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缝的缺点:
地震作用时,防震缝两侧的房屋很容易发生碰幢而造成震害。
5.1 概述
高层建筑设防震缝情况: 1)平面长度和突出部分尺寸超出表5-6的限值,而又没
采取加强措施。
2)各部分结构刚度、荷载或质量相差悬殊,而又没采取有 效措施。
3)房屋有较大错层时。
5.1 概述
设置防震缝的要求:
1)防震缝最小宽度 框架结构:高度≤15m时,取70mm;>15m时,每增加2~5m,加宽20mm;
5.1 概述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应贯通基础本身。
设置沉降缝后,上部结构应在缝的两侧分别布置抗
侧力结构,形成双梁、双柱和双墙的现象。
5.1 概述
一般地,对建筑结构各部分不均匀沉降采取“放”、“抗”、
“调”方法来处理。 放——即设沉降缝,让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响;
抗——即采用端承桩或利用刚度很大的基础来抵抗沉降差
可塑性,其造价较低,其缺点是构件断面大、自重大。
2.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要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作用(即风荷载、
水平地震作用)。
在多层建筑结构中,水平作用产生的荷载效应逐渐增大;在 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作用将成为控制因素。
5.1 概述
(a)轴力与高度的关系;(b)弯矩与高度的关系;(c)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关系
V y ,i
Vy ,i 0.8Vy ,i 1
5.1 概述
4)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5.1 概述
5)当结构上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有收进、或外挑时,应 满足: ①当上部楼层有收进,且 H1/H之比大于 0.2 时,B1不宜小 于B的 0.75 倍; ②当上部楼层有外挑时,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 的0.9倍,且水 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