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29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遗传和变异》的第2节。
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二是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2、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后面性状遗传的规律以及性别和性别决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变抽象为形象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所在。
教学中应多采用类比例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本班学生生物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的。
3、简述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了解,认识我国在遗传学上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同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教学重点:1、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2、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五、教学难点: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染色体、DNA 和基因二、 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基因 蛋白质 性状表达指导控制。
第2019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授课人:张富银一、教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改变是遗传和变异的实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小片段、每个基因携带某种特定遗传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等。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变抽象为形象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
2.独立操作完成DNA粗提取实验。
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正确认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理解很多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四、教学重点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五、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学法:自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法相结合。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分析归纳法相结合。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引入1.动动脑∶哪些是相对性状?(1)狗的黄毛和鹅白毛(2)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3)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4)狐的长尾和短尾(5)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2.一只母鸡产下两个鸡蛋,孵出一只光腿鸡和一只毛腿鸡,问∶〈1〉鸡的后代是鸡,这是什么现象?•生物的遗传现象.〈2〉鸡的后代是一只光腿鸡和一只毛腿鸡,这又是什么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3〉光腿鸡和毛腿鸡在生物学上称为什么?•这是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完成课前练习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性状及相对性状受什么控制?1997年2月22日,英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绵羊成功,引起了包括科学家、伦理学家、政界要员,乃至一般市民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卷起了一场“克隆风暴”。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与性状遗传有关的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 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3. 了解基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四、教学难点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五、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附∶板书设计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二、基因的功能
1、蛋白质--生物体的主要构件;基因--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2、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的本质: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2、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含细胞核内的假根部分控制的。
伞藻嫁接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5.染色体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6.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7.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8.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细胞核中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10.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12.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保证了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生理特征。
2 . 基因控制性状。
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一个亲本。
【观评记录】性状的遗传教研组长、初二备课组成员胡凌云:本节课的设计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难度:本节课重点在于掌握基因控制性状这个结论,难点是如何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授课教师想到引导学生以教材豌豆花色和果蝇翅型作为例子不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比较容易探究遗传规律。
【小窍门1】:“无中生有是隐性”;【小窍门2】:“有中化无是隐性” 紫花紫花;【小窍门3】:(教师在学生学会判断显、隐性性状的基础上,结合以上图解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根据根据亲、子代性状确定他们的基因组成)。
(1)根据双亲的性状表现,确定双亲各自的一个(至少一个)基因;(2)根据子代的性状(特别是隐性性状)表现,确定子代的(至少一个)基因;(3)根据子代的基因,确定双亲的另一个基因。
并且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豌豆花色遗传的规律。
2、围绕性状为中心设计:性状遗传的探究活动;根据实验分析性状的形成原因;得出结论:基因决定性状。
优点:通过观察及图片的引导,学生发现人和生物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采用灵活的体验、观察附近同学大拇指是否向后弯曲和舌头是否“U”型的卷起等处理方法,加强学生对相对性状这一名词的理解。
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样的安排既将隐蔽的规律浅显化,易发现,易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
实现对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初二备课组长刘春云:我觉得本节课中的情境导入部分中对于性状这个概念的处理方法:①展示肤色,植物根的长短——形态特征;人体血压、心率、声音——生理特性;通过体验左右手随意交叉--------行为方式。
②引出名词:性状的概念。
③学生提炼性状概念的关键词。
加强对“性状”范畴的理解。
优点:由学生熟悉的生物或是人类个体本身入手,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既容易理解概念,又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相对性状的处理方法:①观察教师和具有典型性的例题,并及时通过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图片。
八年级生物上册 20.2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导
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情分析】
XXXXX:生物的性状是受什么控制的呢?这就要从组成生物体的物质中寻找答案了,学生对本节知识会觉得较抽象。
【学习内容分析】
XXXXX:
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
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学习目标】
XXXXX:
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3、简述基因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预测】
XXXXX:
1、重点: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2、难点: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知识链接】
XXXXX:遗传和变异现象
【学习过程】
XXXXX:
一、课前展示:
1、什么是性状与相对性状?
2、什么是遗传与变异?
二、教师明确目标、自学指导
三、学生自学、尝试练习学生阅读教材P99-101,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染色体?什么是DNA?什么是基因?
2、染色体、DN
A、基因有什么关系?
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什么是基因组?
4、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5、教材P101“思考与练习”
四、组内交流讨论
五、组间展示、点评,达成共识六、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优化设计》P48-49。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填空(上)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骼包括()和()两部分。
2、(1)长骨由()、()、()三部分组成。
(2)骨膜中的()与骨的长粗和()有关。
骨骺端的软骨层细胞与骨的()有关。
(3)骨质包括致密坚硬的()和结构疏松、呈蜂窝状的();其中()内含有终生可造血的()。
(4)幼年时;骨髓腔内的骨髓填充的骨髓是();具有()功能。
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转化为();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大量失血时;骨髓腔内的部分()可转化为();恢复造血功能。
(5)儿童和少年的骨中;()的含量多于();硬度();弹性();容易变形。
成年人的骨中;有机物的含量约等于();无机物的含量约等于();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人的骨;()的含量多于();弹性小;易骨折。
3、(1)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骨连接是();其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
关节面包括:()和()。
(2)脱臼是指()从()中滑脱出来。
(3)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和();其中滑液是由()分泌;并存在于()中。
与关节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和关节周围的()。
(4)列举人体比较重要的几个关节: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
4、人体有()块骨;()多块骨骼肌。
5、(1)每块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每块骨骼肌和骨都是一个()。
(2)其中两端的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的()附着于相邻的骨上;中间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具有收缩性;可牵引骨运动。
6、屈肘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7、运动是以()为杠杆;()为支点;()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第16章动物的行为1、法布尔研究昆虫;主要运用的是();他的著名著作是《》;()被称为“现代行为学之父”。
2、(1)动物行为的研究有()法和()法;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影响。
(2)联系:两种研究方法同等重要;()法要以()法为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填空( 上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骼包括()和()两部分。
2、( 1)长骨由()、()、()三部分组成。
( 2)骨膜中的()与骨的长粗和()有关。
骨骺端的软骨层细胞与骨的()有关。
( 3)骨质包括致密坚硬的()和结构废弛、呈蜂窝状的(),其中()内含有一世可造血的()。
( 4)幼年时 ,骨髓腔内的骨髓填充的骨髓是() ,拥有()功能。
成年后 ,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转变成(),失去造血功能 ,在必定条件下 ,比方大量失血时 ,骨髓腔内的部分()可转变成() ,恢复造血功能。
( 5)儿童和少年的骨中 ,()的含量多于(),硬度() ,弹性() ,简单变形。
成年人的骨中,有机物的含量约等于(),无机物的含量约等于(),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人的骨,()的含量多于() ,弹性小 ,易骨折。
3、( 1)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骨连接是(),其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
关节面包括:()和()。
( 2)脱臼是指()从()中滑脱出来。
( 3)与关节灵便性有关的结构是:()和(),其中滑液是由()分泌 ,并存在于()中。
与关节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和关节周围的()。
( 4)列举人体比较重要的几个关节: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
4、人体有()块骨 ,()多块骨骼肌。
5、(1)每块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 ,每块骨骼肌和骨都是一个()。
( 2)其中两端的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的()附着于相邻的骨上,中间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的()拥有缩短性 ,可牵引骨运动。
6、屈肘是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伸肘时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7、运动是以()为杠杆 ,()为支点 ,()的缩短为动力形成的。
第 16 章动物的行为1、法布尔研究昆虫 ,主要运用的是() ,他的出名著作是《》;()被称为“现代行为学之父” 。
2、( 1)动物行为的研究有()法和()法 ,根本差异在于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