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
- 格式:pdf
- 大小:313.76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其对策摘要:我国外汇储备巨额增长,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就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如何理性看待我国外汇储备剧增带来的相关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外汇储备;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05-01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革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2.96亿美元,1990年才首次超过100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截至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同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日本所拥有的外汇储备的三倍。
外汇储备总量几十年来增幅大、变动频繁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超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一个国家的国外汇储备越多,该国的本币升值的压力就越大。
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就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增加,而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本国产业。
人民币的升值会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利于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进而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速度。
(二)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外汇储备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多年来以所谓低成本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为了维持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实施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当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中央银行只能通过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购进美元、投放人民币。
虽然这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国内需求不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出口产业,优势出口产业长期维持在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性商品和资源性产品行业等弊端,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利,使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我国外汇储备剧增之思考中国日益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思索。
截至2006年1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我国外汇储备额已达到10663亿美元,居全球第一。
一国的储备持有量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对一国的货币供给、利率水平、物价水平等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过少的外汇储备可能会引起国际支付危机。
我国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汇储备增长很快,而且还呈现进一步攀升的趋势。
另外,我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所以,在外部环境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外汇储备增加的局面在相当长时期内还会继续。
如何更好的管理这些外汇储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1.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保持双顺差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顺差,是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由于出口的强劲增长,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其中主要是贸易方面,我国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以及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是贸易顺差增加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外向型企业的过多优惠政策,使得国内的资源向外向型企业倾斜,外贸顺差得以维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使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金融项目也出现了大量盈余,其中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为了吸引外资,在各地建立和发展开发区,政府又给予过多的优惠政策,使得大量外资涌入我国。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
2.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是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增加的制度性因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必须全部结汇。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表明外汇储备的形成与积累存在着“双重强制性转移机制”:第一重转移是企业对外汇专业银行的强制结售汇,不管企业是否情愿,企业通过外贸得来的超出外汇账户限额以上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银行;第二重转移是外汇专业银行对央行的外汇资金转移,不管银行是否情愿,超出银行结售汇周转限额以上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央行,这样的“双重转移”使得外汇储备被人为增加。
巨额外汇储备的利弊我国汇储备高增长是经济强劲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内经济不平衡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表现。
倚重于外资引入、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一方面会出现外汇储备的较快增长,另外也需要高额的外汇储备。
因此,一方面必须探讨高外汇储备的综合管理政策。
另一方面,还需从多方面入手,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扩大消费需求,以保持内部平衡的方式化解外部不平衡。
利: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
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
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
弊:1.大量外汇储备会积累通货膨胀,降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这样的结果是,外汇储备被动集中到国家手中,外汇储备的增加直接引起外汇占款乃至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以冲销操作维持合理货币供应量的余地越来越小,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持续扩张,增大通胀压力。
2.大量外汇储备加大本币升值的技术压力,进而影响出口就业。
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3.加大了外汇储备的管理风险。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分析汇率作为国际金融关系乃至国际经济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纽带,几乎已渗透到包括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越来越为国内外学者和实务界所关注。
一国汇率的变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与心理因素等。
我国汇率是面对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内外失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预期。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概述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国际收支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外汇储备在过去几年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问题一:储备规模过大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长期以来居世界之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汇率,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使得国内货币供给过多,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次,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也意味着大量的资金闲置,不容易产生投资收益。
解决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适量减少外汇储备规模来缓解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应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鼓励境内居民合法合规地跨境投资,增加资本流动性,降低外汇储备需求。
问题二:外汇储备结构单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相对单一,以美元为主导。
这种单一的结构让我国外汇储备容易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此外,大量储备资金的投资渠道也相对有限,难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资产配置的多样化。
解决途径:应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管理,加强对其他主要货币的配置。
同时,也应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民币进程,增加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结算中的份额,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问题三:外汇储备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方式相对传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在储备资金的投资运作方面,应加强风险管理,注重投资收益的综合平衡。
其次,要推动外汇储备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解决途径:可以通过引入更加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如海外资产配置、多元化投资组合等措施,降低风险,提高储备资金的收益。
同时,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提升,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问题四:外汇储备资金流动性管理较为困难外汇储备资金大部分为长期投资,流动性管理较为困难。
在货币政策运作中,外汇储备无法像短期资金一样灵活地参与市场调控,对宏观调控的作用相对有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外汇储备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外汇储备一般是指国家银行持有的其他货币和贵金属等货币和金融资产,以便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资本流动等需要。
随着全球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储备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中国的外汇储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时期的自力更生和“封闭”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大。
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中国外贸、外汇收入和外资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步扩大。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截至2021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2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负债相对较低,外汇储备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从外汇储备的构成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几种主要货币上,也包括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和黄金等。
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多元化配置。
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也经历了一些波动。
自2014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
直到201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才开始逐渐回升,主要得益于国际投资和贸易增长等因素的支持。
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趋势中国外汇储备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些波动和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14年达到顶峰,超过了4万亿美元,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17年底降到了3万亿美元以下。
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的回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好转,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再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并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
除了经济、贸易等基本因素影响外,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还与人民币汇率变化、境外投资和增值税退税等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浅议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根源及运用方向摘要:1996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进入新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快速增长,2006年2月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同年10月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4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外汇储备成因、巨额外汇储备的弊端等分析,提出我国外汇储备合理利用及解决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双顺差;走出去;藏汇于民一、巨额外汇储备的根源(一)经济发展阶段及传统消费观念影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我国“量入为出”等传统消费观念的限制,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对出口具有较强依赖性,同时对进口需求较低。
此外,还与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相匹配的外贸管理体制、政策调整滞后有关,对外贸易长期实行“奖出限入”、资本流动“宽进严出”,扩大了国际收支顺差。
(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所决定为解决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外汇短缺问题,1994年起我国开始施行强制结售汇制度。
该制度要求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
在这套制度里,中央银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
该制度的实施使我国从一个外汇短缺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同时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
但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强制结售汇制度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三)经常和资本金融项目持续双顺差狭义上讲,外汇储备的变动额等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金融项目差额之和,双顺差指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据统计,1994-2008年15年中有14年为双顺差。
从下表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例逐年递增,2008年达到96%,资本项目顺差逐年递减,从2004年的62%跌至2008年的4%。
论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
利:
1.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外汇储备可以用来缓解国家在贸易和投
资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2. 支持国际贸易: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拥有高额的外汇储备
可以支持进出口贸易,确保贸易活动的稳定性;
3. 支持国家经济增长:外汇储备可以用于支持国家的基础建设
和投资,并在必要时提供对国内市场的支持,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4. 增强国际影响力:外汇储备越多,国家的国际市场影响力越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弊:
1. 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较低:外汇储备大部分都是以美元为主,由于美元的利率较低,投资回报也低,无法实现更高的金融收益;
2. 外汇占款增加可能导致货币升值:外汇占款增加会导致货币
供应量增加,货币升值将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加昂贵,从
而抑制中国的出口;
3. 难以管理:外汇储备庞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采
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策略来保持稳定;
4. 面临汇率风险:中国面临的汇率风险不可避免,如果其他国
家的货币价值下降,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价值也会下降,可能给国
家带来损失。
2024年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建议1. 分散投资地域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首先应考虑地域风险的分散。
这意味着不应将所有外汇储备都集中在某一特定地区或国家,而应将其分布在多个政治和经济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这样可以减少由于某一地区的政治或经济危机对整体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
通过地域分散,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平衡风险,确保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多元化货币配置除了地域分散外,货币配置的多元化也是关键。
目前,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比较大,但过度依赖单一货币会增加汇率风险。
因此,应逐步增加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主要货币的配置比例,实现货币多元化。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汇率风险,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
3. 投资资产类别多元化除了货币配置外,投资资产类别的多元化也是必要的。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低风险的国债等传统资产,但这些资产的收益率相对较低。
因此,可以考虑增加对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其他资产类别的投资,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
当然,这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4.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了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和稳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应对机制。
通过定期对外汇储备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通过风险监控机制,对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通过风险应对机制,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应对和处理,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5. 推动储备货币国际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推动储备货币国际化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可以使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国际地位,还可以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管理巨额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
试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影响及对策一、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包括:1. 对外贸易顺差:中国的出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出口额远远高于进口额,这导致了中国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
2. 直接外资的流入:外资对中国的投资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3. 贸易和外汇政策:中国政府在贸易和外汇政策方面的控制力度很大,这也促使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4. 国际投资效益:中国对外的投资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这也有助于形成外汇储备。
5. 国内财富累积: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的购买力也不断提高,这使得国内财富的积累更加迅速,而部分国内财富会转化为外汇储备。
二、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1. 投资收益低:外汇储备的数量庞大,但由于收益相对较低,投资回报比率逐渐下降。
2. 货币波动性:如果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则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货物的价格更为昂贵,这可能会使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3. 国际贸易受限:外汇管制和储备的增长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增加贸易限制,以避免进口过多,从而可能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稳定。
三、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对策1. 加强金融市场开放:中国可以通过增加金融市场开放,改进外汇规定,提高汇率浮动性,来进一步帮助管理外汇储备。
2. 促进投资回报:通过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管控,提高对各类国际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报,以提高外汇储备效益。
3. 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可以通过实行更为灵活和精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减少外汇储备数量。
4.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中国可以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制造业多元化,以提高出口商品的价值,从而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减少外汇储备压力。
浅析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外汇储备对策浅析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外汇储备对策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外汇储备近几年一直以很高的速度持续增长,据2008年底的权威发布数据,中国共拥有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逐步深化,正逐步蔓延成全球的经济危机。
而中国恰逢巨额外汇储备屡创新高,因此有关储备财富评价和管理成为经济学者关注的交点,论战频频。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我国外汇储备是否已经超出可容忍的限度?在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国应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巨额的外汇储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对外汇储备对一国的经济所能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对其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了解。
一.外汇储备的经济影响。
外汇储备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储备可以减少政府因国际收支变化而受到的冲击,并帮助政府获得宝贵时间,有步骤的进行国际收支的调整。
二.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的稳定。
三.提升币信。
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政府才有足够的实力采取灵活的汇率政策,保持本币的坚挺,维护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
但在另外一方面,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将将带来负面效应:一.使货币政策反应迟钝。
二.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带来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给本币带来升值的压力。
三.过多的外汇储备有可能降低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和财富增长速度。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特点与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有三大特点:第一,规模巨大,到2008 年底已近20000 亿;第二,币种单一,美元资产占70%左右,其他主要为日元、欧元和英镑;第三,运用效率低下,证券类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比重超过90%,其中又以美元证券类资产为主,仅有小部分外汇现金。
浅析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及管理建议【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我国维护经济与金融的安全与稳定,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与对外信誉,但过高的外汇储备也会给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
本文主要就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巨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利弊影响,以及目前我国应该如何管理外汇储备等方面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利弊;对策建议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所谓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它是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流动性、可得性以及普遍接受性是外汇储备的三个最主要的特点。
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表1:我国近年外汇储备规模(单位:10亿)注:2010年度为前三个季度数据表1反映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近十年的增速情况,可以明显的发现,在2000年之后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极其迅速,在短短十年间,我国外汇储备额从2001年的2121.6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23991.52亿美元,整整增加了十倍。
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至2006年底,外汇储备余额达10663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到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仍处于高速增长之中。
二、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分析(一)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外汇储备是一国拥有的特殊债权。
在反映国家对外债权、债务的国际收支表中,外汇储备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净流入,另一个是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净流入,这两者之和构成外汇储备。
具体到我国的外汇储备,大致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来源主要是贸易顺差,我国持续十余年保持了外贸逆差,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收入;第二个,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实施针对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优惠政策,所以导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之后转换成人民币过程中也会形成外汇储备;第三个,贸易顺差和FDI之外的资本流动。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研究和管理政策建议[论文关键词]外汇储备成因影响政策建议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国际储备是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包括:货币当局持有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与特别提款权。
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在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
二、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持续的贸易顺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
并形成了多年的贸易顺差。
自2000年起,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每年的累计顺差额持续增加。
仅20XX年就累计达2621.97亿美元。
这已经成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直接原因。
二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升值预期导致各种投机资本大量涌入。
任何国家的资本管制都是有一定缺陷的,大量国际游资(即,热钱),绕过资本管制进入目标国,以期获得升值之利,并导致了外汇储备增加。
四是我国现行出口结售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企业和个人外汇留存,抑制和直接限制了外汇需求和有效利用,导致外汇储备持续、被动的增加。
三、巨额外汇储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增强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平衡国际收支波动,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但外汇储备的激增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国民福利的丧失。
因为绝大部分外汇储备被投放于我国境外的金融市场,并未参与到境内资金循环过程中来,因而无法给我国居民带来福利的改善,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我国外汇储备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陡增的现象,截至2010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4470.84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
巨额外汇储备有利于展现我国的大国形象、提高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信用度,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并诱发通货膨胀以及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等。
本文在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前提下,深入探讨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对此应采取何种政策等问题。
【关键字】国际储备外汇储备热钱汇率制度负面影响应对措施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量飞快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在外贸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经济也保持持续增长,大量外资不断涌入,外贸出口不断攀升,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10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4470.84亿美元。
伴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飞速增长,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以及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等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在现阶段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快速增长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国际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概念。
所谓国际储备指的是一国的货币当局或其他官方机构所持有的,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在国际上可以普遍被接受的一切流动资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储备资产构成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会员国所持有的特别提款权。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年地积聚外汇储备,据外汇管理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为-12.96亿美元,处于零起步。
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起,外汇储备开始快速增长,当年的外汇储备为194亿美元,十年后,在2004年达到了6009亿美元,增长了接近31倍。
2006年末我国官方的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在2009年外汇储备总额再创记录新高,达到23991亿美元。
毫无疑问,我国现阶段是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二、现阶段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原因分析(一)人民币汇率被低估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时确定的8.7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有些过低,正是人民币汇率偏低,加之各种名目的出口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中最大项目——贸易收支,连续十年顺差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
(二)贸易双顺差所谓双顺差,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
其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服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双顺差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
由于我国连续多年存在着双顺差,资本的流入多于流出,收入多于支出,所以就积蓄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三)FDI创造由于坚持改革开放,我国一直以来都是热烈欢迎外资“走进来”,长期以来我们实施针对FDI流入的优惠政策,所以导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之后转换成人民币过程中也会形成外汇储备。
(四)资本套利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05年以来出现了井喷的增长态势。
因为在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改革为参照一揽子汇率制,市场上都预期着人民币升值,大量的游资走进中国进行套利。
紧接着的是中国股市的牛市,房地产的大涨,大量资金流入中国,为的是套取汇率升值的收益以及资产价格的溢价,从而导致了中国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济主体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成本核算中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属于增值税价外核算;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成本包含有增值税进项税,等同于增值税价内核算。
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划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的实际税负不公,有违税法中性原则。
(三)未能充分披露增值税费用信息。
应交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只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科目部分反映。
企业购销应税项目差价包含的权责发生制意义下的增值税费用(购销差价×17%)脱离于当期损益核算之外,既不列示反映在利润表中,又不能通过报表附注清晰披露,违背了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原则。
三、完善增值税转型会计处理的建议完善增值税转型会计处理目标应是确认、计量当期应交增值税、递延增值税资产和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等,在需要情况下编制递延增值税资产摊销表,通过表内列示与表外披露,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应交增值税、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递延增值税资产和增值税费用等会计信息。
(一)确认的范围与时间。
确认范围涉及到税法与会计制度在销售收入口径上不一致的规定,如视同销售行为。
确认时间与增值税会计核算原则有关。
目前确认企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时遵循权责发生制,而确认增值税进项税额时遵循一种修正的收付实现制,这就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从销售收入与当期缴纳增值税的比例关系上判断企业是否合理地计算并缴纳税金,会计资料可比性的削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实际中,存在少数不法企业利用增值税销项税和进项税不同业务处理原则的违规避税行为。
为此,增值税会计准则应该明确增值税在会计确认原则上规定只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使增值税销项税与进项税在确认时间口径上保持一致性。
(二)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初始确认下,增值税进项税额依据不同情况分为当期抵扣的“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与留待未来抵扣的“递延增值税资产”。
后续确认的变化在于每一期企业都要重新复核当期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和留待未来抵扣的递延增值税资产。
待抵扣的递延增值税资产确认与未来一定期间发生的增值税销项税相配比。
(三)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共同形成的应交增值税,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税额计量。
在递延增值税资产的计量方面,未来对应的增值销项税发生可能性小于50%,应不予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与列示。
(四)表内列示与表外披露。
关于增值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以前的《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都是为了税务部门的信息需要,反映增值税纳税活动信息。
因此,应要求资产负债表中增加“递延增值税资产”项目作为非流动资产借项进行列示反映;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即是权责发生制下企业应交增值税额。
为清晰地反映企业实际负担的增值税费用,在报表附注上对增值进项税与销项税相抵后的实际税负(应税项目购销差价×17%)对“增值税费用”内容进行反映,同时应披露新增增值税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用于记录企业以当年新增的增值税额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等信息,以及其他与增值税应税项目相关的重要信息。
税法是国家意志的忠实体现,根据宏观调控需要会有所变动;而会计准则是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利益集团意志交互博弈的产物,相对稳定和公允。
基于增值税转型后的税收制度与会计准则在目标、原则、业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发展与完善相关增值税涉税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是研究税收制度与会计准则之间信息协作的必经路径。
在税务会计准则研究中,应从中国的特定国情出发,不仅要理论上讲得清,还要实践上行得通,不能为会计而会计,为研究而研究。
增值税转型后,进一步完善涉税会计准则,必须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与重要性原则两个前提,才能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蚌埠市烟草专卖局)主要参考文献:[1]于长春.关于制定增值税会计准则的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0.5.[2]戴德明,张妍,何玉润.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研究———基于税会关系模式与二者差异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5.1.[3]胡晓东.增值税会计中实行权责发生制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提要本文从外汇规模适度理论和现实需要方面,确认我国现在确实存在着超额外汇储备的问题。
分析超额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外汇储备;弊端;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2008年经济危机来袭,把原本就备受争议的我国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过多,我国到底是否需要如此之多的外汇储备。
本文就这些问题分析讨论,以明晰其中利弊。
一、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过大的分析外汇储备是指由一国官方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或货币汇率波动时可以动用的可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和其他随时可转换成为这些货币的资产。
在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时,我国仅有外汇储备500多亿美元,而到了2004年底,已经增长到了6,099亿美元,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8,537亿美元,超越日本,位居世界首位。
2008年底更是达到了1.95万亿大关。
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我国的大规模经济需要这样的巨额外汇去支撑。
但实际上,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需要分析,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越适度的限额。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外汇规模适度理论,分别从进口比率、GDP、外债比例来分析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
(1)从进口比率来说,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的研究成果,一国的外汇储备,按全年的储备额对进口的比例测算,应以25%为标准,以20%和40%为上下限。
按单位时间(月)进口额来算,应满足3个月的进口额度。
而就我国2006年的总进口额7,916.1亿美元来看,外汇储备与进口的比率是134%;(2)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
外汇储备额与GDP的比率反映了同样条件下经济规模与发生支付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即经济规模越大,发生支付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据国际惯例,外汇储备占GDP的4%是合理的。
而财会/审计78《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月号上(总第384期)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2006年的GDP总额是209,407亿元,外汇储备额已占其比重的40%;(3)从短期外债比率测算。
短期外债余额反映一个国家快速清偿的能力,按国际惯例以100%,其必须保证外汇储备能全部清偿短期外债。
这一指标又以500%为上限,因为当外汇储备超过短期外债过多,会导致大量资源的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007年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为1,662.94亿美元,早已远远超出了5倍的上限。
其次,从现实需要来看。
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
尽管贸易顺差的数额不大,2004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74.7亿美元,但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达到了668亿美元,目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还在继续增长。
2004年前9个月,外汇储备以月均12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进入2004年10月,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当月的贸易顺差达到了71亿美元。
而且,除了正常的资本流入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国际游资大量向我国涌入,尽管我国实行比较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但部分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国内,使得超额外汇储备的问题愈加突出,超出了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
这种持续的以较大顺差形式出现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样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弊端一国外汇储备本质上意味着国家在国际上可换取的各种资源和物资的权利,是国家财富的积累。
保留适度的储备规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储备过多,既不利于一国国内货币稳定和经济稳定,也是资源浪费和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
(一)高额外汇储备带动了国内物价上涨。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外汇集中管理体制,企业和个人从境外获得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兑换成人民币,这些外汇也就变成了央行的外汇储备。
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对外投放的人民币也逐步增长。
按照我国近年的外汇储备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增长速度,每年央行除了按经济需要投放人民币外,还要额外投放1.6万亿人民币左右。
这些超额投放的货币带来了物价上涨,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通货膨胀危机。
(二)巨额外汇储备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汇率取决于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
外汇上升,实际上是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为了同时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人民币供应量不可能快速增加,这就使人民币汇率上升,增加了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价廉”取胜的国家,众多出口商是靠着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着一席之地。
人民币升值相对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削减了我国的优势。
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四处碰壁,各种关税、反倾销、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人民币升值无疑给对外出口雪上加霜。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给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又蒙上一层阴影。
(三)持有巨额外汇储备要冒着巨大的资产缩水的风险,增加了外汇的管理成本。
我国的外汇以美元和欧元为主,这其中又以美国债券为主。
这种单一的结构增加了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
美国政府为了振兴经济,削减国债,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即放任美元贬值。
美元持续走低,已经使我国损失惨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如果美元贬值25%,则美元的持有者的损失会达到美国GDP的10%。
也就是说,越多的美元外债,会让我国成为美国经济损失的真正买单人,美元一旦失手,损失惨重的将不是美国而是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我国。
(四)持有过量的美元资产要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从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时往往要被强加风险溢价。
与此同时,我国把外汇储备投向流动性很高,收益率不足3%的美国国债,放弃了把储备投入国内或者国外那些收益率更高的机会。
这样一来,相当于以低价将国内资金带给国外,一方面又高价从国外带入资金,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五)巨额外汇储备增加了我国的长期负债。
因为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并非贸易创造,而是来自直接的投资或者是投机性游资的增加,应当看作是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负债。
直接投资的资金取决于被投资国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投资人,如果有利可图,资金会留下来,如果政策并不对其有利,则有可能随时撤走。
而国际游资的稳定性更差。
一旦这些资金撤离我国,央行将因结汇过多而面临巨大挑战。
三、如何运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对于目前如何运用外汇储备的问题,各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目前主要有:购买海外资源及其他稀有资源;认真参股收购重要领域的国外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增加我国的黄金储备;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居民对外投资与理财,从而达到藏富于民或蔵富于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