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59.50 KB
- 文档页数:11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3、公共财政的特征第二章政府职能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2、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的解释3、林达尔模型4、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5、外部性的定义6、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7、矫正外部性的措施:内部化(征税、补贴)、管制、可交易排放许可证、8、科斯定理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1、一致同意原则2、投票悖论3、单峰和中位选民定理4、官员的目标5、利益集团6、寻租的概念以及寻租引起的社会成本7、官僚行为的特点第五章预算1、预算功能和原则2、功能预算论3、预算的原则4、绩效预算的原理5、部门预算的概念以及部门预算的优点第六章公共支出1、公共支出的分类2、公共支出的原则3、公共支出的瓦格纳原则4、公共支出的经济发展理论5、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步骤第七章公共收入1、税收的特征和要素2、现代税收原则3、税收前转和后转的含义4、中性税收的概念5、税收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6、所得税被推崇的原因7、税收的财政原则和效率原则第八章国民经济1、财政政策乘数2、财政政策工具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比较第十章地方政府1、地方政府的职能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3、俱乐部理论4、蒂伯特模型的理论内容5、补助地方政府的必要性答案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介入一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准则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非市场性的生产活动和财富分配3、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性非竞争性法制性第二章政府职能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传统社会的习惯计划方式市场方式企业方式混合方式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消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分配公平问题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公共选择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经济发展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指的是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者说,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公共经济学复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延伸、深化、具体化了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资源最优配置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稳定原则。
效率原则的实现需要市场机制;公平原则需要社会价值判断;稳定原则需要经济的正常运行,如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___效率是指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
___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条件为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包括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以及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包括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以及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实现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以及非财政措施。
经济稳定职能的政策措施包括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控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以及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效应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需要通过解决方案来解决。
公共经济学原理题型:单项选择15、多项选择15、判断5、填空题10、名词解释4-5、简答题4-5、论述题1、案例分析1。
1、公共经济学〔一〕含义: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答复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二〕研究对象: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三〕研究内容:①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②研究政府收支;③研究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④研究包括政府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和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⑤对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
2、市场失灵〔一〕含义: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利伯维尔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的调节上市场机制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二〕表现:①宏观性失灵;②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③公共性失灵;④垄断性失灵;⑤外部性失灵。
⑥社会公平分配失灵。
(三)原因:①个人自由和社会原那么存在矛盾。
②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不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定。
③一般竞争均衡分析不具有普遍性。
④完全市场假设不成立。
⑤信息不完备或信息无关性存在。
⑥存在外部效应。
⑦公共物品是市场无法自行保证供应的。
3、公共财政的职能定位〔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公共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的调整与选择,实现区域经济结构、消费与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合理化。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版)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主要内容:第一节学科概述第二节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公共经济学概述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与特征(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特征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公共经济行为。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二、政府与基本的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1)主体的选择不同,政府内部的经济主体有三类:非市场主体部门、市场主体部门、准市场主体部门.(2)不同产品的选择不同:政府生产的产品有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市场产品.2、如何生产?(1)选择生产主体;(2)选择生产技术.3、为谁生产?这其实是一个有关公共产出的利益分配问题。
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一)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1、重商主义的公共财政思想。
2、重农学派的财政思想。
3、古典学派的公共财政思想资料(1)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是:货币是国家财富的唯一形态;对外贸易是增加货币的源泉;政府活动的目的应是如何发展对外贸易以增加财富。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实行高关税率限制商品进口,防止金银外流,保护本国对外贸易,促进国内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发展工业,扩大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进口,通过贸易顺差换回大量金银货币。
资料(2)重农学派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先驱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F·魁奈、杜尔哥。
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的法国,由于封建王朝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农业极度衰落,税制紊乱,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负担沉重,法国的财政经济面临严重的危机。
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要财源茂盛,增加财政税收收入,必须发展农业,从而将其研究重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政治均衡:用来说明公共选择的过程。
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问题上,公共选择所涉及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供给和相应的税收份额。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原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2、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的对称。
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
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
支出分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三类,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转移性支出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职能。
3、支付能力原则:按照纳税人支付能力确定纳税负担的原则称为支付能力原则。
纳税人支付能力依据其收入或财富来衡量。
支付能力原则得出了平等观念的两个推论: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
纵向平等认为,支付能力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款;横向平等认为,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
4、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这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的功绩在于从理论上论证了公共物品(包括信息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原理与私人物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原理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信息商品的价格问题找到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5、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中性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国家征税时,除了使人民因纳税而负担以外,最好不要使人民承受其他额外的经济负担和损失。
据此原则,一个好的税收制度,对人民的生产和消费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税收政策受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左右,主张应用税收政策来纠正市场的缺陷,调节经济的运行。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公共经济学概述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探讨政府如何使用税收、支出、管制等政策工具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及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
二、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经济学探讨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政府支出与税收: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以及税收的种类和税率,探讨如何实现公平和有效的财政政策。
3、公共物品: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政府如何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需求。
4、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公共经济学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以及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失灵,以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
5、政府管制: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管制,包括管制的类型、效果和局限性。
6、公共选择与政策制定: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选择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政策制定的程序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制定出公平和有效的政策。
7、政府治理与绩效评估: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治理的结构和过程,以及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探讨如何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和绩效。
三、复习方法建议1、系统学习:建议从整体上系统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内容,掌握各个章节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点。
2、理论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3、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公共经济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做好笔记:做好笔记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方便复习。
6、参加讨论:参加讨论可以促进思考和学习效果,同时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
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导言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旨在理解社会经济现象,解释经济规律,预测经济趋势,以及提出政策建议。
以下是一份经济学复习资料,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二、经济学基本概念1、需求: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在西方的经济学研究中又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
它以公共部门的公共事务活动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解决公共部门的“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特殊矛盾。
也就是说,如何优化公共经济资源配置的问题是公共经济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2、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的经济行为。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应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政府治道及其公共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评价,以揭示政府治道及其公共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政府与公共经济部门、公共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探寻最优的方式、方法,从而为公共经济事务的决策与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分析工具。
3、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即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公共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比较成熟后发展起来的,二者在研究内容上没有交叉性,但有两个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的直接经济行为。
(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最大化进行分析。
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市场竞争机制、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理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理论等也在公共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4、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原因,探索被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实现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主要靠价格调节,宏观经济主要靠非价格调节,或者说靠代表集体意志的政府来调节。
所以,宏观经济行为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府的经济行为,即公共经济学的内容。
5、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6、公共经济学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第二章政府与资源配置1、狭义的资源配置: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这三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效率”问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考5)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P21)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
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
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
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
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简答题1、简述帕累托标准的三个条件答:要达到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效率条件。
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商品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都相等。
2)生产效率条件。
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
3)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
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2、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①公共物品失灵。
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市场机制往往发生失灵。
②外部性失灵。
外部正、负效应都将扭曲资源配置有效状态。
③垄断性失灵。
垄断现象的存在使市场上竞争性均衡机制失去作用。
④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⑤收入分配失灵。
两极分化是市场机制的必然后果。
⑥宏观经济的失衡。
经济周期性波动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经常性特征。
3、简述公共产品分类判断的步骤答:根据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公共产品的分类进行判断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看产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没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第二步,看该产品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如有非排他性,则为公共资源或拥挤性公共产品。
第三步,如果该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第四步,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并且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说明也具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是纯公共产品。
第五步,若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排他不但在技术上可行,而且排他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则该产品是俱乐部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4、简述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有效定价原则的区别答: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
在私人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和产量的调节者,当某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时,私人产品就达到了均衡;而在公共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产量的接受者和价格的调节者,当人们为公共产品愿意的总支付等于公共产品提供者在这一产出水平上的供给价格时,公共产品就达到了均衡。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及解答题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指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或进行公共管理,致力于增进公共利益的各种组织和机构,最典型的公共部门是政府部门,它以公共权力为基础,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其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对社会与公众负责,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不偏向于任何集团的私利。
2、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它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3、外部效应: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想象。
4、科斯定理:如果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题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5、政治均衡:是指在一定规划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在人们之间的分配所达成的协议。
6、林达尔均衡: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自己所获得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7、中间投票者定理:若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好偏好的公共物品的产量,就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8、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
9、税收中性:是指既税收应保持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运行产生任何的影响,不改变纳税人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的抉择。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完整)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题型与分值:单选(20分);多选(20分);判断(20分);简答(25分);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A、参与资源配置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B、协调收入分配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C、促进经济稳定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D、所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2、居民从公共支岀中获得的收益与他们通过纳税而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叫(A)A、财政净收益B、净利润龄前C、边际贡献D、净现值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B )A、中央集权制B、分税制C 、转移支岀D、地方负责制4、在自由贸易往来的情况下,若某一地方政府想要单独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形成(B )A、进口漏损B 、出口漏损C、顺差D 、逆差5、在西方国家,议会颁布和实施法律法规,规范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称为(C )A、非正规的硬约束B、正规的软约束C、正规的硬约束D、非正规的软约束6、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D )A、公共事业部门B、公共部门C、私人企业部门D、公共企业部门7、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属于(A )A、公共事业部门B、公共企业部门C、私人企业部门D、公共部门8、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B )A、违法行为B、外部性C、违纪行为D、信息不对称9、企业生产产品排污影响下游居民饮用水属于(C)A、正外部性B、不道德行为C、负外部性D、违纪行为10、公共企业一般局限于(C )A、私人部门B、中小企业C、垄断行业D、竞争性行业11、下列哪一种权限不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范围(B )A、立法权B、执行权C、行政权D 、司法权12、狭义的政府部门仅指(A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军事机关C、国家立法机关D、国家司法机关13、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经济失衡和(D )A、成本上升B、停产C、产量下降D、通货膨胀14、在西方国家,议会为制衡公共权力,可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和(B )A、司法权B 、弹劾权C、行政权D 、立法权15、在西方国家,非正规的软约束往往是由社会公众通过(C )来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大纲一、简答题 1、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与条件是什么?含义: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投入要素在各产出主体的分配所产生的效益。
即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则资源的配置是具有效率的。
条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MSB=MSC(图示见课本P4 图1-1(a))2、政府为什么要参与资源配置,为什么要协调收入分配?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缺陷。
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三: 1、市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够。
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
因此由政府通过征税等形式提供公共产品。
2、私人无法矫正外部性(外部效益),即外部影响。
当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或供应不足时,此时市场已经失灵,需要政府出面参与资源配置。
3、当有垄断时,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
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从而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
而市场无法消除垄断,需要政府出面干预。
政府协调收入分配的原因是:在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作出的贡献大小,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是初始分配。
由于每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与质量不同,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必然引起收入不平等,甚至两极分化。
由政府协调收入分配,缩小收入不平等两极分化趋势,实现公平目标。
公平有助于缩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利益矛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3、什么是公共财政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Li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试题(一)题型与分值:单选(20分);多选(20分);判断(20分);简答(25分);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参与资源配置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B、协调收入分配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C、促进经济稳定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D、所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2、居民从公共支出中获得的收益与他们通过纳税而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叫(A)A、财政净收益B、净利润龄前C、边际贡献D、净现值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 B )A、中央集权制B、分税制C、转移支出D、地方负责制4、在自由贸易往来的情况下,若某一地方政府想要单独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形成(B )A、进口漏损B、出口漏损C、顺差D、逆差5、在西方国家,议会颁布和实施法律法规,规范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称为(C )A、非正规的硬约束B、正规的软约束C、正规的硬约束D、非正规的软约束6、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D )A、公共事业部门B、公共部门C、私人企业部门D、公共企业部门7、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属于(A )A、公共事业部门B、公共企业部门C、私人企业部门D、公共部门8、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B )A、违法行为B、外部性C、违纪行为D、信息不对称9、企业生产产品排污影响下游居民饮用水属于( C )A、正外部性B、不道德行为C、负外部性D、违纪行为10、公共企业一般局限于( C )A、私人部门B、中小企业C、垄断行业D、竞争性行业11、下列哪一种权限不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范围( B )A、立法权B、执行权C、行政权D、司法权12、狭义的政府部门仅指(A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军事机关C、国家立法机关D、国家司法机关13、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经济失衡和( D )A、成本上升B、停产C、产量下降D、通货膨胀14、在西方国家,议会为制衡公共权力,可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和( B )A、司法权B、弹劾权C、行政权D、立法权15、在西方国家,非正规的软约束往往是由社会公众通过( C )来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
MPB 私人边际效益MPC 私人边际成本名词(4‘*5)1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即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2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3搭便车效应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4逆向选择是因为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即在签订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信息不对称,某些特质被隐藏,所导致的相关经济主体做出与交易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5道德风险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通常由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它所对应的是隐藏行为,即签订合同之后的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同样是合同另一方所不愿意看到的未来可以避免的行为。
6税收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
它有三个特征:①与价格升降紧密联系;②它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是经济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其结果必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③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即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7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8公共规制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9税收负担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公共经济学》复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提供公共产品被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
A.市场B.政府C.企业D.个人2.()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A.阿瑟.庇古B.亚当.斯密C.凯恩斯D.马斯格雷夫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趋势。
A.递增B.不变C.加速递增D.递减4.帕累托改进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一个人参与资源的分配,()其他人对资源的分配。
A.影响B.不影响C.增加D.减少5.()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运用零交易成本模型和正交易成本模型,提出通过产权界定从市场角度纠正外部性问题的观点。
A.张五常B.马歇尔C.科斯D.鲍莫尔6.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的经济危机理论,主张政府对经济过程进行干预。
A.国际贸易差额论B.有效需求不足C.市场均衡价格论D.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7.里根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古典学派B.供给学派C.凯恩斯主义学派D.货币学派8.制度经济学里面的市场失效和企业组织分析是()做出来的。
A.加尔布雷斯B.威廉姆森C.缪尔达尔D.林达尔9.公共选择理论中,当投票者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偏好处于峰值时,被称为()A.双峰偏好B.中间偏好C.多峰偏好D.单峰偏好10.无差异曲线是指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是()。
A,不等的B.很大的C.相等的D.很小的11.处理好政府与()的关系是贯穿中国改革进程的核心问题。
A.企业B.市场C.非盈利组织D.个人1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的作者是A.罗宾斯B.阿瑟.庇古C.亚当.斯密D.希克斯13.帕累托最优是指,帕累托改进过程必然趋向于资源配置的(),在这一点上,增加一个人参与资源的分配,必然影响其他人对资源的分配。
A.最差点B.次优点C.次差点D.最优点14. “福利国家之父”指的是()。
公共经济学复习材料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材料(导论)---了解⼀、什么是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途中,进⾏最有效的配置,以求得⼈类⽆限欲望的最⼤满⾜为⽬的的⼀种社会科学。
*所有的经济学定义都强调两点: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有限)2.选择的重要性(有效利⽤)⼆、什么是政府(国家)?三、公共经济学与政府公共管理学中政府的职能16字: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共经济学上政府的经济职能:收⼊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产品(服务)供给四、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资源配置,收⼊分配与经济稳定的影响。
解决政府与市场这两种在⾏为逻辑上差异明显的机制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中⼼线索:市场失效-政府⼲预-公共⽀出-公共收⼊五、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关系六、研究⽅法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经济模型⽅法、历史研究⽅法、⽐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经济⼈假设)第⼀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第⼀节资源配置理论⼀、资源配置⽅式(⼀)资源配置内涵⼴义: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效率、公平、稳定)狭义:⽣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资源配置⽅式形式市场计划混合为谁⽣产供求需要,顾客导向国家偏好全体公民⽣产什么盈利性商品必需品和公共产品私⼈产品和公共产品怎么⽣产市场“看不见的⼿”政府“看得见的⼿“私⼈领域由市场提供,私⼈不愿或不能的由政府提供利润最⼤化原则公平原则(税收,补贴,购买,转移⽀付等)特点竞争,⾃发,⾼效配置计划、配额,⾏政命令私⼈+政府缺点盲⽬,滞后市场、价格机制不起作⽤难于均衡⼆、资源配置的原则:效率与公平单个效率影响;总效率影响(交易成本)P31。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p26,28①最优:指在既定的个⼈偏好、⽣产技术和要素投⼊量下,当重新配置资源的结果不可能在不使他⼈处境变差的同时使任何⼀个⼈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效率效率最大化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重点)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则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B=MSC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和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社会总效益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则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税制设计的巧妙安排各种类型转移性支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通过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如造纸厂在生产纸张时,除了生产的纸张以外,对于河流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也是一种成本)。
只要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企业,而后者没有为此付费或者收费,外部性就会出现。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正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正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南方学院的产生,对周边就产生了外部效应。
改善了周边的环境和交流状况。
保利工地对南方学院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噪音污染与空气污染、环境破坏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分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这两种效应都会导致该多生产的却没有多生产,该少生产的却多生产了,即资源配置低效率。
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
•帕累托最优条件: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成本=内化的边际成本+外部边际成本现在假定造纸行业完全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即是说,纸张市场下,买者和卖者都不能操控价格需求曲线和供求曲线曲线S在A点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100元和5万吨需求曲线D代表着购买者可以从纸张的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益供求曲线S代表着企业为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的纸张所付出的边际成本,但是这仅仅是私人边际成本也就是为计入外部边际成本MEC在假定生产每吨纸张的外部边际成本为10元,且固定不变。
这10元的外部边际成本显然是未在生产者的产量决策中加以考虑的。
生产者考虑的仅仅是私人边际成本。
除非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一致,否则根据私人边际成本做出的产量决策肯定不是最佳的为了得到社会边际成本MSC 私人边际成本MPC必须加上外部边际成本MEC即MPC+MEC=MSC这表明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这种物品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社会边际成本总结不加干预的纸张市场的均衡点在A点实现MPC=MSBA点所确定的产量水平显然不是最佳的。
因为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条件应该是MSC=MSB 这就意味着均衡点应该在B点实现。
在这点上,包括私人边际成本和外部边际成本在内的社会边际成本恰好同社会标记效益相等即MSC=MPC+MEC=MSBA点所决定的5万吨的年产量水平是缺乏效率的。
因为在这一产量水平上,社会边际成本为每吨110云。
而其社会边际效益只有每吨100元。
纸张生产的社会边际成本大于其社会边际效益。
其结果必然是一纸张高于最佳产量的水平在市场上销售随着纸张年产量由5万吨减少至4.5万吨,即降至B点所决定的年产量水平时。
社会将会因此获得相当于BGA面积大小的社会净效益。
这时纸张的价格也有每吨100元升至105元。
以促使消费者将年消费量减少至4.5万吨。
4.5万吨即是纸张的最佳产量水平。
因为在这一产量水平上,纸张生产的社会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其社会边际效益由此得出结论是,有存在傅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的状态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正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MEC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
外部边际效益:Marginal external benefit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效益。
用来解释正的外部效应如何扭曲资源配置——MSB=MPB+MEB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MSB>MPB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出现不足状态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MPB+MEB=MSBMPB+MEB=MDB=MSC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正的外部效应: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往往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很有可能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政府的矫正措施市场机制由自由交易实现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实现正的外部效应内在化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市场交易各方可以聚在一起,进行某种安排,借此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和确保效率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着眼点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操作办法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突出特征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纯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私人物品或服务: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他所能调整的只是其消费的数量——水平相加公共物品或服务:每个消费者所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公共物品,但他所愿支付的价格(MB)是不一样的——垂直相加林达尔均衡(Lindahl Equilibrium)定义若每一社会成员都按其所获MB的大小而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林达尔均衡假设条件每一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披漏其MB,不存在隐瞒或低估从而逃避应负担成本费用的动机。
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了解其他人的嗜好和收入状况,甚至清楚掌握任何一公共物品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MB,不存在隐瞒个人MB的可能。
存在问题人口众多社会中,没有人能做到对其他所有成员无所不知,存在隐瞒MB的可能。
——不存在林达尔均衡免费搭车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有理性的选择。
公共的悲剧——所有社会成员都免费搭车,则出现公共的悲剧,社会成员越多越严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三种方法收取使用费优点受益者承担成本缺点导致消费不足管理价格体系增加交易成本统一提供优点节省交易成本缺点有人消费不足,有人消费过多高需求者可补充公共消费,总交易成本增加排队优点产品不一定按谁是最富有者进行配置缺点其他配置依据(如排除时间)也许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中间投票者中间投票者定理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中间投票者定理启示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最终获胜。
当有两种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时,多数规则并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偏好的结果,实际上只有中间投票者获得最偏好结果。
多数规则所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偏离度最小。
任一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某些情况下,依据简单多数规则取得的政治均衡并不是惟一的。
就某种特定公共物品或服务,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提案均获得多数赞成票。
峰单偏好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多峰偏好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最初,当人们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时,境况会因此变坏。
但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其境况则会最终变好。
政治行为的分析投票还是不投票:投票者其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投票者是否参加投票其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公共权力极大化:政府部门(官员)选票极大化:政治家(政党)消耗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政府一手付出资金,另一手获得物品或服务,并运用这些物品或服务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
反映了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它们的可能性,计入GDP消耗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Y=C+I+G+NX对生产领域的影响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货币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政府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资源可得并不反映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转移只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公共部门只充当中介人作用转移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食品卷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发钱跟发食品券的效果一样因为他对食品的需求多即使食品卷只可以用来买食品,,因为他可以将原来用于买食品的钱腾出,用于购买其他物品在这种情况下,两中形式的食品补贴无差异这种情况下发食品卷补贴比货币所带来的食品消费量增加幅度更大居民影响是间接的它是通过受补贴的居民将所受领的补贴用于购买物品或服务实现的。
企业公共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可靠性公开性机会成本分析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大体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从宏观的角度,就整体的公共预算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另一是从微观的角度,就某一项目或方案的公共预算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的含义对公共预算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把公共预算资金的作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其优先采用的次序,并摒弃那些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