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3
- 格式:ppt
- 大小:394.00 KB
- 文档页数:20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 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 (O H )2=Z n O +H2O〔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2.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由全球权威心理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及教育学家联合研究表明,图解的学习方法是最简单、最实用、最科学、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化学必修一目录,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高一化学怎么学好上课坚决不能“跑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两个最重要的睡眠时间。
一个是晚上11点之后一定要开始睡觉,一个是中午要有10到30分钟的午休时间。
这是你从“后进生”迈向“优等生”的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绝“打瞌睡”。
有不少同学在寻找自己学习的失误时都忽略了这一点,然而,这一点处理不当,对于中等以下程度的学习者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你可以回忆你的学习历程,你肯定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开始“堕落”的?是经常在中午时去操场打球,还是连续有一段时间总是中午有事?总是熬夜?导致白天瞌睡难耐?!特别是晚自习效率极低,完不成作业!逐步陷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中!其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与“三闲”做坚持不懈的斗争。
所谓“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
这是做学生的最大敌人。
能控制住“三闲”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化学热点方法聚焦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一、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课时5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C.固体氢氧化钠 D.生石灰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B.都能透过半透膜C.都是透明的澄清液体D.都呈红褐色5.下列分散系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B.雾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里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6.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烟、云、雾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C、 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稀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杯溶液里各部分性质不全相同,石灰乳是乳浊液B.Na2CO3晶体加热后变成无水Na2CO3粉末,这样的过程叫风化;无水CaCl2、MgCl2 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能潮解C.相同温度下,NaCl比KNO3的溶解度大D.相同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胆矾质量比无水CuSO4多8.t℃时CuSO4的溶解度为25g,将32g CuSO4白色粉末加入m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A.18 g ≤m≤ 128 g B.36 g< m <180 gC.18 g< m <128 g D.36 g≤ m ≤180 g9. 用符号回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②浊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③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④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微粒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⑤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物理性质⑥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微粒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⑧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些10. 将某温度下的KNO3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KNO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
高一化学专题1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考点1:物质的分类(按物质的组成分类)考点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考点3: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mol)(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1023个。
(3)、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mol -1。
(4)、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数学表达式 : AN N n 2、摩尔质量(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符号:M 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2)、数学表达式:n = m/M(3)、数值:当物质的质量以g 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考点4:物质的聚集状态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间的距离。
固、液体影响体积因素主要为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的距离。
2、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 m 表达式:V m = ;单位:L·mol -1在标准状况(0o C,101KPa)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L ,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mol 。
补充:①ρ标=M/ → ρ1/ρ2= M 1 / M 2②阿佛加德罗定律:V 1/V 2=n 1/n 2=N 1/N 23、转化关系: n 、m 、M 、N 、N A 、V (气体)、V m 、C B 、V (aq) 之间的关系 考点5:物质的分散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四课时物质的分散系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能否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C.氧化物都是电解质D.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3.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C.化合物电离时,只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是盐D.NH4Cl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4.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Ca(OH)2===Ca2++2OH-B.KNO3===K++NO-3C.H2SO4===2H++SO2-4D.Na2SO3===Na+2+SO2-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0-9 m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6.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均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如H+可以结合一个水分子形成H3O+。
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CuSO4===Cu2++SO2-4B.HCl+H2O===H3O++Cl-C.NaHCO3===Na++HCO-3D.NaHSO4===Na++HSO-47.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D.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8.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D.加入碘水变蓝9.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A.将1~2 mL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B.将1~2 mL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20 mL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C.将1~2 mL FeCl3稀溶液滴入到20 mL冷水中,再加热至沸D.将1~2 mL沸水加入到1~2 mL FeCl3饱和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10.电解质是依据在“熔”或“溶”情况下能否导电而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一、 物质的分类(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例题】1. 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Na 2CO 3是碱B .Na 2CO 3是盐C .Na 2CO 3是钠盐D .Na 2CO 3是碳酸盐2.下列物质中既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又能够生成盐和水的是( )A .Na 2OB .Na 2O 2C . NaD .CuO二、 物质的转化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课本第5页表格):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2、 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1)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Mg+Cl 2MgCl 2(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CaO+CO2=CaCO3(3)酸+碱→盐+水2HCl+Ba(OH)2=BaCl2+H2O(4)盐+盐→两种新盐AgNO3+NaCl=AgCl↓+NaNO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2Cu+O22CuO(6)碱性氧化物+水→碱CaO+ H2O=Ca(OH)2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碱+盐→新碱+新盐Ca(OH)2+Na2CO3=CaCO3↓+2NaOH(8)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S+ O2SO2(9)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SO3+ H2O=H2SO4(10)酸+盐→新酸+新盐CaCO3+2HCl=CaCl2+ H2O+CO2↑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高一化学教学案专题1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学案课时内容:常见物质的分类本课学生应清楚:物质在不同依据下的分类本课内容重点:物质依据组成分类预习内容巩固:一、物质的分类:1.依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分类:钠、氯气、氯化铁溶液、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钠、葡萄糖课堂内容巩固:2.酸依据组成是否含有氧元素分;依据每个分子电离出氢离子的数目分;碱依据每个分子电离出氢氧根的数目分;物质依据水中溶解性分。
氧化物通常分为;单质通常分为。
课后巩固:1.请根据下列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空气②乙醇③硫酸铵晶体④铜⑤碘⑥氢气⑦石墨⑧食盐水(1)按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2)按物质的导电性分类,能导电的是。
(3)按物质的状态分类,属于气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固态的是。
2.据所学内容,举例将氧化物分类,同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氧化物的通性。
金属氧化物:如: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如:酸性氧化物:如:碱性氧化物:如: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如:不成盐氧化物:如:4.以氧化钙为例写碱性氧化物通性的化学方程式:课后要求:(1)复习本课内容;(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常见物质的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3)预习完成课本P4-6有关问题,《同步导学》P3-4有关内容。
专题1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二课时学案课时内容:常见物质的转化本课学生应清楚: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延伸和完整。
本课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
二、物质转化:预习巩固:1.将下列各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化学式中相应元素的上方:CaCl2KI MgCl2Na2O Ba(OH)2NH4Cl Al2O3Na2CO3Na3PO4 NaClO3 2.书写下列物质间的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盐盐课堂巩固: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是,实质是;举例说明: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课后练习: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角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氧化产物。
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高一化学教学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能力方法目标: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能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3.情感态度目标: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解]阅读P2图片,思考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强调]人类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且新分子和新材料还在飞速增长。
[展示]新分子和新材料的飞速增长[过渡]世界上的物质如此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进行分类研究。
那么,我们是如何来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类的呢?[板书]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分类[板书]一、物质的分类[交流与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水、硫酸铵、铜、碘酒、碘、氧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分类标准:(1)混合物和纯净物;(2)单质和化合物;(3)导体和非导体;(4)气体、液体和固体;(5)易溶物、微溶物和难溶物。
[板书]1. 研究物质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分类研究。
2. 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不同。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组成、状态、性能等。
化学上,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思考]下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提问]请说出上述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含义。
[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高一化学导学案专题1 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法对化学科研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2. 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
3.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4. 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重点难点】对物质进行分类【使用说明】认真阅读课本2-4页,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熟练掌握。
基础知识一、物质分类的意义1.在自然界中,种元素形成了数千万种、、各异的物质。
化学家不能将物质一一地研究透彻,把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利于物质研究。
2.通过把物质分类,分门别类地研究物质的、和等规律,将物质用于生产生活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练习】1. 请举例说明人类是如何通过应用化学规律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二、物质的分类1. 物质分类的标准: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根据物质的,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和。
2.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图1):物质【讨论总结】上述物质分类图中,分类的具体根据是什么?物质按照所含物质种数的多少划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按照划分为;单质根据划分为;。
3. 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性质的差异,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例如,酸可以按照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有氧而被分为(如)和(如),也可以按照酸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如)、二元酸(如)、多元酸(如);碱可以按照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如)和(如)。
4.1氧化物可以按照组成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如)和非金属氧化物(如),也可以按照性质分为和。
4.2 象CaO、CuO等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通常称为例如,CuO + H2SO4=CuSO4+ H2O ,这类氧化物与酸反应的通式为+ 酸→ + 。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0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为纯洁物且为钙盐的是( )A.石灰石B.鸡蛋壳C.澄清石灰水与CO 2反应生成的沉淀物D.CuSO 4·5H 2O解析:石灰石、鸡蛋壳都是混合物,它们的主要成分是CaCO 3,A 、B 不正确;澄清石灰水与CO 2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为CaCO 3,为钙盐,C 正确;CuSO 4·5H 2O 为铜盐,D 不正确。
答案:C2.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接受不同分类法进行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 2CO 3是碱B.Na 2CO 3是盐C.Na 2CO 3是钠盐D.Na 2CO 3是碳酸盐解析:Na 2CO 3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以它是盐而不是碱。
Na 2CO 3中含有钠离子,所以是钠盐;Na 2CO 3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是碳酸盐。
答案:A3.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纯洁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物质{混合物纯洁物{溶液化合物C.化合物{ 有机物无机物{酸{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D.纯洁物{无机物{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解析:纯洁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A 项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 项错误;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如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故C 项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既有纯洁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 项错误。
答案: A4.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 2CO 3B.K 2CO 3C.NaClD.NaHCO 3解析:符合钠盐集合的是A 、C 、D,符合正盐集合的是A 、B 、C,符合碳酸盐集合的是A 、B 、D,Na 2CO 3既是正盐、碳酸盐,又是钠盐,故A 正确。
答案:A5.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白磷自燃B.氢气球在空气中遇火爆炸C.菜刀生锈D.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解析: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确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前三选项都有氧气参与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为氧化还原反应,而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