农历2月2日又称春耕节、农历节、青龙节和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篇1相传,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
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
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
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
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
'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欢迎大家参考!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篇1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篇2我们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这一天,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今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在南方,二月二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到理发店去理发,祈求自己好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篇3“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
”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润含着一个动人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母生有三子,但缺一女。
龙王想,要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该多好啊!王母知道后,就给龙母服下一颗仙丹,不久,龙母怀孕。
⼆⽉⼆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介绍⾃古以来,⼈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顺、五⾕丰登。
农历“⼆⽉⼆”,既是“龙抬头节”,⼜是⼟地神诞⾠“社⽇节”。
下⾯是⼩编给⼤家带来的⼆⽉⼆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家!龙抬头的来历简介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初⼆,是天上主管云⾬的龙王抬头的⽇⼦,从此以后,⾬⽔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龙抬头,蝎⼦、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古时也把“⼆⽉⼆”⼜叫做“上⼆⽇”。
因此,盛⾏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称“春耕节”。
据说,这⼀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龙抬头的来历1、祭社神:⼆⽉⼆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地公的诞⾠,在南⽅,⼈们都会在这天祭祀⼟地神,虔诚祈祷保佑这⼀年五⾕丰登。
2、吃龙⾷:吃龙⾷,就是在农历⼆⽉⼆⽇那⼀天,北⽅⼈们会吃⼀些名字⾥带有“龙”的⾷物。
⼀般吃龙⾷分为,春饼为“吃龙鳞”,⾯条为“吃龙须”,馄饨为“吃龙眼”,饺⼦为“吃龙⽿”,⾯条、馄饨⼀块煮叫做“龙拿珠”,葱饼为“撕龙⽪”。
3、采龙⽓:早上5点到7点之),出门⾯向东⽅深吸⽓,寓意着吸收龙⽓。
4、引钱龙:在华北,⼈们会选择⼀棵⼤树,⽤灶烟在地⾯上画⼀条龙,再⽤红线拴⼀枚铜钱,把线牵回家中,⽤容器盖住即成,⼤家把这叫做引钱龙。
这样做的⽬的有两个,⼀是请龙回来,兴云布⾬,祈求丰收;⼆是龙来了,害⾍就躲起来。
⼆⽉⼆龙抬头祝福语⼆⽉⼆龙抬头,鸿运当头好兆头,祝你:⼯作有⼲头,做事有劲头,⽬标有准头,经营有赚头,未来有想头,⽇⼦有奔头!⼆⽉⼆龙抬头,龙神驾临幸运⾈,祥瑞之⽓跟你⾛,风调⾬顺庆丰收,好事成双有缘由,快乐加倍⽆烦愁,愿你好运绵绵⽆尽头!⼆⽉⼆龙抬头,眼睛放光,看见前途;龙须飘逸,触到幸福;犄⾓坚挺,指引明路;声⾳远播,吼出威武。
愿您吉祥如意!⼆⽉初⼆春龙节,好事成双不停歇。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一传说关中地区久旱不雨,东海小龙受玉帝之命前去行雨。
然而,它由于贪玩而忘记自己的布雨任务。
这时,有一位英勇的青年,不畏困难,从悬崖上采来降龙木。
他用降龙木将东海小龙从河水中赶了出来,及时行云布雨,挽救了当地的百姓。
东海小龙被迫降雨的这一天就是二月二日,后人们便称之为“龙抬头〞日。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二民间传说武那么天当皇帝后,触怒了玉皇大帝,他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许给人间降雨,以示惩罚。
天不降雨,河川枯竭,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痛苦不堪,哭声连天。
司管天河的玉龙不忍心,便喝足了天河的水,张开巨口喷雨。
玉帝闻之勃然大怒,将玉龙压在一座山下受罚,并在山上立碑:“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报答玉龙的拯救之恩,挽救被压在山下的玉龙,就到处寻找金豆开花。
人们找了很长时间都未找到。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一,在赶集的时候,人们见一个老婆婆在卖包谷。
装包谷的口袋没有扎好,金黄色的包谷撒了一地。
人们不约而同地发现金黄的包谷就像金豆,假设将包谷炒一炒,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人们欣喜假设狂,奔波相告。
在二月初二人们将包谷炒爆,供在院中,有的还送到玉龙的身旁。
玉龙大声吼叫:“太白老头,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人老眼花,没有看出开花的金豆是爆米花,就一招手收了拂尘,将玉龙从山下放了出来。
玉龙从此重返天庭。
为了纪念包谷的救命之恩,二月二炒爆米花的风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三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比赛,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还有传说解释二月二龙抬头是来自龙母对龙女的思念。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
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 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粒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供奉神龙,以祈求家庭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幸福。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以下是其中几种比较为流传的版本。
一、纪念神仙飞升据史籍记载,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
相传,汉武帝的大臣张汤,因得罪权贵而被流放,却在一次千里迢迢的旅途中,结识了晋王刘备,交情颇深。
有一天,张汤在梦中得知自己即将升仙,于是赶紧向晋王告别。
晋王不仅送行,还命人陪伴张汤走到了南阳城。
张汤爬上南阳山,消失不见。
此时,天空中出现了两条巨龙,分别向天空飞升。
自此,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二月二龙抬头”。
二、供奉龙神祈求庄稼丰收另一种说法是二月二龙抬头是为了祈求庄稼丰收。
在古代,人们认为龙是能够操纵天气、支配水源的神灵,因此在种田、渔猎、出行等方面都需要得到龙神的保佑。
由此,二月二便成为了供奉龙神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的“龙床”上摆上一只狮子头或龙头,放上糕点、饺子、鲜花等供品,向龙神祈求五谷丰收、生活幸福。
三、驱逐瘟疫和邪魔还有一种说法是,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于驱除瘟疫和邪魔。
据说,在古代,这一天是一个瘟疫肆虐的日子,人们不仅容易感染疾病,而且还会遭遇邪魔的侵扰。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活动,用烟火、红布、炮竹等方式来驱逐瘟疫和邪魔。
同时,也会设立宾馆、办义卖、布施贫苦,以解决人们的生活困难。
总之,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价值。
对于我国人民而言,这一节日不仅代表着祈求龙神保佑、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更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二月二龙抬头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的精神内核却始终得以保留。
作为新时代的新人,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文化营养,不断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这一神奇而美好的节日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2024传统节日龙抬头的由来传统节日龙抬头的由来都有哪些?苍龙七宿的出没位置与降雨相互对应,随着苍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升高,降雨也就越多。
当苍龙七宿完全升起之时,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4传统节日龙抬头的由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传统节日龙抬头的由来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
28天宿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就是龙角。
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
龙抬头能不能剪头发二月二龙抬头可以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能剪头发,可寄托美好的心愿。
1.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2.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
3.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4.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5.龙抬头剪头发寓意好,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在龙抬头这天进行理发,从时间上来说,并没有特殊的禁忌,不过,这一天剪头发的人会比较多,从便利的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上午进行,这样可以避开人群聚集的时段,减少龙抬头当天剪头发所花费的时间。
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是什么1、福星高照行大运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2、取吉利“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
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
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中国古代的龙崇拜。
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会抬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关于龙抬头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关于龙王降雨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旱无雨,庄稼收成不好,人们生活困苦。
有一天,东海龙王微服私访,见百姓受苦,心生怜悯,于是决定行雨布雨。
他告诉百姓,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他会亲自降雨,但需要百姓们准备迎接。
于是百姓们纷纷准备好各种物品,等待龙王降雨。
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龙王果然如期而至,降雨滋润了大地,庄稼也茁壮成长。
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向龙王跪拜。
自此以后,每年二月初二,民间便有了“龙抬头”的习俗,人们会祭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龙王降雨的传说外,还有一些与龙抬头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比如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关于黄帝升天的传说等等。
这些故事和传说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龙抬头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在民间,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龙抬头,比如舞龙、赛龙舟、吃龙食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加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篇一:二月初二龙抬头的由来与习俗【文化】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风俗【文化】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风俗鲁章明秀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
今年是龙年,那今天是真正的龙抬头了。
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好日子啊!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一,阳历2月22日,好日子!哎!总算是出了正月了!年总算是过完了!再也不用寒暄“拜个晚年”了。
这么好的日子,应该春光明媚才对。
但天公真的不作美,一整天都阴霾密布,不见天日。
据说是有雨雪,但老天爷爽约了。
以这样的形式庆祝二月的到来,很不给力。
对于二月二,民间最多的说法就是“龙抬头”了。
按我的理解,“龙”就是老天爷,“龙抬头”就是老天爷睡醒了,冬天结束了,春天来临了,天气暖和起来了。
对于二月二,最大的民俗就是“剃头”了。
照老一辈人通常的习惯说法和做法,正月里不能剃头,只有熬到了二月二才能剃头。
老天爷精神了,人也精神了,新的生活开始了!一、二十八星宿与龙抬头二十八星宿(xi),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龙抬头,与二十八星宿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谓二十八星宿,就是中国古人观察天象的模式,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星座”。
聪明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想象力十分丰富,把天空中可见的星星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成4宫、每宫7宿,共28宿。
根据形象,将4宫想象为4种动物。
其中,东宫7宿(角、亢、氐(d)、房、心、尾、箕)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角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
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称作“龙抬头”,将其作为春天的标志。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和“惊蛰”之间。
此时,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
二、龙头节的起源据传说,“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
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据考证,“二月二”的习俗始于唐朝。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相传在宋朝时,二月二被称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
《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
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的形成,除了中国先民对龙的崇拜之外,更多地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相对南方地区而言,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
因此,人们祈雨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逐渐形成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愿望,盼望龙王爷能够赐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对于“二月二龙抬头”,北方地区甚于南方。
老百姓是多么地盼望着春天的喜雨啊!二月初二到了,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了,给老百姓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就此开始。
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因此,这一天被称之为“春龙节”,又叫“春耕节”。
三、二月二的习俗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在我的济南老家,每到二月二,最大的食宿莫过于吃“炒蝎豆”了。
炒蝎豆,也称作“炒蝎子爪”或“炒蝎子肚”。
炒蝎豆,意味着炒死蝎类毒虫以除害之意。
小时候,我特爱吃母亲做的炒蝎豆。
有黄豆、黑豆,先泡好,再放在装了“土”的大铁锅里翻炒。
这种“土”很特殊,灰白色,干干的,说是叫什么“坩子土”。
大人们说,困难时期,有人吃坩子土,吃得不消化,胀肚子,还死了人呢。
小伙伴互相分享自家的蝎豆,看到大伙儿嘴边上白白的坩子土沫子,好笑极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坩子土炒的蝎豆再也没有了。
童年的快乐也淡去了。
我后来学了地质学,这才知道,坩子土就是高岭土。
篇二: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今天是3月2日,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
我国自古以来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民间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这天也叫春龙节。
据史料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据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农历二月初二,其实更是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我国的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而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据历史记载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其实,关于二月初二“龙抬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话说当年武则天篡位,天帝震怒,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以示惩罚。
然而司水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将玉龙打下天界,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玉龙,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来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
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昂首抬头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无可奈何,只好让玉龙回归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据说,这也是民间二月二吃蝎豆习俗的由来。
其实不止这些,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还有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等等。
其实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另悉,咱北京的新路春、曲园酒楼、同春园、惠丰饺子楼、马凯餐厅长椿街店、合义斋等老字号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里,都推出了各具风味的“龙鳞”餐,今天恰好周日不妨前往去大吃一顿。
篇二: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二月二龙抬头,明代已见此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我国北方地区,流传着许多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一: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故事二“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
”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
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
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
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
”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
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囊。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
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
”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
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
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篇三:二月二的由来二月二的由来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