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之端午节教学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7.73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教学背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
端午节期间,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习俗。
这些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进行学科实践教学的宝贵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设计旨在通过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开展学科实践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认识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2.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3.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4. 端午节相关学科知识: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知识,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二)实践活动1. 赛龙舟比赛(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
(2)制作龙舟:每组利用竹子、绳子等材料,制作一条简易的龙舟。
(3)划龙舟:比赛开始,各小组队员轮流划龙舟,争取最快速度。
(4)评选:根据比赛成绩,评选出优胜者。
2. 制作粽子(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准备材料:糯米、红枣、豆沙、竹叶等。
(3)制作粽子:各小组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制作美味的粽子。
(4)品尝粽子: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3. 挂艾草、佩戴香囊(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
(2)制作香囊:各小组利用彩纸、彩线等材料,制作精美的香囊。
(3)挂艾草:将制作的香囊挂在教室或家中,以驱邪避疫。
(4)分享心得:各小组分享制作香囊的心得体会。
第1篇一、案例背景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五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端午节文化,我校决定开展端午节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习俗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习俗活动等;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2.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3. 端午节的习俗活动;4. 端午节的相关诗词、故事;5. 端午节的手工制作:香囊、龙舟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师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2. 教师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3. 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二)实施阶段1. 端午节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给学生讲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习俗活动等;2. 端午节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 端午节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故事,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4. 端午节手工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香囊、龙舟模型等,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5. 端午节龙舟比赛:组织学生进行龙舟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精神;6. 端午节文艺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文艺表演,展示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三)总结阶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2.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文化,撰写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有关端午节教案范文集锦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教案篇1一、活动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20xx 年6月16日四.活动地点:初三(8)教室五.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六.活动过程。
1、开场白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2、了解民族文化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
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传统文化教案七篇端午节传统文化教案精选篇1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会唱端午节儿歌,初步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3、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
难点:学会并熟记端午节儿歌,初步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三、活动准备:1、粽子、赛龙舟的图片,端午节介绍、屈原的故事,端午节儿歌一首。
2、制作粽子的材料:布、棉花、绳子四、活动过程:1、展示图片,老师提问,引出端午节(1)展示粽子、赛龙舟的图片(2)老师提问“图片里的是什么?什么节日会吃它?”(粽子)“图片里他们在做什么?什么节日会做这样的活动?”(赛龙舟)2、讲述端午节的来历以及有关习俗。
(1)老师提问“有哪些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什么时候是端午节,它又是怎么来的?”(2)老师请两名小朋友讲一讲自己了解的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3)老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屈原遭到坏人陷害被楚王流放到了汨罗江,后来楚国最终被灭亡,但忠于楚国的屈原没有投降的意思,就抱着大石头自沉汨罗江了。
当地人民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于是用五色线绑着做成的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儿们不要吃屈原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如今吃粽子,划龙舟的端午节。
3、教儿歌(1)老师提问:端午节这一天里,人们会做那些事呢?(2)老师把人们会在这天做的事编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学唱一下。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4、出示粽子,教孩子包粽子(1)教师提问:“刚刚在我们学的那首儿歌,我们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那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2)拿出粽子,提问:“那小朋友你们会包粽子吗?”“那你们想包粽子吗?”“那么你们用小耳朵听老师讲解,用眼睛看老师做。
”5、幼儿操作(1)幼儿分组操作学习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包的粽子,相互交流。
五、活动延伸:幼儿回家把儿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端午节传统文化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7篇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的教案应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来与时间,尝试查找日历中的农历。
2、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
活动准备:1、孩子前期经验: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与调查记录传统的节日,来历与习俗。
在前期活动中,认识日历。
2、环境材料创设:多媒体设备以及课件"端午节"活动过程:一、经验回忆:引出端午节1、在一年中,有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是只有人才有的节日只有人才有,别的国家没有的,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传统节日(出示字卡:传统节日)。
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最近,要有一个传统节日,猜猜看是什么节日(端午节)二、交流分享:端午节的习俗与由来1、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有什么快乐的事情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这是吃的方面;可以划龙舟比赛,这是游戏;戴香包,香香的;戴红丝带,这是用的端午节有许多开心的事情。
对于端午节你还知道些什么插艾叶,戴香包,画药酒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是良好的祝愿,祝愿小朋友身体健康,夏天不生病。
端午节有吃的,有玩的,有戴的,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夏天快到了,保健康,求吉祥。
2、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请幼儿说说看,个别零散经验的交流。
播放多媒体"端午节的来历",给幼儿完整的认识,梳理,丰富经验。
听了故事就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扔粽子,为什么划龙舟了。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与来历。
端午节是为了记念屈原先生,希望后人能够记住他,学习他那么爱国的三、操作,探索:端午节的时间了解端午节的时间,感受农历为所特有的刚才小朋友对端午节说了那么多,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吗这里有一张今年的日历,我们来找找看,为什么端午节有两个时间呢(一个公历,一个农历)找一找日历上的5月初五。
第1篇一、活动背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较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源于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同时也是民间驱邪避疫、祈求健康的节日。
端午节期间,各地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本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 认识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粽子。
2. 能力目标:- 学会包粽子的基本技能。
-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内容(一)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 糯米、红枣、豆沙、粽叶、线绳等包粽子材料。
- 艾草、香囊制作材料。
-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成节日氛围,挂上艾草、香囊等装饰。
- 准备好赛龙舟的场地和器材。
(二)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端午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知识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讨论端午节的相关话题,如粽子、赛龙舟等。
3. 实践环节- 包粽子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
- 教师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练习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 比较各组的包粽子成果,评选出最佳粽子奖。
- 制作香囊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款具有特色的香囊。
- 教师讲解香囊的制作方法,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 各组展示自己的香囊,分享制作心得。
4. 总结环节-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 教师总结活动,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
(三)活动延伸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并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或香囊。
2. 家长拍摄学生参与活动的照片或视频,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知识文章格式标题:幼儿园节日传统:端午粽子制作及文化教学案例正文:一、介绍1.1 节日背景: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原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2 端午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物,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作的,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二、粽子制作2.1 材料准备:糯米、粽叶、红枣、冰糖等。
2.2 制作过程:儿童可以参与其中,体验传统的包粽子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三、文化教学3.1 端午节习俗: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及相关的习俗,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2 诗词赏析:学习屈原的诗词,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理解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目标4.1 传统文化体验:通过制作端午粽子,让幼儿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4.2 动手能力培养: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细节处理能力。
五、总结5.1 对幼儿的意义:通过端午粽子制作及文化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5.2 对教师的意义: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案例,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观点和理解:通过幼儿园的端午粽子制作及文化教学案例,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玩中学,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这也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一种创新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能够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幼儿园节日传统:端午粽子制作及文化教学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情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习俗既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又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幼儿园教师通过在端午节期间进行端午粽子制作及文化教学,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幼儿园的端午节活动中,粽子制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糯米、粽叶、红枣、冰糖等材料,然后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进行粽子的制作过程。
端午节活动教案端午节活动教案(精选10篇)端午节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幻灯片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
你们想来拼拼看吗?”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关于端午节教案(9篇)关于端午节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幼:见过。
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
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精品】端午节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端午节的故事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
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
中华传统文化之端午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一: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掌握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步骤】一、引入1.进入教室前,准备好一些端午节的粽子和艾草。
2.老师展示粽子和艾草,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食物,并询问他们端午节的了解程度。
二、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1.老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关于屈原的故事。
2.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为什么会有赛龙舟的竞赛呢?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适时给予指导。
三、拓展活动1.老师分发与端午节相关的词汇表,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和英文翻译,并进行基本的读写训练。
2.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熟悉的端午节习俗和活动,展示形式可以是图片、小品、故事等。
四、团结写作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要求他们从一个角度出发,选择一个活动或习俗,写一篇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修改,最后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完成。
五、分享和总结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朗读,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展示其中一些优秀作品。
【教学评价】1.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参与拓展活动和写作的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作品的表现和个人的发言可以评价学生对端午节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案例二:制作粽子】【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粽子。
2.学会制作粽子,并体验制作过程和品尝成果。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美食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一、引入1.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制作粽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端午节传统食物的兴趣。
2.教师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叙述粽子的形状、材料和味道等。
二、制作粽子1.老师解释粽子的制作过程,适当选择简单的材料和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粽子的制作,并由老师辅导和指导。
三、品尝和分享1.粽子制作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
传统文化端午节教案(通用5篇)传统文化端午节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传统文化端午节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
民俗文化端午节教案民俗文化端午节教案(通用21篇)民俗文化端午节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民俗文化端午节教案篇2活动目标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活动重点学习朗诵童谣。
活动难点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难点剖析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活动过程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二、欣赏童谣1、欣赏童谣并讨论2、感受童谣的节奏3、学习打节奏三、学习朗诵童谣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活动反思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不过仅局限于吃粽子这一风俗习惯。
于是,活动围绕着粽子而展开。
结合图片,幼儿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有吃粽子这一习俗,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习俗。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掌握相关诗词和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 端午节相关诗词和故事。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和兴趣。
2.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端午节相关资料、诗词卡片、故事剧本等。
2.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制作手工艺品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端午节是哪个季节的节日?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端午节资料。
三、小组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环节的展示。
2. 小组讨论并确定展示内容,如:端午节起源、习俗、诗词、故事等。
3.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四、展示环节1. 第一组展示端午节起源,分享屈原的故事。
2. 第二组展示端午节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3. 第三组展示端午节诗词,如《端午即事》、《端午日》等。
4. 第四组展示端午节故事,如《孟江女哭江》、《孟姜女寻夫》等。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诗词和故事。
二、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份有关端午节的宣传册或手工艺品。
端午节五大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制作方法;3. 能够制作粽子和挂艾叶等端午节的传统食品;4.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如赛龙舟、打毒酒等;5.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粽子和挂艾叶等端午节传统食品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 端午节相关图片、资料;2. 粽子、艾叶等制作材料及工具;3. 龙舟模型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教师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并展示相关图片。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最喜欢哪个习俗?二、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粽子和挂艾叶等端午节传统食品的制作方法,并示范操作。
2. 介绍赛龙舟和打毒酒等端午节传统活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展示相关图片。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制作粽子和挂艾叶等端午节传统食品。
2. 学生模拟赛龙舟活动,体验端午节传统文化。
四、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和挂艾叶等端午节传统食品,并交流制作心得。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介绍其他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如中秋节、春节等。
2. 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个中国传统节日?为什么?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学生能够掌握粽子和挂艾叶等端午节传统食品的制作方法;3. 学生能够模拟赛龙舟活动,体验端午节传统文化;4.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兴趣。
端午节教案合集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活动准备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 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端午习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传统文化》章节,详细内容为《端午习俗》。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民间习俗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端午节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民间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端午节民间习俗的文化内涵。
重点: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民间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故事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端午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民间习俗(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如屈原的故事、龙舟竞渡的起源等。
(2)详细讲解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如吃粽子、挂艾叶、佩戴香囊等。
3. 诗词、故事欣赏(10分钟)(1)欣赏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如《离骚》、《九歌》等。
(2)分享与端午节相关的民间故事,如《白蛇传》中的许仙与白娘子。
4. 实践活动(15分钟)(1)制作粽子: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习俗。
(2)绘制龙舟:学生发挥创意,绘制心中的龙舟。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端午习俗2. 内容:(1)端午节的起源(2)端午节的民间习俗(3)端午节诗词、故事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端午节的起源。
(2)列举三个你最喜欢的端午节习俗,并说明原因。
(3)欣赏一首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并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1)端午节的起源有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
(2)示例:吃粽子、挂艾叶、佩戴香囊。
原因:寓意吉祥、驱邪避疫、纪念屈原等。
(3)示例:《离骚》。
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优秀教案(通用10篇)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优秀教案篇1活动设计背景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
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活动准备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讲讲来历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制作玩划学读《过端午》(延伸)故事儿歌生活龙舟龙舟赛龙舟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赛龙舟,喜洋洋。
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
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8篇)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活动流程】(一)走进端午。
主持人A: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生答)主持人B:是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合:“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二)话说端午。
1、端午说由来。
主A: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别名吗?关于端午节,你们又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
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生讲《曹娥救父的故事》、黄巢及伍子胥的故事)2、端午话习俗。
主B: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端午习俗》教案(通用5篇)《端午习俗》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习俗》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习俗》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平板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用聚光灯效果出示粽子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聚光灯出示粽子。
你们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还记得老师给小朋友讲过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五原跳江这天成为端午节!2、观看划龙舟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赛龙舟视频(点击课件视频图标超链接出现视频动画)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视频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划龙舟)总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比赛。
二、学习儿歌1、教师结合图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跟端午有关的儿歌,老师这里有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端午习俗五月五,庆端阳,划龙舟,挂香囊,雄黄画个花脸妆,好吃粽子香又香、师:刚刚儿歌的题目叫什么?(端午习俗)对,端午习俗。
那儿歌里都说了哪些习俗呢?(老师请小朋随机点击四个粽子图片,幼儿点击后出现不同的动画)。
2、平板操作包粽子师:老师给你们准备粽叶子,现在先请小朋友添加米,喜欢什么口味的粽子可以加入什么材料。
(平板中出现粽子食材,小朋友选择性拖入食材)3、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
师:咦,刚刚的儿歌里面,小朋友有没有听出哪些音比较像呢?师:有的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和囊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中华传统文化之端午节”教学案例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听一首优美愉快的歌曲,它的名字叫《中国话》。
(歌词:hebe: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she: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ella:伦敦玛莉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 /莫斯科的夫司基爱上牛肉面疙瘩
/s,h: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ella:s,h: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著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s,h: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ella: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生聆听。
师:正如歌曲所唱,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中国话,对他们来说,以中国话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以巨大的魅力吸引着他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呢?
生:我喜欢书法,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种类很多,楷书、行书、草书,柳体、颜体,它们很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书法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你很有书法家的潜质!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简介独到!
生:我看过电视上有很多戏曲,每个戏曲里又有很多脸谱,最神奇的是“变脸”表演,真是“瞬息万变”。
生: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大宝贝,比如说瓷器,在世界都很有名,还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它们都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
师:说到中华传统文化,各位同学都有很多话要说,足以见证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节日。
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呢?
生:春节、重阳节。
生:端午节。
生:元宵节。
生:清明节、中秋节。
生:情人节……
师: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生: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
师:是的,它有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叫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师:看来,同学们对传统文化也是十分了解。
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一个传统节日,老师为大家念一首童谣,你猜猜它说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吉祥!”
生:端午节!
师:聆听很认真!有哪位小博士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端午节?
生: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师:哦,你说的是端午节的来历。
其实,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四种是:一是认为端午节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习俗;二是认为其源于古时候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三是将端午节与古代“恶月”、“恶日”说联系在一起;最后一种说法,也是最为接受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谁能把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详细地说给大家听?
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粽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说的详细又具体!为你喝彩!还有谁愿意谈谈你了解的端午节?
生:端午节要吃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江西粽子多以尖三角形,福建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
师:小小美食家,精神可嘉!
生:除了粽子,还有食“五黄”的习俗。
五黄指的是黄瓜、黄鱼、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
生: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活动,非常精彩好玩!
生:我查阅了资料,说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踏百草、斗百草:“青枝满地花狼藉,只是子孙斗草来”。
这句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诗句充分展现了斗百草的特征。
踏百草是指野外踏青,这个习俗在北方更为常见。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习俗,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习俗都被保留下来了呢?生: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生:食五黄是为了辟邪,躲避灾害。
生:我觉得它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希望像屈原一样的官员得到认可,希望亲人健健康康。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是又全面又深刻。
把端午节美好的寓意说得清楚又明白,可你们知道吗,2005年,在所谓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终正式确定韩国将领端午祭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国落败。
而紧随其后的孔子、中医、地动仪等等一系列的遗产纷纷被韩国列为被申遗的对象。
如果说端午节之争得失败是由于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及韩国,那之后对上面所提到的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该产生警觉了。
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渐渐流失,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严重的缺失。
因此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处境。
这是一个让我们深思的事件。
师:中国还有许许多多传统节日,它们拥有不同含义而又同样寄托了自古以来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
中华文化中还有许多精髓,待我们去传承、去发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传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