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尚健康》杂志为例大众文化与都市女性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附件)杂志清单1.《时尚》:1886年创刊于美国,一家老牌杂志,当年以大胆有趣、号召“大都会女郎“的风格出道。
现在《Cosmopolitan》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它同时也是读者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面对全球那些勇敢、有娱乐精神,并想在各个领域中成为佼佼者的年轻女性。
中国时尚杂志社始终坚持“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的办刊方针,并以其高雅的品位、独特的风格、风趣的文字、新颖的版式引导着潮流,倡导时尚。
2.《时尚先生》:在生活消费方面给予男士们全方位的指导,是描述成熟男性理想、兴趣、好奇心以及热情生活的。
是中国面对成功男士的、最具影响力的生活消费类期刊。
3.《时尚家居》:诞生于1999年4月,一本关于现代家居潮流的精品期刊,也是国内最成功的且发行量最大的家居类杂志。
在介绍分析国际家居潮流、推介一流精品的同时,全面关注家庭生活空间,精致、舒适、实用是这本杂志的核心,力求能为现代人提供家居生活的全方位信息。
4.《时尚健康·女士》:诞生于2000年7月,是国内第一本面对成熟、快乐、健康的现代女性,提供全方位心理及生理健康资讯的女性杂志。
她围绕”健康”这一永恒的主题,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三个方面为编辑核心,涵盖了身心发展、两性关系、美容健身、旅游休闲等内容。
5.《时尚健康·男士》:2003 年美国Men’s Health与中国最知名的时尚杂志社签订版权合作协议,共同出版《时尚健康•男士》。
该杂志封面以对比强烈的黑白上身半裸男子出现,诉求非常鲜明,是全国第一本全面关爱男性的身体杂志,三点态度非常直接:“关爱男人、全面减压、享受欲望”,备受都市白领们的喜爱。
6.《世界时装之苑ELLE》:它的内容形式仍然是传统时尚媒体的时装美容、健身美食、文化艺术等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其他几大杂志比较,《ELLE》更加年轻而有朝气,比较关注和贴近大众少女的时尚需求和品位,并且重视服饰产业的市场操作,实现时尚精神的倡导。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大众文化与城市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大众文化和城市有许多联系,它们可以相互
影响和塑造。
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看,女性主义在电影、电视剧、
音乐、文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影响。
媒体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由被动的、传统的角色逐步变为强大、独立和充满自信的形象。
同时,女性主
义在大众文化中也促进了反对性别歧视的倡导,呼吁平等权利、崇
尚女性独立自主和自我实现。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女性主义在城市规划、社会服务和城市文
化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权利,例如增设女性为主导的公共空间、安全通勤路线等;社会服务
也通过支持妇女组织、提供性别平等培训等方式来实现女性主义的
目标;城市文化方面也呈现出女性主义的特色,例如女权电影节、
女性文化节等。
这些方面的措施都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
多的平等机会,促进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和公正发展。
时尚杂志与大众文化周春玲传媒观察()2002-6-3 光明网 online. 20040111“文化断根造就了这批无信仰、无历史的非英雄,私有财产与地位的脱节又促进了他们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虚假意识’。
与以往阶级不同,新中产白领以没有统一方向和‘政治冷漠’自成一类。
他们从旧的社会组织和思想模式中流离出来,被抛入新的存在形式,却找不到思想归宿,只能将就地‘在失去意义的世界里不带信仰地生活’韦伯语——专注于技术完善、个人升迁和业余消遣,以此补偿精神懈怠与政治消极,犹如徘徊于美梦与梦魇之间的梦游人。
他们入世过晚,不能拥有像工会那样强大的组织并自觉行动。
同时又因面目过新,潜力莫测,尚未进入历史招标阶段。
似乎命中注定,这个最先进入现代社会的阶级还得浑浑噩噩地当一阵‘政治后卫’。
”——C 赖特·米瓦斯C.Wright·Mills关于白领阶层的精辟评述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所谓“阶级”分化的现象已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
而大众传媒则是这一分化过程中积极的确定者和指认者。
诚如《时尚》杂志创刊号所言:“《时尚》杂志是生机勃勃的最新流行通讯,她将为目前快速扩展的白领阶层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
”在中国人的身份随着拥金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的同时,作为传媒之一的杂志也随之区分出了等级。
这些引导时代风尚的杂志一跃成为众多报刊读物中的“贵族”和“精品”。
它们往往讲究精美的印刷、时髦的装帧、豪华的气势,并且选择极富质感的画面为读者营造域外风情和温馨浪漫的氛围。
它们或者是脱颖而出的新秀,如《时尚》、《世界时装之苑——ELLE》、《精品》,或者是改版后的重新崛起,如《新现代画报》、《艺术世界》。
这些时尚杂志无论是栏目设计,还是图片、文案,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竭力标榜与时尚的贴近,力图使自己成为时尚的诠释者和代言人。
例如:《时尚》开出了“今日时尚”、“时尚语丝”的栏目,《世界服装之苑——ELLE》则有“时尚手册”,“经典与时尚的对白”,在《创意》则变成了“时尚概念”、“流行界面”。
浅论大众文化——透视“超女”现象大众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文化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出现而出现。
它是以一种都市生存为土壤的,借助大批量生产的、面向大众传播的文化产品,使大多数人形成了一致的生存方式和趋同的需要并凝聚为一个共同的整体且在趣味、习惯、风俗、意义、信仰与价值上共享的文化现象,它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着。
它是与买卖及消费等商业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不同于与人类同样历史久远的民间文化,是为现代都市里的“大众”所享用的文化。
“大众”不等于“民众”,不等于“百姓”,也不是泛泛而言的“市民”,它是诞生并生活在都市里的具有某些共性特征的无差别的个体或群体,这些个体或群体因为扮演着某种角色,代表着一种相对的立场或价值而被称作是大众。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娱乐是一种文化,但不是任何娱乐都可以称之为文化。
能把一档娱乐节目做成一种文化(无论有意或无意),这背后必然包含很多值得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探寻的因子。
2005年的“超级女声”旋风,吹皱一池春水,引发了从娱乐界到文化界的连番议论,有褒有贬,但褒贬的背后,也正恰恰验证凸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超女”已经超越了单纯娱乐的范畴而上升成为一个文化层面上的现象。
“超女”的始作俑者是电视,网络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中,电视和报纸又起到了把网络上的民意凸显、放大的作用,一件件的所谓“超女事件”增强了媒体之间的这种联系与合力,而“超女”的气势则在媒体的互相碰撞之中、在从媒体到媒体的循环往复之间螺旋上升,最终达到顶峰。
国内女性杂志简报:本简报基于国内现有女性杂志的搜集及其市场分类研究的基础上。
以若干代表性杂志说明市场情形。
1980年2月,我国内地最先的一份专属女性群体的杂志《时装》诞生,而真正意义上符合现今女性杂志概念的杂志大进展是198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和法国著名时尚杂志《ELLE》一路创建的《世界时装之苑》,而后日本RAY杂志推出《瑞丽》,《时尚·伊人》是《》杂志社1998年4月与世界名刊《COSMOPOLITAN》(《多数市》)杂志版权合作的结晶……蕴蓄着暴发式的成长,一片繁荣的景象,市场潜力庞大。
但实事求是的讲,同发达国家比,我国女性杂志的运作上还很不足,那就是在高端市场上自有品牌稀少,多是与国外著名杂志合作版权的杂志。
1980年最先创刊的《时装》也于2003年,正式与被国外时尚界誉为“时尚圣经”的法版《L’OFFICIEL》杂志版权合作,变幻出新的《时装L’OFFICIEL》。
附2010定阅排名:排名:1 瑞丽衣饰定阅排名:2 瑞丽伊人风尚定阅排名:3 昕薇定阅排名:4 时尚伊人定阅排名:5 米娜mina定阅排名:6 时尚芭莎定阅排名:7 时尚健康(女士)定阅排名:8 瑞丽时尚先锋定阅排名:9 世界时装之苑定阅排名:10 都市丽人定阅排名:11 悦己定阅排名:12 VOGUE衣饰与美容定阅排名:13 女友家园定阅排名:14上海衣饰定阅排名:15 生活文摘定阅排名:16 MILK新潮流定阅排名:17 女刊.瘦美人定阅排名:18 37度女人定阅排名:19 动感新势力(奢华版)定阅排名:20 嘉人定阅排名:21 瑞丽男人风尚定阅排名:22 时尚健康女士(迷你版)定阅排名:23 健康与美容定阅排名:24 时装_女装定阅排名:25 搜酷定阅排名:27 O2杂志氧气生活定阅排名:28 今日风度定阅排名:29 YOHO(潮流志)定阅排名:30 爱人定阅排名:31 城中至潮1626定阅排名:32 女友花园定阅排名:33 红秀grazia定阅排名:34 时尚伊人(小.迷你版)定阅排名:35 女刊.白嫩派定阅排名:36 时尚新娘定阅排名:37健康时尚定阅排名:38芭莎珠宝定阅排名:39 LADY格调定阅排名:40 女友校园定阅分类研究:高端市场代表:一、《ELLE》中文版《世界时装之苑》《世界时装之苑ELLE》是进入中国最先的国际性时尚杂志,讲究国际化与中国本土化的完美结合,内容以概念性趋势为主,包括时装,美容,专题,生活方式四大版块,鼓励读者注重自身并进展自我独特个性,具有极佳的市场亲和力及品牌知名度。
浅析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女性意识作者:刘珂君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11期摘要:没有一个认真研究社会文化中女性状况的人能够避开具有过对某一社会过程的表达和自我认知来使世界获得革命改造,因此,女性意识的研究在社会大众文化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并不仅仅因为女性形象会对社会两性人格的建构造成影响,对于学术研究,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繁衍都会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关键词:大众文化;视域;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2-0195-01日前盛行于国际视频网络YouTube上的《江南style》可谓是红极半边天,随后,重新编曲的《哥哥就是我的Style》是目前模仿的最优质版本。
从《江南style》和《哥哥正是我的style》的对比中,可以折射出现代社会大众文化中,女性形象的一种惯性认知。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女性形象去表现某一种文化现象在发展至今的大众文化视域中非常常见,甚至可以说,女性的形象,在文化诞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含义丰富的命题。
对于女性的研究也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思潮——女性主义,以它独特的性别视角和文化哲学,对东西方的文化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结合社会角度和文化角度来看,不得不说,在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女性意识已经进步非常,更是得益于大众文化的发展,女性的地位已经开始朝向更为平等,更为具有权利的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时代的进步,也可以说是女性主义对于权利的诉求的结果。
女性形象的多元化是与大众文化的崛起密切相关的,没有大众文化的繁荣,多元的女性形象也不可能得到迅速的传播和扩散。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地下到地上、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巨大转变,迅速占领了中国的文化市场,并以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流行性,弥散在大街小巷,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和心理,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但是,由于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因此其中的女性形象亦必然从属于商业的需要,成为赚取利润的工具。
试论时尚杂志的文化定位作者:周韵来源:《今传媒》2009年第04期从第一本时尚杂志在中国上架,由时尚杂志担纲主演的一场时尚大戏便轰轰烈烈在中国上演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这一场时尚大戏也愈演愈烈。
可以说,时尚杂志在当代大众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引领着大众的消费旨趣,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分解和融合,让人们以多元化的审美方式。
来追求、体味、享受愈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之美。
一、时尚杂志的重新定义大众对时尚杂志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以服饰、装扮等内容为主的杂志,这是一个认识的局限和误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时尚所指向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扩展。
衣着、发型、语言可以是时尚的,行为举止、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也可以称做是时尚的。
在一定语境下,“时尚”几乎可以做任一名词的定语。
时尚杂志不再单指那些服饰、化妆、女性杂志,随着时尚元素的扩散,时尚杂志所指的范围也应该得到相应拓宽。
我们应将时尚杂志重新定义。
时尚杂志应该是囊括了丰富内涵的,例如居家、旅游、美食、音乐、电影、体育、艺术、设计等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影响到现代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有引领社会发展潮流功能的,具有社会前沿性的杂志。
二、时尚杂志的文化特性时尚杂志所传达出来的一种文化曾被人批判为“消费主义的鼓吹者”、“白领阶层的领地”,但时尚杂志发展到现在,不应当再承担这样的责难。
时尚杂志所要塑造的文化表征是一种中立的、引导但不劝服的形象。
时尚杂志有着其独有的文化特性,分析这些文化特性我们可以得出,时尚杂志是起着一定积极意义的,并且这些文化特性共同建构孕育出了时尚杂志的文化定位。
1、流行性许多评论家乐于使用“流行文化”这样的字眼胜于“大众文化”一词,并且,他们主张将“流行文化”这一概念扩大,用以涵盖艺术、文学、音乐以及所有依据家庭或社区而来的休闲活动。
时尚杂志所宣扬的文化是需要被广泛传播的,越是在大范围内引起反响,越能实现时尚杂志的价值,而只有广泛传播的流行才能成为真正的时尚。
时尚杂志的文化研究(一)摘要]:随着中国消费经济的膨胀,时尚杂志越来越引人注目。
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时尚杂志进行个案分析。
文章首先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时尚的由来与本质,接着分析了在现代社会中时尚与传媒的相互作用,最后利用符号学与叙事学理论对时尚杂志如何制造与表现时尚进行一种文化解读,并揭示其作为消费主义载体的本质。
关键词]:时尚传媒消费主义符号叙事Abstract:FashionhasbeenofgreatsignificanceasChineseconsumereconomydevelops.Thispaperisacu lturalanalysisoffashionmagazines.Afterdiscussingtheoriginandnatureoffashionfromasociologicalpe rspective,weexploretheinteractionbetweenfashionandmediainthemodernsociety.Thenweprovide aculturalinterpretationoffashionmagazines.Throughbothasemioticandanarrativeanalysis,weexplor ehowfashionmagazinesconstruct,reflect,andtransformfashion.Finallyhowfashionembodiesconsu merismisdiscussed.Keywords:fashionmediaconsumerismsignnarrative经过了十年的风云变幻,时尚杂志终于迎来了稳定繁荣的局面,2003年,《时尚》创刊十周年,《瑞丽》创刊八周年,它们作为杂志界的新贵一时风光无限。
为了在理论上深入了解这一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时尚的社会起源,时尚与现代社会及传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符号学和叙事学理论分析时尚杂志是如何制造和表现时尚的,从而在深层次上揭示时尚杂志传播表象下的消费主义本质。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当今社会中,大众文化对女性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传媒展现的形象还是商业广告打造的形象,女性所承担的角色和期望标准都在不断改变。
这些改变如何影响了女性的自我认识和社会地位,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大众文化下的女性形象大众文化是指被大众及流行文化所接受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由传媒、社交网络、时尚等引领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影响下,女性形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女性形象主要是温柔、贤惠、善良、顺从等,但随着现代女性的觉醒和反叛,这种传统形象正在逐渐被打破,而新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二、流行文化下的女性形象流行文化既是大众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流行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传媒和广告,还包括音乐、电影、时尚等多个方面。
流行文化的兴起,催生了很多前卫、个性化的女性形象,如《Sex and the City》中的女主角们,她们单身、经常更换情人,时而可爱可人,时而傲娇任性,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恋爱观都与传统女性形象大相径庭。
再比如造星机构打造的艺人们,许多都以肉体美及服装造型等作为其卖点,制造了不少争议。
但无论好坏,都无法否认这种流行文化的兴起催生了很多新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也给许多女性带来了启发和启示。
三、商业广告下的女性形象商业广告以推销产品为主要目的,它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吸引顾客的视觉、心理和情感。
其中,女性形象成为了一个常被操作的素材。
例如,像Victoria's Secret这样的内衣品牌,一直以性感、火辣的女性形象作为广告的主打,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销量。
但是,这种性感、火辣的女性形象,又何时成为了女性在商业广告中的主要定位?很多电视广告和外部广告总是通过这种方式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让消费者购买产品。
此时,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商品的陪衬,更成为推动商品销售的核心竞争力。
但这种商业广告所唤起的女性形象,是否真正代表了女性全面多元的形象,值得深思。
关于女性时尚杂志发展路径的思考女性时尚杂志是一种特殊的媒体形式,通过其独特的内容和视觉效果,向女性读者传达最新的时尚趋势和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时尚杂志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女性时尚杂志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女性时尚杂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女性从家庭角色转变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为了满足女性对时尚和美的追求,一些商家开始推出专门的时尚杂志,向女性读者提供最新的时尚资讯和购物建议。
这些杂志通常以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为特色,受到了广大女性读者的喜爱。
随着20世纪的到来,女性时尚杂志开始向全球扩张。
一方面,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国际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使得女性时尚杂志能够更好地跟踪国际潮流和引进国外时尚品牌。
另一方面,二战后的女性解放运动使得女性时尚杂志的读者群体进一步扩大,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这些变化促使女性时尚杂志呈现出更多元化的内容和风格,从而满足不同女性读者的需求。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流行,女性时尚杂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时尚资讯和购物服务,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竞争对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女性时尚杂志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读者的需求,女性时尚杂志采取了多种策略。
首先,女性时尚杂志开始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
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女性时尚杂志能够更好地与读者互动,提供在线购物和时尚咨询服务。
其次,女性时尚杂志开始注重多元化的内容呈现。
不再局限于时尚和美容,女性时尚杂志将目光放在健康、职业、家庭等更广泛的领域,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指南。
此外,女性时尚杂志还积极与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合作,推出自己的时尚产品和限量版商品,从而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读者忠诚度。
时尚文化案例时尚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穿着打扮,更是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个体审美的变化。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时尚文化案例,来探讨时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时尚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的哈日族文化。
哈日族一词最早出现在2000年左右,指的是一群热衷于日本流行文化的年轻人。
他们喜欢穿着日本品牌的服装,追逐日本流行音乐、动漫、电影等文化产品。
这种文化现象反映了日本在当时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也体现了年轻人对于异国他乡文化的向往和追捧。
哈日族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日本文化产品的输出,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时尚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以时尚杂志为例,这些杂志不仅仅是展示最新潮流的平台,更是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一种引导和塑造。
时尚杂志中的模特形象、时装搭配、品牌推荐等内容,无形中影响着读者对于美的认知和对于消费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时尚文化还可以成为社会风向标,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趋势。
再者,我们也可以从时尚产业的发展中看到时尚文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尚产业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
比如,中国的传统服饰在国际时尚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时尚设计师们的灵感之源。
而西方的时尚品牌也开始注重融入东方元素,推出符合亚洲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种跨文化的时尚交流,不仅促进了各国时尚产业的繁荣,也丰富了人们对于时尚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总的来说,时尚文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不仅仅是关于穿着打扮的表面现象,更是关乎个体和社会的审美情趣、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通过以上几个时尚文化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时尚文化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它既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又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这些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讨时尚文化,以便更好地把握当下社会的发展脉搏,引领时尚潮流,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时尚健康》主编孙雅君2008年6月刊卷首语:为环保每周素食一天第一篇:《时尚健康》主编孙雅君2008年6月刊卷首语:为环保每周素食一天《时尚健康》主编孙雅君2008年6月刊卷首语:为环保每周素食一天最近收到最多的东西,是各种环保袋。
朋友出差回来送的小礼物,客户装样品的袋子,甚至母亲从面包房拎回来的,都是各种材质的环保袋。
款式虽然简单,但大多做工精细,倒是拿得出手。
将它们分门别类地挂好,按照材质、大小、造型,细分为Shopping用,超市购物用,下楼买菜用……让它们各为其政,真正行环保之实,也不枉有环保之名。
6月1日,中国的免费塑料袋时代将告终结。
当然不只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环保情绪日益高涨,拎个棉布袋上街业已成为全球的时尚。
即使你背的并非时尚界最有名的那款名师设计的环保包。
真欢迎这样的时尚!当环保不只是个别环保主义者的行为,而成为普罗大众的共识与行动时,世界的改变才真正成为可能。
而另一个悄然的改变是在餐桌上。
现在大家一起去吃工作餐,点餐时问的最多的不再是“够不够?”,而是“多不多?”,因为“全球粮食危机了,别浪费”。
自联合国世界粮食署宣布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经历粮食危机以来,这成了餐桌上的新共识。
有天接到同事的短信:咱们环保的专题是不是可以建议大家每周素食一天啊?全球粮食危机有一部分因素就是大家吃肉太多,而牲畜吃了太多粮食。
好提议!即使这不是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即便不从粮食危机的角度出发,从全球环境以及我们自身健康的角度,都应该倡导这样的生活方式。
联合国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畜牧业是造成严重环境危机主要的元凶之一。
肉食需求量增加导致工业化的饲养方式,而这种密集型饲养方式消耗大量水资源,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几乎2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畜牧业,比全世界所有交通工具的总排放量还多!而这直接指向的是——全球变暖。
而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高温、水灾、雪灾等恶劣自然灾害频发,更使得全球范围内很多粮食产区大量减产。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论文题目:结合大众文化与女权主义分析女性的社会定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完成日期结合大众文化与女权主义分析女性的社会定位【内容摘要】人类的观念里女性就是天生从属于男性的,她们受男人的支配和管辖,必须向男性屈从,对女性来说男性成了上帝的代理人,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从某种程度来说,男性地位是凌驾于女性地位之上的,男性和女性所享有的权利自古到今也都是有天壤之别的。
在大众媒介中,媒介通过不在场,谴责或浅薄化而把妇女们“象征性地歼灭了”。
大众媒介给女性留有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女性甚至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感受。
总的来说,从今天女性生存的社会现状来看,女性仍然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关键词】女性地位权利女权主义大众媒介女性形象女性文化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一书中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思想:在欧洲的裸像艺术中,画家,欣赏者,收藏者通常是男性,而画作的对象往往是女性。
男性常常属于观看的一方,而女性则属于被男性观赏的对象。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深深植根与我们的文化中,以致构成众多女性的心理状况,她们以男性对待她们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她们像男性般审视自己的气质。
这种思想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女性究竟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她们所处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如何?她们在大众文化中表现如何?等等,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一下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定位。
一、女性所处的地位在西方圣经《创世纪》一篇中,讲述了亚当和夏娃因为偷食禁果,受到了上帝的处罚,他对亚当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
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的观念里女性就是天生从属于男性的,她们受男人的支配和管辖。
女性必须向男性屈从,对女性来说男性成了上帝的代理人。
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在西方,激进的女权主义的思想是:妇女受压迫是父权制度的结果,在这样的制度下,男人群体拥有统治女人群体的权力,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利益是在根本上和不可避免地背道而驰的,为一种女性分离主义的策略而论争。
时尚杂志的大众文化解读
吴艺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6)7
【摘要】本文从时尚杂志的形式和内容出发,以大众文化的理论对之进行具有当代性意义的解读.时尚杂志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它的兴起,白有其时代背景的缘由;它的繁荣,则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某些维度上,它的确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
【总页数】4页(P131-133,145)
【作者】吴艺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3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大众文化”:在反抗中生成——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J], 陈斐斐;陈立旭
2.“大众文化”对文化的解构——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新解读 [J], 王青
3.欧洲高档珠宝借助时尚杂志进行品牌传播的模式解读r——以《芭莎珠宝为例》[J], 徐亚兰;程冕
4.时尚杂志传播中的消费文化观解读 [J], 帕丽丹·买买提沙他尔
5.女性时尚杂志的符号学解读 [J], 张学敏;聂颖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时尚杂志的文化传播使命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时尚杂志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崛起的一种媒介形式,它作为时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杂志中的内容传递时尚潮流、美学观念以及文化价值。
尤其是女性时尚杂志,作为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女性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女性文化在社会中一直处于一种“次文化”的地位,其影响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本研究将以女性时尚杂志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文化传播使命展开研究,探究其在女性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与女性文化的主流文化融合之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女性时尚杂志的文化传播使命,包括了对女性潮流、审美观念和价值观的引导和传递,同时也是对女性文化的强化及推广。
对于女性群体而言,时尚杂志是了解最新时尚资讯、获取潮流灵感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提升自身时尚品位和气质的有力帮手。
本研究将探究女性时尚杂志文化传播使命的内涵,从而凸显其在女性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更好地解析女性文化的内在特点,促进女性文化的正常化、常态化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究女性时尚杂志文化传播使命的概念、内涵、实践过程及其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女性时尚杂志的文化传播使命内涵及特点探析,包括其在女性文化中的角色和地位、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途径等;(2)女性时尚杂志文化传播实践过程分析,探讨其目标受众、传播内容、推广方式等,评价其实践效果;(3)女性时尚杂志文化传播深度分析,探究其在女性生活、家庭、职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女性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可以探究女性时尚杂志文化传播使命在女性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析其传播模式、特点和实践,还将探讨时尚杂志文化传播对女性生活、工作和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从而推动女性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时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与掌握。
以《时尚健康》杂志为例大众文化与都市女性教育【摘要】:大众文化是“由文化工业为盈利目的进行的生产,以大众传媒为手段,旨在使普遍大众获得日常感情愉悦的文化商品”。
它以纸质报刊、杂志、通俗小说、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方式存在,并以此影响着社会群体。
它给我们特别是对都市女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大众传媒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给女性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
大众传媒的发展加速了女性身份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妇女的主体性,增加了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和途径;但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又导致了女性受众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扭曲化和女性价值的误导,我们应该把大众传媒与女性教育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女性的解放与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女性教育大众传媒【正文】:前言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个人裹挟其中。
①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0年版序言”中写道:“这样,一种新的影响范畴产生了,即传媒力量,具有操纵力量的传媒褫夺了公众性原则的中立特征。
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 ②。
大众传媒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对女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巨大教育作用,并不亚于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女性越来越广泛的媒介接触行为及大众传媒在现阶段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迷失,向女性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一、传媒为女性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某种意义上说,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进行女性教育的主渠道,大众传媒在促进女性自身发展、塑造新女性人格和进行女性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说:“ 真正的教育也离不开新闻(媒介)。
因为大众传播工具是一种扩大器,可以使教育者的作用超越一般传播的对象。
” 在大众传媒时代到来以前,女性接受的教育模式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传媒成为绝大多数女性主要的信息来源、娱乐渠道之后,这个模式则变成了“传媒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一)大众传媒的发展加速了女性身份的社会化大众传媒因其商业物质和大众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上还女性以言说的权利,从而对男性控制话语场、控制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形成颠覆和重构的力量,使女性经由传媒影响主流社会成为可能。
网络传媒的发达更意味着传者与受众平等相处时代的来临,在网上人与人的对话已成为数字式的点对点的交流、性别、身份均变得不再重要。
另一方面,受收视率、发行量等经济目标的制约,大众传媒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得不重视占“半边天” 的女性受众的心理感受与话语诉求,这样,性别的对立已不再表现为压迫与反抗,而是表现为渗透、吸附和同化,男女两性的分界线得以模糊,对话和交流的空间得以扩展。
因此,传媒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性别意识的解放,预示了一种潜在的民主。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女性的社会角色得以很大的变化,温柔、贤慧、体贴、顾家不再是女性唯一的精神面貌。
越来越多的女性得以进入主流社会,在政界、商界和文化界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女强人”、“铿锵玫瑰”等一系列象征女性独立、坚强、勇敢的称呼流传得越来越广泛,而“小男人”、“家庭主男”等新的男性性别特征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二)大众传媒助女性对完全人格的理解一个女人的人格在总体上反映了一个女人的心理面貌,是一个女人的根本特征。
拥有女性独立人格和独立价值取向的新女性。
在大众媒体带动的社会多元文化浪潮中,她们更呼唤女性独立精神的建立。
她们不仅仅关注精神的飞跃,她们同时也关注精神的躯体,对自我身体的成就。
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解放,一个相对平等、进步的社会机制和相对发达的电脑信息化网络的建立,使女性有权利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无论是选择婚姻、独居还是离异,也无论是出外做工还是选择滞留在家里,不会有体制上的压力和公共道德舆论上的指涉。
”女性不再用男权之眼为镜反观自己,而是力图通过女人自己的眼光,自己认识自己的躯体,正视并以新奇的眼光重新发现和鉴赏自己的身体,重新发现和找回女性丢失和被湮灭的自我。
社会性别视角对传统的性别模式形成了一种挑战,它强调女性的自主性,主要包括:女性应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的存在价值,并非男性的附庸;女性自身具有多种潜能,尤其在现代社会里,女性应该是事实上也可以发展为多元化的社会角色女性是信息的占有者,她们掌握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随着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发展,女性对信息的获取不再停留在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接受上,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缩短,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
而新世纪的知识女性运用大众媒介呼唤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在女性中涌现出许多女性意识的捍卫者,她们成为传播女性意识的先锋,女性意识的传播由个人波及到社会。
这同时要求新世纪中的知识女性在保有自身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独立的女性心理,确立正确的女性意识。
当我们面临新世纪“知识结构”的兴起,更需要细致周密的思考;女人要把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和创造性,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和培养。
同时也要自立,因为自立是一种意志品质,是女人生存立命之本。
是女性生存中自尊、自信、自强的必然体现。
(三)大众传媒引导新世纪女性的追求21世纪是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世纪,是人类在动荡、竞争中寻求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一体化的世纪。
尽管各种新的思潮随着大众传播影响着女性但大部分的新世纪女性还是会忠于感情。
虽然传媒影响了性观念开放等思潮,诸如婚前性行为、婚外恋、堕胎,以及离婚等行为不感稀奇,但是,男人对感情不忠、一脚踏两船,是新女性最不能接受的。
另外,越来越多新女性认为,到了21世纪,男人只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相对他们而言,女性更重视工作和自己。
所以,何必眷恋那个让你伤透了心的男人呢?说真的,没有男朋友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有些新女性甚至觉得有几个很要好的男性朋友,生活一样可以过得有生有色。
在传媒中对女性美的宣扬无处不在,翻阅杂志,观看电视其中都都不乏美丽的女性。
这使得21世纪新女性更懂得照顾自己的重量和心理健康。
如今,身着套装、淡定微笑、出没于名流社会的杨澜成了职业女性的典范,在以前,杨澜总是以为事业上的成功是自己最大的追求,但现在她觉得个人内心世界的安详和宁静、轻松与愉悦才是最重要的。
明白了工作不是自己的全部,杨澜开始注意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现在日程表上的时间被严格的划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留给家庭、孩子以及运动锻炼,另一部分留给工作与社交。
在城市中越开越多的健身房和各式各样的俱乐部也是最好的证明。
女性愿意每个星期花几个钟头的时间上健身房、游泳、打球;与此同时,她们也会宠一宠自己,到一些俱乐部去接受芳香治疗、按摩。
总之,由内到外的健康,才是真正健康的新女性。
(四)大众传媒对女性地位的认可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12个关切领域之一。
《行动纲领》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信息技术的进展促进了超越国界的全球传播网,对公共政策、个人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年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了影响。
”但是,“媒体继续显示负面和有辱人格的妇女形象”,“大多数国家的印刷和电子媒介没有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同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贡献”。
因此,国际妇女运动呼吁大众传媒树立性别意识,从而发挥媒体在世界各地的潜力,提高公众的性别觉悟,提高妇女地位。
中国的妇女媒介监测网于1996年3月8日成立,网络成员主要来自中国妇女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以及各大媒体。
其宗旨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中国妇女发展,促进媒体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多元化的妇女形象,检测并抵制大众传媒中贬损妇女、否定妇女独立人格、鼓吹性别角色等陈规定型的报道,与媒体协商以确保适当反映妇女的需要和关切的问题,为女性走向男女平等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妇女媒介监测网络以中国妇女报的《妇女论坛》、《女性与社会》等专栏为主要阵地,发表言论并报道网络的活动,迄今为止的重要活动有:举办网络年会和双月信息会,发布有关媒介报道与妇女的信息,交流媒介监测的经验;组织发表和交流监测报告;关注女性媒介,促进妇女栏目、专题节目的发展;担任部分媒介的评论人,影响媒介报道;与媒体合作,讨论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宣传大众媒介应该均衡地反映妇女形象,自觉抵制女性角色的陈规定型;在《中国妇女报》开辟“我们看媒介”和“媒介观察”专栏,刊登大量的有关媒介与妇女的评论文章等。
可以看出,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在推动媒体全面反映妇女形象、抵制传统性别陈规定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知识女性在认识到媒体对自身社会身份的偏见后,采取种种措施遏制这样的势头。
在全国众多重点大学中都设立了“妇女性别研究中心”,而关于“大众传媒与女性”的讨论也在高校中纷纷发起,延及社会。
随着大众传媒的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欲望被极度刺激。
知识女性作为社会中高层次、高学历的女性精英,她们对独立人格追求打破了社会上一些刻板印象的冲击,同时,她们又是女性意识的捍卫者,在感性与理性中行进。
以真实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对已经成型的男权文化进行挑战,实现自我高成就理想。
(五)大众文化的形成提高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形成,对传统男权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予以解构。
大众传媒所具有的纪实性、复制性、立体性和同步性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增强了女性的主体意识。
现代媒介以自己特有的魅力大容量地展现着不同文化圈中的生活式样,异域风情、代际差异、离合聚散和时尚更迭,为女性描绘了一副多元化,多视角的社会文化变迁图,客观上使她们介入了对各种文化价值的了解和评判。
现代传媒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心理环境,从而不至于被父母传递给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完全同化,这样就减弱了传统女性定势的力量的影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形成。
其次,大众传媒还促使文化演变为一种商品,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文化产业,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软性化使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变得无足轻重,人们自信心的确立与价值的大小不再像传统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一样取决于力量的大小、身体机能的强弱,而是取决于一个人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巩固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这样,女性就改变了在创造价值方面所处的弱势地位,与男性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
(六)信息时代的来临增加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途径现代社会媒介对于女性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她可以借助其与男性一样平等快捷地获取信息、享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