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12.17 KB
- 文档页数:3
【内容摘要】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是加强成员国间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大力发展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
8年来,该组织成员国和部分观察员国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定的经济合作原则和战略,从实施具体合作项目入手,在该组织框架内进行了大量能源合作的工作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但是,由于各国国情及能源战略的差异,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能源合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需相关各方进一步协调和努力,方能取得更大进展。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进程问题前景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是加强成员国间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大力发展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
8年来,该组织各成员国和有关观察员国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定的经济合作原则和战略,从实施具体合作项目入手,为形成和实现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统一构想而积极开展工作并已取得许多可喜成果。
为此,本文对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基础、进程和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做一简述。
一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基础、进程和成果(一)能源合作的基础今天,上合组织在多极化世界中已居重要一席。
其人口数量约15.816亿人(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4%)。
若加上观察员国的人口13.479亿人,实际,上合组织涉及的人口应该已达28.029亿人(占世界总人口数的42.5%)。
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中,因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表现出既有能源资源丰富、能源生产相对较多的国家,如,俄罗斯、伊朗、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也有清洁能源相对较少,而能源消费又相对较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
因此,上合组织无论在组织内部开展能源资源的互补合作,还是在有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共同参与解决世界能源市场存在问题,以及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规划"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大国际活动中,都应是有充分物质基础和发言权的。
上合组织主要国家的能源基本情况(如表1-3)所示。
基于博弈视角下的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合作分析耿晔强、马志敏来源:《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内容提要:能源合作既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接轨点,也是增强该组织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虽然目前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成员国间的合作仍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
本文结合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能源合作的具体情况,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能源合作的过程,研究各方的行为和可能产生的结果,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合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博弈作者单位:耿晔强,山西大学投资发展研究中心;马志敏,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11]05-110222-0075一、引言“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2001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至此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从2004年开始,上海合作组织启动了观察员机制,蒙古国随即获得观察员资格。
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五次峰会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14.8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十年来,各成员国在经贸、教育、信息安全和反恐等诸多领域加强了合作,各国领导人已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国际信息安全的声明》等10多份文件,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新兴的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为保障经济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能源的安全,近年来各成员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加强了能源合作。
上合组织中既有能源资源大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也有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对开展区域能源一体化合作有着强大的内在需求(韩立华,2006;陈小沁,2008)。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进展及问题一、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基础、进展和成果1.能源合作的基础。
目前,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在多极化世界中已占居重要一席。
其人口约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4%)。
若加上观察员国的人口亿人,实际上合组织涉及的人口可能达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
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中,因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表现出既有能源资源丰富、能源生产相对较多的国家,如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也有清洁能源相对较少,而能源消费又较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
因此,上合组织无论在组织内部开展能源资源的互补合作,还是在有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共同参与的解决世界能源市场问题、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规划”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大国际活动中,都有充分物质基础和发言权。
截至2007年底,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大约拥有世界1/4石油储量和产量,近一半天然气储量和近1/3天然气产量,近一半煤炭储量和一多半的煤炭产量,以及50%已探明的铀矿储藏量。
上合组织国家的石油储量(未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总计约为381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石油年产量为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
这些国家的年石油消费量总计为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
而上合组织国家中的中国和印度,石油消费量就占到该组织消费总量的%。
上合组织国家清洁燃料天然气的储量十分丰富,但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这些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总计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天然气年产量为9354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
这些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占世界天然气储量居第一和第二位的俄罗斯和伊朗。
而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和11亿多人口的印度,天然气储量只有俄国的2%-4%。
中印两国人均年天然气消费量只有俄的1/100左右。
在上合组织国家中,非清洁常规燃料煤炭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近一半。
其中,尤其是煤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的中国,其年消费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中国的立场选择王海运2006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了“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倡议。
9月,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杜尚别会议决定,责成能源工作组会同上合组织秘书处尽快研究建立该俱乐部的可行性。
今年6月底,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部长在俄会晤,为8月元首峰会进行实质性准备。
可以预料,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问题将成为比什凯克峰会的重要议题。
中国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中国的立场对建立该俱乐部的前景具有重大影响。
考虑到在此问题上的广泛利益及上合组织的发展,我国宜以积极稳妥的姿态推动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建设。
一、俄倡议建立能源俱乐部是一重要地缘战略举措要确定中国在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问题上的立场,首先应当研究俄罗斯提此倡议的目的。
从俄高层言论及俄国家利益分析,俄倡议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是一具有深远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目的的战略性举措。
1. 强化对中亚能源资源和输送管网的“双控制”俄倡导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直接目的是强化对中亚石油、天然气及铀资源的掌控,对抗美欧抢占中亚能源资源、建立绕过俄罗斯的油气输送管网的企图。
强化这种“双控制”,不仅可以使俄获取巨大的能源经济利益,而且可以为俄强化“能源超级大国”的地位提供重要支撑,增强俄以能源为武器制约欧洲的能力。
2. 推动对俄有利的国际能源秩序的建立现行国际能源秩序是能源资源国与能源消费国以及各种国际能源组织长期较量的结果。
受国际战略格局长期失衡的影响,现行国际能源秩序基本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营造和主导的。
俄罗斯虽然是“超级能源大国”,但是对国际能源秩序包括规则制度、定价机制等,影响力都非常有限。
未来的能源俱乐部可望集中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等能源生产大国及中国、印度等能源消费大国,拥有世界能源总储量的42%、世界油气总储量的35%、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9%,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
这样一些国家联手建立的新型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必将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能源政治中心”,有力地推动多极能源格局的形成,有效地增强俄罗斯在国际能源秩序中的地位。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作者:孙永祥来源:《国际展望》2011年第05期【内容提要】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始于2003年。
当时,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一些能源生产国政局不稳,全球能源供应面临可能灾害,对亚太地区亦构成挑战。
能源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该组织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取得一些进展。
可是,由于国情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不同,合作尚存在能源发展战略的差异,相互信任和理解不够,以及中亚能源资源面临大国竞争等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进展问题思考【作者简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研究员一、上合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的新进展上合组织国家间的能源合作至今仍以双边为主。
如,以中国与成员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国伊朗,峰会主席客人国土库曼斯坦的能源合作,以及俄与该组织相关国家能源互动为例可见,有些已取得一些进展。
(一)中俄能源合作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一定进展,具体表现在:1. 2009年2月17日,中俄签署了“中方向俄提供250亿美元长期贷款换油的协议”:中方提供固定利率6%的250亿美元贷款;俄方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俄方将通过管道每年向中方供油1500万吨,总计3亿吨。
油价以俄石油运到纳霍特卡港口的价格为基准,随行就市。
目前,俄方每年通过铁路运输向中方供油将不受该协议影响,拟增加至每年1500万吨。
2.2011年1月1日,中俄输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该管道起自俄远东输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止于黑龙江大庆,全长近100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量3000万吨。
俄石油运输公司依靠这条管道将俄石油运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
为鼓励该输油管道沿线的资源开发,俄政府还对东西伯利亚13个油气田石油出口实行零关税等。
这标志着双方在石油领域已进入战略合作新阶段。
到1月31日,经中国境内首站漠河,中俄输油管道已累计输送原油131.8万吨。
关于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统一能源空间的几点思考杨成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所处的中亚—里海地区被称为21 世纪战略能源基地。
推进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自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就是该组织始终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成员国的共识。
而在上合组织参加国的范围内寻求能源市场上新的合作形式、新的合作规则和新的合作办法一直被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
2007 年8 月16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
本次会议的首要议题即为能源和交通合作问题。
本文认为,从长远看,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建立统一能源空间是一种可行的战略选择。
一、有利因素总体看,扩大上合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建立上合组织统一能源空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因素不少。
第一,从发展战略看,上合组织成员国建立统一能源空间具有战略相互接轨的巨大优势。
一方面,振兴经济、加速发展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的战略任务,各国存在着共同发展的客观需求。
加强对外能源合作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核心战略之一。
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大力拓展能源市场是俄的战略选择。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在利用油气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俄和中亚国家均致力于扩大能源出口,但均面临出口市场单一的挑战。
增加油气出口渠道,开辟稳定、安全的油气出口是这些国家能源战略目标之一,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和亚洲市场显然能与俄罗斯—中亚—里海油气接轨。
第二,从能源结构看,上合组织具备建立统一能源空间的资源和市场互补优势。
上合组织六个成员国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是能源丰富、出口潜力很大的国家。
而中国则是上合组织及其辐射区域内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且能源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
这样,上合组织既有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又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资源大国”,满足了建立统一能源空间的能源结构。
第三,从政治关系看,上合组织具备建立统一能源空间的双边和多边政治基础。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崔颖能源问题对中国未来持续发展和繁荣十分关链, 也是国际社会目前关注的焦点。
我们特摘登崔颖的新著《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同发展的新实践》有关能源问题的精辟论述, 以飨读者。
机制化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目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机制建设的条件已逐步成熟。
能源合作机制的建立, 不仅会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有质的飞跃, 使“共同发展”的精神具体化, 而且能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区域经济发展共同利益的有机形成。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的现状在当今世界, 被喻为黑色金子的石油早已不是普通的碳氢化合物, 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政治资源和战略物资。
在世纪初全球重大问题中, 保证世界经济的能源供应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而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石油不仅是施加经济压力和影响的手段, 更是施加政治压力和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某些地区甚至是施加军事压力的重要因素, 也是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进行全面合作的关键因素。
经过不懈努力, 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目前已经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政府间协定, 一些合作项目正在实施推进之中。
中国的能源战略转变能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能源成了现代工业的动力支持, 它的稳定供给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安全。
中东自打出第一桶油起, 就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石油在给中东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的同时, 也给中东地区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和动荡。
近代史中的重大战争,几乎无一不是与石油有替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因石油而起的战役更是数不胜数。
当今世界无休无止的磨擦与冲突, 为争夺石油资源而起的外交角力和政治斗争更是不胜枚举。
未来年石油仍将在支配世界能源消费中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 世界石油消费国主要是西方和太平洋沿岸国家, 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构成了世界石油消费大三角。
随着亚太经济的崛起, 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对扩大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林跃勤扩大国际能源合作、增强外部油气资源供给渠道和稳定性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国能源进口过分依赖遥远的中东和非洲,且仅靠大量租用外国船只通过运输安全系数较低的海上运输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等近邻国家的能源进口,对增强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具特殊的意义。
而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自然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整个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具有更为广泛的组织背景和强大的组织支撑,因而极具发展前景。
一扩大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的优越条件扩大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中国与其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能源结构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在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是能源丰富、出口潜力很大的国家。
例如,俄罗斯已经探明的可采石油储量达100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1%;天然气储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6.7%。
目前,俄天然气年出口量为2 000多亿立方米,石油年出口量达2.6亿多吨,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近10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逐年增加,成为日益重要的能源供应国。
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其开采量居独联体国家第二位和世界前十位。
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增加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出口则成为其不可替代的经济增长点。
而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及其辐射区域内最大的能源需求方,中国经济高速列车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加油站。
可见,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基于双方的客观需要。
正如加拿大国际关系研究所学者伯克2006年6月15日在《环球邮报》网络版发表文章所说,上海合作组织既有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又有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样的“资源大国”,因此该组织必将成为本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世界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上合能源俱乐部困境作者:9来源:《能源》 2012年第7期文维塔利·布舒耶夫历时7年难产的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究竟因何而生?未来这一机构将担负怎样的使命?尽管经济合作被认为是上合组织第二要务,但却并不发达。
在组织通过的数百份文件中,只有不超过50份同经济合作有关。
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加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而能源属于上合组织国家经济合作的基本领域。
上合组织已经成立十年,成员国元首经过了多次会晤,尽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有最高层签署的文件计划,但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为什么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缺乏经济战略要知道,客观上上合组织国家完全有条件扩大经济合作:地域相邻,在诸多领域相互信任,有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
大部分上合组织国家进入了经济现代化时期,发展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上合组织能够实施新的地区经济合作构想,比如经济安全构想,包括能源、金融、投资乃至社会领域。
对于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深一体化合作,首先是要为经济稳定增加创造条件,扩大销售市场和发展出口潜力,维护国内政治稳定。
上合组织现阶段发展的特征不仅是加强经济合作因素,也必须讨论向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多边形式过渡。
同时,考虑到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差异,在该阶段,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应该集中力量实施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大型项目。
诸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电信等领域。
而建立地区经济发展监控和危机预警机制是上合成员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额外因素。
同时,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也可以在这方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认为,上合组织目前的主要问题仍是缺乏协商一致的经济战略。
这加深了组织各成员经济潜力的不均衡,以及他们经济利益的差异。
因此,大部分成员国的合作项目是双边性的。
不应该将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对立起来。
而且,双边项目经常成为多边合作的重要开始,第三国可以加入双边项目的实施。
上合组织空间内连接俄罗斯、中亚国家和中国的现有管道系统可以算是例证。
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认为,这一管道系统是上合组织建立统一能源空间的重要基础,可以协调能源生产国、运输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利益。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法律框架初探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间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为视角,探讨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法律框架的构建的必要性及相应法律机制的建立,以期为中国这个能源进口大国保障能源安全提供思路。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法律框架能源俱乐部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立。
成员国中的俄哈为资源大国,石油、天然气、煤、铀等资源储量丰富。
而中国是能源生产国,更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求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四国能源合作一直是我国解决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与其相关的法律机制研究理应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课题。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概览(一)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双边能源合作概览1.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能源合作概览。
中俄能源合作,可以追溯至1996年叶利钦访华时签署的《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
据此协定,合作领域包括核能、电力、油气,合作形式以能源贸易为主。
此后双方能源合作不断深入和扩大。
2000年,中俄双方达成协议,合作修建从伊尔库茨克州到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
2001年,中俄两国总理会晤时,正式签署协议,规定“中国为俄远东输油管道原油唯一接收国”。
2006年,中石油与俄气签署天然气供应备忘录,俄方同意从东、西两条线路向中国每年供应680亿立方米天然气。
2009年4月,中俄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
双方突破传统,创造性地采用了“石油换贷款”这一合作方式。
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
2009年6月,中俄批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两国元首强调要全面推进石油、天然气、核能和电力领域合作。
同年10月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
2010年中俄双方共签署能源领域政府及企业间协议近20项,合作领域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等多方面。
204年第3期(总第31期)贵州省党校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Provincial Partp SchoolNo.3.203(Sebat No.31)上海合作组织之组织法律制度探析秦鹏,徐慧君(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536244;新疆稳定与地区经济发展法制保障研究基地,新疆乌鲁木齐536244)摘要: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以及促进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越来越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但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变迁,其自身组织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妨碍了该组织的良性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更紧密地团结合作,借鉴和总结区域内外国际组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积极制订接纳新成员的标准和程序、健全机构设置、完善程序规则,从而使上合组织的组织法律制度建设日臻完善。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国际组织法;制度完善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09-5381(204)03-442-08作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以安全为先导的、政治和军事不联盟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在繁荣和发展本区域内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地缘战略环境、发展前景、组织功能等内容进行研究。
但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鲜有从国际组织法角度对上合组织进行的研究,论及上合组织之组织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与经贸法律制度、安全法律制度相比,完善的组织法律制度是一个国际组织有效运作的前提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不完备、不健全的组织法律制度将掣肘国际组织的良性发展。
本文拟从国际条约和与国际组织法结合的角度,分析上合组织之组织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些许拙见。
一、上合组织之组织法律制度的现状(一)成员国制度国际组织无论规模大小,成员国资格的取得、中止、丧失等问题始终是研究国际组织绕不开的话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一个国际组织的性质、宗旨、原则以及内部凝聚力等问题。
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的思考
王海运
【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8)001
【摘要】上合组织成员国既有能源资源国,也有能源消费国.能源合作既是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接轨点,也是增强该组织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虽然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建设尚处协调阶段,但从各种影响因素看,其建立与发展具有良好前景.俄罗斯倡议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是一具有深远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目的的战略性举措.组建上合能源俱乐部也符合中国及中亚成员国的能源经济和能源政治利益,有利于增强上合组织的影响力,推动新的国际能源秩序和多极能源格局的形成.鉴于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影响重大,在此问题上必须实行"积极稳妥"的方针.第一步可建立上合组织"能源论坛";待条件成熟时,再适时升格为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能源组织".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王海运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北京,10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
【相关文献】
1.上海合作组织内能源合作的法律基础研究——以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为视角 [J], 艾院祥
2.从安全合作到能源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亟需持续发展动力 [J], 吴绩新
3.关于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统一能源空间的几点思考 [J], 杨成
4.国际能源战略格局与地缘政治关系——解读上海合作组织多边能源合作的环境与问题 [J], 韩立华
5.对扩大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 [J], 林跃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合作:趋势与问题王海燕2012-02-17 08:56:38 来源:《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3期【内容提要】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能源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员国间的双边或多边能源合作也逐渐深入,尤其是中国与各国的能源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8 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以能源生产和出口为支柱产业的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影响都较大,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出现了各国相互依赖加深、能源供求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但同时还存在安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需要各国携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能源合作机制、技术合作等。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工业;双边与多边合作;趋势与问题【中图分类号】F114.46【文章标识】A【文章编号】1009-721X(2010)03-0094-(10)【作者介绍】王海燕,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逐渐稀缺性,能源问题渐渐成为全球的热门和敏感话题。
到 21世纪初,能源问题的全球化趋势与政治化趋势愈演愈烈。
由于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都是能源富集区,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进口国,中国对该地区的能源问题也愈加关注。
随着2006 年 12 月中哈原油管道开通,中国拥有了第一条陆路能源管道。
到 2009 年 12 月,中国开通了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接的中亚天然气管道。
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对中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09 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能源市场大幅震荡,供需发生较大变化。
在这种新形势下,拥有全球最大买家和卖家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存在哪些新的或早已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土库曼斯坦属于中亚国家,本文也将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