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高在诊断幼儿急疹中的预见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27.75 KB
- 文档页数:2
儿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测试模拟考试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女性,12岁,腹泻1d ,日达6~7次,水样便,无明显里急后重感,粪便镜检白细胞0~2/HP ,涂片见革兰阴性且弯曲排列成流星状细菌,悬滴法动力强,最大可能诊断的是( )A.急性肠炎 B.细菌性痢疾 C.霍乱 D.阿米巴痢疾 E.细菌性食物中毒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5岁男孩。
发热伴双耳垂下肿痛3天。
2周前幼儿园中有类似病例。
体检:体温38.5℃,双侧腮腺2cm×3cm,局部皮肤不红,轻压痛,腮腺导管开口略红肿,未见分泌物。
血白细胞8.5×109/L ,中性35%( )A.流行性腮腺炎 B.化脓性腮腺炎 C.化脓性淋巴结炎 D.腮腺炎病毒引起的颌下腺炎 E.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10岁男孩,高热10天,伴咽痛、呕吐、头痛。
检查:咽充血,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心尖区收缩期杂音Ⅱ级,两肺无异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常,肝脏肋下3cm,质中,脾肋下刚及。
血白细胞数25×109/L,异常淋巴细胞20%。
血清IgMVCA阳性。
其诊断考虑为()A.伤寒B.副伤寒C.肺结核D.全身型类风湿病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题答案:4、单项选择题男孩,9岁。
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已1年,予激素和抗肿瘤药物治疗,近2d 有发热,皮肤上可见到较多皮疹,有丘疹、疱疹,疱内色混,体温高达40℃,神萎。
一、肺炎1.急性支气管炎: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全身状况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改变。
X线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
若鉴别困难,则按肺炎处理。
2.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可有肺不张和肺气肿,可资鉴别。
若病程迁延,有继发感染则类似肺炎或合并肺炎,需鉴别。
3.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可无明显喘息发作,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X线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和肺气肿,易于本病混淆。
患儿具有过敏体质,肺功能检查及激发和舒张试验有助于鉴别。
4.肺结核:一般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示肺部有结核病灶可资鉴别。
粟粒性肺结核可有气促和发绀,从而与肺炎极其相似,但肺部啰音不明显。
5.胃食道反流:反流物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咽喉炎,出现声嘶,咽部不适或异物感。
吸入呼吸道可发生咳嗽、哮喘,这种哮喘无季节性,常在夜间发生阵发性咳嗽和气喘。
个别患者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现肺纤维化。
肺炎病原学鉴别:1.病毒性肺炎: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为间质性病变,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CRP正常或轻微升高,肺部啰音出现较晚。
2.细菌性肺炎:多数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水泡音,胸片可见斑片状影,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CRP升高。
3.肺炎支原体肺炎:常有发热、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特点,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mp-IgM(+)部分患儿多器官功能受累,如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脑膜炎等。
可直接肺外症状起病,也可伴有呼吸道症状,X线表现多样。
4.衣原体肺炎:常有发热、刺激性咳嗽,常伴有其他气管受累,血沉增快。
5.肺结核:常伴有低热、盗汗,结核杆菌接触史。
6.金葡菌肺炎:冬春季节多发,化脓性渗出或脓肿形成,起病急,进展快,呈弛张型高热,中毒症状吗,明显,肺部体征出现较早,易发生循环、神经、胃肠功能障碍。
X线可见脓肿、脓气胸、肺大泡。
7.腺病毒肺炎:3.7型腺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炎和肺泡间质炎症,严重者引起气管官腔鼻塞,多见于6月-1岁儿童。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 特异性皮疹常常是某种感染病的特征之一,近年来由于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传统发疹性感染病明显减少,很少引起流行,临床上见到的发疹性感染病多是散发病例,且皮疹常常不典型,对论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临床引起皮疹的疾病颇多。
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水痘、伤寒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亦可见于风疹、幼儿急疹、药疹等。
各种疾病的皮疹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正确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但是,皮疹在每个患者身上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又不尽相同,所以临床医师应该掌握发疹性疾病的时间、季节、规律和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治。
现就围绕常见的各种感染病皮疹的形态特点、演变规律、形成机制、诊断思路、鉴别诊断、确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一、皮疹的定义及感染病常见皮疹的种类、形态特点皮疹(rash)是由病原体或其毒素直接或间接造成皮肤、粘膜的损害,使得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或出血所致。
见于体表的叫外疹(exanthem),见于体内如口腔粘膜的叫内疹(enanthem)。
常见皮疹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淤点、淤斑、荨麻疹疱疹、红斑疹等。
—些感染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常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对皮疹的形态、大小、数目、分布及出疹顺序、演变、持续时间及退疹情况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斑疹; 表现为局限性的皮肤发红,压之退色,不隆起也不凹陷,可视见而不可触之,直径多在lcm以内。
常可演变为丘疹.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皮乳头层,见于斑疹伤寒等.2.五疹;为局限性高出皮面的坚实隆起,大多有皮肤炎症引起,也可由于代谢异常或皮肤变性所致,可见于水痘与天花早期。
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真皮上层,粟粒大小,形状多呈圆锥形,也有扁平或多角形。
顶端有小水疱者称疱丘疹,顶端有小脓疱者称脓丘疹。
3.斑丘疹; 为斑疹向丘疹发展的移行状态,为小片状红色充血疹,中间稍隆起,压之可退色,常相互融合,可见于麻疹等。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科普知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IM),俗称“腺病毒性咽炎”,是一种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简称EB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IM常见于10岁到30岁的青少年和成人,但儿童也有可能感染。
一、病因IM的病因主要是感染EB病毒所致。
EB病毒是属于人类疱疹病毒家族的成员之一,EBV的外壳由膜上衍生物、糖蛋白和受体结合蛋白三种主要成分构成,具有很强的致病能力。
EBV感染主要通过口腔黏膜及咽部淋巴组织进行,可引起多种疾病,其中包括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脾肿大综合征、恶性淋巴瘤、鼻咽癌等靶器官的疾病。
EB病毒通过声响喷射、呼吸、打喷嚏、咳嗽等方式从口腔和鼻腔分泌物中释放出来,然后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和生物体液体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
EB病毒最初感染发生在口腔粘膜和口咽,随后侵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的EB病毒感染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和疾病,但当免疫力下降或感染其他病原菌时,EBV可再次激活并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疾病。
EB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包括:(1)直接接触:EB病毒感染的人直接与未感染的人接触,通过咳嗽、打喷嚏、交往等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健康人。
(2)飞沫传播:EBV病毒可随着粘膜分泌物喷出嘴巴或鼻腔传播,并在空气中形成病毒载体,从而被其他人吸入。
(3)物品感染:由于EBV的稳定性较高,如使用带有病毒的物品,如口腔器具、餐具、香水等间接感染机会也很大。
此外,由于感染EB病毒的症状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疾病相似,并非所有感染EBV的人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因此会存在被忽视的潜在感染人群。
二、病理生理学EB病毒通过口腔黏膜,进入口咽、咽癌周围区、鼻咽、淋巴节点等,引起以下的异常:1.咽部症状:EB病毒首先占领的地方是上呼吸道的淋巴组织,常引起咽喉疼痛、咽干、咳嗽等症状;2.发热:有热、有寒战,体温波动范围大,通常持续时间长达数日;3.淋巴节点炎:EB病毒感染后,可导致局部淋巴结炎症,很快局部淋巴组织会增大,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
单核细胞相对值偏高的原因
单核细胞是一种类型的白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如果单核细胞相对值偏高,这可能意味着患有某些疾病或生理
状况。
以下是一些导致单核细胞相对值偏高的原因: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可能会
导致单核细胞数量增加。
2. 细菌感染:一些细菌感染,如结核病、支原体感染和造血干细
胞增生性疾病等,也可能引起单核细胞增加。
3.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会导致单核细胞相对值升高。
4.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和抗菌药物等,也可能导
致单核细胞升高。
5.肝脏疾病:肝炎或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可能会导致单核细胞数量
增加。
6.应激和精神压力:身体或精神上的应激和压力也可能导致单核
细胞高于正常范围。
总而言之,单核细胞相对值偏高可能是某些已知或未知的疾病或生理状况的表现。
如果发现自己的单核细胞相对值较高,应咨询医生以进行诊断和治疗。
小孩每次生病都是单核细胞高一点是什么原因一、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也称为单核细胞系或单核细胞系统,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免疫系统提供支持。
单核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它们可以发挥巨噬细胞的功能,吞噬并消除细菌和病毒;②它们可以分化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成熟和增殖。
二、单核细胞高是什么原因单核细胞因子是一种介于恶性肿瘤和某些慢性病之间的疾病指标。
白细胞数量过高会引起单核细胞增多,同时会出现相应的炎症反应。
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孩子体内因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期。
1、感染性疾病单核细胞高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菌。
孩子感染细菌和病毒很常见,如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和巨细胞病毒等。
感染引起单核细胞增生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这些微生物的正常反应。
此时,单核细胞功能数量增加,以期在短时间内排除这些病原体。
2、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免疫疾病)也是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的原因之一。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健康细胞,导致器官和组织发生炎症和损伤,本质上是一个免疫系统失调的疾病。
其中,如风湿病和慢性肝炎都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
3、儿童自身正常生长和发育儿童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单核细胞数量也会随之增长,属于正常变化。
4、其他原因除了以上原因外,其他如粒细胞缺陷症、芬兰型巨球蛋白血症、先天性脾切除术后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增多。
三、单核细胞高的治疗方法治疗单核细胞增多取决于单核细胞高的原因和身体状况。
如果单核细胞增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为孩子开处方抗生素治疗病菌。
其他的药物,如抗病毒、激素以及免疫调节药物等也可用于治疗单核细胞增多。
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单核细胞高时,常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并结合特定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实现控制病情的目的。
四、单核细胞高的注意事项1、根据单核细胞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这个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避免在生活中随意使用抗生素,要以防疫和预防为主。
2020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十六)一、A11、典型水痘皮疹的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A、初起于四肢B、分批出现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并迅速发展成为小水疱C、粘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D、水痘从中心处开始干瘪,迅速结痂E、在病症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2、不符合水痘皮疹特点的是A、皮疹呈向心性分布B、皮疹最初形态为斑丘疹C、黏膜处也可见皮疹D、丘疹、疱疹、结痂可同时存在E、皮疹不伴瘙痒3、麻疹易感者接触麻疹后为预防发病,注射免疫球蛋白时间是A、接触后14天以内B、接触后21天以内C、接触后10天以内D、接触后1天以内E、接触后5天以内4、麻疹黏膜斑出现的时间为起病后A、4~6天B、6天以上C、1天以下D、1~2天E、3~4天5、典型麻疹的出疹顺序是A、先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掌心、脚心B、先面部-四肢、躯干C、先四肢-颈部-面部-躯干D、先躯干-四肢-手脚心-头面部E、先前胸-上肢-背部-下肢-头面部6、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最常见于A、恢复期B、后遗症期C、潜伏期D、前驱期E、出疹期7、红草莓舌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麻疹B、水痘C、手足口病D、猩红热E、幼儿急疹8、手足口病是由以下哪种感染引起的A、人类疱疹病毒6型B、麻疹病毒C、风疹病毒D、多种肠道病毒E、A组β溶血性链球菌9、皮疹可表现为“四世同堂”的为A、麻疹B、风疹C、幼儿急疹D、水痘E、猩红热10、典型麻疹首先出现皮疹的部位是A、面部、颈部B、耳后、颈部发际边缘C、躯干D、四肢E、手、足11、关于麻疹流行病学下述错误的是A、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B、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C、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D、通过喷嚏、咳嗽等由飞沫传播E、也可通过粪便传播12、风疹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是A、全身症状轻B、皮疹为全身性分布C、呈充血性斑丘疹D、皮疹1日内出齐E、外周血白细胞减少13、对麻疹前驱期诊断极有帮助的是A、低中度发热B、Koplik斑C、PastiaD、皮疹E、草莓舌14、易并发维生素A缺乏症的出疹性疾病是A、幼儿急疹B、麻疹C、川崎病D、风疹E、咽结合膜热15、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引起的新生儿常见的畸形是A、脑积水B、腹股沟斜疝C、先天性心脏病D、血管瘤E、骨发育障碍、腭裂16、在预防麻疹的被动免疫中,下列哪项正确A、在接触麻疹后10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B、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C、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05ml/kg可预防发病D、在接触麻疹后10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05ml/kg可预防发病E、以上都不是1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A、血液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B、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高C、血液异型淋巴细胞显著增高D、血液淋巴细胞持续显著升高E、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1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年龄多见于A、婴儿和幼儿B、幼儿和儿童C、儿童和青少年D、青少年和成人E、儿童和成人19、下面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外周血中异常单核细胞增多B、是一种传染性低的传染病C、病程有自限性疾病D、由EB病毒感染引起E、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为典型的临床表现2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常大于A、5%~9%B、10%C、21%~30%D、31%~40%E、41%~50%二、A21、5岁男孩。
孩子日常小病小痛,你需要正确认识婴幼儿常规化验结果发表时间:2019-09-05T16:35:27.3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作者:詹波[导读] 婴幼儿出生后,由于抵抗力、免疫力各方面,未能发育健全。
都会遇到各种疾病侵犯,凉山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四川省西昌市615000婴幼儿出生后,由于抵抗力、免疫力各方面,未能发育健全。
都会遇到各种疾病侵犯,造成儿童日常生病。
孩子生病医院医生都会开具检查项目,首先确定感染源,进行常规检查。
通常看到检查后密密麻麻的检查报告,妈妈们都是看不懂报告里面符号的含义。
这时主治医生对报告结果,仔细分析给患者家属。
有些家属医生分析后也是一知半解,存在诸多疑惑。
家属觉得到底这些检查有没有用?是否真的可以看的出孩子日常中的生病感冒问题?通常孩子出现发烧感冒、面部苍白、精神状态不佳等,都需要进行血常规化验,尿常规检验、大便常规检验、等检验。
一般进行血常规为主,主要是通过血液分析来得出详细报告,它可以反应孩子是否由于病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检查结果中显示儿童身体发育情况,还有是否存在贫血现象。
因此婴幼儿常规化验都是血常规为主,下面来了解一下如何正确认识幼儿常规化验报告结果婴幼儿常规化验结果分析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运用最常见的协助检查手法之一,血常规的检查意义是早发现早治疗原则。
通常儿童发烧或者感冒,通过血常规来检查是否是血液系统疾病问题造成的。
血常规中化验单上有很多项目,但是家属们需要正确认识其中几项关键的项目,例如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C放映蛋白等。
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身体里主要起到运输和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从肺部供氧直到全身,然后从身体各项机能产生二氧化碳回到肺部,从而排出。
这项供氧排气任务主要是由血液的红细胞中一种血红蛋白完成的。
人体随着时间的衰老,体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也会相对应的变化。
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对小儿发热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对小儿发热的影响。
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发热儿童中随机抽出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54例,作为实验组;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百分比不高54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儿童发热反复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发热反复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比两组儿童,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组儿童体温较高且易反复。
〔关键词〕小儿;发热;单核细胞比例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单核细胞是体内所有细胞中最大体积的一个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它含有较多的非特异性酯酶,且可以吞噬外来侵入的一些病菌,是能够产生抗体的,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指数偏高会对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当机体遭受感染或其他疾病时都可引起单核细胞比例发生变化。
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症。
本文将发热患儿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与单核细胞百分比不高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判断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对小儿发热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和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发热儿童,在征得家长同意后,都从静脉中抽取 2 mL血液,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进行化验分析,从中抽出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54例,作为实验组;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百分比不高54例,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对照组各54个儿童,年龄分布在3-12岁,平均5岁,患病时长3-5天。
对比两组儿童的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与否对发热的影响。
2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均完整导入表格中,并利用SP 20.0软件予以统一处理。
72h后发热反复率以X2检验,检测P值,如果P小于0.05,则认为经过比较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3结果两组患儿发热反复率分析,实验组的发热反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单核细胞增高在诊断幼儿急疹中的预见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在幼儿急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份至2014年2月份发热的幼儿,分为单核细胞增高组与单核细胞正常组,比较两组与幼儿急疹间的关联。
结果单核细胞增高的发热幼儿发生幼儿急疹的比例为76.19%,,而单核细胞正常的发热幼儿发生幼儿急疹的比例为2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为10-15%的发生幼儿急疹几率最高。
结论在二岁以内的单纯发热的患儿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幼儿急疹。
【关键词】单核细胞幼儿急疹【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70-01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HHV)6、7型感染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四季均可发病,一生感染2次以上者微乎其微[1]。
临床特征为高热3?4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一般2?3天内全部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皮,预后良好,均能自愈。
有关单核细胞增高与疾病的相关性报道不多。
本报道回顾性分析111例2岁以内单纯发热的婴幼儿,发现单核细胞增高的患儿发生幼儿急疹的比例明显增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2月份?2014年2月份收住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儿科103例2岁以内单纯发热的患儿为统计对象。
排除标准:①上下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性疾病;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③风湿免疫、血液系统疾病;④已发生过幼儿急疹的患儿。
将患儿分为单核细胞增高组和单核细胞正常组。
其中单核细胞增高组男40例,女23例,单核细胞正常组男24例,女16例,所有患儿年龄在3月?24月,除10例12月以上,其余均为1岁以内,所有患儿均为热退疹出,无其它明显合并症。
1.2 方法分别统计单核细胞增高组与正常组患儿发生幼儿急疹与未出疹的例数。
患儿采末梢血0.5ml(防止发生溶血),放置抗凝管中,半小时内送至实验室,采用机器检验。
单核细胞增高在诊断幼儿急疹中的预见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在幼儿急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
取我院2012年2月份至2014年2月份发热的幼儿,分为单核细胞增高组与单核
细胞正常组,比较两组与幼儿急疹间的关联。
结果单核细胞增高的发热幼儿发生
幼儿急疹的比例为76.19%,,而单核细胞正常的发热幼儿发生幼儿急疹的比例为2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为10-15%的发生幼儿急疹几率最高。
结论在二岁以内的单纯发热的患儿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可用于早期诊断
幼儿急疹。
【关键词】单核细胞幼儿急疹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70-01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HHV)6、7型感染引起的常见
于婴幼儿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四季均可发病,一生感染2次以上者微乎其微[1]。
临床特征为高热3?4天,然后骤然退热并
出现皮疹,一般2?3天内全部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皮,预后良好,均能自愈。
有关单核细胞增高与疾病的相关性报道不多。
本报道回顾性分析111例2岁以内
单纯发热的婴幼儿,发现单核细胞增高的患儿发生幼儿急疹的比例明显增高,现
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2月份?2014年2月份收住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
院儿科103例2岁以内单纯发热的患儿为统计对象。
排除标准:①上下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性疾病;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③风湿免疫、血液
系统疾病;④已发生过幼儿急疹的患儿。
将患儿分为单核细胞增高组和单核细胞正常组。
其中单核细胞增高组男40例,女23例,单核细胞正常组男24例,女
16例,所有患儿年龄在3月?24月,除10例12月以上,其余均为1岁以内,所
有患儿均为热退疹出,无其它明显合并症。
1.2 方法分别统计单核细胞增高组与正常组患儿发生幼儿急疹与未出疹的例数。
患儿采末梢血0.5ml(防止发生溶血),放置抗凝管中,半小时内送至实验室,采用机器检验。
以单核细胞百分比大于10%为增高。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管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与否与罹患幼儿急疹的关联(见表一)。
通过比较,单核细胞增高组发生幼儿急疹的几率明显比正常组高,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一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幼儿急疹的关联
单核细胞百分比(%)幼儿急疹(例)未出疹(例)阳性率(%)
增高 48 15 76.19
正常 10 30 25.00
x2=24.59 P=0.00001
2.2 单核细胞增高程度在幼儿急疹中的分布(见表二)幼儿急疹中单核细
胞百分比在10%?15%的比例最高,但并不是单核细胞百分比越高发生幼儿急疹的
几率越高。
表二单核细胞增高程度与幼儿急疹的分布
单核细胞增高程度(%)
≤10>10?≤15 >15?≤20 >20
例数 10 26 16 6
百分比(%) 17.24 44.83 27.59 10.34
3、讨论
幼儿急疹是儿科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幼儿急疹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并发症少见且病情较轻,但出疹前多持续高热,容易造成家长恐慌,部分患儿多
次进院,造成过度使用卫生资源,甚至滥用抗生素,故提高前瞻性诊断水平,减
少误诊误治至关重要。
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生理性增加可见于吸烟者、月经周期的卵泡期;病理性增高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多发性骨
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原虫感染、梅毒、进行性
结核、病毒性肝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甲亢和结节性关节炎等疾病[2]。
而引起幼儿急疹的HHV-6病毒是美国Salahuddin等于1986年从6例各种淋
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出来的。
HHV-6的核酸主要潜伏在
外周血单核细胞、唾液腺、肾及支气管的腺体内。
病毒感染的前提是病毒进入宿
主细胞,并对宿主细胞进行直接破坏及宿主的免疫系统引起过度反应[3]。
单核细
胞不仅可直接补充吞噬细胞和树状细胞,吞噬异物产生抗体,抵御病原的入侵,
同时作为粘附因子整合素家族的一员,参与炎症、细胞生长、分化和迁移,从而
发挥免疫应答作用[4]。
因此考虑当幼儿感染人疱疹病毒6、7型时,可引起单核
细胞反应性地增高。
故可从下列几点早期(高热未出疹时)诊断幼儿急疹:①2岁以内的发热患儿,尤其是3-12月,突然高热,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合并症;②血常规提示
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有学者报告发热早期白细胞计数升高,出疹后白细胞数下降[5]),淋巴细胞为主,且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尤其是增高在10-15%)。
争取早诊断、合理治疗,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患儿不必要的痛苦。
综上所述,单核细胞在小于2岁的急性发热的幼儿可早期诊断幼儿急疹,评
估患儿病情,但单核细胞增高程度与幼儿急疹的诊断无明显直线性关系,但因标
本例数较少,且无法控制采血时间,故可能造成结果的不确切性,需要大样本进
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6-741
[2]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8。
[3]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176.
[4]陈慰峰医学免疫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9-72.
[5]韩广莲,徐学聚幼儿急疹6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13,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