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伦勃朗用光法

伦勃朗用光法

伦勃朗用光法
伦勃朗用光法

中文参考

伦勃朗用光法

姓名:图尔迪麦提·土尔孙学号:5142049018

【摘要】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在绘画上的成功不同于其他画派的大师,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打击,然而正是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伦勃朗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创造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对欧洲近代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片论文主要介绍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的人物生平、创作风格及他的绘画用光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刻研究。

关键词:人物生平绘画风格绘画作品用光法

莱顿生活(1606—1631),这个时期主要是伦勃朗刚开始接触绘画,跟杨·凡·斯瓦宁堡和彼得·拉斯特曼学习。伦勃朗在斯瓦宁堡的画室学习了3年并基本上掌握了素描、版画、绘画等基本绘画技巧。但他的天赋和才能使得他需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于是他来到了阿姆斯特丹跟随着拉斯特曼学画。在此期间,对于历史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拉斯特曼本人注重与描绘题材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并强调绘画的叙事性,把圣经中的故事变成了富有人性的绘画题材。拉斯特曼向他教授了“倾斜光线法“,使画面更富有强烈的明暗对比效果。伦勃朗深受拉斯特曼的影响,一直对宗教题材的绘画保持着极强的热情。

1635年,婚后的伦勃朗处于事业与生活的顶峰,这段时间里,他的肖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风景画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

1642年,伦勃朗创作的团体肖像画《夜巡》因得罪订件人而退货,同一年,沙士基亚又去世了,留下儿子提图斯,事业与生活的双重打击成为了伦勃朗生命中的第一个巨大转折点。之后3年,画家目光转向大自然的静谧,只画风景画。

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绘画作品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老年时期的自画像,他采用了略显透明的“色彩重叠法”,但这幅画无论从构图、色彩、空间设计、视觉效果的运用方面都比以前的自画像更胜一筹。

影响他人生极大的作品是“巡夜”。

《夜巡》一画作于1642年,尺寸为363X437厘米,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此画是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的一幅群像。射手们每人出一百弗罗仑,各自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与别人占在同等的位置。

伦勃朗在构图上一反陈规,画面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塑造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巧妙的光线运用为画面增添了某种神秘感,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中心,神情逼真生动,强化了画面宏伟的巴洛克风格,作品因此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但是,此画的顾主们却对作品很不满意,因为每位射手都付了相同的钱,但画面并没有为他们安排相同的位置和清晰程度。因此他们要求修改此画,但遭到伦勃朗的拒绝。为了索回画金,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将伦勃朗告上法庭,并对他进行大肆攻击,引起轩然大波。

整个画面除了两个队长和那个小女孩外,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色调的中、后景中,光线明暗对比强烈,人物主次分明,画家着意留出了大量黑色的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原画表现的是白天,因长期烟薰,颜色变黑人们误称为"夜巡"。这幅杰出的艺术佳作却满足不了枪手们的趣味,而导致画家迅速步入不幸之中!它引发了17世纪荷兰的艺术赞助人的价值观与画家个人追

求之间微妙的关系。

在这幅画中,画家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及明暗的处理,塑造出了一种紧张、神秘、动感的队伍出行氛围。打破了巴洛克艺术中那种

激动不安和讲究排场的法则,而是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正如画家本人说的那样:“艺术家的天职是创造美的形象,而不是计算有多少个头颅。”虽然他的后世生活极端艰辛,可是他为绘画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伦勃朗生活的年代,巴洛克风格盛行,有人认为他是荷兰巴洛克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代表—巴洛克强调光线的明暗对比、表情动作的激烈夸张、事件的戏剧性冲突、画面空间的开阔深远都在伦勃朗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他在绘画中对于光和色进行了特殊处理,让人印象深刻。后来有人称为“伦勃朗用光法”。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不仅出现了阴暗的、接近黑色的主调背景,也出现了极其明亮的黄色光系的前景色,这种“明暗对比”的方法使得画面具有空间感。就此,伦勃朗超越了形式距离的空间表达,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空间造型方法—比三维空间更充实的心灵空间。

伦勃朗在自己一生重重打击之下,一次次将荷兰画的绘画风格不断地改变、确定,最终产生出了具有画家独特风格的艺术表现手法-伦勃朗用光法。

伦勃朗式用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而得名。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倒三角形的亮区。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

伦勃朗用光法实践

具体拍摄时,先打开主灯(A),并调节其角度,使伦勃朗三角光投在被摄者脸部的暗侧。然后打开正面主要的柔光灯(B),直接对着被摄者脸部的亮侧。它能照亮被摄者的脸部并增加深度,但此时三角状的亮光区域仍很明显。设法使被摄者转动头部,直到伦勃朗三角光能恰到好处地照在他的面颊上为止,并要被摄者的下巴下倾。适当加入发灯(C)以及背景灯(D)效果可能会更好。接下来就是测光及选择相机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最后再检查一下背景,看一下头发灯是否会在背景上留下亮点及在相机镜头中引起晕光。开始拍摄时可同被摄者轻松地交谈,以使他放松并面带笑容,这一步也是很关键的。须记住,在人像摄影中重要的是不要让一种技巧的作用超过了被摄者脸部的表现力。

注意事项

(1)主光可以使用硬光,也可以使用软光。硬光可以使影调清晰

明朗。软光可以使影调柔和层次丰富。

(2)主光没有固定光位,是以打出倒三角形的光块为目的而定。当三角形光块是朝向相机一侧时,人物的脸部会显瘦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并且注意遮挡光线以免相机进入杂光。

(3)三角光的光比控制是难点:要配合使用辅助光或反光板来控制亮区和暗区的光比,一般拍摄女性光比控制在1比4左右,男性控制在1比16以内,当然还需要根据画面的影调,相机宽容度来选择适合的光比。

(4)三角光的使用中最重要的难点是平衡阴影中的眼神,要用反光板或者是辅助灯补足暗部且形成眼神光。

(5)鼻骨和眉骨立体感不好的模特我们要慎用三角光,这样被摄者不仅不能体现光线美感,反而把被摄者缺点暴露,夸张。

拍摄实例

【参考文献】

李龙生,刘超,《中外美术简史》,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五次印刷。

唐子轁,《伦勃朗关键词》66个关键词解读伦勃朗艺术人生,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https://www.doczj.com/doc/0317929614.html,/content/13/0609/10/2198695_291673336 .shtml【伦勃朗人物生平及创造风格】

https://www.doczj.com/doc/0317929614.html,/sheyingjiaocheng/12173.html【伦勃朗用光法】

油画用笔技法

油画技法之刮除法 用油画刀平滑的边缘将画布或面板上的颜料刮除,不仅用于修正画面,它本身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油画技法。刮除颜料后会留下一个由剩下的薄颜料层形成的模糊重影,按照这个方法可以绘制出一幅相同质感层次组成的作品, 在画布上,画刀将突起的颜料刮除,留下了那些陷于纹路之间或多或少的颜料,当使用的底材是平滑的板子时,刮除颜料之后会留下非常平坦的,几乎没有任何肌理的颜料层。 无论你是用什么底材,通过反复刮除颜料(每次增加颜料都要等上一层的颜料干透)制造的效果都是用任何传统方式所难以达到的。詹姆斯·惠斯勒在不经意间发展了这个技法,因为在画肖像时,由于他更喜欢重新开始而不是覆盖,所以他常常在结束一个阶段时对画面的颜料进行刮除。当在对一个白裙女孩的肖像画进行颜料刮除之后,他突然发现画面看上去又轻薄又透明,这就是他所希望能绘制出的布料那种精美柔和的理想效果。 在一个白色的底子上进行刮除,底层的光亮感会透射出来,得到像罩染一样的效果。如果在有色底上进行,这个技法能够使颜色产生微妙的变化。 1.刮除法适合于制造朦胧气氛。画面已经进行了一遍颜料的刮除,因此影像有

些许陈旧的感觉。 2.从这个局部能清楚看出颜料被从画布纤维的凸起处刮除,但是保留了一些在纹理壑处的颜料。就像在这里看见的,刮擦有时能够制造出一些斑纹效果。 3.现在在画面上添加更多的颜色和调子。这些颜料最终也会被刮除,以随机的方式留下一些旧颜料和新颜料。事实上,这些颜色会产生光学混合效果。

4.在画面上涂上一些偏蓝和偏绿的颜色,然后用画刀刮下来。 5.现在再把湖岸的树重新刮一遍来增强迷雾的效果。这个技法制造的水平条纹,把薄纱似的云雾感表现得很生动。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 1、《清明上河图》 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 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 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 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 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该作品采用特写构图,对老农头像的面部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作品面世后,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艺术家们评价《父亲》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该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6、《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作者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早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最后的晚餐》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犹大、圣·约翰、小雅各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幅画体现了画家精湛的创作技巧,它与祭坛画《岩间圣母》、肖像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一生的三大杰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7、《夜巡》 荷兰现实主义油画名作,创作于1642年。作者伦勃朗,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是最伟大的荷兰画家。该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艺术家把富于戏剧性的历史画因素引入其中,对荷兰群像画的程式进行了大胆改造,它采用了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的中心,显得很突出,是激越、亢奋、追求动感的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 8、《马拉之死》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布面油彩,1793年创作。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驱。作品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马拉遇害的情景: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马拉左手拿着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得比较单纯、色彩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

伦勃朗论文1

论伦勃朗的生活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 内容摘要: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绘画艺术为17世纪的欧洲绘画开创了新的纪元。这位大师在绘画上的成功不同于其他画派的大师,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打击,然而正是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伦勃朗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创造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对欧洲近代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了解伦勃朗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发现其对同一时期的绘画风格的不同影响来论述这位伟大艺术家在艺术上成熟的过程。 关键词:伦勃朗;荷兰画派;绘画风格 对于伦勃朗的一生,我想将它分为五个时期进行研究:莱顿生活(1606年—1631年)、阿姆斯特丹早期(1631年—1640年)、阿姆斯特丹盛期(1640年—1648年)、晚年时期(1648年—1669年)。 一、莱顿生活(1606年—1631年) 这个时期主要是伦勃朗刚开始接触绘画、学习绘画以及回到莱顿教学的年代,跟杨·凡·斯瓦宁堡和彼得·拉斯特曼学习,受到了良好的绘画教育。他的早期作品一模仿为主,但这些作品还是可以显示出他的绘画天分,连教他的老师都去伦勃朗的家中向其父亲表示,凭伦勃朗的绘画才能将来一定比自己生活的还要好,决不会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伦勃朗在斯瓦宁堡的画室学习了3年,在这期间,他掌握了素描、版画、绘画等基本绘画技巧。但他的天赋和才能使得他需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于是他来到了阿姆斯特丹学画。 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跟随着拉斯特曼学习期间,对于历史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拉斯特曼本人注重与描绘题材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并强调绘画的叙事性,把圣经中的故事变成了富有人性的绘画题材。在此期间,拉斯特曼向他教授了“倾斜光线法“,使画面更富有强烈的明暗对比效果。而伦勃朗深受拉斯特曼的影响,一直对宗教题材的绘画保持着极强的热情,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一直有宗教类的作品出现。 1624年,伦勃朗回到了莱顿开始了教学生活。在此期间,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画家,而且还提高了他的名气,前来求学的人络绎

(一)摄影基本功-棚拍光位图-影楼布光法

摄影基本功训练 第一单元:照相机基本功能的应用训练 训练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要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2、单体对焦练习 要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 训练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议:慢速快门1/15秒-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15、1/8、1/4、1/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 训练5、取景练习 要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 *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础。 建议:望远镜头,大光圈。 训练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训练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 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 多用于人像摄影。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 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练习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 要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 建议: 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最全的油画技法分析

最全的油画技法,如果你喜欢画油画,必看 油画刮除法/唐克法/刮痕法/压色法/印压法/罩染法/独幅版画法/点彩法/和色粉混合技法 油画技法之刮除法 用油画刀平滑的边缘将画布或面板上的颜料刮除,不仅用于修正画面,它本身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油画技法。刮除颜料后会留下一个由剩下的薄颜料层形成的模糊重影,按照这个方法可以绘制出一幅相同质感层次组成的作品, 在画布上,画刀将突起的颜料刮除,留下了那些陷于纹路之间或多或少的颜料,当使用的底材是平滑的板子时,刮除颜料之后会留下非常平坦的,几乎没有任何肌理的颜料层。 无论你是用什么底材,通过反复刮除颜料(每次增加颜料都要等上一层的颜料干透)制造的效果都是用任何传统方式所难以达到的。詹姆斯·惠斯勒在不经意间发展了这个技法,因为在画肖像时,由于他更喜欢重新开始而不是覆盖,所以他常常在结束一个阶段时对画面的颜料进行刮除。当在对一个白裙女孩的肖像画进行颜料刮除之后,他突然发现画面看上去又轻薄又透明,这就是他所希望能绘制出的布料那种精美柔和的理想效果。 在一个白色的底子上进行刮除,底层的光亮感会透射出来,得到像罩染一样的效果。如果在有色底上进行,这个技法能够使颜色产生微妙的变化。

1.刮除法适合于制造朦胧气氛。画面已经进行了一遍颜料的刮除,因此影像有些许陈旧的感觉。 2.从这个局部能清楚看出颜料被从画布纤维的凸起处刮除,但是保留了一些在纹理壑处的颜料。就像在这里看见的,刮擦有时能够制造出一些斑纹效果。

3.现在在画面上添加更多的颜色和调子。这些颜料最终也会被刮除,以随机的方式留下一些旧颜料和新颜料。事实上,这些颜色会产生光学混合效果。 4.在画面上涂上一些偏蓝和偏绿的颜色,然后用画刀刮下来。

【17世纪荷兰绘画的特点】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

【17世纪荷兰绘画的特点】17、18世纪欧 洲绘画欣赏 高中美术教案: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高中美术教案目标:使学生对欧洲17|18世纪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主高中美术教案: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要了解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凯兹等画家及作品。高中美术教案: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绘画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17世纪三大油画家介绍。 难点:学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培养。高中美术教案: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 准备:课件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学生有关伦勃朗的资料介绍。 (问题)伦勃朗是什么时期的人物?或作品出现引出课题

展开: 1、《夜巡》又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群像》(1642)(画布油画) (内容)作者画的是什么? (教师介绍) 幻灯比较:集体肖像画形式 思考:《夜巡》的画面构成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伦勃朗这样画,你觉得好不好? 讨论——表达 得出伦勃朗作品的特点。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画布油画) 请学生欣赏 (分析)伦勃朗的成名作 2、《宫女》(1656)(油画)肖像画 欣赏作品(教师介绍作者) 作品特点分析画风写实,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 其它作品欣赏 3、《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1617) 神话故事画 介绍鲁本斯(教师) 欣赏作品(内容) 分析作品的特点(学生)

总结特点(师生) 提示:是巴洛克艺术华丽恢弘的特点。 鲁本斯其它作品欣赏。 4、《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 达维特(历史画) 题材介绍 分析作品人物、神态、动作 学生小结主题 5、《18xx年5月3日的屠杀》(1814)哥雅(历史画) 小结: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伦勃朗(1606~1669)出生于莱顿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过大学,不久缀学当了画家,干上了专画肖像的热门职业,1631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并娶了一个富家小姐(莎斯基亚)。妻子富裕的家庭为伦勃朗事业成功的基础。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伦勃朗开始陷于债务之中。当伦勃朗1669年去世时,他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人世沧桑,人情冷暖,给伦勃朗的绘画打上了强烈的生活烙印。 展开:

伦勃朗导学案

1.伦勃朗(1606-1669)是荷兰(国家)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其绘画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 2.伦勃朗的创作经历大致可分为两个大时期,三个小时期 ①早期(艺术积淀期1623-1632年): 此时伦勃朗未到阿姆斯特丹定居,其学习绘画,在乡下开办画室,积累了一定的绘画经验,能够运用光影较为真实地再现人物形象。 ②中后期(阿姆斯特丹时期1632-1648年): a.创作成熟期( 1632 年- 1640 年) 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定居,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的成熟阶段。成名作《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突破传统团体肖像画呆板 的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情上处理得逼真而又生动。他在1636年所作《参孙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类似的杰作还有《画家及其妻莎士基亚》、《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 b.艺术创作深化期( 1640 年- 1648 年) 1642年,伦勃朗的妻子去世使他悲痛万分,而当今世界三大名画之一的《夜巡》也在这一年问世,此画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画法,采用更加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含蓄地描绘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但这一画作一开始不被人理解,订画者拒收,一度形成僵局,最终使伦勃朗惹上了官司。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

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 3.伦勃朗的绘画技法 伦勃朗掌握着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明暗法。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伦勃朗光线是一种普遍而善用的光线,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光暗之中。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他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黒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主要or次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从而使画面富有动感,极具戏剧性。

浅谈伦勃朗绘画中材料和技法对当代油画教学的影响

浅谈伦勃朗绘画中材料和技法对当代油画教学的影响 以伦勃朗为代表的古典油画透明、细腻而又不失厚重,历来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者的眼球。怎样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典油画技法是教学中经常探讨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标签:伦勃朗;油画材料;油画技法;油画教学 伦勃朗·范·莱茵1616年出生于莱顿城,是17世纪荷兰乃至艺术史上最重要、最具开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在17世纪20年代早期曾在莱顿当地的一位画家手下接受初步艺术训练,此后便与阿姆斯特丹历史画家彼得-拉斯曼共同度过了对他影响深远的6个月。伦勃朗是改变艺术史上人物肖像绘画的一位先驱,他的绘画并不是表面地描绘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他的画作中有对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他一生画过100多幅自画像,是画自画像最多的一位画家,可以说他在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去探寻自己的内心。伦勃朗和利文斯的部分绘画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早期的风格,他们对于自画像、穿着外国衣饰的人像、光与影的极致使用,让我们领略到了其艺术尝试与开拓的过程。 伦勃朗比自古以来的任何艺术家都注重对人物面部的描绘,因为他能看到更多、更细,而这都出自他的内心。中国人说绘画创作需要三件东西:眼、手、心。我觉得这个洞察十分准确,这三者缺一不可,伦勃朗的每一幅作品都与这句话的精髓相呼应,都是眼、手、心的完美协作。 伦勃朗的作品大多关注肖像与历史题材,伦勃朗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包括光与影的强烈对比,丰富的颜色组合,同时伦勃朗也具有将历史题材转化为普通人日常经历的技法。 通过对以下伦勃朗绘画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伦勃朗的绘画技法。 一、使用的调色油 伦勃朗使用的调色油是很浓的胶状调色油,很黏稠且干得很快。伦勃朗非常突出他画阴影处的高凸部分,以此来体现画的立体感。伦勃朗的画中阴影处呈透明黑色,光区和阴影区色彩厚度相同但不透明,调色油易干的特性,使整个画面笔触很明显。虽然伦勃朗的每一笔都令人感到他的得心应手,但整幅画却给人一种艰难完成的绘画效果。伦勃朗没有鲁本斯的绘画天才,他总是在画快要干了,且已适于用画笔上色时才开始修改自己的画。所以伦勃朗的画会给人一种先画好后再艰难修改画面的感觉,好像用画刷拉黏液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画中光区更为明显。 二、伦勃朗的油画底

《夜巡》——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浅谈《夜巡》——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摘要:光,是产生视觉艺术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找的模拟,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在油画艺术中,各种造型元素的视觉表现与光的联系密不可分,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就去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达主观情感,揭示作品内涵的媒介。因此,光线在油画中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作用。 关键词:伦勃朗夜巡光的运用 华丽的画卷,雄伟的抱负,抽象的外表和朝圣者般的灵魂。伦勃朗③几乎算得上17世纪欧洲艺术之神。他是继肖像画家哈尔斯之后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是擅长光线构图法的大师,以光线组织画面构图,使油画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本文将从《夜巡》中阐述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一、光的重要性 光,是产生视觉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照的模拟,创造出感人的艺术现象。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究其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 纵观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纷呈,语言、风格变动不居,但在丰富的变化中,“光”这一绘画基础要素却始终贯穿其中,并不断呈现出她独特的魅力。 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艺术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示主观情感,揭示作品内涵的媒介。因此,光线在油画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作用。光在不同时期的绘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作用。不可置疑,光的运用对绘画是如此的重要。 艺术家们通过对光线的处理和运用,展示的是其独特的审美理念:他们对生活表象的超越和重构,必然超越物态性的客观光影,赋予光与画面新的内涵与形态。 ③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如何布光让物体无阴影【掌握布光方法完美的表现出物体的表面】

如何布光让物体无阴影【掌握布光方法完美的表现出物体的 表面】 掌握布光方法 完美的表现出物体的表面 所有的表面都能产生漫反射和直接反射,并且有的直接反射带偏振光。但大多数表面所产生的反射并不是这三种反射的均匀混合。在有些表面中,一种反射可能会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反射,三种反射的数量差异决定了物体表面的差异。 我们能看到这些反射,但却不一定能够意识到它们。摄影师们知道经过大脑处理过的场景影像与实际场景是有区别的。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能够迅速地发现照片中的缺陷,但即使我们在检查拍摄场景时极为仔细,也根本发现不了这些问题。大脑中的无意识部分为我们提供处理场景的“服务”,删除那些无关的和矛盾的,然而观众在观看照片时却会充分地意识到这些细节。 我在这里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现象。在拍摄和制作照片时,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别人没有意识到的处理工作。

用光的第一步是观察场景中的被摄对象,确定是何种反射造成了 被摄体的特定外形。下一步是确定光源、被摄体和照相机的位置,以使照片能够很好地利用某种反射而将其他两种反射的影响降至最低。我们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要明确我们想让观者看到的是哪种反射,然后再进行拍摄,以确保他们看到的是我们想要表现的反射而非其他。 利用漫反射 在论及有关表现的任何内容时就一定要提到质感这一话题。首先 来看看未能表现被摄物体质感的照片,这将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用安装在照相机上的独立闪光灯拍摄下图中手套表面的细节。如果目的是表现质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幅照片没有达到目的。 手套的明亮色彩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我们知道光照下的所有 物体都会产生漫反射,并且理想的漫反射,其亮度与照明角度无关。因此,照射在手套纹理颗粒的侧面,进而反射回照相机的光应该和照射到颗粒顶点的光的明亮度几乎相同。

从伦勃朗的《圣家族》解析“伦勃朗的强烈色彩”

从伦勃朗的《圣家族》解析“伦勃朗的强烈色彩” 从伦勃朗的《圣家族》解析“伦勃朗的强烈色彩” 科宁和暖 “伦勃朗的强烈色彩”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篇书评里谈到艺术描写生活的真实性问题时提出的,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则,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通过分析伦勃朗1640年创作的《圣家族》这幅经典油画作品,详细解析作品表现出的“伦勃朗的强烈色彩”的丰富美学内涵,即现实主义精神特质和由高超绘画技巧、独特明暗对比与色彩配置构成的形式本体。 伦勃朗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著名的荷兰绘画大师,被称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坎坷的艺术道路,磨炼了他深沉坚毅、冷峻超拔的性格及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中下层的市民生活和普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鲜明地体现出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倾向,凝聚透射出朴实庄严、英雄史诗般的悲壮风格。他的作品色彩浓厚凝重,明暗对比鲜明强烈,笔触肌理丰富多变,色彩变成物质化了的发光能,具有强烈的表现物体自身生命的深度效果和异常感人的现实主义质感效果,被称为“光与影的魔术大师”。 “伦勃朗的强烈色彩”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在 19世纪 5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篇书评里谈到艺术描写生活的真实性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用伦勃朗的强烈色彩把革命派的领导人――无论是革命前的秘密组织里的或是报刊上的,或是革命时期中的正式领导人――终于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那就太理想了。在现有的一切绘画中,始终没有把这些人物真实地描绘出来,而只是把他们画成一种官场人物,脚穿厚底靴,头上绕着灵光圈。在这些形象被夸张了的拉斐尔式

的画像中,一切绘画的真实性都消失了。”[1]“伦勃朗的强烈色彩”成为以后许多现实主义伟大画家心目中的典范。俄罗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画家列宾曾说过:“伦勃朗和委拉斯贵支就是我的上帝。” 马克思、恩格斯所高度赞扬的“伦勃朗的强烈色彩”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则,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下面我们就通过伦勃朗 1640年创作的《圣家族》这幅作品去解析。 一、《圣家族》表现出“伦勃朗的强烈色彩”的精神特质 伦勃朗创作于 1640年的《圣家族》是一幅小型油画,也被称为《木匠家庭》。画面表面上呈现的是在一间工作室兼厨房的屋子里,一个普通木匠家庭的生活场面,实际则表现的是圣家庭,画中正在哺乳的母子正是圣母马利亚用乳汁哺喂耶稣的情景。整个画面比较暗,观众会被仅有的一缕阳光所吸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孩子身上,那就是正在幸福地吮吸母亲乳汁的小耶稣,这是一个可爱的普通人家的婴儿,丝毫没有神圣超凡之相。紧接着看到的是正用手托着送入婴儿口中的乳房,并亲昵地看着儿子的圣母马利亚,她衣着简朴,神情安详。坐在马利亚和耶稣身旁的是圣女安娜,这是一个年长略显臃肿的荷兰妇人,膝上放着一部大书,一只手摸着耶稣的耳朵,另一只手抓住要往下掉的书,手指间夹着刚摘下的眼镜,好像刚从读书的专注中回过神来,忘情地看着小主人吃奶时天真可爱的样子。他们的背后,圣约瑟正在窗边工作,完全是一个地道的十七世纪荷兰木匠形象,就连他使用的工具也是十七世纪荷兰的产品。这几个人物在画面里只占很小的位置,人物所生活的家庭环境画得非常具体真实,屋子里的一切都非常生活化,使人觉得那个上帝之子就是诞生在人人都熟悉的普通家庭。据说这幅画是伦勃朗到他毗邻的木匠家中实地描绘的,这也许就是作品又被称为《木匠家庭》的原因吧。

作品欣赏伦勃朗的宗教作品

作品欣赏:伦勃朗的宗教作品 伦勃朗生于卡拉瓦乔死前四年,比伯尔尼尼小八岁。他从未离开过故乡荷兰,起初在莱顿工作,然后到阿姆斯特丹,在那儿度过大部分创作生涯,他从没有见过卡拉瓦乔的任何作品。但他和洪托斯特·泰尔布吕根这些画家有联系,而这些人是到过罗马的。从这些人那儿他学到一点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和色彩运用方法,当他到阿姆斯特丹以后,就把它发展到感情丰富、富于人类同情心和浓厚宗教情绪的全新阶段。 这种宗教感情是纯粹个人的,来源于他自己的经历和对圣经的深刻了解。在信奉新教的荷兰,人们阅读圣经、思考圣经,用这些取代天主教的听取神父说教、回顾圣人生平、修行礼拜等等仪式(例如圣依纳爵所规定的那些仪式)。伦勃朗选择的题材也是他自己的,卡拉瓦乔、伯尔尼尼,鲁本斯这些天主教艺术家的绘画雕塑题材是别人指定的,为的是张挂在一个特定的教堂或私人礼拜堂里;荷兰的卡尔文派教堂则没有这种要求,阿姆斯特丹市民享受着新商业繁荣带来的财富,他们的艺术需求是人像画、风景画、花草画等等。但宗教题材的版画也有市场,因此伦勃朗作为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最伟大的蚀版雕刻家,即使不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一位也罢。蚀刻版画用板印制,通常是铜扳印制,画家先要在板上画出相反的图形,这一般是用一根针在一层薄薄的抗酸蜡层上涂刮,然后用酸腐蚀这刻露出来的铜板表面,再把墨水施于其上,然后擦去,只在刻出来的槽线中留下足够的墨水,让它印在覆盖于板面的纸上。这个过程还可以改成在板上直接用一根较硬的针刻画,从而使槽线边缘比较粗糙。这粗糙的边缘可以磨平,也可以保留下来,使印出来的线条比较模糊。 在《100盾版画》中(之所以这样称殍是因为它在一次拍卖中以这么高的价格售出),伦勃朗使用了所有这些技巧,创造出一个精细富丽的画面,尽管它并没有色彩.画面内容混合而成,取材于《马太福音》第19章。画上的基督在犹太地方给人祛病除灾,祝福幼孩,开导民智。从右边上来的一群病人让人想起后来贝多芬在歌剧《菲岱里奥》中描写的重返光明的囚徒;靠左边一点,一个女人抱来孩子,但被其上一个信徒挡住。在她左边,坐着那富有的青年,基督告诉他:他若想得到天国的财产,就应把现有的一切都分给穷人;再往左,一群法利赛人正在艨胧中自相争执。基督正中而立,伸出手,眼望孩子。他就是注意力的中心,这不仅因为其他主要人物的动作、手势和目光都朝向他,而且因为整个画面结构都在加强他突起的形像。明暗对比既用来强调重要线条和心理含义,也用来表现空间和整体的结构,虽说它创造出一种拔高的现实主义效果,却又完全不是照相机中的自然主义。试看画上那一大片深色区域如何引出又如何加强基督的形像,

油画大师伦勃朗的艺术成就

油画大师伦勃朗的艺术成就 潘婷 内容摘要:伦勃朗是17世纪欧洲绘画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荷兰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欧洲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实践,无论宗教、神话、肖像、风景、动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都有独到的成就。在伦勃朗的手里,光和影成为他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他使用的色彩,常带有一种金属和宝石般的高贵感,使粗陋的物象也变得华美悦目。代表作品有《夜巡》《杜尔普教授的解剖学课》等,色彩浓重,构图严谨,很好表现人物精神与性格,他艺术成就还体现在自画像上,伦勃朗最使人好奇的地方,就是他一生高达百幅的自画像,既是是他本人真实写照,也是日后研究他的最佳资料,和梵高一起被认为是自画像双璧。笔者通过西方美术史的学习,得知了作家的生平的际遇、以及画家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更是被画家把艺术、名誉和自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不愿迎合他人平庸的艺术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观点和表现手法,导致自己的晚年的窘迫生活肃然起敬。笔者将从作家生平简述作为一条线索来分析改变作家一生际遇的《夜巡》。 关键词:夜巡、光影 一画家生平简介 伦勃朗是荷兰画家,年轻时在阿姆斯特丹向画家拉斯特曼学习绘画。17世纪初,荷兰新兴资产阶级以加尔文教为国教,废除教堂的装饰画和祭坛画。可是伦勃朗受拉斯特曼影响,加上宗教画在荷兰富裕市民中仍有市场,因而一直对圣经题材感兴趣,一生中没有中断过绘制宗教画,但对这类画作了世俗化的处理。约1625年,他返故乡设画室,从事绘画创作和招收学生。其创作生涯大体上包括四个阶段。 年轻时候的成功使伦勃朗富裕起来。他开始收购艺术品和古董。1639年迁居一座豪华的住宅。妻子萨斯基亚为他许多作品充当模特儿。画家在这阶段中看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评论家们一般认为从他当时的一些自画像中,可以察觉其心情的愉快。但也有人指出,这类自画像和亲友肖像中,有一部分曾被搬用于他的宗教历史画。著名的《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约1635,德累斯顿画廊),据近年考证,可能是一幅进行道德说教的宗教画。 晚年(1648~1669)1656年,伦勃朗被迫宣布处于变相的破产状态。以后两年,房子和动产均被拍卖。他的油画买主不多,可是宗教题材蚀刻画却销路甚广,其中有一幅俗称《100荷币版画》(约1649),即是由于买价高而获得这一名称的。1660年,他迁居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区域附近的一座小屋。同年,他充当妻子与儿子开设的一家美术公司的雇员,因为这样才能免于受到债主们进一步的逼债。次年,他受托绘成历史画《西菲利斯的密谋》。西菲利斯于公元69年发动过反抗罗马暴政的起义,是荷兰远古的民族英雄。此画为荷兰历史画中最有纪念碑式气

人像摄影中的十字布光法

人像摄影中的十字布光法特点及应用经典 默认分类 2011-03-19 14:08:33 阅读0 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人像摄影中的布光方法种类很多,十字布光法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也是很适合用来美化顾客的光线组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讲解十字布光拍摄唯美人像的方法。 一、十字布光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的十字布光就是在被摄人物与摄影师之间的上、下、左、右各布一盏灯光,四盏灯以顺光位照明。影楼人才可以均匀的照亮主体,培使人物产生干净、明亮、唯美、非常适合美化顾客等特点。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往往要根据创作主题表现需要,以及被摄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十字布光可以在光质、光位以及色温等因素上产生布光的微调变化。 二、十字布光的平光布光 十字平光布光在人像摄影中较为多见,一般四灯都要强调“平”“柔”“洁”。“平”是指四盏灯的强度相同;“柔”是指五盏灯的光质要柔;“洁”是指灯光都是顺光,没有阴影。所以,我们在进行十字平光布光时,四盏灯都选用柔光箱。 (一)具体布光我们分为四种情况来讲解: 1、十字平光布光时,影楼人才当我们要拍摄人物的全身或七分身时,四盏灯呈十字形布光但是距离人物要稍远一些。如图1、图1-1。在这种情况下,光线均匀、柔和有利于对人物的皮肤、服装层次细腻的刻画,但是强度稍弱,我们摄要注意人物的质感和锐度的表现。一般解决的办法有:第一可以增加灯具的指数或全光使用;第二可以在数码相机的设置中增加两档锐度的设置。 2、十字平光布光时,当我们要拍摄人物的特写或半身时,四盏灯呈十字形布光但是距离人物要稍近一些。如图2、图2-1。这样的光线强度稍大、均匀,对人物的质感有很好的表现。画面干净、亮丽、色彩透明纯净。 3、十字平光布光我们也可以把顶灯的光位变为发灯,这样在人物的平光靓丽效果中增加立体的变化。如图3、图3-1。做发灯的柔光箱除了可以照明头发同时还可以照明人物肩部,影楼人才这样可以使人物明亮有通透感,避免画面发闷。但是要注意避免镜头吃光导致画面发灰。 4、十字平光布光我们还可以变化为十字夹光布光的方法。即在被摄人物前面、左右分高低各布两盏灯,形成左右两面光墙。这样的布光具有光线均匀、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如图4、图4-1。适合拍摄全身、七分身和大的场景时使用。在适合人群上有利于表现身材匀称、苗条的顾客。 (二)十字平光布光的适合人群 这种布光方案适合运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油画技法教学大纲

《油画技法》教学大纲 适应专业:中等专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 总学时:72小时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形体与色彩之间关系的课程,也是一门技法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技法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以及油画基本技法,为从事装潢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中外油画发展概况; 2.熟悉油画工具、材料、性能; 3.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 4.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油画工具与材料 1.油画内框的制作和要求 2.油画布、油画纸、油画板的选择和制作 3.油画箱 4.画凳、画架、画伞 5.调色板及颜色的排列 6.油画用油 7.油画笔、油画刀的选择和使用 8.油画颜色 [基本要求] 1.了解油画内框的制作要求与比例型号; 2.了解商品油画布的选择和使用; 3.掌握油画布、油画纸、油画板制作方法; 4.了解油画颜色的性能。

[教学重点]:油画内框的制作和要求。 [实训内容]:通过动手接触油画工具。 <二>油画的技法 1.历代大画家油画技法选述; 2.油画的笔法; 3.油画的刀法; 4.油画的画面肌理效果。 [基本要求] 1.了解凡?爱克、达?芬奇、提香、伦勃朗、委拉斯贵支、安格尔、 库尔贝以及印象派的技法特点; 2.掌握油画的笔法和刀画法; 3.能充分表现画面的肌理。 [教学重点]:历代大画家油画技法选述。 [实训内容]:让学生多看书,了解油画技法。 <三>形色基本概念 1.形、色之间的关系; 2.色。 [基本要求] 1.做到以色写形,形色合一; 2.了解色彩、色相、明度、纯度、彩度、色阶、色调、律动、色 彩的冷暖、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等基本概念和色彩的基本 知识。 [教学重点]:形色之间的关系。 [实训内容]:多看书,了解形色的基本概念。 <四>油画写生(临习) 1.静物写生(临习); 2.风景写生; 3.人物写生(临习); 4.名作欣赏。

伦勃朗油画技法详解

伦勃朗(1609- 1669)出生于荷兰莱顿。伦勃朗年轻时曾在阿姆斯特丹学习绘画,从师于皮尔特·拉斯特曼,他以从心理分析角度画肖像画而闻名于世。皮尔特·拉斯特曼本人曾求学于意大利,深受卡拉瓦乔的影响,所以作为其学生的伦勃朗,也酷爱意大利的浓淡、明暗对比强烈的绘画风格。 伦勃朗早期是典型的荷兰17世纪的绘画风格,但是他中后期的绘画有了显著的变化,伦勃朗进一步发挥厚涂法,在光下加重其厚度,并使阴影更加透明。伦勃朗长期的多幅自画像,完整地记录下了他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他在油画技法方面的发展。 伦勃朗与鲁本斯可以并称为最杰出的油画技法大师。他们都尽可能地制造出各种对比效果,从透明与不透明,明与暗,清晰边缘与模糊云状边缘,一直到冷暖色对比。 伦勃朗使用的调色油 伦勃朗使用的调色油是很浓的胶状调色油,很黏稠且干得很快。伦勃朗非常突出他画阴影处的高凸部分,以此来体现画的立体感。伦勃朗的画中阴影处呈透明黑色,光区和阴影区色彩厚度相同但不透明,调色油易干的特性,使整个画面笔触很明显。

虽然伦勃朗的每一笔都令人感到他的得心应手,但整幅画却给人一种艰难完成的绘画效果。伦勃朗没有鲁本斯的绘画天才,他总是在画快要干了,且已适于用画笔上色时才开始修改自己的画。所以伦勃朗的画会给人一种先画好后再艰难修改画面的感觉,好像用画刷拉黏液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画中光区更为明显。 下面的伦勃朗油画技法示范画中用和鲁本斯相同的调色油:多种的基本调色油,其做法参见《如何制作适合临摹伦勃朗油画的调色油》。 伦勃朗的油画底 伦勃朗主要在灰色调的画布上作画,他也在画板上画过一些一次过作色法的画,但伦勃朗的大多数画都是分几个部分在画布上完成的。 伦勃朗油画技法示范画中,将画布固定在12.7cm的胶合板上。这样既有木板的稳固支撑感,又有画布的质感。画布的准备过程和画提香画的准备过程相同,可参见《详解使用提香的油画技法画油画的步骤》。画布最后上一层生赭色、铅白加调色油的色彩,这层色彩可以做底色调,并使画布不吸水,待其干后即可作画。 伦勃朗的油画步骤 伦勃朗大多数肖像画都是直接写生绘画,他的形体画不如其他大师的流畅,所以他的画分几部分完成。通过对每一部分的不断精心修改,

浅谈荷兰画派伦勃朗的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317929614.html, 浅谈荷兰画派伦勃朗的艺术 作者:孙静慧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7年第07期 摘要:对于17世纪而言,伦勃朗是闻名于荷兰的画家。伦勃朗拥有丰富多样的绘画方式,他的作品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无论是他的肖像画还是宗教画,相比较那个时期的其他画家,都拥有明显的优势与成就。伦勃朗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被称为当之无愧的绘画画家。伦勃朗一生都在认真研究着事物的各种光线在照射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影像。当映射的对象被照耀于物体表面上时,会产生各种亮度不一的面,可以充分凸显出事物的显著特征。该特征拥有丰富含义,如物体与内在两个方面的含义。 关键词:荷兰画派伦勃朗艺术特点影响 在当今时代,绘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荷兰画派是由于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信仰、言论自由而产生的。其中,伦勃朗就是荷兰画派的代表画家的之一,他的影响力可以说在荷兰是非常广泛的。伦勃朗的“明暗”画法与其他时期的画法是截然不同的,他的绘画技巧能够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笔者对伦勃朗的绘画是非常喜爱的,他的代表作《夜巡》就是其中之一,深深吸引了我。他的这幅画给观者以沉稳庄重的感觉,非常大气磅礴。 荷兰画派的艺术在当时是写实、淳朴的,因此受到当时人民的热烈欢迎。因为荷兰人民取得胜利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荷兰画派绝大数画家最注重的就是如何用作品将荷兰人民的威望与尊严凸显出来,同时也注重对于荷兰人生活与情感的流露。如伦勃朗与维米尔等代表画家,他们往往依靠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会将与之熟悉的周边景物和人物描绘出来,不再局限于以往那种宗教与深化色彩的内容之上,而是主要围绕着现实的生活情景来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纵观这个时期的荷兰画派,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如伦勃朗与维米尔等。 荷兰小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维米尔。她喜欢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她自己熟悉的家庭妇女或者是厨房的一角,都能在她的画笔下表现出来,给观者以舒适、静谧的感觉。她创作的优秀作品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倒牛奶的女仆》以及《花边女工》等作品。相比而言,《倒牛奶的女仆》更能充分显示出维米尔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构图非常清晰明了,并且画面上的物体简洁。她把厨房的一角绘画得惟妙惟肖,给观者不同的怀旧的心理,物体的摆放使画面增添了质感。伦勃朗也是荷兰画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出现代表了荷兰美术进入了黄金时期。伦勃朗绘画时注重发挥三角立体光的功能,从而使人物鲜明的轮廓线在黑色背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带给观众一种庄严肃立的体验。伦勃朗擅长运用明暗的方式,也往往将浅橄榄色与黑褐色视为绘画的主题背景,从而突显光线对于一幅画的重要性。他的代表作有《夜巡》等。

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

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 以下是整理的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一、静物之美在起居室的硬纸盒里享受专业影棚才有的灯光效果。 使用窗口射进来的光线在家中进行摄影创作是一个很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只能在白天进行。 可冬日的白天实在短暂,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创作热情不会因阳光的慷慨或吝啬至极而受到影响,那么就需要一个更加稳定、更加可靠的光源。 影棚灯组也许是最好的一种解决方案,但更简单、更廉价的解决方案也并非不存在。 台灯简单而廉价,但由于它们并非为满足摄影需要而设计,光线不够柔和,直接使用只能得到反差强烈的结果,乍看并非我们的理想选择。 但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以台灯作为基础,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迷你静物影棚。 ·开始搭建选择一个足够放下拍摄对象的硬纸盒,切掉硬纸盒的底部,只留下足够帮助纸盒位置站立的边缘。 接下来使用黑纸贴满纸盒的内部,减少反射光线、避免干扰。 保留纸盒的顶盖,在两侧向外粘贴更多的黑纸,它们能起到额外的挡光作用。

最后,在原本的纸盒底部粘上一张描图纸或其他白色半透明材料。 ·影棚布光在家中获得专业拍摄结果的最佳方法。 ·背景布光为了模拟我们所追求的窗口光线的感觉,我们将一盏台灯对准“小影棚背后的墙壁,试图用反射光线模拟窗口光线匀称而柔和的质感。 ·前景布光我们将第二盏台灯放在硬纸盒的右后方,然后使用一块自制的银色反光板将其光线反射到位于“影棚内的拍摄对象上面。 ·相机设置为了模拟窗口光线的逆光效果,我们提高了一挡曝光补偿,并使用f/4的光圈设置模糊背景。 拍摄时焦点设置在酒瓶上。 布列松在谈到他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时一定没有想过水滴摄影这件事,但是这个理论用在水滴摄影领域却再合适不过。 水滴四溅的美,确实只属于短暂的瞬间。 为了拍摄出优美的水滴摄影作品,有人用上了花费不菲的高科技设备。 例如说使用电子阀门产生时间固定的水滴,然后结合动态捕捉装置触发闪光灯闪光。 事实上我们使用最简单的设备与手段也能得到令人惊叹的拍摄结果。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自动生成不断滴落的水滴。 其实方法有很多,例如说在塑料袋上钻一个小孔,把水龙头拧开

浅谈伦勃朗的艺术精神

浅谈伦勃朗的艺术精神 作者:周静怡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与强调理想主义的古典风人物不同,伦勃朗笔下都是现实,观赏他的作品,总会被他的画面中的精神力量、生命内涵所感染、感慨亦或是感动。与他的作品所呈现的强烈光影一样,伦勃朗自己就像是从昏暗中的一线曙光,在黑暗中创造出光来。从年轻时注重传达活动的印象;到成熟期,强调主人翁内在状态,而不注重外表的细节描绘;艺术生涯的最后二十年,他将艺术几乎完全提升到精神领域,他着重生命内涵感觉、强调亲情人性与人性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伦勃朗;精神;艺术;人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58-02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曾有评论家说:“他的光芒将超过拉斐尔。”他的的一生极富传奇性,浪漫又具有悲剧色彩。他的作品,凝练、冷静又神秘,深刻地揭示出他自己和那个时代的灵魂光辉,文艺复兴以后艺术中的人性美质,在伦勃朗身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与强调理想主义的古典风人物不同,伦勃朗笔下都是现实,观赏他的作品,总会被他的画面中的精神力量、生命内涵所感染、感慨亦或是感动。与他的作品所呈现的强烈光影一样,伦勃朗自己就像是从昏暗中的一线曙光,在黑暗中创造出光来。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他心中的艺术理想,追求自由人道,至死不渝。在伦勃朗一些早期的自画像中,便可清晰看出他把自己描绘成乞丐与叛逆少年的模样,这是发起对社会的批判。他的许多作品也都是生活气息浓郁,通过许多或大或小的事件反映和反思人性的问题。 在他成为独立画家初期的一幅精致小画《托比特责怪安娜偷小羊》中,一位瞎眼老人双手合十羞愧地晃动身体,而他的妻子嗔怒疑惑地注视着她。人物表现得自然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生活感十足,这也是源于他专注研究身边的百姓,所以我们在他的画面中似乎可以读到画面人物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幅画也是伦勃朗首次高度发挥了明暗表现法,使得在光影的强烈对比下,人物四周呈现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虚实结合,让人物活在了神秘的微光中,唤起心灵深处与精神的神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