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孟用)
- 格式:ppt
- 大小:439.50 KB
- 文档页数:17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说课稿《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说课稿《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个框题,是第三课的重点内容。
本框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从而主动学习如何自立,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依赖的危害,懂得自立的方法(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立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能一味依赖,中学生需要学会自主,走向自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说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培养自立能力确立重点的依据:只有在实践中明确自立的意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自立的能力,这是本课的落脚点,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去锻炼,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2、教学难点:认识依赖的危害性确立难点的依据:现今许多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生活无法自理。
原因就在于未实现“心理断乳”,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症状。
学生没有意识到依赖的危害性。
二、说学情首先,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
渴望独立,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但遇事又不能自主,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自立能力。
其次,从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上看,现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在各个方面过于照顾和保护,因此造成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立意识薄弱。
所以,学会自立对于初中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说教法(一)情境教学法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故事、小品等为学生创设问题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从而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心灵。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课型:新授主备人:王娇审核:时间:2010.3.22;29 一、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培养自立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分析、案列讨论与探究,理解运用培养自立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明确自立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阅读教材,知识梳理1、自立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是什么?2、依赖的危害有哪些?3、告别依赖的重要表现是什么?4、什么是自主?它与自立的关系是什么?5、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二、课堂助学(一)预习交流展示(二)师生共同探讨活动一:中学生小雅的独立一天阅读教材39页:1、小雅独立生活一天的状况怎么样?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有什么坏处?活动二:老师的管束阅读教材39页:1、回忆你的小学生活,比较初中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与小学老师有什么不同?2、教材40页提供的三种观点你赞成哪种?还有其他看法吗?3、结合材料,谈谈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资历需求有什么变化?活动三:招聘者的选择阅读教材40页:1、你对年轻人和他母亲的行为有什么看法?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活动四: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读图41页分析:1、这个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2、你认为告别依赖,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活动五:学会独立生活阅读教材41-42页,完成任务,大家一起分享1、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约束,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从学习纪律、学习效果、作业完成等几方面考虑)2、假设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从作息时间、吃饭、清洁、安全等家庭生活的基本方面考虑)3、结合材料和你的设想,你认为自立的前提是什么?活动六:书生进京赶考阅读教材42页,思考: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自立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活动七:你会怎么做阅读教材43页:1、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2、结合材料,你认为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活动八:体验阅读教材43-44页:1、在以上情境中,你能看出这名中学生犯了哪些错误?缺少什么能力?2、培养自立能力还有哪些办法?三、巩固与提升能力培养练习。
3.2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自立与帮助、依赖的关系: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2、依赖的危害有哪些?
(1)使人散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2)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3)使人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1)自立就是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生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立的前提就是自主。
(2)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表现为遇事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很难在生活中自立。
4、怎样培养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的方法)
总要求:多实践、多锻炼。
具体要求:①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②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依赖的危害性;理解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依赖的危害性,深化对自立的认识;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增强责任心,掌握自立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使学生真正成为自立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自立就是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遇事有自己的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提高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方法: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树立自立观念,勇于实践锻炼。
【教学难点】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表演等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方法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自立自强。
但是,仅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才行。
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要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再对他人有依赖思想。
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
因此,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
(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
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和探究其详细内容。
方法二:(备选)老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进初一时军训的场景吗?学生:记得。
老师:军训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难忘的。
有个大学生在经过了十天的军训以后,感受颇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图片:军训老师:为什么每年学校有新生入学总要举行军训呢?学生交流。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水平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水平,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培养自立水平。
教学难点:明确依靠和依赖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对比、启发、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知识链接1、据报载:有一名女生,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大学,但因为性格孤僻内向,又缺乏生活自理水平,仅过了一周,就退学回家了。
据该女生的同学、老师反映,该同学平时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生活自理水平极差,吃不惯学校的饭菜,过不惯集体生活,不会洗衣服,甚至连开水都不知道在哪里打。
问及她退学的原因,她竟然回答:“离开父母我没了依靠。
”从小到大她很少协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服、洗碗等家务几乎不干。
而她的父母不但不锻炼她的自立水平,反而替她办理了退学手续。
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以前说过:“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幸福,可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3、中日两国儿童曾在内蒙古举办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这些孩子年龄都在11岁至16岁之间,但中日两国的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表现截然不同:日本的孩子黑木堆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直流,仍坚持前行;一位中国女孩刚走几步,就走不动了,见了医生眼泪汪汪,她被送回大本营。
途中,日本的孩子行囊满满的,而中国孩子的行囊仅仅装样子,都是空空的。
到了宿营地,日本的孩子将香肠、黄瓜、柿子椒等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抄着手什么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
老师批评他们不劳而获,他们木然不语。
日本的孩子将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起来,而中国的孩子却一边走一边丢。
日本的孩子见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木棍围起来,而中国的孩子却不会这样做。
4、材料一: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元。
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2.认识走向自立的重要性。
3.知道培养自立精神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自主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感。
(3)能力目标: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提高自立意识,锻炼生存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认识依赖的危害性,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难点:在实践中培养自立精神。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对学生做一个依赖程度的调查;搜集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搜集古今中外有关“依赖”心理和“自立”品质的典型材料;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父母或与父母交流当家的一些基本要求;思考如果自己当家应注意哪些问题;搜集世界各国青少年的自立状况;课前排练小品“今天我当家”。
教学方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展示《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片断,然后分析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外孩子在生活中不同表现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明白依赖心理和自立精神对自己成长的不同影响,在学生反思感悟中引出新课的学习)1.提问:你从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表现得到什么启示?2.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围绕“依赖”、“自主”的主题可适时提示。
3.师生小结:日本孩子的自立能力很强,中国孩子的依赖心理很重,导致各自的生活适应能力不同。
4.引出课题:板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二.引导探究活动一:小品表演“今天我当家”1.学生角色表演小品“今天我当家”。
父母有事必须离家一天,要你独自面对一天的起居、饮食、家务、学习及来客应酬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把学生现实生活问题展现出来,形象直观生动,看似别人的事情,实际上也有我们自身的影子,使学生认识到依赖的危害。
)2.教师可通过巧妙的反问、设问引导学生对小品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分析。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主要是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设置的。
针对本节课的授课过程进行如下反思:1、教学中将内容与活动融为一体,学生在自己的践行、合作及师生的互动中自觉主动地进行道德实践、道德认识,实现了道德学习的理想状态。
通过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组织,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得到张扬与发展,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2、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中,根据课标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相关的问题,体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并且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顺利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这节课,我贯彻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讨论等,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启发他们主动思考,总的看来,在这节课上,学生表现积极,在思想深处对自立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自己的不足:1、提问时,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但在实际操作时仍做得不够。
2、对学生评价:在备课时,我已经做好了很多准备,但在真正面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灵活自如,有时没有抓住学生思维的智慧和火化,也失去了问题总结的机会。
3、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小结这一教学环节处理得比较仓促,在创设情境“多实践,多锻炼”这一环节时也由于时间关系得进行不是很理想。
一节比赛课,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这么多的不足。
人只有发现自己的缺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勇于去改正,这样才能离成功更近一点。
今天的进步离不开很多前辈的细心指导。
非常感谢他们一路上对我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行。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自尊自强”部分: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导学案《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导学案告别依赖和独立的学习指导案例一、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加深对自力更生意义和表现的理解。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做好成为独立人士的智力和心理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明确法治社会中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四、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计划(预习和交流)1如何培养你的自立能力?(1)不能再有依赖。
依赖思想的危害:①会使人丧失,会使人缺乏的责任感,造成。
②只想过的生活,,就不能适应,甚至危害,走上的道路。
(2)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独立。
告别依赖的一个重要表达是。
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前提是。
(3)多练习,多锻炼。
培养自力更生的最基本的事情是根据你目前的情况和问题从头开始。
培养自力更生的最好方法是。
2自主,就是,能对自己的行为。
自主,不仅是一种,更是一种。
自力更生不是,依赖不是。
(2)课堂指导方案(合作与探索)1新课程介绍:教师:在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全班同学做家务劳动的情况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情况如何呢,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请各组的组长说一说调查的情况。
(各小组组长简单汇报一下调查结果)老师:这个结果令人担忧。
虽然每个学生系都希望独立和强大,但这种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方法。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人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学习新课程:(1)教师:昨天我发给大家一个村料,是关于外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的,你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我们中国的父母又是怎样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积极思考并举手发言)(2)老师: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外国学生认为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父母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课堂实录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依赖的危害性,深化对自立的认识;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增强责任心,掌握自立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使学生真正成为自立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树立自立观念,勇于实践锻炼。
教学难点: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图片《啃老族》漫画,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回答图片展示的人物在干什么或他们存在什么思想?生:啃老族,吃爹啃娘师:吃爹啃娘的啃老族,对父母非常的依赖,我们想不想成为啃老族呢?生:不想师:同学们既然不想成为啃老族,我们就应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师: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内容《不能再有依赖》,为什么不能依赖呢?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投影)2004年8月3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个“东方神童”的真实故事: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了1000 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 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考取了重点中学。
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
在湘潭大学的四年时间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看到了魏永康的超常智力,同时也感到了他的与众不同。
魏永康的学习让人们放心,但他的性格却让老师担心。
生:读案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神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呢?生:想知道师:展示东方神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投影)在魏永康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交往,没有自立。
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点也不懂。
为了安排他的大学生活,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魏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003年,魏永康不得不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这问题就来了,魏永康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生:讨论,回答:魏永康从小就依赖父母,致使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的第二框题。
在七年级学生对自尊自信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走自立之路,做自强之人。
一、设计理念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
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受认识、情感、行为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成人在某些方面的依赖都是正常的。
但是从依赖走向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必然。
设置本单元主要为了帮助中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正确分析和认识成长过程中成人的关爱,把自立自强作为青少年追求的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这些活生生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自我生成情感、内化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走向成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重学生的体验、行动和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比较中使学生逐步树立自立和依赖性强对今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同影响,从而告别目前强烈依赖父母的思想和行为。
(2)通过学习与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立自理的生活态度。
并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的乐趣。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感。
2、能力目标:提高自立意识,锻炼生存的能力。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知识目标:1.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2.认识走向自立的重要性。
3.初步掌握自立自理的方法。
懂得依赖性强的危害和自立有助于成功的道理。
三、学生情况分析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实践反思《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主要针对中学生中存有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水平、适合水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设置的。
我在整个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来展开的,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挖掘学生潜力,调动他们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
通过三年级女孩子吃鸡蛋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依赖的危害,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水平,学生对本框的学习有个大致的了解,体现先学后教的原则,建立自主——合作——研讨的模式。
第三环节:导学部分,这是本课的主体。
为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过程、体验感受、培养准确的价值观,引发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关于本框,我从两方面把握这个内容,充分利用教材现在的资源,不再增加其他材料。
在设计时,我从两方面把握知识点,一是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立意识,二是自立方法,培养自立水平。
我在讲授第一方面的知识,以课本中小雅想独立生活一天的例子为切入点,认真区别自立和独自,小雅为何会出现这样情况,是因为她在思想上没有准备好怎样安排自己的一天,及至父母走后无所适从。
独自生活的一天什么都没有做。
所以要自立必须有自立的意识,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到依赖思想的危害。
本人认为这个材料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
然后通过教材中的《招聘会》材料进一步引导并加深学生真正从思想上理解到依赖思想危害。
其次,通过教材两个安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靠自己”与“靠别人”的关系;通过谈谈亲自经历,让学生感知培养自立水平的重要性;通过《书生进京赶考》,让学生明确自主与自立的关系,并明白如何树立自立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挖着先意识后行动的主线,怎样做到自立呢?我以教材中城乡儿童互换手拉手活动和《体验》的实例,让学生感知自立水平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易事——必须多实践,多锻炼,具体能够从两方面入手:最基本的要立足于眼前的学生、生活中事情,从小事做起;培养自立水平还必须参加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