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基工程质量的问题及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外观质量病害及防治路基因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承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并且由于路基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常产生各种病害。
主要有: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裂缝;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塌。
二、路基沉陷1、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从而引起局部路段的破坏,影响车辆通行能力以及行车的舒适性。
2、原因分析:路基沉陷有两种:一是路堤的沉落;另一是地基的沉陷,内容如下:①路堤的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堤身向下沉陷。
②地基的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层,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发生地基下沉,侧面剪裂凸起,引起路堤下陷;软弱土层未进行预压,或预压荷载不足和预压沉降不稳定就开始卸载、路面施工,引起工后沉降。
3、防治方法:①注意选用良好的材料,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严禁用腐植土或有草根的土块,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或处理好地下水。
②填石路基从下而上,应用由大到小的石块认真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填空隙。
③原地面为软弱土层时,路堤高度较低的,应挖除非适用材料换填良好的材料并用加筋体予以加固;路堤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水泥桩等复合地基的形式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④应按设计要求,对软弱土层进行等载或超载预压,并直至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三、路基边坡的塌方1、路基的塌方是山区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其形成的条件及原因,一般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塌等形式。
2、剥落:是指边坡表土层或风化岩表面,在湿热的作用下,表面发生涨缩的现象,从而引起零碎薄层从边坡上脱落下来。
1)防治方法:①搞好排水,不使地面或地下水浸蚀路基边坡。
②加固边坡,如种草、铺草皮或植树。
③对于风化的软质岩层,可采取TBS绿化防护,或修建干砌、浆砌片石护面墙。
④整修边坡,及时清除可能滑坍的土石方。
3.2、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3.2.1、CFG桩软基处理3.2.1.1、堵孔现象:导管已提升很高,导管底口埋入混凝土接近1m。
但是灌注在导管中的混凝土仍不能涌翻上来。
危害:造成灌注中断,易在中断后灌注时形成高压气囊。
严重时,易发展为断桩。
原因分析:(1)由于各种原因使混凝土离析,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2)由于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二卜下落的阻力,使混凝土堵在管内。
预防措施:(1)灌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宜在18~22cm之间。
并保证具有良好和易性。
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不发生显著离析和泌水。
(2)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中断灌注不应超过30min。
治理方法:灌注开始不久发生堵管时,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导管。
若无效果,拔出导管,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将已灌入孔底的混凝土清出。
换新导管,准备足够储量混凝土,重新灌注。
3.2.1.2、窜孔在饱和粉土、粉细砂层中成桩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打完X号桩后,在施工相邻的Y桩时,发现未结硬的X号桩的桩顶突然下落,当Y 号桩泵入混合料时,X号桩的桩顶开始回升,此种现象称为窜孔。
发现窜孔的条件有如下三条:(1)被加固土层中有松散饱和粉土、粉细砂;(2)钻杆钻进过程中叶片剪切作用对土体产生扰动;(3)土体受剪切扰动能量的积累,足以使土体发生液化。
由于窜孔对成桩质量的影响,施工中采取的预控措施:(1)采取隔桩、隔排跳打方法;(2)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桩距较大的设计方案,避免打桩的剪切扰动;(3)减少在窜孔区域的打桩推进排数,减少对已打桩扰动能量的积累;(4)合理提高钻头钻进速度。
3.2.1.3、断桩断桩,是指CFG桩成桩后,桩身混凝土面不连续,中间有垂直于桩中心轴线的开裂或间隔。
断桩是CFG桩最大的质量事故。
断桩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施工保护不够,有大型工程机械在强度未达到的CFG桩区域运行,使桩被压断或把桩头压碎;(2)长螺旋钻机的排气阀被堵;(3)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注供应不及时;(4)地质原因,地下水丰富,易产生断桩;(5)拔管和泵送混凝土配合不和谐;6)桩间土开挖时,挖掘机碰撞桩头、截除桩头时人为的破坏都易造成浅层断桩。
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公路路基工程是指由岩土材料或其它适当材料建立的公路基础,它在公路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本文将针对公路路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
一、沉降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是指在路基结构上存在沉降量不一致的现象,可能会导致路面塌陷、裂缝、隆起等问题。
沉降不均匀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路基设计不合理或者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防治措施:1.采用合适材料和优化设计来降低路基沉降率;2.保证施工无地基沉降,路坑和土方不得存放;3.设置临时排水管道和加强基础处理可以缓解路面的沉降问题。
二、基础不牢固基础不牢固可能会导致路面塌陷、开裂、路基沉降等问题。
基础不牢固的问题普遍出现在路基设计不规范、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不严谨等情况下。
防治措施:1.确保材料合格,并在处理路基时实施正确的方法;2.为路基基础加固,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如加固处理;3.根据地质条件和地形苛求,树立严格的基础处理标准。
三、土质材料不合格土质材料不合格会导致路基施工失败,加速路基结构的老化和吸水性增强,从而导致路面塌陷、严重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1.选择质量可靠的土质材料和配料,进行彻底筛选;2.严格遵守施工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湿度等因素,使土质材料达到施工标准;3.根据类型和性质,合理测试和检测;四、没有加强措施如果路基工程施工时没有加强措施,路基结构可能会老化、失去强度并且发生沉降,开裂、剥落等问题。
防治措施:1.采用改良和加固方法加强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2.表面覆盖,以保护表面降低老化风险;3.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其整体强度和能力。
五、车辙和水沟在公路路基工程中,车辙和水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是一类较为严重的问题。
修复成本也较为高昂,如果被忽略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防治措施:1.针对地理环境,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并保证排水系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2.精心施工和维护车辙和水沟,定期清除防止积淀水的影响;3.路面指定加强材料可缓解车辙和水沟愈加沉重的问题。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特征1、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路面纵横坡变碎、行车颠簸。
2、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3、路面出现横向通裂,裂缝处出现错台。
二、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形成原因1、设计方面1)地质勘测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原沟塘地段没有堪查清楚,对横向地层分布情况也钻孔较少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
2)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处理效果不明显。
3)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不设渐变段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路段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
4)等载或超载预压路段预压期预计不足。
5)软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规范规定设置反压护道或反压护道宽度不足,造成填筑过程及运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滑动破坏。
6)高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土路段,对填料的调查选择欠周到,设计取土坑沿深度方向土质变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能的变异,形成不均匀沉降。
7)高填土路堤设置的暗埋式通道设计长度不足,不能满足超宽碾压要求。
8)路基排水设计不完善。
2、施工方面:1)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原材料进场未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2)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
3)使用不适宜的填料又未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4)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变异。
5)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作妥善处置形成的沉降差。
6)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7)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8)分层填土辗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差。
9)分层填土未经初步找平,压实不均匀。
10)施工检测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存在虚假现象。
11)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漂石粒径过大难以压实均匀。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摘要:路基是混凝土道路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它能直接关系到路面行车过程中的舒适、安全和使用寿命。
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建成通车后数年内,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路基的质量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以防止今后发生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地基;质量问题;控制对策路基工程质量是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高质量的路基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路基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造成的。
如果路基工程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将给公路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1路基常见质量问题1.1地基的压实度不够地基路面的压实度是实施地基工程安全控制的主要基础。
路基压实度一般未充分达到安全规定值所导致的常见原因有机械设备参数、施工和工艺参数、路基填料和含水量超标等。
比如在一些路基工程建设项目中,路基边坡的碾压密实不是十分均匀,甚至已经出现有了一些局部的渗漏点;压路机设备的工作吨位小和设计压实度次数控制不足;在现场填筑混凝土地基时,物料中的混凝土实际饱和含水率之间和混凝土最佳饱和含水率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微小偏差。
另外,在混凝土填筑地基过程施工中,填筑过程中物料的填料分层也不甚严格,导致了分层填料厚度相对偏于大;另外在混凝土强夯基础施工作业现场,没有旁站技术人员的检查和监督管理还有监理技术人员及时的跟踪指导;由于施工场地边界上均没有特别明显标识的标识符号和标牌,无法及时精确地控制落夯点的间距、落锤高度、夯击锤次数多少等各关键的参数,从而造成了质量问题。
1.2路基碾压中出现“弹簧路”“弹簧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程前期在勘察阶段,对工程现场的地质状况进行了不细致、不精确的勘察,造成了对地基土质的错误判断,从而使工程实际的施工状况难以正确反映到设计中。
在设计上,采取的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土处治方法欠妥等。
另外,在路基填料中掺入淤泥、杂草、树皮、腐殖土等不利于压实度的不良填料;路床下卧层存在软弱土或下卧层土含水率较高;由路基下卧层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壤”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压不实的“弹簧路”出现。
路基填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1. 前言路基填筑工程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给工程带来隐患和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路基填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质量通病一:土方开挖不平整土方开挖不平整是指在路基填筑前,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地表不平整、边坡崩塌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填筑土方时土层厚度不均匀,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防护措施:•在开挖前进行合理的场地勘察,确定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案。
•采取适当的开挖方法,如机械开挖、手工开挖等,确保土方的平整性。
•控制开挖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地表坍塌或堆积。
•在开挖区域设置有效的支护结构,如固结杆、拱形支护等,以防止边坡崩塌。
3. 质量通病二:土方填筑不均匀土方填筑不均匀是指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土方分布不平均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路基在承载荷载时出现差异性,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防护措施:•配置合适的土方填筑设备,如压路机、平地机等,确保土方的均匀铺平。
•使用合适的填筑技术,如分层填筑、压实填筑等,提高填筑土方的均匀性。
•严格控制填筑土方的厚度,避免过厚或过薄导致路基的变形或松散。
4. 质量通病三:土方集料不合理土方集料不合理是指在填筑过程中,所选用的土方集料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问题。
如粒度不均匀、含有过多的杂质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防护措施:•对土方集料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分级,保证其粒度分布符合规范要求。
•在土方填筑前进行实验室试验,确定土方集料的含水率、密实度等指标。
•加强土方集料的质量控制,排除掺杂有害物质和过多杂质的集料。
•定期进行现场取样,对填筑土方进行质检,确保土方集料的质量。
5. 质量通病四:填筑土方松散填筑土方松散是指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土方没有得到有效的压实或固结,导致填筑土方的密实度不够,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市政公路路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开展市政建设,伴随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和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质量通病,例如:路基、路面、桥涵、排水和辅助设施等,这些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
小编就市政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以及其预防措施作了整理,提供给大家。
(一)纵向裂缝1、现象: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土路基表观不密实。
2、形成原因:①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②靠近管道一侧回填不密实。
3、防治措施:(1)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
(2)路基旋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
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
(3)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
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二)超厚回填1、现象:一种是路基填方,一种是沟槽回填土,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
严重者,用挖掘机一次将沟槽填平。
2、危害: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果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破裂。
3、原因分析: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质量意识不足;项目部在技术交底方面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路基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间贸易物流交往日趋频繁,对各类、各等级公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由于往来车辆的吨位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公路的质量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本文将详细分析路基工程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逐一阐述防治措施。
关键词:路基工程质量原因防治措施0 引言路基工程是公路建设中的基础工程部分,路基工程质量是保证公路总体工程质量的前提。
而公路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与流通,也是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
因此路基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国家、人民的命脉,应予以高度重视。
对路基工程质量相关问题应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 概述路基是依据公路走向与位置建造的具有技术性标准要求的带状建筑物。
根据公司设计使用的标准,路基应具备可以承受相应的经路面传导而来的重力,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强度。
路基的稳定与强度与设计方案、施工质量、施工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受到土质、水及温度等各项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持久性受到行车荷载、养护方法、养护周期等方面的作用。
路基出现质量问题时表现为,整体、局部的不均衡沉降、路基纵向或横向裂缝、滑动或边坡垮塌。
2 常见问题原因解析导致出现沉降、开裂或垮塌等常见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综合起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2.1 地质条件原因建筑路基工程的地质条件不理想,地质过于松软,并且在填筑前未经过换土、软基处理时,易导致压缩性下沉、挤压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2.2 地形条件复杂建筑路基工程的地形条件过于复杂,在路堤须横跨沟、谷等复杂地形时,需进行填土,填土处理以沟或谷的中心地区为最大量,向两端逐渐减少,此时易出现填土高度差异导致的不均衡下降。
2.3 水文气候原因路基所处地区的降水量过大、降水时间过长,上游及本地突发洪水,遇到冰冻、积雪等极端温度差异时都会导致高填路堤因热胀冷缩比例不同出现开裂或沉降。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引言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
为了确保路基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控制措施和方法,以及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保障路基的安全性路基承担着承载和传递交通荷载的重要功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
如果路基施工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路基沉降、侧滑、断裂等问题,进而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
因此,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道路安全的重要环节。
2.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良好的路基质量能够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通过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确保路基的均匀、稳定、耐久等特性,可以避免因路基质量不合格导致的早期破坏和损失,大大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
3.提升道路的使用质量路基的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质量。
良好的路基质量能够减小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提升行驶的舒适性和效率。
通过路基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可以提升道路的使用质量,为行驶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二、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法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路基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和勘察,确定路基设计参数,并针对路基土质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路基处理措施。
同时,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施工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只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后续施工的质量可控。
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路基土质的把握和控制,保证路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湿度、压实度、厚度等关键指标,确保每一层路基的质量可控。
同时,及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避免施工质量出现偏差。
3.施工后的验收工作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路基的验收工作。
验收工作应包括对施工质量的检查,确保路基的尺寸、坡度、水平等符合设计要求。
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验,核对其质量和技术指标。
只有通过严格的验收工作,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性。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路基沉降问题路基沉降是路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附件二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1、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1)土路床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①管线沟槽填土不实A现象管线开槽和回填时均不考虑如何保证压实度。
回填土操作空间往往狭小,无法使用机具夯实;虚填不分层,或分层超厚,甚至虚填到顶,仅对表面进行夯实。
分层夯实未落实层层检验,无法掌握夯实效果。
B原因分析各种专业管道分别由专业主管单位主持施工或专业分包队伍进行施工,对回填夯实无严格要求,无检测手段;道路施工单位对各专业施工单位,未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
C防治和处理方法在施工前,道路施工单位与专业管线施工单位建立协议关系,明确管理责任,双方落实管理工作,达到回填夯实标准的目的。
对沟槽回填未达到压实标准的,必须挖出重新填筑,或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②路基下管道交叉部位填土不实A现象新建管道在既有管道下穿过,回填时既有管道下方土体夯填密实。
在路槽内的悬空刚性管道下方的土体或材料未能夯实,使管道下脱空。
B原因分析施工单位不了解管道交叉处理的规范要求,对现况管道结构的安全不重视,对路基的稳定和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
施工单位为节约资金,不落实管道交叉处理措施。
施工人员施工时未按照标准要求作业。
C预防措施在现况管道下穿越其它管道时,在主体管道完工的同时将扰动部分完全填筑密实。
(a)对于刚性管道,采用支墩支撑,下部空间分层回填夯实,无法夯实部位,采用砖砌体予以填充,砌体宽度要大于管道外径。
(b)对于非刚性管道(电信管、雨污水管道等)下方无法夯实部位要灌注微膨胀流动性混凝土予以填充。
严格落实管道交叉处理措施,安排人员对重点部位重点检查,杜绝人为疏漏。
③超厚回填土A现象路基填筑和沟槽回填土作业中,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填筑,严重的甚至一次性将沟槽填平。
可能造成道路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道胸腔部位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使管体受压破裂或管道整体被压扁。
B原因分析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超厚回填的危害认识不足;质量控制措施不利,施工者故意偷工;管理者为抢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路基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降、摊铺厚度过大、含水量过大、填料粒径过大等。
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填方路基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
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度,以保证新填路堤在坡面上的稳定性。
2)路基的填筑,必须按试验路段确定的摊铺厚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层填筑、压实,才能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
施工中不得随意加大填土厚度,含水量必须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和其允许的幅度之内。
否则予以洒水或晾晒。
3)路基的填筑,随填、随摊,当天填筑的土层当天完成压实。
每一层的表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避免路基表面积水,形成局部“弹簧”路基,造成质量隐患。
4)为防止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地基处理(包括深度、横向宽度),路基填筑时从低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
对于填挖交界处,填、挖台阶搭接按规范施工,碾压密实无拼痕。
2、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主要是路面开裂、纵横向裂纹、网裂、龟裂坑槽等。
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作业指导书路面结构中,面层、基层和底基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对材料质量、施工机械、铺筑工艺等要求也各不相同。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据以组织和指导施工。
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料场地点、采备及运输方式、堆放场地、各结构层的施工进度安排、机具设备的配备和人员组织,采用的工艺和工序的衔接,特殊气候条件(雨天、高温)下的施工对策,以及自检要求和质保措施等。
编制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在指导书中明确各种材料的各项质量标准和技术指标、材料分类堆放、施工配合比试验与确定、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工艺及养生等要求,明确各道工序的职责和施工责任人,明确自检责任和自检人员,明确质量目标;同时,对关键工序采用的工艺、采取的措施等给予明确的事先指导,真正做到“施工有计划、工艺都知道、职责均明了,质量达目标”。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1 填土路堤沉降量过大1. 现象路堤用细粒土填筑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路基完工后产生较大的沉降,运营后更为严重,出现各种路基病害,如路肩宽度不足、不能保持道床的稳定等,给线路养护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2. 原因分析(1)地基处理不当。
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包括填土本身的压密下沉和在填料土体重力作用下地基的压密下沉。
地基在路基填筑前,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的施工调查,没有针对不同地质和水文状况,按照设计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那么在路基填筑后,地基的沉降将造成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
(2)路基填料压实密度不足。
路基压实密度的平均压实系数达0.9,其工后下沉约0.1%,或者可按经验公式S(mm)=h²。
估算工后沉降量,其中h为填土高度,以m计。
压实系数为0.85 时,下沉量约为0.5%~1%。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选择不当、工艺不细、填料的含水量控制不当、压实机械的选择或操作上存在问题,都会造成路基压实密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
(3)填料的鉴定与选择。
施工准备阶段对于取土场的填料进行取样试验时,取样的方法不当,不能真实地反映取土场的实际情况,或者取土的范围超出了取样试验的范围而又未及时补作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路基填筑施工的工艺参数。
(4)没有根据填料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试验段进行填筑前的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而是用一种填料的摊铺压实工艺参数代替全部,简化了施工工艺,以致造成填料压实密度不足。
3. 防治措施(1)路基基床以下及路基基床在填筑前均应选择试验段作摊铺压实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当填料性质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试验。
(2)路基摊铺压实应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方式作业。
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压实不小于0.3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压实不小于1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公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给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工程质量。
一、材料选用不当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材料选用不当问题有:1.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是公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但是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2.沥青质量不合格:沥青是公路路面铺设中常用的材料,但是低质量的沥青易龟裂和变形,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沥青质量检测和验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沥青温度的控制。
二、施工工艺操作不规范公路工程施工中,工艺操作不规范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常见的问题包括:1.压实度不足:压实是公路路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压实不到位易导致路基沉降,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土工试验,合理选择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加强压实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2.桩基施工不当:桩基是公路桥梁和大型结构的重要支撑部分,桩基施工不当会导致桩基的承载能力不足,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加强对桩基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三、施工检测不到位施工检测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不到位会导致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常见的问题包括:1.施工工序验收不及时:施工过程中的工序验收是对施工质量的重要监督和控制手段,验收不及时容易导致施工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工序验收制度;加强对工序验收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压实遍数不够。
②压实机械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不匹配。
③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④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
⑤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理。
⑥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类别土混填情况。
⑦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性指数的黏土等。
(2)预防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碾压遍数符合规范要求。
②选用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匹配的压实机械。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并保证含水量的均匀。
⑤当紧前层干燥起尘或因雨松软时,应彻底处置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的施工。
⑥不同类别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
⑦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⑧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按试验路的标准进行,最小不得小于10cm。
(3)治理措施。
①因含水量不适宜未压实时,洒水或翻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重新进行碾压。
②因填土土质不适宜未压实时,清除不适宜填料土,换填良性土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土”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或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②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③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④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2)预防措施。
①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③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
④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道路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是道路工程中的通病,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一、道路工程质量通病1.工期滞后:很多道路工程在施工中存在工期滞后的问题,这是由于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度控制不足、组织协调不力等原因引起的。
2.质量不稳定:道路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沉降、路面不平整、水泥渗漏、路基不稳定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车辆行驶时出现危险,影响道路使用效果。
3.施工安全问题:道路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存在落石、坍塌、挖掘过深等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二、道路工程质量防治措施1.从招投标开始就要把质量考虑进去:在进行道路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应该注重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记录等方面的评估,选择优秀的施工企业来承担工程。
2.强化现场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各个工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检查,在现场加强质量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设立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对施工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4.完善监管机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工程进展情况,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
5.强化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三、结论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注重质量安全,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为人民提供更好的道路公共设施。
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处理方法及预控措施路基土石方工程是公路建设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新建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路基土石方工程的质量通病比较常见,常见的问题包括坍塌、沉降、漏土等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路基土石方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预控措施。
一、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1. 坍塌:在路基土石方工程中,坍塌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管理不当、施工过程中操作错误或土质松软,无法保证施工过程中路基稳定性,最终导致土方体的坍塌。
2. 沉降:路基土石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土方不够稳定,就会导致路基沉降,进而导致道路逐渐陷落,形成道路坑洼,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车辆行驶不稳,存在车辆行驶安全风险。
3. 漏土:路基土石方工程中,斗加料、铺设土的时候容易形成土壤缝隙,还有表面光滑、边沟不深等环节容易造成漏土现象,导致路基内部土体空隙较大,稳定性不足。
二、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处理方法1. 坍塌:预防路基土石方工程坍塌,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并配备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堆垛土方过高、斜坡土体无法承受水分、土方体出现断裂等问题,应及时加固土方体,采取紧急措施,保证路基稳定。
2. 沉降:对于路基沉降,需要首先确定其成因,然后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1)强化路基管理:施工时应严格掌控土方湿度、坡度等关键技术,避免出现料流不稳的情况。
(2)加固路基:在路面上加设加固带,确保路基尤其是子基的稳定性。
(3)注浆填充:通过针孔注浆、浅层注浆等方式填补土层空隙,提升土壤的密实度,从而避免路基沉降。
3. 漏土:预防路基土石方工程中的漏土现象,首要的就是规范施工流程,注重施工细节,避免人为的失误。
(1)人工机具匀质:人工分层,用人工或重型机具匀质,不得留有土石不均匀处。
(2)加强密实:当施工现场少量漏土时要采取临时措施,尽快停止施工用人、机操作进行加强密实。
关于路基工程质量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路基工程是道路工程的基础,是保障路面质量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工程建设的工作中,路基工程质量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各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路基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路基出现问题。
本文主要对路基工程的质量病害进行分析,并针道路路质量基危害给出相对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路基;公路;病害;防治措施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工程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建设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也使道路质量问题显现出来,影响道路质量的关键是路基工程。
所以本文主要指出路基工程质量病害,并针对公路提供防治措施,使人们在享受便捷的道路交通同时,保障了人们的安全。
一、路基工程质量病害(一)边坡病害边坡病害有塌方、剥落、碎落、崩塌、坍塌等种类,是土体松动、坠落到路面,跟甚至砸落到过往的车辆等,对路面、路基、车辆等造成危害。
边坡病害出现的原因有边坡倾斜度、坡度比较大,高度高,容易发生坍塌事故;边坡土体稳定性和周边的地质构造比较不好,在遭受暴雨冲击后容易松动坠落;发生地质运动后,没有及时的对边坡进行加固等处理,致使边坡的稳定性下降,边坡病害更易出现。
(二)路基下沉路基下沉大多是与路基土的固结有联系,主要与路基土的松软度、土的类型、建筑材料等有关。
路基下沉受多重因素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施工的质量比较低,公路的紧密度、压实力不强,施工原材料的选择不合适、材料的配对比例不在正确;在完工后通车时,路面可能受到水、负重、自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力影响下引发路基下沉。
针对不同的路基下沉问题,要结合具体的路面、土地、建设材料等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路基下沉的主要问题并对此分析、解决。
(三)路基变形如果道路路基出现纵横方向的开裂,随着开裂的加深导致路面开裂,阻碍道路交通的通畅。
路基变形有几点主要原因:一是材料质量不合格。
建设材料的含水量、塑性指数等指数达不到该段路基工程的要求,导致路基的紧密度、稳定性下降,造成路面变形。
论路基工程质量的问题及防治
【摘要】路基工程质量的通病、分析成因,并讨论防治措施。
【关键词】路基;工程质量;防治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
1.1特征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1.2成因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2.预防处治措施
2.1设计方面
2.1.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表不良路段,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2.1.2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
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
土质挖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60cm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2.1.3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
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砾(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2.1.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
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
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
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2.1.5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
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2.1.6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
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2.2施工方面
2.2.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龙头,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2.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要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挖情况,地质情况,填、挖土质和调配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进一步核对设计资料,发现设计文件中有误及时上报业主,妥善处理。
2.2.3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盐渍土,膨胀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
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
2.2.4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则,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
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碾压,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
旧路加宽、半填半挖段做好宽度不小6m的向内倾斜的台阶。
2.2.5填石路基与鸡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实设备进行强夯处理,或将土工隔栅(土布)水平分层布置在填石路堤内,防止或减缓细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动。
2.2.6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
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
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不足2000㎡按2000㎡计)不少于4点。
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效果较好。
2.2.7路堑施工要保证排水畅通,对上坡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
石方爆破尽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规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积过大,坡体失稳,机械开挖时,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修整。
路床顶面如有超挖,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认真碾压,压实度按路床项目标准进行控制。
2.2.8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
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2.2.9、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工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和养生。
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施工。
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并注重做好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