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匆匆讲课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27
匆匆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全文可以划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具体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的感慨。
第三段(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并给出答案,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全文以总分总的顺序,通过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对珍惜时间的呼吁。
二、文章赏析《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全文以“匆匆”为线索,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对珍惜时间的呼吁。
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像一颗种子,引导着读者进入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接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具体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描写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引人共鸣,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日子也是如此匆匆而过。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比喻等,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作者通过对比“燕子、杨柳、桃花”的“来去、枯青、谢开”,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挽回;通过排比“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匆匆流逝;通过比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作者在文章结尾再次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并给出了答案:“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这样的结尾不仅呼应了文章开头,而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匆匆》优质公开课教案(2)《匆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XXX的资料。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读说写联合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欣赏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板书课题:2.匆匆)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1、(生齐读课题。
)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天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你是如何定义时间?4、作者笔下的时间有什么样的特点。
(板:一去不复返?)3、精读美文,品悟“匆匆”1、作者没有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分”自由读一读。
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如许的句式说一说。
(无论是燕子、XXX、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天然循环往复的规律。
)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对时间的爱护保重之情)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6、那么,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
2、匆匆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预习,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四人小组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
《匆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匆匆》。
(2)理解课文《匆匆》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喜欢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匆匆》。
(2)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匆匆》的作者朱自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或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关系。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匆匆》。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时间流逝和个人成长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匆匆》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如何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培养学生的珍惜时间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匆匆”。
(2)提炼课文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PPT,展示“匆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找出生字词,教师讲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4. 课文解析:(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2)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8《匆匆》第二课时(课件)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中的《匆匆》第二课时进行分析与探讨。
探讨的主要内容涵盖课文的理解与解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教育等方面,全面细致地展现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说说《匆匆》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人生的匆匆。
老师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到课文中,以达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学生情感体验与思维的培养等多种教学效果。
我们在分析这节课时可以注意到的几点教学要点。
首先,课文朗读环节。
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先播放一遍录音,让学生跟读,然后再单个呼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为后边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其次,让学生关注“时间”的流逝。
在这一部分,老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它如何在我们生活中流逝。
通过对文中出现的“我刚刚”的词语进行解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
第三,让学生理解“匆匆”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自然呼唤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匆匆”的含义,并提醒学生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流逝得太快。
最后,让学生探讨“时间”的流逝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流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如何去充分利用时间,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通过这些教学要点的渗透,在课文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时间的变化和匆忙的节奏。
让他们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增强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除了教学要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特殊引导,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信息,开展合作学习。
此外,在教学中,老师还要与同学保持有效的互动和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培养其思维和逻辑能力。
总之,《匆匆》第二课时是一节理解和感悟课程的好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