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790.50 KB
- 文档页数:23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对食品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第三条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食品生产、销售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食品安全职责,实施全程食品安全管理。
第二章食品安全自检自查第五条公司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检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第六条自检自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二)食品加工制作、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三)食品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五)食品安全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等。
第七条公司应根据自检自查内容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地点、内容、责任人等。
第八条自检自查可采取全面检查、抽检与自检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
第九条自检自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由自查组长负责汇总,并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第十条自检自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自检自查时间、地点、范围、方式等;(二)自检自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三)整改措施及实施时间表;(四)整改效果评估及后续管理措施。
第三章食品安全整改第十一条对自检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防止食品安全风险扩大。
第十二条整改措施应具体、可行,涉及多个部门的应协调一致,确保整改到位。
第十三条整改责任人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整改完成后应进行效果评估。
第十四条整改完成后,应将整改报告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督。
第四章食品安全培训与宣传第十五条公司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目的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并规定对食品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我公司食品安全。
2.范围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3.职责3.1质管部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
3.2质管部组织人员每月两次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检查。
3.2生产部、质管部分别指派____名以上管理人员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半年度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质量管受权人提交自查报告。
4.食品生产安全检查规程4.1现场检查规程一、原辅料(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
检查项目:原辅料存放;专库管理;标签标识;索证索票;制度具备情况;现场记录。
(一)原辅料存放1.原辅料存放是否离地、离墙。
外包装是否完整,并做好防护。
检查规程:查看原辅料存放情况,是否符合存放要求重点注释:原辅料堆放是否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2.仓库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检查规程:查看现场卫生情况。
3.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过期原辅料,过期原辅料清理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过期原料,是否有处置记录。
4.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危险化学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是否符合存放要求。
重点注释:需符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5.生产用原辅料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存放。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毒有害物质与原辅料一起存放。
重点注释:库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
6.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他物品。
检查规程:查看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他物品。
重点注释:原辅料仓库内不应堆放非生产用物品,专库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二)专库管理1.食品添加剂是否专库或专柜保存,并有专人管理。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全面一、目的为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包括生产、采购、仓储、物流、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
三、自查内容1. 企业资质:检查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书是否齐全,实际生产方式和范围是否与证书一致,是否存在到期未续证或变更未办理等情况。
2.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齐全,是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是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否存在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不适合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
3. 原料采购与管理:检查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的采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索取相关证照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是否建立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4. 生产过程控制:检查生产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是否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是否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
5. 产品包装与标签:检查产品包装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是否使用无毒、无害、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是否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真实、完整的标签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成分、保质期、生产日期、贮存条件等。
6. 储存与运输:检查食品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变质、污染,是否对食品进行分区、分类储存,是否对运输工具进行清洗、消毒,是否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7. 销售与售后服务:检查食品销售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对食品进行陈列、展示,是否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容器,是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对消费者投诉、退货等进行记录和处理。
8. 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检查食品安全培训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四、自查频率1. 定期自查:公司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自查,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对重点环节和风险点进行重点检查。
食堂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5.搞好食品、原料采购的索证登记。
如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验看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体验合格证明。
6.对大宗食品原料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对零星食品、原料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
严禁采购非定点厂、店供应的食品原料。
7.实行“阳光采购”,价格监督机制,采购的食品原料须公布价格,接受总务处、膳管会和师生监督。
总务处和膳管会要经常性作市场行情调查,随时调整采购食品、原料的价格。
8.采购的一切食品、原料,必须经过验收登记后,方可结帐、报帐。
食堂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2一、学校食堂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加工经营活动。
《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服务信息公示栏”、《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悬挂在场内醒目位臵。
二、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及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食品安全。
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建立培训档案,增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诚信意识。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三、设臵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
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食品安全管理档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程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预案。
四、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后方能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从业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上岗。
五、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记录查验制度,供应商资质审查合格。
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登记详细、索证索票齐全、验收合格、台账记录登记完整。
六、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做好防鼠、防蝇、防尘、防虫等防护措施。
七、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把食品采购关、加工关,供餐关。
按规定进行试尝、留样并详细填写试尝、留样登记表,学生集体供餐必须当餐加工,不得购买直接入口食品;不得加工来源不明、掺假掺杂、腐败变质、过期的食品及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及其制品;不得加工凉菜;不得使用亚硝酸盐。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最新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条食品安全自查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依法依规、全面覆盖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自查内容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食品原料采购、进货查验、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情况;(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三)食品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五)员工食品安全培训和健康管理情况;(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七)其他应当自查的内容。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三、自查频率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食品类别、生产工艺、销售方式等因素,确定食品安全自查的频率。
自查频率不得少于每月一次。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每个自查周期结束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自查情况。
四、自查要求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明确自查责任人、自查内容、自查频率、自查程序和要求等。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自查情况,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环节和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食品安全自查结果作为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和实施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工作。
2. 食品安全管理小组下设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具体执行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工作,包括制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记录检查结果、督促整改落实等。
3.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食品安全隐患。
4. 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二、自检自查内容与要求1. 原料采购与验收:检查原料供应商资质、原料质量、原料储存条件等,确保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2. 生产过程控制:检查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卫生、员工操作规范等,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 产品储存与运输:检查产品储存条件、运输工具卫生等,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质量安全。
4. 产品检验与出厂:检查产品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等,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5. 餐饮具清洗消毒:检查餐饮具清洗消毒流程、消毒设施设备等,确保餐饮具卫生安全。
6. 环境卫生:检查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卫生间等环境卫生状况,确保环境卫生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7.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培训记录等,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健康条件和食品安全知识。
8.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三、自检自查与报告程序1. 制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人员等。
2. 组织实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3. 定期召开食品安全管理小组会议,分析检查结果,总结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整改措施。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关于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精选6篇)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和员工奖罚制度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综合管理自查表》等进行相关记录,备查。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形式相结合,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七、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部位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同时检查各部门的自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二次提出仍未改进的,提交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交食品监督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一、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的内容防止因过失,将不同品种的食品相混淆、杜绝二次污染。
便于及时清理过期食品、防止将过期食品上市销售。
2、采购食品时,向制售者索取并核对生产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材料,留从复印件备查。
查验食品标签内容是否清晰、完整、制售者必须如实提供。
定期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或送验。
3、配备相应设备和工具,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
4、不经销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生产者生产的食品。
5、对购进的食品,应按照采购食品的保存条件的要求进行储存,防止二次污染。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食品经营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
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健康证明过期的,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待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再继续上岗。
杜绝先上岗后检查身体的事情发生。
2、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法》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
3、在岗员工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远离工作场所。
4、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发现“五病”人员立即调离岗位,病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登记。
5、注意个人卫生。
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指甲常剪、头发常理、经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6、员工的私人物品:包括:衣物、药品、化妆品、饰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存放在经营区内,不得在岗期间处理个人卫生。
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1、建立饰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2、属包装食品的,要对包装食品标识进行查验核对,查验的内容包括:(1)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2)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3)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4)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篇一」(一)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制度1、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提供的食品安全卫生。
2、依法亮证经营,不超许可范围经营,不超出供餐能力承接聚餐活动。
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不擅自变更加工布局及场所用途,新、改、扩建加工场所或变更许可内容,先经过监管部门审查通过再进行。
3、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餐饮业法人是本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
4、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实施内部检查管理,督促检查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5、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在部门内开展岗位自查,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进行一次以上食品安全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每周进行1次食品安全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6、依法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方案,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预警提示,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
7、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二)食品采购查验制度1、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要到许可证照齐全有效、有相对固定场所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向固定供货商采购食品的,要签订采购供货合同。
2、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采购的,要查验留存供货商资质证明(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生肉禽类应有检验合格证明);从固定供货商(含个体经营户)采购的,要查验留存供货商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合法超市、农贸市场采购的,要查验留存购物清单;使用集中消毒式餐饮具的,要查验留存供货厂家营业执照及消毒合格证明。
证明资料为复印件者,要由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确认。
3、建立采购记录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区域内食品生产、销售、餐饮经营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公司应当设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第二章食品安全自查内容第四条食品安全自查内容主要包括:(一)食品原料的来源、质量、存储、处理和加工过程;(二)食品包装、标识、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三)食品加工工具、设备、设施的清洁、消毒和维护;(四)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操作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五)食品员工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状况;(六)食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七)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公司应当定期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经营环节进行自查,确保食品安全。
第三章食品安全自查程序第六条公司应当制定食品安全自查计划,明确自查频率、内容和责任人员。
第七条公司应当定期组织食品安全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第八条公司应当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四章食品安全自查记录第九条公司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一)自查时间、频率和范围;(二)自查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三)整改措施和实施情况;(四)整改效果评价和后续监控措施;(五)自查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条公司应当定期对食品安全自查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报告公司管理层,并报送相关部门。
第五章食品安全自查责任第十一条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食品安全自查的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负总责。
第十二条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
第十三条公司全体员工应当参与食品安全自查,履行各自的食品安全职责。
第六章食品安全自查奖惩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对在食品安全自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做到科学标准化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管理制度)。
第二条管理制度适用于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生产、销售、配送、餐饮等食品经营活动,以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这些单位的监管工作。
第三条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食品安全,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公众的健康。
第四条管理制度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自查制度、记录制度和整改制度。
第五条各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管理制度要求的自查计划,并及时更新。
第六条各单位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
第七条各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自查档案,保存至少五年,便于监管部门的查阅。
第八条各单位应制定食品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并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第二章自查制度第九条各单位应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包括建立自查工作组、制定自查计划、开展自查工作和及时整改等内容。
第十条自查工作组由单位负责人牵头,经过培训合格的员工组成,负责制定自查计划、组织开展自查工作、汇总整改情况等。
第十一条自查计划应涵盖单位的所有食品经营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配送等,要明确自查的时间、频次和具体内容。
第十二条自查工作应遵循“抽样”、“全面”和“周期性”原则,即根据自查计划,对食品经营环节进行抽样检查,确保全面查核,定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
第十三条自查工作应根据食品安全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自查,比如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设备的清洁和保养、餐饮区的卫生管理等进行重点关注。
第十四条自查工作的结果应填写自查记录表,记录自查的内容、时间和人员等信息,并签字确认。
第三章记录制度第十五条各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记录制度,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配送等环节的记录。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规范食品安全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具体包括食品的名称、批次、生产日期、有效期、供应商信息等。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19篇)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精选19篇)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篇1名称:一、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文件。
(二)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三)索取和查验的文件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保管期限不少于2年。
(四)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销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选择账簿登记、单据粘贴、电子文档等其中一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
食品进货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坏、变质、质量不合格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并追回已经售出的食品。
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二、库房管理制度(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或设专门区域,不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
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 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定期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推荐)食品安全管理自查制度5篇食品安全管理自查制度1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按照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南充市境内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
第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记录,使之可追溯。
第四条、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指企业在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查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如:投料记录、温湿度记录、消毒杀菌记录等)、出厂检验、销售等关键环节,设立若干个质量安全监控点,以文件记录,结合条码、二维码和电子标签等新技术手段,以产品批号为切入点,实现对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记录、可监控、可查询和可追溯。
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企业应根据规模大小确定其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负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组织实施,自查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运行情况,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六条、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采购进货查验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等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出厂检验记录管理、不合格品记录管理、产品流向管理、原料和产品储存运输管理以及不合格食品召回管理等制度。
第七条、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应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过程记录三个层面建立起从原料采购到出厂销售的全过程体系架构,环环相扣,有机衔接,确保可追溯。
第八条、企业应当以产品批号为切入点,逐批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记录档案并统一归档管理,没有保质期限的,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产品有效期长于两年的,应保存至有效期满六个月以上。
第九条、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信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条码、二维码和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为手段,实现食品生产电子信息化追溯。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打印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似乎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人们随处可见公司、企业、学校等单位都在实行相关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而在实践中,如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规范自查流程以及对自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都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探讨如何打印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的相关文件,以及打印文件的注意事项。
一、“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简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组织或个人在日常经营、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根据国家、地区和本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相关规定,对涉及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产品、环境、操作人员、物资和食品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方面进行规范自查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的一种制度。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是企业和学校等组织保证食品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实行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使食品安全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打印文件的具体内容关于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的打印,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自查指南、自查记录表、自查报告等文件。
1. 自查指南自查指南是指为规范自查流程和标准而制定的一个文件,其中包括企业自查及日常检查的具体方法、自查流程、自查要求、自查周期等内容。
自查指南应该详细地说明自查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使得员工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标准、方法进行自查。
2.自查记录表自查记录表是自查指南的重要补充,也是食品安全自查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自查记录表是规范自查工作的工具,记录着企业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整改情况。
一份完善的自查记录表应该包括时间、地点、自查人员、自查内容、自查结果、整改情况等项目,以确保问题的全面记录、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
最新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部门。
第三条自查目的食品安全自查旨在:(一)确保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和问题;(三)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四条自查内容食品安全自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二)食品安全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的设定和执行情况;(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四)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储存、检验、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合规性;(五)食品生产设备、设施、用具的清洁、消毒、维护情况;(六)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七)食品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环境卫生等控制情况;(八)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九)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公示情况;(十)消费者投诉、举报及处理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自查频率(一)公司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查频次不少于每年一次;(二)特殊情况下,公司可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程度调整自查频次;(三)重大活动、节假日前后及季节变换时,应加大自查力度。
第六条组织架构(一)公司应设立食品安全自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二)自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组织实施自查、分析自查发现问题及制定整改措施;(三)各部门应设立自查小组,组长由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四)自查小组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及时上报自查结果。
第七条自查流程(一)自查领导小组根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食品安全自查方案;(二)自查小组根据自查方案,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记录自查过程和发现问题;(三)自查小组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上报自查领导小组;(四)自查领导小组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五)各部门应根据自查领导小组制定的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六)自查领导小组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并对整改不力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门店自查制度一、目的为确保门店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自查制度,以实现门店食品安全的自我监督和管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门店的食品安全自查工作。
三、自查原则1. 定期性:门店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查。
2. 全面性:自查应覆盖所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环节。
3. 客观性:自查结果应真实、客观,不得隐瞒或伪造。
4. 改进性:根据自查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四、自查内容1. 许可管理:检查门店是否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2. 人员管理:确保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明,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3. 场所环境:检查门店内外环境是否清洁,有无污染源。
4. 设施设备:检查冷藏、冷冻、加热、消毒等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5. 采购与储存:核查食品原料的采购渠道是否正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6. 加工制作:检查食品加工制作过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7. 销售与服务:确保销售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服务过程卫生。
8. 餐具与用具:检查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情况。
9. 废弃物处理:检查废弃物是否有专门的存放设施,并定期清理。
五、自查频率门店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食品安全自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自查频次。
六、自查记录1. 每次自查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自查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自查记录应至少保存两年,以备查验。
七、问题整改1.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2. 整改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在下一次自查时进行复核。
八、监督与责任1. 门店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全面负责。
2. 对于违反自查制度的行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门店管理层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法律法规为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本制度内容,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食品安全自查管理。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自查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公司应设立食品安全自查组织,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
第五条食品安全自查组织应制定食品安全自查计划,明确自查内容、自查频率和责任部门。
第六条食品安全自查组织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自查内容与要求第七条食品安全自查内容包括:(一)资质审查:检查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是否齐全,实际生产方式和范围是否发生变化。
(二)原料采购:检查原料进货查验制度是否落实,是否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采购,原料质量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生产过程:检查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是否有违规操作现象。
(四)产品检验:检查产品检验制度是否落实,产品检验设备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五)储存运输:检查食品储存、运输条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是否有腐烂、变质、污染等现象。
(六)销售环节:检查销售场所、销售人员、销售记录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八条食品安全自查应按照自查计划进行,采取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
第九条食品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及时报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章自查记录与整改第十条食品安全自查组织应建立食品安全自查记录,记录自查时间、自查内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
第十一条食品安全自查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自查组织应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措施应具体、可行、有效。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通用8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篇1一、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公司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认真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自查范围对本厂食品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检查、层层监管,由食品安全负责人牵头,各部门、岗位负责人配合。
三、自查内容(一)企业资质变化情况:营业执照与食品生产许可证实际生产方式和范围是否一致,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后是否报告。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落实情况。
相关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齐全,是否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是否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并做好记录。
(三)原料进货查验落实情况: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索证、食品相关产品是否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采购,购进时是否索取了企业相关资质证明和合格证明文件。
是否有详细的采购验证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严格遵照了GB2760的要求,并做了详细的相应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是否实施“五专”管理,有单独的进货台账。
(四)生产过程控制情况:厂区环境、生产加工场所、设备设施卫生状况是否良好,生产工艺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是否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是否存在人流、物流及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
(五)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是否配备了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检验辅助设备和化学试剂是否齐备;检验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具有检验资格和能力;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对生产的每批产品进行检验,是否将检验的原始记录和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留存备查,是否对出厂的每批产品留样,并进行登记。
(六)不合格品的管理情况和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情况:是否有采购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和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对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理,对不安全食品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召回,并有记录。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一)一、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组织生产。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环境卫生管理等。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五、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2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公司规定处理。
六、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一、目的使进入流通领域的不符合食品安全的产品及时、快速、安全的召回,避免或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进入流通领域的不符合食品安全的产品。
三、职责:1、经理负责产品召回的启动及审批。
2、质检组负责产品召回实施监督与跟踪。
四、需要召回的不安全食品1、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食品,如外包装不合格,外观不合格,感官质量不合格等。
2、对确认的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3、对食品标签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的,通过加贴说明、发布告示等方式进行补救,并做好记录。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1、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管理措施。
2、制定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3、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
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4、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
5、建立并执行从来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执行食品安全。
7、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食品安全检验人员职责1、食品检验员要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对工作要认真负责,严把质量关。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管理制度1.目的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我公司食品安全。
2.范围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3.职责3.1质管部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
3.2质管部组织人员每月两次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检查。
3.2生产部、质管部分别指派1名以上管理人员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半年度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公司管理办公司提交自查报告。
4.食品生产安全检查规程4.1现场检查规程一、原辅料(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
检查项目:原辅料存放;专库管理;标签标识;索证索票;制度具备情况;现场记录。
(一)原辅料存放1. 原辅料存放是否离地、离墙。
外包装是否完整,并做好防护。
检查规程:查看原辅料存放情况,是否符合存放要求重点注释:原辅料堆放是否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2. 仓库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检查规程:查看现场卫生情况。
3.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过期原辅料,过期原辅料清理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过期原料,是否有处置记录。
4.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危险化学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是否符合存放要求。
重点注释:需符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5.生产用原辅料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存放。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毒有害物质与原辅料一起存放。
重点注释:库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
6.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他物品。
检查规程:查看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他物品。
重点注释:原辅料仓库内不应堆放非生产用物品,专库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二)专库管理1.食品添加剂是否专库或专柜保存,并有专人管理。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食品添加剂专库,询问管理人员。
重点注释:查看是否有专人专管。
2.内包装材料是否有专库或专门区域存放。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内包装材料仓库。
重点注释:原料、包装材料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
(三)标签标识1.原辅料(除农副产品)标签是否有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藏条件等内容。
检查规程:抽查至少3种原辅料,不足3种的全部检查,查看标签内容。
重点注释: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2.进口原辅料是否有中文标签。
检查规程:查看进口原料是否有中文标签,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重点注释:要符合国内法律法规要求,有进口商相关信息。
3.原辅料标签与索证索票一致。
检查规程:查阅抽查的原辅料索证索票情况,是否与现场的原辅料产品一致。
重点注释: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四)索证索票1.企业直接采购国内生产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索取原辅料生产商有效的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与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或批检报告。
检查规程:查看索取的材料是否反映现场抽查的原辅料情况。
重点注释: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2.企业直接采购进口的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检查规程:查看索取的材料是否反映现场抽查的情况。
3.企业直接从流通经营单位采购原辅料的,是否留存保留具有流通经营单位信息的每笔购物的凭证。
检查规程:查看索取的材料是否反映现场抽查的原辅料情况。
重点注释:同14.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企业是否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检查规程:查看原料辅料的检验记录,名称批次等信息是否与现场抽查的原辅料符合。
重点注释:同1(五)制度具备情况企业是否有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原辅料进出库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
检查规程:查阅制度是否在执行。
重点注释:必须建立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原辅料库管理制度。
(六)现场记录1.企业是否有仓库温湿度记录(对于有贮存条件要求的原辅料)、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原辅料进出库记录。
检查规程:抽查近期1批次成品,查阅相对应的相关记录。
2.进货查验记录中是否包含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产品许可证证号或票据号及其他合格证明文件编号等内容,是否保留相关证件、票据及文件。
检查规程:抽查近期1批次成品,查阅相对应的相关记录。
3.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使用的食品原辅料的品种是否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检查规程:抽查近期1批次成品,查阅相对应的相关记录。
重点注释:通过进货查验记录,查看索证索票。
4.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有记录检查规程:询问专管人员,查阅领料记录。
重点注释:是否有独立的食品添加剂领料记录。
二、生产过程控制检查项目:厂区环境清洁卫生状况;更衣室;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企业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产品投料记录;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生产中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现场人员卫生防护情况;回收食品处置情况。
(一)厂区环境清洁卫生状况1.厂区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是否散发出异味, 是否有各种杂物堆放。
检查规程:检查厂区内环境,是否符合卫生规范。
重点注释:不得有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垃圾应及时清扫,无杂物混堆。
2.厂区内是否设置防蝇、防鼠设施检查规程:检查厂区内环境,是否合理设置防蝇、防鼠设施。
重点注释:查看防蝇防虫设备安装位置是否到位。
3.企业的生活区和生产区是否分离检查规程:检查厂区是否有生活区,生活区是否与生产区有隔离。
重点注释:生活区、厕所等不得对生产区域产生影响;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
4.企业是否记录清洁卫生情况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清洁记录,是否按卫生制度执行。
重点注释:有卫生管理制度。
(二)更衣室1.更衣室进口和出口设置是否变化,内部是否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个人衣、鞋与工作服、靴是否分开放置。
检查规程:查看更衣室设施,是否按规定摆放。
重点注释:要有与生产量相匹配的更衣设施,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2.更衣室内空气是否进行杀菌消毒检查规程:查看灭菌消毒设备、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行,查阅灭菌消毒记录。
重点注释:可采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进行消毒。
3.更衣室内是否有完好的非手动式洗手设施、干手器,并配备了洗手液和消毒液。
检查规程:查看洗手设施配置是否齐全,消毒液是否有配置记录。
重点注释:消毒液的配置和更换要按照使用说明和制度要求。
(三)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1.车间及仓库是否设置防蝇、防鼠设施。
检查规程:查看防蝇、防鼠设施是否安装到位。
重点注释:一般设置在仓库或车间出入口。
2.物料是否离地离墙堆放检查规程:查看车间里物料是否有直接靠墙堆放在地面上。
重点注释:同仓库存贮要求。
3.生产车间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
检查规程:查看车间的垃圾桶是否有带盖。
重点注释:车间内垃圾桶(箱)应有盖。
4.各车间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积水,是否记录清洁卫生情况。
检查规程:查看车间的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积水,查阅清洁记录。
重点注释:车间无积水、无蛛网积灰等。
(四)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1.生产加工设施、设备表面是否清洁,无积垢。
检查规程:查看生产加工设施、设备表面清洁情况。
重点注释:生产用设施设备需及时清洁,并做好记录。
2.企业是否记录生产加工设施、设备的清洁卫生情况。
检查规程:查阅设施、设备清洁记录。
(五)企业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1.企业是否能提供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记录检查规程:查阅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2.企业是否有清洗消毒记录检查规程:查阅清洗消毒记录。
重点注释:车间内照明灯加装防护罩,紫外线灯不加罩,安装在工作台或需消毒设施上方不大于1.5m处(有微生物要求的产品)。
(六)产品投料记录1.企业是否能提供产品投料记录,投料项是否有违法添加。
检查规程:查阅产品投料记录,记录为成品仓库中抽查的同批次成品。
重点注释: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必须符合GB 2760。
2.投料记录是否包含包含投料数量、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用于生产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等内容。
检查规程:查阅产品投料记录,一一对应查看记录内容。
(七)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企业是否能提供关键控制点记录检查规程:查阅关键控制点记录,是否与制度中制定的一致,否是按要求记录。
重点注释:关键控制点是否与许可时设置一致。
(八)生产中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人流、物流是否避免交叉污染检查规程:查看生产过程是否有交叉污染,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污染。
(九)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1.原料是否经脱包或采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车间检查规程:查看原料进入车间前是否有脱包间或脱包区域,原料是否经过脱包或采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车间。
重点注释:能有效降低原料卫生状况对产品质量影响设施设备。
2.半成品存贮是否有防护措施,标识信息是否清晰检查规程:查看半成品存放区域,是否会受到污染,是否有标识。
3.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存放于专门区域检查规程:看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有专门区域分别存放,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重点注释:指定区域,要有标识。
4.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是否保持清洁,并符合产品特性要求检查规程:查看容器、工具和设备清洁情况,查阅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容器等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重点注释:生产用设备包括生产用管道和各种周转容器、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十)设备、设施运行情况1.温湿度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开启检查规程:查看温湿度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开启,有必要的话进行现场检测。
重点注释:查看相关制度要求,需符合制度。
2.清洗消毒设施是否正常开启检查规程:查看清洗消毒设施是否正常开启。
重点注释:查看相关制度要求,需符合制度。
3.空气净化装置是否正常开启检查规程:查看空气净化装置是否正常开启。
重点注释:查看相关制度要求,需符合制度。
4.其他生产必备设施是否发生变化检查规程:查阅许可资料,进行现场比对,检查生产必备设备、设施有无增减。
重点注释:不得随意变化,必须按照许可要求进行生产。
(十一)现场人员卫生防护情况1.是否按要求清洗消毒检查规程:查看至少2人现场清洗消毒动作是否按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