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
- 格式:docx
- 大小:13.16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大班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为“双双对对”的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掌握“双双对对”的基本概念,学会在生活中找到“双双对对”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知道成对物品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配对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学会找出一对物品。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双双对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挂图、磁性教具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装满各种成对物品的盒子,邀请幼儿找出成对的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成对物品的特点。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向幼儿讲解“双双对对”的概念。
教师举例说明,让幼儿理解成对物品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找出成对的物品。
教师讲解解题方法,让幼儿学会找出一对物品。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成对物品,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双双对对》2. 内容:成对物品的特点找出一对物品的方法生活中的“双双对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教室里的成对物品,并与同伴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双双对对”的概念。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的“双双对对”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新知识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丰富多样的成对物品,确保物品具有明显的配对特征,便于幼儿观察和发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第三节《双双对对》。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学会将物品进行配对,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学会将物品进行配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让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学会将物品进行配对。
教学重点: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套图片、卡片、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成对的物品,如袜子、鞋子、手套等,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物品都是成对的,从而引出“双”和“对”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中的成对物品。
(2)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配对,并解释“一一对应”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图片、卡片、玩具等学具,让幼儿进行配对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配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类型的配对题目,让幼儿进行拓展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双双对对》2. 板书内容:(1)成对物品的图片(2)“双”、“对”和“一一对应”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家里的成对物品,进行配对练习。
A. 鞋子B. 袜子C. 手套D. 耳机2. 答案:(1)略(2)A—B,C—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在配对过程中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成对物品,进行配对练习。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分一分》第三节“双双对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感知和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双”和“对”的意义,能够找出生活中“双双对对”的例子。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双”和“对”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磁性教具、实物(如袜子、鞋子、手套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成对的实物,如袜子、鞋子、手套等,让幼儿找出它们的特点,引导幼儿发现它们都是“双双对对”的。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双”和“对”,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等。
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并引导幼儿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双双对对”的例子。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磁性教具,展示如何找出“双”和“对”,如两个相同的小兔子、两个相同的小鸟等。
教师边讲解边操作,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找出教具中的“双”和“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用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制作成对的物品,如两只蝴蝶、两只小鸟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明作品中的“双”和“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双双对对》2. 内容:双: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只脚等。
对:两个相同的物品,如两只鞋子、两只袜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双”和“对”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双”和“对”,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双双对对教案(四篇)目录:幼儿园双双对对教案一幼儿园双小小手教案二幼儿园束鲜花教案三幼儿园条街教案四幼儿园双双对对教案一【活动目标】1、学习“一双”“一对”的概念。
2、学习按物品的特征,将相同的东西配对。
【活动准备】1、一幅图。
2、鞋、袜、手套各一双,蜡笔,请每位幼儿带一双袜子到园。
3、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1、出示图问幼儿这是什么?是不是一只小鸟?教师再出示第二只小鸟,问幼儿现在有几只小鸟?2、教师再问幼儿:“小朋友身体有哪些部位有两个呢?”请幼儿指出来。
教师告诉幼儿,通常两个一样的,可以配成一双或一对。
3、教师拿出一只鞋子,问幼儿:“这是什么?一只够不够?如果不够,要几只才够呢?”4、教师拿出一只袜子,问幼儿:“这是什么?一只够不够?如果不够,要几只才够呢?”5、教师拿出一只手套,问幼儿:“这是什么?一只够不够?如果不够,要几只才够呢?”6、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是两个在一起的,一双或一对的,让幼儿说说看。
7、请一些幼儿出来找相同的东西,找对了的幼儿给予奖励红花一朵。
8、将幼儿带来的袜子散放在桌面,请幼儿轮流抽一只袜子,再找到另一只,凑成一双卷在一起。
9、看看大家的袜子是否都找到了另一半。
10、表扬找到另一半袜子的幼儿。
11、教师示范操作材料给幼儿看。
1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的树叶、鞋子、花朵和杯子,启发幼儿画线连接相同图案的物品。
幼儿园双小小手教案二一、活动目标:1、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个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
2、知道小手的本领,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1、教师事先熟悉游戏“小手拍拍”、“手指睡觉”。
2、ppt课件:“小手的本领”图片、“如何保护小手”图片。
三、活动过程:1、师幼一起玩“小手拍拍”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小手拍拍”游戏:“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摇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详细内容为:学习数字的配对,掌握10以内的数字配对方法,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10以内的数字配对,理解“双双对对”的意义。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进行数字配对。
重点:掌握10以内的数字配对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磁性黑板。
学具:数字卡片、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一组图片,如:两只鸭子、四把椅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双双对对”的规律。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双双对对”的例子。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讲解数字配对的方法。
(2)以数字6为例,引导幼儿找出与6配对的数字,如2。
(3)通过多个例题,让幼儿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让幼儿进行配对练习。
(2)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他们的配对成果,并分享配对方法。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双双对对”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双双对对2. 板书内容:数字配对:110数字卡片“双双对对”的概念及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数字配对练习:110数字卡片,找出与每个数字配对的数字。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双双对对”的例子,用画纸和水彩笔记录下来。
2. 答案:(1)数字配对答案:110数字卡片的配对结果分别为:19、28、37、46、55。
(2)生活中的“双双对对”例子:两只鞋子、一对筷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数字配对,理解了“双双对对”的概念。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第二节“配对游戏”,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分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熟练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双双对对卡片、双双对对玩具、双双对对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
学具:双双对对练习册、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双袜子,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这双袜子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发现袜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相同点)再出示另一双袜子,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这两双袜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双双对对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引导幼儿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双双对对练习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出示双双对对玩具,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类。
4. 数数和计算(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进行数数和计算。
教师示范使用计算器,教幼儿学习简单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1. 双双对对:相同、不同2. 观察比较分类3. 数数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双双对对练习册。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进行双双对对游戏,练习数数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相同”和“不同”的概念,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数学》第三节《双双对对》。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学习将物品按双数进行配对,掌握10以内的双数。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双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10以内的双数。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双”和“对”的概念,进行配对。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的双数,能够进行简单的配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双双对对卡片、数字卡片、小物品(如袜子、鞋子、笔等)。
学具:双双对对练习册、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双袜子、一双鞋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从而引出“双”和“对”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双双对对卡片,讲解双数的概念,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
如:出示卡片,上面有2个苹果、4个橘子、6个香蕉,请幼儿找出双数。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双双对对练习册,引导幼儿完成练习,巩固双数的认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小物品,让幼儿进行配对,观察哪组配对最快。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双双对对的图案,标注数字。
2. 写出10以内的双数:2、4、6、8、10。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双数物品,并进行配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双数的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双数现象,如楼梯、车牌号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
2. 例题讲解中双数概念的传达和幼儿的认知接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中的双数和单数,掌握基本的双数概念;2.通过游戏练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3.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学会在游戏中学习。
二、教学准备1.课件及课程材料:《双双对对》绘本、游戏卡片、数字卡片、奖励小物品等;2.上课前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绘本内容及游戏玩法,并对其难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准备。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向幼儿描述今天的课程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2.老师播放课程视频,使得幼儿更加直观的了解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2. 新知(15分钟)1.老师向幼儿讲解双数和单数的概念,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双数和单数物品;2.老师通过绘本《双双对对》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双数的相关概念,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绘本中的双数物品。
3. 游戏活动(30分钟)1.游戏规则介绍:首先老师将数字卡片中的数字随机排列,然后将卡片翻面,供幼儿选择。
选择两个数字卡片后,判断数字是双数还是单数,并将卡片放在对应的游戏卡片旁边;2.游戏过程中老师给予幼儿正确选择的肯定,并通过小游戏评选出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幼儿,授予相应的奖励。
4. 总结(10分钟)1.老师与幼儿一起复习本节课学到的内容;2.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幼儿回想整个课程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3.老师鼓励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夯实基础,提高成绩。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在幼儿舒适、特别是游戏引导下,孩子们对双单数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观察最后的小笔记,大部分幼儿已经成功根据摆在眼前的物品,进行了自我分类,着重体现了区分双数和单数的能力。
但是有一部分幼儿虽然理解了双单数概念,但在游戏操作中还是不够灵活,没有快速分类,这一点需要下节课继续引导。
在准备课件和教案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将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设计适合幼儿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在课程过程中,及时观察和评价幼儿表现,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是本次课程教学的重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教案名称:双双对对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对称”的概念。
2.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能够建立对称的观念,打牢对称基础。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对称的观念,打牢对称基础。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视频2.教具:卡片、图形拼图3.教师:板书、解说教学过程:1、引入(10min)(1)看看这张图片,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呈现一张对称图形,如蝴蝶、玻璃杯等)(2)请孩子们说说他们觉得这张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教师解释对称的概念,引导孩子明白对称是指一种左右、上下、中心对称的现象。
2、探究(30min)(1)教师展示各种图形卡片,让孩子们选择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并让孩子们说明原因。
(2)教师带领孩子们展开一些图形拼图,让孩子们发现图案的对称关系,并理解对称对于图形的美感和意义。
(3)教师呈现各种几何形状,让孩子们认识图形的对称性,引导孩子们通过颜色和大小的对称与否的区分去发现规律。
3、巩固(20min)(1)教师播放一个对称视频,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对称的概念。
(2)教师提供各种图片,让孩子们自行观察图片,发现图片的对称性,并在黑板上画出对称线及图形。
4、拓展(10min)(1)教师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对称现象,并和同学分享。
(2)教师通过数学游戏巩固孩子们对“对称”的掌握能力。
5、反思(10min)(1)教师与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2)教师提供反思问题,让孩子们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不足,使孩子们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孩子们学习对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并学会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基础。
孩子们也表现出了旺盛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积极地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值得改进的是,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课前引导,提高孩子们学习对称的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学会形成数对的概念,把握数对的组合方法;2. 不断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本领,基础推理本领和逻辑思维本领;3. 提高幼儿的自信念和参加热诚。
二、教学重点:1. 幼儿学会形成数对的概念;2. 幼儿把握数对的组合方法。
三、教学难点:幼儿的数学思维本领和逻辑思维本领提高。
四、教学过程:1. 童话故事导入老师首先叙述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古老的森林里,生活着一些驯鹿,这些驯鹿总是成对显现,它们会相互照料,相互讲话,它们觉得幸福欢快。
”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有没有看过这些驯鹿?每只驯鹿都有一个伙伴吗?”2. 学习形成数对的概念(1)游戏1:将幼儿分为双方,每组两人,让幼儿自由组合并自我介绍,并要求他们将本身的名字写在黑板上;(2)游戏2:让幼儿相互抽取编好的卡片(两个数字),尝试让数字与本身的卡片里的数字构成数对;(3)游戏3:幼儿将编好的卡片贴在本身的背后,互不查看,然后在游戏中找寻另一个数字能配成一对;(4)游戏4:在每位幼儿背后放置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让幼儿找到合适的对象,形成数对。
3. 学习组合方法(1)游戏1:将全部自然数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尝试将卡片两两组合,并认得组合方法;(2)游戏2:将数字构成的卡片分成两堆,让幼儿先抽取任一个数字,然后向任何一个同伴询问没有被抽到的数字,以形成数对;(3)游戏3:将卡片对折,左边为一个数字,右边为另外一个数字,让幼儿自由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数对的组合方法;(4)游戏4:使用掷骰子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组合1—6个数字。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活跃了课堂气氛。
孩子们通过比赛的方式形成了数对的概念,并把握了组合方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本领和逻辑思维本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还能让他们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欢快和充分感。
同时,本次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一些一般的幼儿,可能还需要进行更为简单明白的讲解,帮忙他们在更短时间内学会把握数对的概念。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中的第3节“双双对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学习将物品按数量进行配对,掌握数字2的书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双”和“对”的概念,能够将物品进行配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双”和“对”的概念,进行物品配对。
重点:掌握数字2的书写,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双双对对游戏道具。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双”和“对”,如:桌子有四条腿,椅子有两条腿,我们的眼睛、耳朵等都是双数的。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引导幼儿认识数字2。
(2)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理解“双”和“对”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双”和“对”,并进行配对。
4. 随堂练习(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字2的书写练习。
(2)幼儿分组进行双双对对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字2的书写步骤。
2. 双双对对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双”和“对”,进行配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双”和“对”的概念,学会了数字2的书写。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双”和“对”,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数字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7.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8.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与实用性9.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10.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2.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和数量概念3.练习幼儿的大小比较和分类能力教学重点幼儿的数量和大小比较能力教学内容1.通过数学游戏《双双对对》,让幼儿了解数字和数量概念。
2.让幼儿判断物品大小并进行大小比较。
3.给幼儿提供一些数量相等但不一样的物品,让幼儿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1.数量相等但不一样的物品,如颜色不同的积木块、大小不同的球等物品。
2.课件或白板笔等3.教学PPT或者图片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给幼儿展示一些物品,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跟幼儿介绍数字和数量的概念,例如:“有1个孩子,2个球,3个花瓶等。
”3.让幼儿看图片,了解一下什么是相等的。
正文环节1.游戏1:猜大小–老师拿出两个物品,如两个积木块,让幼儿判断哪一个物品更大或者说哪一个物品更小。
–老师可以提供提示,如:“这个更大”,“这个更小”等,让幼儿判断正确。
–重复以上过程产生更多的实例,让幼儿熟悉大小关系。
2.游戏2:数量比较–老师把一种物品分成几堆,如积木块可以分成3堆,每堆有2个积木块。
–老师问幼儿哪一个堆比较多或者少,让幼儿比较数量。
–重复以上过程产生更多实例,让幼儿更加熟悉数量概念。
3.游戏3:分类–老师把数量相等但是不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如三个小球,一个大球,让幼儿将它们分成两组。
–老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如:“这个牌子的球在一组,这个颜色的球在另一组”等。
–重复以上过程产生更多实例,让幼儿更加熟悉分类概念。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可以初步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同时也能练习大小比较和分类能力。
在下一次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教授更深入的数学知识,让幼儿逐步提高自己数学能力的同时,让幼儿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大班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双双对对》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幼儿园大班《双双对对》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详细内容为“双双对对”的概念及其运用。
通过学习,使幼儿理解“双双对对”的含义,学会将物品进行配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双双对对”的概念,能够将物品进行配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双双对对”的含义,能够独立进行配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如动物、水果、形状等,让幼儿找出相同的图片进行配对。
(2)引导幼儿观察配对后的图片,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双双对对”的概念。
(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配对,并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操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配对题目,如数字与相应的图片、相同形状的物品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找出配对的规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场景,让幼儿尝试用“双双对对”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双双对对》2. 内容:(1)什么是“双双对对”?(2)配对的规律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教室里的“双双对对”物品,进行配对。
(2)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双双对对”物品,进行配对。
2. 答案:(1)如:桌子与椅子、书本与笔、窗户与窗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双双对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并认识数字1-10;•能够将相同数量的物品逐一配对,认识“对数”;•能用双手、双眼分别按数数或分开物品;•能正确理解并应用“对数”的概念;•通过游戏、操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计数习惯,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能够将相同数量的物品逐一配对,认识“对数”;•能正确理解并应用“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用双手、双眼分别按数数或分开物品;•能正确理解并应用“对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小球、水果玩具等。
•活动道具:配对卡片。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数字1-101.教师拿出一张10个数字的展示卡片,让幼儿看一看,了解数字1-10。
2.请幼儿带着手指数数:“1,2,3,4,5…”,引导幼儿根据数数的顺序把数字排好。
3.请幼儿们一起大声读出数字,“1,2,3,4,5,6,7,8,9,10”。
活动二:认识“对数”1.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颜色相同、形状相同的小球,告诉幼儿这两个小球是一对,可以叫做“双双对对”。
2.教师拿出一些小球,让幼儿把相同颜色、形状的小球分为一组,一次性配对。
3.请幼儿们尝试按“对数”找小球,认识“对数”的概念。
活动三:应用“对数”1.教师给幼儿分发不同的水果玩具,让幼儿先观察一下水果的样子、颜色。
2.教师询问幼儿,每种水果玩具有几个,引导幼儿用手指数数、用眼睛看。
3.教师拿出卡片,并对一半的卡片进行编号,将另一半卡片打乱,放在另一堆卡片旁边。
4.教师让幼儿从已编号的卡片中找到符合其手中水果玩具样子、数量的卡片,并从另一堆卡片中找到同样符合条件的卡片进行配对,找到一对配对成功。
5.提醒幼儿在寻找过程中,需要用到数学思维,将玩具与卡片进行“双双对对”地配对。
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在数数时有些吃力,需要我在旁边指导和鼓励。
我还发现幼儿在理解和应用“对数”概念时,需要进行多次的引导和训练。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对每个幼儿的跟踪和辅导,并通过分组让幼儿与同伴互相学习进步。
大班数学活动双双对对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双双对对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其合作与沟通能力;2.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数学,激发其学习兴趣;3.能够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准备1.整理活动材料:白板、彩色笔、卡片、计数器、骰子、计时器、孩子们平常的学习用品等;2.掌握好活动内容,准备好活动课件、活动规则和评分标准等。
第二步:开场(5分钟)1.让学生参与热身活动:唱唱歌、伸展运动、轻松小游戏等,调整学生状态;2.转入活动主题的引入: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简要介绍活动规则。
第三步:开始活动(30分钟)3.1 游戏1:大班数学抢答1.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立一名队长;2.老师出题,先抢到答题器的学生可以回答问题;3.如果回答正确,该组积分,回答错误,则扣去相应的积分;4.最后获得最高分的队伍获胜。
3.2 游戏2:双双对对卡片对对碰1.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两人,面对面坐着,每人手里各拿一张卡片;2.听到老师说出的数字后,两人将两张卡片合并,组成一个新的数字,再计算出这个数字的平方根;3.谁先喊出了正确答案,谁就可以得分,游戏结束后积分相加,胜出者获胜。
第四步:结束和反思(10分钟)1.展示比赛结果和获胜者;2.分享学生的收获和感受,听取学生的建议,进行教学反思。
–学生收获:提高了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了数学运算能力;–学生感受:觉得参与游戏很有意思,愉快地学习了数学;–教学反思:可以尝试增加教学层次,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教学成果1.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和相关技能;2.学生把数学与游戏结合起来,激发了学习兴趣;3.学生学会了合作和沟通,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等。
以上就是本次大班数学活动“双双对对”教案及教学反思,思路清晰,操作简便,趣味盎然,旨在以小博大,发挥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具体物品的配对,使幼儿掌握“双双对对”的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双双对对”的概念,能够进行一一对应的配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双双对对”的概念。
重点:通过具体操作,使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配对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套图片、卡片、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一对应的物品,如:苹果和橙子、男孩和女孩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幼儿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并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
例题1:找出图片中能双双对对的物品。
例题2:将男孩和女孩、苹果和橙子等一一对应地配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1:找出学具中的双双对对物品。
练习2:将学具中的物品进行一一对应的配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双双对对2. 板书内容:双双对对的概念一一对应的配对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双双对对物品,并进行一一对应的配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双双对对的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教师可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寻找生活中的双双对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选择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物品,如: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明显的物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数学》第三节《双双对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掌握“双”和“对”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双”和“对”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挂图、卡片、磁性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卡片、磁性教具、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双”和“对”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物品,让幼儿发现图中的物品都是成双成对的。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都是成双成对的呢?”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例题,让幼儿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2)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小组活动(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物品。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卡片上的物品数量,将数量相等的物品用画笔连起来。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2)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们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了吗?”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双双对对》2. 板书内容:(1)理解“双”和“对”的概念(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七、作业设计(1)苹果和香蕉:苹果3个,香蕉3个。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理解“双数”和“单数”的概念;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幼儿识别10以内的双数和单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双数和单数的概念,能够识别10以内的双数和单数。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双数和单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能够识别10以内的双数和单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双双对对图片、磁性板、黑板、粉笔。
2.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双双对对操作材料、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板展示一双袜子、一双鞋子、一对兔子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图片中的数量,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物品都是成双成对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2. 讲解双数和单数的概念(10分钟)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讲解双数和单数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双数是两个两个数的,而单数是一个一个数的。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黑板和数字卡片,讲解如何识别10以内的双数和单数,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识别。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给每个幼儿一张数字卡片,让幼儿在双双对对操作材料中找出对应的数字,进行随堂练习。
5.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双双对对图片,让幼儿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图片中的任务。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双数概念、单数概念。
2. 黑板右侧:10以内双数和单数的数字卡片。
3. 中间部分:磁性板上展示双双对对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找出家中的双数物品和单数物品,并将它们分类记录在纸上。
2. 答案:双数物品:筷子、勺子、鞋子、袜子、手套、兔子等。
单数物品:笔、书、桌子、椅子、电视、电脑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双双对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手册》第四章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双数,理解双数的概念,学会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生活中的双数现象,培养幼儿对双数的基本认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双数的概念,知道双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字。
2. 学会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找出生活中的双数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双数的概念,学会找出生活中的双数现象。
教学重点:掌握双数的特征,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双双对对图、磁性教具、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幼儿用双双对对操作盒、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两名幼儿表演节目,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人数,引出双数概念。
(2)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幼儿感受双数现象。
2. 例题讲解(1)出示数字卡片,讲解双数的定义和特征。
3. 随堂练习(1)发放幼儿用双双对对操作盒,让幼儿自己找出双数,并进行记录。
(2)组织幼儿进行“双数接龙”游戏,巩固双数概念。
(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加深对双数概念的理解。
(2)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双数现象,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双数的定义和特征2. 双数例题解析3. 生活中的双数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双数现象,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双筷子、一对耳环、两只手套等。
2. 延伸作业:与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双数现象,进行分享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双数的概念和特征,但在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双数现象时,部分幼儿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双数创意画”活动,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