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一章
- 格式:docx
- 大小:38.96 KB
- 文档页数:3
《中庸》全篇第dì一yī章zhāng天tiān命mìng之zhī谓wèi性xìng;率lǜ性xìng之zhī谓wèi道dào;修xiū道dào之zhī谓wèi教jiào。
道dào也yě者zhě不bù可kě须xū臾yú离lí也yě;可kě离lí,非fēi道dào也yě。
是shì故gù君jūn子zǐ戒jiè慎shèn乎hū其qí所suǒ不bù睹dǔ,恐kǒng惧jù乎hū其qí所suǒ不bù闻wén。
莫mò见jiàn乎hū隐yǐn,莫mò显xiǎn乎hū微wēi。
故gù君jūn子zǐ慎shèn其qí独dú也yě。
喜xǐ、怒nù、哀āi、乐lè之zhī未wèi发fā,谓wèi之zhī中zhōng。
发fā而ér皆jiē中zhōng节jié,谓wèi之zhī和hé。
中zhōng也yě者zhě,天tiān下xià之zhī大dà本běn也yě。
和hé也yě者zhě,天tiān 下xià之zhī达dá道dào也yě。
致zhì中zhōng和hé,天tiān地dì位wèi焉yān,万wàn物wù育yù焉yān。
右yòu第dì一yī章zhāng,子zǐ思sī述shù所suǒ传chuán之zhī意yì,以yǐ立lì言yán。
《中庸》全篇第dì一yī章zhāng天t iān命mìng之zhī谓wèi性xìng;率lǜ性xìng之zhī谓wèi道dào;修xiū道dào之zhī谓wèi教jiào。
道dào也yě者zhě不bù可kě须xū臾yú离lí也yě;可kě离lí,非fēi道dào也yě。
是shì故gù君jūn子zǐ戒jiè慎shèn乎hū其qí所suǒ不bù睹dǔ,恐kǒng惧jù乎hū其qí所suǒ不bù闻wén。
莫mò见jiàn乎hū隐yǐn,莫mò显xiǎn乎hū微wēi。
故gù君jūn子zǐ慎shèn其qí独dú也yě。
喜xǐ、怒nù、哀āi、乐lè之zhī未wèi发fā,谓wèi之zhī中zhōng。
发fā而ér皆jiē中zhōng节jié,谓wèi之zhī和hé。
中zhōng也yě者zhě,天tiān下xià之zhī大dà本běn也yě。
和hé也yě者zhě,天tiān下xià之zhī达dá道dào也yě。
致zhì中zhōng和hé,天tiān地dì位wèi焉yān,万wàn 物wù育yù焉yān。
右yòu第dì一yī章zhāng,子zǐ思sī述shù所suǒ传chuán之zhī意yì,以yǐ立lì言yán。
中庸第一章全文及讲解《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孔子的学说之一。
它共分为20篇,每篇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
以下是《中庸》第一章的全文及讲解:《中庸》第一章的全文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一章的主题是关于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至善的境界。
下面是对这一章的讲解:首先,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
这里的“大学”指的是修养的过程,而“明明德”则是指明确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只有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够在修养的道路上前进。
其次,大学之道在于亲民。
这意味着修养的目标应该是为了造福人民,服务于社会。
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应该与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然后,在修养过程中要能够止于至善。
这里的“止”指的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不被物质和感官的诱惑所左右。
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修养的目标。
接下来,明确了修养的目标后,就要知止。
知止意味着要明白自己的局限和能力,不贪图过多,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
只有知止,才能够有所定位,不迷失自己。
然后,有了定位后才能够静下心来。
静下心意味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只有静下心,才能够集中精力去做事,不被杂念所扰。
安下心来后,才能够深思熟虑。
深思熟虑是指在行动之前要仔细考虑,权衡利弊,避免盲目行动。
只有深思熟虑,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不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最后,通过深思熟虑,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收获。
这里的“得”指的是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和成就。
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取得进步和成就。
总之,《中庸》第一章强调了修养的重要性,以及达到至善境界所需的步骤和态度。
只有通过明确道德准则、亲民、知止、定静、安虑和深思熟虑,才能够在修养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进步。
《中庸》全文及注释一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第一章)【原文】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1章)【注释】(1)天命:天赋。
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
见(xian):显现,明显。
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
《中庸》原文及翻译第一章:天命(1)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上天赋予人的这一点真灵,就是人的自性本性。
人依循天理良心(本性)的所思所做所为就叫做道。
接受圣人的教化,改毛病去脾气,能调整自己的太过或不及,而回到自性中道,这就是修道。
(2)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能。
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
如果可离,就是身外之物了,不是“道”了。
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戒惧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有敬畏的存心。
没有比隐暗的地方更容易显现是非善恶的;没有比那细微之事物更容易显现曲直对错的。
所以修道之人在独处之时也要戒惧谨慎,战胜自己那些容易出轨的心念与行为。
(3)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的情感,但当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心是寂然不动的,所以没有(太过与不及)的弊病,这就叫做(中)。
当七情六欲感应外境而发了出来,都能做到没有太过与不及,没有不合理而都能恰好中节,这就叫做(和)。
中是生天生地生人的大根源;和是天下万物所共同通行的大路。
有修养的君子如果能做到顺道体合道用的中与和两种境界,那么天地都会安居正位,万物也都可以顺遂生长。
第二章:自诚明。
(4)原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者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自家的真宰发动,内外纯粹灵明,就是自性光明的人;自己由不明白到明白人生真谛,也逐步明心见性了,这是接受教化的功效。
至诚如神的人定慧圆明,也能让天下人明白道而修自性的道;能了悟真理必能真诚修道。
(5)原文: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中庸》拼音版《中庸》全篇第dì一yī章zhāng天tiān命mìng之zhī谓wèi性xìng;率lǜ性xìng之zhī谓wèi道dào;修xiū道dào之zhī谓wèi教jiào。
道dào也yě者zhě不bù可kě须xū臾yú离lí也yě;可kě离lí,非fēi道dào也yě。
是shì故gù君jūn子zǐ戒jiè慎shèn乎hū其qí所suǒ不bù睹dǔ,恐kǒng惧jù乎hū其qí所suǒ不bù闻wén。
莫mò见jiàn乎hū隐yǐn,莫mò显xiǎn乎hū微wēi。
故gù君jūn子zǐ慎shèn其qí独dú也yě。
喜xǐ、怒nù、哀āi、乐lè之zhī未wèi发fā,谓wèi之zhī中zhōng。
发fā而ér皆jiē中zhōng节jié,谓wèi之zhī和hé。
中zhōng也yě者zhě,天tiān下xià之zhī大dà本běn也yě。
和hé也yě者zhě,天tiān下xià之zhī达dá道dào也yě。
致zhì中zhōng和hé,天tiān地dì位wèi焉yān,万wàn 物wù育yù焉yān。
右yòu第dì一yī章zhāng,子zǐ思sī述shù所suǒ传chuán之zhī意yì,以yǐ立lì言yán。
《中庸》全文及注释一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第一章)【原文】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1章)【注释】(1)天命:天赋。
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
见(xian):显现,明显。
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1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
《中庸》全篇第d ì一y ī章zh āng天ti ān 命m ìng 之zh ī 谓w èi 性x ìng ;率l ǜ 性x ìng 之zh ī 谓w èi 道d ào;修xi ū道d ào之zh ī谓w èi教ji ào。
道d ào也y ě者zh ě不b ù可k ě须x ū臾y ú离l í也y ě;可k ě离l í,非f ēi道d ào也y ě。
是sh ì故g ù君j ūn子z ǐ戒ji è慎sh èn乎h ū其q í 所su ǒ 不b ù睹d ǔ,恐k ǒng惧j ù乎h ū其q í所su ǒ 不b ù闻w én。
莫m ò见ji àn乎h ū隐y ǐn ,莫m ò显xi ǎn乎h ū微w ēi。
故g ù君j ūn子z ǐ慎sh èn 其q í独d ú也y ě。
喜x ǐ、怒n ù、哀āi、乐l è之zh ī未w èi 发f ā,谓w èi之zh ī中zh ōng 。
发f ā而ér 皆ji ē 中zh ōng节ji é,谓w èi之zh ī和h é。
中zh ōng也y ě者zh ě,天ti ān下xi à之zh ī大d à本b ěn也y ě。
和h é也y ě者zh ě,天ti ān下xi à之zh ī达d á 道d ào 也y ě。
致zh ì中zh ōng和h é,天ti ān地d ì位w èi焉y ān,万w àn物w ù育y ù焉y ān。
. . . 《中庸》全篇第dì一yī章zhāng天tiān命mìng之zhī谓wèi性xìng;率lǜ性xìng之zhī谓wèi道dào ;修xiū道dào之zhī谓wèi教jiào。
道dào也yě者zhě不bù可kě须xū臾yú离lí也yě;可kě离lí,非fēi道dào也yě。
是shì故gù君jūn子zǐ戒jiè慎shèn乎hū其qí所suǒ不bù睹dǔ,恐kǒng惧jù乎hū其qí所suǒ不bù闻wén。
莫mò见jiàn乎hū隐yǐn,莫mò显xiǎn乎hū微wēi。
故gù君jūn子zǐ慎shèn 其qí独dú也yě。
喜xǐ、怒nù、哀āi、乐lè之zhī未wèi发fā,谓wèi之zhī中zhōng。
发fā而ér皆jiē中zhōng节jié,谓wèi之zhī和hé。
中zhōng也yě者zhě,天tiān下xià之zhī大dà本běn也yě。
和hé也yě者zhě,天tiān下xià之zhī达dá道dào也yě。
致zhì中zhōng和hé,天tiān地dì位wèi焉yān,万wàn 物wù育yù焉yān。
第dì二èr章zhāng仲zhòng尼ní曰yuē:“君jūn子zǐ,中zhōng庸yōng;小xiǎo人rén,反fǎn中zhōng 庸yōng。
第一章天ti ān 命m ìng 之zh ī谓w èi 性x ìng ;率l ǜ性x ìng 之zh ī谓w èi 道d ào ;修xi ū道d ào 之zh ī谓w èi 教ji ào 。
道d ào 也y ě者zh ě不b ù可k ě须x ū臾y ú离l í也y ě;可k ě离l í,非f ēi 道d ào 也y ě。
是sh ì故g ù君j ūn 子z ǐ戒ji è慎sh èn 乎h ū其q í所su ǒ不b ù睹d ǔ,恐k ǒng 惧j ù乎h ū其q í所su ǒ不b ù闻w én。
莫m ò见ji àn 乎h ū隐y ǐn ,莫m ò显xi ǎn 乎h ū微w ēi 。
故g ù君j ūn 子z ǐ慎sh èn 其q í独d ú也y ě。
喜x ǐ、怒n ù、哀āi 、乐l è之zh ī未w èi 发f ā,谓w èi 之zh ī中zh ōng 。
发f ā而ér 皆ji ē中zh ōng 节ji é,谓w èi 之zh ī和h é。
中zh ōng 也y ě者zh ě,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大d à本b ěn 也y ě。
和h é也y ě者zh ě,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达d á道d ào 也y ě。
致zh ì中zh ōng 和h é,天ti ān 地d ì位w èi 焉y ān ,万w àn 物w ù育y ù焉y ān 。
【导语】本⽂《中庸》:原⽂及思想由能⼒训练频道整理,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第⼀章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道也。
是故君⼦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慎其独也。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章,⼦思述所传之意,以⽴⾔。
⾸明道之本原出于天,⽽不可易;其实体备于⼰,⽽不可离。
次⾔存养省察之要。
终⾔圣神功化之极。
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得之,以去未外诱之私,⽽充其本然之善。
杨⽒所谓⼀篇之体「要是也。
」其下⼗章盖⼦思引夫⼦之⾔,以终此章之义。
第⼆章 『1』仲尼⽈,「君⼦中庸;⼩⼈反中庸。
」 『2』「君⼦之中庸也,君⼦⽽时中。
⼩⼈之反(有书作“⼩⼈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之中庸也”)中庸也,⼩⼈⽽⽆忌惮也。
」 第三章 ⼦⽈:「中庸其⾄矣乎!民鲜能久矣。
」 第四章 『1』⼦⽈:「道之不⾏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 『2』「⼈莫不饮⾷也。
鲜能知味也。
」 第五章 ⼦⽈:「道其不⾏矣夫。
」 第六章 ⼦⽈:「舜其⼤知也与!舜好问⽽好察迩⾔。
隐恶⽽扬善。
执其两端,⽤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 ⼦⽈:「⼈皆⽈『予知』,驱⽽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莫之知辟也。
⼈皆⽈『予知』,择乎中庸,⽽不能期⽉守也。
」 第⼋章 ⼦⽈,「回之为⼈也:择乎中庸,得⼀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 第九章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 第⼗章 『1』⼦路问强。
『2』⼦⽈,「南⽅之强与,北⽅之强与,抑⽽强与?」 『3』「宽柔以教,不报⽆道,南⽅之强也。
君⼦居之。
」 『4』衽⾦⾰,死⽽不厌,北⽅之强也。
《中庸》全篇第d ì一y ī章zh āng天ti ān命m ìng 之zh ī谓w èi性x ìng ;率l ǜ性x ìng之zh ī谓w èi道d ào;修xi ū道d ào之zh ī谓w èi教ji ào。
道d ào也y ě者zh ě不b ù可k ě须x ū臾y ú离l í也y ě;可k ě离l í,非f ēi道d ào也y ě。
是sh ì故g ù君j ūn子z ǐ戒ji è慎sh èn乎h ū其q í 所su ǒ 不b ù睹d ǔ,恐k ǒng 惧j ù 乎h ū 其q í所su ǒ 不b ù 闻w én。
莫m ò见ji àn乎h ū隐y ǐn ,莫m ò显xi ǎn乎h ū微w ēi。
故g ù君j ūn 子z ǐ慎sh èn 其q í独d ú也y ě。
喜x ǐ、怒n ù、哀āi、乐l è之zh ī未w èi 发f ā,谓w èi之zh ī中zh ōng 。
发f ā 而ér 皆ji ē 中zh ōng 节ji é,谓w èi 之zh ī 和h é。
中zh ōng 也y ě者zh ě,天ti ān下xi à之zh ī大d à本b ěn也y ě。
和h é也y ě者zh ě,天ti ān下xi à之zh ī达d á 道d ào 也y ě。
致zh ì中zh ōng和h é,天ti ān地d ì位w èi焉y ān,万w àn物w ù育y ù焉y ān。
《中庸第一章》原文|译文|解读《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
为战国时子思作。
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庸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中庸》原文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
《中庸》读解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而根据儒家对人天性的认定,人出生时其性都是善良的,都是符合“仁”的。
这里所说的“天命”,就是人仁慈的本性。
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且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
《中庸》全篇第d ì一y ī章zh āng天ti ān命m ìng 之zh ī谓w èi性x ìng ;率l ǜ性x ìng之zh ī谓w èi道d ào;修xi ū道d ào之zh ī谓w èi教ji ào。
道d ào也y ě者zh ě不b ù可k ě须x ū臾y ú离l í也y ě;可k ě离l í,非f ēi道d ào也y ě。
是sh ì故g ù君j ūn子z ǐ戒ji è慎sh èn乎h ū其q í 所su ǒ 不b ù睹d ǔ,恐k ǒng 惧j ù 乎h ū 其q í所su ǒ 不b ù 闻w én。
莫m ò见ji àn乎h ū隐y ǐn ,莫m ò显xi ǎn乎h ū微w ēi。
故g ù君j ūn 子z ǐ慎sh èn 其q í独d ú也y ě。
喜x ǐ、怒n ù、哀āi、乐l è之zh ī未w èi 发f ā,谓w èi之zh ī中zh ōng 。
发f ā 而ér 皆ji ē 中zh ōng 节ji é,谓w èi 之zh ī 和h é。
中zh ōng 也y ě者zh ě,天ti ān下xi à之zh ī大d à本b ěn也y ě。
和h é也y ě者zh ě,天ti ān下xi à之zh ī达d á 道d ào 也y ě。
致zh ì中zh ōng和h é,天ti ān地d ì位w èi焉y ān,万w àn物w ù育y ù焉y ān。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能够片刻离开的,如果能够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
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
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
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
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
育了。
注释
(1)天命:天赋。
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
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
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
见(xian):显现,明显。
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读解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
《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增强自觉性,真
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
个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
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
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
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
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该文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十章(2-11)都围绕该文内容而
展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
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
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
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
从
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
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
后代所以而尊称子思为“述圣”。
不过,现存
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
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相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
但影响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
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
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
)(《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
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
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能够终
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但提
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
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
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