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医学生考试复习必备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54.47 KB
- 文档页数:14
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左右,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40%左右。
平原人进入高原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明显增加。
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
EP可能首先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从而使调定点改变。
肾脏是休克时最早受累的器官。
DIC常见病因: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
心功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1、心排血量减少。
2、静脉淤血。
口服乳果糖加速排氨,口服新霉素抑制肠道菌产氨。
填空题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
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血氧分压,为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又称血氧张力。
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和肺通气与弥散功能。
反应组织、细胞对氧的摄取和利用状态。
血氧容量,是指在Hb充分氧合后的最大携氧量。
取决于血液中Hb的含量及其与O2结合的能力。
血氧含量,为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氧量。
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反应组织的摄氧能力。
名词解释疾病是对应于健康的一种生命状态,在疾病与健康之间还存在一种亚健康状态。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成为水肿。
发热,是指当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应激原作用时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主要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激活。
急性期反应蛋白,急性期反应如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诱发机体产生的一种快速防御反应。
除了表现为体温升高、血糖升高、补体增高、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和活性增强等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外,还表现为血浆中一些蛋白质浓度的迅速变化。
病生考试重点目前确定会出的简答题:休克第一期第二期和呼吸衰竭一型二型1绪论稍微看一下,可以了解大标题的内容。
2第一章名词解释:疾病亚健康死亡病因学的原因与条件辩证关系(如条件不一定致命等等)第三节的发病学普遍规律和基本机制都要掌握3第二章名词解释:三种脱水,水肿,水中毒,脱水热,脱水体征高钾血症低钾血症+脑水肿高渗脱水与低渗脱水的区别(特别是对机体的影响)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和心脏的影响和机制(如超级化阻滞和去极化阻滞)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脑水肿的发生机制漏出液和渗出液第四节和第五节不考4第三章名词解释:AG 四种单纯型的酸碱平衡紊乱代酸代碱对机体影响(主要掌握)代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代酸的病因和机制5第四章缺氧要看懂,有助于后面章节的理解,考试不是重点名词解释:四种缺氧的概念氧中毒+ 氧疗P67表格要看透看懂P68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变化要结合应激一起看(高原肺水肿机制)循环系统的变化,特别是心脏组织细胞的变化要结合缺血再灌注一起看缺氧最敏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最常见于小儿6第五章名词解释:发热过热外致热源内生致热原热限内生致热原常见种类发热正调节介质与负调节介质的种类发热分期第五节的处理原则7第六章名词解释:应激原急性反应期蛋白热休克蛋白应激性溃疡+ 应激掌握良性应激重点掌握应激发生的机制主要效应代偿意义和对机体的影响热休克蛋白和急性反应期蛋白的功能(留意一下即可)8 第七章名词解释:缺血再灌注钙超载影响缺血再灌注的条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钙超载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其产生机制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结合条件来看)9第八章名词解释:凋亡凋亡小体P108表格凋亡与死亡的区别凋亡的生理意义促进和抑制凋亡的基因(选择题)疾病防治的意义凋亡发生机制(主要信号传导)10第九章名词解释:DIC MAHAP128图DIC早期诊断DIC发展的过程(分期)临床表现出血的机制MAHA的机制三个检测指标(如3P实验,选择题)11第十章名词解释:休克休克的始动环节微循环机制的一期二期表现,代偿意义,机制休克对机体的影响(如物质代谢怎么引起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防治原则12第十一章名词解释:SIRS MODS CARS 细菌移位SIRS的三个阶段细胞因子中抗炎介质的种类SIRS发病机制一次打击二次打击13第十四章名词解释:心力衰竭P203劳力型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法型呼吸困难机体的代偿适应意义(看一下)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中静脉淤血(体循环和肺循环)心衰发病机制14 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呼吸功能不全ARDS 通气障碍换气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一型二型呼吸衰竭肺心病的发病机制P214 15 第十六章名词解释:肝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概念四个学说看一下,重点掌握氨中毒学说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肝性脑病常见诱因及其防治原则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16第十八章名词解释: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分类和怎么分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临床表现P240的表格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重点看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和矫枉失衡)慢衰功能代谢变化(特别注意低血钙高血磷肾性贫血与出血倾向肾性骨营养不良)尿毒症常见毒素和对机体的影响17第十九章名词解释:意识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意识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特征性病理变化18细胞信号转导一个名词解释两个选择题细胞信号转导受体减敏,增敏,上调,下调。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小结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概念、特点(四点)2.病理生理学内容:(1)概念(2)基本病理过程概念(3)各系统病理病生学。
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三点)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health)概念2.疾病(disease)概念症状(symptom) 体征(sign)3.亚健康的表现形式(三种)4.病因的种类(七点)5.病因(etiological agents)概念6.疾病发生条件:(三种)7.疾病的经过与转归:潜伏期、前驱期、明显症状期、转归期。
8.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即机体完整性的解体。
死亡的标志——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
9.判断死亡的依据(标准):(六点)10.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四种)11.分子病的概念、分类12.疾病的转归(两类)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body fluid):体内的水和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相对恒定。
体液占体重的60% ;细胞内液ICF占40% ;细胞外液ECF:组织液ISF占15%血浆占5% ;第三间隙占1%(穿细胞液,如脑室,封闭腔隙等)2.体液的电解质ECF: Na+、Cl-、HCO3-ICF: K +、Mg2 +、HPO42-(细胞内最多阴离子)、Pr-3.钠平衡:正常血清Na+浓度;排泄原则。
4.钾平衡:正常血浆钾浓度;排泄原则。
5.水和钠的生理功能6.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维持平衡。
(渴感、ADH、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三点)7.主要电解质分类(两种)8.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1)脱水(dehydration)高渗性:失水为主;低渗性:失钠为主;等渗性:水、钠成比例丢失(2)水过多(water excess) 水中毒; 水肿:等渗液过多(3)低钠血症(4)高钠血症9.脱水(dehydration)概念10.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1)概念;(2)原因和机制:饮水不足;失水过多(3)对机体的影响:(六点)(4)防治原则:(两点)1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1)概念:(2)原因和机制:(五点)(3)对机体的影响:(四点)(4)防治原则:(四点)12.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1)概念:(2)原因和机制:(三点)(3)对机体的影响:(两点)(4)防治原则:(两点)13.水肿(edema)(1)概念:(2)水肿的分类:心性水肿;肾性水肿;炎性水肿;肝性水肿(3)水肿发病机制:(两点)14.细胞內液、外液主要电解质含量(Na+、K+、CL-、HCO3-)15..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1)概念(2)原因:两点(3)对机体的影响:三点(4)防治原则:三点16.肾脏的球管平衡17.钾的生理功能(三点)18.低钾血症(hypokalemia):(1)定义(2)原因和机制:(三点)(3)对机体的影响:四点(心脏、骨骼肌和酸碱平衡的影响)(4)低钾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三高一低)(5)低钾心电图的改变及机制(三点)(6)防治原则(两点)19.高钾血症(hyperkalemia)(1)定义(2)原因和机制:(三点)(3)对机体的影响:三点(心脏、骨骼肌和酸碱平衡的影响)(4)高钾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三低一高)(5)高钾心电图的改变及机制(6)防治原则(三点)20.反常性酸性尿、反常性碱性尿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1.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1) 正常人动脉血pH值;(2)酸碱来源2.机体酸碱平衡调节(四类)(1) 血液缓冲系统调节:①特点(两种)②全血的五种缓冲系统及其分布(2)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两类)(3)肺的调节作用(三种)(4)肾脏的调节作用:①特点(两种)②机制(三点)3.酸碱平衡紊乱(1) 定义(2)酸碱失衡类型:单纯型(四种);混合型(七种)4. 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六种)(1)pH(2)PaCO2(3)base excess (BE)(4)SB 与AB(5)buffer bases (BB)(6)anion gap (AG)5. 血液pH的计算:pH = pKa + log[HCO3-/ H2CO3 ]6. 代谢性酸中毒:(1) 概念(2)分型及原因:依据AG改变(3)机体的代偿机制(五种)(4)代酸的血气特点:(七点)(5) 对机体的影响:(四种)(6)防治原则:(三点)7.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1) 定义(2)原因和机制:①CO2排出障碍(分为五点)②CO2吸入过多。
第一章绪论1-1 D 1-2 E 1-3 E 1-4 C 1-5 B 1-6 A 1-7 B 1-8 B 1-9 C 1-10 D 1-11 A 1-12 A 1-13 E 1-14 C 1-15 C 1-16 D 1-17 A 1-18 B 1-19 A 1-20 D 1-21 D 1-22 B 1-23 A 1-24 D 1-25 C 1-26 D 1-27 B 1-28 A 1-29 D 1-30 C 1-31 B 1-32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3-1 植物状态的主要特征包括:自己不能移动;自己不能进食;大小便失禁;眼不能识物;对指令不能思维;发音无语言意义。
具有上述表现,经各种治疗无效,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者,即可确定为植物状态。
3-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
它的任务是以瓣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揭示疾病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3-3 分子病理学包含有广义的分子病理学和狭义的分子病理学。
广义的分子病理学是研究所有疾病的分子机制。
狭义的分子病理学则是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蛋白质和酶)受损伤所致的疾病。
3-4 并非一切心跳、呼吸停止者均能复苏成功,一般在以下情况时,复苏可能成功:(1)在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数分钟(5—6分钟)内,脑没有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之前;(2)虽然物质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但尚未耗竭。
心肺复苏时在基础生命支持阶段所采取的措施主要以重建呼吸和循环为目的,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及建立人工循环等。
后续生命支持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有:①借助器械控制气道和施行人工通气;②借助器械建立人工循环;③心室颤动时电击除颤;④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后应加强治疗与监护。
3-5 疾病的转归是疾病过程的发展趋向和结局。
⒈脑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即全脑功能已发生永久性不可逆性消失。
⒉低渗性脱水:是指因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的脱水。
⒊水中毒:是指当肾排水能力降低而又摄入水过多时,因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所造成的细胞内外液过多并呈低渗状态的病理过程。
⒋水肿:是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
⒌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⒍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因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或PaCO2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⒎标准碳酸氢盐:是指在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的条件下,用PCO2为5.32kPa (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值为24mmol/L。
⒏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⒐血液性缺氧:是由于Hb 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来所引起的组织缺氧。
动脉血氧含量大多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⒑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调节性的体温升高(超过0.5℃)时,称为发热。
⒒内生致热原:即内生致热原。
某些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
⒓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作用下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流严重不足为共同特征的,伴有以细胞及分子水平异常改变为基础的各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急性全身性的病理过程。
⒔低动力型休克:是心源性休克中外周阻力低、心输出量也降低的休克类型。
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血、贫血甚至休克的病理过程。
★心房钠尿肽(ANP)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生理作用:A.利钠、利尿 B.扩血管C.使正常机体心输出量下降 D.降血压。
作用机制:ANP与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细胞内cGMP↑→pKG激活→①钙泵↑→促胞内钙外流②阻断钙通道→抑制钙内流③直接或间接抑制磷酸肌醇系统→肌浆网释放钙↓→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发挥生物学效应。
★心肌重构的概念及其机制心肌重构心力衰竭时为适应心脏负荷的增加,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的变化称为心肌重构。
心肌重构的机制: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促进心肌间质重构的重要因素。
(1)ATII和醛固酮可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合成I和III型胶原;(2)ATII可抑制间质金属蛋白酶I,该酶是降解胶原的关键酶,它的抑制可导致胶原分解减少。
以上结果使大量的胶原沉积在心肌间质,使心肌僵硬度加大,顺应性下降,影响心肌的舒缩功能。
★为什么说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是内皮源性的?Ach在体内具有强大的扩血管作用,但1980年Furchgott等发现需依赖于血管内皮的存在。
内皮完整血管+Ach 呈舒张作用;内皮不完整血管+Ach 扩血管作用减弱或消失;无内皮血管+高浓Ach 血管发生收缩。
所以说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 )是内皮源性的。
★EDRF 的本质、生成过程及作用机制?现已证明EDRF 的本质是NO ,并认为是许多扩血管物质作用的共同通路。
EDRF 的生成过程:NO SL-Arg+O 2————→L-Cit+NO →NO 3+NO 从以上看NO 是L-精氨酸胍基上亚胺基脱胺氧化的产物。
EDRF 的作用机制:Ach +受体→Ca++→NO S↓ GTPL-Arg → NO →GC(+)→↓O 2 cGMP ↑→PKG(+)→血管舒张。
★EDRF 的生物学效应(1)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2)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3)稳定溶酶体膜,对抗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填空题1.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和(Cl-)离子浓度,正常血浆渗透压的范围为(280—310)mmol/L。
2.按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脱水分为(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三种类型。
3.等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部位是(细胞外液),而(细胞内液)变化不大。
4.正常人钾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体内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机体排钾主要途径是(肾脏)。
5.静脉补钾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见尿补钾),24小时尿量大于(500)ml方能补钾,宜使用(低)浓度,(慢)速度,严禁(静脉推注)。
6.水肿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是(组织间液生成多于回流)和(钠、水潴留)。
7.全身水肿时,用手指按压皮肤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也称为(显性水肿),表明水肿程度比(隐形水肿)严重。
8.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因(固定酸)排除障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9.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脱羧酶活性降低,(γ使中枢神经系统转氨酶活性增高,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减少,从而引起中枢兴奋。
10.各型缺氧时主要血氧指标的改变:低张性缺氧是(PaO2降低);血液性缺氧是(血氧容量降低);循环性缺氧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组织性缺氧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11.引起低张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有(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
12.氰化物中毒引起的组织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含量(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减小)。
13.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是(心律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14.血氧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Hb的性质)和(数量)。
15.血氧含量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16.低张性缺氧患者发生紫绀是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而肠源性青紫发生紫绀是由于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增多)。
17.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是由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增多)引起。
疾病机制——病生单选:10名词解释2:病理过程,健康,疾病,EP,热限,全身适应综合征,应激性疾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裂体细胞,休克肺,一.名词解释发热,调定点学说,冷、热敏神经元,热限,EP,热调节介质,良劣性应激,应激原,一般适应综合征,急性期反应及蛋白,应激性疾病,冷、暖休克,自身输血、输液,血流重分布,白细胞滚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
简述2:发热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分子伴娘的作用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休克早期机体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休克与DIC关系酸中毒对休克发生发展的影响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二. 简答题(重点)1.失血性休克微循环变化及其机制。
2.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对机体作用。
3.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的原因。
4.休克时细胞损伤变化要点。
5.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6.简述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7,何谓结构性热休克蛋白和诱导性热休克蛋白,其生物学功能要点。
8发热时相及各时相热代谢特点。
9简述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影响。
10,急性期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11,DIC发病机制及发病影响因素。
12 DIC和休克的辩证关系。
13 简述DIC分期、分型。
14,你如何判断出血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
答案0热限在人体,发热时最高体温很少有超过41℃-42℃者;在动物实验中,在一定范围内,发热效应随致热原剂量增加而加强,量-效曲线上出现斜坡;但到达一定水平后,发热效应不再增强,曲线出现平坡。
这种体温上升被限制在一定高度以内,称为热限。
热限是机体对调节性体温升高的自我限制,是重要的稳态调节机制1.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病理过程(pathologica process):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的共同存在的机能、代谢和结构变化的过程。
•如炎症、发热、缺氧、休克等。
它们可以不仅见于不同的疾病,一个疾病可以包括几个病理过程。
病生复习资料应声虫2015-01-19 第一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体液:机体内的液体,是由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组成。
2.正常成年男子的体液约占体重的60%,瘦人对缺水有更大的耐受性。
3.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Cl-;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4.电解质的主要功能:①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②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等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③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5.正常成人每日至少需排出500ml尿液才能溶解并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6. 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K+多吃多排,不吃也排。
7.高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A水摄入少①水源断绝②不能饮水③渴觉障碍B水丢失过多①经呼吸道失水②经皮肤失水③经肾失水④经胃肠道丢失㈢影响:①口渴②尿少及尿钠变化③细胞内液→细胞外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⑤脱水热8.低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A大量体液丢失而只补充水分B肾失钠①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②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减少③肾实质性病变㈢影响:①易发生休克②有明显的脱水症③尿量和尿钠变化9.等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而血清Na+浓度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①呕吐②腹泻③胃肠减压④大面积烧伤⑤大量抽放胸腔积水、腹水⑥麻痹性肠梗阻大量体液潴留于肠腔㈢影响:①丢失细胞外液②ADH和醛固酮分泌增多③肾重吸收水和钠增多10.水中毒㈠定义:由于水在体内潴留,体液容量增多,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的病理过程。
14本护1病⽣生复习资料料(名解)1.脑死亡: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脑⼲干)不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低渗性脱⽔水:指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脱⽔水。
3.⾼高渗性脱⽔水:指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的脱⽔水。
4.等渗性脱⽔水:指⽔水钠成⽐比例例丢失,⾎血容量量减少,但⾎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正常的脱⽔水。
△5.⽔水肿:指过多的液体(等渗性)在组织间隙/体腔内积聚的病理理过程。
6.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H+增多和(或)HCO3-丢失引起pH值下降,以⾎血浆HCO3-原发性下降为特征,临床较常⻅见。
7.呼吸性酸中毒:指CO2排出障碍/吸⼊入过多引起pH值下降,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
8.代谢性碱中毒:指细胞外液碱增多和(或)H+丢失引起pH值升⾼高,以⾎血浆HCO3-原发性升⾼高为特征。
9.呼吸性碱中毒: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PaCO2减少,pH值升⾼高,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下降为特征。
△10.缺氧:指各种原因引起组织供氧减少/不不能充分利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理过程。
△11.发绀:指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
△12:发热:指当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
△13.应激(应激反应):指机体受到⼀一定强度的应激原(躯体/⼼心理理刺刺激)作⽤用时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14.急性期反应(APR):指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诱发机体产⽣生的⼀一种快速的防御反应。
15.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指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健康: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心理上,社会行为处于良好状态。
3、疾病:机体在病因损害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致病因素):引起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
两个特征: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5、条件: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外因素。
6、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7、脑死亡:全脑(大脑和脑干)功能的永久性、不可逆性丧失。
判断脑死亡的六个标准:呼吸心跳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8、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A、定义:失钠多余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B、原因:常见原因是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不当所致。
经肾丢失: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
肾外丢失:经消化道丢失、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经皮肤丢失。
C、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故机体缺水,但不思饮水,被动饮水(3)、有明显的失水体征(4)、细胞水肿(5)、尿钠含量减少。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A、定义: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B、原因:(1)、水摄入减少:多见于水源断绝、进食或饮水困难(昏迷、食道疾病病人)。
(2)、水丢失过多:经呼吸道失水,不感性蒸发加强。
经皮肤失水,高热、大量出汗、甲亢。
经肾丢失,尿崩症等。
经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
C、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主动饮水(2)、细胞外液含量减少,AD H↑,水↑,尿↓(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脱水(4)、血液浓缩(5)、严重患者昏迷、死亡。
病生(考试总结)名词解释 1. 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 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 脑死亡:全脑机能完全不可逆永久性丧失,是判断死亡的标志。
4. 亚健康: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引发的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变化的程度 5. 系统生物学: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多层次、多系统研究各种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整合各组学数据来定量描述和预测它们的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的科学 6. 蛋白质组学:通过大规模研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变化、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获取蛋白质水平以上疾病变化、细胞进程及蛋白质网络相互作用的整体综合信息的科学研究 7. 代谢组学: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1/ 3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8. 相互作用组学: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不仅在于其组成成分的复杂性,而且在于各组成成分之间广泛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组学是在生物体各个层次上对蛋白质、核酸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科学 9. 表型组学:表型组是指在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或种属水平上表现的所有表型的组合。
表型组学是一门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科学。
10.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11.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 结合, 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 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12. 细胞信号系统: 细胞内存在一个信号转导系统, 它们由能接受信号的特定受体, 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作用的终端所组成。
13. 受体增敏/受体减敏/受体上调/受体下调:在一些病理条件下,由于信号分子(如激素的量)的持续性变化(增多或减少),或长时期使用某种激素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可使特定受体的量或亲和力改变,其中受体表达减少称为下调,表达增多称为上调,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减弱或增强,前者称为减敏或脱敏,后者称为高敏或超敏。
病生重点整理一、病理学1.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所做出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其特征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的形成主要分为血管反应和细胞浸润两个过程。
2. 管道疾病管道疾病一般指以管道(血管、淋巴管、消化道、呼吸道等)为主要病变部位的疾病。
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最常见、最严重的血管疾病。
3. 肿瘤学肿瘤是由异常增生的细胞所形成的新组织的总称,恶性肿瘤具有无限增殖和浸润能力,易于转移并对机体有明显破坏。
二、生理学1.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指由心脏、血管和血液所组成的系统。
淋巴系统是指由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所组成的系统。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支气管、肺等组成,是将空气引入身体并与血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系统。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组成,是将食物消化成为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系统。
三、药理学1.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的学科。
其中,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被转化或降解的过程。
2. 药物作用药物作用就是指药物与生物体产生的作用,包括药物的治疗、毒性等。
其中,药物的治疗作用可以分为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两类。
3.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治疗用药期间或服用药物后所出现的对健康有害的反应。
其中,药物副作用是药物治疗过程中未预期的不良反应,而药物过敏则是机体对药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四、微生物学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一般指通过侵入人体而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其中,细菌、病毒和真菌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2. 免疫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在抵御外界侵犯的研究学科。
其中,免疫反应主要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
3.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抵御细菌等病原菌的药物。
其中,抗生素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抗菌药物,但随着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抗菌药物。
第二章疾病概论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①自稳调节的紊乱;②损伤与抗损伤反应;③因果交替规律;④局部与整体;2.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①神经机制;②体液机制;③细胞机制;④分子机制;3.脑死亡判定标准: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脑电波消失;⑤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等渗:280mmol/L~310mmol/L(280以下低渗,310以上高渗);2.水的生理功能:①促进物质代谢;②调节体温;③润滑作用;④以结合水的形式发挥复杂生理功能;3.无机电解质的生理功能:①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②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③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4.血清Na+的正常浓度范围:135~145mmol/L,Na+代谢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5.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口渴中枢、ADH、醛固酮、心房钠尿肽、水通道蛋白;6.低渗性脱水的原因:(1)经肾丢失1)长期连续使用利尿药,髓袢升支对Na+重吸收减少;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导致对Na+重吸收减少;3)肾实质性病变引起肾对Na+重吸收减少;4)肾小管酸中毒,集合管的H+-Na+交换减少,Na+随尿液排出增加;(2)肾外丢失1)丧失大量消化液后只补充水分;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如胸水、腹水;3)液体经皮肤丢失且只补充水分;7.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外液减少,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本身细胞外液已减少,同时由于低渗将导致液体流入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而引起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2)血浆渗透压下降(早期由于渗透压低无渴感,难以自觉补液且抑制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分泌减少,尿量不减少;晚期血容量显著降低使ADH增多,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3)显著的失水体征:组织间液向血管转移而使组织间液减少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4)经肾失Na+,尿Na+含量增多;肾外失Na+则因为低血容量导致肾血流减少进而激活RAS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对Na+重吸收,进而使尿Na+含量减少;8.高渗性脱水的原因:(1)水摄入减少;(2)水丢失过多:1)呼吸道过度通气(癔病和代酸时);2)高热、大量出汗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皮肤丢失大量低渗性液体;3)中枢性尿崩症或使用大量脱水剂时可经肾失水;4)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导致含Na+量低的消化液丢失;9.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高渗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口渴);(2)细胞外液含量减少,尿量减少(高渗刺激ADH分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胞外渗透压高);(4)血液浓缩(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嗜睡、抽搐、昏迷乃至死亡→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可使颅骨与脑皮质之间血管张力增大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6)小儿由于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而导致散热障碍进而引起脱水热;10.水肿的发病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CHF、肿瘤压迫静脉或静脉血栓形成、动脉充血)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蛋白:合成障碍/丧失过多/分解增强)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各种炎症)→水肿液蛋白质含量高(蛋白滤过增加)④淋巴回流受阻(恶性肿瘤堵塞淋巴管、乳腺癌根治术摘除主干淋巴结、丝虫病)→水肿液蛋白质含量高(水和晶体回流入血管引起蛋白浓缩)(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水钠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病变;有效循环血量减少)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心钠素分泌减少使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②CHF时肾血流量减少而由于出球小动脉收缩较入球小动脉明显进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并使滤过分数增加,同时由于无蛋白滤液增多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增大而静水压减小,有助于重吸收;3)远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受激素调节①醛固酮含量增高(分泌增加、灭活减少);②ADH分泌增加(刺激容量感受器引起、醛固酮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11.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肾有保钾能力,但不如保钠强);12.机体维持血浆K+平衡的途径:①通过Na+-K+泵改变K+在细胞内外液的分布;②通过细胞内外H+-K+交换,影响K+在细胞内外的分布;③通过肾小管上皮内外跨膜电位的改变影响排钾量;④通过醛固酮和远端小管液的流速调节肾的排钾量;⑤通过结肠的排钾及出汗方式;13.低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1)钾摄入不足(2)钾丢失过多(最常见的原因)1)经消化道(严重呕吐、腹泻)丢失→①消化液含钾量高于血浆;②血容量降低引起醛固酮增加,促进排钾;2)经肾丢失:①长期使用髓袢或噻嗪类利尿药,导致到达远端肾小管的Na+增多且流速加快,促进K+分泌;同时原发病可引起醛固酮增多进而导致肾保钠排钾功能增强而增加钾排出;②盐皮质激素增多、cushing综合征、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③各种肾疾患(肾盂肾炎引起Na+水重吸收障碍致到达远端时流速加快;急性肾衰由于原尿中溶质增多而产生渗透性利尿)④肾小管酸中毒(I型:远曲小管Na+-H+交换减少而Na+-K+交换增加;II型:近曲小管重吸收多种物质障碍,表现由尿中丧失HCO3-、K+和磷而出现代酸、低钾血症和低磷血症)⑤镁缺失:Na+-K+-ATP酶活性丧失,使钾重吸收障碍;3)经皮肤失钾;(3)细胞外K+转入细胞内(K+总量不减少):1)碱中毒:①胞内H+进入外液而引起K+入胞;②肾小管上皮细胞H+进入组织液而使胞内H+浓度下降,进而与管腔之间Na+-H+交换减少而Na+-K+交换增加;2)过量胰岛素使用:①激活钠钾泵使k+入胞;②促进糖原合成使K+随G一起进入细胞;3)β-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通过cAMP机制激活Na+-K+泵;4)某些毒物中毒:阻滞K+通道导致K+外流减少;5)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4.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1)与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1)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①急性低钾血症:静息状态下K+外流增加导致膜超极化阻滞,会引起肌肉的延缓性麻痹;②慢性低钾血症:缓慢失钾而使胞内K+可外流到胞外,使内外K+浓度梯度降低,K+外流减少,症状不明显;2)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①兴奋性升高: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对K+通透性降低,静息电位更接近阈电位;②自律性升高:4期去极化时K+外流减慢而Na+内流相对加快,自动去极化加快;③传导性降低:0期时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去极化幅度和速度减慢,故而传导性降低;④收缩性:复极化2期K+外流减少而Ca2+内流增加故而收缩性增加;⑤心电图变化:ST段压低;T波低平,U波增高;QT间期延长;重症时可见P波增高,PQ 间期延长和QRS波群增宽;⑥心肌功能:心律失常(自律性升高、异位起搏、3期增长导致超常期延长)、对洋地黄类强心苷药物敏感性增强(Na+-K+-ATP酶在低钾时对强心苷亲和力增加);(2)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害:1)骨骼肌损害:缺血缺氧性肌痉挛、坏死和横纹肌溶解;2)肾脏损害→尿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尿: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受损,对ADH反应性降低;②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重吸收障碍,妨碍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影响重吸收;(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代谢性碱中毒伴反常性酸性尿(细胞H+-K+交换加强、肾小管上皮细胞Na+-H+交换加强)15.高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1)K+摄入过多;(2)K+排出减少(主要是经肾排钾减少):①肾功能衰竭导致滤过降低;②盐皮质激素不足,醛固酮保钠排钾的功能受到抑制;③长期使用留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3)细胞内的K+向细胞外转移:1)酸中毒:①胞外H+进入细胞内,H+-K+交换活跃;②肾小管上皮内H+增多,促进Na+-H+交换而Na+-K+交换减少,排钾障碍;2)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①胰岛素不足使K+入胞障碍;②同时由于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细胞失水,由于胞内K+高于胞外,故而K+可同水一起排出引起高血钾;3)某些药物:β受体阻断药、强心苷类可抑制钠钾泵活性;4)组织分解;5)缺氧:Na+-K+泵转运障碍而导致胞外高钾;6)高钾性周期性麻痹;7)假性高钾血症:常见于静脉穿刺时造成红细胞机械损失导致;16.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1)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1)急性高钾血症:①轻度表现为感觉异常、刺痛等(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接近阈电位故而使兴奋性增强)②重度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乃至延缓性麻痹(静息电位减少过多,甚至引起快钠通道麻痹,使细胞处于去极化阻滞而不能兴奋)2)慢性高钾血症:由于内外K+的调节故而使浓度差降低,症状不明显;(2)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毒害作用强):①兴奋性:此时心肌对K+通透性增加,故而改变与神经-肌肉相似;②自律性降低:心肌对K+通透性增高,故而4期自动去极化时K+外流增加,相应Na+内流减少故而自律性降低;③传导性降低:0期静息电位绝对降低,甚至过低影响Na+通道活性,使其不易开放而引起传导性下降;④收缩性减弱:复极化2期K+外流增加而Ca2+内流减少,故而心肌收缩力下降;⑤心电图变化:T波(3期复极化)狭窄高耸;QT(心室动作电位)间期缩短;P波(心房去极)压低增宽或消失;PR(房室传导)间期延长;R(心室去极化)波降低;QRS波群(心室内传导)增宽;⑥心肌功能的损害:心肌传导阻滞可引起传导延缓和单向传导,同时由于有效不应期缩短,易引发折返激动,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3)高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代谢性酸中毒伴反常性碱性尿17.心电图分析技巧:①P波:反映心房去极化;②R波:反映心室去极化;③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3期);④PR间期:反映了房室传导;⑤QRS波群:反映了心室内传导;⑥QT段:反映了心室动作电位;⑦ST段反映了心室复极化2期(平台期);第三章酸碱平衡和酸碱代谢紊乱2.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①pH(但pH正常可表示酸碱平衡正常、代偿性酸/碱中毒、混合型酸碱中毒);②动脉血CO2分压(PaCO2,40mmHg)→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③标准碳酸氢盐(SB):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2=40mmHg,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0%)所测得的HCO3-含量(22-27mmol/L)→不受呼吸因素影响,为判断代谢性酸碱中毒的指标;④实际碳酸氢盐(AB)→受呼吸和代谢两个因素影响;⑤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AB>SB,有CO2潴留,可见呼吸性酸中毒;AB<SB,CO2排出过多,呼吸性碱中毒⑥缓冲碱(BB,45~55mmol/L):血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负离子碱的总和,反映代谢因素;⑦碱剩余(BE,-3.0~+3.0mmol/L):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将全血标本滴定至pH7.40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正值→用酸滴定,提示碱过多;负值→用碱滴定,提示酸过多)→反映代谢因素;⑧阴离子间隙(AG):血液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AG = Na+ -(HCO3-+Cl-)=12mmol/L,波动范围:12+/-2mmol→AG增高>16mmol/L,代酸;第七章缺氧1.常用血氧指标:①血氧分压PO2(物理溶解):取决于吸入气氧分压、肺通气及换气功能;②血氧容量CO2 max:取决于Hb含量及其与O2结合的能力;③血氧含量CO2:取决于血氧容量及PQ2;④血红蛋白氧饱和度≈CO2/CO2 max,取决于PO2;第八章发热1.发热激活物2.致热原入脑途径:①直接通过血脑屏障;②通过终板血管器;③通过迷走神经;3.内生致热原(EP):IL-1、TNF、IFN、IL-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4.发热中枢调节物质:(1)正调节介质: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cAMP)、Na+/Ca2+(Na升温、Ca降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一氧化氮(NO);(2)负调节介质: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雌激素、膜联蛋白A1、IL-10;5.发热时相:(1)体温上升期:寒战、棕色脂肪组织,产热>散热;(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水分蒸发加强,酷热感,产热=散热,且散热反应出现;(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大量出汗,散热>产热;第九章应激1.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效应与不利影响:(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1)防御意义:①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提高心输出量及血压;②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骨骼肌的血供;③改善肺泡通气,增加供氧;④促进糖脂分解,增加能量供应;2)不利影响:引起明显能量消耗及组织分解,导致血管痉挛和促进血小板凝聚进而引起某些组织缺血和致死性心率失常;(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轴)激活:1)效应:①促进蛋白质分解和糖异生,维持血糖;②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酶对组织的损害;④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抑制炎症介质和ck的生成,具有抗炎和抑制免疫的作用;2)不利影响:①免疫力下降,易发感染;②引发一系列代谢反应(血糖血脂升高、胰岛素抵抗);③抑制甲状腺轴和性腺轴进而引发内分泌紊乱;(3)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增加而胰岛素分泌抑制,出现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依赖组织(骨骼肌)对糖的利用,以保证创伤组织和胰岛素非依赖组织(脑、外周神经)能获得充分葡萄糖;(4)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ADH分泌增加,RAS系统激活而使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而维持血容量;(5)β-内啡肽:分泌增加(镇痛);2.急性期蛋白的作用:①抑制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减少组织损伤;②参与凝血和纤溶;③抗感染抗损伤;④清除异物、坏死组织,与之结合降低游离型对机体的损害;3.热休克蛋白的作用:热休克蛋白具有分子伴侣的作用,能通过其C末端的疏水区与新合成的尚未折叠的肽链或变性蛋白暴露的疏水区域结合,并依赖其N段的ATP酶活性,①帮助新合成的蛋白质正确折叠和运输;②促进变性蛋白复性,防止它们凝聚;③当蛋白损伤严重不能复性时,则协助蛋白酶系统对它们进行降解,可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对细胞产生非特异性保护作用;4.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①交感兴奋及应激激素分泌增加;②胃肠黏膜缺血,屏障功能减弱;③胃黏膜损伤因素存在(如胆汁逆流、氧自由基等);①急性损伤性应激→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增多,WBC增多,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增强;②慢性应激→低色素性贫血,RBC寿命缩短;6.应激的治疗原则:①及时去除躯体应激原;②心理治疗(疏导);③补充营养;④综合治疗;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1.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条件:①缺血时间(过短→器官可耐受缺血,过长→缺血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而坏死);②缺血程度、需氧程度;③再灌注的条件:提高压力、升高温度及pH、增加Ca2+及Na+(或减少K+及Mg2+);3.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①再灌注心肌之间动作电位时程不均一;②钙超载;③自由基增多;④纤颤阈下降;4.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损伤的机制:①兴奋性氨基酸毒作用;②自由基作用;③钙超载作用;第十三章休克1.休克分类(按照始动环节分类):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烧伤、失血失液)→特点:低中心静脉压、低心排出量、低血压,高血管外周阻力;②血管源性休克(感染、过敏、神经)→血液分布异常;③心源性休克(心肌源性→病变、非心肌源性→阻塞/压迫);3.休克时的机体变化:①灌流障碍;②能量生成减少;③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④炎症介质泛滥;5.MODS的最主要机制→SIRS:①炎症细胞过度活化;②炎症介质表达增多(细胞因子、脂类炎症介质(二十烷类炎症介质、PAF)、粘附分子、血浆源性炎症介质、自由基与一氧化氮、抗炎介质);③促炎物质/抗炎物质平衡失调;6.休克的防治:(1)病因学防治(积极处理原发因素,防治感染和创伤);(2)发病学防治:①改善微循环(纠酸、补液、扩容,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②抑制过度炎症反应;③细胞保护;④防止DIC和MODS;7.休克补救时先纠酸的原因:H+会降低心肌和外周血管对CA的反应性,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尤其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最为明显,可使血管容量不断扩大,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故而休克时应该先纠酸后扩容,如此才能恢复心肌和血管对CA的反应性而不会引起负荷的加重;8.休克并发DIC的原因: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浓缩、血液聚集,黏度增加处于高凝状态);②凝血系统激活(内皮细胞损伤使TF释放、胶原暴露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③TXA2-PGI2平衡失调(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其产生的PGI2减少,同时因为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使其合成TXA2增加);第十四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外源性凝血酶系统激活后维持高凝血酶浓度的原因:①产生的少量凝血酶可激活FXI、FVIII、FV,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产生高浓度凝血酶;②产生的少量凝血酶可促使血小板活化,促进凝血酶诱导的FXI活化,进而促进凝血酶生成;③凝血过程中产生的纤维蛋白可包绕凝血酶,使凝血酶避免被抗凝血酶-III抑制;2.与出血倾向有关的凝血因子异常:(1)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乏:FVIII(A型血友病)、FXI(B型血友病)、FXI(C型血友病)、vWF(血管性假性血友病);(2)获得性血浆凝血因子缺乏:1)凝血因子生成障碍:①维生素K缺乏(FII、FVII、FIX、FX);②肝功能障碍;2)凝血因子消耗过多:DIC;3.抗凝系统功能障碍:(1)抗凝血酶-III(灭活FVIIa、FIXa、FXa、FXIa)减少或缺乏:1)遗传性缺乏;2)获得性缺乏:①合成减少:肠道吸收蛋白质功能障碍、肝功能严重障碍、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等;②丢失或消耗增加: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DIC;(2)蛋白C和蛋白S缺乏:1)遗传性蛋白C、蛋白S缺乏或异常:临床上多发生深部静脉血栓症或血栓形成倾向;2)APC抵抗:正常情况下,在血浆中加入APC(蛋白C的激活态),由于APC使FVa及FVIIa 失活,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若想使部分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标本获得同样的APTT延长时间,必须加入更多的APC,称为APC抵抗→主要由于抗蛋白C抗体、蛋白S缺乏和抗磷脂抗体以及FV或FVIII基因突变等;3)获得性缺乏:①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②严重肝硬化、肝病;3.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①血管内皮细胞正常不表达组织因子,并可表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②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及ADP酶等物质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③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④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血栓调节蛋白等抗凝物质;⑤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肝素样物质;⑥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α2巨球蛋白等抗凝物质;4.DIC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1)常见病因:①感染性疾病;②肿瘤性疾病;③妇产科疾病;④创伤及手术;(2)发生机制:1)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启动凝血过程;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①组织因子释放;②内皮抗凝作用降低;③内皮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④内皮产生的扩血管物质减少;⑤胶原暴露,启动内源性凝血)3)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红细胞大量破坏、白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4)促凝物质入血:①胰蛋白酶→激活凝血酶原;②蛇毒→激活FX/加强FV;③羊水→含组织因子;④肿瘤细胞→分泌促凝物质;⑤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刺激其表达TF;(3)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凝血酶吞噬减少;②肝功能严重障碍→抗凝物质合成障碍,肝细胞破坏产生组织因子;③血压高凝状态(妊娠、酸中毒);④微循环障碍→血压淤滞,泥化,RBC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5.严重感染引起DIC的机制:①内毒素及严重感染时产生的细胞因子使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增加,血栓调节蛋白和肝素表达减少;②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破坏胶原;③严重感染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激活白细胞释放蛋白酶和活性氧等炎症介质,损伤内皮;④细胞因子使组织学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PAI-1增多;6.DIC分期:高凝期(大量微血栓形成)→消耗性低凝期(明显出血)→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出血十分明显)7.DIC分型:(1)按发生速度:急性型(1-2天发病)、亚急性型(数天内)、慢性型(病程长);(2)按代偿情况:失代偿型、代偿型、过度代偿型;8.FDP片段检查在DIC诊断中的应用:①“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DIC呈阳性;②D-二聚体检查: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多聚体产物→用于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检查;9.DIC导致休克的原因:①大量微血栓形成,阻塞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②广泛出血使血容量减少;③心肌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④FXII的激活可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和纤溶系统,产生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激肽、C3a、C5a,后两者可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组胺均可使微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而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⑤FDP的某些成分可增强激肽和组胺的作用,促进微血管扩张;10.DIC的功能代谢变化:①出血;②器官功能障碍;③休克;④贫血;第十五章心功能不全2心功能不全时代偿的基本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机制:①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长期会导致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下调、压力感受器减敏、外周阻力升高致后负荷增加、内脏供血不足导致功能障碍;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肾脏低灌流、交感神经兴奋、低钠血症)→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前负荷加大、AngII直接导致心肌和非心肌细胞肥大或增殖、促进胶原合成和心室纤维化→总效应:弊大于利;(1)增加血容量(交感兴奋、RAS系统激活、ADH增多、抑制水钠重吸收的激素减少)(2)血流重新分布;(3)RBC增多;(4)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加;6.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1)心肌收缩功能降低1)心肌收缩相关蛋白改变①心肌细胞数量改变(缺血缺氧所致的坏死、氧化应激所致的凋亡);②心肌结构改变(分子水平上→胎儿期基因表达而正常活动所需蛋白减少;细胞水平上→神经、血管、线粒体与心肌肥大不成比例)2)心肌能量代谢障碍①能量生成障碍→缺血缺氧,晚期心肌利用葡萄糖为主,且进行无氧酵解,能量少;②能量储备减少→磷酸肌酸激酶同工型转换,活性降低;③能量利用障碍→Ca2+-Mg2+-ATP酶活性降低;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①肌浆网钙转运功能障碍(释放减少,摄取减少)②胞外钙离子内流障碍(心肌内NA合成减少消耗增多、β受体减少、β受体对NA敏感性降低、高钾血症抑制Ca2+内流)③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酸中毒:H+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高钾血症使Ca2+内流减少、H+使肌浆网内钙结合蛋白对Ca2+亲和力大而不易释放Ca2+)(2)心脏舒张功能障碍1)主动性舒张功能障碍①肌浆网、心肌细胞膜上的Ca2+-ATP酶不能即时将Ca2+泵回肌浆网或泵出胞外;②ATP缺乏及Ca2+与肌钙蛋白亲和力大使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解离困难;2)被动性舒张功能障碍→心室顺应性下降;(3)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7.前向衰竭(心排血量减少)的影响(1)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心指数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室充盈受损(舒张末期容量增大)、心率增快(反射性,心悸);(2)器官血流重新分配→急性血压降低明显,慢性血压可维持在正常范围;肾、骨骼肌、脑、皮肤黏膜等血流供应减少;(3)代谢性酸中毒;(4)心源性休克8.后向衰竭:前负荷增加引起→体循环、肺循环淤血;9.肺淤血、肺水肿后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①肺顺应性降低,吸入同样量的气体需要做更多功,故而费力;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气道阻力增大;③毛细血管压增大及间质水肿可使肺间质压力增高进而刺激毛细血管旁J受体,引起浅快呼吸;。
病理生理学("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病理过程MtholowicM process):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疾病发生的条件(DredisDosii吃factor):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泄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Disease is referred asan aberrant manifestation of homeostatic disturbances caused by harmful agents・病因(cause):又称原因,是引起某种疾病的因素,又决左该疾病的特异性,是疾病发生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Causative factor or pathogenic cause is referred as the factor that can cause a disease and determine its specificity・诱因(percipitatin父factoid•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不完全康复:疾病是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脑死亡(brain death):—般均已枕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标准.Brain death is a state of permanent irreversible cessation of whole brain activity・低容虽性髙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又称髙渗性脱水,其特征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减少,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淸钠浓度>150m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hypotonic dehydration)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280mmol/L,血淸钠浓度低于130mmol/L.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Eion)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i'j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風血淸钠浓度为130-150mmol/L,>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髙容量性低钠I血症•机体的排水能力降低,导致低渗性液体在体内潴留,使细胞内\外液都增多,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特点:血淸Na+ <130mmol/L.I(IL浆渗透压<280mmol/L.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疑明显增多.水肿(edem初:过多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冰肿发生于体腔,称为枳水Edema means that excessive fluid accumulates in interstitial compartment and some cavities in the body・反常性酸性尿:一般碱中毒时尿液呈碱性,但在低K+血症性碱中毒时細胞内K+外移\H+进入细胞致细胞外液緘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H+增多\泌H+增加\使尿液反常性地呈酸性.反常性碱性尿高血钾性酸中毒时K+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内H+外移\肾小管上皮细胞H十减少\泌H+减少\使尿液反常性地呈碱性.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于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所引起的pH值降低.AB.SB.BB降低.BE负值加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AB<SB 呼吸性酸中毒(respinitoc acidosis):由于二氧化碳代谢障碍或吸入过多而引起以血浆碳酸浓度升髙. PH降低.PaCO2增高.AB.SB.BB升髙,AB>SB,BE正值增大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MkMosis):由于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所引起的pH值升高.PH升髙.AB.SB.BB升高,BE正值增大.AB>SB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碳酸浓度原发性减少pH值升髙.Pa CO2降低,PH升髙.ABvSB•代偿后代谢性指标继发性降低‘AB.SB.BB降低・BE负值加大垦标准碳酸氢盐•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38 C Hb完全氧合PCO2 =40mmHg)・正常:2 2-27 mmol/L(24 mmol/L)反映代谢因素連:实际碳酸氢盐•概念:实际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正常人:AB=SB堕:缓冲碱: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量•正常值:45-52 mmol/L (48 mmol/L).意义:反映代谢因素•原发性一代酸,原发性一代碱碱剩余:BE:标准条件下,将1升全或血浆滴左到pH 7.4所需的酸或緘的量•正常值:0±3 mmol/L. Sk:反映代谢因素:BE正值增大一代碱.BE负值增大一代酸址:阴离子间隙•血Na+浓度减去血C1 一和HCO3 —的浓度,等于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与未测左阳离子(UC)的差值.意义:反映血浆固左酸含量\区分代酸的类型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正常范国10〜1 4mmol/L( >16mmol/L 为界限)it's the deference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unmeasured a nion(UA) and unmeasured cation(UC) in plasma (AG=UA-UC). The AG value can be obt 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major measured cat ion (Na) and the sum of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measured anions (Cl and HCO3), that is, AG = [Na+] - ([Cl] + [HCO3]). Its normal range is 12+-2 mmol/L缺氧(HwoxinanoxiM凡因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使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的病理过程.Hypoxia can be defined as a deficiency in either oxygen delivery or its ut ilization at the tissue level or the deficiency of both, which can lead to changes in fun ction, metabolism and even structure of the body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也称为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由于吸入气中氧分压降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所致的缺氧,一动脉血氧分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n):又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ia).由于ifll.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岀所引起的缺氧Hemic hypoxia refers to hyp oxia resulting from a low carrying capacity of oxygen in the blood caused by an altere d affinity of Hb for oxygen or a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Hb in the blood・循环性缺氧:由于心输出虽:减少,组织灌流量减少或静脉淤血』IL流速度减慢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hypkinetic hypoxia)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组织中毎性缺氧(dysoxidalivc hypoxia ) 紫组(cvanosis):毛细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纟甘.Cyanosis refers to the violaceous color of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s which occurs as the deoxy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of the blood in capillaries becomes greater than 5g/dl.肠源性青紫(enterogenous cyanosis):引进使导致大量血红蛋白氧化而导致髙铁血红蛋白血症When p ickled vegetables containing nitrate are consumed in large amounts, the reabsorbed nitra te reacts with HbFe2* to form HbFe u OH・ The color of skin becomes coffee color. Thi s phenomenon is called enterogenous cyanosis・发热(feve门: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立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肖性体温升髙(超过0.5C).体温旦调定点, 主动性(调控下)有热限(S41°C ),致热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免疫Fever is a complicated patholog ical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a regulated elevation of core body temperature, in which t he hypothalamic set point is temporarily reset at an elevated temperature in response to pyretic substances过热(hgerthemhi):调立点并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肖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 体温调肖机构不能降体温控制在与调左点相适应的水平上,调定点正常,体温>调定点,被动性(失控),无热限(可>41 °C )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EP):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髙的物质.Endogenous pyrogens are described as cytokines inducing fever, which are produced and released by EP cells, such as interleukin-1, tumor necrosis factor, etc.细胞凋亡(cell apoMosis):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it's a cel luar suicide route that allows for the selective removal of superfluous and potentially d angerous cells as well as for tissue remoding and homeostasis凋上小体(apoptosis body):细胞发生凋亡时因细胞膜皱缩内陷扮割包裹胞浆所形成的泡状小依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Stress:机体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称为stress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jit^ defined as a systemic nonspecific response ofthe body to environ mental demands or pressures made upon it Stressor:应激原,包含:外环境因素,内环境因素,心理会环境因素The stimulus that provokes a stress response is referred to as stressor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Mion svndrome):对大务数的应激反应,在撤除应激原后,机体可很快趋于平静.恢复自稳态.但如果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 APR):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可诱发机体产生快速反应,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增强,负氮平衡及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变化等热休克蛋白(HSP):应激反应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类髙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非分泌型蛋白・A family of stress proteins which are induced in cells exposed to heat stre ss or other stressors Its funcetions mainly as a molecular chaperones to help the new p eptide chain in folding and translocation and reponring the injured protein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英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可较深或穿孔.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i)n)feii】、APP):应激时由于炎症\感染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浓度迅速变化,并在血浆中迅速改变含量的蛋白质.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mreperfusion iniurv):任一立条件下缺血后恢复血流环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组织器官损伤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The restoration of blood flow af ter transient ischemi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further reversible or irreversible cell dama ge, which is calle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r reperfusion injury.聶超载(calcium overload):细胞内钙过量积聚.引起组织器官功能及结构损伤•称为钙超载或钙超负荷.Calcium overload refers to that intracellulai* content of calcium is increased abnormally during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disorder of cell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氧反专(augen mzdox):用低氧或无氧液培养细胞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氧供.细胞损伤更趋严重.钙反常(calcium ”radox):预先用无钙溶液短暂灌流后.恢复正常含钙溶液灌流.导致细胞外Ca2+大量内流而引起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Dh反常(PH paradox):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些藝:再灌注期组织获得氧的供应,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增加.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造成细胞损伤,称为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氧爆发(oxygen burst).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在结扎动脉造成局部缺血后,再打开结扎的动脉,缺血区并无血液灌注,称谓无复流现象.休克(shock):多病因,多发病环节,多钟体液因子参与,微循环混乱,全身有效循环血不足,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全身调节性紊乱.Shock is a pathological process caused by various drastic etiologic al factor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icrocirculation failure resulting from decreased ef fective circulatory blood volume and inadequate tissue perfusion with the results of cell ular metabolism impediment and dysfunction of multiple vital organ 自身输血(Auto blood transfus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shock, vessel constriction because of release of a large amount of vasoconstrictors may mobilize the stored blood to parti cipate in the circulation, which is considered as compensation of venous return.自身输液(Auto fluid transfusion)At the early stage of shock,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hydros tatic pressure in capillary may drive fluid to shift from interstitial space to the vascular compartment, and as a result, the plasma volume can be partly restored as a compens atory response缺血性缺氧(Ischemic hypoxia)The deficiency of blood perfusion to tissues caused by decre asedarterial pressure or obstruction of arteries is called ischemic hypoxia.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大而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及严重的心律紊乱而引起心输出量锐减导致的休克称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hvpoYolemic shock):由于血蚩:减少引起的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饶伤等情况. 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特别是格兰阴性菌感染常可引起•又称脓毒性休克,指有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多系统器官衰竭(\IOF):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或复苏后,短期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衰竭. 炎症瀑布反应(infkimm玳OH zszde):炎细胞激活产生的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可导致炎症细胞活化.两者互为因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表现为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泛滥到血浆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It's defined as in severe injury or compli cated with infection,the host inflammatory response may persist inappropriately leading t o systemic inflammatoiy response syndrome it's an important element leading to MODS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或与强烈的内源性抗炎反应内源性抗炎反应.An endogenous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wit h impaired immune function and infestious predisposition caused by excess release of a nti-inflammatory mediators多器官功能障码矗合征(MODS ):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左必须靠临床「预才能维持的综合症.it's refers to dysfunctions of more than two organs occur successively in patients wit hout pre-exit dysfunction 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微循环中广泛性微血栓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血\ 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等临床表现的危重临床综合征DIC is a pathological process caus ed by disturbance of the kinetic balance between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system s (including fibrinolytic system). Etiologic factors activate extensive intravascular coagul ation and secondary fibrinolysi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DIC are bleeding, shock, orga n dysfunction and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微血管病性溶血性岔血(microangioD玳hie hemolvtic anemia):待征是外周血图片中可见一些特殊形态各异的变形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裂体细胞(schistocvte):在DIC岀现的溶血性贫血中,外周血涂片中出现一些形态特殊的变形红细胞,苴外形呈盔甲形\新月形\星形等,统称这些变形的红细胞为裂体细胞.“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主要监测血浆中FDP的X片断,鱼精蛋白入血浆一鱼精蛋白与FDP结合一使FDP与纤维蛋白单体分离,纤维蛋白单体彼此聚合凝固形成白色沉淀,不需酶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彖称副凝试验.DIC者呈阳性心力衰竭(heart fidkire):在并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It's a pathological process in wh ich the systolic or/ and diastolic function of the heart is impaired, and as a result, card iac output decreases and is unable to meet the metabolic demands of the body.心肌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在长期过度的压力负荷作用下.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腔无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心肌离心性肥大(eccentric hypertrophy):在长期过度的容量负荷作用下.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hi父h output heart failure)严重贫血.妊娠,甲亢.动静脉痿及VB1缺乏时,因血容量扩大或循环速度加快,静脉回流增加,心脏过度充盈,代偿阶段期心排出量明显髙于正常,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心衰发生时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下降,但其值仍属正常,甚至高于正常.It indicates that t he cardiac output may be supra- normal but inadequate owing to excessive metabolic n eeds. The causes of high-output heart failure include severe anemia, fever, hyperthyroi dism and pregnancy, etc.劳力性呼吸困描(exeriional dvspnea):随病人体力活动而发生的呼吸困难,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体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程度状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paroxysmal nocturnal dyspnea):心衰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被惊醒,在端坐咳嗽后缓解,入睡后自然滑向卧位,患者呼吸困难又发生,如此反复发作,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完全代偿直至失代偿的全过程充血性心力衰竭(CoimestWe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由于钠水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发生静脉淤血噬织水肿及心腔扩大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respirator failure.RF):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降低伴/不伴PaCO2增髙病理过程. 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vi)o\ entil玳ion):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常见原因有呼吸肌活动障碍側娜和肺的顺应性降低\胸腔积液或积气等.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指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常见原因有气道炎症\痉挛\水肿和肿瘤等•若阻塞在胸外,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inspiratory dyspnea),若阻塞位于中央气道的胸内部分,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expiratory dypnea)CO2麻醉:当CO2潴留使PaCO2超过10.7kpa(80mmHg)时,可使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淸,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等.PaCO2为物理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功能性分流(Fimctiomd shun"部分肺泡因病变而通气减少.而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而掺入动脉血,类似动一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血掺杂,此时VA/Q值低于正常.死腔样通气(dead・s”ce like ventilation):部分肺泡血流因血管病变成栓塞而减少,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这部分肺泡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此时VA/Q值髙于正常.真正分流(true shunt):部分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流经此处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性分流,称为真正分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急性肺损伤(ALI)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ALI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是由于急性肺泡一毛细血管膜损伤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髙,引起渗透性肺水肿,致肺弥散性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水肿引起的慢性气道阻塞.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机制为:①阻塞性通气障碍②限制性通气障碍③弥散功能障碍④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可累计•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即~肺性脑病(pulmonar、encephalopathy):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I型呼衰: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根据PaCO2是否升高来判断.肺泡缺氧,CO2潴留致血液H过高,可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长期收缩,缺氧均可引起无肌性肺微动脉肌化;长期缺氧,血液粘度升高;肺部病变II型呼衰:髙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根据PaCO2是否升高来判断.翹血妞:部分肺泡因病变而通气减少,而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而掺入动脉血内, 这种情况类似动一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血掺杂,此时VA/Q值低于正常.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广泛严重损害,使肝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岀现黄疸\岀血\肾和脑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肝性脑病(hemtic enceDhHoDathY):肝性脑病是继发于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严重悔性实质性肝病的一种神经精神综合征,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岀现肝性昏迷.氨中毒学说仏性脑病发生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而导致血氨水平增髙,增髙的血氨通过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组织,引起肝功能障碍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在肝功能严重障碍时•体内形成的芳香族氨基酸产物苯乙烯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在化学结构与貞•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但生理效能远较真性神经递质为弱,故称它们为假性神经递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许多非格兰阴性菌感染的重症病人及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绝大部分岀现内毒素血症,血浆中内毒素血症主要来源于肠道内毒素的吸收.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指肝硬变失代偿期或急性重症肝炎时傩发于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又称肝性功能性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md角iliire.ARF):各种原因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抑制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有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原尿回漏(ori血讪urine reflux):原尿可经受损肾小管壁处反漏入周国肾间质.除直接造成尿疑减少外. 还引起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造成囊内压升髙,使GFR减少,出现少尿矫枉失衡学说(trade-off hypothesis)是指矫正过度导致新的失平衡,具体讲是由于机体对GRF降低进行代偿时,因代偿引起机体内环境新的紊乱(包括内分泌功能紊乱),产生新的病理过程.尿毒症(11“1】曲):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内源性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氮质血症Zzotemi"正常人血淸尿素氮10~15mg%血中尿素\肌酹\尿酸等非蛋白含氮物质的含量增髙.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RI):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地破坏肾单位.以致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内环境的恒左,因而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的潴留和水\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称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乳酸中樹lactic acidosis)各种原因使机体严重缺氧时,匍萄糖经无氧酵解途径生成乳酸,乳酸过多超出肝脏的利用能力或严重肝脏疾患造成乳酸利用障碍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严重升高,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机体匍萄糖缺乏或代谢障碍.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而形成过多酮体,通体酸性较强,当其量超过外周组织的氧化能力及肾脏排除能力时,血中酮体变会蓄枳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animal experiment,clinical observation,epidemeology research Health indicates…physically.socially.mcntally.Among different causes of disease…biolo gical factonphysical factor,chemical factonnutritional imbalance factor.The major intrinsi c causes are-一genetic factor,congenitals factorjmmunologicals factor,psychologicaland so cial factors.A predisposing factor refers to■一promotion or development.Brain death is a state一-response to stimali,brain stem reflexes.and spontaneous respirations 疾病发生的•般规律:process of damage and anti-daniage,altermation of cause and effect,correlation b etween systemic and local regulations 基本机制meural mechanismJiumoral mechanism.cell ular mechanism and molecular mechanismThe ECF volume is lowered in a decreased osmolality in ECF.Hypervolemic h、pona tremia can cause…incieased.dilutcd.swelliiz Severe hvoervolemic hvDonatremia in…de hydration fever.Occurs with identical…isltonic dehydration.The etiology of hypokalemi g—abnormality of transcellular distribution,inadquate intake,excessive losses.In hvpokale mia the effects on…increased,dweased,increascd・The ECG change in hypokalemia…flat,prominent,suppressivexctopic beats.wide.The ECG change in hyperkalemia■一peaked,p rolonges arrhythmiasTo keep a relatively ncidity.bjsicity.Ackb base imbalance―water-electrolyte.The acids formed 一-volatile acids,nonvolatile acids.A normal range—Dete conipensation.acidosis.alkalosis.High AG metabolic一-lactic acidosis,diabetic betoalidosis,renal failure. The buffer systems-一PHJimps.kidneys.The main alterations—cardiac arrhythmiasjiegati ve inotropic nction.acidosis induced bv Chronic metabolic.In chronic “SDiratorv-一kid neys.The disturbance—pulmonaiyA high concentration…hypertension.edema.Changes o FPaCO2…acidosis.alkalosis.Calculation of AG…metabolic acidosisjnixedEtiology of hypotonic…decrease PO2 of inspired air,extermal respiratory disfunction,ven ous-to-arterrial shunts.When hypoxia,the—-hi^h-altitude pulmonary,central respiratory.Dvsf unction of the-一edema.The low一-metabolic states.The positive central…PGE,Na/Ca iatio.cAWIRCRH.NO.The development of…the ferves cense stage,the persistent febrile stageJhe defervescense stageThe principal neuroendocrine…LC/NE.HPA.Stressors can be—extenud environmental stressorsjnternal stressor.psycho-social stressorsThe anticoagulant svstem-—inhibition.AT」ILthiombomodiilin・Drotcin system.The active component■一TEfactor Vila.extrinsic.The mechanisms of-一extensive-tissue injuries,damage of vascular endo什lelial cells,destuction of blood cells,activation of Dlatelet.In DIC cans ed-一Endotoxin,TF,FDPs・The mechansims of■一consump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second ary fibrinolysis,formation of FDPs.On the diagnosis-一3P test.D-dimer test.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一bleeding,organ dysfunctioirshock.MAHAThe factors that■一duration of ischemia,collateral circulation,dependency on oxygen supp ly,condition of rcDerfusion.The Dathogenesis of—free radicals,calcium overload.neutrophil sactivation.The three biological-—xanthine oxidase pathwayjieutrophils pathwayjnitocho ndria pathwayCauses of high・oiitDiit―severe cmemia.hvDerthvroidism.fever.D22nancv.The cardiac com pensation一・increasing outputjncreased heart rate and cardiac contractility,myocaedial hyp eitroDhv.IVIvocardial hvDertroDhv can・—concentric hypercrophy.eccentric hypertrophy.Hea rt Failure may-一diactolic dysfunction,systolic dysfunctionjnyocardial excessus hypertroph y,altered signal transduction.Cardiac output can一-svstolic,diastolic.Cardiac output depe nds…heart rate.contmctilitvQieload.jfterloacLThe dysfunction of…reduced influx of extra cellular Ca,altered of SR handling calcium.dysfunction of Ca bingding to troponin ResDirator、failure is—extemal resDieatorv.According to Dathogenesis…ventilation PF,e xchanging RF.If the central—inspiratory,expiiatory,expinitory・The force expiration■一upsi de movement.The blood gas—decreased,increased,dccreased.noi・malortorv Failure could■一respiratoryacidosisjnetablic acidosis,respiratory alkalosis.The main mechanisms—ventilation disordendiffusion impairment,ventilation or peifusion imbalance, theincrease of anatomic shuntThe Factors contribute…an increase in capillary pressure,obstruction of venous and ly mph flow through the liverjecrease in colloidal osmotic pressure,solt and water retentio n.Iiicrease in AAA…noimal neurotransmitters,false neurotnmsmitters.The most importa nt precipitating■一nitrogenous overload .The effects of ammonia—impaiirnerH of engergy metabolism in brain,alteration of neurotransmittersjnhibiting action on nerve cells mem braneThe patients with—oliguria or anuria,water intoxicationJiyperkalemia^metabolic acidosis, azotemia.The causes and mechanisms-一renal ischemia,glomenjlar diseases,tubular obtmc tion,original urine reflux,renal cell injury.In the oliguric…hyperkalemia.Three theoretica 1 hvDothesis■一intact nephron hypothesis,trade-off hypothesis,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 hy pothesis.The mechanisms of--EPO production 下降,bone marrow suppressive,dysfunction of utilization of iron and protein,hemolysis and gastrointestinal blood loss.The median isms of-一dimibished absorption of Ca from the gut,overproduction of PTAJisorded VD metabolism,chronic metabolic acidosis细胞凋亡相关酶:核酸内切酶‘caspase家族.DNA片段化是细胞凋亡主要特征内生致热原种类:IL-1 JNF.IFN.IL-6, 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黏膜缺血.糖皮质激素作用.其他因素:酸中毒等肝性脑病发病机制:ammoni J intoxication hypothesis,false neurotransmitter hypothesis,GAB A hypothesis,amino acid imbalance hypothesis:支链aa(BCAA)升高,芳香族aa(AAA)减少慢性肾衰机制:intact nephron hypothesis,glomerular huperfiltration hypothesis山ade・off hypo thesisjubular and interstitial cells lesion hypothesis 常见独立风险因子:RAS激活,氧化应激,蛋白尿,醛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