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税负_非税负担与经济增长
- 格式:pdf
- 大小:227.71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随着现代税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从片面地强调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转向重视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税收负担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充分地显露出来。
投资一项新的资本(包括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实施新的生产技术或引入新的产品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通过影响投资的收益或是研究开发过程的预期利润,税收可以改变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我国税收收入从绝对量来看,从1994年到2004年,短短11年的时间,我国的税收收入增长了近5倍,由1994年的5126.88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24165.68亿元。
从相对量来看,小口径的税收负担①也由1994年的10.96%上升到2004年的17.66%,11年税收负担上升了6.7个百分点。
无论是从绝对量来看还是从相对量来看,我国的税收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快的,那么我国的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是否有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呢?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一、文献概览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税收对总产出的乘数效应是负的,即对经济的作用是负向的。
而从现代大量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文献来看,不同的研究者研究的结果有所差异,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到有非常大的作用。
Stokely和Rebelo(1995)对美国的数据研究表明税收改革对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而且这一结论在理论上是稳健的,实证上也是一致的。
类似的国别研究,如Myles(2000)对英国的研究,Mendoza等(1997)对18个OECD国家的研究,Wang和Yip (1992)对台湾的研究,都表明税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或是非常微弱。
Wang 和Yip(1992)还进一步指出,税收对于增长无显著影响的原因是由于消费税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抵消了要素征税(factor taxation)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
一些学者通过国别研究得出了税收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的结论。
我国经济增长、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分析宏观税负可以反映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静态关系,税收弹性则可以反映二者的动态关系,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将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联系在一起。
本文以我国1978-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量数据为例,探讨我国经济增长、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的关系,并从税收弹性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宏观税负的特点及原因。
关键词:经济增长宏观税负税收弹性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里,我国先后经历了四次税制改革:1978-1982年,是税制改革的酝酿和起步阶段;1983-1993年,是国营企业“利改税”和工商税收全面改革阶段;1994-2000年,是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深化税制改革阶段;2001年至今,是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完善税制改革阶段。
在这些税制改革中,我国宏观税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原因,未来宏观税负表现为何种趋势,对于我国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形成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的含义宏观税负(T)是指一个国家税收负担的总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额(TAX)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反映,即T=TAX/GDP。
宏观税负从全体纳税人角度分析,表现为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一种分配关系,是纳税人纳税能力与实际纳税额之间用相对量表示的税收量的规定性(祝遵宏、刘伟,2009);与宏观税负相对应的是微观税负,它是从个别纳税人角度分析税收负担。
我国宏观税负分为大、中、小三个口径。
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分别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税收收入、政府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其中,财政收入指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政府收入包括财政收入和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向纳税主体、甚至非纳税主体收取的大量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没有纳入政府预算外管理制度的制度外资金收入等(伍云峰,2008)。
我国国债负担、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摘要:文章应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研究思路,通过使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1981—2010年间的国债负担、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债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且长期国债负担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冲击;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短期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1994年税负改革后对经济增长影响较显著,但是我国宏观税负在长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
文章最后根据以上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债负担;宏观税负;VAR模型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hina's Debt Burden, Macro Tax Burden and Economic GrowthZhang Limin(Hez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Shandong, Heze 274015)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s neo-classical economic growth ideas to study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bt burden and the macro tax burden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1981 till 2010 of China by using the VAR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ebt burden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al, and debt burden is Granger reason for economic growth,and the debt burde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 macro tax burden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two-way causal relationship. The macro tax burden impact the economic growth heavily in the short-term, but in the long term there have littl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Basing on the result, the article gave the due suggestions. Keyword:Debt Burden; Macro Tax Burden; VAR Model引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同比增长24.8%。
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引言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调节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的演变,宏观税负和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目前宏观税负和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宏观税负是指全社会纳税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宏观税负往往不可避免地上升。
然而,过高的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首先,过高的宏观税负会削弱个人和企业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抑制了消费和投资的活力,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增长潜力。
当个人和企业支付更多的税收时,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就减少了,这将导致他们减少消费支出,降低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同时,企业的利润减少,对扩大生产和创造就业的能力也会受到抑制。
其次,过高的宏观税负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高企业税收会导致企业净利润下降,无法进行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投入,限制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此外,高税收还可能导致企业转移生产基地,寻求税负较低的地区,从而导致资源的失去。
最后,高税收还可能引发逃税行为和地下经济的蔓延。
当税负过高时,个人和企业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税收,从而导致税收征收效率的下降。
此外,高税收还可能导致地下经济的扩大,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避开高昂的税收成本,选择在灰色地带或地下经济活动中从事经营活动,从而损害了正常经济秩序。
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制结构是指税收中各项税种的比例和结构。
税制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税收的公平性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首先,税制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某些税收政策可能过多依赖某一特定行业或企业的税收贡献,导致资源向这些行业或企业过度倾斜,从而影响了其他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这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限制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税制结构的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及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一、以预算内财政收入为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低,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二、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扭曲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三、税制结构不仅无法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而且有抑制投资的紧缩效应。
根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国情,笔者提出建立以效率为中心的宏观税负水平和税制结构。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制结构经济增长一、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一)据预算内财政收入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低,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必须以一定的支出为前提。
就我国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比较来看,如表1所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几乎年年存在财政赤字。
尤其是1998年以来,为扩大总需求,发挥财政支出乘数效应,有赖于政府支出的扩张。
然而,由于我国宏观税负低从而财政收入有限,只能依靠扩大国债发行来为政府支出融资。
这使我国的债务依存度特别是中央政府债务依存度迅速提高。
当然,国债的还本付息最终只能靠税收。
因此,为了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前提下,提供公共产品和引入社会福利目标,都要求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有所提高。
当然,宏观税负的提高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前提,不能使宏观税负提高造成的效率损失大于政府支出带来的效率利益。
①无论与转轨国家还是与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各项指标均较低。
一国政府的收入水平是否适度,最终取决于一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资源配置的对比状况,并没有一个统一或绝对的标准,且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数据可比性可能较低,但是通过国际横向比较,还是能够表现我国政府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
从我国历年财政收支的平衡状况更能表现出当前较低的实际税负水平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
(二)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这可以从政府收入内部结构和税收内部结构两方面分析。
减税降费背景下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备受关注。
税收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不仅为国家提供资金支持,还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积极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负担,提高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对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税负是指全社会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一个国家税收负担的重要衡量指标。
宏观税负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般来说,宏观税负的增加会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降低他们的消费和投资能力,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而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降低宏观税负,提高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税收政策对企业投资和创新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企业税率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少企业的投资和创新动力,影响经济增长。
而降税政策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负担,提高他们的盈利能力,促进更多的投资和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增长。
宏观税负的变化也与居民消费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高税负会压缩居民的消费能力,影响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而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宏观税负的减少有利于提高市场活力,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增长。
减税降费政策对于调整宏观税负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国内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以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政策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扩大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减轻社保费用、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宏观税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本文主要考察宏观税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宏观税负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影响经济增长。
运用中国30个省1994-2011年间的数据,同时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对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进行实证研究。
并通过加入交互项来验证以上理论假说。
结果表明,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随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而被增强。
标签:宏观税负;收入分配;经济增长2014 — 09 — 25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理论。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税收体制进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至今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体制。
特别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税收大幅度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幅。
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财力,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税负的增加会加重国民的负担,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这会使人产生疑虑,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又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和路径来影响经济增长。
本文通过对宏观税负的实证分析,剖析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税收决策提供参考。
事实上,关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学家一般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对此进行研究。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税收只会改变稳态的人均产出水平,但对稳态的经济增长率没有作用。
而只能在经济趋于的稳态的转型路径上影响经济增长率。
而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将增长率解释为内生现象,认为提高劳动和资本所得税的税率会降低经济的稳态增长率。
Barro(1990)将政府公共开支引入模型,研究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税收之间的关系。
得出增加税率会降低经济增长率。
Scully(1995)用OLS方法回归分析了美国1929-1989年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宏观税负超过23%时,经济增长率是下降的。
关于中国宏观税负,郭庆旺、吕冰洋(2004)得出收税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会抑制经济增长。
但是经验研究中也存在税收对经济增长基本上不产生影响的结论。
我围宏观税负’J经济增K=的实证分析中史摘曼中文摘要宏观税负一般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反映,它表明了一定时期政府财力的集中程度,它是税收政策的核心。
准确界定一定时期宏观税负,使其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1997年开始,我国出现需求不足,经济增速下滑的现象,为扭转这种现象,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上应包括国际上通行的刺激经济的减税措施,但实际上我国在税收方面,不但没减税,还出现每年增收超过100亿元,边际税率高达20%~40%,税收弹性达到2以上,税收增长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的现象。
那么目前我国这种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适,是要减税,还是仍有增税的空间,如何看待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其变化原因何在,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应界定在什么水平上较为合适,这些都是我国在深化税制改革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建立我国宏观税负变化及相关经济指标变化的数学模型,对我国宏观税负进行总量和结构分析,对上述问题作出一定层面的回答,并对我国整体税负水平和税负结构的变动提出建议。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负结构,经济增长,税收调控,实证分析作者:姚明珠指导老师:孙文基TheEmpiricalResearchontheMacroTaxBurdenandEconomicGrowthAbstractl’heproportionthattakesGDPnormallywiththeincomeoftaxrevenuereflectsmacroscopictaxburden,ithasshownacertainperiodtheconcentrationlevelofgovernmentfinancialresources,itisthecoreofthepolicyoftaxrevenue.Itisimportantforacotmtryeconomytoaccuratelylimitcertainperiodmacrotaxburdendevelopmentandmakeitmaintainareasonablelevel.Since1997,thedemanddeficiencyhasappearedinourcolnltry,theeconomicaccelerationrateglides.Inordertoturnbackthiskindofphenomenon,govemmenthasimplementedpositivefinancialpolicy.Itshouldincludethegeneralmeasureoftaxreductiontostimulateeconomyonworldtheoretically,butactually,ourcountrydoesnotreducetaxintheaspectoftaxrevenueandstillappearsincreasereceiptexceedtenbillionsYuaneveryyear,themarginaltaxrateisupto20%~40%,theelasticityofthetaxrevenuereachesmorethan2,thephenomenonthatthetaxrevenueincreasesismuchhigherthantheeconomicgrowth.Whetherthepresentmacrotaxburdenlevelofourcountryissuitable,willreducetaxburdenorstillhavethespacethatincreasestaxburden,howtotreatthechangeofthemacrotaxburdenlevelofourcountry,wherethereasonofitschangeis,themacrotaxburdenlevelofourcountryshouldlimitinwhatrelativelysuitablelevel?ThesealetheproblemsthatneedtoexploreintaxreforminourCountl'y.Theresearchofthispaperisthroughsettingupthemathematicsmodelbetweenchangeofmacrotaxburdenvariableandrelatedchangeofeconomicvariableofourcountry,analyzefromthetotalamountandstructureofmacrotaxburden,andcomparehorizontallywithothercountries,makingthereplytoabove-mentionedproblemsincertainlayersurfaceandputtingforwardsomeadviceforthechangeoftheoveralltaxburdenlevelandtaxburdenstructureofourcountry.Keywords:macrotaxburden;taxburdenstructure;economicgrowth;revenuerectificationandcontrol;empiricalanalysisIlWrittenby:YaoMing-zhuSupervisedby:professorSunWen-jiY645916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走势分析和政策选择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宏观税收负担走势的分析对于制定适当的税收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分析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的走势,并对相关政策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的走势。
近年来,我国税收负担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税收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税收收入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税收收入为18.3万亿元,相比于2000年的1.4万亿元增长了近13倍。
这说明我国税收负担在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是税收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税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间接税逐渐取代了直接税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
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收逐渐增加,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收的比重相对减少。
这一趋势的背后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出对消费能力和财富分配的不同关注。
三是税负公平性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税收制度在不断完善,但税负公平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富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税负差距较大,部分高收入者的纳税能力未能充分发挥。
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一定的阻碍。
基于以上的宏观税收负担走势,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是加大直接税的调节力度。
尽管间接税收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但直接税收在调节财富差距和促进收入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征收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提高富人和高收入者的纳税比例,促进税负公平。
二是继续优化税收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结构需要与之相适应。
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其税负,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是加强税收稽查和征管能力。
税收征管是税收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政府应加大对税收稽查和征管力度的投入,提升监管效能,减少税收失地,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是加强税收宣传和教育。
税收意识的提高对于促进纳税意愿和规范纳税行为至关重要。
国税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税宏观税负作为一种经济指标,也备受关注。
国税宏观税负是指全国各行业总的税收负担在总GDP中所占的比重,具有反映经济总体税负水平的意义。
经济学家们认为,适当的宏观税负水平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下面我们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国税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适当的宏观税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稳定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宏观税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
如果宏观税负过高,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而过低则会导致财政收入的不足,影响国家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因此,适当的宏观税负水平有助于维持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
(2)促进结构调整。
税收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不同部门征收不同的税率,可以引导资源向高效率、高附加值、创新型和环保型产业转移。
(3)优化资源配置。
适当的税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国税宏观税负的调整对各行业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适当鼓励某些行业的发展,抑制不必要的行业过剩,推进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我们还要认识到,国税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也可能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降低企业投资热情。
高税负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本,降低企业盈利水平,减少企业的投资热情。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全面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是保持旺盛的创业创新活力的必要前提。
(2)抑制经济增长。
过高的宏观税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在过高的宏观税负下,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过重,助长了黑市经济和地下经济的生长,影响了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应积极积极推动降税减负的政策,降低企业的税负。
因此,适当的国税宏观税负水平,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在巴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方法分析发现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负,同时计算出了使我国经济增长最大化的宏观税负约为18%,这高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税负需要适当降低,但减税空间并不大。
文章进一步对所得税、流转税和财产行为税的减税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各税种对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效应是不同的。
最后,针对加强减税效应、扩大民生支出和发挥增税效应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增长减税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近两年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四万亿财政投资计划,试图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而确保经济的增长率能够达到8%的目标。
但在具体投资措施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失衡。
一方面大部分的资金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银行的信贷大部分给予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获得的信贷资金很少。
从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看,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二是减少税收。
在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之际,我国也进一步实行了结构性减税的政策,但我国对于减税方面的措施较少、减税规模不大。
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即宏观税负高阻碍经济增长,低则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对于是否需要减税,如何减存在分歧。
汪昊(2009)根据税收公平原则,针对我国税收制度导致不同纳税人税收负担不均衡的现状,得出我国结构性减税的空间仍然大量存在,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的结论。
刘凤良等(2009)利用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框架,并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得出我国最优的税负为16.47%。
同时采用基于行业投入产出表的经济增长核算方法,估计了我国不同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发现我国的TFP增长主要来自服务业,最后得出了我国现阶段需降低宏观税负,但减税重点应该放在增值税上。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关于减税问题以及如何减税的问题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主要分歧在于经验分析中对我国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的使用、税收的定义、最终税负承担者的确认、减税规模等方面不一致。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贺建军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2000-2013年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了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宏观税负率越高,越会加剧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且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税负;经济增长率宏观税负对整个社会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宏观税负既可以反映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又能充分反映当时的经济增长趋势,因此有很多的国内外学者都在研究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来确定宏观税负的作用以及是否给经济增长带来深远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税收理论的不断加深和发展,已从单方面强调税收筹划财政的功能转向重视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宏观税负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过高税负率对整个社会经济、国民经济的运行显著出来。
经济增长率越高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
近年来中国的GDP 在不断增长,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在增长,说明中国的综合经济力量呈不断地上升趋势。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的GDP 也出现走下坡,但对国民经济增长没有太大的副作用。
因此,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的前提下应考虑中国的宏观税负对经济是否影响,这种影响是否能影响中国的经济。
本文使用2000-2013年数据对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
二、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波动很大,而从总体上看整体水平是处于上升趋势。
经济增长主要由消费、投资、出口来拉动内需,但是在追求GDP 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应该保证税收来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下面采用2001-2013年全国数据来进行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研究。
(一)数据选取本文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 )经济增长率(RGDP )和宏观税负(TB )等方面进行分析。
由表可知:随着经济增长,税收收入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2007年之后,税收增长率有大幅度的增长,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能解决税负问题,因此在研究税负的问题时,应该对各行各业的实际水平来衡量。
中国宏观税负、非税负担与经济增长Tax Burden,N on tax Burden and Econo m ic G ro w t h杨中全1 邹俊伟1 陈洪宛2YANG Zhong quan Z OU J un w ei CH EN H ong w an(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北京 100081 2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北京 100081)[摘 要]中国最优宏观税负问题一直是财税学界研究的重点。
中国财税体制的特殊性给最优宏观税负的研究增加了许多困难,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本文将宏观税负的最优目标设定为使经济增长最大化,并按照国际口径对税收收入进行调整,将预算外收入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利用数据包络(DE A)方法求得制度外收入等不可观测变量的估计值。
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测算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税负结构,并分析非税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税负 税负结构 非税负担 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810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10)03-0011-06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经济我国对税收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演进路径。
从宏观税负来看,税负结构比较稳定,间接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一直在0 6~0 75之间浮动。
但是税负水平变化引人注目,税收绝对规模不断增大,相对规模(税收收入与GDP比值)先降后升,呈现一个U字形趋势。
税负相对水平由1985年的22 64%持续下降到1996年的9 72%,从1997年开始一路回升,在2007年达到18 28%。
值得注意的是,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税收收入增速一直保持高于GDP增速的态势,税收弹性一直在高于1的水平上运行。
非税负担在1993年前后两个阶段都比较平稳,但是前后两个阶段相差大约3倍,变化呈现从一个Z字形。
我国税收演进的路径引起学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宏观税负问题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热切关注。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高低的争论不绝于耳,2005年美国财经杂志 福布斯更是声称!中国内地的税收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
那么,我国的宏观税负是否已经过高?中国最优宏观税负应该达到何种水平、结构应该保持什么比例?我国财税体制的特殊性给税收问题的研究增加许多困难。
首先,我国预算外收入占GDP比重较高,而发达国家几乎就没有预算外收入。
所以,发达国家税收政策分析不必对预算外收入进行处理,但是研究我国税收问题如果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会给结果造成很大的偏误。
其次,我国税收收入科目与国际通用的不一致,需要根据研究目的进行相应的调整。
最后,有些影响经济增长的非税收变量,如制度外收入等,没有观测值,需要采用特别的方法进行测度。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按照国际口径对税收收入进行调整,并将预算外收入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利用数据包络(DEA)方法求得不可观测变量的估计值。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测算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税负结构。
二、文献回顾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学家一般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研究。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政策变量,诸如税率、公共支出等只会改变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但对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没收稿日期:2009-11-29作者简介:杨中全,男,云南大理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邹俊伟,男,山西大同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陈洪宛,男,福建莆田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与政策。
11有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把增长率解释为内生现象,认为经济增长率是内生要素作用的结果,因此税收政策就有可能对经济长期增长产生影响。
Barro(1990)首先将政府公共开支引入模型,得到经济增长、社会福利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经济增长最大化得出政府的最优税收政策。
随后,很多经济学家(Easter ly,R ebel o,1993;Zou,1996)把B arro的分析框架推广到各种问题上。
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的结论是增加政府消费、投资支出可以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但是增加税率会降低经济增长率。
在上述两种模型框架下,经济学家利用各种数据样本对税收与增长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Lev ine和R ene lt(1992)使用包含119个国家的数据样本,采用极端界限分析法(EB A)检测在条件信息集发生变化时回归系数的稳健性,即解释变量发生微小改变时,结果对变化的敏感度。
研究结果显示,对经济增长有稳健影响的经济变量非常少。
Scu ll y(1995)用OLS方法回归分析了美国1929-1989年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宏观税负超过23%时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
Karras(1999)采用动态的时间序列模型,利用OECD11个国家1960-1992数据分析哪种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或内生增长模型)更适合描述税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得出的结论是,高税率持久降低产出水平,但是对产出的增长率没有影响,所以研究税率与经济增长问题更适合采用新古典框架。
关于中国宏观税负,马拴友(2002)根据N iskanen的分析框架,使用中国1979-1999年数据研究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计算拉弗最高税率。
研究得出我国使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拉弗宏观税率是34%。
郭庆旺、吕冰洋(2004)使用中国1994-2002年全国各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四个数据样本,分析税收负担水平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研究结论是,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将抑制经济增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税收增长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小。
对于上述实证得出的结论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实际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税收因素只是其中之一。
在估计税负对经济增长偏效应时,计量方程中应将所有影响变量加入。
在这些影响变量得到控制的条件下,回归结果才会没有偏误。
但在实际研究中会遇到两个困难,一是在实际分析中,有些影响变量没有相应观测值,如中国的制度外收入。
二是如果加入的变量过多,也会造成系数不显著,得出与Lev i n e 和Rene lt相同的结论。
研究中国宏观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问题时,还要考虑如何处理非税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本文将这两类收入之和称为税收外收入)。
税收外收入中大部分用于基本建设、城市维护等,这些支出具有生产外部性效应,有可能影响到经济增长。
所以应将税收外收入作为回归分析中的一个控制变量。
我国政府没有将制度外收入列入统计范围,需要用特别方法来获得这类不可观测变量的代理变量。
三、理论与分析框架根据文献综述,本文作了如下假设:第一,一个国家宏观税收政策可以用水平和结构两个指标描述。
具体的说,宏观税负水平(B)用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Y)比值表示,宏观税负结构(M)用直接税收(D)与间接税(I)比值表示。
第二,税收外收入(NON)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并且经济增长率(G Y)是宏观税负水平、结构和税收外收入的凹函数。
第三,除了税收以外,还有许多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可观测变量(Z),研究税收增长效应需要控制这些因素。
下面对分析框架进行简要的说明。
(一)理论模型根据So l o w模型,一个国家的产出由本国的资源(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力)和技术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G Y=G P+ L G L+ K G K(1)(1)式中G L和G K分别表示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增长率, L和 K分别表示实际GDP对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弹性,G 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
Enger和Skinner(1995)认为一国宏观税收政策可以影响(1)式右边的5个变量。
宏观税收政策变量用GDP对直接税的比值(Y/D)、GDP对间接税的比值(Y/I)、GDP对税收外收入的比值(Y/D)表示,根据假设,(1)式转换为:G Y=g[(Y/D),(Y/I),(Y/N ON);Z](2)12(2)式中Z是一个向量,包含了所有对经济增长有影响的不可观测因素。
(2)式可以看为一个投入∃产出函数,其中GDP增长率是产出,投入为(Y/D)、(Y/I)、(Y/N ON)以及不可观测向量Z。
(二)计量模型由于不可观测向量Z包含很多变量,这些变量很难清楚识别,也不大可能获得相应数据,不能直接利用(2)式进行经验计量分析。
假如向量Z与(Y/D)、(Y/I)、(Y/N O N)中任何一个相关,回归估计中忽略向量Z,估计结果就会有偏差。
所以经验估计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获得向量Z的代理变量或用其他方法消除Z的干扰。
第二阶段,消除不可观测变量影响后,利用(2)式得到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
1 第一阶段计量经济学理论中,对于不可观测变量的处理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工具变量法。
工具变量法寻找与不可观测变量高度相关而与回归方程中残差项不相关的变量。
在我们的研究中很难找到类似的变量,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第二种方法是代理变量法。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获取不可观测向量Z的代理变量。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由Char nes和Cooper等人提出的一种相对效率评价方法。
DEA以某一生产系统中的实际决策单元(D MU)为基础,应用数学规划模型来评价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
本文把各年度的税收政策变量、非税负担作为!生产投入∀,经济增长率作为!产出∀,利用DE A模型建立一个实际最优的经济增长边界,并通过最优边界判断各年度经济增长是否有效。
处于最优边界上的年度的!产出∀达到实际最优,而处于最优边界下的年度!产出∀没达到最优。
也可以认为!产出∀最优的年度,不可观测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效应较大(或负效应较小);!产出∀非最优的年度,不可观测因素对经济增长正效应较小(或负效应较大)。
假定在t=1,%,T时期,每年可观察到G t Y、(Y/D)t、(Y/I)t、(NON/Y)t,构建如下DE A模型: m axs t(Y/D)o&∋t!t(Y/D)t(Y/I)o&∋t!t(Y/I)t(NON/Y)o&∋t!t(NON/Y)t∋!t(G Y)t&(G o Y)t∋!t=1,!t&0,t=1,%,Tt这个模型要解T次,每次计算可以求得相对于最优边界,目标年度(第o年)在投入不变或减小条件下,产出能变动的最大比率(用t表示)。
假如t=1,表示该年度的增长率达到实际最优,不可观测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较为适宜。
假如t<1,表示该年度的增长率还有变大的可能,只是不可观测因素对经济增长干扰较大。
总之,当t(1,经济中的不可观测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增大(或负效应减小);当t(0,这些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减小(或负效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