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76.94 KB
- 文档页数:1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医生,我有着多年的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
心得体会也越来越深刻。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在救治期间所得到的经验。
首先是尽早的紧急治疗。
当病人遭受重型颅脑损伤后,时间就成了关键。
我们需要采取尽早的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的进一步扩大。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紧急治疗通常包括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控制头部颈部位置以及控制颅内压等。
这些方法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非常有用。
其次是积极的手术治疗。
对于具有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在许多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可以帮助减少颅内压,并防止脑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手术还可以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和减少出血的数量。
当然,手术治疗并不一定是所有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毕竟手术都是有一定的风险,我们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接下来是精心管理颅内压。
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精心管理颅内压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颅内压的升高会导致颅内压过高,这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为了控制颅内压,我们通常会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并及时给予降压药。
我们要时常检查患者的眼压以及感觉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避免患者因治疗导致的不必要风险。
最后是良好的康复治疗。
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不仅仅是仅仅只是开刀、止血、去肿、下个抗生素。
康复治疗同样是重要的治疗环节。
康复治疗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医疗团队在多方面做出努力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治疗方案与每位患者之间的差异很大,但现有的调理方法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令他们免受额外损伤的痛苦。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这样的工作可以让医疗团队将具有成果的治疗质量交出手,也让我们充满自豪感。
对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救治体会重型颅脑损伤院前准确、快速的处理将赢得非常宝贵的抢救时间并极大地改善其预后。
总结福建省莆田市急救中心2009年2月~2010年1月救护车出诊95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95例,男63例、女32例,年龄2~75岁、平均39岁,致伤因素车祸54例、高处坠落伤25例、人身伤害10例、平地跌倒6例,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或骨折23例、无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或骨折72例,致伤至救护车到现场时间7~45 min;所有病例行颅脑CT检查,单纯1处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分别为29例、17例、15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2处或2处以上损伤21例;救护车到现场时已脑疝6例、途中发生脑疝3例、无脑疝8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7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9例。
其中死亡7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8例,中度残废16例,生活自理15例,恢复社会功能且正常参加社会活动48例。
2 院前救护2.1 呼吸道管理:呼吸道管理是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首要问题。
颅脑损伤常伴有呕吐,昏迷状态下常导致误吸,特别是饱食患者,呕吐物量多且稠,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症状,取侧卧位、使用电动力吸痰器吸除;开口困难者,使用开口器开口;误吸物较深,给予气管插管或使用喉罩气管导管插管开放气道。
若误吸物黏稠难于吸除,反复往气管导管内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并吸除。
颅底骨折或鼻窦黏膜损伤常导致鼻腔出血,亦可出现误吸,严重者置气管导管。
合并口腔创伤亦可导致误吸,特别是牙齿脱落或折断后误吸后果严重,注意寻找脱落牙齿或牙齿断端并予清除;若牙齿松动明显予拔除,局部纱布填塞止血;口腔软组织裂伤活动性出血明显者,寻找出血点并予局部纱布填塞止血,填塞不满意者,置气管导管后再填塞,一方面减少误吸,另一方面可增加填塞力度、增强填塞止血效果。
舌根后坠影响通气者,予置口咽通气管。
2.2 循环管理:头面部血供丰富,头面部及口腔活动性出血者,局部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快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关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撞击、挤压、穿刺等造成的脑部损伤。
这种伤害一旦发生,往往伴随着颅内压的增加,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能够及时进行正确的急救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临床治疗的关键。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认为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及时评估患者病情颅脑损伤的症状特征较为明显,包括头疼、呕吐、眩晕、神志不清等症状。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受伤情况,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时透露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发展,对于患者和家属进行安抚和宣教。
二、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会伴随着头部外伤,颌面部鼻腔口腔出血等症状,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呼吸道堵塞、窒息等生命危险。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事件。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患者的头部位置,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等,并且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支持治疗。
三、控制颅内压颅内压增加是颅脑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控制颅内压。
有一些常见的控制颅内压的方法,如头低脚高位、限制液体输入、降低二氧化碳水平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颅内压监测的重要性,并在必要的时候为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颅内压情况。
四、预防并处理并发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脑水肿、脑积水、脑出血等。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把握给药时间和剂量、合理升高头部位置、注意减轻患者的疼痛等。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只有加强急救护理,并及时进行严密监测,才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实现最大化的生命救治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摘要】总结了93例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迅速准确评估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开放性伤口,维持有效循环及脱水疗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途中的护理。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及伤残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颅脑损伤较常见,其特点是: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救治颅脑损伤病人93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7例。
因院前抢救及时,精心护理,为院内抢救奠定了良好基础,对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伤后60分钟内是抢救最佳时机。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3例颅脑损伤中头皮挫裂伤或头皮下血肿或单纯性颅骨骨折伴轻型脑震荡46例,各型颅骨骨折伴脑挫裂伤或颅内出血47例。
年龄6—68岁,女性15例。
1.2 现场情况神志清楚13例,嗜睡22例,浅昏迷32例,深昏迷26例。
交通事故伤68例,跌伤17例,击伤8例。
2 院前急救与护理2.1 迅速准确评估伤情到达现场后,立即查看现场,迅速将伤员搬运到安全的地方,并对伤情迅速做出评估,根据伤员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口唇颜色、肢体感觉、运动、温度,判断患者的伤情转变情况,立即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对疑有心跳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腔内及呼吸道内血凝块、呕吐物、分泌物等,使用人工呼吸气囊改善通气不足,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紧急情况下可先行环甲膜穿刺术,然后行气管切开。
颅脑损伤患者均应给氧气吸入,以保证脑细胞耗氧量及提高脑细胞活性。
2.3 开放性伤口处理头面部创口有活动性出血者,立即用纱布或棉垫覆盖,用头套或绷带加压包扎,并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对颅底骨折病人出现脑脊液漏时,禁忌填塞。
2.4维持有效循环及脱水疗法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最好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时,滴数≤80滴/分,防止肺水肿,待血压平稳后,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缺氧。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与转运护理体会天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覃秀梅我院是基层综合性医院,由于地理环境、山区特有的道路曲折崎岖等等原因而引起的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硬物击伤等暴力因素作用于头颅引起损伤的病例很多,因此加强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伤残率。
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必须分秒必争,快速、准确的现场急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伤者争取延续救治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发展迅速,伤情严重,伤性复杂,给转运途中治疗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如果早期急救得当,体位方法正确可降低颅内压,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有明显的影响。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急诊科外出接诊重型颅脑外伤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6—64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4例,其他1例。
院前死亡7例,院内收治21例,其中死亡3例,康复岀院18例。
2、院前急救护理2.1 院前急救准备:随时做好急救药品物品准备,接到急救电话时问清地点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意识状态等,以最短时间内组织相关人员出诊,并作好记录。
到达现场应使伤员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后立即对伤员进行伤情评估,先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有致命的危险伤,需立即采取措施,如颅脑损伤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活动性大出血、呼吸道阻塞、心搏骤停等,检查病员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以及生命体征,对伤情综合判定,按轻重缓急进行重点救治。
2·2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度颅脑损伤神志清楚的患者可嘱其头偏向侧,吐岀口中的分泌物。
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呕吐和咳嗽反射消失,易发生血块和分泌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因此应迅速清理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污物及义齿,舌后坠者用舌钳外拉舌体,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抬高下颌,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确保气道通畅;有泡沫样血性痰者,紧急吸除血性痰,若无缓解,可根据情况紧急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缓解呼吸困难。
颅脑损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09-07-27T14:34:13.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供稿作者:刘静(四川康骨医院急诊科四川成都610041)[导读]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快速、准确的现场急救是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169-01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快速、准确的现场急救是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现将院前急救中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现场1.1 伤情评估判断到达现场后,护士应迅速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确定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表示颅脑损伤越重。
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往往提示脑疝;两侧瞳孔极度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多为脑桥损伤。
生命体征不但反映颅脑损伤的轻重进展情况,同时也能反映有无其他合并伤的存在,如收缩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大,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代偿反应;中枢性高热可能是丘脑损伤;颅内压增高的最典型体征是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盘水肿,对重症病人实施严密监测。
1.2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人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由于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发生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因此急症处理时应做到:①将病人安置于侧卧,头部抬高30度既有利于呕吐物排出,又可以减轻头部出血。
②有脑脊液耳漏、鼻漏的伤员切忌用水冲洗或用棉球填塞,以免引起逆行颅内感染,应采用顺位引流,即头偏向有耳漏、鼻漏的一侧。
③给氧,提高组织血氧含量,必要时给予口咽管或急行气管插管,如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1.3 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此穿刺操易固定,不易脱落,且管径粗,确保急救用药及有效扩容。
重型颅脑损伤67例院前急救体会目的:总结67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院前急救要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方法:对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通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采取相应急救处理措施。
结果:在本组67例患者中,生存48例(生存率71.6%),其中恢复良好18例(26.7%),中度残疾13例(19.5%),重度残疾17例(25.4%),死亡19例(28.4%)。
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院前急救是成功救治的关键之一,良好的专科治疗是救治的根本,不但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标签:颅脑损伤;重型;院前急救随着工业交通的快速发展,工伤及交通事故所致的颅脑损伤发病率逐渐上升,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1],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是院前急救值得重视的问题[2]。
回顾分析我院120急救中心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19例。
年龄10个月~77岁,平均41岁。
伤情:交通伤39例,坠落伤22例,打击伤6例。
受伤机制:冲击力25例,惯性力42例。
着力部位:额部14例,颞部12例,枕部21例,顶部9例,不详11例。
院前急救距离1 km以内3例,1~5 km 38例,5~10 km 17例,10~50 km 8例,50 km以上1例。
从接到出诊通知到达现场最短5 min,最长60 min,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15 h,平均2 h。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本组67例均经临床及神经系统检查,入院后CT扫描及手术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格(GCS)3~7分]。
67例昏迷患者,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5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和(或)原发脑干损伤15例,脑挫裂伤23例,颅内血肿29例。
双侧瞳孔不等大55例,去脑强直19例,叹息样呼吸21例,耳鼻血性溢液8例,血压<90/60 mmHg 13例。
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急危重病,患者需要在院前得到正确的急救护理,以减轻病情,提高生存率。
本文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病情分析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24岁到54岁。
事故原因主要集中在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导致头部受伤,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急救人员的抢救,28例患者均经过院前诊断和处理,其中21例病情较轻,7例病情重。
经过及时、正确的抢救和紧急手术治疗,28例患者中只有2例在院内因病情过重去世,其他患者均得以成功治愈。
急救护理体会现场救治1.确定现场安全:在现场救治时,急救人员要首先做好安全措施,确认现场的安全情况,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确保救援的成功。
2.掌握急救步骤:在救治患者时,急救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尽可能地减少病情的恶化。
对于头部受伤患者,要特别注意安全固定和保护颈椎。
3.应急处理: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紧急状况,如休克、呼吸困难等,确保生命体征的稳定。
院前抢救1.做好基本抢救:在患者被抬上车之后,急救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基本抢救,包括检查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给予氧气吸入、止血、输液等治疗。
2.做好疼痛管理:对于头部受伤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症状,急救人员要及时给予止痛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3.协助诊断: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如果有条件,急救人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检查和诊断,如采集血液样本、头部CT检查等,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4.护理评估:在院前抢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要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急救措施,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正确的急救护理,以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在现场救治和院前抢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和方法,注意安全、保护患者,尽可能减少病情的恶化。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护理需求进行评估,经过专业的抢救和紧急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急性颅脑损伤60例院前急救体会发表时间:2018-11-09T10:05:48.5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作者:文利周仪钱进[导读] 通过针对性有效的急救措施,1在现场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运送途中死亡,院前急救成功率96.67%。
结论:通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急救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文利周仪钱进射洪县中医院急诊科 629200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方法,以此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资料。
结果:通过针对性有效的急救措施,1在现场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运送途中死亡,院前急救成功率96.67%。
结论:通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急救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颅内损伤;院前急救;成功率据临床调查[1]得知,颅脑损伤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
颅脑损伤往往表现为颅内出血、颅内血肿、颅内水肿等症状,因内压的不断增长,导致一些脑组织从高压出解剖中的孔道或裂缝向低压区移动,使得周围脑干被强烈压迫,产生脑疝的症状,造成患者出现躯体功能障碍、意识不清、生命体征等严重病情。
因此,尽早救治对于抢救患者生命而言尤为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抽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急救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各种药物无过敏、禁忌症,积极配合治疗,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34.4±3.5)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40例、高处坠落12例、重物砸伤6例、斗殴2例。
1.2方法 1.2.1成立院前急救组织成立院前急救组织,并为其配齐急救设备、急救药物及车辆,实行救护人员24h值班制度,一旦接到急救电话,必须在5分钟内迅速出发。
重型颅脑损伤48例院前急救体会发表时间:2012-12-11T10:47:39.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周敬涛[导读] 检查及住院途中医护人员应全程陪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与相应的处理。
周敬涛(桓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256400)【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44-02 【摘要】目的总结48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院前急救要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抢救脱险42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为87.5%。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它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转移病人也有一定的危险,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本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抢救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2~71岁,平均45.1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8人,坠落伤10人,击砸伤6人,摔伤4人。
入院时表现:浅昏迷患者10例,深昏迷38例;无自主呼吸3例;合并伤30例,其中骨折10例,面部损伤8例,肝脾破裂6例,血气胸4例。
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3例,硬膜外血肿16例,脑干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6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38例。
1.2 Glasgow昏迷分级: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lasgow昏迷分级来判断伤情(GCS评分划分三级,最高为15分,表示意识正常;低于15分表示存在意识障碍; 最低为3分,表示深昏迷), 本组患者得分6~8分的共10例,3-5分的为38例。
颅脑损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与护理。
方法:本文章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
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62例患者中安全转运至病房58例(占93.5%),死亡4例(6.5%),为58例患者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护理中,护士的工作应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抓住救治的“黄金时间”,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各阶段的连续性,整体性是救护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87-02颅脑损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是急诊外科常见病,其特点是病情复杂、变化快,而且并发症多、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
因此,在短时间内迅速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准确、及时实施急救护理措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
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共接诊颅脑损伤患者62例,现将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共抢救颅脑损伤62例,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11~72岁,平均36.8岁。
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51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撞击伤5例,头颅损伤情况:单纯头颅损伤45例,多发伤17例。
入院时所有患者的头部均有明显伤口出血现象,且伴有不同程度头部并发症。
经过积极的急救和护理,患者成功抢救58例(占93.5%),死亡4例(6.5%)。
2.急救护理2.1 伤情评估迅速评估患者的气道、呼吸、循环、意识,及时处理致命性的问题: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休克等。
2.1.1气道建立和维持气道通畅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判断方法包括:(1)通过与病人交谈迅速判断意识状态和气道状况。
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若能够清晰讲话,一般认为气道是通畅的。
关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前言颅脑损伤是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它可能是因为意外事故,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急救护理人员需要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理,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和后遗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急救护理人员的角度,分享一些有关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了解病情在面对颅脑损伤患者时,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伤势情况,从而能够更好的计划接下来的急救护理工作。
了解患者受伤前的情况,患者受伤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及一些基本身体状况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伤情,制定更恰当的护理计划。
稳定伤者情况颅脑损伤是一种顶级急救情况,在急救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稳定伤者情况,将其安全转运至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的将伤者的头部翻动或旋转,因为它有可能会损伤颅脑,进一步加剧患者的伤情。
预防窒息对于颅脑损伤患者,他们的呼吸系统受损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急救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患者出现窒息等状况。
在患者转运的时候,需要保持患者头部的倾斜,利用伤者自身呼吸来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无法维持呼吸,我们也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以免患者缺氧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措施对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措施,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伤者清醒并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尽快送往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
2.对于出现强烈疼痛的伤者,可以给予一定的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情况。
3.防止患者出现惊厥和定位性神经缺失,可采取适当的止惊、止吐手段。
4.避免过度刺激伤者进行身体轮廓和神经系统检测,以尽量减少对伤者的伤害。
后续护理在急救过程中,我们虽然尽可能地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无法避免患者出现更多的副作用。
因此,在患者完成急救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后续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总结颅脑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急救病情,在进行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稳定伤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患者出现各种不良状况。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
发表时间:2009-07-20T13:47:04.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5期供稿作者:王志远(辽中县人民医院辽宁辽中 110200)[导读] 院前急救在整个颅脑损伤救治中十分关键,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它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转移病人也有一定的危险。
院前急救在整个颅脑损伤救治中十分关键,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它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转移病人也有一定的危险。
颅脑损伤早期呼吸循环紊乱,对病人的后续治疗及预后有直接影响。
伤后曾出现低血压(收缩压12KPa)和缺氧(有呼吸暂停、紫绀Pa028KPa)的病人预后明显变差。
现将我院院前急救颅脑损伤的经CT及临床证实的98例,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98例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6-78岁,平均42.3岁。
临床表现本组中出现昏迷58例,嗜睡37例,清醒3例,头痛40例,恶心呕吐83例,抽搐34例,大小便失禁12例,肢体瘫18例,瞳孔改变27例,神经反射消失5例。
急救方式及结果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出动配备抢救设备和药品的救护车去现场,根据损伤情况,由急诊医护人员紧急处理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结果除5例途中死亡外,93例入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2 讨论
2.1颅脑损伤的一般特点
几乎所有病人发生在工作和生活现场或交通道路上,发病后需院前急救和后续治疗。
多涉及呼吸、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颅脑损伤所造成的脑损害在伤后到几天中发展演化,如脑水肿、颅内血肿及急性颅内压增高等,损伤严重者可出现脑疝,损伤常合并其它器官的损伤,合并重要器官损伤者死亡率增加1倍。
2.2急救措施及经验
在急救现场,病人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急救医生只能通过在场人员对发病时间,受伤原因及发展过程作重点了解,根据了解的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查体、检查时动作要迅速、细致,以免漏检重要的损伤及体征。
重点检查受伤部位、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眼球位置、肢体功能及生命体征,并作扼要记录。
颅脑损伤常伴头皮损伤,因头部血运丰富,伤后可发生大量出血,以致休克,现场急救发现头部有活动出血时,立即止血,加压包扎头部止血是常用的简单止血方法,而且效果很好。
如有较大血管破裂出血,可用止血钳钳夹止血,必要时可将出血部位全层连续缝合止血,如现场条件差,病情急,可不必彻底清创,待到医院后再彻底清创。
对软组织创伤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尽量避免环扎,有肢体大动脉损伤者可环扎止血,但必须用软物衬垫,并记录环扎时间,环扎一般不超过5小时。
对于有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呼吸道积存大时食物残渣、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缺氧的病人,用手清除口内异物,必要时用手挤压气管,诱发咳嗽反射,以利于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肌肉松弛,舌后坠导致呼吸不畅,可用双手将病人下颌托起,如利用舌钳将舌牵出效果最好。
对轻度呼吸困难者一般无需处理,如发生间歇性呼吸,呼吸暂停时就需给予人工呼吸。
常用的简单有效方法是徒手人工呼吸,即压迫胸廓使肺部气体排出,停止压迫使胸廓扩张而吸气。
有肋骨骨折者不宜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此外还有口对口呼吸法,如病人牙关紧闭或有口腔外伤也可用口对鼻呼吸法。
在现场急救中,纠正休克也相当重要。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70%存在缺血性脑损害,对于休克病人首先考虑出血引起,详细的全身检查是完全必要的,对活动性出血要采取各种相应的止血措施,对合并脏器损伤及大的骨折者尽快转运。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快补足血容量,纠正低血压,有资料报告静脉给予7.5%盐水,既可补充血容量,又可控制入量,改善预后。
在中东战争中,治疗出血性休克,应用平衡盐和血液比例平均为10:1,平衡盐组未见不良后果。
对于考虑有颅内占位病变及脑疝征象时,在低血压纠正后,应给予过度通气及甘露醇治疗。
急救中的转运是院前急救的一部分,是否转运决定于病人病情危重程度,路途远近,路面情况。
运送重危病人进一步治疗固然重要,但要全面衡量利弊,以免途中病情恶化。
在转运中对病人最大的威胁是颠簸、摇晃,一方面影响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另一方面可能加重脑水肿或引起颅内出血,因此,防震措施要搞好。
在转运中一般采用平卧位,有呕吐可能的宜采用侧卧位,以防误吸,途中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认真记录途中病情变化,为入院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途中发生躁动,癫痫及颅内压增高时可给予安定、鲁米那、20%甘露醇及速尿等治疗。
总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主要针对急性呼吸、循环障碍、休克、急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进行救治,打断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的脑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
通过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使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病残率下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明铎.颅脑损伤的急救、复苏和颅脑损伤的分级救治.见:实用颅脑损伤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05--319.
[2] 邵孝伟,蒋未明.心、肺、脑复苏,见,急诊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5-63.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颅脑损伤,见,实用神经外科学,第1版,北京,战士出版社,1998,453-454.
[4] 赵连壁,郭志文.伤员后送工作,见野战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21.
[5] 黄其林等.短时低空条件下转运伤员的选择与处理。
航空医学杂志,1995,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