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38.52 KB
- 文档页数:19
2017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酵母菌进行诱变、筛选,得到分别由于基因1、基因2突变所形成的突变体1、2.突变体1的分泌蛋白沉积在内质网无法到达高尔基体;突变体2的分泌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无法分泌到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1位于内质网中,基因2位于高尔基体中
B.可在培养基中加人14C标记的葡萄糖,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C.正常细胞中能进行生物膜成分的更新,这两种突变体细胞中不能进行膜成分更新
D.正常细胞中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吃的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B.遇到寒冷刺激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抑制脂肪转化为葡萄糖
D.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将自身物质当作异物进行攻击
3.下列有关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父母表现型正常,则女儿一定不患这两种病
B.这两种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均等于男性中的发病率
C.这两种病的根本病因均是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D.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4.双氯芬酸是一种全球性环境污染物.研究发现,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应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
B.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
C.双氯芬酸污染会使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
D.双氯芬酸不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
5.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CO2初始浓度必须一致
B.可用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绿体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
C.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D.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6.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小的是()
A.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随机调查高度近视的发病率
B.调査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所用的诱虫器的金属网孔眼太小
C.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山雀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过于明显导致山雀易被捕食
二、非选择题:
7.以下是研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原理]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
麦芽糖与DNS试剂发生作用,使溶液呈棕红色,颜色深浅与麦芽糖浓度成正比.
[实验方案]
在0﹣100℃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用仪器检测各温度条件下的棕红色的深浅,换算成相对值,绘成曲线.
[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缓冲液,目的是.
(2)实验操作中酶和淀粉需要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预热,而后再混合,这样做的意义是.
(3)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温度条件下所得的棕红色相对值的大小可表示生成量的多少,从而表示α﹣淀粉酶在该温度下活性的大小.
(4)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8.如图是雄性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激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2)据图可知,雄性激素的受体存在于.雄性激素通过影响过程而调节生命活动.
(3)长期服用雄性激素类的兴奋剂会导致不育,这与性激素分泌紊乱有关(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相似,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男运动员长期服用雄性激素类兴奋剂,血液中的雄性激素类物质含量偏高,会抑制分泌相关激素,进而导致分泌的雄性激素量减少,精子的生成量减少、活性降低,导致不育.
9.消费者的同化量主要用于三种生命活动:①用于与其它物种争夺相同资源;②用于避免被捕食;③用于繁殖后代.假设①+②+③=E,如图表示消费者的能量E的三种分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
(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类型.欧洲野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3)某农田鼠害严重,鼠群的能量E分配属于A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措施使鼠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10.荞麦的果实尖形与果实圆形是一对相对性状,花药正常与花药小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请回答:
(1)果实尖形与果实圆形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2)花药正常与花药小这对相对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3)某同学分析实验结果,认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请你从亲本、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用一次杂交实验对其观点进行验证.(写出杂交组合,并简要说明预期结果.).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11.石油污染会对水体或土壤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研究人员用磷酸盐、石油、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一种能高效降解石油的细菌A.请分析回答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石油的目的是筛选,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细菌A生长所需的碳源来自.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石油含量的培养瓶,加入新的培养液连续培养,使细菌A的数量.
(4)培养一段时间后要转为固体培养,常采用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5)研究细菌A的生长规律时,可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采用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CTB是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蛋白质)结构的一部分,可用作针对霍乱弧菌的疫苗.研究人员提取了控制CTB合成的基因(ct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如图所示),将其导入番茄,然后用转基因番茄饲喂试验小鼠,检测疫苗的有效性.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基因,可以采用技术.与细胞内DNA复制时的解旋过程相比,该技术的DNA解链过程有何不同?(写出一点即可.)
(2)使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载体可防止切开的载体的两个末端重新连接起来,原因是.(3)可采用方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人番茄细胞,然后在加入了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之后还需用方法检测ctb基因是否整合到番茄染色体的DNA上.(4)提取转基因番茄不同部位的蛋白质进行检测,发现只有果实中含有CTB.ctb基因只能在果实细胞中表达,这与基因表达载体中的有关.
(5)用转基因番茄果实饲喂试验小鼠,若能在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则说明该转基因疫苗是有效的.
2017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酵母菌进行诱变、筛选,得到分别由于基因1、基因2突变所形成的突变体1、2.突变体1的分泌蛋白沉积在内质网无法到达高尔基体;突变体2的分泌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无法分泌到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1位于内质网中,基因2位于高尔基体中
B.可在培养基中加人14C标记的葡萄糖,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C.正常细胞中能进行生物膜成分的更新,这两种突变体细胞中不能进行膜成分更新
D.正常细胞中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考点】2E: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都不含基因,A错误;
B、葡萄糖不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可在培养基中加人3H标记的氨基酸,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B错误;
C、正常细胞中能进行生物膜成分的更新,突变体1的分泌蛋白沉积在内质网无法到达高尔基体,这种突变体不能进行膜成分的更新,突变体2的分泌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无法分泌到细胞外,这种突变体细胞中能进行高尔基体膜的更新,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吃的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B.遇到寒冷刺激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抑制脂肪转化为葡萄糖
D.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将自身物质当作异物进行攻击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血糖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发挥作用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激素,血糖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体温调节的过程就是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解答】解:A、当所吃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应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正确;
B、遇到寒冷刺激时,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B错误;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错误;
D、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不会将自身物质当作异物进行攻击,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父母表现型正常,则女儿一定不患这两种病
B.这两种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均等于男性中的发病率
C.这两种病的根本病因均是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D.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考点】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7G: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
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父母表现型正常,但都是杂合子,则女儿可能会患这种病,A错误;
B、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相同,都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B错误;
C、这两种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基因突变,即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正确;
D、白化病是的致病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错误.
故选:C.
4.双氯芬酸是一种全球性环境污染物.研究发现,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应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
B.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
C.双氯芬酸污染会使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
D.双氯芬酸不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
【考点】H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场所的考查.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糖酵解产生丙酮酸过程,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无氧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解答】解:A、黑暗条件下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可以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
B、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因此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B正确;
C、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能量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因此双氯芬酸污染会使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C正确;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因此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影响,D错误.
故选:D.
5.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CO2初始浓度必须一致
B.可用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绿体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
C.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D.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考点】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据图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品种1和2的净光合速率都先上升后下降,且最适宜温度都是25度;品种1高于品种2,且两者都高于对照组,但是品种1下降的更快;
本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中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解答】解:A、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数据,变量只有温度,A正确;
B、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错误;
C、为避免实验误差,每个浓度每种菌重复多次实验,所得数据取平均值,C正确;
D、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温度都为250C没有显著差异,D正确.
故选:B.
6.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小的是()
A.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随机调查高度近视的发病率
B.调査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所用的诱虫器的金属网孔眼太小
C.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山雀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过于明显导致山雀易被捕食
【考点】F9: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A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F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
【解答】解:A、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随机调查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大,A错误;
B、调査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所用的诱虫器的金属网孔眼太小,导致一些小动物不能收集,因此所得数据会偏小,B正确;
C、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大,C错误;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山雀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过于明显导致山雀易被捕食,这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导致所得数据偏大,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7.以下是研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原理]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
麦芽糖与DNS试剂发生作用,使溶液呈棕红色,颜色深浅与麦芽糖浓度成正比.
[实验方案]
在0﹣100℃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用仪器检测各温度条件下的棕红色的深浅,换算成相对值,绘成曲线.
[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缓冲液,目的是维持反应体系pH相对稳定.(2)实验操作中酶和淀粉需要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预热,而后再混合,这样做的意义是确保酶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
(3)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温度条件下所得的棕红色相对值的大小可表示麦芽糖生成量的多少,从而表示α﹣淀粉酶在该温度下活性的大小.
(4)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α﹣淀粉酶活性升高;超过一定范围,随温度升高,α﹣淀粉酶活性不再增加.
【考点】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有实验结果可以看出:0℃﹣﹣﹣4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α﹣淀粉酶活性升高;超过40℃,随温度升高,α﹣淀粉酶活性不再增加.
【解答】解;(1)验过程中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缓冲液,目的是维持反应体系pH相对稳定.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将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前,需先分别将它们放在等温的水浴锅中保温,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酶和淀粉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的酶促反应温度不再预设的值上,确保酶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
.(3)麦芽糖与DNS试剂发生作用,使溶液呈棕红色,颜色深浅与麦芽糖浓度成正比.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温度条件下所得的棕红色相对值的大小可表示麦芽糖生成量的多少,从而表示α﹣淀粉酶在该温度下活性的大小.
(4)0℃﹣﹣﹣4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α﹣淀粉酶活性升高;超过40℃,随温度升高,α﹣淀粉酶活性不再增加.
故答案为:
(1)维持反应体系pH相对稳定
(2)确保酶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
(3)麦芽糖
(4)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α﹣淀粉酶活性升高;超过一定范围,随温度升高,α﹣淀粉酶活性不再增加
8.如图是雄性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激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据图可知,雄性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中.雄性激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过程而调节生命活动.
(3)长期服用雄性激素类的兴奋剂会导致不育,这与性激素分泌紊乱有关(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相似,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男运动员长期服用雄性激素类兴奋剂,血液中的雄性激素类物质含量偏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导致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量减少,精子的生成量减少、活性降低,导致不育.
【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
2、分析图: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信息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与核蛋白结合,调节细胞核内的基因的转录过程进而调节细胞代谢.
【解答】解:(1)性激素属于脂质,其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2)根据图分析,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雄性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加入细胞核内与核蛋白结合,调控转录过程,即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3)长期服用雄性激素类兴奋剂,使血液中的雄性激素含量过高,将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自由扩散
(2)细胞中基因表达
(3)下丘脑和垂体睾丸
9.消费者的同化量主要用于三种生命活动:①用于与其它物种争夺相同资源;②用于避免被捕食;③用于繁殖后代.假设①+②+③=E,如图表示消费者的能量E的三种分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粪便量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繁殖后代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 A 类型.欧洲野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
(3)某农田鼠害严重,鼠群的能量E分配属于A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引入天敌措施使鼠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 C 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考点】G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识记并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柱形图中的三种情况下,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变化,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解答】解:(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即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粪便量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浪费的能量就越多,则其用于繁殖后代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
(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说明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而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和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较少,因此其能量E 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A类型.
(3)从上图分析,为防止鼠害,可考虑引入捕食、寄生等关系的动物天敌使鼠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C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
故答案为:(1)粪便量繁殖后代
(2)A 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
(3)引入天敌 C
10.荞麦的果实尖形与果实圆形是一对相对性状,花药正常与花药小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请回答:
(1)果实尖形与果实圆形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果实尖形.
(2)花药正常与花药小这对相对性状由 2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F2中花药正常:花药小=(27+9):(21+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