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难题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讲解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知识点中,主要包括物理量和单位、机械运动、热学等方面。
下面来详细讲解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指的是用来描述物理实验的性质和特征的量。
而物理量的单位是指对物理量进行量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物理量和单位是物理学中非常基本的概念。
在物理量和单位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国际单位制、常用物理量和其单位、物理量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等方面。
二、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中,主要涉及到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等方面。
在机械运动中,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点有匀变速运动的速度、
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公式,竖直上抛的高度和时间的关系等。
三、热学
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热的传递、转化、
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热学知识中,我们需要掌
握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温度、热量、热传递等方面。
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有温度的定义和单位、物质的三态、热传递
的方式、具有相同温度的物体热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四、其他方面的物理知识点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知识点之外,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还需
要掌握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电、光、声等方面。
这些知识
点的具体内容较多,不在此一一列举。
总之,在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我们在学习期间多加努力和积累。
只有将这些知识点掌握好,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和发挥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八年级物理难题集锦第一章. 声现象1. 声音是什么1. 人们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行车的破旧:“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
你知道“哪儿都响”的原因吗?给你一辆这样的自行车,你将如何改造,来减少它在进行中的响声?答:因为自行车使用时间长后,会产生螺丝松动,一些不见因长时间摩擦而变形。
在改造过程中,可以将松动的螺丝加上垫圈拧紧,休整变形的振动和摩擦。
2. 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响起时,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而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变快,它就跳动的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跳舞草”的神奇表现与声现象有关系吗?简单阐述理由。
答:有关系。
因为这种叶子对声波的刺激十分敏感,音乐的响起将声音传播到空中,然后声音再由空气传播到叶子,使叶子发生振动。
3.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风的声音,马的声带,黄河水。
4. 人靠耳朵听声音,人们干支声音的基本过程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耳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5. 参照下面的声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几种物质的声速/(m/s)空气(15℃)340 蒸馏水(25℃)1531空气(25℃)346 铜棒3750软木500 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 铝棒5000蒸馏水(15℃)1497 铁棒5200答:声速与材料和气温有关。
5. 2002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雪崩事件,造成重大事故。
登山运动员都知道:雪地等山,不宜高声喊叫。
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答:因为雪山或溶洞中的支撑部分可能十分脆弱,高声喊叫会引起空气的振动,当空气振动的频率与雪堆岩石固有的频率达成共振时,会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
6.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听不到声音,但他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照样创作出传世之作,这是怎么回事?分析:贝多芬耳聋只是传导障碍,听觉神经并没有损坏,用牙咬住木棒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可以让钢琴声通过木棒传到牙齿,再通过颌骨,头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1.夏天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时,它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2.(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很烫,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冰棒“冒烟”的原因是,当我们从冷柜中拿出冷冻品(比如冰糕)时,它们的温度非常低,与它们表面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微小水滴,呈现出雾状,就像冒烟一样。
因此,“冒烟”的并不热,而是一种物态变化——液化现象。
2)冰箱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会直接凝华成霜。
3.为了能够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该是90cm。
4.小张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
他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上。
为了验证两人的结论,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首先在室温下称量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的质量m1,然后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放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再次称量矿泉水的质量m2.如果m1>m2,则说明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1=m2,则说明小吴是正确的。
5.这是一个模型照相机,由纸筒A和纸筒B组成。
纸筒A的一端覆盖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入了一个凸透镜。
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图像,需要调整A、B之间的距离,并将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
此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像是倒立的实像。
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是一个三棱体,横截面呈圆弧形。
在读数时,沿A、B方向观察,沿A方向观察更容易读数。
这是因为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7.在一个古寺里,小明发现了一个变音钟。
随着香火的燃烧,敲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高亢。
这是因为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的振动频率改变。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雷区警示1、误差不是错误。
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且必须要避免的。
2、要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选取某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但是,45、s v t61(1)(3)2A C 3A B C 45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声速C .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 、B 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 .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 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6、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A 、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 、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 、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8、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9、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B.小明 C.岸边的树 D.妈妈10、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A.划船的小伙伴B.船尾 C.河岸D.鲁迅11动.12.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ACD13、C车和站14A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15AC16A.17、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 B. C. D.1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经过5s一定相遇D甲速度越来越大,乙速度不变19、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 段B.bc段C.cd段D.de段20、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21、王力同学骑自行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想测定自己的速度.他测出1min内双脚踩着脚踏转了35圈,已知中轴大齿盘有48个齿,固定在后轮轴上的飞轮有20个齿,车轮直径为66cm,则他骑自车的速度是(保留整数).?22.2324110km/h2s到第4s2526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m/s.27283600m.当他(1(229、多少?30、长31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距离:S=1/2Vt=340m/s×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难题集1.骨导式助听器是一种能够让耳聋病人听到声音的装置,它的原理是通过将声音转化成机械振动,然后通过骨骼传递到内耳,从而使得耳聋病人能够听到声音。
2.当两人相距较远时,声音会因为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
但是,如果使用自制的土电话,由于电话线路的增加,声音会得到增强,因此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
此外,当耳朵贴在铁轨上时,声音能够通过铁轨传递到耳朵,从而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但是如果站起来,由于距离的增加,声音会逐渐减弱而听不到了。
因此,我们可以研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如何利用介质来增强声音的传播效果。
3.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使其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
这里包含的物理原理是: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4.当___在漆黑的鬼屋里带上耳机听鬼故事时,听到有人在给自己剪发的声音,但是回过头却没有人。
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是可以通过反射和折射来实现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受到空气密度、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出现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声源的情况。
5.某人在高楼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远处建筑工地上打桩机的打桩情况,发现打桩机的汽锤以每秒1次的频率撞击水泥桩,他听到的打击声刚好与看到的击桩动作一致。
当他看到汽锤留在桩上后,又听到了2次撞击声。
由此可知,观察者离打桩机的距离约为258米。
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时间间隔,我们可以计算出观察者与声源的距离。
6.在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的情况下,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0.5秒。
根据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我们可以计算出甲、乙之间的距离为85米。
7.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八年级上册物理最难知识点物理学是关于自然世界的科学研究。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掌握的。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这些最难的物理知识点,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1. 动能与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两个基本的概念。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和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位置。
要想理解这些概念,我们需要首先理解能量是什么。
能量是由物体的状态和位置所决定的。
一个物体可以具有不同形式的能量,例如动能、势能、热能等等。
理解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释物体的运动和位置。
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多练习。
学生们应该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例如用不同的材料做不同形状的滑块,探究不同大小、高度的滑坡上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速度和运动距离等,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引力作用的定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个概念很难理解。
为了理解这个定律,我们需要知道引力是什么。
引力是由物体之间的质量引起的,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
因此,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另外,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大时,引力就会变弱,因为距离成反比。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生们应该多观察周围的事物,例如月球和地球的运动,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更好地理解此时的引力变化。
3. 机械波机械波是沿介质传播的波动。
在物理学中,机械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学生们通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什么是长波和短波,什么是波长和频率。
为了理解这个概念,学生应该了解波的基本概念,例如波长、频率和速度。
学生们可以通过使用弹簧和定量制作一个波池,然后可以探究机械波在波池中传播的规律,理解波长、频率等概念。
总而言之,物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
第二章声现象(原卷版)课时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022年课程标准物理素养2.3.2 了解声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物理观念:了解噪声的来源、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科学思维:通过体验和观察,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制作隔音房间的模型,交流、总结、反思对模型进行改进。
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点一、噪声的来源问题我们经过热闹的街道或繁忙的建筑工地时,嘈杂的声音常会令人心烦意乱。
这些声音对人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弱它们呢?1.噪声和乐音(1)乐音:有规律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是由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
例如:音乐会上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钢琴演奏声;清晨鸟儿清脆婉转的叫声。
(2)噪声: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例如: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的轰鸣声;放鞭炮时震耳欲聋的声音;车辆的喇叭声等。
2.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通常是指哪些刺难听耳、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例如,装修房子的钻声、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等。
(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公共场所的喧闹声、图书馆里的说话声。
特别提醒(1)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有时乐音会因为干扰其他人而属于噪声,例如广场舞的音乐;(3)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称为乐音。
(2024·江苏苏州·一模)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客船”上的人通过声音的辨别出是钟声;“钟声”对于正在休息的客人属于(选填“乐音”或“噪声”)。
知识点二、噪声的危害1. 噪声的强弱等级(1)噪声的等级划分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
八年级物理力学难题一、摩擦力相关难题1. 题目: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30N 的拉力作用时,物体静止不动。
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析: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因为拉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30N,所以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也为30N。
2. 题目: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将拉力增大到15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g = 10N/kg)解析:根据G = mg求出物体的重力G=5kg×10N/kg = 50N。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f = F = 10N。
当拉力增大到15N时,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仍然是10N。
因为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无关。
二、压力与压强相关难题1. 题目:一个正方体木块,边长为10cm,重为6N,放在面积为1m²的水平桌面中央。
求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解析:首先求木块的底面积S =(10cm)²=100cm² = 0.01m²。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F = G = 6N。
根据压强公式p=F/S,可得p = 6N/0.01m²=600Pa。
这里要注意受力面积是木块的底面积,而不是桌面的面积,因为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木块的底面积。
2. 题目: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
A的底面积为100cm²,高为10cm;B的底面积为50cm²,高为5cm。
A的密度为2g/cm³,B的密度为3g/cm³。
求:(1)A对B的压强;(2)B对地面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光学难题一、光的直线传播相关难题题目1: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用手电筒照射一面墙,在手电筒和墙之间放一块带有小孔的木板。
当小孔直径从5cm逐渐减小到0.5cm的过程中,墙上光斑的变化情况是()A. 光斑逐渐变小,亮度逐渐变亮B. 光斑逐渐变小,亮度逐渐变暗C. 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D. 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暗后变亮解析:1. 当小孔较大时(如直径5cm),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形成的光斑是孔的形状,此时相当于孔的投影,光斑较大。
随着小孔直径减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斑会逐渐变小,因为能通过小孔的光线范围变小了。
2. 当小孔直径减小到一定程度(如0.5cm)时,由于光的衍射现象开始变得明显。
在小孔较大时,通过的光线多,所以亮度较亮;当小孔减小到一定程度,光发生衍射,通过的光线变少,而且光斑开始弥散,所以亮度逐渐变暗,而光斑又开始变大。
所以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答案是C。
二、光的反射难题题目2: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A. 30°B. 60°C. 45°D. 90°解析:1. 首先明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为90°。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90°÷2 = 45°。
而题目中给出光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向平面镜这个条件是干扰项。
答案是C。
三、光的折射难题题目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当入射角α增大时,折射角β将(),当入射角α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发生()现象。
A. 增大;全反射B. 增大;折射光线消失C. 减小;全反射D. 减小;折射光线消失解析:1.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2.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临界角)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8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8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一)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25px=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八年级上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2.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
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
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多少圈A.9圈B.9.5圈C.10圈D.10.5圈3.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西运动D.经过4s,甲乙相距10m4.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35)B.30)C.33)D.37)5.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 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A.m2:m3B.(m2﹣m1):(m3﹣m1)C.(m3﹣m2):(m2﹣m1)D.(m2+m﹣m3):(m1+m﹣m2)6.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7.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在地面上,若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一定为75°B.一定为30°C.可能为60°D.可能为15°8.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甲杯中液体质量大B.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无法确定质量大小9.如图所示,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则()A.迎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水潭B.迎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C.背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地面D.背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B.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C.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11.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年级上册物理辅导资料【五篇】,供⼤家学习参考。
三、声现象 1、声⾳的发⽣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发声也就停⽌。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切⽓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球的宇航员即使⾯对⾯交谈,也需要靠⽆线电,那就是因为⽉球上没有空⽓,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次听到的声⾳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的⽿朵⽐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调 声⾳的⾼低叫⾳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调越⾼。
5、响度 声⾳的⼤⼩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声源到⼈⽿的距离远近有关 6、⾳⾊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的品质叫⾳⾊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规则地杂乱⽆章振动时发出的声⾳。
从环保⾓度看凡是妨碍⼈们正常休息、学习和⼯作的声⾳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们⽤分贝来划分声⾳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扰谈话,影响⼯作效率,长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温度 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使⽤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上表⾯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有缩⼝35—42℃0.1℃①离开⼈体读数 ②⽤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的,并且只在液体表⾯发⽣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低,液体表⾯积⼤⼩,液体表⾯空⽓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同时进⾏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态叫升华,从⽓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常⽣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服变⼲,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层外射到地⾯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的形成,⽉⾷、⽇⾷的形成、⼩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光传播⽅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光的传播⽅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种介质射向另⼀种介质的交界⾯时,⼀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向发⽣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射光线、法线在同⼀平⾯上;反射光线和⼊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等于⼊射⾓ 可归纳为:“三线⼀⾯,两线分居,两⾓相等” 理解: (1)由⼊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处:⼊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随⼊射⾓的增⼤⽽增⼤,减⼩⽽减⼩,当⼊射⾓为零时,反射⾓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反射:平⾏光线经界⾯反射后沿某⼀⽅向平⾏射出,只能在某⼀⽅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光经界⾯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论是镜⾯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镜对光的作⽤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向 11、平⾯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的虚像(2)像和物的⼤⼩(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屏接到,当然也能⽤眼看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知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______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___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______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_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______的。
位置静止相对的地面静止静止地面静止静止重点一、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水逐渐结成冰B.天空飘动的白云C.铁生锈了D.细胞的分裂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冰块熔化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位置不变,不是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B.白云飘动,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C.铁生锈了是一种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D.细胞分裂是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二、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所以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必考难题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中光的部分的一些必考难题:
1. 对于凸透镜,如果有一个光源,那么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如何的?如果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之内,那么会形成什么样的像?如果将光源放在焦距之外,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像?
2. 什么是光的折射?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吗?如果会,那么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 如何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而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4. 如果有一个平面镜,当光线照射到它上面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光源放在平面镜的后面,那么我们能看到光源的像吗?如果能,像的位置在哪里?
5. 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中,入射光、反射光和法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6. 如果有一个凹面镜,当光线照射到它上面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凹面镜的焦点在哪里?如何计算它的焦距?
7. 如果有一个凸面镜,当光线照射到它上面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凸面镜会使物体看起来更近?
8. 如何解释雨后天空中的彩虹?彩虹为什么总是呈现出七种颜色?
9. 如果有一个红色的光源和一个蓝色的光源,它们同时照射到一个白色的屏幕上,屏幕上会呈现出什么颜色?为什么?
10. 什么是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为什么会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这些难题考查学生对光的理解,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速、以及不同类型的光学元件(如凸透镜、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工作原理。
八年级物理难题一、浮力相关难题1. 题目一个体积为80cm³的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36cm³的体积露出水面。
求:(1)物块所受浮力。
(2)物块的密度。
(g = 10N/kg)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公式。
水的密度公式,公式。
则物块所受浮力公式。
(2)因为物块漂浮,所以公式,即公式,公式。
物块的体积公式。
根据密度公式公式,可得物块的密度公式。
2. 题目把一个质量为60g、体积为100cm³的物块放入足够多的水中,求物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公式)解析首先计算物块的密度公式。
因为水的密度公式,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物块在水中静止时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公式,物块的重力公式,所以物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公式。
二、压强相关难题1. 题目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为10cm,B的边长为20cm。
A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
求:(1)A对地面的压力。
(2)若将A、B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高度h后,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公式和公式的大小关系。
(公式,公式)解析(1)A的边长公式,根据压强公式公式,公式。
已知公式,则公式对地面的压力公式。
(2)设截去相同高度公式。
公式原来的高度公式,公式原来的高度公式。
公式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公式。
公式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公式。
计算公式。
把公式,公式,公式,公式代入可得:公式。
因为公式,公式,所以公式。
2. 题目一个平底容器的质量为0.2kg,底面积为1×10⁻²m²。
在容器中装入0.8kg 的酒精后,将它放在水平地面上。
求:(1)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公式,公式)解析(1)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酒精的总重力。
容器的重力公式。
酒精的重力公式。
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公式。
(2)根据压强公式公式,已知公式,公式。
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公式。
三、光学相关难题1. 题目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镜面转过15°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多少度?解析当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夹角为0°。
八年级物理重点复习资料1:10个必考易错知识点1.受力分析时,要防止多力!方法是寻找施力物体,若找不到施力物体则此力不存在!比如说“上冲力”、“上滑力”、“下滑力”,这些所谓的“力”都找不到施力物体,因此是不存在的。
2.重力方向有两种描述: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不可说垂直向下!浮力方向有两种描述:竖直向上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上。
不可说垂直向上!3.遇到摩擦力一定先要区分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其大小应该利用受力平衡来解答,初中物理遇到的一般是二力平衡,此时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外界拉力或者推力,若拉力或者推力大小发生变化,则静摩擦力也随之而变化。
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则只需要考虑影响其大小的两个因素即可,此两个因素即:“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要这两个因素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则其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无关,也与其受力面积无关,不管物体正放、侧放、立放,都无法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质量有关,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看到惯性,应该立刻想到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任何量无关;而且,在利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时,决不允许出现“惯性力”、“受到惯性”、“惯性作用”这样的字眼,只要出现就是错的!惯性只能用“由于惯性”、“具有惯性”、“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来形容。
5.看到“匀速”、“静止”、“缓慢”这样的关键词要立刻想到“受力平衡”,然后立刻想到“合力为零”!要注意的是,物理中的“静止状态”是指“受力平衡状态”,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并不能直接得出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比如竖直上抛的物体运动到点时,速度为零,但是其所受到的合力并不为零,因此并不是真正的静止!6.看到液体和柱体,要求其压力和压强时,应该立刻想到p=ρgh,此公式解答柱体问题时有奇效!7.看到气压计应该注意,由于瓶内气压大于外压,所以液柱会上升,当物体位置越高,外界气压越低时,液柱的液面也越高!也就是说其刻度值是自下往上减小的!由此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瓶内气压小于外压,液柱会下降!竖直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低于瓶内液面!这两种情况下的液柱都有一种效果,那就是其产生压强的大小正可以弥补瓶内外气体的压强差!8.“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这一知识点可以有很多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和考查方式,但是不管哪一种,只要是凸起的位置,流体流速就会变大,压强就会变小,从而形成从其他位置指向凸起位置处的压强差!形成通道风!作为常例,飞机升力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可以从飞机无风飞、逆风飞、顺风飞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另外也可以对飞机进行“风洞”实验,即飞机不动,从飞机的正面吹风!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使飞机获得相对于空气的速度越大,其获得的升力也就越大!再比如说,汽车也会受到空气流速影响,由于汽车几乎都是上方凸起,下方平直,和飞机的机翼形状类似,因此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导致形成了向上的压力差,类似于飞机所受到的升力!因此,无风时,运动的车受到的地面支持力小于重力,静止的车受到的地面支持力等于重力。
1.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故答案为: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2.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3.(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4.(2)小明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物理问题:一个小孩说“冒烟”的热,不要,我要冷柜里结霜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冷柜里拿出的冷冻品,例如冰糕,其温度很低,与其表面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水滴,呈现雾状,就是上面所说的“冒烟”的.因此,看来,“冒烟”的并不热,是一种物态变化——液化现象。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冰箱中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5.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c )A.30cmB.60cmC.90cmD.120cm6.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
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
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解:1.室温下,取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称量质量m1;2.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入冰箱较长时间,取出放在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称量质量m2;3.比较m1、m2的大小,如果m1>m2,则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1=m2,则小吴是正确的.7.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1、如图,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
D.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地面发生了折射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
A.仍在原来位置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向左移动后静止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3、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
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
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
是运动的
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在第_____分钟开
始熔化;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分钟;第3—7分钟物质的状态是:
____ ____;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
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
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m.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AO是入射到平行玻璃砖上的光线,请画出光通过上、下两个界面的折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3、如图丙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如图丁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与探究(4分+7分+8分+8分+6分,共33分)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
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 _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4)移动玻璃板后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
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____ ___;
(6)将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
(7)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A、240m
B、480m
C、680m
D、1020m
3.如图6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4.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
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6.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想凭借声音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
7.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8.皮鞋上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空皮革表面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鞋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9.蝴蝶每秒钟振翅5-6次,蜜蜂每秒钟振翅300-400次。
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 )
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能感觉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 D. 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过
10.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
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
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1.冬天,将一块-15℃的冰块放进气温保持0℃房间内一盆装有0℃的足够多的水中,问:冰块和水的温度怎样变化?为什么?
2.某人身高1.7m,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m/s的速度匀速走开。
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m,再经过2s,他的影子长为1.8m,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3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将它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是96℃,如果用该温度计去测得室温为18℃,那么该室内的实际温度为℃。
4 小峰身高1.70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
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_______m。
5.两只船相距14千米,在一只船上的人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在另一只船上,人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当他看到火药发光十秒后听到了水下的声音,计算此次测得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6一列匀速运动的火车,在距离峭壁前532.5m处鸣笛,经过3s后司机听到回音,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m/s,则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