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诊改方案: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72.78 KB
- 文档页数:26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的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的方案》,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诊断工作1.教学工作调研与数据收集: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座谈会、教师访谈等形式的活动,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教师和学生评估:通过教师自评、同行评议和学生评价等方式,收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看法。
3.实地观察与诊断:通过走班听课、观摩示范课、教学片断录像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1.教学质量问题:对于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采取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教学资源问题:针对教学资源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更新教学设备,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学生学习动力问题: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律能力差等问题,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提供综合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
4.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问题:对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使用单一等问题,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材,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学科内容和教材。
三、改进指导方案1.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建设专业化教学团队: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建立教研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3.开展生态课程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
4.加强家校合作与家教指导: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家教指导,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5.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方案一、前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诊断过程中,学校需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发现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改进方案,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和就业率。
本文将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方案。
二、教学诊断工作的流程1、教学质量评估首先,学校需要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对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教学的优点、缺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教学质量评估过程,首先需要确定评估标准,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特点,逐步建立起相关的评估指标,具体评估内容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教材使用情况、教学管理和学生综合评价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制定教学改进方案和提高教育质量。
2、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学校需要深入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教师讲课演示、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系统分析诊断教学措施存在的问题,形成教学评估报告,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进方案。
3、制定改进方案在诊断了学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后,需要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般分为长期改进和短期改进两部分。
短期改进主要是在原有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求快速改善问题;长期改进则是要针对教育质量的发展方向,制定长期的教育改革计划,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进工作的关键环节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学质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师资培训计划、要求教师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2、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引导学校重视在线教育、大数据教育等新教育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3、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评价教育质量、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校评价体系应该根据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等,通过各种方式,为改进教学提供有效信息。
2023年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一、项目背景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具备实际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中毕业生的重要阶段,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特点的多元化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中职学校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要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
二、诊断方式1. 定期进行学生评估我们将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包括期中期末考试、作业质量评估、实践操作和实习评价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2. 教师评估和反馈我们将建立一个教师评估和反馈机制,学校领导、同事及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估,收集不同观点,以更好地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
3. 学校教学观摩学校将定期组织教师观摩课,教师互相学习和交流,在观摩课后进行讨论和反思,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三、改进方案1.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化的教学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背景和特点各异,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将建立学生档案,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跟踪。
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实际能力和学习习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2. 强化实践教学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将加强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和资源支持,提供实践操作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参与到职业领域中。
同时,学校还将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职业指导。
3.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教学改进的关键。
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将参加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的应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等。
学校还将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交流,提供更多机会让教师彼此学习和成长。
4.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内容应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一、背景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就业前景。
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制定一套系统的诊断与改进方案势在必行。
二、诊断目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诊断,找出问题、弱点和瓶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和指导。
三、诊断方法1.教学观察:派遣专门的教育观察员进入课堂进行教学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合适的问卷,询问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3.教师访谈: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困惑和需求。
4.教学成果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四、诊断内容1.教师的教学能力: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通过访谈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
2.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观察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配备情况,包括教室设施、教学用具、教材教辅和网络资源等,评估其利用效果和满足度。
五、诊断结果分析1.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鉴定出教学上的亮点和不足,分析不足的原因,为改进提供指导。
2.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和问题所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改进措施。
3.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评估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发现资源利用不充分或不合理的情况,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
六、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提升和教学方法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定期教学研讨:建立教师间的交流平台,开展定期的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
3.优化学习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1明确目标任务1.1总体目标。
构建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第三方参与的常态化周期性诊改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
围绕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省级教育部门统筹规划、市级教育部门___实施、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学校主管(或主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
搭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建设本校数据中心。
充分发挥数据平台作用,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为基础,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形成有特色的质量文化。
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后,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文化。
1.2具体任务。
规范学校管理:以《国务___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__决定》《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___年-___年)》为指导,规范学校各项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涵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在达到国家对中职学校基本办学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信息化资源与管理平台建设,进行评价和考核制度改革。
做精、做优、做强、做实各类专业。
建设管理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和管理平台,建设数据监测与预警系统、推进现代化质量管理。
完善制度体系:完善教学、学工、后勤、安全、科研、人事、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权责,规范流程,强化执行。
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实施、管理、监控、激励、保障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确保教学诊改工作协调、有序、高效推进。
2进行___实施2.1做好培训工作。
抓好全员培训:数据采集管理人员培训、诊改各项工作专题培训。
实施分组培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培训、质量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二〇一六年十一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落实学校办学主体责任,建立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常态化、周期性、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推动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理论依据以“戴明循环”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理论依据,最终形成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以“质量改进螺旋”为基础单元、纵横联动、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与机制。
戴明循环(PDCA)是一个追求持续改进的模型,它包括四个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步骤,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
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知识管理,是充分利用组织和个人的智力资本,不断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能力的过程。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校遵照《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及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引导和帮助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依据,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纵五横”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学校为工作主体、专家团队引领诊断、相关利益方有效参与的整改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工作机制、预警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100个诊断点”开展诊断,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办学规范”,促进学校发展理念的转变、校园形态的转变、组织形态的转变、办学形态的转变。
XXXX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省教育厅制定的《XX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围绕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自主改进、内涵发展和持续创新为动力,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学校育人质量螺旋式上升,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以建立稳定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目标,逐步建立完善学校自主诊改的工作机制,建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落实学校诊改的主体责任,实现自我规划、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发展,持续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任务是:(一)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市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推进诊改制度和机制建设。
学校成立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诊改工作办公室,负责诊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对诊改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及部署。
成立诊改工作实施小组,负责诊改工作的具体实施。
成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学校诊改工作。
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形成完整的、多元的目标与标准。
通过建立完善的诊改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学校规范运行,逐步实现既定目标,形成鲜明特色。
(二)搭建数据中心,推广数据系统普及应用整合现有数据和管理系统,通过优化升级,逐步建立起学校诊改数据系统,完成校级数据采集终端的普及应用,发挥数据管理和应用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依托诊断点数据预警、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功能,对接利益相关方需求,为学校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实现学校管理优化。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校遵照《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及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引导和帮助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文案大全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依据,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纵五横”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学校为工作主体、专家团队引领诊断、相关利益方有效参与的整改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工作机制、预警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100个诊断点”开展诊断,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办学规范”,促进学校发展理念的转变、校园形态的转变、组织形态的转变、办学形态的转变。
XXXX职业中学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二〇XX年XX月目录一、指导思想 (3)二、工作目标 (4)(一)总体目标 (4)(二)具体目标 (4)1.更新理念,强化质量意识,激发自主诊改内生动力 (4)2.构建体系,夯实诊改基础,保障有效诊改科学发力 (4)3.搭建平台,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动态诊改精准助力 (5)4.高效运行,推进螺旋上升,实现常态诊改聚集合力 (5)三、工作任务 (5)(一)成立组织机构,推进诊改工作 (5)(二)完善规划计划,构建目标体系 (6)1.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6)2.科学制定计划,明确诊改目标 (7)(三)完善质量标准,构建标准体系 (7)1.完善学校各类标准 (7)2.完善专业和课程标准 (7)3.制定教师发展标准 (7)4.制定学生发展标准 (7)(四)结合制度防控,构建监控体系 (8)1.梳理重点工作风险点,加强过程性监控 (8)2.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加强诊改工作监控 (8)(五)搭建数据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9)1.完善基础网络设施,满足运行需求 (9)2.新建校本数据中心,实现融合对接 (9)(六)建立运行机制,推进诊改实施 (9)1.建立运行机制,保障诊改工作有序开展 (9)2.建设“五纵五横”,推进诊改工作有序实施 (10)四、制度设计 (12)(一)顶层设计,做好制度建设规划 (12)(二)调整修订,梳理完善现有制度 (12)(三)主动适应,建立诊改保障制度 (12)(四)加强创新,重构激励约束制度 (12)五、实施步骤 (13)(一)主要步骤 (13)1.制定诊改实施方案 (13)2.组织全员培训 (13)3.编制与完善规划 (13)4.搭建体系,梳理制度 (13)5.基础数据采集,建设校本数据中心 (13)6.建设实施与自诊 (13)7.迎接复核 (14)(二)具体实施进程安排 (14)六、保障措施 (15)(一)组织保障 (15)(二)制度与机制保障 (16)(三)经费保障 (16)(四)技术保障 (16)XXXX职业中学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为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及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职成〔2016〕5号)文件精神,建立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1明确目标任务11整体目标。
建立自主诊疗、连续改良、第三方参加的常态化周期性诊改工作制度与运转体制。
环绕提高学校人材培育质量,成立和完美省级教育部门兼顾规划、市级教育部门组织实行、学校自主诊改、利益有关方有效参加、学校主管或主办部门共同改良的常态化周期性教课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转体制。
搭建学校人材培育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建设本校数据中心。
充足发挥数据平台作用,为学校教课工作自主诊改供给数据服务,为利益有关方参加诊改供给数据参照,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议供给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材培育工作质量报告供给数据基础。
完美内部质量保障系统。
以提高人材培育质量为中心,以诊改工作实行方案为基础,成立五纵五横一平台系统,逐渐成立和完美内部质量保证制度系统。
形成有特点的质量文化。
经过教课诊疗与改良工作,在成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制度系统后,形成拥有本校特点的质量文化。
详细任务。
规范学校管理以《国务院对于加速发显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高行动计划2015年-2018年》为指导,规范学校各项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内涵建设。
改良办学条件在达到国家对中职学校基本办学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办学条件,增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深入教课改革增强信息化资源与管理平台建设,进行评论和查核制度改革。
做精、做优、做强、做实各种专业。
建设管理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和管理平台,建设数据监测与预警系统、推动现代化质量管理。
完美制度系统完美教课、学工、后勤、安全、科研、人事、财务和财产管理制度,明确权责,规范流程,增强履行。
健全运转体制成立健全决议、实行、管理、监控、激励、保障各个环节的运转体制,保证教课诊改工作协调、有序、高效推动。
2进行组织实行21做好培训工作。
抓好全员培训数据采集管理人员培训、诊改各项工作专题培训。
实行分组培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培训、质量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抓好重要环节。
健全组织,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和完美教课诊改的组织机构,成立教课诊改工作领导小组、质量保证委员会、质量管理办公室,新建数据中心。
2023年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____年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一、背景分析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阶段,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就业前景。
然而,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学资源不足等。
因此,有必要开展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诊断方法1.问卷调查: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教学的看法和意见。
2.课堂观察:通过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学成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在各个学科上的表现。
三、问题与挑战1.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中职学校教学应注重实际应用,但目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的偏向。
2.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3.教学资源不足:中职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改进方案1.优化课程设置:中职学校应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2.提升教师培训与能力:加强教师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并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中职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投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估,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校企合作:中职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六、实施步骤1.组织诊断调研:成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组,负责组织并实施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制定改进方案: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中职学校教学改进方案,明确改进目标和具体举措。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12020年4月19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校遵照《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及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引导和帮助我校主动适- 2 -2020年4月19日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进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依据,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纵五横”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学校为工作主体、专家团队引领诊断、相关利益方有效参与的整改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工作机制、预警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100个诊断点”开展诊断,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办学规范”,促进学校发展理念的转变、校园形态的转变、组织形态的转变、办学形态的转变。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附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机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形式。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南,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和帮助中等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建立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具体任务是:(一)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
(二)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建设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四级架构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方案
一、背景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日益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
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方案旨在建立适合中等职业
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通过诊断分析与改进措施的实施,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目的与原则
1. 目的
(1) 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教学改进
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2) 制定有效的教学改进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推
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原则
(1)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及地方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有关政
策法规,在尊重教师专业及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开展教学诊断与改
进工作。
(2) 以诊断为基础,以改进为目的,注重实效性,注重多方面
数据的搜集与综合分析。
(3) 组织广泛参与,加强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
共同推进教学改进工作的合力。
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改进计划一、背景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和改进活动。
2024年我们学校在教学诊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改进计划。
二、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诊断,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制定对策,提高教学水平。
2. 优化教学流程:通过教学诊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诊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实施步骤1.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教学交流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理念。
2. 设计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3. 加强学生个体化管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并及时跟进和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4.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专业培训。
与企业共同开展校内外实习、项目合作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学习需求。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促进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保障机制1. 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为教学诊断改进计划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备支持,确保改进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设立教学诊断改进专项小组,定期对改进计划进行评估和总结。
同时,加强学校内部的相互督促和反馈机制,确保教学诊断改进计划的有效实施。
3. 加强沟通合作:与相关部门和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自主诊改试点工作方案二〇一六年十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按照《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自我规划、自我诊断,自我整改,自我保证”为基本方针,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建立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填报、自主诊改的工作机制。
逐步建立和完善模块化、网络化、全过程、全方位并具有较强预警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正确,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管理规范符合国家要求,推进学校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深入改革和健全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主要任务是:(一)构建自主诊改工作机制并与学校内部管理与监控机制相整合。
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与监控机制的基础上,内生出由学校履行主体责任、自主诊改,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监督指导,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
通过构建过程,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与监控机制的改革与提升。
(二)建立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以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自主诊改的持续深入推进,推动学校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质量监控与考核制度,信息采集与审核分析机制,机构设置与资源配置机制。
促进学校自下而上的各同层面逐步建立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结**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 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十三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以及《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目标, 合我校的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创业创新教育、产教融合等各项具体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引导学校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1.“三全”原则。
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诊改,让诊改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常做常新。
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诊改工作,诊改点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调研、制定方案、实施诊改、总结规律、建章立制,全程不间断,在首轮三年循环之后,按照年度为单位循环,持续进行,有效改进,逐步改进,逐步完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最终达成目标更新。
2.自主原则。
学校、教职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也是教学工作诊改的主体。
在实际工作中要唤醒主体意识,明确教学工作诊改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成长的基础。
在教学工作诊改行动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查找补齐短板。
同时,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3.质量第一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核心是质量,对象是“三个基本”。
“基本办学方向”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基本办学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 “基本管理规范”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保障,体现办学质量的主要指实标是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二〇一六年十一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 2015〕 2 号) 、《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6〕 37 号)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 ) 》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 ) 》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落实学校办学主体责任,建立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常态化、周期性、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推动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理论依据以“戴明循环”质量管理理论 +“知识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理论依据,最终形成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以“质量改进螺旋”为基础单元、纵横联动、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与机制。
戴明循环( PDCA)是一个追求持续改进的模型,它包括四个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步骤,即计划(Plan )、执行( Do)、检查( Check)和处理( Act )。
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知识管理,是充分利用组织和个人的智力资本,不断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能力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核心载体是学习型组织。
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知识具有生命周期,需要通过知识生命周期管理促进持续创新。
知识生命周期管理,把知识生命周期、知识管理的流程和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将戴明循环和知识生命周期融合,创建“前台” +“后台”的工作方式,前台负责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后台负责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
做到前台有后台支撑,工作与保证同步,学习和创新驱动,实现职业教育从管理到治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式到习惯、从组织到个人的全面转变。
戴明循环和知识生命周期融合示意图如图 1所示:图1:戴明循环 +知识生命周期示意图在此基础上,确定建立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前后台相互支撑、纵横联动的“PDCA+知识创新”质量改进螺旋,如图 2所示:图2:“ PDCA+知识创新”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三、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教职工提升质量意识,为诊改工作提供基础保证;对照诊断项目、要素、诊断点进行现状核查,为诊改工作提供现实依据;修订完善学校“十三五”规划,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界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为诊改工作提供方向和进度根据;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与常规工作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诊改工作制度,确保诊改工作的持续运行;依据零缺陷理论,建立任务内容清晰,责任具体落实,问题处理时限明确,监督控制到位,奖惩分明的诊改工作机制,确保诊改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五横五纵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建设学校履行主体责任、多方参与的质量保证工作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内控体系,搭建信息化数据平台;建立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机制、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学校“PDCA+知识创新”质量螺旋上升模式。
形成促进学校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并有效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二)具体目标1.转变观念,形成全面质量保证意识组织全体教职工系统学习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下发的系列文件,深刻领会诊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
认真学习《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对诊断项目、要素、诊断点的内涵、标准、要求等逐一解读。
在校内开展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学习与培训,努力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技术、路径,指导诊改工作制度、标准、机制、流程的建设。
逐步形成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保证的“三全”质量文化。
根据诊改工作推进进程,适时组织校内的具体操作培训。
2.构建体系,奠定诊改基础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设置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工作目标,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各个专项发展子规划等各级规划,形成目标体系;基于目标体系,明确目标,构建标准体系;修订制度,调整机构设置和内部职责分工,强化诊改职能,制订工作流程,构建内控体系。
通过三个体系的构建,为教学诊改工作奠定基础。
3.搭建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完善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立校内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使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升级优化并与市、省、国家建立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并行融通,简化信息采集处理。
充分发挥信息预警功能,为学校自主诊改、撰写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提供数据基础,按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要求提供数据。
4.推进专业转型升级,提升专业建设能力以教学诊改为助推力,推动学校提高各专业的办学活力、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围绕新形势下“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总体要求,创新专业设置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形成专业定位清晰准确、专业支撑牢固有力、专业成长空间开阔、专业提升道路畅通的新格局。
五、主要任务(一)调整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强化诊改职能增设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由校长助理任主任。
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管理与推进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并联系诊改专家组;负责教学诊改工作的制度设计、工作计划制订和推进、全面监督协调六个方面的诊改工作、编制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设立学校监审专家委员会,聘请行业、高校以及其他中职专家组成,形成多方参与的格局。
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学校的质量改革螺旋实施时的每一环节进行评估、测量、鉴定、仲裁,其结论为某一环节是否通过的最终依据;负责审定各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考核评价结果、质量报告等并拥有否决权。
专家委员会与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或直接与校长联系工作。
强化职能部门的诊改职能。
按照学校常规工作分工,划定各处室的诊改职责,调整不适应诊改工作常态化进行的职责设定与分工,强化各处室对人才培养状态过程实施日常监测并实施预警、纠错等职能,将职能部门从传统的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管理、保障模式,向以质量标准为基准,通过诊改流程和质量改进螺旋运行产生内生动力的治理、服务模式转变。
保持专业部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等质量生成的职能。
以专业部主任为责任人,按照“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的前台实施流程,分专业进行专业规划、专业建设质量、课程建设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等方面的质量保证工作,由各职能部门协助。
设立教学诊改信息中心,由教务处主任助理为责任人,负责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开发、管理维护,完成和指导教师进行数据采集与上传。
(组织结构如图 3 所示)图 3:校长诊改专家组质管办监审委员会(二)科学制定规划,构建目标体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确定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完成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依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素养、智能校园等子规划,形成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的目标链。
(三)完善标准,构建质量标准体系整理学校现有各类标准,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等,分类分项制订标准,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学校按教学准备阶段质量标准、教学实施阶段质量标准、教学评价阶段质量标准和教学保证阶段质量标准的逻辑思路,搭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准备阶段质量标准包括: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质量标准;教学实施阶段质量标准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教学等质量标准;教学评价阶段质量标准包含:课程考核、实践考核、考试管理、成绩管理、试卷检查等质量标准;教学保证阶段质量标准包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考核、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教学秩序督导管理等质量标准。
(四)修订制度,构建内控体系全面梳理学校已有规章制度,按照建立“五横五纵”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重新归类建构,构建内控体系。
学校层面,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质量监控、校企合作等方面制度。
制订教学诊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专业层面,修订完善专业开发建设制度与流程、专业质量评价制度。
制订专业质量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课程层面,修订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等制度。
制订课程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教师层面,修订完善教师聘用、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工作考核、师资培养等制度。
制订师资队伍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学生层面,修订完善学生素养培养、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与评价、毕业考核、学校与家庭和社区共同育人等方面制度。
制订学生发展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五)建设数据平台1.在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各项标准和学校诊改工作流程,建设学校质量监测数据平台。
对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进行即时采集数据、动态统计分析数据、及时评价反馈工作状态、及时预警。
实现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和省、市数据平台相融合。
2.根据诊改项目、要素、诊断点,设计数据平台的架构、指标、字段,建设学校管理运行信息化数据中心。
与国家、省、市监测平台互联互通、纵向贯通、横向关联。
实现对过程性数据的及时收集、统计汇总,反映学校的办学现状。
同时,建设学校云计算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展示关键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并推进学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的改革。
3.增强数据中心功能,增设移动工作平台,实现学校工作状态、工作流程、完成情况、数据采集统计的及时跟踪。
规划建设在线课程、完善数字课程资源库、学生成长档案库、教师业务档案库等。
(六)依据质量改进螺旋,形成学校“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按照“ PDCA+知识创新”质量改进螺旋,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形成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网络联动的“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