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39.75 KB
- 文档页数:8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证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一个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其所潜在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识别出可能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等造成损害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条件、方式、设备和环境。
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现场观察、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二、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危险源进行归类的过程。
一般可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危害:如高温、高良、高压、电磁辐射等。
2、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液体、物品、化学污染等。
3、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微生物和昆虫等。
4、人为因素:如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当等。
5、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涝、火山喷发、台风等。
6、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危险源,通过对其危害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危险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以及防范风险发生。
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形式。
四、危险源分级危险源分级是指根据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常将危险源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用于指导安全管理,科学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策划服务过程时,应同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在以下时机,应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A.管理体系建立之初;B.承接到新的产品服务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时;C.对生产活动中的每一具体环节进行策划时;D.修改策划时;E.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F.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G.发生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后;H.采取管理方案、纠正或预防措施使策划的活动发生变化时。
一、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步骤: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和易于辨识的原则,采用分析伤害的方法进行辨识,辨识的步骤为:A.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 (如维修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等);B.确定那些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危险物质是造成伤害的根源,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人员上方的物体、电及其载体、运转的机械等);C.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改变方面分析确定,即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的组合是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辨识的危险源。
二、公司内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C.发生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相关方)的活动;E.工作场所内的生产作业设备(如机械、设施、附属设施和工具等,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租赁或临时进入的外部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A.询问、交谈:选择从事某项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询问交谈,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源;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C.查阅有关记录:查阅被辨识部门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D.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通过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E.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被辨识部门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危险源;F.安全检查记录:通过查阅检查记录,可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本一、危险源辨识和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以及财产造成伤害、损失或危害的因素。
危险源辨识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界定潜在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分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采取。
1. 机械设备危险源机械设备危险源是指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失或危害的潜在因素。
机械设备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如机械故障、电力故障等;(2)机械设备的运行环境,如高温、低温、高湿度等;(3)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如旋转部件、高速运动部件等可能引发的危险。
2. 化学品危险源化学品危险源是指化学品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失或危害的潜在因素。
化学品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2)化学品的密封、包装和储存条件;(3)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和排放物。
3. 人员行为危险源人员行为危险源是指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自己、他人、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失或危害的潜在因素。
人员行为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素质;(2)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3)人员的违章操作、驾驶错误等不安全行为。
二、风险评价方法和分级办法范本风险评价是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和财产造成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方法和分级办法范本可以帮助企业系统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1. 风险评价方法(1)定性风险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和直观的风险评价。
(2)定性-定量风险评价: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相关的工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以便更准确地确定风险程度和确定控制措施。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者组织经营上的削弱和丢失等不利影响的物质、能量、设备、情况、活动、行为等总称。
危险源辨识是指确定、识别和分析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害,是进行风险评价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危险源的辨识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对工程、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作业过程等进行合理性判断和控制。
危险源辨识基本流程:1.定义危险源2.收集相关信息3.识别危险源4.评估危险源5.列出危险源清单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按照引起事故的本质及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人的行为类危险源:包括操作失误、疏忽大意、过度自信、粗暴、不听劝告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设备故障类危险源:包括设备失效、设备过期老化、操作不当损坏设备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类危险源:包括自然灾害、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人为环境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次要原因。
4.作业适应性与复杂度的危险源:包括人员素质、安全意识、作业类别、作业难度、作业条件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将危险源识别和分类后,对其可能导致的损失与概率进行量化及评估,以确定其对系统的影响及重要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确定风险大小和影响重要性的基础,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风险评价原则:1.确定评价对象2.识别和分类危险源3.估算危险源的可能性4.计算危险源的严重程度5.发现危险源的隐患6.定量风险,确定可能造成的危害性风险评价方法:1.事件树法:通过构建事件起始状态到终止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2.故障树法:通过构建系统故障状态到组件故障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3.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矩阵表格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可直观反映风险等级。
分级办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等级,本文提出以下分级办法:1.一级危险源:发生此类危险源必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大面积环境破坏,如爆炸、火灾、气体泄漏等。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及其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辨别,识别出可能对员工或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或系统/设备故障等存在的源头。
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以便能够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工作环境、工作过程、设备设施等情况。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观察、询问、查阅文件等方式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评估危险程度:对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2.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管控,以及采取何种管控措施。
危险源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常用的分类包括:-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温度、压力等。
-化学因素:如毒性物质、可燃物等。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人为因素:如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操作等。
-机械设备故障:如电器故障、机械故障等。
风险评价是对潜在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通过判断危险源的大小、接触频次、暴露时间等因素来识别其风险级别,如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风险等。
-定量评估:通过具体的测量、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具体数值来表示其风险程度,如利用风险矩阵、概率统计等方法。
3.分级办法分级办法是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使危险源受到适当的控制和管理。
通常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存在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可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
-中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存在一定威胁,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可采取改进工艺、加强管理等措施。
-低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威胁较小,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监控。
具体的管控措施可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程度来制定,如在高风险等级下可增加设备维护和保护控制措施,而在中风险等级下可增加员工培训和操作规程等措施。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 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 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的原则。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1.职业健康及安全风险评估(OHSRA)方法:OHSRA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它旨在识别并评估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危险源: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危险: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潜在影响和暴露风险。
这可以通过量化或定性方法来实现。
-风险控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危险源。
2.HAZOP分析方法:HAZOP(危害和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业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操作失误。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确定要进行HAZOP分析的过程和目标。
-分析:通过分析每个过程步骤的参数和变量,识别潜在的危害和操作失误。
-评估:评估识别到的每个危害和操作失误的潜在风险和严重性。
-措施: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和操作失误。
3.风险矩阵方法:风险矩阵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它将危险源按照概率和严重性来分类。
通常使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风险级别。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危险源: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危险: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概率和严重性,并将其绘制在风险矩阵上。
-分类:根据风险矩阵的颜色分类,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
-措施:根据风险级别,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危险源。
4.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FMEA是一种通过分析故障模式及其潜在影响来识别和分类潜在危险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故障: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可能的故障模式。
-评估影响:评估每个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和严重性。
-确定原因:确定故障模式发生的可能原因。
-推导措施:根据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决定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识别危险源:全面梳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工艺、物料流动、设备设施等,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评估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潜在风险等级。
4.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和评估的危险源进行整理,编制危险源清单,明确各个危险源的名称、位置、风险等级等信息。
二、危险源分级管控危险源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控,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
危险源分级管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制定管控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施、应急预案等等。
2.实施管控措施:根据制定的管控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包括培训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工具,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3.监测与检测: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检测,例如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等,确保危险源的状态符合安全要求。
4.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管控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三、管理制度要求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管理制度的要求:1.制定环境、安全和健康政策:明确企业对环境、安全和健康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并将其落实到相关的管理制度中。
2.设立责任部门和岗位:明确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并为相关责任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3.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清晰明确的危险源清单,对危险源进行跟踪和管理。
4.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培训和宣教: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6.建立记录和档案: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档案系统,保存危险源辨识和管控的相关信息,便于监督和检查。
总结: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制度,通过对危险源的全面识别和分级管控,可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一种用来识别、分类和评估潜在危险的方法。
它们是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可能引发危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器、火灾等各种类型的危险。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内存在的潜在危险,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检查设备和工作场所的安全记录、与员工交流等。
危险源分类是将辨识的危险源按照其性质、特点进行归类的过程。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机械性危险源、电气性危险源、火灾性危险源等。
分类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管理。
风险评价是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的评估要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估要考虑事故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和损失程度。
风险分级是对评估得到的风险进行分级处理的过程。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见的风险分级方法有五级或四级分级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等级: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可控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强工作场所的安全设备、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等。
总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类和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分级处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源的辨识及分方法
危险源指的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污染的因素。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
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于危险源的辨识及分
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 事故案例分析法
根据过去的事故案例,分析出可能发生危险源的类型以及可能
的原因,从而识别出危险源。
2. 环境安全检查法
在对环境进行检查时,对可能存在的可疑物品或设备进行检查,并着重关注可能导致危险的因素。
3. 设计与工艺评价法
对于设计和工艺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在设计与工艺评价中,需要关注到每一步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从
而提前识别出危险源。
4. 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最常见的识别危险源的方法。
在现场观察时,需
要仔细观察设备、环境、人员和工艺,查看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危险
的因素。
二、危险源的分级方法:
1. 高等危险源
高等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的危险源,如核反应堆、化工工厂等。
2. 中等危险源
中等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
破坏的危险源,如公路、铁路、市政工程等。
3. 低等危险源
低等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轻微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
坏的危险源,如店铺、建筑物等。
总的来说,危险源是我们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
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辨识出危险源,并进行细致地评估和分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管控危险源,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1、引言在各类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的准确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分级办法模板。
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分析。
它的目的是找出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风险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现场调查、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
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3、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温、高压、噪声、震动、辐射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直接的物理效应,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2)化学性危险源: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原体、虫害、有害微生物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在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传播并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4)机械性危险源:如旋转部件、起重设备、运输设备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能量,并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
(5)火灾和爆炸危险源:如易燃物质、电气设备、火药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并对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造成重大的损失。
4、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2)评估危险源的暴露程度,即人员接触危险源的频次和时间,以及与危险源接触的距离和方式。
(3)评估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即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程度。
危险源辨识和分级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1.直接观察、询问法(O&E):从人、物、环、管方面,对设备设施、物料、人员、制度规程等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相关人员的现场危险性认知的询问结果,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工作过程出发,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若干步骤,辨识出每个步骤存在的危险源。
3.基本分析法(BA):针对某项作业活动,依据涉及的人员、活动、设备设施、物料,对照危害分类和职业病的分类,确定基本活动中具体的危害。
4.安全检查表法(SCL):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检查,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5.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辨识生产活动过程存在的危险源。
6.事件树分析法(ETA):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生产活动过程各环节事件的分析,辨识出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源。
7.故障树分析法(FTA):根据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种过程分析,辨识出生产、活动过程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关注存在人身伤亡及火灾爆炸风险的场所和区域。
2.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
3.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
4.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着重关注可能引起人身伤亡、火灾爆炸后果的风险。
5.从人、物、环、管等方面,分析导致危害发生的途径及原因。
危险源分级方法:1.作业条件危害分析法(LEC)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确定风险值(D),即D=L*E*C,并判断风险分级(表一、二、三、四)。
三种因素分别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危险严重程度(C)表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表二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判断准则表三危险严重程度(C)判断准则表四风险等级(D)2.风险矩阵分析法(LS)识别出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S)以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L),两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值(R),即R=L*S,并判断风险等级(表五、六、七)。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附件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一、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
二、名词解释
(一)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
1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系统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重点进行管控。
四、风险点划分方法
安全科组织工艺、技术、设备等专门小组力量,与现场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一起发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五、确定风险点
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风险点:(例)
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公司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名称、风险点详细位置、诱发事故类型等信息汇总填入风险点排查表。
格式见《风险点辨识信息表》
风险点辨识信息表(例)
填报单位: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六、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对所有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辨识方法的选择、辨识范围的确定、辨识活动的开展等环节。
(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
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保持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及危险源辨识信息表。
对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二)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风险点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2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4原辅材料、成品等的运输过程;
5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6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8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三)危险源辨识步骤:发动全员参加、讲述方法、辨识、填写危险源信息、汇总、审查补充完善。
1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2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
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等。
3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4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四)危险源辨识信息台账
将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的风险点的危险源及可能的事故类别、位置等相关信息填入下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信息表
填报单位: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七、风险评价
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
通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评价其风险程度。
评价方法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取值和风险程度的选择,遵循企业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确定的风险准则的要求取值评价。
并将评价计算结果填入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
(一)风险评价方法及取值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根据企业的实际确定取值标准如下: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