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戏说--第三十章
- 格式:pdf
- 大小:228.04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十章持①而盈②之,不如其已③。
揣④而锐⑤之,不可长保。
金玉⑥满堂⑦,莫⑧之能守⑨。
富贵⑩而骄⑪,自遗⑫其咎⑬。
功遂⑭身退,天之道⑮也。
译文所得将要满溢,不如适可而止。
勉强挣扎维持的急速劲力,不可能长久保持。
金玉盈满厅堂殿,莫能守之。
富贵而骄奢淫逸,是自招灾祸。
功德圆满了身退让位,是自然的法则。
注释①持:(1)(形声。
从手,寺声。
本义:拿着)(2)同本义。
持,握也。
——《说文》持弓矢审固。
——《礼记·射义》有持盈。
——《国语·越语》(3)引申为掌握;控制。
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察今》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韩非子·五蠹》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4)保守,保持。
持久者知止足也。
——《后汉书·列女传》犹引绳墨以持曲直。
——《荀子·正名》又如:持势(保持地位、权力);保持(维持原状);持世(维持世道);持衡;持位(保守地位)②盈:(1)(会意。
从皿。
《说文》:“满器也。
”)(2)同本义。
盈,满器也。
——《说文》盈,满也。
——《广雅》不盈。
——《易·坎》。
虞注:“溢也。
”又如:盈盈(充盈、充积的样子);充盈(充满);盈抱(满杯);盈满(布满,充满,蓄满;谓到达极限;富贵权势、罪过等极盛;骄傲自满)。
(3)自满;满足。
如:盈厌(满足);盈量(达到所能容纳或经受的最大限度)。
(4)溢出。
水流而不盈。
——《易·坎》(5)圆满,没有残缺。
如:盈月(满月圆月);盈冲(盈满与虚空)。
(6)有余、多余、多出来,余出;通“赢”。
如:盈积(结余);盈绌(有余与不足);盈羡(充足有余;盈余);盈味(余味)。
③已:(1)(象形。
象蛇形。
一说原与“子”同字。
本义:停止)(2)同本义。
鸡鸣不已。
——《诗·郑风·风雨》。
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
——《诗·小雅·南山有台》。
第三十章持①而盈②之,不如其已③。
揣而④锐⑤之,不可长保。
金玉⑥满堂⑦,莫之能守⑧。
富贵⑨而骄⑩,自遗⑪其咎⑫。
功遂⑬身退,天之道⑭也。
译文所得将要满溢,不如适可而止。
勉强挣扎维持的急速劲力,不可能长久保持。
金玉堆满了殿堂,没有谁能够长久守住。
富贵而骄奢淫逸,是自招灾祸。
功德圆满了身退让位,是自然的法则。
注释①持:(1)(形声。
从手,寺声。
本义:拿着)(2)同本义。
持,握也。
——《说文》持弓矢审固。
——《礼记·射义》有持盈。
——《国语·越语》(3)引申为掌握;控制。
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察今》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韩非子·五蠹》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4)保守,保持。
持久者知止足也。
——《后汉书·列女传》犹引绳墨以持曲直。
——《荀子·正名》又如:持势(保持地位、权力);保持(维持原状);持世(维持世道);持衡;持位(保守地位)②盈:(1)(会意。
从皿。
《说文》:“满器也。
”)(2)同本义。
盈,满器也。
——《说文》盈莫不有也。
——《墨子经》盈,满也。
——《广雅》不盈。
——《易·坎》。
虞注:“溢也。
”(3)充满:~满。
~溢。
充~。
沸反~天。
(4)多余:~余。
~亏。
~利。
③已:yǐ〈动〉(1) (象形。
象蛇形。
一说原与“子”同字。
本义:停止)(2) 同本义。
鸡鸣不已。
——《诗·郑风·风雨》。
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
——《诗·小雅·南山有台》。
传:“已,止也。
”(3) 完成,完毕。
已,成也。
——《广雅》④揣而:强给的能,勉强。
勉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不是心甘情愿的、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将就或凑合、不充足等。
揣:(1)强给;给与。
如:揣与(强加给;给与);揣巴(胡乱吃)。
(2)挣扎。
待伊揣几合,赢些方便。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如:挣揣(挣扎)。
道德经30章道德经30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被誉为中国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第30章,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思想展开,探讨如何实现个人修身、家庭和谐、国家和平的目标。
修身是人生的首要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很容易迷失自我。
而修身则是指通过自我反省和修行,找回自己的本真。
在修身的过程中,我们需遵循道德准则,做到诚实守信、正直无私、忍让宽容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齐家是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上的。
一个和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
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尊重并关心他人的感受。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是关系和谐的关键。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培养下一代人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治国需要智慧和能力。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远见卓识和善于掌控局势的能力。
在治国之道中,最重要的是以仁爱之心为基础,关心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注重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家。
平天下是繁荣社会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
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于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
平天下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共处,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应该尊重并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德经30章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修身的重要性,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导致社会的道德风气日益败坏。
同时,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紧张也导致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下降。
国家的治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有智慧和能力的领导者来引导。
因此,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重视并实践道德经30章所倡导的理念。
《道德经》三十章精解及译文开经语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道德经》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洞察人性现实地的弱点(恶性)和究竟地的完美(道性)。
这个现实世界充斥痛苦、罪恶。
人类文明的未来是光明还是黑暗?老子在玄同大定中观察,知道人类文明的未来是光明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人是宇宙中的神物,所以未来一定一片光明。
老子从定中出来回到现实地,观察到人性确实很醜陋,可以说一无是处。
人性的醜陋和完美,恶性和道性同时呈现出来。
老子知道,把人性的现实之恶转化为究竟之善正是圣人的伟大事业,圣人正是因此而应世的。
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28C),又进一步说:“人之不善,何弃之有?”(62C),面对现实地的醜陋,老子发出救人的誓言。
人类最大的恶是什么?战争。
一场战争,多少鲜活的生命被消灭了。
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卷入了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无数战争悲剧的一部分。
此章老子以一个华夏文明智者的身份表达对人类战争的厌恶,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强有力的反战宣言。
老子《道德经》共81章,用了二章(30、31C)来反对战争,语词激烈,悲心无量。
修学人向老子表示极大的敬意。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来到卢旺达大屠杀现场,面对几万颗“沉默的”人头,顿感从未有过的“无言的抗议”,阿南下决心呼吁世界大国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于是催生了今天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承担维和使命,减少大屠杀的发生。
老子是最坚定的反战者,对生命的凋逝无比悲伤。
第三十章第一段: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hào)还。
第二段:师之所处(chù),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第三段: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第四段: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经文分四段。
《道德经》第三十章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感悟:在沟通方面在生活的角度,这一段话可以用王凤仪先生和曾亮先生的观点解释,王善人说“天命大的令人悦服,宿命大的受人恭维,阴命大的使人畏惧。
天命大的和人,宿命大的压人,阴命大的吓人”曾亮先生讲:人对人的影响呢,有几种,一种是拿情绪吓人,一个人负面情绪久了不是苦瓜脸就是“金刚愤怒相”,别人见了躲还来不及,有事也不愿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只是当事人还沾沾自喜。
另一种呢,是拿权力压人,比如当父母的管理孩子,当领导的管理员工,你在职位上可以,你退下来呢?在公司可以,离开公司呢?就可能骂你了,难道不是吗?最后一种呢,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对方。
这三种有什么不同呢?拿情绪“苦瓜脸”“愤怒相”吓人的,身边的人会越来越少,拿职权身份压人的,人家离开环境不理你甚至某天会“反击”你。
用人格魅力的呢,人格魅力就会越用越大越受欢迎。
原文理解:用“道”来辅佐国君,不以军事力量吓人,为什么呢?因为你能用拳头欺负弱于你的,就有比你强的欺负你,换句话说,当你依靠“拳头”吓人的时候,面对更强的拳头,心中就会产生畏惧。
战争发生的地方,百姓受害,荆棘丛生。
所以说“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在修身方面呢?愤怒也好,恐惧也好,任何一个情绪爆发后,人往往就会生病,想想对不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觉察?我的朋友每次和老婆吵架都会发烧,我自己也是这样。
这是经过我亲身验证的,生气先伤谁?先伤自己。
有“道”的人为什么“不以兵强天下”呢?因为他能够清晰的觉察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已,你怎么能用破坏幸福的方法达到幸福?我的爸爸打了我妈二十多年我们幸福了吗?没有呀!如果商人用地沟油啊苏丹红啊破坏消费者利益的方式赚取利益呢?大家都受害,又有谁能幸福呢?《大学》有四不正“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第三十章全文及译文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真正大彻大悟的大智慧者,只是因为遵循了道,顺天之道而为。
道是物质客观存在的,说无又有,说实又虚,既看不清又摸不到。
在这恍惚之中,它又具备万物的形象;在这恍惚之中,它又涵盖了天地万物。
微不可见,深不可测,其中具有能化育一切生命的微小物质能量,这微小物质能量是真实可信的。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一直没有废除,可以发现天地万物的起源。
我是如何知道万事万物的起源呢?就是从这里知道的。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委曲求能保全,绕行弯曲前行,反而能够直达低洼,才能汇聚千川万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少了,才能得到别的,多了,就会变得迷惑。
所以圣人只须坚守一个“道”,就能对天地万事万物了然于胸,树立了一个榜样。
不固执己见,则能明了事理;不自以为,则能彰显出是非真理;不自居功,则能事遂功成;不自我骄傲,就能够不断成长。
正因为圣人不与天争功,不与万物和天下人争利,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人能与其争,也没有东西可争。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这句话难道是空穴来风么?诚心诚意了,就能全部得到里面的“道”。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很少说但大家知道的自然现象:狂风施虐不了一上午,暴雨也瓢泼不了一整日,是什么生成了飘风骤雨?是天地。
《道德经》解析第三十—三十九章第三十章[原文]以道佐人主①,不以兵强天下②。
其事好还③。
师之所居,楚荆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④,毋以取强焉。
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
居是⑤,谓果而不强。
物壮而老⑥,谓之不道⑦。
不道蚤已⑧。
[注释]①佐:辅佐。
人主:君主。
②强:称强,逞强。
③还:报应。
④果:结果,成果,喻指达到的目的。
⑤是:这些。
⑥壮:强壮、盛壮。
老:衰老。
⑦不道:不合乎“道”。
⑧蚤(zao):通“早”。
已:止,完。
[译文]用道来辅佐君主,不要用兵逞强于天下。
用兵逞强会得到报应。
经历过战火的地方,就会家园荒废荆棘丛生。
善用兵的,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不以兵强而逞强好斗。
胜利了不要骄傲,胜利了不要自大,胜利了不要夸耀,战争的胜利是出于不得已,这就叫做取胜不要逞强。
事物强大就会走向衰亡,这叫做不合乎道,不合乎道的很快就会败亡。
【解析】第三十章重道轻兵(一)论点:重道轻兵。
“用道来辅佐君主,不要用兵逞强于天下。
”——论点明确。
警戒!(二)论据:报应。
“用兵逞强会得到报应。
经历过战火的地方,就会家园荒废荆棘会丛生。
”——论据有理:战争危害极大,而且因果相应,违背自然规律。
镜鉴!(三)结论:适可而止。
“善用兵的,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不以兵强而逞强好斗。
”——论证有力:并非一味地反对战争,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一味地不战也不现实,而是应懂得:适可而止!不战,善战,止战!不可逞强而好战。
警示!战略平衡,不战而屈人之兵,亦“善用兵”,故“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
(四)警示:骄兵必败。
“胜利了不要骄傲,胜利了不要自大,胜利了不要夸耀,战争的胜利是出于不得已,这就叫做取胜不要逞强。
”——“骄兵”与“逞强”之兵相同,都是“极端”之行为。
警告!(五)原理:物极必反。
“事物强大就会走向衰亡,这叫做不合乎道,不合乎道的很快就会败亡。
”——即:道之法则。
盛而衰,极而反,物极必反,这就是“自然规律”之平衡法则。
道德经三十章(中英文版)Title: Chapter 30 of the Tao Te ChingThe Tao Te Ching, a classic text of Chinese philosophy, is filled with profound wisdom.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chapters is Chapter 30, which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non-action and the value of Emptiness.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经典之一,充满了深刻的智慧。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章是第30章,它讨论了非行动的重要性以及空无的价值。
In this chapter, Laozi emphasizes the power ofnon-action, or "wu wei," in achieving success and harmony.He states, "Nondoing is the way of the Tao." This concept may seem counterintuitive, as our society often rewards action and productivity.However, Laozi argues that by letting go of desires and not forcing outcomes, we can find balance and fulfillment.在这章中,老子强调了非行动的力量,或者说“无为”,以达到成功和和谐。
他写道:“无为而治。
”这个概念可能看起来与我们社会的直觉相悖,我们的社会常常奖励行动和生产力。
然而,老子认为,通过放下欲望和不强求结果,我们可以找到平衡和满足。
Another key idea in Chapter 30 is the value of ozi writes, "Emptiness is the essence of the Tao." He explains that Emptiness is not merely a lack of content, but a state of potential and openness.It is through Emptiness that things can arise and flourish.第30章中的另一个关键思想是空无的价值。
道德经丁口论第三十章之二善有果而已对于以道佐人主者,究竟应该如何实施不以兵强天下的原则呢?老子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善有果而已。
什么是善有果而已呢?就是善于用兵的人,达到了用兵的目的、取得了用兵的成果就立刻休兵。
老子接着讲,不敢以取强。
不敢用大兵强取、抢劫、烧杀、奸淫、失去民心,酿成仇恨和反抗。
要立刻用柔和的办法安慰老百姓、善待俘虏兵,作好对战争贩子的工作。
尽快恢复秩序和生产,使天下老百姓欢迎仁义之师。
老子不是无原则的反战主义者,不是糊涂虫。
老子是反对从一己之私出发,残害天下老百姓的战争。
不是反对统一战争,不是反对抵抗侵略者的战争。
老子讲了取得战果达到目的后的四个注意事项:第一,果而勿矜。
不要拿着自己的武器耀武扬威、吓唬敌方老百姓。
大兵是穿上军服的老百姓,必须让他们同情老百姓、帮助老百姓,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第二,果而勿伐。
取得了战果以后,不要自吹自擂,作为武将,自己只是执行了国家的命令、使用了战士的生命和鲜血取得了一些迫不得已的成果,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更不要冒充军功、多取奖励。
第三,果而勿骄。
特别是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生出骄傲自满心来,一旦丧失了警惕性,紧接着就会被敌方利用,随即吃大败仗。
第四,果而不得已。
取得战果之后,还有许多比作战更麻烦更细致的工作要作,千万不可就此高枕无忧,就此马放南山,就此停止大兵的训练,停止大兵的威摄作用。
你停止了,敌人就会迅速聚集起来争夺私利、破坏和平。
第五,果而勿强。
取得战果之后,特别不要借大兵强取豪夺。
不要用军功章去换取额外的荣耀地位和金钱。
如果那样,就将自己推到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对立面。
老子所指的五个方面,都是为将之道、为将之德。
如果违背了,这个武将也就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不被敌人消灭,也会被国家抛弃甚至惩处判刑的。
这一章一开始讲了不以强用兵,其事好还,能够衣锦还乡。
如果违背了以上五条,就是以强用兵,其事不好还,不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乡、不能享受国家和人民的爱戴。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学习笔记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学习笔记(2009-01-09 22:54:23)转载▼分类:学习笔记标签:文化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对原文的理解:用道的原理和方法来辅佐君王的人,不主张用武力夺取和统治天下,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事情往往可以处理得很圆满,功成之后,尚可全身而退,毫发无损。
威武之师所到之处,必然是荆棘丛生的荒野之地;两军对阵撕杀之后,生灵涂炭、玉石俱焚、民不聊生,接下来的日子必定更加艰难。
正确的方法是,取得一定成果之后,要适可而止,不能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地凭借强势巧取豪夺。
达到目的后,不要目中无人、妄自尊大、骄傲自满。
追求好的成果而一时没有达到目的,也要懂得知难而退,不要为了达到目的而强求,要知道大凡人事与物理,达到极其壮大的时候,也是开始向衰老和没落转化的时候,强为所难,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的必定会早亡。
对字的理解:善有果而已:善,善行、正确的做法。
果,结果、成果。
果而不得已:果,动词,追求成果的行为。
对本章的体会:主张不使用武力,并不一定表示要无条件地实行所谓“仁政”,对某些冲突来说,光凭讲仁义道德的大道理也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既要达到目的,又尽量不使用武力,而且还可以在“功成”之后“全身而退”呢?这里面自然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凡事首先想到要用武力等强制手段去解决问题的人,一般是基于一种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维方式。
他们简单地把无思维能力的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应用到有主观思维能动性的人类身上,这是狭隘和片面的,人毕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各样复杂需求的动物。
正确的思路是:在做某件事情、实现某种目的、或解决某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与之相关联的各方人物在这件事情当中的利害关系究竟是什么;搞清楚实现这个目的所要具备的主客观因素是否已经充分了,时机是否成熟了;搞清楚问题之所以产生的深层次、全方位的原因。
道德经第三十章原文及翻译《道德经》全书可以从养生、人生、政治、军事、哲学和自然哲学等角度来阐释,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相对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三十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三十章》注释:1、其事好还:用兵这件事一定能得到还报。
还:还报、报应。
2、凶年:荒年、灾年。
3、善有果:果,成功之意。
指达到获胜的目的。
4、不敢:帛书本为“毋以取强”。
5、取强:逞强、好胜。
6、物壮:强壮、强硬。
7、不道:不合乎于“道”。
8、早已:早死、很快完结。
《道德经·第三十章》翻译: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
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
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
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道德经·第三十章》解读:在《道德经》的这一章和下一章里老子都讲到用兵问题。
但必须重申,《道德经》主要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不是兵书,他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
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因为哲学与军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
他着重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从反对战争这一角度出发的。
因为战争是人类最残酷最愚昧的行为。
本章中所讲“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就是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唐代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说,“五千之言”,八十一章,“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
《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①。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②,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③,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④,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①焉:兼词。
②果: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而已:罢了。
③伐:夸耀功绩。
④已:停止,这里可译为“死了”、“死亡”。
【译文】按照“道”的原则辅佐君王的人,不依靠兵力来称霸天下。
穷兵黩武这种事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会很快遭到报应。
军队到过的地方,荆棘横生。
大战过后,必定会有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算了,不会以兵力强大来耀武扬威。
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自尊自大;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夸耀;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骄傲;即使达到了目的,也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逞强。
事物壮大了,就会走向衰亡,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走向败亡。
【解析】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勿强”二字,前半部分讲有道之人辅佐君主,不凭借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天下,因为战争不论胜负,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后半部分讲真正完美的方式像树上结出果实一样,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强求出来的。
不能骄傲自满,要认识到是不得已才走到这一步的,结出了果实,已经是强壮了,就不要再增强它了,如果过于强壮,就会走向反面,背离了道。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在这一章和下一章中,尽管老子都重点论述了战事的问题,但这并不能说老子兼治兵家,因为老子之所以论兵,只是想阐释哲学问题,而不是为了阐述兵家之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
”君王在治理天下时,周围一定会有很多人来辅佐他,这些人不但辅助君主治理天下万民,也操纵着军队,如果这些人过分夸大军事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君王的治国策略,甚至会导致君主穷兵黩武,滋生独霸天下的野心,最终酿成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
当然,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军队,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也就无法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定祥和了。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翻译与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翻译与解读以道佐人主者01,不以兵强天下02。
其事好还03。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04。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05。
善者果而已06,不以取强07。
果而勿矜08,果而勿伐09,果而勿骄10。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11。
物壮则老01,是谓不道02,不道早已03。
今译用道辅佐人主的人,不以用兵争霸天下。
用兵争霸天下,必然会遭报复。
陈兵征战之地,农田荒废,荆棘丛生。
大战之后,必然会出现凶灾荒年。
善用兵者战胜即止,不能战胜称霸逞强。
战胜而不狂妄自大,战胜而不自美炫耀,战胜而不骄傲。
战胜是不得已的事,不能逞强称霸天下。
万物壮大,就会衰老;违背此道,必然早亡。
评议本章表现了老子“不以兵强天下”的兵法思想。
唐代王真说《老子》是一部兵书,有些言过其实。
《老子》书中的确有许多重要的兵法思想,有的还说到了用兵的规律性的本质问题,值得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
本章谈论了如下五个问题。
其一,老子说作为一国之主,不能以兵争强于天下;以兵攻伐他国,争霸天下,必然会遭到受害国的报复,害人必以害己告终。
其二,老子说,大战之后,陈兵征战之地,农事失修,田园荒废,必然造成饥荒和凶年,给广大民众带来灾难。
其三,善于用兵征战的人主,出于防御和自卫目的,战胜对方即达到目的。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能逞强称霸。
其四,骄兵必败,战胜不能自我称大,不炫耀武功,不狂妄骄傲。
老子曰:“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亦此意也。
其五,老子认为“物壮则老”。
强者不能终强,物极必反,一味*** 横行天下,不谙此道,就会早日灭亡。
老子的此种兵法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妄想称霸世界之国,应从中汲收教益。
注释01 佐:辅佐。
句谓:用道辅佐国君治国的人。
按:道,指治国正道。
02 强: *** 。
《尔雅· 释言》曰:“强,暴也。
”句谓:不以用兵的*** 手段争霸天下。
《道德经》第三十章用兵之道上马杀敌,下马修道【原文】以道佐(zuǒ)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jīng)棘(jí)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jīn),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用道辅佐君主的人,不靠兵力逞强天下,事情就好办。
打仗之处,荆棘丛生;战争之后,必有凶年。
好的用兵,只求达到合理结果,不敢逞强天下。
达到目的不自大,达到目的不夸耀,达到目的不骄傲,达到目的是因为不得已,达到目的而不逞强。
事物壮极就会衰亡,逞强者不合道,不合道就会迅速消亡。
【悟道心得】一、暴力的结果引发暴力,最后让双方都不好过。
化解暴力,用柔性方法为好。
二、若不得已要用到战争,要速求结束,不要逞强!成功了,要哀矜而勿喜!三、做过头的事要遭报应,可以不用残忍的手段就不要用。
四、残忍的战争,要有慈忍的精神!用怒目金刚的手段,要有低眉菩萨的心肠!五、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六、您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您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七、能够存活的物种,既非最强的物种,亦非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改变的物种。
对于人类来说,德是生命的通行证。
八、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方向;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有道。
九、所有的境遇和经历都是大自然安排给的,对于我们都是有利的。
无论是运气、优势还是困难、障碍,都能让我们从中受益。
十、好运不是求来的,好运是用爱去种出来的——事业可以种出来,幸福可以种出来,健康可以种出来,长寿也可以种出来。
十一、总在乎其他人怎么看自己,那自己就会一直是他人的奴隶。
十二、走进自己,认识慧命,心中的能源就会成为您现实中真实长久的生长力量。
十三、人生有些路只能自己一个人往前走,别人帮不了忙。
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途。
保有一份长情大爱,才能照耀您生命永恒。
十四、树长到一定的高度就不会再长了,人的欲望和树高一样也要有限度,否则,欲望沉重的负担就会折断一个人、摧毁一个人。
《老子》第三十章解读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P.192以下简称《今译》)在上一章中,老子提出,只有在“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下才能以暴力的方式取得天下,正常情况下“取天下”皆不得随便使用暴力,对于“治天下”来说,更不得处处以武力相威胁,采取高压政策,因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和“执”的极端方式就是战争。
本章通过分析战争的巨大破坏性(春秋时期,战争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来具体阐发“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的道理。
反战情绪之激越、对民生问题之关切跃然纸上,让人顿生敬佩。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很多注家都理解为“以道辅助君主的人”(《今译》,P.193)、“用大道辅助君王的人”(马恒君:《老子正宗》,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P.98),把这个“者”字看作君王的“谋士”或“谋士集团”。
马恒君先生指出:“‘佐人主’是针对当时诸侯国任用游说的贤人来治国说的,这种风气,虽然还不严重,但已出现苗头。
老子看到这种苗头,所以指出被国君委以重任就应该用大道去治国。
”(同上)笔者认为,这个“者”应指君王(主),因为只有君王(主)才有资格和权力决定和实施是否要“以兵强天下”(依靠武力逞强于天下),“不以兵强天下”对应的主体应该是君王(主)而非其他,这是其一;其二,“谋士”参政是战国时期的风气,春秋时期并不明显;其三,在老子看来,理想的君王(主)应该是“以道莅天下”(第六十章)的圣人,“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第六十二章),“以道治国”的君王(主)必然不会“以兵强天下”。
所以,“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应理解和翻译为:“以道治国的君王(主),不依靠武力逞强于天下”。
《老子》第三十章解说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毋得已居。
是谓“果而不强”。
物壮而老,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上章讲不可用“为之”的方法求取本国人民的拥戴,这一章似乎是承接这个意思,说:也不可以用战争威胁的方式强使别的国家追随自己。
所以本章应该是很好懂的,可注家们也解说错了好几处。
【解说一】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
这起首句是个条件复句,意思是:(如果是)以道辅佐君主,(那就)理应劝导君主不要以军事实力、战争威胁的手段强迫他国追随自己。
因为这明显是对君主身边的大臣们(“佐人主”者)喊话,而他们作为“臣下”并不是“以兵强天下”的主体或决策者。
——注意:“人主”即“君主”,用“人主”的说法,是要突出这个要义:他是主人,你辅佐他是要帮他谋取实利,就不能反而害了他”,他若以兵强天下,那是走在危险的路上,你不劝阻,就是害他,就有失臣道了。
“兵”是“纸上谈兵”这说法中的“兵”,指“军事”,可引申为“军事力量”,再引申为“战争(威胁)”。
从接下的两句看,此处当是在后一意义上使用的。
“强”是及物动词,强迫义;“天下”是“天下各国”的代称(就如上章用“天下”代指“天下人”。
“不”在这里不是表示否定,而是表示禁止,相当于“毋”、“勿”、“不要”。
从语法上说,此句前半句后最好加个“者”字,此句就明显是条件复句,表达假言命题了(此“者”字相当于今天说的“的话”),申明一个应然之理了,就显得思想深刻一些了,因为假言命题最适合于表达规律,直言命题只是陈述事实。
又,在王本,此句前半句末就有个“者”字。
【辩析】这一句,《今注》的译文是:“用道辅助君主的人,不靠兵力逞强于天下。
”《译注》的,以及任先生的,几乎全同。
——且不说这“兵”是否指“兵力”,“强”是否“逞强”义,把“用道辅助君主的人”(即“臣下”)说成是“逞强”的主体,肯定有违老子思想。
道德经三十章道德经三十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意思是说:做学问应当求其增长知识,寻求真理;而为人处事,则应该减少私欲、损去个人利益。
所谓日损,就是减少自己的私心和自利的行为,放弃追逐名利的想法,并从内心去培养忠于人民、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
自从我国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广大青少年朋友们都认真地在学校里上课学习,努力拼搏争取更好的成绩,希望将来能考入更好的大学。
其实他们对大学生活还没有充分了解,不清楚进入大学之后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
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于是许多父母就利用寒暑假时间带着孩子出去旅游,让他们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也希望通过与外面的朋友们的交流,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眼界,让他们获得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独立生存的能力。
这样做,固然对孩子们非常有好处,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放松自己对他们的管束。
一旦,孩子们离开父母的保护,又无法适应外面的社会环境,最终就很可能使孩子们走向自毁的道路,甚至陷入极端的危险。
因为他们还太小,根本就不具备与社会正确接轨的条件,父母完全可以代劳。
一旦父母松手,他们就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没有任何依靠的孩子们就会误入歧途,随之而来的将是严重的社会后果。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内心快乐就已经足够了,其它的问题都不用担心。
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做根本就起不到为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的作用。
我们知道:孩子的生命是无价的,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能力都还很弱,要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单纯依靠父母的关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孩子具备更加健全的人格。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照顾绝不是到此为止,还应该与此同时进行相关的引导和培养。
当然,所谓“引导”并不是过多地干涉孩子们的自由,而是要使孩子们的思想更加丰富、行为更加合乎法度,能够辨明是非曲直,更加明智地对待人生。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三十章大家好!现在是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道德经》的第三十章。
这一章通行版本和我们的版本差别比较大,我们是按照楚简本来讲。
楚简本的形成时期比通行本和帛书版都要早,内容有一些与帛书版相近,所以我们在考虑章节的内容的时候,最后是以楚简本为主,按现在的版本来讲。
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一章读一遍:以道佐人主,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其事好。
这一章是在讲治国的态度,但是这个国已经是指治国并且立于天下,而不是仅仅苟安自己。
所以他才是讲,是要以道佐人主,也就是说,不管是自己作为君主,还是作为君主的助手,都是要用“道”来支撑这个国家,而不是用兵强于天下。
大家注意这里头是以道佐人主,不欲以兵强天下,所以才有后面的“果而已”,“果”这里头是指果断果敢的一个态度,所以“强”,“果而不强”是这一章的宗旨,而这个强,是一个态度上的强,也就是说是欲用强来强暴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因此这里的强调是说,“不欲以兵强于天下”,而不是不以兵强于天下,这个通行版和楚简本差一个“欲”字,差别很大。
比如说我们做生意是不为了挣钱而挣钱。
如果一个人做生意仅仅为了挣钱,他就会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但是我们要不要挣钱?我们当然要挣钱。
没有利润,我们如何生存呢?没有利润,我们如何发展呢?因此,作为国家,不是不要兵强于天下,洋洋中华,如果当初兵不强国不强,早就被人家瓜分了!问题是我们不以兵强为强,我们不为了强于天下而穷兵黩武,因此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很重要。
下面,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这个对比就更鲜明了,就是真正善的,也就是说真正善于用兵的,真正懂得用兵之道的,他是要尽快的结束战争,很果敢的,而不是用强行霸占的手段。
所以它底下就更明确的讲出了什么叫果,就是果断而不骄傲,果断而不自满,果断而不自夸,果断而出于不得已,这个才可以称之为果敢而不强霸。
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主》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主》原文及鉴赏【导语】:以道佐主【原文】以道佐人主者[1],不以兵强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