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纳米粒子的制备与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66.06 KB
- 文档页数:23
新型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载药纳米粒子已经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它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可以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众多领域。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新型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一、新型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新型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包括:溶剂沉淀、超声辐射、冻干法等。
而化学法包括:还原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
以下是其中两种制备方法的详细介绍:1. 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纯物质制备方法,其原理为在有机溶剂和水中加入常规分散剂,然后加入目标材料。
通过搅拌、超声处理等手段将材料分散均匀后,同时加入沉淀剂,使其逐渐缩聚形成纳米粒子集合体,最后以离心方法收集粒子并洗涤。
该方法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制备大量的纳米粒子。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在该工艺中,通过溶剂将原始材料中的化合物溶解,然后聚合物质,形成纳米级的胶体,再通过凝胶固化,极化等方法,形成均匀的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结构单一、可控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制备过程中控制较为困难,所以制备成本较高。
二、新型载药纳米粒子的应用研究新型载药纳米粒子的应用研究涵盖了医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其中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1. 药物运载新型载药纳米粒子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运载技术,可以发挥其在药物递送中的优势,例如高效性、低剂量毒性等。
目前,已有多个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已经开发出来,包括磁性纳米颗粒、金属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等。
这些纳米材料处于极微小的尺度,能穿过血管血管壁进入人体器官,带有一定的药物效果。
2. 基因传递新型载药纳米粒子也可以被应用于基因传递工程中,以转移特定的基因序列到目标细胞内。
这种技术让目标细胞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更快速根据基因的要求执行功能。
这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来说是很重要的,例如癌症等。
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引言:纳米科技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它以纳米尺度的材料为基础,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
在纳米科技领域,功能性纳米粒子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以展示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潜力和实用性。
一、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制备功能性纳米粒子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和固相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和最成熟的制备方法之一。
通过溶剂热法、沉淀法和胶体化学法等,可以合成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纳米粒子,如球形、棒状、纤维状等。
在溶液法中,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备受到广泛关注。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是将不同材料的核和壳层组装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纳米粒子。
该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材料选择,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光学、电学、磁学、催化等性质的复合纳米粒子。
二、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应用功能性纳米粒子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针对能源、生物医学和环境三个领域进行阐述。
1. 能源领域纳米粒子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储能器件和催化剂等方面。
通过将纳米粒子引入太阳能电池中,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利用纳米粒子构筑高效储能材料,有望克服传统电池中存在的容量和寿命限制。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作为催化剂,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效率。
2. 生物医学领域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革命性意义。
纳米粒子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和结构,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缓释,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此外,利用纳米粒子的磁性、光学和声学特性,可以实现精确的疾病诊断和影像学检测。
3. 环境领域纳米粒子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等方面。
通过利用纳米粒子的吸附、催化和光催化性质,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此外,纳米粒子也可以用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大气颗粒物的形成,以及修复受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物理实验技术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纳米科技是当今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展示出与其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纳米科技的研究中,纳米粒子制备是一个关键步骤,而物理实验技术则成为纳米粒子制备的有效手段。
一、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纳米粒子制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溶胶的凝胶过程来制备纳米粒子。
在溶胶凝胶法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溶胶,如金属盐溶胶、金属氧化物溶胶等。
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溶胶中的物理和化学参数,使溶胶凝胶成粒子,并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表征。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的优势在于可以制备多种材料的纳米粒子,并且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操作灵活的特点。
例如,可以通过控制溶胶中金属离子的浓度、pH 值、温度等参数,来调控制备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和分散性。
二、热雾化法热雾化法是一种通过物理方法将材料转化为纳米粒子的技术。
这种方法通过将固体材料加热至熔点或沸点,并利用热膨胀效应,迅速将材料转变为微小颗粒。
热雾化法主要有热气胶凝法和电弧法两种。
在热气胶凝法中,首先将材料加热至高温区域,使其瞬间转化为气态,然后通过快速冷却将气态材料凝固为纳米粒子。
而电弧法则是利用高温电弧将金属材料蒸发,并在气相中形成纳米粒子。
热雾化法制备纳米粒子的优点是得到的纳米粒子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纯度高,并且可以制备大量的纳米粒子。
缺点是制备过程中需要高温,可能会对材料的性质产生一定影响。
三、溅射法溅射法是一种将固态材料薄膜沉积到基底上并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在溅射法中,先将固体材料制备成靶材,然后使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材,通过溅射的方式将材料沉积到基底上形成薄膜。
接着,经过后续处理,将薄膜转变为纳米粒子。
溅射法制备纳米粒子的特点在于制备过程可控性强,可以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如靶材的成分、粒度、功率密度等来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
此外,溅射法还具有制备材料纯度高、结晶性好等优点。
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材料调控性能纳米粒子是指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颗粒,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材料的调控性能是实现纳米技术应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以及材料调控性能的相关内容。
一、纳米粒子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最常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溶剂、催化剂等因素来合成所需尺寸和形状的纳米粒子。
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液法、沉淀法、气相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溶胶-凝胶、共沉淀等方式来制备纳米粒子,具有简单、灵活的优点。
2. 物理法:物理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法包括热蒸发法、气相凝聚法、溅射法等。
物理法制备的纳米粒子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均一性,但制备过程较为复杂,设备要求较高。
3.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生物体,如细菌、真菌、植物等来制备纳米粒子。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金属离子的还原和纳米粒子的形成。
生物合成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
二、纳米材料的调控性能1. 形状调控:纳米粒子的形状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节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等可以控制纳米粒子的形状,如球形、棒状、片状等。
不同形状的纳米粒子具有不同的表面积和晶面结构,从而影响其光学、电学、催化等性能。
2. 尺寸调控:纳米粒子的尺寸对其性能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尺寸的减小可以增加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催化反应速率等。
通过调节合成条件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调控纳米粒子的尺寸,从而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
3. 表面调控:纳米粒子的表面是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可以调控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稳定性、吸附性等性能。
例如,通过聚合物包覆、功能化修饰等手段可以增加纳米粒子与基底的相容性,提高其分散性和稳定性。
4 V o.l 42No .5M ay2009M aterials P rotectio n 添加剂N i -B 非晶合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王李波1,2,王晓波2,刘维民2(1.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2.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 非晶合金纳米粒子具有许多特殊功能,但摩擦领域尚未见其应用报道。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N i -B 非晶合金纳米微粒,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 i -B 非晶合金纳米微粒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 M )和能量散射谱(EDS)等对钢球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 i -B 非晶合金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30nm,表面被氧化;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能力,尤其当浓度为1.0%时,磨斑直径从0.54mm 降至0.38mm 。
其抗磨减摩机理为:N i -B 非晶态合金纳米微粒在摩擦过程中沉积并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由氧化镍、氧化硼、铁氧化合物及有机吸附物组成的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润滑防护膜,从而改善了基础脂的摩擦学性能。
[关键词] N i -B 非晶合金;纳米微粒;摩擦学性能[中图分类号]O611.4;TH 1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60(2009)05-0004-03 [收稿日期] 200812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50721062);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607606) [通信作者] 王李波,男,(1979-),博士,目前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E-m a i:l wan -g libo537@yahoo .co 0 前 言非晶态合金(Am orphous A lloy)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型材料。
非晶态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强度、耐腐蚀性、超导电性、力学、磁学、电学及化学性质,通常比相应的晶态合金优异,已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多个领域。
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技巧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科技领域之一,其在各个领域都展示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
而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技巧则是实现纳米技术应用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针对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技巧进行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合成法等。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凝聚态物理方法、气相法等,通过物理手段制备出纳米尺度的颗粒。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溶剂热法、沉淀法、蒸汽相法等,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制备出纳米粒子。
生物合成法则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合成纳米粒子。
不同的制备方法在纳米粒子的形状、尺寸及性质上有所差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对于实现特定应用目标至关重要。
在纳米粒子的应用方面,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具备了许多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其中,纳米粒子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
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可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此外,纳米粒子在光伏、光催化和电池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纳米粒子制备的高效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氢能源的制备效率,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医学领域,纳米粒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并提高疗效,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作为成像剂,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尺寸和结构,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选择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纳米粒子还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纳米材料可以用于水处理、废气净化和土壤修复等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纳米粒子的吸附和催化作用,有效地去除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从而净化环境。
同时,纳米粒子也可以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对食品质量进行监测和检测,提高食品安全性。
在纳米粒子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考虑因素。
一、纳米粒子的物理制备方法1.1 机械粉碎法机械粉碎就是在粉碎力的作用下,固体料块或粒子发生变形进而破裂,产生更微细的颗粒。
物料的基本粉碎方式是压碎、剪碎、冲击粉碎和磨碎。
一般的粉碎作用力都是这几种力的组合,如球磨机和振动磨是磨碎与冲击粉碎的组合;气流磨是冲击、磨碎与剪碎的组合,等等。
理论上,固体粉碎的最小粒径可达0.01~0.05 μ m。
然而,用目前的机械粉碎设备与工艺很难达到这一理想值。
粉碎极限取决于物料种类、机械应力施加方式、粉碎方法、粉碎工艺条件、粉碎环境等因素。
比较典型的纳米粉碎技术有:球磨、振动磨、搅拌磨、气流磨和胶体磨等。
其中,气流磨是利用高速气流(300~500m/s)或热蒸气(300~450℃)的能量使粒子相互产生冲击、碰撞、摩擦而被较快粉碎。
气流磨技术发展较快,20世纪80年代德国Alpine公司开发的流化床逆向气流磨可粉碎较高硬度的物料粒子,产品粒度达到了1~5μm。
降低入磨物粒度后,可得平均粒度1μm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的粒径下限可达到0.1μm以下。
除了产品粒度微细以外,气流粉碎的产品还具有粒度分布窄、粒子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分散性好等优点。
因此,气流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其在陶瓷、磁性材料、医药、化工颜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蒸发凝聚法蒸发凝聚法是将纳米粒子的原料加热、蒸发,使之成为原子或分子;再使许多原子或分子凝聚,生成极微细的纳米粒子。
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粒子一般在5~100nm之间。
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子大体上可分为:金属烟粒子结晶法、真空蒸发法、气体蒸发法等几类。
而按原料加热技术手段不同,又可分为电极蒸发、高频感应蒸发、电子束蒸发、等离子体蒸发、激光束蒸发等几类。
1.3 离子溅射法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阴极为蒸发用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40~250Pa),两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kV。
由于两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粒子形成,在电场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阳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
药物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粒子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能,因此成为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研究。
一、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1.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凝胶材料作为载体,如聚合物凝胶。
然后,在载体中加入药物成分,并通过热、化学或光照等方式促使凝胶形成纳米颗粒。
最后,通过离心、滤膜或超声波等手段分离纳米粒子,并经过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步骤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制剂。
2.溶剂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溶剂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反溶剂,如水和有机溶剂。
然后,在溶剂中溶解药物成分,并将其滴入反溶剂溶液中。
由于药物成分在反溶剂中的溶解度变小,会产生胶束或团簇结构,从而形成纳米粒子。
最后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纳米粒子,并经过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步骤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制剂。
3.胶束法制备纳米粒子胶束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表面活性剂和药物成分,使其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结构。
胶束结构由水溶性头基和油溶性尾基组成,可有效包裹药物成分。
最后,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或添加其他物质如离子凝聚剂,使胶束聚集并形成纳米粒子,最终通过离心或滤膜等方式分离纳米粒子。
二、纳米粒子的性能研究1.药物释放性能研究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能。
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表面修饰或结构等因素,可以调控药物在纳米粒子内的溶解度和扩散性,从而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或靶向释放。
因此,研究纳米粒子药物释放的速率和方式对于药物制剂的开发非常重要。
2.生物相容性评价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进入人体后,其生物相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研究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分布、代谢途径和副作用等,有助于评估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安全性和效果。
新型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药物的制备与应用也在不断地进步。
其中,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通过制备纳米级别的药物,可以改善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还能实现针对性运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文将对新型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制备方法(1)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例如化学药物、天然物质以及生物大分子等。
其制备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有机溶剂中将药物和高分子(或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形成药物高分子复合物;其次,将复合物溶解在无机溶剂中,使用加热或超声等方法实现溶剂沉淀。
通过溶剂沉淀法制备的药物纳米粒子通常具有较小的尺寸和狭窄的尺寸分布,且可调控性较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2)乳化剂法乳化剂法是制备水相纳米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需添加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将药物分散在乳液中,随后进行高压均化或超声处理,使药物与分散介质溶解,生成药物纳米粒子。
乳化剂法相比于溶剂沉淀法而言,具有可扩展性更高的优点,同时,也因为介质和环境的影响不同,使得纳米粒子所表现出的性质也各有不同。
(3)共沉淀法共沉淀法通常用于制备磁性纳米粒子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等。
该方法需要添加助剂,使得药物和金属离子能够在一起并形成纳米颗粒。
在共沉淀法中,化学计量比和温度都是重要的因素,能够影响纳米粒子尺寸和结构。
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催化、能源等领域。
二、应用(1)靶向治疗靶向药物输送系统是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使药物能够更精确地针对某一特定的病理部位,从而降低药物在身体外扩散的副作用,减少了剂量和次数,提高了药物的效率和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中最常用的纳米粒子为脂质体纳米粒子和聚合物纳米粒子,它们能够有效地用于癌症治疗、病原体治疗以及其他炎症和疾病的治疗。
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近年来,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纳米粒子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纳米材料之一,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独特的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性质研究,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一、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在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中,制备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见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一般采用粉末冶金、物理气相沉积、电子束加工等技术,它们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它们的制备条件复杂,因此对于质量稳定性的控制较难,并且很难得到单分散的纳米粒子。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热分解法等。
这些方法制备出来的纳米粒子形状、大小均匀、单分散度较好,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纳米电子等领域。
二、纳米粒子的性质研究制备好的纳米粒子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这些性质常常是由于它们与完整材料的区别而产生的,例如小尺寸效应、表面原子数的减少等。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纳米粒子的几种典型性质。
1. 光学性质当纳米粒子的尺寸小于光波长或等于光波长时,会出现量子束缚效应,导致纳米粒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和散射现象产生改变,这种改变叫做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
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效应下,纳米粒子的颜色呈现出多种独特的颜色,这是对纳米粒子形状和尺寸的一种佐证。
2. 磁学性质纳米粒子的磁学性质受到粒子尺寸、晶体结构和制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当粒子尺寸小于一定范围时,具有较高的磁化强度和易磁化性质,这种性质称为超顺磁性。
3. 化学性质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比整体材料的表面原子数减少,使得纳米粒子的表面化学反应活性增加。
此外,纳米粒子往往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和较高的表面能,更容易与其他物质形成复杂的表面化学反应。
这些表面反应对纳米粒子的物相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药物制剂中纳米纳米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药物制剂中纳米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纳米粒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纳米粒的制备和应用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药效,为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药物制剂中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纳米粒的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是制备纳米粒的常见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使用不同的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可以得到粒径较小且分散性较好的纳米粒。
常用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剂沉淀法、微乳液法、凝胶-溶胶法等。
2. 物理制备法物理制备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制备纳米粒。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高能球磨法和超声波法。
高能球磨法通过机械碰撞使粉末颗粒逐渐细化,从而得到纳米粒。
超声波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将原料微粒破碎成纳米尺寸。
3.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材料来合成纳米粒。
例如,通过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细胞的代谢活性能力产生纳米粒,或利用某些生物分子的自组装特性形成纳米粒。
生物合成法不仅能够制备纳米粒,还可以调控纳米粒的形状、大小和表面性质。
二、纳米粒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药物载体纳米粒能够作为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粒子表面或内部,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实现靶向输送。
2. 增强药物渗透性纳米粒在药物制剂中可以用于增强药物的渗透性。
纳米粒的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积使其能够穿透生物组织和细胞膜,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吸收。
通过调节纳米粒的表面性质和粒径,可以实现对药物渗透性的控制。
3. 靶向输送纳米粒在药物制剂中还可用于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通过在纳米粒表面修饰特定的靶向分子,如抗体、受体等,可以使纳米粒具有针对性地靶向疾病部位。
这种靶向输送的策略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对健康组织的毒副作用。
三、药物制剂中纳米粒的前景和挑战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中纳米粒的应用前景广阔。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纳米粒制备技术,制备出具有特定尺寸、形貌和功能的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
二、实验原理纳米粒是一种尺寸在纳米尺度(1-100nm)的微小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粒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制备、化学法制备和生物法制备等。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制备纳米粒,即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纳米粒,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金属盐:氯化铁(FeCl3)、氯化钠(NaCl)、硝酸银(AgNO3)等;(2)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正己烷等;(3)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4)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吐温-80等;(5)pH调节剂: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等。
2. 实验仪器:(1)电子天平;(2)超声波清洗器;(3)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4)透射电子显微镜(TEM);(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6)粒度分析仪;(7)Zeta电位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1. 溶液配制(1)将金属盐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金属盐溶液;(2)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等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溶液。
2. 纳米粒制备(1)将金属盐溶液滴加到混合溶液中,控制滴加速度和温度,进行化学反应;(2)反应完成后,将产物转移至超声清洗器中,进行超声处理,使纳米粒分散均匀;(3)将超声处理后的产物转移至蒸发皿中,在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蒸发溶剂,使纳米粒聚集形成固体;(4)将固体产物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去除杂质,最后在60℃下干燥,得到纳米粒。
3. 纳米粒表征(1)TEM观察:将纳米粒分散于无水乙醇中,滴加到铜网上,晾干后进行TEM观察;(2)SEM观察:将纳米粒分散于无水乙醇中,滴加到样品台上,晾干后进行SEM 观察;(3)粒度分析:将纳米粒分散于无水乙醇中,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4)Zeta电位分析:将纳米粒分散于无水乙醇中,用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其Zeta电位。
氢氧化铝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氢氧化铝纳米微粒是目前纳米技术应用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尺度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从氢氧化铝纳米微粒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氢氧化铝纳米微粒的制备技术1.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氢氧化铝纳米微粒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蒸汽或者水性溶液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作用于铝盐,促使氢氧化铝晶体的生长和聚集。
水热法具有操作简便、操作条件温和、粒径大小可控等优点。
然而,其制备过程中还存在着溶液浓度、pH值、反应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控制。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化学合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配合物预酶体在适当的温度下制备氢氧化铝纳米微粒。
该方法具有成本较低、制备速度快、控制粒径可调节、产率较高等显著优势。
但是,溶胶凝胶法的制备条件复杂,其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预酶体/溶液比例、温度、pH值、溶液稳定性等,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
3.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气相沉积材料和工艺条件,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氢氧化铝纳米微粒。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气相沉积法的制备精度更高,可精确地控制粒径和包覆度等参数。
然而,其设备设施较为昂贵、制备过程需要高温高压等特殊条件、生产成本较高等缺点也是需要考虑的。
二、氢氧化铝纳米微粒的应用1. 环境保护领域氢氧化铝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对于水体的污染治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氢氧化铝纳米微粒也可以作为光催化剂,利用其高效的光催化作用去除有机废气等污染物。
2. 材料科学领域氢氧化铝纳米微粒具有的特殊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如制备高性能红外透明玻璃、高强度陶瓷、高效催化剂等。
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纳米技术在当今世界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中纳米粒子是纳米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因其具有特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能源、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即探讨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方法。
一、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机械碾磨、气溶胶和溅射等方法制备,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合成反应,例如溶胶-凝胶法、氢还原法和水相反应法等。
生物法则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微生物等生物体进行制备。
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纳米粒子材料及应用领域。
其中,化学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
以溶胶-凝胶法为例,其步骤包括制备溶胶、在溶胶中加入交联剂、烘干和煅烧等。
化学法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成分容易控制、制备粒径稳定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
二、纳米粒子的应用研究1、催化剂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常用于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和环境治理等领域。
例如,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通常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大气污染的治理。
2、生命科学纳米粒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很广泛,包括生物标记、唾液腺疾病诊断、药物输送和生物传感等方面。
例如,利用生物可分解的纳米粒子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也能够降低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3、能源材料纳米粒子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等领域。
例如,通过纳米粒子的掺杂,可以提高锂电池的电池效率和循环寿命。
4、材料科学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一系列先进的材料,如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级填料、纳米晶材料等。
通过分子层析、溶胶-凝胶法和原子沉积等技术,可以控制纳米级结构的形成过程,为高性能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5、其他领域除上述领域外,纳米粒子还应用于生命科技、环境科技、食品科技等领域。
例如,纳米银粒子可以提高食品的保鲜期,保护食品免受污染。
结语纳米粒子在工业和科研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王玲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BN纳米粒子的制备与研究系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姓名:王玲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班指导教师:袁颂东副教授1 纳米粒子与纳米材料的特性1.1 纳米粒子的定义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
纳米材料根据三维空间被纳米尺度约束的自由度来计,大致可分为零维的纳米粉(颗粒和原子团簇)、一维的纳米纤维(管、线、柱),、二维的纳米膜、三维的纳米块体等。
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材料,包括结晶和非结晶材料。
按组成可分为:无机纳米微粒、有机纳米微粒、有机/无机复合微粒。
无机纳米微粒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半导体,陶瓷,铁氧体等),有机纳米微粒主要是高分子和纳米药物。
1.2 纳米粒子的特性当小粒子尺寸达到纳米级时,其本身和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及许多大块固体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
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2. 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
3. 分析纳米颗粒的表征方法。
二、实验原理纳米颗粒是指粒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通过溶液法合成纳米颗粒。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水合氯化钠(NaCl)- 氨水(NH3·H2O)- 氢氧化钠(NaOH)- 硫酸铜(CuSO4·5H2O)- 蒸馏水- 超声波清洗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烘箱2. 实验仪器:- 容量瓶(100mL、250mL)- 烧杯(100mL、250mL)- 烧瓶(250mL)- 滴定管(10mL)- 电子天平-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配制溶液(1)称取一定量的NaCl,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超声溶解;(2)加入适量的氨水,调节溶液pH值至11;(3)缓慢滴加NaOH溶液,直至溶液pH值达到12;(4)加入一定量的CuSO4·5H2O,搅拌均匀;(5)将溶液转移至250mL烧瓶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10分钟;(6)停止加热,让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2. 制备纳米颗粒(1)将制备好的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分离;(2)取上清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3)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4)将溶液转移至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3. 纳米颗粒的表征(1)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干燥纳米颗粒;(2)将纳米颗粒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超声分散;(3)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4)计算纳米颗粒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的纳米颗粒在紫外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吸收峰,表明纳米颗粒成功制备。
2. 通过吸光度测定,计算得到纳米颗粒的浓度为1.5×10^-5 mol/L。
3.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化学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王玲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年月日
导师签名:年月日
BN纳米粒子的制备与研究
系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姓名:王玲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班指导教师:袁颂东副教授
1 纳米粒子与纳米材料的特性
1.1 纳米粒子的定义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
纳米材料根据三维空间被纳米尺度约束的自由度来计,大致可分为零维的纳米粉(颗粒和原子团簇)、一维的纳米纤维(管、线、柱),、二维的纳米膜、三维的纳米块体等。
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材料,包括结晶和非结晶材料。
按组成可分为:无机纳米微粒、有机纳米微粒、有机/无机复合微粒。
无机纳米微粒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半导体,陶瓷,铁氧体等),有机纳米微粒主要是高分子和纳米药物。
1.2 纳米粒子的特性
当小粒子尺寸达到纳米级时,其本身和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及许多大块固体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
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按照材料的形态,可将其分四种:纳米颗粒型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纳米膜材料、纳米磁性液体材料。
1.2.1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
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
地增加。
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 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 m2/g。
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
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晶体微粒化伴有这种活性表面原子的增多,其表面能大大增加。
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运和构型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1.2.2量子尺寸效应
大块材料的能带可以看成是连续的,而介于原子和大块材料之间的纳米材料的能带将分裂为分立的能级。
能级间的间距随颗粒尺寸减小而增大。
当热能、电场能、或者磁场能比平均的能级间距还小时就会呈现出一系列与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反常特性,称之为量子效应。
这一效应可使纳米粒子具有高的光学非线性、特异催化性和光催化性质等。
1.2.3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
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对纳米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都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小尺寸的纳米颗粒磁性与大块材料有明显的区别,由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超导相向正常相转变。
与大尺寸固态物质相比纳米颗粒的熔点会显著下降。
1.2.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以及电荷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MQT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
这一效应与量子尺寸效应一起,确定
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也限定了采用磁带磁盘进行信息储存的最短时间。
上述的各种效应是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
它使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呈现许多不同于常规固体的新奇特性,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它也为常规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含有纳米单元相的纳米复合材料,通常以实际应用为直接目标,是纳米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当前纳米材料发展的新动向,其中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由于高分子基体具有易加工、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且能抑止纳米单元的氧化和团聚,使体系具有较高的长效稳定性,能充分发挥纳米单元的特异性能,而尤受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
2 纳米BN及其特性
2.1 BN的相关内容
2.1.1 BN的性质,用途
相对分子量24.82,密度2.25(20℃),熔点3000℃。
性状:六方晶系为白色鳞片状结晶,几乎不溶于冷水,也不溶于酸和冷碱,与热碱起反应。
用途:主要用作高温润滑剂,脱模剂,耐腐蚀及耐火材料,高频绝缘材料,氮化硼纤维及其复和材料,绝缘材料;对微波具有穿透性,可用作雷达窗口,粉末冶金材料,耐高温喷涂材料等;氮化硼具有多种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高压高频电及等离子弧的绝缘体、自动焊接耐高温支架的涂层、高频感应电炉的材料、半导体的固相掺和料、原子反应堆的结构材料、防止中子辐射的包装材料、雷达的传递窗、雷达天线的介质和火箭发动机的组成物等。
由于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用作高温润滑基剂和多种模型的脱模剂。
模压的氮化硼可制造耐高温坩埚和其它制品。
氮化硼可作超硬材料,适用于地质勘探、石油钻探的钻头和高速削切工具。
也可用作金属加工研磨材料,具有加工表面温度低、部件表面缺陷少的特点。
氮化硼还可用作各种材料的添加剂。
由氮化硼加工制成的氮化硼纤维是中模数高功
能纤维,是一种无机合成工程材料,可广泛使用于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宇航技
术和其它尖端工业部门。
2.1.2 BN的制备
a.硼酸与氨在800~1200℃下反应,为促进反应,通常加入三磷酸钙,反应结束后,进行酸洗,经干燥而得;
b.以硼酰亚胺为原料,进行高温热解而得;
c.以三氯化硼为原料,在氢气中与氨反应而得;
d.以硼砂为原料,与尿素在高温下熔融反应而得。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氮化硼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中得到立方氮化硼,爆炸结构氮化硼,六方氮化硼的纳米粒子。
2.2 纳米BN的结构
2.2.1 纳米BN材料的各种结构
图1.层状BN(a),BN纳米管(b),BN纳米管超晶胞(c)示意图
Figure 1. Structure of hexagonal BN (a),BN nanotubes (b)and supercell of BN nanotube (c)
2.2.2 六方氮化硼的性能及结构
2.2.2.1六方氮化硼的结构
氮化硼作为弥散相改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主要是增加其应变容量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