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学习化学(精彩)
- 格式:ppt
- 大小:8.46 MB
- 文档页数:54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2016年高中化学试题汇编解析】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必修1第1章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三)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绿色化学;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分析:因化学与社会、科学、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则利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及生活常识来解决此类问题.解答:解:A、阿司匹林是生活中的常用解热镇痛药物,一般用来治疗感冒发烧,故A对;B、因氮化硅陶瓷、三氧化二铝陶瓷为常见的新型陶瓷材料,故B对;C、因铁铜相比,铁更活泼,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铁更易发生氧化发应而损耗,则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来保护闸门,故C错;D、因铅能使人体中毒,则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防爆剂来减少铅污染,故D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社会、科学、生活、环境等问题,此考点属于学习化学的基本素养,也是高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问题,这一考点往往为常识性的知识与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应予以重视.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界面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下面实例中涉及到的变化都属于“界面化学”的范畴.其中正确的是( )A.在汽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一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氧化为二氧化碳,可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B.泄漏在海洋中的原油可被海洋生物迅速分解而除去C.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直接化合生成了水合氧化铁(Fe2O3,Nh2O)的结果D.放置在空气中澄清石灰水表面出现的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A、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B、原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和其它种类的物质,属于混合物;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铁的性质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D、澄清石灰水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解答:解:A、在汽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一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氧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减少了一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B、泄漏在海洋中的原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和其它种类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能被海洋生物分解,故B错误;C、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是铁发生了吸氧腐蚀,故C错误;D、澄清石灰水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放置在空气中澄清石灰水表面出现的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难度不大,试题紧密联系新科技成果,增强了试题的时代气息.3.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化学与人类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开发和利用金属的早晚,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B.人们利用STM技术,“看”到了原子或分子的细微结构,实现了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技术C.科学家研究了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实现了化学反应的绿色化D.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武器、航天和导弹技术与化学科学无关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金属的冶炼条件,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越活泼的越难冶炼;B.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实现了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技术;C.全降解塑料能够减少白色污染;D.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武器、航天和导弹技术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与化学也密切相关.解答:解:A.金属的冶炼条件,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越活泼的越难冶炼,故A正确;B.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看”到了原子或分子的细微结构,实现了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技术,故B正确;C.科学家研究了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能够减少白色污染,实现了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C正确;D.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武器、航天和导弹技术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与化学也密切相关,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不密切B.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C.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密切;B.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性质以及变化规律;C.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D.化学研究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解答:解:A.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密切,故A错误;B.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故B错误;C.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故C正确;D.化学研究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难度不大.5.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H)2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化学的发展趋势.专题:化学应用.分析: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A.二氧化硫还原性气体,可以与氧化剂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钠含有钠元素、水中含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钠是还原剂,所以水中元素化合价需降低,所以氧元素化合价不可能再降低;C.铜为红色,浓硫酸与铜反应可能出现黑色物质CuO;D.依据氯气和碱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解答: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所以可以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故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氧气,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钠是还原剂,水只能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需要降低,氧元素已是最低价﹣2价,不可能再降,故B正确;C.浓硫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有可能被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没有探究意义,故C正确;D.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或生成的次氯酸钠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有探究意义,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推测,题目难度不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判断.6.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化学家将研究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对下列现象的研究不属于表面化学范畴的是( )A.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B.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上的反应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氮气与氢气在铁触媒作用下化合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表面化学是在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可知: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与表面化学无密切关系,其它三个选项是在表面进行的化学反应.解答:解:A、由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可知: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与表面化学无关,故A可选;B、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上的反应,氧气和氢气在电极的表面发生反应,与表面化学有关,故B 不选;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铁的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所以与表面化学有关,故C不选;D、铁作催化剂,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是在铁表面进行的,所以与表面化学有关,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表面化学的判断,注意表面化学与一般化学反应的区别,难度不大.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化学的发展,化学实验方法并不是化学研究的唯一手段B.研究质子和中子的结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一项新任务C.根据盖斯定律,燃烧一定量的煤和燃烧同量的煤干馏后的焦炭产生的热量一样多D.在通风橱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是一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防污染手段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绿色化学;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常规的逻辑方法、模型方法、假说、理论方法、数学方法等;B.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C.煤和焦炭的成分不同;D.绿色化学即对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解答:解:A.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常规的逻辑方法、模型方法、假说、理论方法、数学方法等,化学实验方法并不是化学研究的唯一手段,故A正确;B.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研究质子和中子的结构是物理研究范围,故B错误;C.煤和焦炭的成分不同,没有可比性,故C错误;D.通风厨的作用在于防止实验操作员近距离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而进行的隔离操作,不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发展趋势、绿色化学等,难度中等,注意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常规的逻辑方法、模型方法、假说、理论方法、数学方法等.8.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问题的是( )A.本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白雪牌”漂粉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C.这种口服液富含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根据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判断;B.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碘、硒;C.漂粉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只能漂白有机物;D.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解答:解:A.不论是天然物质,还是合成的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故A错误;B.氮和磷不是微量元素,故B错误;C.漂粉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一些有色无机物如CuO等不能被漂白,故C错误;D.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时刻离不开水,所以人类不能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化学知识的积累,建议本题用排除法解答.9.某同学从网络上收集到了以下“新闻”,其中肯定属于伪科学的是( )A.发现了微热时分解水的催化剂B.制得了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C.发现了微量的NO有益健康D.找到了常温常压下合成氨的催化剂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B.没有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C.NO是肺血管的选择性扩张剂;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解答:解: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降低水分解的温度,故A正确;B.没有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故属于伪科学,故B错误;C.NO是肺血管的选择性扩张剂,微量的NO有益健康,故C正确;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活化能有可能在常温下进行,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10.以下各项研究:①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使用;②新型药物的研究与生产;③高效能源的开发与使用;④新型防病毒疫苗的研制与生产.其中涉及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除了“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外的所有方面.解答:解:①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使用是物质的性质,涉及化学研究领域,故①正确;②新型药物的研究与生产是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涉及化学研究领域,故②正确;③高效能源的开发与使用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涉及化学研究领域,故③正确;④新型防病毒疫苗的研制与生产物质的变化规律,涉及化学研究领域,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查,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1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物质性质一般程序的第二步的是( )A.预测物质性质B.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C.进行实验和观察D.做出有关解释和结论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解答:解: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第二步是预测物质性质,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熟记教材知识是关键,难度不大.12.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不正确的是( )A.被蜂蚁蛰咬后,可涂抹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减轻疼痛B.农业上常用福尔马林溶液来浸种,原因是福尔马林具有杀菌和防腐作用C.向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D.氟利昂(CCl2F2)或NO X都可以破坏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蜂蚁蛰咬后,有酸性物质;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C.生石灰可与二氧化硫反应,减少环境污染;D.氟利昂导致臭氧空洞.解答:解:A.蛰咬是往入体内注射酸(大部分是蚁酸),可用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中和,故A 正确;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福尔马林有杀菌和防腐作用,故B正确;C.生石灰可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最终被氧化为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D.氟利昂导致臭氧空洞,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和环境污染及治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反应原理,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3.学习和研究化学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下列涉及的内容一般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研究一种新材料的用途和制备B.研究一种新微粒的组成和结构C.研制一种新的医疗药品的性质D.探究一种新物质的运动和规律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材料的制备、研究物质的组成、新药品的研制等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解答:解:A、研究一种新材料的用途和制备,就需要知道该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性质,所以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故A错误;B、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所以研究一种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故B错误;C、研制一种新的医疗药品的性质,属于研究物质性质,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故C错误;D、探究宏观物体的运动和规律属于物理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注意明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题目难度不大.14.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说法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高温高压下,将石墨变成金刚石B.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释放出二氧化碳,使一老汉窒息而死C.空气中游离的氮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为氮的化合物D.用碘化银可以进行人工降雨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高;B.石灰浆的成分是氢氧化钙;C.氮气能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D.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解答:解:A.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高温高压下将石墨制成金刚石,所以这种做法是对的,故A不选;B.石灰浆的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不释放碳酸钙,属于伪科学,故B选;C.氮气能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故C不选;D.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伪科学是指不切合实际,不符合科学道理的说法.15.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解答:解: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涉及化学变化,故A正确;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故B正确;C、研制新药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故C正确;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故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16.学习了化学,我们了解“化学就是未来,没有化学就没有未来”、“化学不能代替一切,但没有化学肯定没有一切”这些基本道理.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药物B.利用化学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C.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新材料D.目前化学研究还没有渗透到其他领域、发展较慢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药物;B.化学技术可以治理水污染;C.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新材料需要利用化学;D.目前化学研究已经渗透到其他领域、发展较快.解答:解: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如青霉素可以消炎杀菌,故A正确;B.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如化学技术治理水污染,故B正确;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如飞机、汽车的各种制作材料,都是利用化学技术开发的新材料,故C正确;D.目前化学研究发展较快,已经渗透到其他领域,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难度不大,化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同时它的一些负面影响,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人类应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17.人们把球分成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属于( )A.树状分类法B.环状分类法C.球状分类法D.交叉分类法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杆、根.解答:解:球分成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属于树状分类法.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分类法,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二.填空题(共1小题)18.通常使用的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解答: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还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树状分类法,故答案为: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可以采用单一分类法,也可以采用交叉分类法,难度不大.三.解答题(共2小题)19.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1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合理即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结构不同(合理即可).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2)图2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也可以生成水.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金属Na、Mg 性质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CO与CO2的分子结构不同,即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所以CO与CO2的性质不同;(2)从图2可知,反应前后氯离子和钠离子不变,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图2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解答:解:(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金属Na、Mg 性质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CO与CO2的分子结构不同,即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所以CO与CO2的性质不同,故答案为: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分子的结构不同;(2)从图2可知,反应前后氯离子和钠离子不变,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图2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故答案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运用结构思想解题是关键.20.(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氧气、二氧化碳、小苏打、氯化钠、水五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①最常见的溶剂是H2O ②做包子蒸馒头时使用的是NaHCO3③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④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NaCl(2)标准状况下11.2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 mol.将此HCl气体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mol•L﹣1.(3)在V L Al2(SO4)3溶液中,测得含Al3+的质量为a g,则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4Vmol•L﹣1,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8Vmol•L﹣1.(4)在标准状况下,2molCO2的体积为44.8 L,质量88g.(5)有些膨化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①生石灰按无机物分类属于氧化物.②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能吸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八年级化学实验总结在八年级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探索了许多奇妙的化学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八年级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回顾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经验。
首先,我们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通过用酚酞指示剂观察醋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我们发现产生了水和盐,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接着,我们进行了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观察到了金属与盐酸反应时释放氢气的现象,学到了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规律。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发现氧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生成水,这是一种火花混合物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
首先,我们要穿着实验服、戴上手套和护目镜,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其次,我们要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仪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最后,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要及时清洁实验台、洗净实验器具,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净。
通过这些化学实验,我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了解决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我锻炼了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总的来说,这学期的化学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通过实验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面对各种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精彩的实验等待着我们探索。
心得体会化学实验的学习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
重要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培
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首先,化学实验让我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能够亲自操作化学试剂,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化学原理和规律。
这种直观的体验让我对化
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化学的兴趣。
其次,化学实验培养了我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
我需要准确地称取试剂、控制火焰大小、调节实验条件等,这些操
作不仅考验了我的耐心和细心,还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验操作,我逐渐掌握了实验的技巧,也提高了自己的
实验能力。
最后,化学实验培养了我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
在实验中,
我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谨地记录
实验数据,这些要求培养了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实验精神。
同时,实验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这锻炼了我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1.(2018·长春质检)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B.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C.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D.可以用50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溶液答案A解析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故A正确;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故B错误.2.(2017·贵阳高三模拟)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
3 mol·L-1K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1 L溶液中含有0.3N A个K+B.1 L溶液中含有K+和SO错误!的总数为0。
9N AC.2 L溶液中K+的浓度为1.2 mol·L-1D.将0。
3 mol硫酸钾溶于1 L水中,所得硫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3 mol·L-1答案B解析0.3 mol·L-1K2SO4溶液中,c(K+)=0。
6 mol·L-1,c(SO错误!)=0.3 mol·L-1,则1 L溶液中含K+的数目为0.6N A,K+和SO错误!的总数为0.9N A,A项错误,B项正确;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是1 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受溶液体积大小的影响,2 L 0。
3 mol·L-1K2SO4溶液中K+的浓度为0。
6 mol·L-1,C项错误;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指的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D项错误。
3.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容量瓶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的过程: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C解析第①步不能把NaOH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第④步玻璃棒应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的部分;第⑤步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4.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ρ=1。
84 g·cm-3)配制240 mL 1。
84 mol·L-1稀硫酸,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B.必需的定量仪器有50 mL量筒、250 mL容量瓶和托盘天平C.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5。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讲解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碳酸钠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4. 试管
5. 坩埚和黏合剂
6. 火钳
7. 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
2.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
3. 将酚酞指示剂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并轻轻摇匀。
4. 将盐酸溶液中加入的盐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直到出现颜色变化。
5. 记录所需盐酸溶液的滴数,并计算反应中生成的盐和水的化学计量比。
实验原理:
碳酸钠为碱性物质,盐酸为酸性物质,当二者反应时会产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酚酞指示剂为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下呈现无色,在碱性环境下呈现粉红色。
因此,在实验中,当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溶液呈现粉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反应的进行。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需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火源的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3. 实验结束后需将化学废液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反应中产生的产物的比例,或者尝试将其他酸碱对组合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酸碱对之间的中和反应特点。
生活化学小实验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的奥秘,即使是简单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我们探索化
学世界的舞台。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些生活化学小实验,让我们亲身感受化学的魅力。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日常食材来进行实验。
比如,我们可以用醋和小苏打
来观察化学反应。
将一些小苏打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慢慢加入一些醋,我们会看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同时伴随着轻微的起泡声。
这就是小苏打和醋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看到化学反应的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用品来进行实验。
比如,我们可以用酒精和盐来
观察火焰的颜色。
将一些酒精滴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加入一些盐,搅拌均匀后点燃酒精,我们会看到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因为盐中的金属离子在燃烧时释放出了特定的光谱,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颜色。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观察到火焰的颜色变化,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谱分析的原理。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日常材料来进行实验。
比如,我们可以用红蓝墨水和
牛奶来观察表面张力的作用。
将一些牛奶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滴入一些红蓝墨水,我们会看到墨水在牛奶表面形成了漂亮的图案。
这是因为红蓝墨水中的颜料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在牛奶表面形成了特定的形状。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观察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
通过这些生活化学小实验,我们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化学的魅力,还可以在日常
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趣味。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的奥秘,感受化学的魅力吧!。
在探究学习中体会化学的精彩摘要: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来实现。
因此,实验探究成为化学教学的一种必备方式。
实验探究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做到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探究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探究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08-02新的课程方案以来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成为一种时尚,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探究”也成为我的教学法宝,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试作尝试了探究式教学.将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理解探究的本质,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那么,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呢?下面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例略谈几点观点和做法。
一、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结论,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注重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而是如何更有效地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主建构,从而促成探究的成功,并在此过程,完成教师角色的改变,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合作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本节课让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科学过程,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
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之一,原电池原理在中学化学中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基础之上的。
为后继化学电源,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寻找金属防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本质和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和分子”,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部分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钟时H2、O2物质的量分别是mol、 mol。
(2)该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是。
(3)假设电解H2O速率相同,2分钟时试管内收集到的H2的体积是 mL。
(4)根据以上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相关B. 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74.58 L/molC. 同温、同压下,2 mol O2和2 mol 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相同D. 该实验条件下,O2的密度为1.287 g/L【答案】(1)0.1 0.05(2)24.86 L/mol(3)1243(4)B2.(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NH3)和硫化氢(H2S)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同温同压下,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为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0.01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0.44 g,则该气体的密度为________g·L−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在标准状况下,14 g CO与2 g H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________L。
【答案】(1)1∶2(2)1∶2(3)1.96 44(4)33.63.(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等质量的SO2和O2。
二者体积比为________,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密度比为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C和O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g·L−1。
精彩化学创新实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实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原理,还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精彩的化学创新实验,展示化学的魅力与无限可能。
一、发光实验发光实验是化学实验中最受欢迎的实验之一。
其中,最经典的实验之一是发光液的制备。
通过将荧光染料与过氧化氢混合,我们可以制备出一种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的发光液。
这种实验不仅能够展示化学反应的奇妙,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调整荧光染料的种类和浓度,探索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甚至可以将发光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制作出发光玩具或发光装饰品。
二、水处理实验水是生命之源,水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水处理过程,展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活性炭来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或者使用混凝剂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水处理原理,还能够激发我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并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进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能源转化实验能源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能源转化过程,探索新的能源技术。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解水制取氢气,进而探索氢能源的利用方式。
或者,我们可以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探索太阳能的利用途径。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源转化的原理,还能够激发我们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兴趣,并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技术。
四、材料科学实验材料科学是一个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领域,通过材料科学实验,我们可以探索不同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制备石墨烯,并研究其独特的电学和热学性质。
或者,我们可以制备纳米材料,并探索其在光电子学和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还能够激发我们对新材料的研究兴趣,并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开发更先进、更功能性的材料。
小小化学家中班科学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让人着迷的科学,它既神秘又有趣。
在小小化学家中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化学实验,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化学的奇妙世界。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有关原子、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实验一:魔幻变色草莓实验材料:1. 草莓2. 牛奶3. 碱性物质(如小苏打或小苏打水)实验步骤:1. 将草莓浸泡在牛奶中,使其充分浸润。
2. 取出浸泡后的草莓,将其放置在碱性物质中。
实验原理:当草莓浸泡在牛奶中时,牛奶的酸性会与草莓的天然酸反应,导致草莓的颜色变浅。
而当浸泡后的草莓放入碱性物质中时,碱性物质中的化学反应会使草莓的颜色逐渐变亮且变得鲜艳。
实验二:神奇的气球充气1. 塑料瓶2. 小苏打3. 醋4. 气球实验步骤:1. 将小苏打倒入塑料瓶中。
2. 将醋倒入气球中,不要让醋流入塑料瓶。
3. 将气球口紧紧盖住塑料瓶口。
实验原理: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当气球中的醋与塑料瓶中的小苏打反应时,气泡会不断产生,从而将气球充气。
实验三:魔法变颜色实验材料:1. 红、蓝、黄的食用色素2. 牛奶3. 洗碗液4. 棉花棒1. 在牛奶的不同区域滴入红、蓝、黄的食用色素。
2. 在洗碗液上沾取棉花棒,并将其浸入滴有食用色素的牛奶中。
实验原理: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而洗碗液分子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在洗碗液的作用下,亲水基团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导致色素在牛奶中变得离心,产生独特的纹路和颜色。
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分子的特性,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些精彩的实验,小小化学家们在观察中学习,通过实践中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
他们探索着分子之间的互作用,亲眼见证化学反应的变化。
这些实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实验技能、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完成这些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强调了实验的安全性,确保孩子们在保护者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最新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例文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会收获一些心得和感悟,这个时候,就可以写一篇感悟的文章,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写感悟的文章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例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例文1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上周宣布这周有实验课,孩子们就开始期待了。
虽然只是一次很常规的分组实验课,却也让我收获满满。
首先,实验课中应该贯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实验采取四人一小组的模式。
我发现有些组就合作得很好,人人有事做,实验进展也很顺利。
而有些组则是专人独断,一直是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孩子在捣腾,其他的孩子则是置身事外。
现在想来,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那些不参与的孩子确实是自己动手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动手或者怕不会操作弄坏实验器材;二是小组中的某些孩子过于强势,容不得他人动手操作。
我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契机。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很难发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但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找相应的孩子,告诉他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在"在做中学"才能学得深刻。
"在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来的。
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
不经过实践的理论是经不起考验的。
通过这次分组实验,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教学中不能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一厢情愿地"我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学生肯定掌握了",这是我一贯的想法。
但是,通过这次实验课,我发现自己有些天真了。
这次实验做的是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其中有一个操作是折滤纸,把滤纸折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四分之一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动手操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通过"做",我们获得的认识永远是肤浅的。
最后,快乐学习很重要。
化学实训心得分享
在化学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实践操作技能和化学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实验中的注
意事项和安全操作方法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实
验室安全装备,避免发生意外。
另外,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准确量取实验药品,避免发生误操作导致失败。
通过化学实训,我不仅学会了基础化学实验技能,还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现
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积
极寻找解决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总的来说,化学实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增强了
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实验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我的安全意识和团队
合作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化学实训的经验和技能,为自己的科学研究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集锦15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1时光飞逝,转眼间这一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已经结束,总的来看,我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
大学以来我只是在上学期做过无机化学实验,实话说无机实验跟这学期的有机实验相比无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还是实验要求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这学期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时就被各种各样不认识的实验仪器所吓到了,觉得有机化学实验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所用的教材已经把实验步骤讲得非常详细,而且课上老师也会给我们演示实验装置的搭建,会向我们讲解实验的大体流程以及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所以只要认真预习,认真听讲,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做,还是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实验的。
这一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让我学到了简单蒸馏,减压蒸馏,分液,连续萃取、点样、升华等基本的、常用的实验操作,也让我亲自感受了有机化学课上曾经学到过的傅克反应,帕金反应等有机化学中重要反应的奥妙;不仅我体验到了顺利完成实验、做出预期产品时的喜悦和激动,也让我学会分析错误的原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但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实验中学到了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我认为这门课程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我觉得可以适当地加入一到两次设计性的实验,这学期的我们所做的实验都不是设计性的,只要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样的实验对我们这些以前没有经过严格实验训练的人来说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缺点就是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深入思考,有所创新,因此我觉得可以在最后一两次实验时适当引入一些设计性的部分,让大家能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一些有创意的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最后,请允许我向本学期实验课的两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这学期的实验,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收获,谢谢!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2我有幸参加了在赣三中举行的全市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我带着自己准备多时的作品来到了赣三中,遗憾的是没能获得自己期待的成绩,但不管怎样,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参赛的机会,给了我一次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还要感谢陈人萍、彭亮辉等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
化学实验心得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化学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化学实验需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会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擅自更改实验步骤,避免因为个人主观原因导致实验失败或者发生意外。
其次,化学实验需要注意实验安全。
在进行实验时,我会戴上实验室必须的安全设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我会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情况,避免有毒气体的积聚。
在操作化学试剂时,我会小心翼翼,避免溅射或者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结束后,我会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工具,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另外,化学实验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在进行实验时,我会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实验积累经验。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我会和实验伙伴一起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遇到问题时,我会和实验伙伴进行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避免因为个人疏忽导致实验失败。
总的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做出贡献。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讲解教案
实验名称:气体生成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气体生成的过程,掌握气体生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橡皮塞、鱼鳃、氢氧化钠溶液、氢酸、滤纸、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 在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鱼鳃。
3. 将试管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4. 按下鱼鳃,使其中的气体逸出,将释放出的气体置于一片滤纸上,并点燃。
5. 观察气体燃烧的现象。
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与氢酸反应生成气体,放出的气体是氢气。
氢气具有很强的可燃性,因此可以通过点燃氢气来观察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溶液溅到皮肤上。
2. 加热试管时要注意不要使溶液溅出试管。
3. 点燃气体时要小心不要将燃烧现象影响到周围的实验器材和观察者。
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生成的过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同时,点燃气体的过程也可以带来一些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此外,通过此实验,学生还可以锻炼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能力。
带孩子参观中国科技馆亲身体验化学科学的精彩实验中国科技馆是一个备受孩子们欢迎的地方,这里提供了许多机会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科学与技术。
其中,化学科学展区是一大亮点,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亲身参与实验的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化学科学的精彩世界。
中国科技馆化学科学展区位于二层,它是一个适合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互动区。
我带着我的孩子来到这里,我们迫不及待地参与了一系列的实验,看到他们那兴奋的表情和思维的火花闪现,我深感这里真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绝佳场所。
首先,我们参与了“变色魔方”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纸张,当它接触到不同的液体时会改变颜色。
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拿起试管,将不同的液体倒入里面,亲眼见证了纸张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于物质变化的好奇心,也让他们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奥秘。
接着,我们来到了“魔法笔记本”实验。
孩子们用一支特殊的笔在纸上写字,结果却发现字迹可以消失不见。
他们感到神奇,但是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向他们展示了一个贴着写字板的电磁板,字迹通过电磁场急速挥发。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于科技应用的兴趣。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化学魔方”实验。
这个实验是模仿当年斯坦福大学教授之间举行魔方比赛时发现的,参与者需要组装一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部件,最终将它们组合成魔方。
这项实验的目的是教育孩子们通过组合不同的元素,创造出新的物质和结构。
孩子们带着兴奋的表情和挑战的心情,使他们在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认识。
参观了这一番之后,我意识到中国科技馆的化学科学展区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孩子们提供乐趣和娱乐,更是为他们打开化学科学大门的一扇窗户。
孩子们通过参与这些亲身体验的实验,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回家的路上,我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讨论我们在中国科技馆的化学科学展区中所体验到的实验。
他们兴奋地向我介绍了纸张变色、消失字迹和魔方的制作过程,展示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新的理解和兴趣。
神奇化学一年级化学实验课程化学实验是一门神奇的科学,它通过实践和观察,让我们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在一年级化学实验课程中,我们将进行一系列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精彩的一年级化学实验课程。
【实验一:神奇的颜色变化】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将为孩子们展示物质的颜色变化。
首先,我们会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食物染料,如红色、黄色和蓝色。
接着,我们将在透明的杯子里添加一些水,并将每种食物染料分别加入。
孩子们会看到水迅速变色,从而观察到颜色的变化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将学会如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颜色变化。
【实验二:神奇的气体产生】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将带领孩子们探索气体的产生。
我们将准备一小块酵母和一瓶温水。
孩子们会将酵母加入温水中搅拌,然后观察到气泡的产生。
这些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导致的。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学会认识气体的存在和产生方式。
【实验三:神奇的火焰变化】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将向孩子们展示火焰的颜色变化。
我们会准备一些不同金属的盐,如钠盐和钾盐。
然后,我们将在火焰中将这些金属盐逐一燃烧。
孩子们将看到不同金属所产生的火焰有不同的颜色,如钠产生黄色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学会通过观察火焰来区分不同金属。
【实验四:神奇的化学反应】在第四个实验中,我们将展示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例如,我们会准备一些小苏打粉和醋,并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孩子们会看到混合物产生了起泡和发生了化学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将学会观察和理解化学反应以及产生的物质变化。
【实验五:神奇的溶解实验】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索物质的溶解过程。
我们会准备一些普通盐和一杯温水。
孩子们会将盐加入温水中,并观察到盐的溶解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将了解到溶解是一种物质与溶剂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形成溶液。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一年级的孩子们将亲身参与化学实验,观察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通用14篇)化学实验篇1从小念书到大,我算是一个乖学生;但在众多学术大牛之间,我又是个叛逆的人。
我不喜欢化学实验,我完全整不明白,特别是其他人都懂。
但叛军终是要归降,尽管这一路艰辛劳人。
好吧我承认我抄过两次实验报告。
但同样我想说我从这两次抄袭中获益最大。
我知道了什么叫用数据说话,知道了怎么将普化课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报告中,知道了什么是解释现象,知道了别人都多“事无巨细”。
而且,随着普化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离域π键,什么是d-d跃迁,什么是螯合物——这些曾经在讨论环节让我自卑得要死讨厌得要死的名词,并且我知道了它们不过是概念,并不高深。
不得不提到实验十二,那次讲义后面贫乏的附录让我很是费解。
于是想起室友闲置在书架上的一本《无机化学》,我翻开后惊异地发现原来所有的反应式都可以找到。
不止反应方程式,还有现象和原理解释。
我如获至宝,于是在宿舍里2个小时写了三大页,然后恋恋不舍地去史纲,在史纲的课堂上写得不亦乐乎,直到下一节书法欣赏课老师熄了灯,我才心满意足地合上记录本,长舒口气,安心吃饭去——那是倒数第二次实验,却是第一次我想找到所有答案,认认真真地全部写上。
可笑吧,做了七次实验,我才知道讲义后面有方程式总表,做了九次实验我才知道什么是用数据说话,做了十一次实验,我才真的明白什么是“查资料”——但毕竟,我都知道了。
我是在往前走的:之前写预习报告要用一个下午,磨磨蹭蹭左思右想,心中好大不情愿;之前我写讨论报告要闹心一个星期,拿着猛哥芮姐的“范文”掂量来掂量去,觉得自己完全不是那个级别;之前实验报告我要拖到星期四晚上接近deadline了才悲怆地提笔,现在一做完实验就跑到三教认真记录;之前我都是凑字数,糊弄得差不多了就立马收起来等待上交,现在我翻着书,翻着讨论版,写不完就不想去吃饭;之前很多次愤恨地查数实验报告的字数,但都无奈放弃,因为各种平衡常数式子让人无法计算,现在我淡定地查着页数,有点兴奋地想总算不会浪费太多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