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控知识培训讲义 (1)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4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内容一、鼠疫简介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和跳蚤传播。
该病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多次大规模的疫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鼠疫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1. 鼠类传播:鼠类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尤其是黑鼠和棕鼠。
它们携带鼠疫杆菌,通过排泄物、尸体和分泌物将病原体传播到环境中。
2. 跳蚤传播:跳蚤是鼠疫病原体的中间宿主,通过叮咬感染鼠类,再通过叮咬人类传播鼠疫。
当感染的鼠类死亡后,跳蚤会寄生在其他鼠类或它们的巢穴中,继续传播病原体。
三、鼠疫的预防措施1. 环境清洁:定期清除垃圾、杂草和堆积物,保持环境整洁。
消毒鼠类出没的地方,防止鼠类繁殖。
2. 鼠类防治:采取鼠类防治措施,如设置捕鼠器、使用鼠类毒饵等,有效控制鼠类数量,减少鼠疫的传播。
3. 跳蚤防治:使用跳蚤灭蚤剂,清除跳蚤寄主,减少跳蚤的数量,阻断鼠疫传播链。
4. 个人防护:在可能接触鼠类或跳蚤的情况下,应穿戴防护服装和手套,并使用防跳蚤的驱虫剂。
避免直接接触死亡的鼠类或其尸体。
5. 提高卫生意识:加强公众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饮食不洁和接触污染源。
四、鼠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 早期症状:鼠疫潜伏期一般为2-7天,早期症状类似流感,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
在鼠疫高发地区或与鼠类接触后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 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淋巴结组织、血液或其他体液,进行鼠疫杆菌的培养和PCR检测,确诊鼠疫。
3. 抗生素治疗:早期诊断的鼠疫患者应及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链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治疗应持续7-10天,直到症状消失。
五、鼠疫疫情的监测和报告1. 监测系统:建立鼠疫疫情监测系统,定期收集鼠疫病例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
2. 疫情报告:发现鼠疫病例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保持信息畅通和协作。
及时发布鼠疫疫情信息,提醒公众加强防控措施。
鼠疫(一)基本特征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起的一种自然源烈性传病,传病防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临床患者可分为,肺鼠疫,皮肤,眼,肠鼠疫和鼠疫脑膜炎,其中肺鼠疫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病死率高。
鼠疫耶尔森菌属肠菌科耶尔森菌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的兼性厌氧菌,生长的最适酸碱度为6.9-7.1,温度28-30,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感,青霉素对鼠疫杆菌无抑制作用。
该菌对外抵抗力较弱,对光,热,燥及一般的消毒剂敏感;加热55℃15分钟100℃ 1分钟可将其杀死;但在潮湿低温与有机物内存活时间较长。
(二)诊断依据该病主要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早期诊断1.临床表现(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计数剧增,严重者出现体克或更严重状态。
(2)患者常有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3)出现重度毒血症,体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脸水肿(6)血性腹泄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体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8)剧烈头痛、昏睡、颈项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流行病学史(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同和(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1)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骺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l或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苗F1抗原。
(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讲座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
一、鼠疫流行病学引起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氏菌,是一种强毒力的病原体,对敏感动物和人具有猛烈的侵袭力和快速传染性。
1、传染源各种感染鼠疫菌的啮齿动物及鼠疫病人2、传播途径1、动物→跳蚤→人,蚤叮咬,经血液传播,多为腺鼠疫。
称为动物型传播。
2、人→空气飞沫→人,传播肺鼠疫,称为人型传播。
3、其他传播途经:剥离染疫动物皮毛时鼠疫菌进入创口而感染,接触传播,或吸入带菌皮毛中的尘埃感染;取食未充分煮熟的染疫兽肉,经消化道感染;实验室感染;染疫动物随运输工具传到其他地区。
3、人群易感性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所有人群都有易感性。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1—6日,多为2—3日2、临床表现鼠疫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剧、进展迅速、疼痛显著、病死率高为其特点。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感染性中毒症状,而各种体征并不明显(症状与体症不一致)。
突然发病,恶寒战栗,体温迅速升高至38℃以上,剧烈头痛,全身疼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重症患者早期即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狂躁谵妄、步态蹒跚如酒醉样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颜面潮红或苍白,有时发绀,表情痛苦,惊恐不安,结膜充血,出现所谓“鼠疫颜貌”。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10~30x109/L)。
三、预防1.管理传染源(1)灭鼠、灭蚤,监测和控制鼠间鼠疫。
(2)加强疫情报告,严格隔离病人。
(3)病人分泌物与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或焚烧。
死于鼠疫者的尸体应用尸袋严密包套后焚烧。
(4)加强疫源地的监测。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国际检疫和交通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进行严格检疫并且灭鼠灭蚤。
对可疑旅客应隔离检疫。
3.保护易感者(1)进入疫区的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2)预防接种鼠疫活苗。
主要对象是疫区及其周围的人群及参加防疫、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
卫生院鼠疫防控知识培训一、什么是鼠疫,鼠疫有哪些危害?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1.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人对鼠疫普遍易感。
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三、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
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四、鼠疫预防治疗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资料培训人:何鹏培训时间:2017年2月18日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蚤类为媒介传播,常流行于啮齿动物,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一、伊犁州直鼠疫流行概况伊犁州直属共有三个鼠疫监测单位,即伊犁州、尼勒克县及伊宁县疾控中心。
伊犁州、伊宁县疾控中心监测点为疑似鼠疫自然疫源地,尼勒克县监测点于1975年被确定为双宿主(灰旱獭和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精伊霍铁路建设中,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拥入将对我州的鼠疫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我州动物鼠疫疫情仍呈现出高强度流行状态。
近年来在昭苏县、霍城县狗血清中检出鼠疫阳性血清,在准噶尔盆地砂土鼠中分离出鼠疫菌株。
州直属33年来尚未发生过人间鼠疫疫情。
二、鼠疫流行病学(一)传染源1、传染源主要是各种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
2、感染了鼠疫杆菌的野生动物.3、感染了鼠疫杆菌的病人。
(二)宿主伊犁州直主要宿主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
(三)传播途经1、主要经媒介生物传播: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于死亡前常出现败血症;血中有大量的鼠疫杆菌,蚤类吸血后,鼠疫杆菌在蚤体内繁殖,再叮咬健康动物或人,将鼠疫杆菌注入被叮咬的动物或人体,而造成动物鼠疫或人鼠疫.伊犁州直主要传播媒介蚤类有谢氏山蚤、斧形盖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人蚤、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似升额蚤指名亚种、宽新蚤和阿洲山蚤等8种。
2、经空气飞沫传播 : 肺鼠疫病人咳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鼠疫杆菌,人通过吸入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可以直接患肺鼠疫,通过这种方式的传播,能迅速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
3、接触传播:多于职业有关;如野外猎取旱獭,黄鼠,野兔后剥皮毛时或皮毛加工过程中,病原体能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造成鼠疫的传播。
(四)人群易感性人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五)鼠疫的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鼠疫有地区分布的特征,如北疆来说沙湾,玛纳斯,精河,尼勒克等,皆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常有动物间鼠疫流行。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
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
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
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2009年我省湟源县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
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
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
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
2023年鼠疫培训内容(一)
2023年鼠疫培训内容
概述
•介绍鼠疫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和流行状况
•解释鼠疫对人类的危害和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
早期鉴别与诊断
•介绍鼠疫的早期症状、临床表现和体征
•强调早期鉴别与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及早采取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介绍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方法
•提供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技巧
•强调流行病学数据在控制鼠疫中的重要作用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详细介绍鼠疫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提供有效的传播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指导,包括个人卫生、环境清洁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鼠疫防控措施
•介绍鼠疫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集体防护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强调鼠疫疫苗的重要性、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紧急响应与应急处置
•介绍紧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的原则与方法
•提供应急预案和演练的指导,以便在鼠疫暴发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
国际合作与科研创新
•强调鼠疫防控需要国际合作和科研创新
•介绍国际组织、合作项目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机会
结语
•总结鼠疫培训内容的重点和要点
•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共同抵御鼠疫的威胁
以上是关于2023年鼠疫培训内容的简要介绍,通过这次培训,相信大家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鼠疫,掌握有效的防控知识,为保护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鼠疫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尊敬的各位员工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关于鼠疫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能够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必须了解鼠疫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鼠疫的传播途径鼠疫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跳蚤、直接接触病人和接触被感染的动物。
1.跳蚤传播:鼠疫杆菌依靠输液跳蚤寄生在啮齿动物身上,跳蚤会吸食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血液,然后在下一次叮咬人类或其他动物时,将鼠疫杆菌传播给叮咬的对象。
2.直接接触病人传播:当与鼠疫感染的人直接接触时,会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患者的体液传播鼠疫。
3.接触被感染的动物传播:当接触到患有鼠疫的动物,如老鼠、兔子等,或者与其接触过的物品(如尸体、粪便)时,鼠疫杆菌可能通过伤口、接触性黏膜(如眼睛、口腔等)或皮肤破损而进入人体。
二、鼠疫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鼠疫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环境清洁:保持办公室、仓库和食堂等场所的清洁,并定期清理垃圾和食品残渣,以减少啮齿动物和跳蚤的滋生条件。
2.防蚤措施:定期检查和消灭啮齿动物,灭蚤控制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使用杀跳蚤剂和兽药等方式。
3.个人防护: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和帽子,避免直接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或患者的体液、粪便等物品。
接触后要及时洗手和消毒。
4.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鼠疫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及时接种鼠疫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三、鼠疫的处理方法如果发生鼠疫疫情,我们需要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隔离措施:对被感染的人员和动物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鼠疫的扩散。
2.药物治疗:对于确诊的鼠疫感染者,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并预防病情恶化。
3.灭鼠灭蚤:对鼠疫感染源进行彻底清除,灭鼠灭蚤是阻断鼠疫传播链的重要手段。
4.通知上级部门: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协助开展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玉门市下西号学校教职工鼠疫防控知识培训资料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回升,人间鼠疫病情迅速增多,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流行的20种传染病之一。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
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
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
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辽宁省鼠疫疫源地属于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地处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南部边缘地带,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疫源地相毗邻。
1899年鼠疫首次传入我省,至1949年期间全省共发生124次大流行、18年次,总计发病8825人、死亡8763人。
经认定建平县、阜新县为鼠疫原发疫源地,彰武县、康平县、昌图县为鼠疫续发疫源地。
自建国以来,50多年我省没有发生人间鼠疫疫情,2003年我省疫源地局部地区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
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
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
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
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
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
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六、鼠疫的传播流行的特点在我国家鼠、旱獭为鼠疫的主要传染源、黄鼠、沙鼠为重要的传染源。
野生动物狐、野兔、藏黄羊,家养动物狗、猫等也不容忽视。
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人间鼠疫流行前,一般先有鼠间流行,可见鼠类成批死亡。
鼠蚤市主要传播媒介。
“鼠→蚤→人”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人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血性分泌物或并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黏膜受染。
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可以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可迅速造成肺鼠疫流行。
鼠疫可由疫区借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鼠疫的流行季节多在6—9月份,这和鼠、蚤的繁殖季节有关。
七、鼠疫的防控措施1、灭鼠、灭蚤:控制鼠疫发生与流行,必须开展经常性灭鼠、灭蚤工作。
灭家属时居室要同时灭蚤。
对家养猫、狗实施灭蚤,犬要栓养管理。
实施灭鼠、灭蚤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保证安全有效。
2、提高警惕,监视鼠疫疫情。
在疫源地的群众要做到“三报三不”。
3、鼠疫防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
疫源地的广大群众要在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卫生专业人员工作,听从指挥和支持有关处理措施的实施。
共同努力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八、哪些动物会感染鼠疫根据调查我国有85种动物可以感染鼠疫,常见的有牧区草原上数量最多的旱獭、黄鼠及多种鼠类,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及多种动物等。
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给人。
九、鼠疫的传播途径1、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多为腺鼠疫,鼠蚤吸入病鼠血液后,鼠疫杆菌在蚤的前胃内大量繁殖。
当疫蚤再叮咬其它鼠或人时,病菌即注入人或鼠体,构成感染。
2、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
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播,造成人间鼠疫流行。
3、经皮肤黏膜传播,接触剥食染疫的鼠类及其它啮齿动物的皮肉、内脏、血液和病人的痰液、脓血分泌物,均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
4、疫鼠疫蚤还可随交通工具传到外地造成鼠疫流行。
十、跳蚤的传播全世界已发现感染鼠疫菌的蚤类约200余种。
我国有37种自然感染鼠疫菌。
跳蚤传播鼠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叮咬动物或人时将带有鼠疫菌的血液倒流到宿主或人的体内,造成动物及人感染鼠疫。
十一、人对鼠疫的易感性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十二、怎样预防人间鼠疫1、在鼠疫疫源地区的居民,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狐狸、旱獭、野兔等动物,禁止小孩玩鼠。
2、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在外发现病死鼠或其他动物,发现症状与鼠疫相似或原因不明的高烧昏迷病人,应及时报告就近的卫生院、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就地隔离治疗。
3、对已判定为“疫区”的地区,要做好预防接种,积极做好疫区处理(消毒、灭鼠、灭蚤)和家屋及周围环境的灭鼠灭蚤,并搞好环境卫生。
十三、鼠疫的潜伏期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
肺鼠疫、败血型鼠疫1~2天。
接种鼠疫菌苗者发病可延长到7~12天。
因剥食染疫动物经皮肤伤口感染的潜伏期比染疫蚤叮咬者要短。
十四、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作为一种由动物传给人的疫病,鼠疫在发生前会有明显的先兆。
疫区出现不明原因成批鼠类死亡时,应高度重视,这说明当地可能有鼠间鼠疫发生。
病前10日内到过鼠疫流行区,接触疫源动物,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应警惕其罹患鼠疫的可能性。
第一例病人的及时发现与确诊,对本病预防与控制极为重要。
生态环境变化,易造成新的疫源地产生。
如兴建大型水库,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建立大型工厂等,可使鼠类等宿主动物迁移。
发生鼠疫后首先应认识到鼠疫是可有效防控的疾病,只要诊治及时,多能治愈。
其次树立战胜鼠疫的信心,发生鼠疫时冷静应对,消除恐惧心理,做好各类医疗物资准备。
第三要提高鼠疫防护意识,把防控鼠疫当作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把鼠疫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十五、发现鼠疫病人后怎么办鼠疫虽然凶险,但它是一种可用特效药治愈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战胜鼠疫的重要措施。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应严密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
同时按甲类传染病上报疫情。
病人应但间隔离。
病区必须做到无鼠无蚤。
入院时对病人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衣服消毒)。
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
工作人员护理和诊治病人时,应穿连衣裙的“五紧”防护服,戴纱布口罩或N95口罩,穿长筒胶鞋,戴胶薄手套及防护眼镜。
严禁探视和病人之间相互来往。
死亡者应火葬或深埋。
十六、发现病死鼠后怎么办动物鼠疫是人间鼠疫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来源,及时发现动物鼠疫流行,并且处理好动物鼠疫疫区,市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重要措施。
接到连续或大批疫源动物死亡的报告后,除应立即对送检材料进行检验,查明死因外,如属人口密集地区,还应组织人员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灭鼠、灭蚤。
无论在城镇或农村,凡人口较密集地区,在居民点内发现病死鼠,均应等同于发现人间鼠疫患者的可能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严格的疫区处理。
如在人烟稀少的牧区发现病死鼠时,以预防为主,及时对该地区进行严格处理,也是完全必要的。
十七、健康人接触鼠疫病人后怎么办在九日内与鼠疫患者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健康隔离留验。
如已去外地,应通报追踪,就地隔离留验,每日测体温2次,用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性服药,诊治病人及解剖尸体参加者必须事先服药。
十八、鼠疫患者的临床症状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头痛剧烈,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意识不清,昏睡,狂躁不安等症状。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
(一)腺鼠疫:占85~90%,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
主要以受侵袭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以腹股、腋、颈等部位淋巴结多见,淋巴结呈弥漫性肿胀,增大的速度极快,边缘不清,比较坚硬,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因疼痛剧烈,患侧呈被迫姿势。
(二)肺鼠疫: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
该型起病急骤,寒战,发展迅速,高热达39~41℃,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如抢救不及时,多在2—3日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败血型鼠疫: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可原发或续发,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急速。
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皮肤黏膜出血、呕吐、便血或血尿、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3天。
病死率高达100%。
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四)轻型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
血培养可呈阳性,多见于家鼠疫源地或预防接种者。
(五)皮肤型鼠疫(六)脑膜炎型鼠疫(七)肠鼠疫(八)眼鼠疫(九)扁桃体鼠疫十九、鼠疫检查1、常规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2)尿: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