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_李霆鸣
- 格式:pdf
- 大小:109.61 KB
- 文档页数:4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摘要:独立后的新加坡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的经济转型,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之一,它的迅速发展是与其注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密不可分的。
本文通过回顾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希望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高等教育启示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新加坡一直处于英属殖民地的地位。
尽管在这段时间先后建立了爱德华七世医学院(1905年)和莱佛士学院(1923年),但是其主要任务也是为英文学校培养师资而且规模都很小。
二战爆发后,日军对新加坡的占领使得其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1945年日本战败后,新加坡作为一个分治的殖民地并入了马来西亚随后与其共同建立了第一所英国教育制度的本科制综合性大学——马来亚大学(1949年)。
一、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重整阶段(1959-1979)1959年,逐步取得独立地位的新加坡政府为了解决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所遗留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新加坡政府在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将原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本部正式改名为新加坡大学,同时建议在创始初期采用了旧中国大学制度的南洋大学改为与新加坡大学相同的英国学制,并通过津贴和政治两种方式逐渐将教育权收归国家,为将来更好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奠定了基础;其次,转变教育思想,确立精英教育培养模式,推行“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方针。
新加坡高等学校采取严格的方式筛选有天赋和素质高的人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摈弃“重文轻理贱工”的传统,加强应用技术教育,直接为生产和建设发展服务。
经过这段时期的发展,新加坡新建的高校及重点发展的专业都与经济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密切相关,为新加坡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这一时期的调整和改革,新加坡一方面清理了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所残留的问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根据国情制定了符合自己发展的高等教育方针,满足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培养了大批的高级技术专业人才。
新加坡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金新林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第24期摘要:新加坡教育得以持续发展,除了其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还在于其立足现实进行有益探索。
文章通过分析新加坡教育发展经验,提出对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新加坡;教育发展;启示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我国能否从教育大国跨入教育强国。
新加坡是亚洲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了解分析新加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新加坡教育特点新加坡教育以融入东西方教育为切入点,以前总理吴作栋于1997年7月提出的“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TSLN)为着力点。
其中,“思考型学校”注重人才培养,以学生独立的开放性思维为培养重点;“学习型国家”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要求。
可以看出,新加坡教育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新加坡提出的以“自我评估和分析”为核心的学校卓越模式是促进学校卓越发展的一个管理模式[1]。
在该模式下,学校被赋予更多灵活性和自治权,可以自行决定和规划自身的发展方案。
自我评估要求学校在发展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以及分析,找出自身的强项和弱项,从而制定适合的改进方案。
但是,赋予学校更大的自治权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教育管治中完全隐退,而是引入了更多的质量保障机制,并鼓励学校制定内部竞争方案。
政府减少对学校具体措施的直接干预,通过制度化质量保障机制,重新集中决策权,“集权的分权化”成为新加坡教育改革的焦点。
二、我国教育现状多年来,新加坡教育得以持续发展,除了其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还在于其立足现实进行有益探索。
探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也应立足现实。
(一)教育是国家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措施。
我国建立了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构成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作者:乔娜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9年第01期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立足国家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最新命题。
新加坡集合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呈现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培育企业家精神、强调创新创业国际化等特点,对我国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高等教育;创新创业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世界发展共识。
联合国将创新创业教育形容为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重的“第三本护照”[1]。
一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模式研究会影响该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效。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其中,新加坡是一个极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国家。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新加坡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仅次于瑞士,位列全球第二;在《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新加坡位列全球第六。
新加坡能取得如此成就与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应以全球化视野为指引,借鉴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熟经验,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塑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创新创业保障机制,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主体,分别在不同层面为该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一)政府——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者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构建一批核心创新企业,提升价值创造和经济竞争力,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介绍了百森商学院著名的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同时分析了国内创新创业发展现状与不足,进而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
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90%的科技资源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科技投入的漠视导致许多专利和知识产权流失,不得不依附于发达国家以推动自身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越来越强调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在在校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实践类教育,能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兴趣并激发创业的热情,帮助未踏上社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特点国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成熟,各个院校各有自己的特色,自成一套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
其中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就非常有代表性。
以下着重介绍百森商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1. 以“创新创业课程”著称的百森商学院百森商学院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创新创业管理教育及研究的最高学府,在创业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百森商学院以“强化意识”为主要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升思维方式、冒险精神、进取心、创造能力以及把握市场变化的洞察能力。
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通过创新性课程教学、外延拓展计划教学支撑,倡导创新创业精神,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师资力量的优越性。
百森商学院拥有40多名教师专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同时配备有相当数目的创新创业助教及老师和全职教员。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创业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许多国家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对于我国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经验,光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努力让学生亲手实践创新创业的过程。
开设创新创业实习课程、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实践。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践,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
创新创业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视野,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融合,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可以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注重不同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需要大胆创新的思维和追求成功的精神。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和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和实践。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和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深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于高校转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加坡、英国、美国的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英国、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一)新加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也是亚太地区创新创业教育较为成功的国家。
在往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在“教育制度质量”方面,新加坡居于世界前列,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已经融入新加坡的社会体系和教育研究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1.创业教育课程立体化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针对不同的创业需求开设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
国立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了科技企业家辅修课、面向外国学生举办“创业暑期学校”、面向在职技术人员开办“新视野研讨会”等形式。
南洋理工大学面向本科生和硕士分别开设了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课程。
表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技创业中心部分课程1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国际化新加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高校想方设法将海外优秀人才引入学校,从全球范围内高薪聘请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等优秀师资。
以南洋理工大学科技创业中心为例,80%教师为外聘兼职教师,他们大多来自企业或者在企业中担任外部董事,也有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人员,掌握了较多科技成果,有过创业经历。
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和海外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深造和技术培训,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估专业化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保证学术研究和创业课程的质量和标准,长期以来对课程采用一种校外评审制度,由海外大学资深学者担任评审,定期来新加坡进行考察。
2新加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师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直接的产业,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
文 / 任皓月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的新常态。
新加坡是十分重视培育高校学生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国家。
本文主要从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两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摸索,形成独具本国特色的完整教育体系,累积了大量珍贵的经验。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在保障我国国民素质稳步提升的同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也不容小觑。
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必然选择。
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成熟、成效显著,且地理位置和传统价值观与我国相近。
笔者了解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及成功经验,期望对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所思考。
一、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新加坡自然环境优美但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较小。
新加坡执政党(PAP)接受了由外国投资的工业化计划,目的是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必要条件就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一直奉行“人才发展”战略和“精英治国”战略,使得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亚洲的发达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截至20世纪初,新加坡始终奉行“走出去”的思想规划,整合国外的优良资源,进行海外投资,大力支持本国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和活动。
同时,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内大力宣传和具体实施,包括对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项目投资、创业知识技能大赛等方面;还对学生加强职业培训,增强学生创业热情,使他们对创业有自信心,减轻就业心理负担和社会中工作岗位紧缺等问题。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成立了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
EDB开始实施海外培训,将本国优秀的青年学生送到发达国家进行职业学习培训。
通过海外培训,员工提高了自身素质,掌握了海外先进的高新技术,实现了新加坡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过渡。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深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于高校转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加坡、英国、美国的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英国、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一)新加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也是亚太地区创新创业教育较为成功的国家。
在往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在“教育制度质量”方面,新加坡居于世界前列,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已经融入新加坡的社会体系和教育研究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1.创业教育课程立体化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针对不同的创业需求开设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
国立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了科技企业家辅修课、面向外国学生举办“创业暑期学校”、面向在职技术人员开办“新视野研讨会”等形式。
南洋理工大学面向本科生和硕士分别开成果,有过创业经历。
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和海外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深造和技术培训,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估专业化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保证学术研究和创业课程的质量和标准,长期以来对课程采用一种校外评审制度,由海外大学资深学者担任评审,定期来新加坡进行考察。
1新加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师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直接的产业,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
(二)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教育得到繁荣发展。
1.分层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到目前为止,英国高校已经建立包括“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三层次的机会导向型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有的高校还专门开设了面对特殊群体的创业课程,如关注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创新问题的社会创业课程、女性创业以及少数民族创业课程等。
新加坡创新教育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摘要:“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这些新名词都标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大学所置身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创新和创业,传统研究型大学面临着一次历史性转变。
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高校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对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新加坡成功的创新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创业教育;高校;启示1新加坡创新教育发展历程在亚太地区,新加坡是早期进行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国家,并在创业与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功。
城市岛国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最重要也是仅有的就是人才资源。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对于有效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创业、创业教育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963年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965年独立之初,为解决突出的就业问题,新加坡政府成立了经济发展局,针对所处经济状况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
新加坡政府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以竞争性国际市场为舞台,坚持走开放型经济道路。
面对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政府加强了技术的改进与效率提高的动力,促使国家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以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加坡也遭重创,经过这次金融危机,让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单单靠与跨国企业合作、扶持和促进本地企业发展只是权宜之计,对促进国家经济长远发展并非解决之策。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并保持活力,必须深化改革,鼓励创业。
新加坡还积极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加坡高校与国外知名学府合作先后建立了海外分校[1]。
新加坡-麻省理工联合体于1998年成立,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巨额赞助[2]。
这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研究联盟体,旨在更好地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新加坡高校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不仅满足国家需要,为国家和企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并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兴办知识企业,带动国家经济发展[1]。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可以给民办高校提供宝贵的启示。
以下是几点启示:第一,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创新思维、设计思维、系统思维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
第二,强调实践教学。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项目、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参考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入项目式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产学研结合。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场景。
民办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地方政府等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和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
第四,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包括创业孵化器、创业导师、创业资金等。
民办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导师等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创业资金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和资源。
第五,培养国际化视野。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让学生了解国际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民办高校可以增加国际化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竞赛、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国际创新创业能力。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给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方面,民办高校可以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产学研结合、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培养创新创业的国际化视野,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国外创业教育发展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不少问题。
国外一些国家创业教育开始较早,经过长期探索,效果显著,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应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师资建设等方面加以借鉴,以推动创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国外创业教育经验借鉴一、创业及其意义有关学者认为,创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而言,创业指开创新的事业的活动,包括公司内部创业和创办新的企业,甚至包括开创非营利性行业的新领域。
侠义而言,则仅仅指创办新的企业,以牟取前所未有的商业利益。
国外创业学术研究将创业分为求生型创业、机会型创业和兴趣型创业,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创业,都是为了在特定状态下更好地生存,因此,创业本质上都是生存型的。
当今社会,创业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创业是经济发展之源。
创业活跃的地区经济发展都非常迅猛,例如美国创业最为活跃的硅谷所在地圣地拉拉县,假设其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1996年其gdp排到全球第11位,出口排到第9位;再如我国创业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总额历史性地超过1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超过韩国和印度,创业已经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次创业是培育新兴产业之路。
美国西北大学科技园罗纳德·c·吉塞克在《科技园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中谈到“如果没有斯坦福科技园在加州集聚一批科技公司,能有硅谷吗?硅谷企业从事的都是新兴产业。
”我国也是如此,最早的高新区都是依靠创业和孵化模式发展起来的,如四通、联想等企业;第三创业是缓解就业困境的可能途径。
自1990 年以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目前该校校友开办了4000家公司,年销售收入达2300亿元,仅1990-1994年创建的公司,即雇用了110万人,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梦想。
在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课程,而民办高校也开始逐步重视并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有以下几点:一、注重实践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创新。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创新。
民办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深入实际去了解市场需求、掌握技能和纠正创新创业中的失误,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敏锐度。
二、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国外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开设相关课程,更建立了相应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这些平台包括创业孵化器、创新实验室、创新基金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融资和合作的机会。
民办高校应该根据本校情况,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资讯和创业孵化等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三、强调国际化视野,拓展全球视野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国际化视野,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国际间的合作,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
民办高校应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四、注重创业导师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创业顾问、创业导师等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民办高校应该有意识地建立创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民办高校应该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其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热点。
与此一些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也开始对中国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被纳入了全校范围,不仅仅是某些专业的课程。
这种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
民办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而不仅是在某些专业中设立相关课程。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创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某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将跨学科能力纳入教育内容中。
国外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了许多跨学科合作的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增加跨学科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理论和知识不足以支撑学生成为优秀的创新创业者。
国外高校注重通过实践让学生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
一些国外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实验室、创业园等实践基地,供学生实践。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岗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发挥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精神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创业者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环境的关键。
一些国外高校通过创业讲座、创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组织一些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经验逐渐被引入我国民办高校,为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在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而我国的民办高校也可以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中学习借鉴,创造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和跨学科融合。
在国外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还会引入跨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这种实践与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引入国外的教育理念,注重实践教学和跨学科融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与产业界的合作。
在国外,高校与产业界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产业相结合。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
高校也会邀请企业家、创业者来校进行讲座、交流,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
这种紧密的产学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际项目合作机会,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
在国外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注重国内市场,更注重国际市场的机会和挑战。
学生们可以通过海外交流、国际项目等方式,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动态,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思维。
这种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引入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创新和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本文以2000字为篇幅,将重点介绍这些启示。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和创业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国外,许多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机会,如创业比赛和创业孵化器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启示,需要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纳入到教学中,开设创业实践课程,提供创业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将知识变为实际的创新和创业成果。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合作。
在国外,许多高校开设了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不同学科的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跨学科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开设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导向和项目驱动。
在国外,许多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课程都是以具体的项目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创新和创业的知识和方法。
实践导向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创新和创业的理念和技巧。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可以引入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开设以项目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创新和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国际交流和合作。
创新和创业是全球性的话题,国外的高校注重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来推动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发展。
许多大学开设了国际创新和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比赛和项目,提供国际化的创新和创业平台。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可以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国外的高校开展创新和创业项目,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No.7,2008Vol.29GeneralNo.5332008年第7期第29卷总533期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收稿日期:2008-01-02作者简介:李霆鸣(1968-),男,湖北随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创业教育是新加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纳入了新加坡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育研究体系之中,形成了自身的教育特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创业教育开始起步,并且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由于地缘相近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源性,了解新加坡创业教育发展的缘起、特点及内涵,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一、新加坡创业教育的发展演进创业教育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广阔腹地且缺乏自然资源。
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
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发展路线。
为了解决独立初期的就业问题,新加坡政府成立了经济发展局(EconomicDevelopmentBoard,简称EDB),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
其一,从实际出发,实行全方位开放,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济之中;其二,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其三,开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控制失业人口,提高就业者素质,积极创造就业机会。
20世纪70年代,EDB积极发展海外培训计划,将年轻的新加坡人送往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进行学徒式见习,这就是最早的“职业化”创业教育,这项举措促进了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转型,即由依靠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依靠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成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目标。
新加坡将目光投向全球,寻找金融、技术、人力信息等各方资源,积极吸引海外投资,建立工业园区。
由此,从外部创造经济空间的概念成型,寻求合适的创业机会也逐渐为新加坡人所接受。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新加坡马上认识到经济进一步发展绝不能单靠跨国企业,扶持和促进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应变之策,因而新加坡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举措鼓励创业活动,教育界也积极研究创业教育的深度实施等课题,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近10年来,新加坡创业教育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小学阶段,学校通过“虚拟股份”之类的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中学则在课程中引入管理企业的普及性知识课程;大学期间,通过与科技园区的互动进行创业实践教育,除了面向社会人员设立的创业培训之外,还有面向本科生设置的创业辅修专业,面向研究生设置的“创新与创业”硕士学位课程。
二、新加坡大学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新加坡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李霆鸣(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新加坡是亚太地区进行创业教育较早并且比较成功的地区。
这种成功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推动创业教育课程的国际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学的现代化,以及成果的产业化。
借鉴其经验,我国应营造创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提升创业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建立校园创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政策;课程;教师;新加坡中图分类号:G40(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8)07-0086-04(一)创业政策化早在自治时期的1959年,新加坡就确立了“发展实用教育以配合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指导思想,后来又确立了“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教育方针,反对脱离国家需要或追求纯学术而盲目发展高等教育。
[1]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新加坡所有大学都很强调实用性,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设置了大量的应用型学科和专业。
这为后来新加坡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
近10年来,新加坡政府以每年不少于20亿新币用于风险投资、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
EDB还设立了各项优惠扶持计划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2]其相关政策包括:新成立公司的税务豁免计划,协助起步公司维持现金周转与盈利;起步企业发展计划,促进创业企业融资;创意商业化计划,鼓励发明者将概念商业化;企业投资优待(科技企业家)计划,为投资损失提供税务豁免优惠,鼓励投资起步公司;科技企业董事及顾问计划,为起步公司、小型企业与提供建议、策略性指导的有经验的商人进行配对;生产力与创新起步公司发展计划,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于创新项目或开发在全球销售的创新产品。
此外,新加坡政府最近还制定政策,将每年派出一批大学生赴美硅谷创业型公司学习一年,意在将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带回新加坡。
由此可见,新加坡把建立亲商环境、培育创意和创新文化、繁荣创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策略,创业教育也得到了政府政策和财力的大力支持。
(二)课程国际化新加坡政府推行了“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方针,把高等教育放在实用领域。
在学科设置上不搞小而全,不平均财力,而是发展那些与新加坡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凡是耗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性学科,新加坡则实行“拿来主义”。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新加坡大学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学分制,并开设了许多国际性的课程。
[3]其中创业教育课程的国际化更为突出,如,义安理工学院(NgeeAnnPolytech-nic)面向全校大专学生开设的企业入门等跨专业领域的课程;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ManagementUniversity,SMU)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亚洲经济发展、海外商务研究和东亚经济等辅修课程;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NTU)为创业与创新管理硕士开设的创业运筹、创业融资、商业计划的实施、企业成长的管理、可持续领导力与战略创新等学位课程,借以造就具有国际眼光、国际活动能力、熟悉异国文化环境、拥有国际知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除了上述成功经验之外,在一向以创业精神和环球视野而著称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NUS),课程国际化的途径还表现为海外学院的建立。
如,分别与印度科学研究院、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复旦大学和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了加罗尔分院、硅谷分院、生物谷分院、上海分院和斯德哥尔摩分院。
这种跨国的办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业实践。
而合作双方所举办的学科专业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创业创新特征。
环球化教育战略的推行,使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与世界名校的交流与合作中,博采众长、融会创新,因而带动并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水准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证学术课程的质量和标准,新加坡的一些公立大学长期以来都对课程设置实施了一种校外评审制度,由海外大学的资深学者担任校外评审。
这种制度的实施,不仅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国际化,而且也为其课程内容的高度国际化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尺。
(三)教师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的成功保证。
在课程教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检测等各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加坡很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并担任过或仍担任着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把握能力。
新加坡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80%的教师都曾是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没有经过企业的锻炼,没有企业业绩,一般很难进入理工学院担任教师。
这些专科性质的职业技术学院,往往从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学历、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中选聘教师,从入口处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
[4]为了使创业教育得以有效实施,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对于教师的专业化要求非常高。
新加坡的重点大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重金聘请高水平教师,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专门设有师资招聘办公室,同时,在纽约和伦敦设有师资招聘办事处,派专人去欧美等名牌大学物色对象。
目前,该校教师50%为外籍教师。
[5]此外,新加坡政府专门设立了“总统奖学金”和“公共服务奖学金”,每年选派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到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流大学去深造。
同时,鼓励并帮助教师创造机会到海外大学讲课或在海外企业学习、兼职,培养师资的国际化教学水平。
(四)教学现代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加坡的教育投资亦随之增长。
随着20世纪80年代教育战略重点向高等教育的转移,高等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26% ̄28%,以每年平均15.5%的速度增长。
如此高的投资带来了新加坡高等教育的高度现代化,也带动了新加坡创业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学设备的现代化,譬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可获政府经费2.5亿新元,迄今总投资达60亿元,其校内电脑网络拥有超过3400多台的电脑,并通过Internet与世界5000多个大专院校和研究中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藏书近150万册的图书馆从购书、编号、登记到资料检索均已实现数字化;国际资讯服务终端已与海外400多所资料库建立了联系。
[6]如今,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越洋录像会议”作媒介,可以与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等外国大学开展跨地域的教学和讨论。
这极大地带动了包括创业教育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其次,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由于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硬件的改善,新加坡大学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教师们从过去传统式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新加坡很多大学相对减少教师直接授课节数,增加了辅导课节数,突出个别辅导,采用创新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将学生融入创业的生态圈,让师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迪,形成“互通、互助、互联、互促”的交流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增进学员的自信、沟通与思辨能力,优化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他们还采用案例分析、现场角色模拟、分组讨论、计算机模拟、拓展训练和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实战模拟,另一方面将学生直接导入创业环境,为学生提供与成功企业家、政府官员、风险投资人、发明家、知识产权律师直接对话的机会,从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逆商指数,让学生能自如吸收创业理念,并学以致用。
(五)成果产业化新加坡高等教育也非常重视实践,强调大学教育与工商业的紧密结合。
由于这种教育政策的实施,新加坡的创业教育非常注重产学研的一体化,高等教育—科技—经济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于是,新加坡高校逐步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直接服务于生产。
2001年1月,由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联合创办南洋科技创业中心(NanyangTechnopreneur-shipCenter)和南大风险投资公司,斥资4000万建设立科技大厦,致力于建设一体化的创业生态圈,短短几年扶持了32家起步公司,募集外部资金新币9000多万,支持有潜力的公司孵化成长,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