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的健康人格模型
- 格式:docx
- 大小:30.55 KB
- 文档页数:11
弗兰克健康人格模型介绍:寻求生活意义的人"你要象你是死而复生一样地过你现在的生活。
而且你要象你曾有过一次重大过失而且现在还可能再有过失一样去生活"。
——弗兰克第一节弗兰克的生平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 Frankl, 1905--1997),是出生于维也纳的犹太人。
弗兰克是家中的老二,他在各方面都很早熟,早在4岁的时候,他就知道他想当医生。
上高中的时候,他积极参加当地青年人的社会工作机构,他对人的兴趣使他关心政治、哲学和心理学的话题。
在上医学院期间,他还组织过对维也纳及其其它6个城市的青少年的免费咨询活动。
1930年,他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继续接受他的精神病学训练,1933年,他在一所精神病院专门负责看护有自杀倾向的女病人。
1937年,弗兰克开办了自己的精神病和神经症诊所。
1938年,纳粹入侵奥地利。
1939年,弗兰克个人获得了美国签证,但是,出于对父母家人的担心和忠诚,他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
1940年,弗兰克被任命为纳粹时期维也纳唯一一所犹太人医院的负责人。
为了抵制纳粹对精神病人的迫害,他为病人们开出无病的假诊断。
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写他的著作:《医生与心灵》。
1942年9月,弗兰克和他的妻子、父母、兄弟都被逮捕,并被送到集中营。
后来,他的父亲在集中营死于饥饿,他的妻子、母亲和弟弟被杀害,他们家只有他和他早先移民澳大利亚的姐姐幸存了下来。
弗兰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号是:119104。
在到集中营之前,弗兰克曾经把他的书稿缝在他大衣的里面,但却被纳粹发现并烧毁,这使他几乎丧失了生存的勇气,但他想要和家人团聚的愿望以及他想要重新写出自己的著作的决心使他很快振作起来,每天晚上凭着记忆回想自己的写过的书,然后再用设法找到的碎纸片记录下来。
为了调节自身的情绪,弗兰克还运用心理学中的想象法,想象自己站在一间明亮大厅的讲台上,向全场凝神静听的来宾演讲“集中营心理学”,他以此超越自己的苦难,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生往事加以观察,把对集中营的苦难的应付当作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心理投射理论对于心理卫生工作者来说,不论进行心理评估,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心理测验为基础。
因此,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健康测量的理论和技术。
心理投射理论是心理健康测量理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由其衍生而来的心理投射技术在人格测量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
该术语由弗兰克(L. K. Frank)于1939年首先明确提出,但是在此之前已经产生了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如1921年的罗夏墨迹测验。
投射法的具体做法是:向被试呈现一定的刺激材料(一般是没有明确意义的材料),让被试加以解释或者要求他们将这些刺激材料组织起来。
其基本假设为:第一,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有其原因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不是偶然发生的;第二,这些反应固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或者情境,但是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结构、过去的经验、对将来的期望,也就是他整个的人格结构,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借其意识说明自己,而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漏”出来,即把一个反映他的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去。
如果知道了一个人如何对那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进行解释和组织,就能够推论出有关个体人格结构的一些问题。
心理投射测验依据测验目的的不同、测验材料的不同,测验的编制、实施和对结果的解释方法的不同,以及受测者的反应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
但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
1.罗夏墨迹测验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科医生罗夏(H. Rorschach)于1921年编制的一种测验人格的方法。
测验的材料由十张墨迹图组成,十张图片中有五张是黑白色的,三张是彩色的,另外两张除黑色外,还有鲜明的红色。
健康人格的标准 什么是健康人格呢?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史家杜・舒尔茨认为:“健康人格是什么?迄今为止,我们只描述了它不是什么。
对于这一点,我们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确实不知道是什么构成了键康的人格,因为在这个领域中工作的心理学家,一致的意见是很少的。
关于健康人格,有足够写满一本小册子的定义。
在我们认识的当前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完成得最好的事情,是研究那些看来是最完善的心理健康的概念,看一看关于我们自身,这些概念告诉我们些什么东西。
”(杜・舒尔茨《成长心理学》)尽管给健康人格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是困难的,但舒尔茨还是例举了7种西方人格理论家关于健康人格的模式: ①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 ②罗杰斯的“功能完善的人”; ③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 ④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 ⑤荣格的“个体化的人”; ⑥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 ⑦皮尔斯的“此时此刻的人”。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人能够而且必须超越其生物本性和环境特征,相信人自身中有扩展、丰富、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潜能,而这些潜能的实现成就了健康人格。
在众多研究健康人格的学者中,马斯洛是研究最深入、最系统的一位。
他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②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估价; 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⑨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出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这10条标准被认为是健康人格的标志。
直接描述健康人格定义的心理学家悉尼・乔拉德和特德・兰兹曼认为,健康人格是人的良好的行为方式,这种方式由理智所导引并尊重生活,因此人的需要得以满足,而且人的意识、才智以及热爱自我、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能力都将得以发展。
从西方人格理论家对健康人格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健康人格的主要特点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
论制约社会行为的因素姓名:罗新兰目录1、社会行为特征....................................... - 0 -2、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 - 0 -3、社会环境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 0 -3.1社会环境的构成 ............................................ - 0 -3.2社区 ...................................................... - 1 -4、文化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 1 -5、人格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 2 -5.1人格的形成 ................................................ - 2 -5.2健康人格表现形式 .......................................... - 2 -6、后记................................................ - 3 - 参考文献:............................................. - 3 -摘要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对其学科对象的争议,焦点并不在是否研究社会行为上,而上在怎样研究社会行为上。
在这点上,心理学家强调个人因素及人格,社会学家强调社会因素及群体与互动,文化人类学家则强调文化因素。
制约社会行为的三大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因素、人格因素,而社会环境出现问题是目前制约社会的最大因素,其它因素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
本文通过从儿童的角度分析社会环境因素、文化因素、人格因素三大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制约。
人格理论摘要: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次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
就如同我国戏剧中的脸谱一样。
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
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即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关键字:人格;本质特征;特质理论;类型理论;整合理论。
一.人格的概念一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相信大家都读过《西游记》吧,其中的众多人物在吴承恩大师的描绘下,显得栩栩如生。
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的吃苦耐劳,唐僧的正直坚毅,白骨精的妖娆美丽等等,令人印象深刻。
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显而易见,就是本文所要说的人格独特性引起的。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因此,人与人是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其中的林黛玉更是人人知晓。
书中的林黛玉有一副病弱的身躯,常年不见好。
她的心一如她的身体那般柔弱,与宝玉的爱情使她的心更加不堪受打击。
伤春悲秋的情怀是她命丧的主因,如果她可以稍稍改变一点她的人格,我想她不会那么早就离开人世,这足以体现人格的稳定性。
每个人的人格在一生中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在社会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新闻:某某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人格发生了分裂,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这种现象就是由于人格的综合性引起的。
弗兰克的健康人格模型第一节弗兰克的生平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Frankl,1905~1997),出生于维也纳纳的犹太家庭。
弗兰克是家中的老二,他在各方面都很早熟,早在4岁的时候,他就想当医生。
上高中的时候,他积极参加当地青年人的社会工作,出于对人的兴趣使他关心政治、哲学和心理学。
在上医学院学习期还组织过对维也纳及其他6个城市的青少年免费咨询活动。
1930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继续接受他的精神病学训练,1933年,他在一所精神病院专门负责看护有自杀倾向的女病人。
1937年,弗兰克开办了自己的精神病和神经症诊所。
1939年,弗兰克个人获得了美国签证,但是,出f对父母及家人的担心和忠诚,他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
1940年,弗兰克被任命为纳粹时期维也纳惟一一所犹太人医院的负责人。
为了抵制纳粹对精神病人的迫害,他为病人们开出无病的假诊断。
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写他的著作:《医生与心灵》。
1942年9月,弗兰克和他的妻子、父母、兄弟被逮捕,并被送到集中营。
后来,他的父亲在集中营死于饥饿,他的妻子、母亲和弟弟被杀害,他们家只有他和他早先移民澳大利亚的姐姐幸存了下来。
弗兰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号是119104。
在到集中营之前, 弗兰克曾经把他的书稿缝在大衣的里面,但却被纳粹发现并烧毁,这使他几乎丧失了生存的勇气,但和家人团聚的愿望以及想要重新写出自已的著作的决心使他很快振作起来,每天晚上他凭着记忆回想自写过的书,然后再用设法找到的碎纸片记录下来。
为了调节自身的情绪,弗兰克还运用心理学中的想像法,想像自己站在一间明亮大厅的讲台上,向全场凝神静听的来宾演讲“集中营理学”,以此超越自己的苦难,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生往事加以观察,把对集中营苦难的应付当作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在对难友的观察中,弗兰克发现,许多看来弱不禁风的囚犯,反而比健硕粗壮的人还耐得住集中营的煎熬,其原因就在于前者过惯了丰富的理性生活。
健全人格的标准是什么?(1)自信心是否有所增强。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受到表扬,信心倍增,受到批评,也不丧失信心。
如果因受到批评而“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那就是人格上的一种扭曲。
(2)是否具有面对现实的态度。
通过相对评价,可以确定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通过绝对评价,可以确定个人达到目标的程度。
一个人格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个现实,反之,就可能采取逃避现实的做法。
(3)协作意识是否有所增强。
评价必然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激发竞争意识。
讲竞争是否还讲协作,这对人格力量是一种考验,没有协作意识的人,不能算作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4)是否有激发智慧的力量。
不断地学习,增长学识,并能广泛地培养情趣,这是一个人格健康的人的重要特点。
通过评价,要有激发智慧的力量,具有求知创新的心态,积极性得到提高。
(5)意志力是否有所增强。
一个人格健康的人,必定意志坚强,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一个人如果人格不健康,碰到困难就会自暴自弃,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6)是否具有同情心。
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不仅体验着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而且能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也能对别人的失败表示同情。
如果别人碰到了困难或失败,不但不伸出友谊之手,反而还幸灾乐祸,那就不是一个人格健康的人了。
(7)适应性是否有所增强。
适应性是评价人格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人,如果具有健全的人格,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不仅能适应客观环境特别是人际环境,而且能对环境条件做出判断,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8)独立性是否有所增强。
一个成熟的人,其独立性是比较强的,办事凭理智,能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感情用事,能独立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能适当地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
(9)价值取向是否正确。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其价值取向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对立。
有的人,只顾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甚至为了既得利益而损害社会价值,那就是人格不完善。
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
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曾经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
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
1概述对心理学已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格的定义。
据美国心理学家澳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
也许读者会说,这么多定义,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我们还有希望了解什么是人格吗?其实,那么多具体的定义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可以统统不管,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
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
对健全人格的理解受人性观、价值取向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各异。
心理学家从各方面描述健康人格的特征,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描述:奥尔波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
成熟的人有七条标准:①专注于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
罗杰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
充分起作用的人有五个具体的特征:①情感和态度上是无拘无束的、开放性的,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防备;②对新的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由地分享这些经验;③信任自己的感觉;④有自由感;⑤具有极高的创造力。
弗洛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
除了生理需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这正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将以创造性的、生产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弗兰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超越自我的人被概括为:在选择自己行动方向上是自由的;自己负责处理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之外的力量支配;缔造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够表现出创造的、体验的态度;超越了对自我的关心。
2中国专家中国的健康人格研究和实践发端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1.构造派不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
错误11()是个人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ﻩC世界观11()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A自强不息11()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D悲哀11()是专业技术人员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B 神经衰弱11()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B愤怒11()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C恐惧11()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A快乐11()是一种感到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A忧郁11()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激情11()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A和谐的人际关系11()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A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11()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的基本要件之一.A情绪积极稳定协调11()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没有什么情绪反应,即使有点反应,也不知如何处理.ﻩA迟钝型11()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和腺体的分泌.,生物反馈疗法11()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心理过程,就像我们心灵的晴雨表,反映着我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情绪11()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自傲11()会引发明显的”辐射效应”外貌22()指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失落的内心体验孤独11长久紧张工作后通过观看影视文学作品,欣赏书画音乐作品,帮助个体放松因工作而绷紧的神经,把自己从压力和焦虑中解放出来。
这种心理休闲是()B转换性心理休闲22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医院门诊中,有()的病人发病原因与心理因素有关。
D5011静坐调息,静纳百川的休闲活动是指()C怡情性心理休闲11精神分析疗法不适用的症状是,B行为障碍11一触即发,暴跳如雷,是()的典型特征.B暴躁型11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人际关系()A父母22以下几种人格类型的人不容易引起挫折感乐观11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D失落感1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的艺术D语音11改变悲观心理的方法不包括()D和人攀比11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D心境低落11不是导致报复者孤独的原因有D从不与人畅快交流11没有强调休闲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是C心无旁骛11吸烟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中不包括()C自制力变差11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D人体生物钟理论11”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说明()B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11心理保健的主要任务是( ),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1.构造派不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
错误11()是个人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C世界观11()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A自强不息11()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D悲哀11()是专业技术人员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B神经衰弱11()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B愤怒11()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C恐惧11()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A快乐11()是一种感到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A忧郁11()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激情11()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A和谐的人际关系11()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A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11()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的基本要件之一.A情绪积极稳定协调11()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没有什么情绪反应,即使有点反应,也不知如何处理. A迟钝型11()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和腺体的分泌.,生物反馈疗法11()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心理过程,就像我们心灵的晴雨表,反映着我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情绪11()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自傲11()会引发明显的”辐射效应”外貌22()指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失落的内心体验孤独11长久紧张工作后通过观看影视文学作品,欣赏书画音乐作品,帮助个体放松因工作而绷紧的神经,把自己从压力和焦虑中解放出来。
这种心理休闲是()B转换性心理休闲22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医院门诊中,有()的病人发病原因与心理因素有关。
D5011静坐调息,静纳百川的休闲活动是指()C怡情性心理休闲11精神分析疗法不适用的症状是,B行为障碍11一触即发,暴跳如雷,是()的典型特征.B暴躁型11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人际关系()A父母22以下几种人格类型的人不容易引起挫折感乐观11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D失落感1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的艺术D语音11改变悲观心理的方法不包括()D和人攀比11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D心境低落11不是导致报复者孤独的原因有D从不与人畅快交流11没有强调休闲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是C心无旁骛11吸烟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中不包括()C自制力变差11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D人体生物钟理论11”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说明()B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11心理保健的主要任务是( ),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简述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人格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过程中,精神发展、心理成熟、身心健康的进化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路程,也是一种成熟过程。
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格发展理论,即八阶段论,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玛丽芭芭拉弗兰科提出。
根据弗兰科提出的八阶段论,从出生到八岁,主要是心理发展的自我核心阶段,也是建立起人格的基础;九至十四岁,是心理发展的整体阶段,主要是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十五至十八岁,是人格发展过渡阶段,这时候就要促进自我完善,建立正确的人格观念,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十九至二十五岁,是心理发展的社交核心阶段,这时候主要是建立关系、社交礼仪以及遵守社会规范,增强责任感;二十六至三十九岁,是心理发展的成熟阶段,这时候要在建立的自信、自尊、责任感基础上,进行较为完善的自我认识和人际认知;四十岁以上,是心理发展的高峰阶段,主要是对全部的生活有一种深刻的认识,形成一种更高的自我实现。
从上述可以看出,八阶段论是一种以年龄分层的心理发展理论,可以客观地把握人格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特点。
玛丽芭芭拉弗兰科在八阶段论中强调,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个自我核心,即对自我的认知,包括对自身特点的认知、正确的人格观念以及正确的自我观念等,这些组成都是一个完整的人格发展必不可少的。
在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发展观念,八阶段论是一种有价值的参考观念,但它只是一种建议,在实际情况中,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不可能完全按照八阶段论进行发展。
比如某些特殊情况下,一些孩子在特定的阶段没有发展得很好,可能就需要进行调整,使之能够充分的发展出自身的个性特点。
总之,八阶段论是一种人格发展理论,它只是一种参考意见,不能作为一种必信的观念,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同的,有时可能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才能适应某些特殊情况。
最后,八阶段论只是人格发展的一种参考观念,它不是一种必信的观念,只要把握好八阶段论的概念,在实际的教育和育人的实践中,把八阶段论的观念体现出来,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没有偏差。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由弗兰克.法利提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又分为t+型和t-型两种。
t+型人格是指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这种人格的人喜爱漂流、赛车等运动项目。
t-型是指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这种人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t+型人格还可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如极限运动员)和智力t+型(如科学家)。
2、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近年来常用于研究人格与工作压力关系。
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事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b型人格的特点:性格不愠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
3、内——外向人格荣格依据“心理倾向”对人格进行划分,提出了内——外向人格。
外向性格的特点是:关注外界,表现情绪,有激情,有决断,独立,善于沟通,行动敏捷,有时也比较轻率。
内向型人格的特点是:自我分析、谨慎、深思熟虑、怀疑迷茫、交际狭窄,有时难以适应。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四种基本功能:思维、感觉、感受和直觉。
两种心理倾向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八种人格类型:外向思维、外向感觉、外向直觉、内向思维、内向感觉、内向感觉、内向直觉。
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是人格的基础,自我和超我的根源,为自我和超我提供能量,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价,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在社会中传统地存在并通过社会和父母向儿童传递的价值体系。
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意识。
有关人格的知识点-人格类型理论有关人格的知识点不管是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还是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今天对于人格的类型理论做一个的梳理。
人格的类型理论目前有三种:1.单一类型模式;2.对立类型模式;3.多元类型模式。
下面针对这三种类型模式进行介绍:1、单一类型模式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特征来确定的。
美国心理学佛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就是单一类型理论的代表。
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这里的T代表激动体验追求者,他们热衷于追求一切激动人心的事件和刺激。
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积极性质与消极性质),法利又将T型人格分为T+型和T-型两种。
当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就是T+型人格,有这种人格的人喜爱漂流、赛车等极限运动项目。
当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时,就是T-型人格。
这种人有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在T+型人格中,又可依据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和智力T+型。
极限运动员代表了体格T+型,这种运动员通过身体运动(如攀岩、登山等)来实现追求新奇、不断刷新纪录的动机。
而一些科学家或思想家代表了智力T-型,他们的冒险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探新上。
2、对立类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
①A-B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
目前,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常用到这种人格类型。
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人、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不安定型人格。
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
B型人格的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 型人格往往比A型人格表现更好。
弗兰克的健康人格模型第一节弗兰克的生平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Frankl,1905~1997),出生于维也纳纳的犹太家庭。
弗兰克是家中的老二,他在各方面都很早熟,早在4岁的时候,他就想当医生。
上高中的时候,他积极参加当地青年人的社会工作,出于对人的兴趣使他关心政治、哲学和心理学。
在上医学院学习期还组织过对维也纳及其他6个城市的青少年免费咨询活动。
1930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继续接受他的精神病学训练,1933年,他在一所精神病院专门负责看护有自杀倾向的女病人。
1937年,弗兰克开办了自己的精神病和神经症诊所。
1939年,弗兰克个人获得了美国签证,但是,出f对父母及家人的担心和忠诚,他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
1940年,弗兰克被任命为纳粹时期维也纳惟一一所犹太人医院的负责人。
为了抵制纳粹对精神病人的迫害,他为病人们开出无病的假诊断。
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写他的著作:《医生与心灵》。
1942年9月,弗兰克和他的妻子、父母、兄弟被逮捕,并被送到集中营。
后来,他的父亲在集中营死于饥饿,他的妻子、母亲和弟弟被杀害,他们家只有他和他早先移民澳大利亚的姐姐幸存了下来。
弗兰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号是119104。
在到集中营之前, 弗兰克曾经把他的书稿缝在大衣的里面,但却被纳粹发现并烧毁,这使他几乎丧失了生存的勇气,但和家人团聚的愿望以及想要重新写出自已的著作的决心使他很快振作起来,每天晚上他凭着记忆回想自写过的书,然后再用设法找到的碎纸片记录下来。
为了调节自身的情绪,弗兰克还运用心理学中的想像法,想像自己站在一间明亮大厅的讲台上,向全场凝神静听的来宾演讲“集中营理学”,以此超越自己的苦难,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生往事加以观察,把对集中营苦难的应付当作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在对难友的观察中,弗兰克发现,许多看来弱不禁风的囚犯,反而比健硕粗壮的人还耐得住集中营的煎熬,其原因就在于前者过惯了丰富的理性生活。
尽管集中营里到处是饥饿、死亡、超负荷的体力支出以及种种有损人尊严的屈辱,但是,由于这些人能无视环境的恐怖,潜入丰富而又无牵无挂的内在精神生活中,并坚信生活中还有事情等待他们去完成,结果使他们比身体健壮的人更有韧性,更能坚持,更容易活下来。
弗兰克在观察与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集中营中的囚徒坚信生活的意义对于他能否超越苦难和帮助其摆脱自杀的念头有I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为每个囚徒都面临着一个道义上的选择:是放弃内在的自我屈从于纳粹,还是去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以继续与命运抗争。
他发现集中营的生活经验,显示出人的确有选择的余地,……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可能被剥夺”。
(弗兰克,1946) '弗兰克自己的选择是:他努力调节自身的情绪,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精神的医生,他在集中营还常为难友做集体心理咨询,鼓励他们苦中作乐,如每天想一个幽默故事,教他们运用有利于自我激励的积极想像法,鼓励他们面向未来等等。
二战结束后,弗兰克发表了自己的学说,系统阐述了他的“意义治疗说"(logotherapy),即人有寻找意义的需要,人不单单是生物、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对意义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动机之一。
既然人有能力作决定,就有能力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他强调,无论生活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即使在像集中营那样极端悲剧性的环境,人都能为自己的存在寻找出意义。
而人一旦具有了生存的意义,就能健康地生活。
所以,心理治疗可以从帮助人们寻求生活意义入手。
由于弗兰克是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对其他幸存者的观察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因而,他的学说有很强的说服力,给成千上万的谈鼓励与安慰。
1948年后,弗兰克到维也纳大学任教,直到1990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世界由于经济极度发达,人们的自由时间大量过剩,导致生存空虚感的出现。
面对西方的社会现实,弗兰克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理论。
他指出:当代人巳不再像弗洛伊德时代那样面临的是性挫折或像阿德勒说的患有某种自卑感,当代人面临的是生存挫折,即彻底的无意义、空虚、无目标和漂浮感,为应付这种生存空虚感,置身于富裕社会的人必须为自己的生活发现意义与价值。
人在苦难中需要意义以求生存,人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同样需要意义以求生存和发展,否则就都有可能被心理疾病所困扰,弗兰克的这个发现,使他的学说超越时空而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他于 1946年出版的《人对意义的寻求:意义治疗学》已被译成24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仅在美国就销售了 500万册。
第二节弗兰克的健康人格观在介绍弗兰克的健康人格观之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存在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existentialists — humanistic therapy),它是以西方存在一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心理治疗观。
其要点是:强调每个人从根本上对自己是谁和将要做什么负责,人不是静止的,总是处于他想要成为的一个新的人的过程中。
在弗兰克的意义治疗观中,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能寻求生活意义的人。
所谓寻求生活意义(search for ultimate meaning),指的是超出自我中心达到超越自我,使自我全神贯注于追寻和实现生命的意义与目的。
寻求生活意义的人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具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弗兰克对此的名言是:“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弗兰克,1946) 第二,能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第三,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不受外在力量左右。
第四,超越了对自我的关心,把生活目标指向未来。
对这点有必要作些解释,弗兰克认为自从弗洛伊德以来,人们过分强调了自我反省,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人们总是试图深人挖掘自身的内在动机。
弗兰克甚至认为,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性强迫症了,这种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的做法使人们远离了对生活意义的追寻。
所以,他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是能够超越自我反省,并通过积极的生活目标实现生命意义的。
第五,对工作有献身精神。
第六,具备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第七,他们为自己缔造了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节成为健康人的方法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弗兰克最初是从治疗角度研究帮助病人寻求意义的重要性,后来在集中营的特殊经历使他注意到生命意义对普通人的重要性。
二战以后由于西方经济迅速发展所造成的西方人的心灵空虚感又使弗兰克关于生命意义重要性的理念再次被印证。
因此,弗兰克的意义治疗法不仅对心理病人有重要的治疗作用,也成为普通常人追求健康成长的重要参照。
一、通过自由意志赋予生命以意义(一)行使自由意志弗兰克认为,人最终是由自我决定的。
尽管很多时候外部环境支配着人(如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但是怎样对环境进行皮应却由我们个人决定。
环境会改变人的处境,但在应付环境的态度上,我们是自由的。
而正是这种对环境的自主权,赋予入以超越环境和命运的最终的自由。
“人并非具有脱离情境的自由,而是面对各种情境时,他有采取立场的自由。
” (弗兰克,1946)这就是说,我们虽然不具备决定自己是否降生,以及降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的自由,不具备控制命运以及避免自然灾害和社会悲剧的自由,但是我们却具备了选择自己的立场或者说具备了选择以什么形式存在的自由。
个人行使自由意志包括以下两方面:1.自由的选择。
弗兰克认为,人自身中存在两种可能性,善与恶。
人选择善还是恶不是由环境决定而由人自己决定。
他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例,在那里,他见到有些难友如同恶棍,有的却像圣徒。
而弗兰克自身的一个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
有一次,他和一个难友经过一片麦田,当时,弗兰克很自然地要绕道而行,但他的难友抓住他硬要他从麦田中穿过,弗兰克情急中说我们不该践踏麦田,这时他的难友勃然大怒,瞪着他大喊大叫:“我们难道被剥夺得还不够?•••现在你居然还禁止我踩几棵麦子!”这个事件中,弗兰克的即时反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接下来做的事和他事后的反思。
接下来他苦口婆心地劝他的难友,直至使其明白:没有人有权做坏事,即便是受尽欺凌的人亦然。
兰克反思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苦口婆心的劝导工作,必须有人肯于承担,否则,其后果势必远比损失几千棵小麦严重得多。
一个被关在集中营的人,一个完全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仍然还能活着的人,不去怨天尤人,仍然如此彻底地坚守做人的原则和良知,并坚持以此去感染周围的人,这样的选择’这样的自律,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无比重要的瞀示作用。
如果人人都选择如此自律,不以任何理由违背底线伦理,那么,从小看就不会有马加爵, 从大看就不会有恐怖主义。
当然,社会不公正尤其是霸权主义的存在的确是这个世界很多悲剧的根源,但是,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因为社会不公正的存在就总是用破坏性方式解决问题,那么,这个世界就永远也走不出恶性循环。
更何况,对受到不公正伤害的个人或者群体而言,如果说出生或者环境等原因使其别无选择地被社会不公正所伤害,那么,选择暴力或者恐怖主义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则是其选择用社会不公正对自己进行的二次伤害。
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很多人同样面临着自由选择的问题。
很多没有考上理想院校的青年学生,上大学后便沉浸在怨天尤人中而不能自拔,结果蹉跎岁月,虚度大学时光。
且不说他自己在没能考上理想学校中应负的责任,只说大学期间如果他还不懂得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以后生活中的失望和失败会更多。
但是,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说到选择的自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只有选择思想的自由,而非选择行动的自由(发表思想是行动而非思想)。
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有很多时候是根本无法自由进行行为选择的。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社会生存的权利,我们早已以无形的社会契约方式交出了—部分自主行动的权利,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献出—些行动的自由。
而弗兰克有关自由选择的观点也是如此,他强调的正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任何外部力量所无法取消的精神自由。
所以,不论身处的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对于命运的反应方式和生活态度。
如果我们懂得建设性地运用自己的选择自由,就能促进自己人格的健康发展;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或作出破坏性选择,不仅会妨碍自己人格的健康成长,还有可能会发展为心理疾病,而且,也会影响自己的持续发展。
2.承担选择的责任。
像坚信人有选择的自由一样,弗兰克也坚信人是一种能够负责任的物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时光,懂得以严肃和谨慎的态度去生活,不怕挫折并与命运抗争。
因此,行使自由意志不仅包括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且也包括作出了选择,就要负责任地坚持下去。
对此弗兰克有句名言“你要像你是死而复生一样地过你现在的生活。
而且你要像你曾有过一次重大过失而现在还可能再有过失一样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