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再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崔洪海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
如何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市场秩序,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更好成效,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一、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采取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强化行政监管手段、加大问责力度等多方面政策措施,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独立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基本建立。
据国家法制部门统计,我国自1949年至今,部级以上机关颁布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多达800多部。
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982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3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5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6年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于1979年、2004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这些法律规定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对确保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
确定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明确了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规范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行为,建立了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筑了综合协调———专门监管———社会监督三道防线。
农村地区食品市场监管现状、问题及建议摘要:食品安全与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信息较城镇更为闭塞,这导致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问题存在很大的漏洞。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地区食品市场监管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引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的食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繁荣。
农村地区食品市场包括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摊贩、小商店、小餐馆以及乡镇集贸市场等部分。
这些食品经营点分布较为分散,具有较多的风险隐患、消费者分布也比较广泛,再加上基层监管力度不够,存在很大的监管问题。
本文旨在剖析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优化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环境。
1农村地区食品市场监管现状1.1经营主体规模小且流动性大陈规模的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相对较少,主要是小作坊、小卖店、小餐饮以及流动摊贩等小经营户,有的农村食品经营者经营自己加工的食品,有的是城里批发商倾销到农村地区的问题食品,这些食品大多在品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农村集贸市场和庙会的流动摊贩销售的食品购进渠道不明,出了问题不易找到相关责任人,消费者维权存在一定困难。
1.2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观念淡薄受经济水平和消费观念的限制,农村群众消费取向主要是低价优先,购买食品往往选择价格便宜、色泽好的,一般不会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
农村消费者的食品相关知识缺乏,虽然一些群众关注食品卫生情况,购买食品时也会货比三家,但往往比的是价格、数量、色泽,关于产品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是否过量使用了非食用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是否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问题,他们往往不重视也不知道如何辨别。
1.3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淡薄乡村食品经营户和消费者对法制的认识普遍较差,法制观念比较薄弱。
部分乡村食品经营户对进货时不查看供货商的生产许可、营业执照以及对生产的有关质量检测报告,只看价钱不看品质,谁家的价格便宜就从谁家进货,又不遵守食品卫生索证索票管理制度,因此存在问题无法寻根小说追源,个别经营户还为了高价而获利甚至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能力提升的建议农村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食品加工和市场监管水平不高,加之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相对薄弱,一些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在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环节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和利润,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等化学农药,这些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生产符合国家标准,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目前农村地区的食品市场监管不够严格,一些不合格的食品随意流通,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流通追溯体系,追踪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确保食品的来源可追溯,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食品。
加强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
农村居民由于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容易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害者。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选择安全的食品,并且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主动举报。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建设。
要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必须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
加强监管设备的更新换代,引进先进的食品安全监测设备,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
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法规建设,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强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建设,才能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1.1、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多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主体职责不清等方面。
很多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滞后性、盲目性,监管的真正有效性有待提高。
1.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因为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很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理解不足,加之监管不力,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3、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短板农村食品生产环节主要集中在农户,监管难度大,监管短板侧重在监管手段、监管技术、监管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提高监管的时效性、精准性、全面性。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2.1、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政府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食品监管相关职能分散,对农村食品监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盲区,监管责任不明确。
2.2、监管手段和技术不足农村监管主要依靠人力检查,监管手段和技术相对滞后,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
2.3、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三、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与改进3.1、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责任,统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权责范围,形成工作合力。
3.2、推动监管手段和技术的创新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和技术的投入,加强信息化监管建设,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3.3、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4、加强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语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重中之重。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仅是对人民裙众身体健康负责,更是对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负责。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能力提升的建议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饮食消费也日益丰富多样。
同时,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相对较为薄弱,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也相对较为有限。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为薄弱,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也有待提高。
因此,如何提升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环节的风险。
农村地区的生产环节相对较为简单,生产工艺及设备较为落后,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生产出的食品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感染病菌、添加有害物质等。
二、流通环节的风险。
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和物流条件相对差,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相对薄弱。
违规操作、假冒伪劣、滞销过期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三、居民饮食生活方式的风险。
农村地区的居民饮食生活方式相对简单,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较大。
此外,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也相对较低,很容易上当受骗,影响健康。
一、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加强农村食品生产企业的规范化建设,规范生产和销售行为,加大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到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的安全。
二、完善农村地区的食品流通监管服务体系。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完善农村地区的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等服务设备,建立食品流通监管体系和应急预案,保障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三、加强农村居民的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
加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和健康教育,普及科学健康的饮食知识,提供健康饮食指导,引导农村居民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加强监管部门的专业能力提升。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规,不断提高监管部门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提高监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和科技化建设。
总之,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来说,食品安全是保障健康的基础,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保障农村居民饮食安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进展,农贸市场一直是城市居民获得新鲜食材的重要途径。
然而,农贸市场也成为了食品安全事故高发区。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政府一直在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管,但是监管难度非常大,存在很多难点。
本文将探讨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一、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1.监管范围广泛农贸市场内的食品种类繁多,涉及到生鲜、加工食品、熟食等多个领域。
不同种类的食品需要实行不同的监管手段,监管难度大,也简单显现监管盲区。
2.监管人员缺乏大多数农贸市场都是县区级的市场,但是往往只有极少数的监管人员,难以做到全面监管。
此外,一些监管人员也存在工作担当不力、腐败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增大。
3.监管手段不全当前对农贸市场的监管手段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比如现场监督检查、网上监管、市场调查等手段都没有充分利用。
此外,加强对食品流通信息的监管是监管手段不全的另一方面。
二、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原因1.供应链的多而杂性农贸市场的食品供应链特别多而杂,涉及生产、加工、配送、销售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的主体浩繁,监管难度大。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会导致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消费者难以获得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而食品商家为了努力探求利润又不愿披露实情,导致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
3.监管机制不完善当前农贸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完善,有些地方缺少相应的监管法规和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机构来保障监管工作效率和作用。
三、对策建议1.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添监管人员和监管手段,街道办事处、区市场管理部门和县级监管机构应当切实搭配,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
2.提高行业标准和监管质量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当订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推动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
同时,监管人员的职业素养应当得到提高,监管效率也应当得到提高。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
农村有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反映了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卫生的认识水平,加上很多农村消费者不识字,导致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
对买到的食品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加上农村执法力量薄弱,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的食品大量流入农村市场。
从而使得农村消费者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多自认倒霉,即使觉得该用法律来维权,可又不知道要去哪里申诉,所以当买了假劣食品时,只要不危及生命,一般采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因此助长了假冒伪劣食品的横行。
2、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差。
农村的食品经营者主要是当地的农民或居民,缺乏必要的食品专业知识。
部分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后果。
有些经营者为了不让自己亏本,即使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仍然将其摆在货架上想办法销售出去。
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无《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从事食品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
经营的商品互相混杂,有的食品商店甚至同时经营化肥、农药、饮料,为农村食品消费安全留下了隐患。
3、农村消费者消费心态不正常。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收入低,消费能力弱,只要可吃可喝,填饱肚子就行。
因此,价格便宜是农村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现在,农村的商品市场也日益繁荣活跃,各种小商店、小卖部在农村也越来越多,卖的食品也是价格低廉。
从而也导致,不法商贩利用农村消费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村消费者只注重价格而忽视投师的弱点,将过期或是即将过期的食品、劣质的“三无”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者贪便宜的消费心态诱使经营者铤而走险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从而使食品安全整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打而不净的怪圈。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及对策(精选五篇)第一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及对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及对策长期以来农村的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监管工作中的难点,虽然通过多次大规模的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依然存在,应该说农村食品安全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食品安全还是令人担忧,不能让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的“洼地”!难点——商户: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笔者认为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既有农村特殊环境和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原因,也有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质量安全意识跟不上的因素。
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面广,食品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很多经营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重视索票索证,哪个供货商的商品便宜,就进谁的货,往往不会过问是否属于合法经营。
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出现问题无从寻根求源。
另外个别商户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守法经营观念,有的生产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不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个别还为了有利可图或获取高额利润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
农民:安全消费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不少农民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买东西较多关注价格、颜色和分量,较少考虑是否会危害健康。
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匮乏,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使农村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然后是数量、口感,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
虽然农村群众买东西也会“货比三家”,但往往是比价格、色泽、数量等,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以及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或并不知道如何识别。
农村群众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有的农村离申诉、投诉地点远,往返费用再加上检测、鉴定费用较高,为了几元钱的食品,既耗钱又耗时,维权成本高,也是农村群众不愿维护权益的原因之一。
监管:内外因素导致监管不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困难。
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02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属于民生问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健康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健康。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始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民生工程首要任务,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安全监管工作。
根据《莆田市城厢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城厢区全面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全年至少开展4次抽查,监测区域包括灵川镇、常太镇、华亭镇、东海镇及三个街道办事处,监测场所包括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茶叶初制加工场所和屠宰厂(场),监测对象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散户,并针对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下结合莆田市城厢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分析提升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
1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述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产品在数量上应满足社会生活需要;二是质量安全方面需要保障公众健康,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三是从农业发展角度出发,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避免影响生态环境,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以概括为农产品无毒、安全、符合人体营养所需。
衡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为卫生指标,包括农、兽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情况、农产品中是否含有病原菌等有害微生物及重金属含量是否在规定标准范围内等。
2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2.1监管体系有待完善2.1.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亟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依靠专业的检测技术,目前传统的技术形式在农产品检测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如检测时间过长,严重影响执法管理工作效率,容易造成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无法及时召回的情况,此外检测工作量、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也是影响检测能力的主要因素。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的表现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然而,近年来,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引起的。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控制不严格。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不仅让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得以存在和滋生,更使得不法商家有机可乘,通过利用监管漏洞获取不当利益。
2.技术更新不及时。
食品加工生产技术不断发展,但是监管机构的技术更新非常缓慢,导致监管手段逐渐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3.监管体制不合理。
现行的食品监管体制主要由国家、省份和地方三个层级构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三级监管主体之间存在协调不畅、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二、对策的实施针对上述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是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任务。
相关机构应当加强人员和经费投入,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例如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检验,打击违法行为,及时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制止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
2.推进监管技术更新。
监管技术更新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监管机构应当加大技术研究力度,积极推广新的食品检测技术和监管设备,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能力和效率,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食品的安全性,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3.优化监管体制。
优化监管体制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长远之计。
监管机构应当通过改革完善机构和职责划分,加强监管科技支撑和人员培养,实现监管职能有机结合、责任明确、监管协作无缝衔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论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全体人员共同关注,共同努力。
监管机构应认真履行职责,把食品安全作为最优先的任务,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技术和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为人民提供更加放心、安全的食品。
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强监管,保障人们的健康。
一、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1.监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监管职责、监管力度等方面的规定不够详细,对于不法商家存在漏洞。
2.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不能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也不能有效的惩处不法商家,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存在较大的风险。
3.缺少赔偿机制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消费者在签署购买合同时,往往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这一方面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对于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国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规范各行各业的行为,对于不合法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并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2.完善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手段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监管机构需要更加完善自身的能力和手段,包括技术、装备、人员等方面。
特别是通过建立相关的监察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及时调取相关资料,做到追溯食品来源。
3.制定食品安全赔偿制度制定食品安全赔偿制度,为消费者的利益提供保障,对于不法商家进行严厉惩处,同时也可以借助电子合同等技术手段,鼓励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使公众能够更加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于健康的影响,培养消费者对于辨别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提升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就诊意识。
5.发挥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承担起自己的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监管,对于不合法的食品及时进行召回和处置。
6.依托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能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监管机构将能够更加全面地监测市场食品的使用情况,及时调取信息、反馈数据,并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数据追溯体系,对于失信情况进行记录,提升监管效率。
在当前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发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 法律法规滞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应对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监管工作跟不上食品市场的发展。
法律法规滞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应对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监管工作跟不上食品市场的发展。
法律法规滞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应对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监管工作跟不上食品市场的发展。
2. 监管手段单一:目前的监管手段主要以抽检和日常巡查为主,但这种方式局限性较大,无法全面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监管。
监管手段单一:目前的监管手段主要以抽检和日常巡查为主,但这种方式局限性较大,无法全面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监管。
监管手段单一:目前的监管手段主要以抽检和日常巡查为主,但这种方式局限性较大,无法全面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监管。
3. 信息公开不透明: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较低,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难以做出理性的消费选择,也无法对监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信息公开不透明: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较低,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难以做出理性的消费选择,也无法对监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信息公开不透明: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较低,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难以做出理性的消费选择,也无法对监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4. 监管力量不足: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相对不足,导致监管区域广大,监管单位人员不足,监管难度增大,难以做到全面监管。
监管力量不足: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相对不足,导致监管区域广大,监管单位人员不足,监管难度增大,难以做到全面监管。
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我区农村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农村食品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冒牌食品、假食品、劣质食品、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缺斤短两食品。
有的食品以色素、糖精、酒精等勾兑而成;有些食品的某一些成份的含量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尤其是儿童食品,色素、糖精、防腐剂等严重超标;有些食品制作相当简单、粗糙,并且这些食品包装简陋,包装物大多是有毒的塑制品和劣质的纸张;有些食品包装上所标的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缺斤短两。
是重大问题。
二是经费、人员、设备保障不足。
巴南区工商分局监管辖区面积1825平方公里,77个社区居委会,206个村,农村人口59.5万。
工商部门现有在编干部140余人,下设10个工商所,67个12315投诉联络站,分布在42个行政村、25个大型市场、超市。
由于经费缺口大、执法人员少,技术设备差阻碍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推进。
同时还由于一些农村经营户素质较低,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存有抵触心理,加之“一会两站”没有经费,严重阻碍12315投诉联络站工作的推进,致使农民自我保护意识长期得不到提高,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将一些过期、变质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给农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三是信息传播途径较少。
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够,加上信息传播途径少,使农民对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知识知之不多或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认识不到假冒伪劣食品给自己身心带来的危害,这是广大农民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最大的障碍。
四是农民防范意识较差。
农民收入低下而且缺少对食品质量危害性的认识,所以购买食品往往只图便宜,不求质量,致使质量差、价格低的食品在农村很有市场,就像有些食品经营者说的那样“真的卖不出去,假的卖的很快”。
五是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假力度不够。
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商品进货渠道多样,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市场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然而,尽管各国都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质疑。
本文将围绕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解决这一严重问题。
一、问题分析(一)监管不到位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一些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例如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措施,导致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高发。
监管部门对于一些小作坊、小餐饮店等小微企业的监管不足,也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信息不透明另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信息不透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食品信息,也无法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导致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不透明,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三)监管措施不够科学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监管措施过于简单粗暴,忽视了食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没有因地制宜地制定监管政策,导致监管措施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佳。
二、对策提出(一)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应当加强监管机构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和规范,确保食品生产企业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保障食品安全。
(二)加强食品信息公开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应当加强食品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建立食品信息公开评台,让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得真实有效的食品信息,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推动企业加强食品质量管理。
(三)科学制定监管政策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措施不够科学的问题,应当增加监管部门的科学研究力量,根据不同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监管政策和措施,提高监管措施的实效性。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以及监管措施不够科学。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整改措施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监管正是为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这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该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食品安全监管问题1. 缺乏严格的监管标准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标准还不够严格,导致了市场上许多低质量、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这些产品存在着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使用不合法添加剂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隐患。
2.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于食品生产企业、销售渠道和餐饮服务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强大。
一些不良商家在缺乏有效监管下可以轻易逃脱责任,而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不完善食品追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记录,并形成能够被后续环节检索和追踪的系统。
然而,我国目前的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难以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传播。
二、整改措施1. 强化监管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与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制定出更为严格、实用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
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了防止不良商家逃脱法律处罚,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和抽查力度,定期公布执法结果,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此外,应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增强对市场上各类需严格监管的食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3. 加强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积极推动企业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信息记录与共享,提高追溯能力,并借助新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区块链等来提高追溯效率和准确性。
4.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与认知,不仅可以增加个人自我防范能力,也可以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中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五篇范文)第一篇:中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我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前言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好转,但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微生物污染、环境污染、种植和养殖过程的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食品经营秩序不规范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食品无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食品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大量“三无”、过期、不合格食品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纷纷流向农村市场。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投诉解决方案的满意度仅为30%左右;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不愿意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但只是挂在墙上而已,并未付诸实施。
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散装食品所占比重达30%以上,23.8%的包装食品没有标明保质期,19.2%的店主对过期食品选择降价销售,生肉销售大多没有保鲜措施,落市后第二天继续拿出来出售。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农村食品安全状况不容忽视。
一、我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商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以往的商品短缺,流通不畅,取而代之是较为便捷的乡村交通网络,遍布于城乡结合部及各乡镇的各类小商店、小卖部。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大有成“消废市场”之势。
一是经营者素质不高。
由于近年来农民负担加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从而导致了农村食品经营主体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甚至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法律意识极端淡薄,观念老、思想旧。
只追求纯粹的利益,唯利是图思想严重,对食品的质量几乎没有安全意识,“有吃总比没吃好,吃了只要死不了”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是放纵了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市场泛滥的主要原因。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在当前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体系薄弱,监管细则不够完善,无法满足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执行力度不够,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很大漏洞。
2.监管机构职责不明确或分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多部门分散,职责不明確,彼此之间缺乏协作和信息共享。
同时,一些监管机构的人员素质较低,执行力度不够,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不力。
3.监测手段和方法滞后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监测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不能及时发现和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才能被发现和解决,但是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方法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4.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不透明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度不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有限。
部分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隐瞒和掩盖,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被发现的时间延迟,增加了人民的食品安全风险。
5.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不够大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小,无法形成威慑效应。
一些食品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但是由于处罚不严,利益驱动下仍然敢于冒险违法行为。
二、对策建议1.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监管机构职责和执法程序。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食品企业违法成本。
2.整合监管机构职责和权力整合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监管效率。
同时,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提高监管水平。
3.引入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加强对食品安全监测手段和方法的研发和引进,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赵建壁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
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国务院领导对农村食品安全极为重视,曾就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作过多次指示。
但随着城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日益凸显,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试就建德市农村食品市场现状、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情况进行粗浅分析,并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贻笑大方.一、基本情况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在人口结构、产业类型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文化教育基础较好,适应能力较强的农民纷纷弃农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留下来的主要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求学的孩童,其识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与此相对应的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措施也相对滞后,这给违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何实施有效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成为困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一个难题。
二、农村食品市场现状及原因一是农村市场存在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较为普遍。
随着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消费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淡漠的特点,将假冒伪劣食品以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非法食品加工厂也由城市逐渐转向农村,从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消费者.由于多数农村消费者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购买能力有限,他们在食品消费上还是保持着吃的饱,有的吃就行的观念,所以购买时图便宜,重外观,识别力差,农村食品市场成为低成本、低价格假冒伪劣食品的泛滥之所.二是经营主体的素质低。
当前农村食品经营者普遍采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形式,实行分散经营,农村食品生产源头“小、乱、散”,生产经营者绝大多数系本地村民,自有或租赁房屋,以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守法经营意识不强,食品加工户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屡有发现,生产条件差,卫生环境不重视,加工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保证。
新形势下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再思考
发表时间:2010-12-15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3期供稿作者:宋慧勇
[导读] 近年来,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食品质量安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宋慧勇(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作者简介:宋慧勇(1980-),女,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经管院,讲师
【摘要】近年来,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食品质量安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而农村作为政府监管的薄弱环节,受害尤为严重。
结合目前农村现状,分析《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反映出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0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
09-0381-0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
近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而日常监管中“重城区、轻农村”的思想没有根除,农村作为政府监管的薄弱环节,食品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1当前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商务部组织的《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以下简称“报告”),81.8%的批发市场和90.3%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协议准入制度,市场秩序逐步改善、市场制度逐步完善。
但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的新问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不足,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仍未改观,总体形势严峻。
1.1农村市场监管不到位,政府重视度不够。
散装食品卫生、食品无标签标识、假冒伪劣产品、过保质期等问题仍是农村市场时常出现的最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现在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的新问题又凸显出来。
另外,农村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成本高,外加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重城区、轻农村”的监管思想,导致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严重缺失,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1.2农村市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特别是检测等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市场准入无法把关。
报告显示,仅有33.6%的农村市场配置了农残速测仪等初级设备,而且其中只有21.8%的市场的有效使用率在80%以上。
这反映出政府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还反映出相关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态度仍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不足,重视度不足。
而用于监管的财政经费不足是制约政府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主要因素。
监管人员不足、监管设施不足、检测技术落后、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
对食品安全的检查情况在方法和技术上落后,采用先进仪器设备检测食品质量的很少,农村食品过期现象较严重。
1.3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但维权行为受阻。
报告显示,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城市消费者关注度95.8%,农村消费者关注度从2006年的58.1%上升到2008年的94.5%,与城市消费者几乎持平;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60.4%的农村消费者不愿意向有关部门投诉,而最主要原因
是“投诉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1.4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食品流通环节的信息不畅通制约食品安全的监管。
2010年6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官员康彼得强调,食品的生产、运输及贸易中的信息不通畅,制约着食品安全的监管。
很多信息和数据不能分享,导致在食品的运输、生产和贸易中,不知道哪些环节会影响食品的安全,这种平台还没有搭建好,在未来的几年中需要应对的一个挑战就是要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隔阂,实现信息透明沟通。
由此可见,农村地区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堪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
农民收入相对较低、消费者和经营者维权难、政府资源有限、食品检测的技术设施落后等,是造成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泛滥、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
为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政府部门在对待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立足现实,探寻区别于城市的安全监管新路径。
2.1落实监督机制建设,将投诉维权网络延伸到农村基层。
首先,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切实规范、简化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受理、转办、处理、反馈等环节,降低由于“投诉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放弃维权的概率。
第二,,对快速检测的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实施程序、问题处理和信息发布等作出具体规定,制定《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规范》,实现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规范化。
第三,建设乡村两级投诉、举报站,形成由广大农村消费者积极参与的便捷、畅通的安全监督网络和快捷有效的投诉通道,做到有诉必应。
目前,江苏省共有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21350人,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为农村消费者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快速维权渠道,降低了维权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居民的权益。
2.2增加政府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财政投入,落实基层监管工作基础。
就农村而言,政府要想发挥其在食品安全管制上的重要角色,必须增加监管经费,在此基础上落实基层监管责任,加快监管设施配套、检测仪器设备的完善、监管平台的建设,将监管力量向农村倾斜。
将食品快速检测仪器装备到农村基层,形成市级有流动检测车、县级有流动检测箱、基本工商所有快速检测仪、超市、农贸市场有快速检测室的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体系。
这一方面可以借鉴江苏省的经验,2008年江苏投入资金760万,为基层单位新购160台摄像机、12辆检测车、34套食品快速检测仪、655个食品快速检测箱;2009年江苏省又安排47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定型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
2.3积极推进农村现代物流的新模式,培育良性消费环境。
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村新型营销体系,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实力的诚信企业和超市到农村开设食品和商品连锁经营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都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网络,由设立连锁经营店的相关企业统一配送价格适中的食品,在农村形成优越的、舒适的、上档次的消费环境;加大对非法“送货下乡”车辆的查处力度,消除假冒伪劣食品危害农村食品安全的隐患,真正确保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2.4以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为保障,破解监管中的信息不畅问题。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优势,解决农村地区食品经营者台帐登记不健全、保管不到位等难题。
对食品批发企业推行电子溯源管理、食品代理企业推行电子登记备案管理,充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
2.5构建企业食品安全自律机制。
报告显示,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的食品安全新问题日益严重,市场准入已无法把关。
这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强化企业行为规范,着力构建食品安全自律机制,推进市场信用建设,大力惩戒违法行为。
另外调查报告还显示,媒体资讯是影响消费者最终购买的重要因素,影响率达88.6%;其次为品牌和个人经验,分别占到51.7%和48.3%;部分消费者表示,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媒体报道的信息要比政府公布信息及时、全面,更可信。
因此,应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宣传作用。
一方面加强对媒体食品广告的监管力度,形成对虚假违法食品广告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逐步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一方面农村主要关注的媒体就是电视、广播,通过这些媒体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知识、食品质量判别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食品质量辨别能力,理性对待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艳华.欠发达地区农村食品安全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07.2
[2]王玉娟.美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J],经营与管理,2010.6
[3]句荣辉,新农村建设下的食品安全[J],中国农学通报,2009,1
[4]关尔渤,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5
[5]江苏-全面深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J],工商行政管理,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