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验工艺卡
- 格式:doc
- 大小:569.50 KB
- 文档页数:1
磁粉检测工艺卡的编制(通用部分)表1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注1:被检表面要求:a、清除并打磨焊缝及热影响区。
b、除去漆层,露出金属光泽。
c、打磨掉工件表面与电极接触处的非电导覆盖层。
d、使用干法检测时:清除油污等,工件表面要干净和干燥。
注2:油基载液使用:A、对腐蚀应严加防止的某些铁基合金(如经过加工面某些轴承或轴承套)B、水可能会引起电击的地方。
C、在水中浸泡可能引起氢脆的某些高强度钢;D、油基载液可填写“LPW-3号煤油”。
注3:偏置芯棒法:交流电I=(8~15)D中D=d+2T,每次有效监测区宽度约为4d,重叠10%。
注4:安全防护:A、检测现场应设灭火器,用于防火。
B、检测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C、进容器内检测,要有进罐作业票,使用电器、照明用电应使用安全电压,并要办用电作业票。
打磨等作业要办动火票。
D、容器外设专人监护。
表2承压设备磁粉检测操作要求及主要工艺参数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例题)有一低温贮罐,如图所示,基本情况如下:1)设计压力:1.78MPa2)材质:09MnNiDR3)工件规格:φ2800×8000×18(mm)4)介质:丙烯5)设计温度:-45℃6)焊后要求整体热处理、水压试验和气密试验按JB/T4730.4-2005标准对A、B1、B2、C、D五道焊接接头进行磁粉检测,验收级别:Ⅰ级自选条件:CJE交流电磁轭、CXE交叉磁轭、标准试片(A1-15/100、A1-30/100、A1-60/100)、Fe3O4黑磁粉,YC2荧光磁粉,LPW-3号煤油。
编制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号:MT-01产品或工件名称低温储罐材料牌号09MnNiDR规格尺寸φ2800×8000×18mm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A、B1、B2、C、D焊缝及热影响区,100%检测被检表面要求清除并打磨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检测时机热处理后检测设备CXE交流电磁轭CXE交叉磁轭标准试块(片)A1-30/100检测方法荧光、湿法:连续法光线及检测环境黑光福照度≥1000μW/cm2;环境光照度≤20Lx缺陷记录方式采用照相法、录像法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并应用草图记录缺陷标示磁化方法磁轭法交叉磁场法电流种类磁化规范AC提升力≥45N提升力≥118N ,间隙0.5mm磁粉、载液及磁悬液配制浓度YC2荧光磁粉;LPW-3号煤油0.5g/L~2g/L磁悬液施加方法浇法/喷法质量验收标准JB/T4730.4-2005合格级别Ⅰ级磁粉检测质量评级要求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2)不允许存在任何线性缺陷磁痕3)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35mm×100mm)长径d≤1.5mm,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磁化方法示意图:磁化方法附加说明:1)A 焊缝用交叉磁轭磁化2)B1、B2焊缝用交叉磁轭磁化,由上而下行走。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Q/HS R.Z.14-2010)1、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1.1 本规程规定了渗透检测人员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标准的要求编写,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满足《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和GB150-2011标准的要求。
1.3本规程采用DPT-5着色渗透检测方法,适用的温度范围为3~50℃,当工件温度低于3℃时,应作对比实验,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4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合同要求编写。
1.5 引用标准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T5097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GB/T5616 《常规无损检测应用导则》GB/T1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JB/T6064-19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JB/T9213-1999 《无损检测渗透检查A型对比试块》JB/T9216 《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2、检测人员2.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资格证书。
2.2 检测人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不得有色盲和色弱,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1989的规定。
3、材料和工具Ⅰ、Ⅱ级人员按下列条件和工艺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
3.1 渗透检测剂由渗透剂、清洗剂和显象剂组成,表1的渗透检测剂供选用。
3.2 对比试块3.2.1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检测剂性能及操作工艺,其类型如下:a.铝合金试块(A型对比试块);b.镀铬试块(B型试块)。
3.2.2对比试块的清洗和保存对比试块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洗,清洗通常用丙酮仔细擦洗后,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混合比为: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
着色渗透检测工艺卡渗透检测工艺细则1. 适用检测范围包括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1.1渗透检测适用于检测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制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用板材、复合板材锻件、管件和焊缝的表面开口缺陷检测。
渗透检测不适用疏松的多孔性材料。
1.2渗透检测通常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但难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2.渗透检测人员要求渗透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的近视力和远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3.检测设备、试块3.1常用设备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棉纱、布和面巾纸3.2试块有两种,铝合金试块、镀铬试块3.2.1铝合金试块(A 型对比试块)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a、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检验渗透检测剂能否满足要求,以及比较两种渗透检测剂性能的优劣;b、对用于非标准温度下的渗透剂检测方法作出鉴定。
3.2.2镀烙试块(B型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3.2.3着色渗透检测用的试块不能用于荧光渗透检测,反之亦然。
3.2.4发现试块有阻塞或灵敏度有所下降时,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
3.2.5试块使用后要用丙酮进行彻底清洗。
清洗后,再将试块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体的密闭容器中存放,或用其他有效方法保存。
4渗透检测基本程序4.1表面准备4.1.1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
4.1.2被检工件机加表面粗糙度Ra≤1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验结果。
4.1.3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4.2预清洗检测部位的表面采用棉纱和布进行预清洗,4.3施加渗透剂喷涂:可用静电喷涂装置、喷罐及低压泵等进行。
刷涂:可用刷子、棉纱、布等进行。
浇涂:将渗透剂直接浇在工件被检面上。
浸涂:把整个工件浸泡在渗透剂中。
要严格控制渗透时间,在10ºC~50ºC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min。
渗透检测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1.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结构件及其他设备的原材料及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1.2本工艺标准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标准、规范2.1.1.1 JB/T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1.1.2 JB/T6064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2.1.1.3 JB/T9213 《无损检测渗透检查A型对比试块》2.1.1.4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1.1.5 施工技术文件要求的其他检测标准2.1.2 施工技术文件中有关渗透检测的规定2.1.3 渗透检测方案渗透检测方案一般包含在安装施工方案中。
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渗透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
渗透检测方案由PT-Ⅱ级或PT-Ⅲ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2.1.4 渗透检测工艺卡渗透检测前应编制渗透检测工艺卡。
渗透检测工艺卡由P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2.2 检测作业人员2.2.1 渗透检测工作应由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取得渗透检测I级或I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担任。
2.2.2 Ⅰ级人员应在Ⅱ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渗透检测操作和记录。
Ⅱ级或Ⅲ级人员有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签发检测报告。
2.2.3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2.2.4 检测人员的配备每个台班应配备PT-Ⅱ级或PT-Ⅲ级人员两名,辅助人员或PT-Ⅰ级人员一名。
2.3 检测设备与器材2.3.1 渗透探伤剂由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组成。
一般情况使用喷罐式渗透检测剂。
堆焊层表面着色渗透探伤工艺规程1 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采用着色渗透检测方法检测堆焊层表面开口型缺陷的方法及显示的验收水平。
检测对象为规格Ф89X12+3mm,材质X65+316L的复合管管端堆焊层表面缺陷的检测。
2 编制依据与引用标准2.1 ISO 12095 《承压用途的无缝和焊接钢管—液体渗透检验》2.2 GJB2367A-2005 《渗透检验》2.3 JB/T7523 《无损检测渗透检验用材料》2.4 JB/T9213 《渗透探伤用材料》2.5 API 5LD :1998 《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规范》3. 采用类别渗透剂:Ⅱ类—着色渗透剂去除方法:C法—溶剂去除法显像剂:e型—非水湿显像剂4 一般要求4.1 人员: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具备渗透探伤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并取得权威部门认可的Ⅰ级及其以上本专业资格证书。
签发报告者应获得权威部门认可的Ⅱ级及其以上本专业资格证书。
工作认真责任,责任心强。
4.2 试块应配备B型不锈钢镀铬标准试块,用以对渗透系统灵敏度检测和检测操作正确的验证。
灵敏度须保证2级及以上。
4.3 环境:探伤工作场地应光线适度,便于观察。
不得有影响检验人员可靠观察的因素。
4.4 堆焊层表面:不应有氧化皮、锈蚀、油污、焊接飞溅、油漆等任何影响探伤结果的外来物。
必要时可用砂纸或局部打磨来改善表面状况。
4.5 安全要求罐装渗透剂属易燃、易爆、微毒的化学材料,应注意防护。
5.检验用材料5.1 材料:检验用渗透材料包括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组成。
购买时必须有供货方的产品合格证明。
必须在有效期范围之内。
5.2 目视检测材料的性能:当发现渗透剂有明显的浑浊或沉淀物,色泽明显变化时;清洗剂有沉淀物,洗涤性能下降,粘度上升时;显像剂粒子凝聚,显像能力下降时,该渗透材料不得继续使用。
5.3 试块校验:每月必须用B型不锈钢镀铬标准试块校验一次,目的是校验操作过程是否按工艺规程执行及操作正确与否,和检验渗透材料的性能。
1、PT综合题(64分)在制氯乙烯聚合釜编号42677A,如简图所示,设计压力:1.55MPa,试验压力:2.0 MPa,设计温度:140℃,工作介质:氯乙烯、水和蒸汽,材质:16MnR/0Cr18Ni9,规格:φ3038×(16+3),焊缝系数:1.0,容器类别:Ⅱ类。
该容器采用复合板焊接而成,复层焊缝磨平,内表面采用电解抛光工艺,按要求回答问题并编制渗透检测工艺卡。
D7 D20 A5 D21 D22 Bh焊缝基层复合层聚合釜42677A1、回答下列问题:(30分)(1)编制该容器渗透检测工艺卡时应参照哪些法规、规范、标准和技术文件?(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分)A、《容规》(99版)B、GB150-98 C JB4730(报批稿) D GB12337-99E GB50094-98F GB151-99G GB3323-87H JB1152-81I JB3965-85 J 单位无损检测通用工艺K 单位质量管理文件L 设计文件和图纸M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2004答( A 、B、C、J、K、L)(2)聚合釜外表面人孔对接焊缝、接管角焊缝按GB150是否需要进行渗透检测?为什么?(5分)答:聚合釜外表面人孔对接焊缝、接管角焊缝不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10.8.3渗透检测的规定条件,所以不需进行渗透检测(3)对该容器内表面实施渗透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答:(1)由于内表面是奥氏体不锈钢,要严格控制氯、氟元素的含量不得超过1%的重量比。
(2)操作过程不要用硬物与表面接触,保持表面状态的完好。
(3)不能用高含碳量用具与表面接触,避免碳污染。
(4)检测后作好后处理,避免腐蚀内表面。
(5)容器内工作时,渗透检测剂微毒,作好防火、防毒工作,作好通风工作。
(6)注意用电安全。
(7)工作人员戴好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检测剂直接与皮肤接触。
(4)该容器内表面焊缝可以选择哪几种渗透检测方法?哪种方法为最佳选择并说明理由。
渗透加测工艺卡的编制(通用部分)渗透检测工艺卡1注1:渗透检测时机:应在喷漆、镀层、阳极化(阳极氧化)、涂层、氧化或喷丸、研磨前进行,安排在去除表面积碳层及涂层后、腐蚀试验后、热处理后、磨削、焊接、矫直、机械加工后进行。
注2:渗透探伤方法的选择:A、表面光洁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宜选用后乳化型着色或荧光法、荧光法;B、表面粗糙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工件,宜选用水洗型着色法或荧光法。
C、检验场所无电源,水源时,宜选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ⅡC-d)D、大批量工件,宜选用水洗型着色法或荧光法;E、大工件局部检验,宜选用溶剂去除着色法或荧光法。
F、高强度钢,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宜产生疲劳裂纹或应力腐蚀的在用承压设备内壁检测选用荧光法。
注3:渗透检测剂的选择:HD-5(标准型);DPT-5;美柯达,可水洗型、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剂的选择要为同族,注4:质量控制:A、检测前应用B型试块验证检测剂、工艺及操作方法的正确性。
B、非标温度下的渗透探伤,要用铝合金试块进行低温试验,来确定渗透时间;注5:安全防护:A、检测现场应设灭火器,用于防火。
B、检测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C、进容器内检测,要有进罐作业票,使用电器、照明用电应使用安全电压,并要办用电作业票。
打磨等作业要办动火票。
D、容器外设专人监护。
渗透检测工艺卡1渗透检测工艺卡编制(例题)某工厂在建工业压力管道,如图所示,规格为φ108×5mm,材质为1Cr18Ni9Ti,总长100m,共有20个对接接头,焊接方法为:氩弧焊打底,电弧焊多层多道焊,焊后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整体进行水压试验。
图样要求:对接焊缝外表面20%渗透检测抽查,渗透检测剂型号为DPT-5;按JB/T4730.5-2005标准,Ⅰ级合格。
自选条件,优化编制压力管道对接焊缝渗透检测工艺卡特种设备渗透检验PT工艺卡编号:PT-01工件名称压力管道规格φ108×5mm热处理状态/检测时机外观检验合格够被检表面要求打磨材料牌号1Cr18Ni9检测部位焊接对接接头检测比例20%检测方法ⅡC-d检测温度10~50℃对比试块B 型检测方法标准JB/T4730.5-2005观察方法白光灯下,目视渗透剂型号DPT-5乳化剂型号/去除剂型号DPT-5显像剂DPT-5 渗透时间≥10min 干燥时间自然干燥显像时间≥7min乳化时间/检测设备便携式喷罐黑光照度/可见光照度≥1000Lx渗透剂施加方法喷涂乳化剂施加方法/去除方法擦洗显像剂施加方法喷涂水洗/ 水压/ 质量验收标准JB/T4730.5-2005合格级别Ⅰ级渗透检测质量评级要求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2、不允许线性缺陷显示3、圆形缺陷显示(评定框35mm×100mm)长径d≤1.5mm,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渗透检测工艺1目的: 为保证渗透检测操作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信特制定本工艺, 本工艺规定了渗透检测人员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等内容。
2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3编制依据本工艺引用标准未注年号的, 应使用最新版本。
3.1JB/T4730.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3.2JB/T473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 渗透检测3.3TSG R7001-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3.4《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3.5其它有关规范、规程、标准4检测方法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采用着色渗透检测法; 对特殊情况下, 如制造时采用高强度钢以及对裂纹敏感的材料、或是长期在腐蚀介质环境下, 有可能发生应力腐蚀的场合, 其内壁宜采用荧光渗透检测。
5检测质量控制和检测级别评定: 检测技术等级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及设计图样的规定选择; 检测质量控制和检测级别评定依照JB/T4730.5标准进行; 合格级别应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确定; 检测部位和比例, 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和本中心有关检验规范的要求。
6检测前准备6.1检测时机: 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相应条款执行。
6.2现场条件: 设备内气体分析合格, 有关手续齐备方可入罐; 脚手架搭设应牢固, 保温层应拆除, 工作表面应清理干净, 通风良好。
6.3人员要求6.3.1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该项目的无损检测资格, 并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6.3.2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 其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 距) 视力和远( 距) 视力不低于5.0( 小数记录值为1.0) ,不得有色盲和弱视。
6.4设备要求:3.4.1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JB/T4730标准。
黑光灯、黑光辐照度计、荧光亮度计、照度计的性能应满足标准要求。
渗透检测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1.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结构件及其他设备的原材料及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1.2本工艺标准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标准、规范2.1.1.1 JB/T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1.1.2 JB/T6064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2.1.1.3 JB/T9213 《无损检测渗透检查A型对比试块》2.1.1.4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1.1.5 施工技术文件要求的其他检测标准2.1.2 施工技术文件中有关渗透检测的规定2.1.3 渗透检测方案渗透检测方案一般包含在安装施工方案中。
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渗透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
渗透检测方案由PT-Ⅱ级或PT-Ⅲ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2.1.4 渗透检测工艺卡渗透检测前应编制渗透检测工艺卡。
渗透检测工艺卡由P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2.2 检测作业人员2.2.1 渗透检测工作应由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取得渗透检测I级或I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担任。
2.2.2 Ⅰ级人员应在Ⅱ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渗透检测操作和记录。
Ⅱ级或Ⅲ级人员有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签发检测报告。
2.2.3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2.2.4 检测人员的配备每个台班应配备PT-Ⅱ级或PT-Ⅲ级人员两名,辅助人员或PT-Ⅰ级人员一名。
2.3 检测设备与器材2.3.1 渗透探伤剂由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组成。
一般情况使用喷罐式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检测工艺文件1.3.1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1.3.2工艺规程除满足NB/T 47013.1的要求外。
还应规定表2中所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
表2 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相关因素序号1 被检测工件的类型、规格(形状、尺寸、壁厚和材质)2 依据的法规、标准3 检测设备器材以及校准、核查、运行核查或检查的要求4 检测工艺(渗透方式、去除方式、干燥方法、显像方法和观察方法等)5 检测技术6 工艺试验报告7 缺陷评定与质量分级1.3.3应根据工艺规程的内容以及被检工件的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其内容除满足NB/T 47013.1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a) 渗透检测剂;b) 表面准备;c) 渗透剂施加方法;d) 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方法;e) 亲水或亲油乳化剂浓度、在浸泡槽内的滞留时间和亲水乳化剂的搅动时间;f) 喷淋操作时的亲水乳化剂浓度;g) 施加显像剂的方法;h) 两步骤间的最长和最短时间周期和干燥手段;i) 最小光强度要求;j) 非标准温度检测时对比试验的要求;k) 人员的要求;l) 被检材料、形状、尺寸和检测的范围;m) 检测后的清洗技术。
1.3.4操作指导书的工艺验证1.3.1.1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进行工艺验证。
1.3.1.2使用新的渗透检测剂、改变或替换渗透检测剂类型或操作规程时,实施检测前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1.3.1.3一般情况下每周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检测前、检测过程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检验。
1.3.1.4在室内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定期测定检测环境可见光照度和工件表面黑光辐照度。
1.3.1.5黑光灯、黑光辐照度计、荧光亮度计和光照度计等仪器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