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末统一考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0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开创这一创造性的伟大事业,必须树立创新思维,坚持开拓创新。
创新思维本质在出新,求新求异,着力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思维成果往往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和品质是创造性,想前人所未想、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
它打破迷信盲从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致力于创造和超越。
创新思维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它通常与灵感、直觉、顿悟紧密相连,是实践经验长期积累、突发飞跃的结果。
创新思维还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也会有失败相伴随。
开拓创新本质是破旧立新的过程。
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破”,就是要有辩证的否定精神,敢于破除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使思想与实际一致。
“立”,就是要创立新说、创新实践。
就是要有科学创新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改革,二是创新,而改革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过去,我们依靠开拓创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开拓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节选自陈曙光《唱响开拓创新的时代最强音》)材料二: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劳动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而扬弃异化劳动关键要看劳动主体或生产主体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活动这个对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B. 青蛙(wā)繁殖C. 领略(liè)风光D. 静寂无声(j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是公司里的一名优秀员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读起来如痴如醉。
B.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领导赏识。
C. 她的演讲引经据典,令人叹为观止。
D.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找)B.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难以忘怀。
(曲折)C. 他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让人不得不佩服。
(尖锐)D. 他的计划周密,一步一步地实现了目标。
(周到)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勇夺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B. 她的演讲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C. 他的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D. 她的书法作品被挂在展览馆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正在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
7.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
8.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这座城市的()非常美丽,吸引了大量游客。
9.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的()很高,是班级里的优秀学生。
10.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这场音乐会演奏了多首世界名曲,观众们()不已。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
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官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
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
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
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羡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
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
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
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
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
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
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
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
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
(二)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
《红楼梦》的结构有两大脉络:一是家族兴衰,另一是宝玉心性之旅。
家族兴衰的脉络与府第的场景关系最直接,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
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
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
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
广附东江中学2024-2025学年其次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许多是清代人的穿着。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
”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爽性相识:“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应当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但褂子在别的朝代也出现过。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予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全身穿戴红衣红饰上。
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特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
红色有剧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烈、热情的本性和感情的力气,与他热忱奔放的性格暗合。
红色也体现了他敬重女性的心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特别推崇、仰慕和关切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抗拒封建礼教、追求特性解放的象征。
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到处受羁绊,恨不能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溢刺激性和令人激昂的色调。
它是使人产生主动进取的看法,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
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
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
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shēng)B. 纸醉金迷(mí)C. 神采飞扬(yáng)D. 赤壁之战(b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昨晚举行的晚会推迟到明天晚上。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外辅导时间。
C. 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D.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
3. 下列诗句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境最相似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会当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下列作家中,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是:A. 鲁迅B. 巴金C. 茅盾D. 莫言5.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包容万物B. 宽宏大量C. 豁达大度D. 海阔天空6.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白云像棉花糖。
B. 小明跑步像风一样快。
C. 这本书写得像流水账。
D. 他的脸色像纸一样苍白。
7. 下列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一组是:A. 喜悦—悲伤B. 高兴—生气C. 快乐—痛苦D. 愉快—痛苦8.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为人正直。
D. 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日月轮回,时光荏苒。
9. 下列词语中,与“波澜壮阔”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波澜不惊B. 波涛汹涌C. 汹涌澎湃D. 沉默不语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滴从云层中跳下来,像顽皮的孩子。
B. 风儿轻轻吹过,像慈祥的母亲抚摸着大地。
C. 雪花飘飘洒洒,像天上的仙子撒下了一地的银白。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残羹冷炙(cán)B. 纤毫毕露(xiān)C. 落英缤纷(bīn)D. 惊愕万分(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我国当代文学的一颗新星”。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C.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了诸多不便。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美丽(形容词)B. 欢乐(形容词)C. 悲剧(名词)D. 神秘(形容词)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去旅行。
B. 我最近在学一门新的语言。
C. 这本书很有趣。
D. 她的声音很好听。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我们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B. 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C. 这本书的封面很漂亮。
D. 她的心情很好。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她很漂亮。
B. 这本书很有趣。
C. 我们去公园玩。
D. 这件衣服很贵。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我们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B. 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C. 这本书的封面很漂亮。
D. 她的心情很好。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她很漂亮。
B. 这本书很有趣。
C. 我们去公园玩。
D. 这件衣服很贵。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我们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B. 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C. 这本书的封面很漂亮。
D. 她的心情很好。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她很漂亮。
B. 这本书很有趣。
C. 我们去公园玩。
D. 这件衣服很贵。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如果注意诗坛的变迁,就必然会发现一件事情,那便是诗的原质时常在改变。
我们称为艺术宝库的那永不改变的大自然,在诗人的笔下也时常在改变。
诗的内容,原是取之于生活中最敏感的事物;“春花”“秋月”之所以常占有诗中相当的字数,正因为它原是最易感到的。
然而这些敏感的事物,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滥调,一种无病的呻吟;于是新的敏感的事物,便又成为生活中的必要了。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的诗风最直接的,莫过于新的事物上新的感情。
这便是诗的不断的追求。
先就新的事物上说,音乐是最足以启发人的情绪的,中国本土的音乐可以琴为代表。
《诗经》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孔子在武城闻弦歌之声,当然是琴瑟一类了;司马相如以琴心挑文君,文君夜亡奔相如,琴的效力更可以想见。
可是“琴”之含有诗意,则一直要迟到建安以后,曹丕《燕歌行》说“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这是琴之开始有诗的感觉,之后..到左思《招隐诗》“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琴”才真正独立成为一个诗意的向往。
陶渊明蓄素琴一张,抚以寄情,琴不必弹,就已先有了诗意,可算是“琴”中的佳话了。
此后“琴”乃成为诗中敏感的事物,如庾信诗“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卢照邻诗“山水弹琴尽,风华酌酒频”,乃都于诗中别具不尽之意。
然而这时另外一种新的乐器则又代之而兴,那便是胡人的羌笛,其魔力远过于琴之在诗中。
“笛”的爱好起于北朝的《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从此之后只要碰见笛声,便似乎无往而不成为好句,如王昌龄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问题: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解答: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为主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思考。
问题:鲁迅的作品主题是什么?解答:鲁迅的作品主题是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_________》以描写战争中壮士的英勇事迹而闻名。
解答:登高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_________、玩灯笼等。
解答:月饼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的诗歌风格。
解答: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形象丰满,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语言直接生动,意境独特。
2. 请简述《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以及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解答:《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和残酷。
四、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对2.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错五、作文题(共1题,20分)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作文。
解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答)。
2023-2024学年汕头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梳理《红楼梦》之前的知名小说中的女性现象,对考察《红楼梦》的女性观念,或许大有裨益。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是作家随意驱使的工具。
首先是男人进行政治较量的工具,如貂蝉一个十几岁的歌伎,没有从事间谍工作的经验,却把三个政治人物玩于股掌之上。
这一形象与寻常本真的“人”相去甚远。
其次还是作家张扬正统思想和节烈观念的工具。
糜夫人为保全阿斗,投井而死;刘谌之妻誓不降魏,立志殉国……作家弘扬节烈女子的初衷一以贯之。
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可称为镜花水月型的女性。
她们是不得志的文人才子的自我慰藉与精神补偿。
《好逑传》等小说中的女性尤具典范性。
她们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不精通,道德风貌尽善尽美,是超级美女、超级才女、超级贞女的集大成。
而读红楼女子,方有一种发生了“革命”的感受。
《红楼梦》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寻常而鲜活的女性世界,一个真实而饱满的女性世界。
这是《红楼梦》女性观中最有价值的亮点。
红楼女子,各美其美,花团锦簇,流光溢彩。
红楼女性的形貌美、才智美、性情美,都在绽放异彩。
然而,这种美不追求“集大成”,绝不集于一人一身;而且美是有分寸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红楼女子又是各有其陋的。
脂批①云:“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
”这些陋处,在形貌、才智、性情诸方面,都被自然、本真地透露了出来。
总而言之,红楼女子瑕瑜互见,是一个寻常本真的人的世界。
(摘编自刘敬圻《〈红楼梦〉女性世界还原考察》)材料二:以往某些古典主义作品在不同人物的性格对照中,往往发生过度倾斜现象。
过度倾斜把性格推向极端化和片面化,以至人工夸大自己设计的理想人物,人工丑化自己设计的反面人物,使人物的性格对照变成神明与魔鬼的对照。
茅盾认为,古典主义文学“在塑造人物方面由于作者的理智认为‘应当如此’而赋予人物以各种不同的理想的性格”,“古典主义者又是唯理性的信徒,所以他们认为‘应当如此’的人物就不能不是克制着感情的性格坚强的人”,但却不是“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能够遇见的人”。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试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凹凸、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多少学术精品。
打造学术精品,让世界相识“学术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学者的使命。
推动学术探讨、打造学术精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者要弘扬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精神。
学术探讨说究竟就是探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真理。
对真理的探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理性特质。
从事学术探讨的人,必需擅长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索和分析,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能进一步运用概念、推断、推理等形成理性相识。
缺乏理性精神的人,是难以相识和把握真理的,自然也就难以打造学术精品、取得学术成就。
学术精神还应当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术探讨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
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因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探讨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学术精神是一种造福于人类的精神、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人生有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
诚然,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也有从事学术探讨的动力,也可能取得肯定的学术成就;但一个人若想在学术探讨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重高校术成就,就必需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回顾学术发展史,在学术探讨方面有大作为、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马克思何以在衣食不足的生活逆境中,能够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写作?这明显与他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分不开。
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假如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华蜜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恒久发挥作用。
2023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A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盛唐诗人常常根据羌笛作为塞外之物的文化属性,将其用于边塞诗中,借以反映征人之悲。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用羌笛吹奏“伤离别”的《关山月》,表达其久戍边地不得归的无奈与悲痛。
《关山月》不仅成为诗人情感的爆发点,而且还有力地渲染了诗人的哀伤,使诗歌的情思变得更为明晰、深沉。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评论此诗“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盛唐的羌笛描写多渲染了征人的思归之苦、久战无功的遗恨等哀情,与诗人的心声水乳交融,这是之前的同类诗歌难以企及的。
②盛唐诗人常借羌笛吐露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愁,比起前代,此类诗歌的艺术水平也大大提升。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再大也不可能“满洛城”,这里显然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羌笛之声,为诗歌抒情作了铺垫。
其后,诗人巧用“折柳”,说明其所闻的笛曲为《折杨柳》,同时建立了本诗的情感基础。
最后,再用一个反问句将故园之思自然地从折柳送别之情引出。
如此,诗歌的情感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深沉。
浓郁的乡愁与嘹亮的笛声交相辉映,致使全诗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艺术高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
《唐宋诗醇》卷八评《春夜洛城闻笛》云:“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
至于《折柳》笛曲,点用入化。
”以羌笛表达乡愁的诗歌,盛唐约有9首,而盛唐之前仅约有4首,尽管早在先唐就有诗人以羌笛抒写故园之思,但其数量和质量,均不能与盛唐类似诗歌相媲美。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寥落(liáo luò)C. 悲切(bēi qiē)D.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倾筐倒庋B. 奋发图强C. 螳臂当车D. 志同道合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还远播海外。
B. 尽管天气十分恶劣,但是同学们仍然准时到校上课。
C. 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D.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但是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4.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小说类的是:A. 《诗经》B. 《庐山谣》C. 《红楼梦》D. 《滕王阁序》5. 下列诗句中,作者是唐代诗人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下一句是:2. 《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上一句是:3.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下一句是:4. 《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的上一句是:5. 《氓》中,"三岁为妇,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下一句是: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上的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2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汉字是千年的文化遗产,但不能一成不变。
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XXX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不断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XXX亲自批准成立“XXX”,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
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社会对汉语的热情不断升温。
今天,海外300多所XXX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汉字的改革过程中也曾出现问题。
简化汉字是为了提高沟通效率,但是如果简化过度,就会失去汉字结构和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面临考验。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
1952年,中国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却无法输入方块汉字。
外国专家曾认为“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而国内也有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
但是,放弃汉字将使中国文化面临断流的危险。
因此,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经过30年的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
1985年,中国科学家XXX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容纳各种文明成果,以礼相待,推杯换盏,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欢迎引进外来语,但反对过度使用。
在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时,要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详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 部署(bù shǔ) 悲切(qiē) 冠冕堂皇(guān miǎn táng huáng)B.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恬静(tián jìng) 的分(fēn de)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C. 没落(mò luò) 恬淡(tián dàn) 按部就班(àn bù jiù bān) 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ài)D.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珠圆玉润(zhū yuán yù rùn) 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 明察暗访(míng chá àn fǎng)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
2.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今天下三分”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
3. 《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的“不顾”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 《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且夫”的意思是:___________。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瀚海”的意思是: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留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媒介融合时代,由于新媒体的快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受逆境。
面对新的、困难、多变的舆论特征,主流媒体须要肩负传媒、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渠道来说,必需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实力建设。
在舆论事务出现后,主流媒体最干脆、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
因此,必需着力加强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自办媒介融合产品的建设。
一方面,在平日里,上述网络传播渠道须要尽可能积累订阅、关注、下载的用户,这样舆情一旦出现,便有更多民众能关注到该媒体的发声;另一方面,在事务发生时,这些主流媒体的网络渠道须要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使得自己所发之声被最大量的民众共享、传播,形成微博、挚友圈、微信群等的“刷屏”之势,以实现网络舆论正向引导。
从功能来说,必需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矫正方式建设。
当前主流媒体除了利用网络传播渠道,还须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介矫正舆情,聚焦于如下三种方式:一是对舆论事务进行深度的全面、拓展报道,矫正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零散化;二是对舆论事务进行深度评论,以诚意正意的正向观点,矫正网络舆论的负面导向;三是对舆论事务进行信息核实,务求客观、公正,矫正网络舆论散播的谣言和不公正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既须要主流媒体将公正、客观、深刻的观点尽全力传播开来,同时又要避开制造主流媒体与网络舆论场的观点对立,避开出现可能供网络舆论批驳、消费的“槽点”。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形式或者建筑体系,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基本上是属于砖石结构为主的建筑系统。
只有包括日本、朝鲜等邻近地区在内的中国系建筑才以木骨架结构为主。
由于木材的寿命有其一定的限度,因此连同建筑的寿命也有其局限。
这就是博伊德所谓“年代久远的”中国古建筑出乎意料的稀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中国古建筑主要发展木骨架结构而不像其他体系那样发展砖石承重墙式结构呢?中国古代是同时掌握砖石结构技术的,正如其他的建筑体系同样懂得用木头盖房屋一样。
世界上到处都有石头,同样也到处都有树木,当然,有些地方石头多些,有些地方树木多些,木结构的采用问题的产生似乎并不起因于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
对于中国发展木骨架结构的建筑有一些学者认为是“木”、“石”的有无问题。
建筑学家刘致平在《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一书中说:“我国最早发祥的地区——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
”但是李约瑟的看法却是“肯定不能说中国没有石头适合建造类似欧洲和西亚那样的巨大建筑物,而只不过是将它们用之于陵墓结构、华表和纪念碑,并且用来修建道路中的行人道、院子和小径”。
而在承德避暑山庄内修建的“淡泊敬诚”楠木殿所用的木材,并不是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取在当地,而是由南方千里迢迢地运来的。
另一个看法是基于社会经济的理由。
建筑师徐敬直在他的英文本《中国建筑》一书中说:“因为人民的生计基本上依靠农业,经济水平很低,因此尽管木结构房屋很容易燃烧,20多个世纪以来仍然极力保留作为普遍使用的建筑方法。
”那么,中国古代的经济水平或者说生产力是否低于其他国家呢?肯定不是。
另外,也不是只有经济强大的国家和地区才去发展石头建筑的。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搬弄石头来建筑房屋的时候。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统一考试题语文科试卷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共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荟.萃自惭形秽.讳.莫如深诲.人不倦B.桅.杆娓.娓而谈唯.唯诺诺委.曲求全C.孝悌.缔.结盟约门第.之争无的.放矢D.讪.笑步履蹒跚.潸.然泪下煽.风点火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代表作”,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检察机关以无所不为....的勇气,顶住各种压力,严肃查处涉及多位政府官员的金融诈骗案,百姓拍手称快。
C.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D.如果从长计议....,我们不应该只做一个会赚钱的企业家,还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这样我们的声誉会更好,自己会活得更快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耿仁杰指着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大声喝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今天是你们的死期到了!”B.我们要敢于用自己的眼光审视那些名不副实的满分作文,更不要把一味模仿和套用作为取得高分的“终南捷径”,这是有违写作规律的。
C.时间是一匹不驯服的天马,人类只有尊重它,才有可能驾驭它,使它不致倏忽而逝。
D.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一个支柱,取决于一个前提,就是它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商家和合作网站从中受益。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根据观察的结果,凡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_______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②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_______了的,向上提着。
③我对这里的湖泊了如指掌,但找不出第三个湖泊有如许清泉的_______之性。
A.贯注捏住纯净B.贯注提住纯洁C.关注提住纯洁D.关注捏住纯净二、(26分)(一)阅读《晏子治东阿》,完成5——8题。
(11分)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
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辟。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寡人无复与.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寡人无复与.焉与:参与,干预。
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诛:责罚。
C.君反以罪.臣罪:怪罪。
D.便.事左右便:于是,就。
6、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前臣之.治东阿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君乃.反迎而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景公召而.数之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陂塘之鱼,以.利平民以.五十步笑百步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晏子原先治理东阿三年,不徇私情,不贪钱财,能为百姓着想,却遭到了景公的责备。
B.景公表示要严厉惩罚晏子,晏子向景公请求改弦更张,继续治理东阿,决心再用三年,治理好东阿。
C.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一反原先的作法,却受到景公的赞许,于是晏子要求告老还乡。
D.晏子表达了不再治理东阿的意愿后,景公立即离开座位,感谢晏子第一次治理东阿时的种种努力,并让晏子继续治理东阿。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5分)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2分)翻译:②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3分)翻译:(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4分)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
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
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
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亟.发兵坑竖子耳(亟:马上)B.问陈平,平固.辞谢(固:坚持)C.此特.一力士之事耳(特:特意)D.上曰:“不能过.。
”(过:超过)10、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知之者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会诸侯于.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诸将云何.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D.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三)(6分)(任选6小题,多选则按前6小题计分,每小题1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②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③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⑤故远人不服,______________。
(《季氏将伐颛臾》)⑥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⑦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2分)(2)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3分)答:(1)(2)三、(22分)(一)阅读《瓦尔登湖》选段,完成13——15题(10分)我们康科德所有的湖泊起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远眺而现的,另一种是近观而见的,它更接近本色。
第一种根据风云变幻,借助天光而成的。
在晴朗的夏天,从略微远处望去,特别是在波涛起伏之时,呈现一片蔚蓝;但从极远处望去,湖泊呈现一片蓝灰;在风暴之下,则显露一片蓝黑。
据说海水的颜色变化与天气无关,它们可能今天是蔚蓝,明天是深绿。
在我们这里湖泊池塘中,当白雪覆盖大地,水和冰几乎都呈现绿草的颜色。
有人声称蓝“乃纯水之本色,无论它是流水,还是冰晶”。
但从船上俯瞰我们的河流,它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
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
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
有人认为这是青翠山林的渲染,但铁路那边黄沙地带的湖水也是鲜绿一片,况且,春天,树叶才嫩芽初吐,何以解释?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何以有霓虹之色的缘故。
而且这个地方,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融解,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模样,而湖中还是寒光熠熠的三尺坚冰。
像我们其他湖泊一样,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
每逢此时,泛舟湖上,环湖四望,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另一面的黛绿色交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玻璃般明净的蓝中略呈浅绿,以我记忆所及,仿佛是冬日西沉之时,它之上的乌云露出的一角蓝天。
1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湖周围环境的描写是对湖之美的一种衬托,但不是湖呈现特有色彩的一个原因。
B.文中多次将湖水的颜色与天空的颜色相比照,是想营造一种水天一色的和谐意境。
C.文章语言素朴无华,它让人看到作者一种澄净的心境,看到作者对美与宁静、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刻的体味。
D.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色彩的细微变化写得具体、生动、可感了。
14.瓦尔登湖水的颜色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4分)答:15.文段中,作者一再说“我们康科德”、“我们这里湖泊池塘”、“我们的河流”、“我们其他湖泊”,能不能把“我们”去掉或者换成“那里”?为什么?作者先写康科德所有湖泊的颜色,这与写瓦尔登湖有什么关系?(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2分)风雪夜归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见大门了,她觉得心里跳得很急但愿门不要关。
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
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缭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只得叫门了。
她绕着墙走过去。
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
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
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
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
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
”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
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
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