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民事法律关系
- 格式:pptx
- 大小:124.11 KB
- 文档页数:40
民事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类型。
当某一社会关系具有权利义务内容并由法律保障实现时,该社会关系为法律调整的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立法借助于法律关系用以规范法律关系参加人的相互行为,以解决利益冲突。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法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关系(四)民事法律关系是受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和相应性△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私人利益,民事主体有较大自治权,表现在发生上的任意性、变更上的任意性、消灭上的任意性、内容上的任意性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一)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这是以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法律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格和身份密切相关的民事法律关系。
这种区分的意义主要有三方面:1.适用的法律原则不同;2.保护方式不同;3.权利义务的可让与性不同。
(二)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这是以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范围和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毋需义务人以积极作为协助即可实现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其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
如所有权关系、人身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须义务人协助才能实现其权利的法律关系,其义务人是特定的当事人。
债权债务关系是典型的相对法律关系。
实现条件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这种区分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1.义务主体的范围不同;2.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的方式不同。
(三)单一法律关系和复合法律关系这是以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复杂程度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第四讲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学习民法的基本线索和总纲。
民法问题说到底是民事法律关系问题。
学习本讲应重点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要素;理解民事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的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权利分类的意义,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及分类;会分析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权利、义务;明确民事权利的行使原则和保护方法,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民法上的表现。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民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功能,就是通过将物质的社会关系(即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转化成为表现为法律形式的思想的社会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来完成的。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法律强制力。
(二)根据民法的规定而产生,适用民法的调整方法和基本原则。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三)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一)、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也称为民事权利义务主体、民事主体或当事人)。
民法上的“人”是指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公民)、法人以及其他某些可以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组织(称为非法人团体)。
国家在民事活动领域被视为“公法人”。
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二)、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对于民事权利的本质,各国学者有各种解释。
美国法学家庞德曾列出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种:1.意思说,认为权利为个人意思所支配的范围。
2.利益说,认为权利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3.法力说,认为权利为法律上的一种力量。
前述三种观点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权利的属性:第一,利益(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是民事权利的核心;第二,民事主体的意志(意思)使特定的利益得以与个人发生联系;第三,离开法律的强制力,任何权利都无从产生。
司法考试考点精讲之民事法律关系(一)概念:社会关系被民法所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理解: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对公平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加以调整的结果。
肯定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关系)被民法所调整,才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如民法调整物质资料占有关系产生物权关系,调整商品交换关系产生债权关系。
调整才智财产专有关系产生学问产权关系,调整遗产继承关系产生的继承权关系,调整人身关系产生的人身权关系。
没有民事法律标准,就不会有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对民事关系进展调整,将民事关系分为三类(1)民法强制履行其内容的民事关系;(2)民法不强制履行其内容,听凭当事人自处的民事关系;(3)民法制止发生的民事关系。
惟第一类民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本质上是受到民法强制爱护的权利。
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后,抽象的民事法律标准便落实为详细的约束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对民事案件的审理,便是围绕其是否是民事法律关系绽开。
其次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担当民事义务的人。
没有主体就不能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
这里的人,主要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肯定条件下,国家也可成为民事主体,如国家发行国债。
在民事主体中,享有权利的一方为权利主体;负有义务的一方为义务主体;民事法律关系可以是双方的,也可以是多方的。
在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对主体的称谓不同,如全部权关系中的全部人和非全部人;买卖合同中的买受人和出卖人;出租合同中的出租人与承租人等。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假如没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就无所依托。
*客体主要有四类: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有些权利也可是客体,如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有不同的客体,如物权关系→物,债权关系→行为;学问产权关系→智力成果;人身关系→人身利益。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 客体)
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人和物的关系。
尽管在财产关系中其标的常常是物,但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权利和义务,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发生在人与物之间。
经民法确认的民事法律关系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受各种不同的规范调整。
其中由民法调整形成的社会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
因此,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上的表现。
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也就是规定
出现某种法律事实即发生某种法律后果,该法律后果即是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发生于民事主体之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这是由民法调整的市民社会关系决定的。
市民社会关系,又叫民事关系,其中一部分经民法调整后变为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继承权关系和人身权关系。
这些关系建立在主体、客体、行为等基础上,但决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关系。
如物权关系是人对物的控制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表面上是人与物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物权可以控制物,物权人之外的义务人均不得妨碍、干预物权人对物的控制。
因此,物权定义为物权人对物的控制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是特定的权利人和不特定的义务人之间的关系。
债权,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典型的是合同关系,如买卖合同,是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人与出卖物和价钱的关系。
其他民事法律关系莫不如此。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关系。
在思想社会关系中,民事法律关系与道德关系区别的重要特征就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是思想社会关系中的法律关系,而道德关系主要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保证实施的。
(四)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民事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是由民事关系的平等性决定的。
二、民事法律关系理论在民法学中的地位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民法学的核心,民法总论是从总体上研究民事法律关系的一般问题的,民法分论则是分别研究不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
三、争论的问题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与法理学上法律关系的特征的关系,是相同、有异同、还是完全不同。
异:民法是平等的,法律关系不会是平等的;同:靠国家强制力实施,思想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但同中有异,是一般与特殊一关系,民法理论一般解释,民法特殊解释。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必备要件,即缺少其中一种要件,民事法律关系就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