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一、国家和政权A. 国家的性质和属性•国家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国家的主体性质和属性•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国家的领土和国民•国家的政权和政权组织B. 政权的性质和属性•政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政权的来源和形式•政权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政权的主体和管理机构•政权的合法性和合法原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体系B.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党务和党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党员权利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和历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和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决策和影响三、中国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A.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分类和组织形式•国家主席和国家副主席的职责和权力•国务院和国务委员的职责和权力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务院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的构成和选举方式•国务院制度的基本情况和职能分配•国务院的成员和任免程序C. 法律和法律体系•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法律的来源和效力•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层级关系•中国的法律体系和立法机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建设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制度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成就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现实挑战和发展方向总结通过对高三政治常识的复习提纲,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我们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初中政治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政治与社会- 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及其培养- 祖国统一建设和祖国的维护- 反对分裂国家和民族团结-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政治与经济- 经济活动与社会必需品供应- 劳动、生产和收入分配制度-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政治与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政治生活与群众文化生活政治与法律- 宪法与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共秩序与法律知识- 法律体系与法律保障人权与社会公正- 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社会公正的实现与维护- 反歧视与保障人权- 制度建设与社会公正全球化与全球问题- 全球化的含义与影响- 全球问题与国际合作- 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参与方式- 中国对全球问题的贡献与责任社会主义与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要求的契合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与任务中国的领导- 中国的性质和使命- 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中国的组织和纪律- 中国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集体领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道路和对世界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国家政权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中国、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人民政协、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和工作原则民族自治制度与民族团结- 民族自治制度的性质和原则- 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任务- 民族宗教问题与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和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和意义-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影响- 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行进实践-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行进实践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阶段性目标- 以来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战略安排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实现国家富强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实现民族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实现人民幸福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国及其作用- 中国的性质和历史作用- 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 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 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制度保障-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推进工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要求和根本遵循-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三个历史性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基本方略和基本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和建设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和内涵- 网络文化建设与“中国梦”的传播- 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任务- 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 维护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的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综合国力与国防实力的关系- 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参与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目标和关键路径- 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和责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组织和纪律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政风纪纪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工程- 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和根本任务- 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和任务- 党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党的建设质量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党的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认识和解决党的建设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全民党员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质量和群众工作的关系和工作方法加强执政党的政治建设- 执政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任务- 清正廉洁的政治党风和政治党建的重要内涵-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任务和途径-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建设。
初中政治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体现了:A. 教育公平B. 教育优先发展C. 教育是国之大计D. 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计划经济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行为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A. 爱护公共设施B. 遵守交通规则C. 诚实守信D. 随意丢弃垃圾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答案:√2.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答案:√3.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什么是法治精神?答案:法治精神是指在国家治理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有公民和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五、论述题1. 论述青少年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答案: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
其次,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再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高考必备)高中政治复提纲(高考必备)
1. 党的基本知识
- 党的性质、纲领、党章
- 党的党员条件、党员教育、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 党的组织体系、党的领导制度
- 作风建设
2. 宪法与法律
- 宪法的基本原则、功能和种类
- 宪法的修改过程和方法
- 法律的概念、特点和地位
- 法律的制定和修法程序
3. 国家机关与政治制度
-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与职责
- 政府职能与结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代表选举- 参政议政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
4. 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
5. 民族宗教与区域经济
- 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
- 宗教自由与国家的宗教政策
- 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支持政策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
以上提纲可作为高中政治复习的导航,重点从党的基本知识、宪法与法律、国家机关与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民族宗教与区域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学习与复习。
每个知识点都要详细了解相关的内容,掌握其基本原则、特点和实践意义,以备应对高考。
2024年高二政治考试复习方法总结高二政治考试是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一次重要的学科考试。
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知识素养,确保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
以下是我对____年高二政治考试复习方法的总结。
一、确定复习内容复习的第一步是确定复习内容。
政治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很多领域。
因此,学生要根据教材和要求,确定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般来说,考试重点会放在教材中的重点章节和难点知识上,所以学生在复习时要抓住这些内容,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制定复习计划复习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计划,不能盲目地进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
要根据复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来确定每个阶段的复习计划,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检查和总结,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生了解政治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复习的基础。
在上课时,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做笔记。
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还要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阅读任务,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四、查缺补漏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固,这时就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
可以通过查阅参考书、教辅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查找相关资料。
还可以与同学互相讨论,共同解决困惑。
五、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做习题和模拟试题是政治复习的重要环节。
做题能够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复习情况,发现知识漏洞和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把握考试的节奏。
六、复习笔记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写复习笔记和总结。
复习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从全局上把握重点内容,加深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七、定期复习和检查复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复习和检查。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权力、国家和政府,研究任务是揭示政治规律、解释政治现象、探讨政治问题,并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是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由领土、人民和主权三要素构成。
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部落联盟说、征服说等多种理论。
3. 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是一种权力形式,其性质有统治性、全面性、最高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4. 政府的职能和结构政府的职能包括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政府的结构包括国家元首、政府行政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5.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来源有合法性、信任和能力等基础,其性质表现为独立性、决定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6. 政治权力的运作政治权力的运作包括决策、实施、监督和调控等环节,其中政治决策是政治权力运作的核心环节。
7. 政治制度的属性与功能政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规范性安排,其属性包括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等,其功能包括权力分立、利益协调和社会控制等。
8. 政治文明的演进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各种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的演进,形成了多元化、等级化和世界化的特征。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1.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有普遍性、平等性和直接性等。
政党制度是实现政治集团竞争的机制,其特点有多党制、多元化和自由竞争等。
2. 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共和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主、平等和法治等。
君主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专制、集权和威权等。
3. 法治国家与行政国家法治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宪法权威、法定权力和法律约束等。
行政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行政权威、行政主导和行政效率等。
4. 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民族主导的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族统一、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等。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一、政治生活基础知识1. 政治与政治生活- 政治的定义- 政治生活的特点- 政治生活的作用2. 国家与政府- 国家的概念与发展- 政府的职能与责任- 政府的组织结构3. 民主与法治- 民主的基本原则- 法治国家的含义-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4. 公民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的分类- 公民义务的内容-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1. 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的类型- 专制制度的特点- 不同政治制度的比较2. 政治体制- 单一制与联邦制- 议会制与总统制- 政治体制的变迁3. 政党与利益集团- 政党的作用与功能- 利益集团的形成与影响 - 政党与利益集团的互动三、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1.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途径- 政治参与的意义- 政治参与的限制2.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概念- 政治文化的形成- 政治文化的影响3.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方法- 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四、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 国际政治体系的构成- 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2.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挑战- 全球治理的机制- 全球治理的未来趋势3. 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建构主义与批判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的应用五、政治经济学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对政治的影响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原则- 计划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3.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的经济影响- 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与问题 -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请根据以上大纲内容,使用Word文档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按照实际文档格式进行编辑和排版。
确保文档内容清晰、准确,格式规范,无乱码或错乱字符段落。
您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内容,以符合您的具体需求。
初一政治复习要点总结:1. 政治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共同生活中的意识和行动的组织、管理和调整活动。
- 政治的基本任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权益。
- 国家的定义:一个有一定地域、人口和政权的统一政治组织。
- 国家的主权:国家在自己的领土内独立地行使最高权力的能力。
-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指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和方向的社会变革运动与建设事业。
- 共产党: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主张,是指导政治行为的理论基础。
- 民主、专制、集权是常见的政治制度。
- 讲究举国体制、君主专制国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不同的政治体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人民长远利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制度。
3. 国家与政府:- 国家的组织结构:国家权力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是国家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
- 政府的组织结构:政府是指执掌国家政权的组织和机构,是实施国家权力的机关。
4. 宪法与法律:-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权范围,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法律:法律是国家管理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是国家对社会行为作出的强制性规定。
5. 公民与公民权利:- 公民:公民是指具有民族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具有公民资格、享有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人。
-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保护下所享有的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
6. 政治常识:-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行为,包括选举、讨论、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等。
- 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一种通过选举来产生和改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代表人员的制度。
- 公共事务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生活中一些重要事务的管理和调控,如教育、卫生等。
2024年初中各类政治知识点
2024年初中各类政治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学习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组织机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领导机构以及政府组织和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 政治理论基础: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3. 历史和文化:学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革命历史、文化传统、传统节日等方面的知识。
4. 政治经济学:学习了解国家经济发展与政治关系,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全球化、经济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5. 政治参与:学习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包括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法治和宪法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6. 国际关系:学习了解国际政治、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国际合作与竞争、全球问题与治理等。
7. 政治思想和政策:学习了解不同的政治思想、政策和理论,包括各种政治观点、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价等。
以上是2024年初中各类政治知识点的大致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政治科学,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素养,为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现代公民打下基础。
政治复习计划关于政治复习计划(通用6篇)如何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复习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拿到更满意的成绩。
那么问题来了,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政治复习计划(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政治复习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政治复习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主要任务就是备战中考、冲刺中考,对于教学来讲就是要搞好最后的复习准备工作,为使本校政治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中考打基础的指导方针来制定计划,实施教学,系统复习,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第三轮复习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保xx年中考政治取得好的成绩。
二、学生分析1、本届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上届偏弱,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等指标较小,特别是各班的优生人数偏少。
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在应用知识解题能力偏差。
3、学生对政治分析题适应能力较差,不能用所学知识点来回答。
三、复习目标要求1、要紧扣新课程标准这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与时代性,复习指导的实施要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和课改方向。
2、以学生为本,复习备考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复习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本知识系统教学,争取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理疏导,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进而构成立体知识系统。
4、做好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分层布置作业,争取合格率和优秀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复习建议1、要扎实基础知识,构成知识框架。
在第一轮复习中,对初一、初二、初三各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科学地梳理,使学生思路清晰,这是熟悉课本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个人是点、社会关系是线,各种关系织成的网是社会)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人的身份是如何确定的?P5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三种?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在血缘关系中,人的身份可能是爸妈、哥姐、侄子、外孙等;在地缘关系中,人的身份可能是邻居、老乡等;在业缘关系中,人的身份可能是同学、学生、同事等。
4.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5.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①对自己: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社会;有利于我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②对他人:为他人树立榜样,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对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
▲6.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总)。
②要谦让、分享、助人(对他人)③要关注社会发展,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服务、奉献社会(对社会)。
▲7.观点: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的影响?积极影响:对个人: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详细见第2题);对社会: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详细见第3题)消极影响:①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稳定。
(歪曲事实、谩骂他人、网络诈骗)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耗费时间、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如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秘偷拍)。
考研政治有哪些复习资料
考研政治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对于准备考研的
学生来说,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研政
治复习资料推荐:
1. 官方教材: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这些是考研政
治复习的基础。
2. 辅导书籍:市面上有许多考研政治的辅导书,如《肖秀荣考研政治》系列,这些书籍通常包含历年真题解析、知识点总结和模拟题。
3. 历年真题:通过历年的考研政治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和
难度,同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4. 在线课程: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许多教育机构提供在线考研政
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
5. 考研论坛和社区:加入考研论坛或社区,与其他考生交流复习心得
和资料,可以获取第一手的复习资讯和经验分享。
6. 政治时事:考研政治考试会涉及时事政治,因此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动态是必要的。
7. 思维导图:制作或使用现成的政治知识点思维导图,有助于梳理和
记忆复杂的政治理论。
8. 模拟试题: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同
时熟悉考试流程。
9. 专业辅导机构:一些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会提供系统的复习资料和课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10. 学术期刊和论文: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某一政治理论的考生,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考生在选择复习资料时,应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复习进度,合理规划复习计划,并结合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学习。
同时,也要注意定期复习,避免临近考试时突击。
中考政治复习计划7篇中考政治复习计划1一、复习范围七、八年级政治上、下册及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二、复习步骤结合近年思想品德中考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出九年级在总复习阶段应合理利用的“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分为:七年级用一周时间复习,八年级用五周的时间,九年级知识用三周时间。
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
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
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
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
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
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轮:专题复习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是从第十周开始,估计使用两周时间。
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
选时政热点训练。
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政治常识考点复习大全(一)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还具有主权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国家性质即国体①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②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因此,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容。
③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④按照国家性质划分:历史上存在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三)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民主的含义: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它是与专制制度相对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佳。
对国家的管理只是统治阶级的事,被统治阶级不可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2、专政的含义:专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同样具有专政的职能,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和被统治阶级的专政相结合,是民主与政的统一体。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是国家权力的两个方面,是国家阶级性质在国体方面的具体体现。
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和优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首要标志: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政治复习计划(11篇)政治复习计划(精选11篇)政治复习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中考复习意见为指导,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届初三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初三年级思想品德的基本原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意志、价值观。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思想品德学科重要性认识不够(可能是受到分值下降的影响)、重识记、轻分析理解、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向。
三、教材分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因而,它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20__年中考范围,是在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内容进一步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复习中必须明确四个领域的具体要求。
首先,在心理健康领域,结合初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基本要求。
在正确理解竞争及其与合作的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意识,增强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的自觉性。
结合初中学生在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希望他们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增进对集体、国家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在道德领域,总体上要实现三个基本目标:自尊自强,交往的品德,承担社会责任。
在自尊自强部分,要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交往的品德部分,要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一、我国的国家制度1.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民主的含义: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3.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是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6.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7.我国民主政治建设:(1)必要性: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如何建设: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③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办西方政治模式。
④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人民民主。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一概括,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特点、地位和作用及其科学性。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这几个理论成果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都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
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连续5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题中,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字样。
其中,十七大报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六大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五大报告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四大报告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三大报告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通过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通过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谱写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篇章;通过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发展观的新跨越。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党对四大基本问题和四大规律的认识将日益深化和成熟,将以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归结为“四个怎样”。
他指出:“3 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正是通过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我们党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创新。
3、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思想精神旗帜,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事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进步有益成果,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具体体现在党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之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两手抓、两手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思想观念实现大飞跃,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大突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复兴之路、成功之路、光明之路。
三、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新思路、提升文化发展新境界的开放之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坚持它、发展它,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4、怎样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掌握什么三加快一加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
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首先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提出对党政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伦理要求,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任何社会对管理者都有公共要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
5、简述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党的十七大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潮流,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强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认识,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升华。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