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设计家群体身份转换研究——以书籍封面设计领域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摘要: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
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文从字体、图形、与色彩三个层面来对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当时的设计形式,并挖掘其潜在的艺术价值。
关键字:民国书籍;封面设计;视觉特征;艺术价值一、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及阶段性特征中国书籍的发展,至民国成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书籍形式甲骨文到竹与木连成册的“简策”再到丝织品和简牍的出现,至清时期已形成完备的书籍设计范式,逐步形成了“古朴典雅”极具中国韵味的特有形式;到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出现了重大革新。
1.1新旧交替时期民国初建至五四运动前夕。
此时期,由于西方思想和一些技术进入中国,文艺作品新旧杂陈,书籍艺术也出现新旧交错的面貌,许多书刊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装饰形式。
“清末四大小说杂志”封面虽未完全脱离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小说插画样式,但与传统书籍装帧已有不同,俨然受到西方装帧设计的影响;另外,文房四宝、花卉鸟兽等也是当时常用来装饰书封面和封底的图案。
这一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设计手段还不算成熟,属于民国书籍装帧的萌芽期。
1.2繁荣发展时期五四时期至七七事变。
“五四”运动爆发,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传播,形成了大众社会的新时代,中国的艺术领域也变得异常活跃,书籍装帧设计渐渐脱离传统样式,开始向现代书籍的出版方式和设计形态转变。
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艺术家创作风格精彩纷呈,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3稳步发展时期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激起了全国人民民族意识高涨。
因此在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写实主义、民族主义。
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装倾艺术受时代条件影响,作为政治武器,摈弃了繁重的装饰,图案简洁、生动、立意明确,反映出了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积极的革命斗争精神二、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点2.1.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文字设计文字是书籍、期刊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本收藏6 |全国新书目2023.12 | 7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性已有卡特、张秀民、钱存训等中外多位学者的论述,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19世纪中期西方新式印刷术回传以前,中国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历史长达1000余年,其对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影响至为深远。
雕版印刷史研究一直广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但当前研究集中于古代。
雕版印刷传承的一个关键阶段,即民国时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民国雕版印刷史研究成果较少,尤其缺乏整体性研究。
张秀民所著《中国印刷史》截止年代为19世纪末,实际上,20世纪前半期雕版印刷虽然趋向衰落,但私家、社会机构如图书馆和寺庙等,以及内地的传统书坊,刻书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中国雕版印刷终结的年代应为民国时期,而非19世纪末,民国刻书史整体研究的阙如导致无从构建一部自起源至终结的中国雕版印刷史。
二是民国时期雕版印刷的实物——版片保护研究为雕版印刷史的空白领域。
版片是书籍的母体,直接体现了中国雕版印刷文化的生产技艺、知识内容、审美标准,极具学术、艺术与文物价值,为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迄至民国刻印图书逾10万种,雕镌了积如山丘的版片。
试举数例:宋初所雕《开宝藏》“费时十二年,版成,凡十三万块版,共五千四十八卷”;明末清初常熟毛晋“在四十年内先后刊过书版逾十万块,十万九千六十七页,书约六百余种”;而“清内府刻书历经康熙、雍正至乾隆朝达到鼎盛,所刻书籍六百余种,所藏书版逾百万块”;民国藏书大家刘承幹“刻印古籍184种,书版39172片(其中两种古籍书版数量不详),收存他人书版10种,295片,共39467片”。
由上述例证可见,历代官府与私人刊刻了巨量的版片。
虽民国时期图书馆的版片保护◆文/刘洪权本书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上,将文献与实物相结合,通过详细的论述、审慎的考辨,精心呈示了民国时期古籍的编纂整理、出版机构、传播流通等情况,全面描绘了民国时期的古籍出版发展历程,并将该时期的古籍出版事业置于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考察总结了其在整理保存文献、传承文化方面的成绩,以及对学术研究、图书馆建设、社会大众传统文化普及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历程。
通过对这一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为现代书籍封面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这一时期,书籍封面设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逐渐摆脱了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开始走向现代化和个性化。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色彩方面: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注重色彩的鲜明和对比,常用鲜艳的色彩搭配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不同的色彩也代表着不同的政治、文化情感,如红色多用于左翼进步书籍,而蓝色则常见于右翼保守书籍。
文字方面: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文字多采用繁体字,且字体大小、粗细、排列方式灵活多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一些设计师还采用了西方字体,如罗马体、哥特体等,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图案方面: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图案多采用简洁、大气的几何图形,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图案,如云纹、龙纹、花卉等。
一些设计师还采用了西方古典图案,如莨苕叶、藤蔓等,丰富了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
比例方面: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注重比例的协调和美感,根据书籍的内容和定位来确定封面的大小、厚薄、开本等。
同时,一些设计师还打破了传统的比例规范,大胆尝试新的设计风格,如鲁迅的《呐喊》等作品,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个性化。
市场环境:民国时期,出版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书籍封面设计也开始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些设计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封面,以吸引读者购买。
因此,设计师需要在遵循美的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口味。
出版需求: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突出书籍的内容和主题,以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书籍的内涵。
因此,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书籍的内容,根据书籍的类型、题材、作者等信息来设计封面,使封面与书籍内容相得益彰。
设计师个人审美: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风格和特点也受到设计师个人审美的影响。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民国时期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一个新时代,其装帧风格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背景环境、艺术特点、影响等三个方面来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一、背景环境自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时代的变迁给书籍装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中国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近代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书籍装帧中的艺术表达不断变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
二、艺术特点1. 技术手法先进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技术上更为先进,采用综合性技术手段,如拼贴、烫金、印刷、水彩、水墨等手法,创造出多样的装饰效果。
如秦岭拼贴局部繁密,装帧线条规整;周作人的《西湖怀古》则是多小的水墨花鸟画作背景纹饰,使图案富于变化美感。
这些技术手法不仅大幅提升了书籍装帧在美学上的内涵,更表现了作者对于装帧审美的独到理解。
2. 色彩鲜艳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不再依次佛教经典的传统,更加注重色彩的表现,颜色的运用成为装帧艺术中的重要手段。
黄色、红色等饱和度高的颜色成为了主色调,更加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直线造型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造型上更加注重直线设计,线条优雅流畅,整体感更为强烈,且具备一定的抽象性。
风格上以简约、现代为主,表现出经典的美感和现代的时尚感,不仅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方式,更富于浪漫主义情调。
三、影响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书籍装帧设计,为中国现代化的书籍装帧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对于现代艺术装饰、设计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现代装饰、视觉传达有着深刻的联系。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呈现出技术手法先进、色彩鲜艳、直线造型等多种艺术特色。
其对于后来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现代化的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现代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032023商业美术,泛指以推销商品为目的各种实用美术形式。
“商业美术”(Commercial Art)一词诞生于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在当时虽然“还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可是商业美术本身从来便已存在。
近代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愈趋激烈更加促进此种特殊美术之发达”[1]。
商业美术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设计概念,是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后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尤其是随着中国民族经济的繁荣和民族企业的竞争,迫切需要大量图案和宣传画来推销民族商品,刺激民众消费,这为商业美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沃土。
伴随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输入和科技的进步,民国时期商业美术总体上呈现出由单一文字告白向图像化发展的趋势。
一、民国时期中国商业美术图像化产生的背景(一)社会环境:中国城市的近代化1840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西方列强用枪炮撞破了中国大门,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开放的国际市场,在主权和经济上都遭到严重破坏,但也在无形中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随着西方商品的输入,休闲享乐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的市民阶层较之前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和金钱,他们对物质和娱乐的消费需求增多,经常出入于戏院、影院、高级百货公司等场所,将消费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渴望通过消费获得身份认同。
城市公共商业空间与城市消费文化紧密相连,在销售商品的同时也在制造“理想”生活的种种幻象,以此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
此时,“建构新的市场、通过广告及其他媒介宣传来把大众培养成消费者,就成了极为必要的事情”[2]。
商品信息传播要求视觉化,而本土广告如叫卖、招牌、幌子、布告等形式,因其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手段迂腐堆砌,难以独自承担商品宣传的重任。
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中国工商业界开始转变商业广告经营理念,对商品的宣传更注重视觉刺激和视觉消费,图像在不知不觉中占据商业美术中的重要语言,推动了中国近代商业美术形式的转变。
近代⽂学书籍封⾯设计探索2019-03-27⼀、“⽂⼈”参与设计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是著名的⽂学家,⼜是版画家;陶元庆、丰⼦恺既是编辑学家,⼜是书籍装帧艺术家。
他们的学识修养以及审美意趣渗透在其书籍装帧之中,正是在⽂⼈们思想的影响下,书籍装帧已开始突破传统线装的单⼀形式,在开本、版式、装订、印刷⼯艺等⽅⾯有了新的变化,书籍封⾯的设计打破了⼀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书籍装帧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性和技术性更加协调和统⼀。
这其中⾸推陶元庆,他设计的作品构图新颖、简洁、⾊彩明快,线条活泼流畅,颇具装饰性。
陶元庆的风格正如鲁迅所指那样:新的形、新的⾊、东⽅情调和民族性,如《故乡》《朝花⼣拾》《未名丛刊》等封⾯设计。
曹⾟之是诗⼈,精通书法、篆刻,这使他设计的作品典雅、俊秀、富有诗意,同时民族特⾊突出,散发着浓郁的书卷⽓。
钱君陶的装帧设计作品⼒求融贯中西,讲究构图元素,图案简洁、⾊彩唯美,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呈现出清雅的艺术风格,如为茅盾的《⼦夜》、译作《雪⼈》设计的封⾯,图案清新别致,构成了⼀幅“诗”的图画。
丰⼦恺的封⾯设计以漫画的笔法,构图上讲究装饰,设计的⽂艺丛刊《我们的七⽉》《我们的六⽉》的封⾯画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清新脱俗的艺术⽓息。
集作家、翻译家、画家和收藏家于⼀⾝的叶灵凤,⾃称“中国的⽐亚兹莱”,喜欢英国⽐亚兹莱和⽇本路⾕虹⼉的绘画,常常模仿他们的艺术风格设计封⾯和绘制插图,作品带有浓厚的“唯美”情趣。
这些“⽂⼈们”以他们各⾃不同的艺术素养和表现风格丰富了当时⽂学书籍封⾯艺术的设计语⾔,创造了⼀个个意境深远、清新脱俗的艺术形象,为现代⽂学书籍封⾯设计打开了新局⾯,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显现出了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内涵。
⼆、设计上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特征设计是与时代同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特定的时代具有特定的视觉⽂化,⽽这种⽂化现象⼜因时代的不同⽽呈现出差异。
刍议民国时期书籍封面漫画设计之美感作者:孙红娟来源:《大观》2016年第03期摘要: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在当代书籍封面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的初步尝试,而在民国时期书籍封面的漫画设计中,也渗透了当时的革命精神,赋予书籍封面漫画设计丰富的艺术内涵。
国民时期书籍的漫画设计表现出一种新型的书籍封面设计形式,突破传统封面设计的限制,表达了我国技术创新以及艺术欣赏水平的提升,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民国时期;书籍封面漫画设计;艺术形式;美感自鸦片战争后,我国“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近代史拉开了序幕。
中国近代史可谓是一部国人奋斗史,清朝覆灭,民国诞生。
伴随这一场又一场的革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并且推动了民国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并主要表现在书籍方面,推动了民国时期的杂文和漫画的发展,并与民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一、民国时期书籍封面漫画设计的美感来源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为书籍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传统的线装书籍被遗弃,并且由毛笔书写转为钢笔书写,阅读形式也由右翻转变为左翻,书写形式也由竖排改为横排,然而,书籍封面艺术在我国有较久远的历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书籍封面艺术所崇尚的是“典雅”与“富有内涵”,这并不局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发展,反而新生枝桠,重现出勃勃生机。
留学派艺术家将自己在西方所学知识以及艺术审美带回中国,并掀起了艺术界的新革命,例如:“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并将“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精神以及艺术风格应用于当时的艺术创作中,而书籍封面设计将这些新型艺术形式以及技术加以借鉴,并应用于其设计中,促进了当时书籍封面设计的发展。
民国时期有许多学者崇尚宁静、柔和以及庄重的情怀,例如林庚在其作品《夜》的封面上,选取了美国肯特的绘画人物,并在背景中加入夜空与繁星,彰显了神秘、诗意昂扬的艺术内涵[1]。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摘要: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
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文从字体、图形、与色彩三个层面来对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当时的设计形式,并挖掘其潜在的艺术价值。
关键字:民国书籍;封面设计;视觉特征;艺术价值一、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及阶段性特征中国书籍的发展,至民国成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书籍形式甲骨文到竹与木连成册的“简策”再到丝织品和简牍的出现,至清时期已形成完备的书籍设计范式,逐步形成了“古朴典雅”极具中国韵味的特有形式;到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出现了重大革新。
1.1新旧交替时期民国初建至五四运动前夕。
此时期,由于西方思想和一些技术进入中国,文艺作品新旧杂陈,书籍艺术也出现新旧交错的面貌,许多书刊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装饰形式。
“清末四大小说杂志”封面虽未完全脱离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小说插画样式,但与传统书籍装帧已有不同,俨然受到西方装帧设计的影响;另外,文房四宝、花卉鸟兽等也是当时常用来装饰书封面和封底的图案。
这一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设计手段还不算成熟,属于民国书籍装帧的萌芽期。
1.2繁荣发展时期五四时期至七七事变。
“五四”运动爆发,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传播,形成了大众社会的新时代,中国的艺术领域也变得异常活跃,书籍装帧设计渐渐脱离传统样式,开始向现代书籍的出版方式和设计形态转变。
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艺术家创作风格精彩纷呈,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3稳步发展时期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激起了全国人民民族意识高涨。
因此在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写实主义、民族主义。
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装倾艺术受时代条件影响,作为政治武器,摈弃了繁重的装饰,图案简洁、生动、立意明确,反映出了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积极的革命斗争精神二、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点2.1.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文字设计文字是书籍、期刊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晚清相比,民国时期引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角发生了很大变化,曾在晚清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五大群体———西方传教士、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维新派、清末新政期间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清末地方士绅,[1]已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教育部、中华图书馆协会和活跃在图书馆界的图书馆专家。
教育部、中华图书馆协会作为领导机构和行业协会,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图书馆学人的努力,因此本文重点考察的是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人———那些从事图书馆实际工作和研究的人们。
1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的学科背景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人,按其学科背景来划分,有人数较多的两大类,即文献学家和图书馆学家,这一点可以用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图书馆学刊物———《图书馆学季刊》“著者略历”中的统计数据(见表1)来证明。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学科背景的学人,这里暂不讨论。
表1《图书馆学季刊》“著者略历”栏目介绍著者人次统计表姓名次数姓名次数姓名次数姓名次数叶启勋27陈训慈2封文权1孙心磐1杜定友12陈钟凡2冯葆椿1孙自强1金敏甫12冯承钧2冯陈祖怡1汤因1李俨11高向杲2谷子深1陶湘1袁同礼11胡光炜2顾颉刚1滕固1傅增湘10胡适2桂质柏1汪應文1李钟履9黄星辉2何日章1汪兆荣1万国鼎9蒋复璁2黄剑白1王树伟1王重民9李尚友2黄文弼1翁衍桢1陈準8罗根泽2黄育熙1吴鸿志1向达8吕绍虞2蒋镜寰1吴敬轩1李小缘7毛宗荫2蒋一前1谢国桢1刘国钧7田洪都2金受申1徐家璧1洪有丰6汪訚2柯璜1徐家麟1李文裿6汪宗衍2冷淑媛1徐乃昌1杨维新6王国维2李国鼎1严侗1钱亚新5吴春晗2李锦熙1杨立诚1严文郁5叶启发2李继先1杨汝泉1沈祖荣4叶章和2李笠1叶德辉1邢云林4易培基2李濓镗1叶恭绰1陈光垚3于式玉2李耀南1叶启倬1邓衍林3岳良木2李正奋1余绍宋1傅振伦3张恩龙2李治邦1俞爽迷1李靖宇3张允亮2梁启超1俞颂明1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范凡(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摘要:文章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人按其主要的学科背景分为文献学家和图书馆学家两大类,并将其中的图书馆学家与"四代图书馆人"中的前两代对应起来,重点考察第一代留美学人,详其生平、补其空白、纠以往记述之谬误,使他们的贡献得以充分彰显。
千篇一律的皮囊,万里挑一的灵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用在鲁迅先生的身上最合适不过了,这不是抬举他,而是他真的非常幽默风趣,而且思想觉悟高!如果说周星驰是电影界无厘头的开山鼻祖,那鲁迅先生就是文学界无厘头的开山鼻祖!记得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语文最怕的三大难题就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鲁迅在我们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严肃、无趣。
而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是苦涩难懂的,正如他的人一般。
但实际上,真实的鲁迅有趣得很。
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
”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可惜这么有趣的鲁迅却被教科书弄丢了!去年疫情暴发的时候,许多媒体出来说:钟南山就是当代的鲁迅。
那么鲁迅在他那个年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还原鲁迅先生可爱而又让人敬畏的一生!看古今中外名人往事,寻沧海桑田历史遗珠,大家好,这里是世界名人榜!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东昌坊新台门的周家。
青年张、长根、长庚、周章寿。
鲁迅从小就是个调皮王。
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就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
班上有个女生特别爱哭,一哭就眼泪鼻涕齐下,迅哥儿从此就管人家叫“四条”,眼泪两条鼻涕两条,形象得很。
虽然是个调皮王,但是迅哥成绩好,常得老师表扬。
有一回老师出对子,上联:独角兽。
邻桌同学想得表扬,偷问迅哥怎么对。
迅哥说:四眼狗。
不料此同学竟真以此作答,戴眼镜的老师大怒,顺手就一巴掌。
迅哥儿以书遮脸,憋不住笑出声来。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他在三味书屋里在课桌上刻下的那个“早”字,这不知道带坏了多少70、80后的小朋友毁坏公物。
鲁迅先生有着一个美好的童年的,在百草园里嬉戏打闹,和闰土偷花生看大戏,向着阿长讨要《山海经》等。
本是一个美好的家庭,可后来因为一些无良巫医谎称大夫,误了自己父亲的病。
从此,发奋想要做个医生,为的是不让类似自己父亲这样的悲剧重演。
在母亲的拉扯下,迅哥也争气,终于得到的国费留学日本的机会。
不同类型的书籍装帧设计案例一、文学类书籍装帧设计案例1. 《红楼梦》装帧设计案例封面采用粉红色为主色调,以花朵为背景图案,配以仿古金边装饰,突出了书中所描绘的贵族生活的精致和细腻。
封面中央以楼阁为主题,凸显了书名,并运用了烫金工艺,增加了书籍的高贵感。
2. 《围城》装帧设计案例封面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呈现出一种朴实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封面中央采用了一种抽象的城堡图案,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困境和迷茫。
书名采用了大字体,并使用了立体感的设计,突出了书籍的主题。
3. 《骆驼祥子》装帧设计案例封面以黄色为主色调,以骆驼为背景图案,寓意着主人公坚韧不拔的精神。
封面中央使用了大字体书名,并采用了红色与黑色的渐变效果,突出了书籍的主题和情感。
4. 《平凡的世界》装帧设计案例封面采用了浅蓝色作为主色调,以田野和农具为背景图案,反映了主人公平凡而真实的生活。
封面中央采用了简洁的字体书名,并使用了绿色的渐变效果,突出了书籍的自然与平和。
5. 《三体》装帧设计案例封面以深蓝色为主色调,以星空和行星为背景图案,营造出浩瀚宇宙的氛围。
封面中央采用了简洁的字体书名,并使用了银色的烫金工艺,增加了书籍的科幻感。
二、科普类书籍装帧设计案例1. 《人类简史》装帧设计案例封面采用白色为主色调,以人体轮廓和DNA链为背景图案,突出了人类生命的奥秘和科学性。
封面中央使用了简洁的字体书名,并在背景上添加了一些科学图形,增加了书籍的知识性。
2. 《宇宙的奇迹》装帧设计案例封面以紫色为主色调,以星云和星系为背景图案,呈现出宇宙的神秘与壮丽。
封面中央采用了立体感的字体书名,并使用了蓝色的渐变效果,突出了书籍的科学性和艺术感。
3. 《大国崛起》装帧设计案例封面采用红色为主色调,以地球和国旗为背景图案,突出了大国崛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封面中央使用了简洁的字体书名,并在背景上添加了一些重要国家的标志,增加了书籍的权威性。
4. 《生命的奥秘》装帧设计案例封面以绿色为主色调,以植物和动物为背景图案,突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美丽。
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分类法变迁考略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图书馆受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影响,在图书分类领域新说不断、百家争鸣。
清华图书馆几次富有成效的新分类法的创立也都与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密切相关,经历了从登录号到新书一旧书分类法,到十进制法补编,再到八大类法的发展过程。
以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十进制分类法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分类法变革的现实意义,理清了新法创立及废弃的脉络、时间、思想精髓,探讨了分类法变革的契机和原因。
论证将清华图书馆从事分类编目的开始时间从1923年提前至1916年。
找到了与“补杜法”代表作《杜威书目十进法补编》(已遗失)分类思想最接近的论文《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杜威十进制分类法清华图书馆民国1研究意义1876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创制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1910年,孙毓修首次在《教育杂志》上介绍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下文简称“杜威原法”)。
这部分类法的国际地位毋庸多言,其对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纵观民国时期的中国图书馆发展史,分类法尚未统一,电子书目尚未产生,分类、编目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一直是图书馆里的重头戏,多有前辈学者甚或图书馆馆长不惜花费时间心思研究改良,以寻找或创造出一部本馆适用的分类法并编制出本馆的书籍目录为任内大事和荣耀。
国内陆续出现了一批“仿杜威分类法”“补杜威分类法”“改造杜威分类法”的代表作。
清华图书馆自1912年建校之初,受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影响颇深,从没有分类编目到引进美国杜威分类法,积极投入改编和创制新分类法,经历了“仿杜”“补杜”“改杜”的过程。
在20世纪上半叶,清华图书馆学者对我国图书分类法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据笔者统计,20世纪上半叶先后有四位清华图书馆分类学者共出版图书分类专著3部,发表论文4篇,编制有一定影响力的十进制分类法3部,改编或创制著者号码表3部。
这四位学者分别是:戴志骞、查修、洪有丰、施廷镛。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钱君匋书籍设计艺术初探姓名:肖华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术学指导教师:***20090601中文摘要清末近代工业与新式教育的快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的都市化开始出现。
都市文化的发展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也使得书籍设计具有了变革的历史舞台和各种条件。
钱君匋是一位处于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开创阶段的设计师,他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最大的贡献是他实现了对“西式封面”的中国风格的探索,让中国知识分子重拾本土文化的信心。
刻意求新是贯穿钱君匋艺术创作的一条主线,朴素明快、典雅含蓄是他书籍设计的一贯风格。
在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开启的那一时期,钱君匋的设计思想是革命性的、开创性的,他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是今天的设计师们寻找设计灵感的不竭源泉。
关键词:书籍设计;现代变革;民族风格;成就及影响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civic educa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had paved the way for the flourish of capitalism and ensu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burgeoning urban cult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apitalist system had thus conduced to and tremendously promoted modern publications in China as well as provided a historically favorable arena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book design. Qian Juntao, one of the pioneer designers at the commencement of modern book design, had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among which the greatest breakthrough was his exploration and adaptation of Chinese fashion in the design of “Western Cover Pages”, through which Chinese intellectuals gained confidence and pride in Chinese culture. Qian’s artistic creation is consistently characterized with novelty and originality; as in the case of book design, his works are austere, agile, elegant and subtle. Qian Juntao’s notions of design during the budding age of modern book design was revolutionary and creative. His works are still rich emanations for today’s designers.Key words: book design;modern transformation;national style;achievement and influence图片目录1.图2-1 张之洞W2.图2-2 李鸿章W3.图2-3 《新青年》第二卷第二号W4.图2-4 《礼拜六》 设计者:丁悚Z5.图2-5 《月界旅行》、《地底旅行》 设计者:佚名L,《域外小说集》由《巴黎鲮爪》设计者:闻一多Z,《自剖》设计者:佚名Z,《现7 《结婚的幸福》Z、《文艺与性爱》、《两条血痕》 设计者:钱、《中原的蛮族》 设计者:钱君匋Q、《新生》、《神话研究》 设计者:钱君匋Q 陈师曾题写L6.图3-1 《热风》、《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 设计者:鲁迅L7.图3-2 《山雨》 设计者:叶圣陶S8.图3-3 《呐喊》设计者:鲁迅Z,《凤》、《立春以前》 设计者:佚名S9.图3-4 代》 设计者:佚名J10. 图3-5 《夜曲》(局部)、《济南惨案》(局部)、《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物》、《欧洲大战与文学》 设计者:钱君匋Q11. 图3-6 《国学季刊》 设计者:鲁迅Z12. 图3-钱君匋Q13. 图3-8 今日屠甸镇G14. 图3-9 《新女性》杂志秋、冬两季封面(局部) 设计者:钱君匋Q15. 图3-10 《三姐妹》、《自杀日记》、《密桑索罗普之夜》 设计者:君匋Q16. 图3-11 《新港》1959年第4期、《收获》1960年第1期 设计者:钱君匋Q17. 图3-12 《半农谈影》 设计者:钱君匋Z18. 图3-13 《古代的人》19. 图3-14 《伟大的恋爱》 设计者:钱君匋Q20. 图3-15 《雪人》21. 图3-16 《简谱的读法》、《柴科夫斯基独唱歌曲选》、《卡巴列夫斯基钢琴曲集》、《宋四家词选》、《许庼学林》、《蜜蜂》1960年第三期 设24. 图4-1 陶元庆S25. 图4-2 《苦闷的》、《故乡》 设计者:陶元庆Z26. 图4-3 《新俄文学的曙光期》、《曼殊斐尔小说集》、《饥饿》 设计《东方杂志》第二十六《小说月报》第八卷第六号 设29.SQ35.说明:W 书籍装帧》,北京,北工 L 《鲁迅书衣百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00 S 《书之五叶——民国版本见知录》,上海,上计者:钱君匋Q22. 图3-17 《长征印谱》 设计者:钱君匋Q23. 图3-18 《音乐艺术》、《深巷中》 设计者:钱君匋Q象征》、《彷徨者:司徒乔S27. 图4-4 《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第十三号、卷第十七号 设计者:陈之佛J28. 图4-5 《小说月报》第八卷第五号、计者:陈之佛J图4-6 钱君匋与丰子恺在杭州西湖的合影30. 图4-7 《爱的教育》、《棉被》、《踪迹》 设计者:丰子恺Z31. 图5-1 《死去的太阳》、《文学月报》创刊号 设计者:钱君匋32. 图5-2 《杀艳》 设计者:钱君匋Q33. 图5-3 《歌曲四首》、《自我演戏以来》、《嘉陵江船夫大合唱》 设计者:钱君匋Q34. 图5-4 钱君匋晚年书法、篆刻作品W图5-5 《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 设计者:蠹鱼阁、高绍红、张志伟W表示图片来源为网络。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谈民国时期文人对插图的影响及贡献刘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清末到五四运动这段时期,外敌入侵,社会动乱,文化活动呈现衰退,西洋印刷术的传入,使得传统的雕版印刷被平板石印和凸版铅印及其他新技术取代,出现了精装书和新的封面设计。
但是插图的表现方式直到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潮流影响后才得到改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一个繁荣的新文艺时期,许多画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插画,让人无法忽视的是,许多著名文人也参与了插图创作,本文主要以张爱玲、鲁迅为例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民国时期;插图;文人中图分类号:J2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2-0130-01在民国这一非常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当然也包括文学艺术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插图表现了中西交融的特色,主题也由传统变得具有现代感。
民国插图艺术创作依然紧密反映中华民族的兴衰,并始终反映着国民文化生活、审美取向、经济条件以及艺术家自身的美学观点和价值取向。
此选题对于探究当时的文化,社会及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作用。
本文从文人的角度出发,感受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体会插图在提升文学作品感染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张爱玲对插图发展的影响及贡献剖析1.清末民初,上海的图文互读小说杂志风行,以图释文,以文释图,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供了便利,以图为主的《良友》等画报的高发行量,就是图片力量的最好例证。
张爱玲是伴随着城市刊物长大的,从小就展现了过人的绘画天赋,到了四十年代,她在上海文坛大放光彩,不仅文采飞扬,而且画功了得,发表了《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花凋》、《金锁记》等杰作,书中都有她亲自画的插图,或美或丑,画出了各式女性的精髓。
2.她的画风有明显的女性特征。
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天使与魔鬼,花朵与钢铁的结合体。
如“麻油西施”银娣,那种扭曲的心理被她描绘地无比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