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公开课及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8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这一课题。
在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中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用乘法算式和集合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为后续学习约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61名学生,男生31名,女生30名。
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经济和智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并能用乘法算式和集合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
然而,对于利用因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
三、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公因数。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学校体操队男女小组排队形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男生和女生排队形时,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的数,使得男女两队人数相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运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他们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于较大的数,他们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找起,也不知道如何去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因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有序的思考方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运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到一种有序的思考方式,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最大公因数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引导: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到一种有序的思考方式,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最大公因数的理解,提高求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最大公因数的求解,如两个数互质的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解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最大公因数的定义,理解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归纳,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他们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对最大公因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合情合理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归纳,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以及如何运用合情合理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和求解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归纳,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最大公因数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五单元: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专项练习(解析版)1.求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13和26 (2)10和15【答案】(1)最大公因数:13;最小公倍数:26(2)最大公因数:5;最小公倍数:30【分析】根据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对于一般的两个数来说,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数,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位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据此解答。
【详解】(1)13和2613和26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13;最小公倍数是26;(2)10和1510=2×515=3×5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最小公倍数是:2×5×3=302.写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和8 12和18 10和25 7和9【答案】2;6;5;1【分析】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它们公有质因数的乘积就是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据此解答。
【详解】8÷2=4,8是2的倍数,2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2;12=2×2×3,18=2×3×3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10=2×5,25=5×51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5;7和9是互质数,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3.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和10 3和9 6和8【答案】最大公因数:1;3;2最小公倍数:10;9;24【分析】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1=1×110=1×2×51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1,1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1×2×5=2×5=103=1×39=3×33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3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3=9。
说课稿:《5.6 找最大公因数》一、教材分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习惯。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数学思考: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习惯。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用集合圈记录、呈现思考过程。
四、教学方法1.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此节内容教材的安排比较枯燥,不太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将教材呈现的写乘法算式找因数的问题情境丰满,改变成为学校体操队男女小组排队形的活动,引出寻找公因数的话题。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学校体操队男女小组排队形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找到男女小组的公因数,引出寻找公因数的话题。
2. 探究:引导学生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首先,让学生独立找一个数的因数,然后让学生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3. 总结: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找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归纳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所带班级学生共83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
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
所以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
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直接表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12和18 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材用集合的方式表现探索的过程。
在练习1、2中引出了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法并会使用。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四.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出示3×4=12,()是12的因数。
生:3和4是12的因数。
(二)探究新知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师: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
师: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生:要一对一对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
师:照这样的方法,请你写出18的全部因数。
生独立写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此时出示集合图)师: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请大家完成正在书45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