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1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3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讲精练2.2.1 金属的性质—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考点1.金属的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
2.类型(1)缓慢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等。
①铁与氧气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
反应方程式:4Fe+3O2=2Fe2O3结论:铁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红棕色固体【重点】Fe2O3又叫氧化铁,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固体,与酸反应生成+3价铁离子。
②铝在氧气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
反应方程式:4Al+3O2=2Al2O3结论: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白色固体【重点】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能阻止金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引申】A.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能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氧化膜B.铝制容器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因为酸性和碱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2)剧烈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很剧烈,如镁的燃烧,但只有部分金属可以燃烧。
【注意一】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有些金属不能燃烧,但都生成相应的氧化物【注意二】氧气的浓度不同,化学反应的现象可能不同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①镁: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在空气中不可燃烧②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4Al+3O2点燃2Al2O3【注意】铝条、铝片在空气中不可燃烧,但铝丝可以燃烧在空气中不可燃烧③铁: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注意】Fe3O4是一种黑色固体,带磁性在干燥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物质;④铜: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铜绿而被腐蚀在氧气中不可燃烧,加热,产生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Cu+O2=2CuO 2Cu+O2+CO2+H2O===Cu2(OH)2CO3【考点练习】【例1】下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1、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是() A 铜 B 铁 C 铝 D 钛2、有关金属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金属资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C、保护金属资源的暹一途径是防止金属的腐蚀D、地球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再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金属 B.金属的化学性质都很活泼C.在已知的元素中金属的种类占绝大多数 D.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非金属元素高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生锈C、钛具有耐腐蚀性,可用来制造海轮的外壳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5、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7、当钠着火时,应选用灭火的是()A、煤油B、水C、沙土D、泡沫灭火器8.钠离子的性质是()A、有强还原性B、有弱氧化性C、有碱性D、比钠原子稳定9.取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③燃烧时火星四射④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⑤10、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11、铝在人体内累积可使人慢性中毒,引起老年痴呆症,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一般无需控制的是()A、铝箔电容B、制牙膏皮C、制造炊具和餐具D、糖果和香烟包装12、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物是()A、只有Na2O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1、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与水反应的现象,推测金属钠的密度是()A、大于1.0g·cm-3B、小于0.8g·cm-3C、介于(0.8-1.0)g·cm-3之间D、无法推测2、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盛放食醋B、烧开水C、金属丝擦洗污垢D、用碱水洗涤3、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Na的熔点低B、Na的硬度小C、Na的密度小D、有强还原性4、将一小块Na投入足量的CuSO4溶液中,现象是()A、置换出金属铜B、产生气体,置换出金属铜C、生成蓝色沉淀D、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5、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用到的仪器是()a.试管夹b.镊子c.小刀d.冷凝管e.滤纸f.研钵g.烧杯h.坩埚i.石棉网j.玻璃片k.药题l.燃烧匙A. abdiB. ecfkC. fghlD. bcegj6、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像,有、、、等。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金属与非金属、酸、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Mg与O2反应:;⑵Zn与盐酸反应:;⑶Al与CuSO4溶液反应:;⑷Cu与AgNO3溶液反应:;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容易。
金属的这一特点,使得单质往往表现出,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质,如氯气、硫时,能发生氧化反应。
练习1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练习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二、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去一端的外皮,可以看到钠具有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钠先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火焰呈现,最后生成色固体。
实验结论:⑴钠的物理性质是:钠是具有色光泽的金属,硬度,可以用小刀切割,熔点。
⑵保存方法:钠保存在或中,以隔绝空气。
因为常温下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铝、镁等活泼的多。
⑶写出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色的固体氧化钠:;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色固体:。
2.铝与氧气的反应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有的氧化膜,不能保护,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例如铝表面的氧化层能够保护铝,构成薄膜的的熔点比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知能检测】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A.Na B.NaCl C.NaOH D.Na2O2.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物质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O C.Na2O2D.Na2CO33.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4.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保存在水中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5.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7.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星四射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⑥不能燃烧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CuOB.Al2O3C.Fe2O3D.SiO29.等质量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4. 关于Na2O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白色的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化剂12.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能有如下现象发生: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光亮的银白色表面变暗③生成白色块状固体④发生潮解变成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为:,按照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⑴;⑵;⑶;⑷;⑸;。
教学设计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节课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氧气,水的反应。
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
整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设计教学时,考虑到让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设计了一些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逐步理解金属与水的反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2.教材分析从内容上看:“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必修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节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的知识内容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三大块。
为了使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内容的编排上对钠、铝、铁、铜的知识采用横向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等。
从知识体系来看:它由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组成。
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掌握主要通过实验、图片、探究、讨论等途径获得,通过对比,钠、铝、铁等金属的性质实验,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典型金属的性质,而且对学生学习其他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九单元金属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金属材料的知识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仅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在物理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金属概念。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金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的视角上升到第二节学科的视角。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但条件不同,与酸反应但速率不同,接着又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还能与硫酸铜等物质反应。
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设计实验的能力。
接下来又从学科的角度上升到第三节社会的角度。
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钢铁锈蚀、金属的污染等现象到金属的冶炼、防护、保护、回收等。
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的内容。
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
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为:单元教学目标1.能区别金属和非金属,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举出金属冶炼发展的历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及对环境影响的典型例子。
3.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4.会说出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5.能说出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形成自觉回收金属的意识。
6.了解新金属材料的发展和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生活中用到的金属入手。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它们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学生已经有了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制品的经验,也初步了解金属制品的某些特殊用途。
但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也不太清楚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们不了解铁矿石是怎样冶炼成钢铁的,不了解自己使用的金属制品都是用合金材料制成的,更不了解性能各异的合金竟是通过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