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总结: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0.56 KB
- 文档页数:1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一、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1)心主血脉;(2)心主神明;(3)心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4)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2、肺:(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发肃降;(3)肺主通调水道;(4)肺朝百脉,主治节;(5)肺主声,开窍于鼻;(6)肺合皮,其华在毛;(7)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3、脾:(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液;(2)脾主统血;(2)脾主统血;(3)脾合肉,主四肢;(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5)思为脾志,涎为脾液;(6)脾的生理特性:脾主生清,喜燥恶湿。
4、肝:(1)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纳化和胆汁的排泄功能,促进血液的运行合津液的代谢,调畅任督二脉。
(2)肝藏血;(3)肝合筋,其华在爪;(4)怒为肝志,肝开窍于目;(5)肝的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性喜条达,恶抑郁。
5、肾:(1)肾藏精:①肾藏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先天之精与生俱来,藏于肾。
②肾藏后天之精:是由后天之本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后天之精充盛注入于肾,与先天之精结合,转化为肾精。
(2)肾主水: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肝三脏有关;(3)肾主纳气;(4)肾主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5)其华在发;(6)肾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7)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二、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2、胃:为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的生理特性(胃气主降,胃喜润恶燥);3、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4、大肠:传化糟粕;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6、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三、奇恒之腑1、概念:奇,异也;恒,常也。
不同于六腑的六个器官的总称,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2、脑的生理功能:主精神活动,主感觉运动。
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月经、主孕育胎儿。
人体胆囊至少具有十种生理功能,包括储存功能,舒缩功能,浓缩功能,吸收功能,分泌功能,调节功能,菌库功能,抗菌功能,免疫功能和保护功能。
胆囊生理功能是人正常生理生存所必须,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胆囊,应该是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
胆囊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储存胆汁、浓缩胆汁、分泌黏液,具体如下:
1、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经过左右肝管然后储存于胆囊,当食物到胃到十二指肠,胆汁又从胆囊排泄出来,经过胆总管到达十二指肠,作为消化液消化的食物,所以胆囊第一个主要功能是用来储存胆汁;
2、肝脏每天分泌的胆汁约800-1000mL,但胆囊的容量只有60-80mL,所以胆囊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强大的浓缩胆汁的功能,能够把胆汁浓缩并储存于胆囊中;
3、胆囊能分泌黏液用来保护的胆管壁,免于受到胆汁的侵袭。
胆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呢胆的定义和结构胆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肝脏下方,并与胃和小肠相连。
它是一个呈梨形的囊状结构,大约有10-12厘米的长度。
胆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用于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脂肪。
胆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和胆总管等组成部分。
胆囊是胆系统的储存器,通常可以储存30-50毫升的胆汁,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收缩,并通过胆总管将胆汁输送到小肠,以帮助消化脂肪。
胆的功能1.消化脂肪:胆汁是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肝脏细胞合成并由胆囊储存。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收缩并释放胆汁到小肠内。
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与食物中的脂肪分子结合,并在胆囊收缩时通过胆总管进入小肠。
胆盐的作用是将脂肪分子分解成较小的颗粒,使其更易于被消化酶分解和吸收。
2.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需要脂肪的存在才能被充分吸收。
胆汁中的胆盐和脂肪酸可以与脂溶性维生素结合,形成胆盐-脂溶性维生素复合物,并将其运输到小肠壁上的细胞内进行吸收。
3.消杀菌作用:胆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胆盐、胆色素和溶菌酶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某些细菌和寄生虫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胆汁的排泄可以防止肠道中有害细菌数量过多,从而起到保护胃肠道健康的作用。
4.排除废物:除了消化功能,胆还能排除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
例如,肝脏会将一些毒素和废物转化为胆汁中的胆红素,然后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胆汁中的胆红素赋予粪便黄色,通过排泄,有效地清除废物和毒素,保持人体的健康。
胆的重要性胆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功能不仅限于消化脂肪和吸收脂溶性维生素,还包括消杀菌和废物排除等作用。
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对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的保持至关重要。
如果胆受到损伤或发生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会对消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胆囊结石会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不能流至小肠,从而影响脂肪消化和吸收。
胆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胆的作用胆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在体内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以下是胆的几个主要作用:1.胆汁生成:胆汁是由肝脏合成并储存在胆囊中的一种消化液体。
它主要由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和磷脂等成分组成,对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起到重要的作用。
2.脂肪消化: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分子变得更小,便于胃液中的脂酶分解。
这样,身体能够更好地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
3.胆结石预防:胆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胆固醇和胆酸,如果这些成分的比例失衡,胆固醇就会过度饱和,形成胆结石。
胆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4.消化功能:胆汁中的酶能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促进其消化吸收,并提供养分给身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
5.毒物排泄:胆汁中的胆红素和其他废物物质可以通过肝脏和胆汁的排泄作用,将体内的毒物和废物排出体外。
胆的功能主治胆具有多种功能主治,这些功能主治对人体的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以下是胆的功能主治的列点说明:•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乳化脂肪,使其更容易被胰脂肪酶分解,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胆盐还能够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护人体健康。
•肝脏排毒功能:胆汁中的毒素和废物物质能够通过肝脏和胆汁的排泄作用,被运送到肠道并从体外排出。
胆可以促进这个过程,减轻肝脏的负担,维护肝脏健康。
•预防胆结石形成: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和胆酸比例失调引起的。
胆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避免胆结石的形成。
•促进消化吸收:胆汁中的酶有助于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从而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调节胃肠蠕动:胆汁对胃肠道的蠕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促进食物顺利通过胃肠道,有效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改善胆囊疾病: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可以通过胆的调节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
综上所述,胆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它不仅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还能够帮助肝脏排毒、预防胆结石、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蠕动等。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胆位于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胆呈囊形,附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
那么,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这就为你介绍。
文章目录胆的主要生理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之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胆汁生成后,进入胆腑,由胆腑浓缩并贮藏。
贮藏于胆腑的胆汁,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
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等症状。
相对于肝气升发,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2、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之参与精神情志活动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情志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决定和判断能力与胆的功能有关。
胆气豪壮之人,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较小,遇事判断准确,临危不惧,能敢果断。
3、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之储存浓缩胆汁在消化期间,通过神经调节,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胆囊扩张,胆道内产生压力梯度。
胆汁分泌压为2.933KPa(22毫米汞柱),胆总管静水压1.46KPa(11毫米汞柱),胆囊内压0.400~0。
933KPa(3~7毫米汞柱)。
肝胆汁因压力差进入胆囊。
胆汁储存主要发生在夜间空腹时,但括约肌的关闭不完全,仍有部分胆汁进入小肠。
据报道,空腹时仅有50%的胆汁进入胆囊。
胆囊容积约50毫升,它借助其浓缩功能,增加了胆汁的储存。
通过吸收胆汁中的90%的水分,约可储存500%毫升胆汁,将大部分胆汁酸池储存其中。
研究表明,胆囊粘膜逆电化学梯度吸收氯化钠是钠泵的作用,继而产生渗透压力差,吸收水分,由此使胆汁浓缩5~20倍。
胆囊粘膜可吸收游离胆红素、游离胆汁酸和卵磷脂,但对胆固醇的吸收很有限。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六腑讲解
六腑
一、胆(中正之官)
生理功能:贮存与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思考:胆汁生成排泄与哪些脏腑功能有关?
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的因素有?
为何称胆为六腑及奇恒之腑?
胆汁为肝之精气所化生,泄于小肠,助饮食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进行的重要条件。
胆汁生成与排泄由肝主疏泄控制与调节。
胆为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汁,有助于饮食消化。
胆附于肝,为空腔器官,以通为用。
二、胃(仓廪之官)
生理功能:
1.胃主受纳,
2.腐熟水谷(胃为太仓,为水谷之海)
2.主通降,以降为和
三、小肠(受盛之官)
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①将饮食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②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③吸收大量水液(小肠主液)
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理论依据:二便来源于小肠泌别清浊四、大肠(传导之官)
生理功能:传化糟粕
大肠主津
五、膀胱(州都之官)
生理功能:贮尿与排尿。
(肾的气化)
六、三焦(决渎之官)孤府
生理功能:
1.主持诸气,司全身气机与气化(为元气之别使)
2.水液运行之通道(三焦气化)
三焦: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升而已降,若雾露之溉)
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消化)
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胆的功能--中医谈胆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指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素问·皮部论》又说“少阳之阳,名曰枢持”。
这就是说,人的调控系统的枢机由胆通过其“游部”主持“决断”,促使脏腑功能相互协调。
这是因为作为“奇恒之府”的胆在生理上有如下重要功能:1.主生化。
少阳象春木,应子时,为万物生化之源,“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李东垣),“故十一藏阳刚之气皆取决于胆”(张景岳)。
2.掌枢机。
足少阳“内可通阴经而及藏府,外可达阳经而至肌表,既能奉心阳之下达又能领肾气而上贯,故有掌上下升降之枢,管内外出入之机的传输能力”(章真如《肝胆论》)。
3.固卫气。
足少阳司一身腠理之开合,转输一身之阳气,故能调节卫阳,固表御邪。
4.藏相火。
相火寄居少阳而布于三焦,“少火生气”能温养诸脏。
5.渗清气。
胆藏精汁,济脏通腑,“胆司渗,凡十一藏之气得胆渗之,则生清化浊有奇功焉”(《外经微言》)。
6.助肝用。
“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
胆为阳中之少阳,肝为阴中之少阳,肝藏血以气为用,得胆之助以调达疏通全身之气血。
7.通心气。
胆经脉之别者“上贯心”,“心与胆相通”(《五脏穿凿论》),“其气可相助为用”(张锡纯)。
心为君火,胆居相火。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如相火失位,则君火不明。
8.运正气。
少阳之气“流行三焦……乃先天真元之气,所以谓之正气”(柯琴)。
人的勇怯与少阳正气之强弱有关,当外邪侵袭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故程杏轩说:“气以胆壮,邪不可干。
”总之,五脏六腑功能的协调,有赖于胆的生理功能的正常,而且这在临床上都可得到验证。
值得研究的是,“一阳为游部”和“十一藏取决于胆”之说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能是关于人体调节内脏机能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表现的概括。
中医里“胆”的功能是什么?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我们先看原文∶“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这段话非常容易理解,胆是中正之官,人体的决断从此而出,或者说是中正之官,专门主决断。
中正之官是什么意思?有点类似现在的法官。
唐朝有两个名臣,一个是房玄龄,一个是杜如晦。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善于决断,叫做房谋杜断,此处的断就是决断的意思。
中正指的是不偏不倚,准确无私。
决断就是判断确定,下决心这样一个意思。
王冰注解∶“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
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
中正和决断是互相为用的,古代没有所谓的专门的法官,而是在各个行政衙门和阶层的机构当中,他的一把手也是负责决断的,就是下决心,做最终的决定的。
县一级的领导,管辖一个县当中的所有的事物,不仅有赋税,还有人口,还有耕种,甚至还管着一定的水利,同时还要断案,也就是有了民事纠纷或者是刑事案件的时候,他需要断案,所以我们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在大堂上县令来断案,这也是断的一部分的功能,也是中正之官的一个职务。
我们在此就能看出来胆在身体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中正之官的意思,主决断的。
《类经·藏象类》里边注解∶“胆秉刚果之气,故为中正之官而决断所出。
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这就是张介宾的注解,《类经》对于五脏的注解非常精当。
我们之前学了“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是管谋虑的,他是将军。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是管决断的。
一个肝一个胆,是互相为表里的,肝是脏,胆是腑,所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所以我们学了《黄帝内经》之后就知道古人对十二官的命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肝和胆相表里,一个是谋虑,一个是决断。
我们后面都会学到大肠、小肠、脾、胃,功能都不一样。
胆是一个很重要的腑。
六腑当中的有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五脏肝心脾肺肾,再加上一个膻中,膻中是什么?其实就是心包络,也就是心包经,合在一起正好是十二官,就是十二个职能。
中医知识:六腑的考点归纳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六腑的考点比较集中,下面就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来做一下六腑的考点归纳。
一、胆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又称精汁,故胆为中精之府。
胆汁的排泄受肝主疏泄的直接控制和调控。
2.胆主决断。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3.胆为奇恒之府。
胆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是;六腑之一;同时胆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胆又是奇恒之府之一。
二、胃1.胃主受纳水谷。
接受容纳饮食物。
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2.胃主腐熟水谷。
使饮食物初步消化为食糜。
3.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1)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下行入小肠。
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
大肠传化糟粕。
(2)降浊。
胃失通降,浊气在上则发生口臭、脘腹胀闷等;胃失通降,进而胃气上逆,出现嗳气、呃逆、呕吐等。
三、小肠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
(1)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2)将水谷精微吸收,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3)小肠吸收大量水液,与尿量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则大便稀薄,小便短少。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
四、大肠传导和变化。
传送糟粕,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五、膀胱贮尿和排尿。
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
六、三焦1.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诸气通过三焦运行全身,水液运行以三焦为通道。
2.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例题】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大便小便相关B.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C.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D.利小便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的具体应用。
若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则大便便稀薄,而小便短少,也就是说,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
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之脏象六腑的生理功能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每个腑器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它们都是人体消化吸收和排泄等方面重要的器官。
首先是胆腑,胆腑是胆汁的储存和分泌器官。
中医认为,胆腑存储胆汁,是帮助消化脂肪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主要包括促进肝脏分泌胆汁、调节胆固醇代谢、帮助消化和吸收脂类等。
同时,胆腑还具有排泄作用,可以排泄体内过多的胆汁和废物。
其次是胃腑,胃是人体消化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胃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储存食物和分解食物。
胃腑在人体中处于胃肠道的首位,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和化学性的消化,通过分泌胃酸和胃液将食物分解为较小的颗粒,使其易于被吸收。
同时,胃腑还能分泌并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
小肠腑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六腑之长”、“体壳之府”,它是人体吸收和传导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腑负责将胃中消化好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它主要分泌肠液,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进行消化和吸收。
同时,小肠腑还能分泌肠道激素,调节肠道蠕动和吸收过程。
大肠腑在排泄废物方面有重要作用。
大肠腑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分,将食物中未被消化的物质和废物排出体外。
大肠腑还能分泌粘液,保护肠粘膜不受刺激,并且对体内有害物质具有排泄作用。
膀胱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中医认为,膀胱对尿液的质量和排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除此之外,膀胱还能参与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调节。
最后是三焦,三焦在中医理论中是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的腑器。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水液代谢、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体的温度调节等方面。
三焦在人体内起到了沟通各个腑器之间的桥梁作用。
总之,六腑是人体消化、吸收和排泄等重要器官,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
了解六腑的生理功能对于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健康。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讲义六腑一、六腑的生理功能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饮食物在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难经》称为“七冲门”。
(一)胆的生理功能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下,内贮胆汁。
胆汁又叫精汁、清汁,是一种黄绿色液体,味苦,具有促进某些食物消化的作用。
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及主决断。
胆汁来源于肝,汇集于胆,并随着消化的需要,排泄胆汁于胃肠,以帮助对某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的决断作用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等不良影响,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胃,又称胃脘,位于上腹部,上连食管,下接小肠。
胃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部分;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分;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部分。
胃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
受纳,即接受、容纳的意思。
故称“胃者,太仓也。
”腐熟,也叫熟腐,即初步消化,形成食糜。
胃的主要功能,即是接受容纳由口腔经过食管下传的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然后向下传入小肠。
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除与胃阴的滋润作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胃气、胃阳的推动和温煦。
胃气的运动特点是“降”,即饮食物经胃腐熟后,下行传入小肠。
胃气要维持“降”的特点,首先必须保持“通”,即畅行无阻。
所以胃的功能正常,常用“以降为顺”、“以通为和”来说明。
胃气通降(亦称和降),就能正常受纳饮食而下传小肠。
故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喜润恶燥。
所谓喜润恶燥,是指胃中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胃中津液充足,方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三)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官,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
《黄帝内经》胆生理功能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记载了“贵阳”的概念,即胆为阳脏,性喜晨时,主足下行气机,善行决断,胆与心有密切关系。
胆主足立,赞其持直,启窍清明,决断在于胆中。
胆气贵阳,阳气常在,朝则乃开,夜则乃阖。
胆气贵阳,阳气常在,朝则乃开,夜则乃阖。
可见胆主要在于行气机,帮助身体做出决断,和心脏的功能紧密相连。
在《素问·离合篇》中,也提到了胆的重要作用。
胆与肝合为一个功能实体,在五脏六腑中,胆气独后,藏在胆囊中,心系焦,发怒为病,其音为条贯,其志为仁,发怒为阳,喜乐合而为病。
胆为气机之上者,主解者也。
胆气独后,发怒为病,在于胆为气机之上的重要性,胆的气机要顺应心的需要,帮助决断和解决问题,在情绪上要保持平和。
另外在《灵枢·本神》中,也指出了胆的作用,其中有“胆者,身之震主也,主怒恚”,“胆妄行,则耳聋腿痉,心主怒,胆主恚”,“胆悸加主睥睙,耳聋加主恚”,“胆肉之相表里主羽乳”,说明了胆对身体的作用和胆与心的关系。
胆主震,在于调节身体的机能,在于身体的平衡,保持心情的愉悦,避免过度发怒,否则会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
总的来说,《黄帝内经》中对于胆的生理功能的描述,主要在于胆的阳性特征和与心脏的关系。
胆为行气机,帮助身体做出决断,调节情绪和解决问题,同时胆的气机要顺应心的需要,保持平和的情绪,避免过度发怒。
胆与肝合为一个功能实体,胆气独后,在于胆为气机之上者,主解者也。
胆主震,调节身体的机能,在于身体的平衡,保持心情的愉悦,避免过度发怒。
在五脏六腑中,胆的作用至关重要,不能忽视。
在中医理论中,认识胆的生理功能,了解胆的作用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六腑知识合集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合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具有“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特性。
一、胆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
胆位于右胁下,与肝相连。
胆与肝由足少阳经和足厥阴经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胆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一)主要生理功能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由肝所化生,贮藏于胆腑,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肌肤,则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等;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
2.主决断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能力,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胆气豪壮之人,不良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较小,且恢复也较快;胆气虚怯之人,不良精神刺激易于引起疾病,出现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异常。
(二)胆为奇恒之腑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
古人认为胆汁是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又称为“精汁”,故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
胆的形态结构与其他五腑相同,皆属中空有腔的管状或囊状器官,故为六腑之一;但因其内盛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相似,故又为奇恒之腑之一。
二、胃胃位于腹腔上部,上口为贲门连食道,下口为幽门通小肠。
胃腔称为胃脘,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称为上脘、中脘及下脘。
胃与脾同居中焦,“以膜相连”,由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饮食水谷入口,经过食管(咽)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故胃又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六腑之一: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导读:在中医学中,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
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除了现代医学认识到的解剖形态,中医学还认为胆有其独特的功能,本文即详细介绍了胆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特性以及与一些常见病理现象的关系,是中医基础,值得仔细品读。
六腑之一: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的解剖形态1、位置胆囊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
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
胆有经脉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故《灵枢·本输》说:“肝合胆”。
2、胆的形态结构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有“中精之腑”(《灵枢·本脏》),“清净之腑”(《千金要方》),“中清之腑”(《难经·三十五难》)之名。
胆的解剖形态与其他的腑相类,故为六腑之一。
但贮藏的胆汁为精微物质,与五脏“藏精气”相似,由于这个生理特点,所以胆又属于奇恒之府之一。
胆的生理功能1、胆贮藏排泄胆汁《灵枢·本输》说:“胆者,中精之府。
”《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内“盛精汁三合。
”是言胆有贮存胆汁的功能。
胆汁是由肝的精气所化生,如《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
”肝生成胆汁是不间断的,而胆汁排泄到小肠是间断性的,生成与排泄这两个过程显然不是同步的,于是胆就担负着贮存胆汁的功能。
贮存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胆汁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关系。
所以,贮存是为排泄的需要,是暂时的。
胆的上方有管道与肝相通,肝之余气化生胆汁,然后通过此管道流到胆内;胆的下方有管道与小肠相通,随着消化的需要,胆汁经此管道排泄到小肠中,以帮助对饮食物的消化。
清·吴鞠通在《医医病书·小便论》中说:“胆无出路,借小肠以为出路。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话》说:“徐灵胎注《神农本草经》则以‘木能疏土’解之,是谓肝胆属木,脾胃属土。
胆囊的作用都有哪些胆囊在人体中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不仅有储存、浓缩、排泄(收缩)功能;还有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的重要作用;还有重要的分泌和免疫作用。
一、胆囊的储存胆汁功能: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
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肝脏每日分泌800—1000ml胆汁,大部分经胆囊浓缩后储存在胆囊内。
二、胆囊的浓缩胆汁功能: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粘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三、胆囊的排泄胆汁功能:胆汁排出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进食3~5min后,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kin)含量增加,胆囊收缩素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总管下端及oddi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收缩后可产生2.94Kpa的内压,促使胆汁排至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但胆囊炎或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排出出现障碍,胆汁淤滞,固体成分沉淀,成为息肉或结石的成因之一。
四、胆囊的分泌功能:胆囊粘膜每小时分泌约20ml粘液性物质,主要是粘蛋白,可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免受胆汁的溶解,并使胆汁容易通过胆囊管。
胆囊管梗阻,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粘膜分泌粘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呈无色透明,称“白胆汁”。
积存“白胆汁”的胆囊称胆囊积水。
当胆囊存在炎性和梗阻时,胆囊还可以分泌钙。
五、胆囊在调节胆管内压力方面的作用:胆囊的另一重要功能是调节胆管内压力平衡作用,当肝内每天制造800-1000cc的胆汁持续不断的排入胆囊和肝外胆道,并维持一定的压力,此时胆囊调节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肝内外胆管压力增高时胆囊可以容纳和浓缩较多的胆汁,维持胆道内正常压力平衡。
当胆囊被切除后,调节压力平衡作用消失,然而肝脏分泌出的胆汁不会减少,反而全部胆汁每日必须经Oddi’s开口排入十二指肠腔内,此时方感到开口狭窄,排泄不畅。
胆囊的生理功能胆囊是人体内的一个小器官,位于肝脏的下方。
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浓缩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胆汁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液体,主要由胆酸和胆固醇组成。
胆囊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储存胆汁。
肝脏会产生大量的胆汁,并通过胆管系统输送到胆囊中。
在胆汁的储存过程中,胆囊会通过收缩和扩张来调节胆汁的流动。
当人体没有食物摄入时,胆囊会主动收缩并将胆汁储存起来,当需要消化油脂时,胆囊会扩张,将储存的胆汁释放到十二指肠中。
胆囊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浓缩胆汁。
胆汁在肝脏中产生时是很稀释的,含有较高的水分,但过量的水分会稀释胆汁中胆酸的含量,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来浓缩胆汁,使其变得更加浓缩。
这样可以在消化过程中更好地帮助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囊在胆汁的浓缩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食物摄入小肠时,小肠会产生一种激素叫做胆囊收缩肽,它会促使胆囊收缩,从而将浓缩的胆汁释放到小肠中,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囊的生理功能还包括调节体内胆盐的平衡。
胆盐是胆汁中一个重要的成分,它可以帮助肠道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囊通过调节胆汁中胆酸和胆固醇的含量来维持胆盐的平衡。
当胆酸的浓度过高时,胆囊会吸收部分胆酸,降低其含量;当胆酸的浓度过低时,胆囊会增加胆汁的分泌来提高胆酸的含量。
此外,胆囊还可以帮助排泄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胆囊中的胆汁在消化过程中也会带走一些废物、毒素和代谢产物,通过排泄来帮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总的来说,胆囊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生理功能包括储存和浓缩胆汁、调节胆盐平衡和帮助排泄废物。
胆囊的正常功能对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持胆囊的健康非常重要。
胆的功能主治中医胆的功能概述•胆是中医学术中的一个重要脏器,位于体腔内,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在中医学中,胆脏与心相互关联,是心包之窍,胆的功能与心血脉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胆的主要功能•利胆顺气:胆囊是胆的储存器,具有浓缩胆汁的功能,胆汁的排泄与积累的调节是保持胆汁的适当浓度和酸碱平衡,维持胆囊的功能正常运转。
•输送胆汁:胆汁是胆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生化物质,通过胆管系统流向小肠,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等物质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
•辟谷散结:在中医理论中,胆脏与肝脏、胰脏一起共同构成了气血输送的通道,胆有辟谷除饥以及散瘀消结的作用。
•开窍醒脑:胆开在目,胆气在上行,怒则心烦,喜则心舒,胆的功能与心血脉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胆的主治疾病•胆囊炎:胆囊的炎症,常见症状为右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在中医治疗中,可以通过利胆顺气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和恶心的症状。
•胆结石:胆囊或胆管中出现结石,常导致剧烈腹痛。
中医治疗可通过辟谷散结的方法,促进结石的排出,并预防结石复发。
•胆囊息肉:胆囊壁上的肿物,一般无明显症状,但若增大或脱落,可引起胆囊炎或胆管堵塞等症状。
中医治疗可通过辟谷散结和开窍醒脑的方法来调节胆囊息肉的生长和预防并发症。
•胆管炎:胆管的炎症,常见症状为腹痛、发热等。
中医治疗可以通过利胆顺气和辟谷散结的方法来减轻炎症和恢复胆管的正常功能。
胆的保养方法•合理饮食:少食辛辣、油腻、重口味食物,多摄入纤维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
•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以减少心胆不和谐的情况发生。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胆汁的流动,维持胆囊的顺畅运转。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胆相关的疾病,保护胆脏的健康。
总结胆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在中医学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利胆顺气、输送胆汁、辟谷散结和开窍醒脑等。
关于胆囊的知识点总结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胆囊是一个梨形囊状器官,位于肝脏的下表面,与胆管相连。
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在饮食摄入脂肪时,胆囊会收缩排空,释放浓缩的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汁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胆固醇、胆盐、脂肪酸等物质,它们在脂肪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胆囊的疾病: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胆囊内胆汁中某些物质的沉积而形成的固体结晶物,它会堵塞胆囊的出口,引起剧烈的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引起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胆囊息肉则是胆囊黏膜上的肿块,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是恶性的。
诊断和治疗:胆囊疾病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胆汁等)来确认。
治疗胆囊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于胆囊结石较小且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溶石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或者结石较大的患者,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切除术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具体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预防措施:预防胆囊疾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首先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其次要保持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消化。
此外,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因为情绪不稳定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总之,胆囊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的健康与我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胆囊健康的关注,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胆汁
生理---胆汁来源于肝,注入肠中,促进消化吸收(胆汁,味苦,呈黄绿色,生成于肝,贮存于胆,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向小肠排泄,以助脾胃运化。
胆汁的生成和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
)
病理---胆汁排泄不畅
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生理---判断事物,作出决定
病理---惊恐、失眠、多梦
(二)胆为奇恒之府
胆汁精纯而洁净(精汁、清汁)
不直接受纳水谷,功能与五脏“藏精气”相似(中精之府、中清之府、清净之府)。
中空有腔的囊状器官
形态结构与其他五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