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小学低年级应用题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认识数学、储备基础知识的阶段,主要学习简单的计算,并初步接触应用题。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数学题的阶梯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常见的解题方法1、实物演示法实物演示法是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与条件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是数学内容形象化,使数量关系具体化,从而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2、画图法画图法是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图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
3、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4、对照法对照法是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
5、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一、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如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应用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几位老师先谈根据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体会,认识到关于良好的数学教育包括八个方面:“能够探索数学的本质体验到数学的精神进而学到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能力,慢慢感悟和理解数学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数学素养。
”却普遍感到当前的小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并加以克服。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情境的导入,轻课堂主题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用生活情境引入。
生活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价值、生活情境。
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部分教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过于片面,过分强调应用题教学中的“现实性”,过于追求形式。
在教学中一味地创设情境,不能更快地切入主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时候,书上为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爸爸早上去上班,走到半路上,想起把文件落在家里,问爸爸如何才能尽快取到文件。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爸爸改乘小轿车,有的说爸爸走近道……其实教师的目的就是要引出爸爸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文件送给爸爸,爸爸沿原路返回,两个人在途中会合,从而引出相遇问题。
但经过大约五六分钟学生也没有说出这种方法,学生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甚至出现了争论,直到我说出了方案后,有的学生还沉浸在问题中。
给学生造成本节课的主题是如何走最节省时间,而不是如何解决相遇问题。
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低年级这样的现象更是普遍,老师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低年级的孩子他的想法比较天真,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有些时候让上课的教师措手不及。
更主要的是冲淡了本节课的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情境的导入是为问题服务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对教材进行删减、修改或增补。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五步法”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元性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
下面就应用题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激趣为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习动机,这是应用题教学的首要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是学习应用题的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因此,怎样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关键在于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知内驱力产生的先导。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二、精选材应用题本身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实际生活服务。
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
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具体操作中,从例题到习题的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素材。
例如选择班上男女人数情况、穿校服统计情况、学生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统计情况、参加兴趣班人数统计情况、学生的年龄、身高统计情况、家庭住址统计情况、受表扬学生人数统计情况等等作为教学题材。
三、抓审题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
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小学教学参考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
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就不假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
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二、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因此,低年级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
所以从应用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节。
为此,首先要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
这是因为不仅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解答的计算过程,同时计算过程本身也反映了解题的算理。
所以要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每一道题的算法,教师都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方法(完整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方法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教授数学知识:1.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使小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比如,可以通过拼图、积木搭建、数字接龙等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
2.直观教学: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方式来展示数学知识,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
比如,可以通过展示苹果、香蕉等水果来教授数的概念。
3.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小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使小学生在互动中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让小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4.创造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创造相应的情境,使小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来教授乘法口诀。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来巩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小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
总之,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应该注重直观、互动、创造情境和练习巩固,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教小学数学有哪些教学方法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2.实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概念、公式、方法之间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4.练习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题能力。
5.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总结规律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6.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7.互动教学法: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8.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选择,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要想使学生打好应用题基础,就必须从低年级入手,抓好应用题的基础教学。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呢?笔者曾作过如下尝试。
一、审题是解决应用题的前提应用题中的情节和数量间的关系决定了应用题的难易程度。
应用题一般是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增加了他们理解题意的难度。
所以,我们进行应用题教学的前提是,做好审题教学,也就是教会学生理解题意。
读题是审题的关键,教师应要求学生用心读题。
通过读题了解题目中情节间的关系,理清其经过和结果,掌握数量间的关系和要求的问题,理清各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顺藤摸瓜,直奔目的。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感到无从入手的原因主要是不理解题意。
一旦弄清了题意,其数量关系便显而易见。
由此可见,审题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二、数量关系是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数量关系就是应用题里面的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间的关系以及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
学生弄清了数量关系,就等于完成了解决应用题任务的一半。
因为只有根据数量关系,才能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恰当的算法,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得出合理的结果。
低年级数学中的简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四则运算算理和构架的理解。
因此,进行应用题教学必须先打好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并为他们提供说理的机会。
教师要教会学生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把应用题中的情节描写转化成数学运算,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解题的思路。
应用题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一定要坚持把教学中所涉及的每个应用题,都要求学生认真说理。
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把数量关系从抽象概念转变成自己熟悉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课堂上,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就会明白:“甲数比乙数多,实际上就是把甲数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与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初探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归纳起来实际上是以下四种关系的应用题:相并关系、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
在低年级出现的主要是后两种关系的应用题做个具体说明。
1.份总关系的应用题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
只有抓住了最基本的概念与有关知识的联系,才能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渗透了每份数、份数、总数的概念。
如每盘有2个梨,有这样的3盘。
其中每盘有2个梨,就是说每部分的数是2,渗透了每份数;有3盘,就是有3部分,渗透了份数,这节课不仅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也就是每份的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份数,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个数量所表示的意义。
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数量关系铺平了道路。
“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
要通过“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减法和除法的关系,渗透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同时也渗透了份总关系。
含义,理解数量关系。
例如:每盘有2个梨,有这样的3盘。
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知道1盘是1个2,就能知道3盘是3个2,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梨,也就是要求3个2的总数是多少。
知道一共有6个梨,有这样的3盘。
这两个数量的关系是3盘梨的总数是6,6是3盘梨的总数。
要求一盘有几个梨,就要把6平均分成3份。
知道一共有6个梨,每2个装在一个盘里,这两个数量的关系是有1个2就有1盘,6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盘,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同时,对应用题条件及问题的结构进行渗透,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分析解答有关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有层次、有目的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中也能看出,这种步步渗透、层层深入,抓住概念理解数量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正确解题思路的形成,决定于对数量关系的正确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又来源于概念的正确建立。
2.大小数四则应用题的关系;大小数应用题。
2.1 大小数的概念间关系的桥梁,只有在深入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理解大小数之间的关系。
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几点看法二年级应用题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看法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的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初涉简单应用题知识,对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等都十分重要。
因此,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依照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应对症下药。
下面就对低年级学生讲简单的应用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针对“儿童愿意算而不愿想”的特点应采取的措施低年级数学简单应用题,是随着四则运算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这时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是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学生经过大量的试题和口算训练后,就形成急于算的心理现象,只看是“加或减”还是“乘或除”急忙算出得数,不善于动脑考虑为什么这样算。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采取这样两种办法:(一)同一算式,多种提法。
例如:“9-5=?”有八种提法:(1)9减去5得多少?(2)9比5多多少?(3)9与5相差多少?(4)5比9少多少?(5)比9少5的数是多少?(6)什么数比9少5?(7)9减去5差是多少?(8)被减数是9,减数是5,差是多少?(二)穿插编排,综合变换例如:笼子里又白兔5只,黑兔8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可以变换这样几道练习题:(1)笼子里有黑兔8只,白兔5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2)笼子里有白兔5只,黑兔8只,白兔比黑土少几只?(3)笼子里有白兔5只,黑兔8只,黑兔与白兔相差几只?(略)二、针对低年级学生只知单一词句的特点采取相应教学方法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过多的使用单一提法学生只产生条反射,不能促使思维活动。
例如低年级学生做了大量的单一提法,“一共是多少?”或“还剩多少?”的加减法应用题后,他们一见到“一共”二字就想到加法,“还剩”就想到减法。
像这样“10斤油菜籽可以榨油3斤,50斤油菜籽一共榨油多少斤?”他们一见“一共”就列出算式为:10+3+50=63斤,这显然不是该题的得数。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两个数的和“用加法”教成“一共是多少?”就用加法,也不要强调用“一共”二字判定算法。
应用题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怎么教
1、多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要解决应用题,首先要读懂题意,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经常出现不明白题意的现象。
比如说上周我给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讲周期问题,题目里涉及到日历,我们知道,一周是7天,那么7就是一个周期,一个循环,这个概念我给孩子讲明白了,但是孩子问我,老师,什么叫日历?我这才想起来,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可能没有见过日历,我们小时候过年的时候还买挂历,现在挂历这个东西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2、认真学习一下语文,特别是课外阅读。
除了生活中的常识外,很多孩子不会做应用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文字的理解有偏差,有的是理解错误,有的是完全看不懂题目,这就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困难。
3、找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建立数量上的联系。
到了五年级,学生学习了方程解法,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他们宁愿用原来的倍数份数关系来求解,也不愿意用更加简单的方程求解,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很多同学不会列方程,不知道怎么建立数量之间的关系。
4、适当的刷题。
我是很推崇刷题的,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头脑中是很难形成反射的,小学数学的类型题并不是很多,很多题目都是有一定的解题之规的,掌握了常规的解题方法,这类题中的绝大多数是能够快速做出来的,而且,不同类型题之间也是有相互关系
的,比如说平均数问题,我们可以用平均数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也可以解决浓度问题,再比如说行程问题,完全可以用行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工程问题,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会做题目,还能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际上,多做题目慢慢的就能够举一反三了。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四步骤”摘要】应用题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方法和步骤:一是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二是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隐含问题?三是规范解答。
四是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步骤策略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应用题教学的基本步骤的训练,使其达到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一、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读题是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读题,教师提出引导问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很容易根据老师的问题边读题边思考,从而加深读题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读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一)抓住关键词,理解题意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题意,解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面对各种类型的应用题,我们只有教会学生通过读题能抓住关键词,而关键的词一般都隐藏在题目之中,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目中都可能有,我们要教给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
以下题为例: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对于这道题,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读题后找出关键词呢?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让学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说出自己读题获得的信息。
二是引导学生理解“每条船最多坐4人”和“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中的“最多”和“至少”表示什么意思?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读题,学生能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所在,为后面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埋下很好的伏笔。
(二)抓住有用信息,理清题意当学生读懂题目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针对题目收集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摒弃干扰信息。
即让学生在读题时对有用信息不遗漏,对无用信息大胆摒弃,不要让题目中的数字干扰自己。
例如:两个小组浇树。
第一小组有7个同学,每人浇了9棵树,第一小组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学生通过读题,知道本题目问题是第一小组一共浇了多少棵树?要求第一小组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必须知道第一小组有7个同学,每人浇了9棵树这两个条件,但题中还告诉两个小组浇树,这里的两个小组就是干扰信息,与要求的问题无关,所以摒弃,只留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打好基础,掌握答题技巧,特别是应用题,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了。
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一、消除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消除小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心理障碍,就要把数学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通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小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第一册在教学“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这一课内容时,让小学生说说图上的意思,“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4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是图上直观的图意。
这时我就让小学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有的小学生这样说:“妈妈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4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这时小学生发言就勇跃了,有的说“弟弟拿了3个苹果,哥哥拿了4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等等。
这样,小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又让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更多的是解题思路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小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从何处开始去想,所以我们要重视小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找到觖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觖题的能力。
而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首先,要多读题,通过读题,使小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然后让低年级小学生知道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知道问题和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看图说说图上的主要意思;2.提问题的练习; 3.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及早培养训练4.看图编习题; 5.发散思维训练;6.对比训练等针对性的训练。
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难点之我见(余庆县洞水小学贵州余庆564409)【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对应用题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应用题难点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就比较费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难点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培养兴趣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应用题的理解不深刻,所以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时候都会感到困难,如果不培养他们对应用题的解题兴趣,就不能让他们更好的接受并理解应用题。
所以老师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时,创设的情境必须与当地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对应用题的兴趣。
比如:妈妈去买鸡蛋,第一次买了8个,第二次买了6个,妈妈一共买了几个鸡蛋?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用图画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镜,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早期铺垫、适当渗透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应当对他们时时进行应用题方面的教学。
我们可以从看图数数、看图说话、看图列算式进行教学。
比如我用多媒体演示一棵树上结了三个苹果,另一棵树上结了五个苹果的一幅图。
师问:这幅图画了什么?学生回答:是两棵苹果树。
师问:每棵苹果树上各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左边棵苹果树结了三个苹果右边棵苹果树结了五个苹果,这时老师再继续问: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两棵苹果树一共结了几个苹果?并要求学生写下相关的算式,得出了3+5=8(个)的结果,在得出正确答案后老师还要让学生自己口述一下整个题目,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描述将图意转化为文字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对应用题的雏形有所了解。
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将应用题中的一些要素融入到这种“看图说话”式教学中,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经学过的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浅谈如何教学小学低年级应用题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
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二、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因
此,低年级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
所以从应用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
为此,首先要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
这是因为不仅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解答的计算过程,同时计算过程本身也反映了解题的算理。
所以要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每一道题的算法,教师都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小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
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其次要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
使学生明确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缺少条件要补条件,缺少问题要补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同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
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时可以进行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
通过训练,使学生看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提出问题,看到一个问题一个条件就能意识到还要补充什么条件。
这一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也为今后教学复合应用题提出中间问题做准备。
例如:第三册有这样两个题:
1.40个同学去检查身体,每5个同学一组,_____?
2.小丽做了20朵红花,____。
每个同学分得几朵?
使学生明白:根据总数、份数可求出每份数;根据总数、每份数可求出份数,清楚意识到每份数必须和份数对应。
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注意使学生切实掌握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指解答应用题的思考线索。
只有切实掌握解题思路才能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依据,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能够借助表象和概念进行。
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判断。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大数=小数+相差数”,“小数=大数-相差数”这两个关系式后进行对比练习:
1.小明有28本书,小明比小华多6本,小华有多少本?
2.小明有28本书,小明比小华少6本,小华有多少本?
3.小明有28本书,小华比小明多6本,小华有多少本?
4.小明有28本书,小华比小明少6本,小华有多少本?
5.小华有28本书,小华比小明少6本,小明有多少本?
6.小华有28本书,小华比小明多6本,小明有多少本?
7.小华有28本书,小明比小华多6本,小明有多少本?
8.小华有28本书,小明比小华少6本,小明有多少本?
这八道题看似很简单,如果要想全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掌握思考分析方法,让他们能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分析问题的信心。
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知道,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并且学会如何把条件和问题,按叙述的情节转变为数学运算。
同时还要重视解题基本方法的训练。
一道应用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解法,这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探索。
由因导果的综合法和执果索因的分析法是最基本的两种逻辑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探索的关键在于确定正确的方向。
教学中要抓好这两种基本方法的训练,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课本中不同数量关系的对比的出现也有利于这两种基本方法的掌握。
例如第四册开始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一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包办代替,注意指导学生复述思考过程。
在练习时试着让学生自己去模仿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解题思路。
遇到应用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集体分析讨论,使出错的学生明白错在何处,别人是怎样分析的,把别人的思维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着分析。
总之,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点一滴进行的,切忌操之过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去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
生的分析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在小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低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
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的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
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
然而低年级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另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学生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的现象。
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束。
我们做事强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束,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我们做题就同做工作一样,应该有完美的结束。
因此,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写答案,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答案。
总之,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