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的防治 - 副本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51
职业病防治制度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
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
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____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
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
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精选13篇)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篇1为加强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贴合国家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本着“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原则,经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职业病防治计划依据国家法规、标准和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管理部门的指示要求及《徐矿赛尔能源公司职业病防治规划(20xx-20xx年)》,公司将对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用心落实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0xx年公司将集中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和人身伤害。
20xx年公司职业病防治目标如下:1、新发尘肺病病例控制在0.1%以内;2、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到达100%;3、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100%;4、劳动者的工伤保险覆盖率100%;5、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0%;6、粉尘作业点达标率每年提高2%~5%,在20xx年底到达95%。
二、保障条件(一)严格遵守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公司广大职工健康及权益带给最坚强的保护伞。
(二)公司配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和人员,加强公司全体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患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的潜力。
(三)公司带给专门的职业病防治的专项资金。
每月劳保每月按时做计划,按时采购,按时领取发放,保证一线工人劳保用品的及时穿戴;公司制定防护设施维修与保养的相应制度,保证各种防护设施的维修与保养资金和人员的及时到位与更换。
三、职业病防治实施措施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在公司原有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照徐矿司(20xx)16号文件,认真梳理完善。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通用版一、前言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和遭受有害物质、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不良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提高用人单位的管理水平,制定本指南,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职业病防治制度,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通用规定1. 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醒职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提供相关保健知识宣传资料。
2. 用人单位要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监测工作。
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并将结果记录并保存,以备必要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用人单位应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较高的工作岗位,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护,改善工作条件。
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畅通、卫生清洁,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
4. 用人单位要履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制定相关防护措施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职工健康监护、职业病医疗救治等方面。
对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提供相应的救治和赔偿。
5. 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做好职工体检记录,并及时掌握职工的健康状况。
对于有职业病危险因素暴露史的职工,要加强对其的健康监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 用人单位要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使用管理。
根据工作需求,为职工提供适合的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口罩等,并进行使用培训。
确保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提高防护效果。
7. 用人单位要建立职业病事故报告制度。
对于发生职业病事故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8. 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病防治的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文件、资料和档案,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保存和归档,确保文档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职业危害防治培训内容为了切实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强化职业病防治监督力度,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安全意识,xx煤业决定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培训对象:全体员工及相关管理人员培训时间:2013年3月10日——3月11日培训内容:一、矿各类制度: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危害检查及奖惩制度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专项基金制度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工作时间制度职业健康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制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二、职业危害操作规程三、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程序五、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六、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七、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八、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有害因素九、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十、煤矿职业健康统计制度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突发事件应对法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十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十七、晋煤劳发【2011】1517号文件关于做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十八、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晋政办发【2010】91号)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二十、晋煤劳发【2011】1499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全省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主讲人:所需时间2天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培训内容二○一三年。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接触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下面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加强对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
一、职业病防治方针1. 健康为本:将员工的健康置于首位,积极推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从源头上控制有害因素,减少职业病危害。
2. 管理层负责:加强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相关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3. 安全环保:优化工作环境,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规范作业行为。
4. 个人保护: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二、职业病防治措施1. 排查评估: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排查和评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因等方面的危害因素。
2. 教育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3. 健康监管:建立健康监控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病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工作环境改善:根据职业病防治需求,进行工作环境改善,减少或消除有害因素的存在,提高工作环境质量。
5. 个人防护用具: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并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保障员工的个人安全防护。
6. 隐患治理:发现职业病隐患及时整改,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责任追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7. 员工培训: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护能力。
8. 应急处理:建立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处理职业病事故的能力。
三、职业病防治的配套措施1. 制定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防护要求和防治措施。
2. 加强监督检查:设立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____年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如下:一、加强职业病监测和评估。
健全职业病监测网络,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实现对职业病发病率、病种分布、暴露特征等数据的及时监测和分析,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
强化职业病防治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职业危害监测、评估与控制,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
三、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开展职业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对职业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强化重点行业职业病防治。
加大对重点行业的职业病防治力度,实施定点检查和指导,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机制,提升职工职业健康水平。
五、提高职业病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职业病治理技术投入,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治效能。
六、强化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督导和检查,严格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全面推进。
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二)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所引起的疾病,属于劳动者的专业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制定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涵盖各方面的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分别对预防、监测、诊断、治疗、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预防措施1. 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因素防控措施a. 针对不同行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工艺改进、隔离与封闭、通风换气、个人防护等。
b. 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对超标的地方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a. 组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b. 培养并提供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医疗人员。
3. 改善劳动环境a. 定期开展劳动环境监测,确保劳动环境达标。
b.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估。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包括所有本单位的职工,包括固定和非固定工人、临时工、派遣工、外包工和合同工。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的职业病是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疾病,包括职业相关疾病和职业接触疾病。
第四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制,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合法、公正的原则,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本单位应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素质。
第七条本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八条本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危害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符合职业病防治标准。
第九条对于职业病患者,本单位应及时进行救治,并保证其合法权益。
第十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制度,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章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第十二条本单位应设立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由单位的负责人担任主任,具体成员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1. 负责制定和修订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2. 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3. 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和技术指导;4. 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5. 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6. 处理职业病患者的救治和合法权益保护;7. 报告职业病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8. 其他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十四条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第三章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职责第十五条本单位的负责人应负主要责任,要求全体职工按规定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十六条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好宣传教育、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等工作。
职业病防治手册职业病是指由于特定工作环境或职业活动引起的一种疾病。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每个企业都应该制定职业病防治手册。
下面是一个关于职业病防治手册的参考内容,文中不得出现链接,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一、引言在总述中,应该强调企业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的重视,并对本手册的目的和使用进行简要介绍。
二、法律法规在这一部分,应该列出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例如《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
三、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1. 职业病防治目标与原则:明确企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和原则,强调通过预防、控制和保护的措施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2. 职业病防治责任:说明企业与管理层、安全生产部门、员工等相关人员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
3. 职业病防治组织与管理:介绍企业建立职业病防治组织和相关管理措施的方式和方法。
四、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估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列举可能存在于企业工作环境中的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2.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估:介绍企业如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及评估结果的处理,包括对各类职业病危害的等级划分。
五、职业病防护与控制1. 职业病防护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规定不同岗位的职工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的通风、防护设备的佩戴等。
2. 职业病防护设施:指导企业建立和维护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例如防护用品的配置、检修以及相关培训等。
六、职业病健康监护1. 员工职业病健康监护:指导企业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健康监护,包括体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以及健康宣教等。
2.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和标准,指导企业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应对。
七、职业病防治培训与教育1. 职业病防治培训计划:明确企业职业病防治培训的目标和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参与人员等。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理是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由于职业病与潜在风险产生的背景复杂,用人单位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本指南将探讨如何在用人单位中进行职业病的防治,旨在提供有关相关法规、标准和最佳实践的详尽信息。
一、了解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和风险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之前,用人单位必须详细了解职业病的性质、主要危害和潜在风险。
职业病包括化学物质接触引发的中毒、尘肺病、噪声和振动所致的聋、放射性物质接触产生的放射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具体的危害和风险与不同行业和工种相关,用人单位必须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二、建立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的管理制度用人单位应建立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符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
制度中应包括:职业病防治的法律依据、管理责任、责任追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职业病防治知识与培训、职业病防治记录报告与数据管理等内容。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开展定期检查、不定期审核和绩效评估,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三、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用人单位要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监测与评估的重点包括: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浓度、工作场所的物理参数、员工的接触和暴露情况等。
监测与评估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来减少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暴露。
四、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措施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结果,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措施。
这包括:对职业病危害源进行封闭、隔离或替代;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制定职业病防护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开展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的档案管理系统等。
用人单位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相关设备和设施,确保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
职业病防治制度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某些有毒或有害物质,或从事某些具有特定职业风险的工作过程中,使职工发生的疾病。
职业病不仅严重影响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还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治制度。
本文将对我国职业病防治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等。
2. 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通过多种措施综合治理职业病。
包括企业自我管理、监察部门监督管理和社会监督等。
3. 分级分类分级分类是指根据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预防措施的可行性将职业病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来管理。
4. 责任明确责任明确是指明确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
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主体,企业领导应当为职业病防治工作负领导责任。
5.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指除企业领导责任外,员工也要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履行自身的职业病防治义务。
二、制度框架我国职业病防治制度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机构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等。
1. 法律法规我国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
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其中规定了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了职工因工作原因导致患职业病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要是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降低因危险化学品导致的职业病发生风险。
2. 标准规范职业病防治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
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技术规范是指针对各个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要求。
操作规程是指职业病防治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如职业病防治培训、职业病防治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等。
3. 管理机构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等。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文职业病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范本,该范本采用简明扼要的表述方式,以避免使用分段语句的常见词汇。
一、总则1. 本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蔓延。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包括雇员、雇主和自由职业者。
3. 职业病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法治理。
二、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和责任1. 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建立职业病防治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职业病防治的研究、政策制定和监督执行。
2. 职业病防治责任:雇主应负责组织和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雇员应主动参与并遵守相关规定。
三、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1. 职业病危害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和评估,确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防治目标。
2. 职业病监测:建立职业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四、职业病防护和控制1. 职业病防护:基于危害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
2. 职业病控制:建立职业病控制标准和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劳动者暴露在危害因素下的接触限值符合要求。
五、职业病监督和执法1. 职业病监督:建立职业病监督机制,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
2. 职业病执法: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六、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1.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2. 职业病防治培训:雇主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和技能。
七、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1. 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对每位劳动者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个人职业病防治情况。
2. 职业病防治档案保密:对职业病防治档案进行保密管理,确保个人隐私安全。
八、职业病防治投入和保障1. 职业病防治经费:各级政府应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预防措施和防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职业病预防措施和防治,欢迎阅读。
职业病预防措施1、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和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是职业病预防最理想的措施,主要有:改进工艺,以低毒、无毒的物质代替高度物质。
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使用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操作。
加强对设备的检修,防止跑、冒、滴、漏。
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减少工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
2、加强个体防护加强个体防护在许多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有:防护头盔。
防护服:分防热服、防化学污染物服、防微波屏蔽服、防尘服。
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呼吸防护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隔离式呼吸防护器、防尘防毒面罩。
防噪声用具:防噪声用具又分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盔。
皮肤防护用品:皮肤防护用品又分手套、防护油膏。
个人卫生设施:水冲淋和洗眼设施、、更衣室。
3、作业场所卫生检测和职工健康检查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定期职业健康检查,早发现健康损坏,及时进行处理或治疗,防止病损的.发展。
对疑似职业病者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止恶化和复发及并发症。
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超标,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防治对策。
4、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设置公告栏、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
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职业病的防治总体而言,我国职业病形势复杂而严峻,职业卫生标准落后,部门监管力度不足,职业卫生保障机制不完善,防治措施滞后。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首先,职业病的预防应按照职业的“三级预防”原则进行:第一级预防,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第二级预防,当第一级预防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劳动者的健康时,应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第三级预防,对已发展成职业性疾病或工伤的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一般规定1、优先采用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旧技术、旧材料、旧工艺。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必需设有公告和警示标识,标明危害因素、后果、急救措施等。
3、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4、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场所,设报警装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和应急通道和泄险区。
前期预防1、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配备与职业病防治相适应的救护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相分开的原则。
4、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防治措施1、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
2、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
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
3、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4、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
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
5、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一、总述1.1 背景职业病是由于从事特定职业活动而引起的疾病,是劳动者因工作因素而致残、致死的严重健康问题。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既要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制定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1.2 目的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的目的是指导各类企事业单位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
1.3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从业机构,涉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职业病监测与评价2.1 职业病监测2.1.1 建立职业病监测机制,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监测,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测等。
2.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主要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环境监测,测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2.1.3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测主要包括对劳动者的体检和职业病检查,对职业病病例进行报告和登记。
2.2 职业病的评价2.2.1 对已诊断的职业病病例进行评价,包括病例的程度评价、致残评估和职业致死率评估等,以便为职业病诊断和赔偿提供依据。
2.2.2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危害因素的强度评价、暴露水平评价和危害程度评价等,以便为危害控制和防护提供依据。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与控制3.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3.1.1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包括对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浓度、暴露水平等进行调查。
3.1.2 对劳动者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暴露时间、频次、方式等方面的评估。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3.2.1 采取技术控制措施,包括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等手段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3.2.2 采取管理控制措施,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3.2.3 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包括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指导。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职业病预防工作。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病防治工作人员,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职业病预防管理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定期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要求和使用规范,确保职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病危害早期征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止恶化。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加强职业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防护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使用指导。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检查职工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保证职工的休息和健康。
第四章职业病监测和报告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及时向职工告知职业病危害的信息,加强职工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将职业病危害情况作为重要参数进行评价,并采取措施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第五章职业病应急管理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并进行演练和评估。
第六章监督与执法第十八条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预防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时间处于特殊的生产劳动条件下,导致工人发生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不仅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障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明确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这一方针要求,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把预防放在首位,通过改善职业环境、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水平、加强职业健康监测等手段,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包括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加强职业卫生设施建设,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保护意识等,全面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其次,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依法管理,分级负责”。
这一方针要求,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依法依规开展,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要实行分级负责,由国家、地方和企业各自承担相应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再次,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这一方针要求,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完善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职业卫生技术研究和推广,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要持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提高工作效果。
最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全员参与,共同维护”。
这一方针要求,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实现全员参与,要求全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共同维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
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职业病的鉴定流程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当我们从事某种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我们在工作中患了一些疾病,职业病包括如下十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职业病应及早做好防治措施,但是如果不幸患上了职业病,应如何得到保障?律伴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鉴定流程。
职业病鉴定流程: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并提交《职业病鉴定申请书》→鉴定办事机构收到《职业病鉴定申请书》后出具《职业病鉴定资料提交通知书》→当事人10个工作日内如实提交职业病鉴定所需的资料或者书面陈述→协商鉴定缴费事宜→符合受理条件的发给《职业病鉴定受理通知书》→抽取鉴定专家→开鉴定会→出具《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当事人领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根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职业病鉴定的详细流程程序如下:一、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
二、当事人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一)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书;(二)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四)其他有关资料。
三、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四、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五、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在受理鉴定之日起60日内组织鉴定。
六、职业病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以上就是律伴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病鉴定流程的问题,如果您还有更多的疑问,可以咨询律伴网专业律师,或者直接委托律伴网律师帮您摆脱法律困境。
职业病防治的工作内容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的规定,制定由我矿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司其责的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
具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的关系,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为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具体人员,并明晰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力戒形式主义。
(2)以责定权,以控制效果定奖,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落实职业病病防治责任制,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但不能像经济责任制那样把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卫生要求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分解或者压在劳动者身上。
(3)无论针对哪一级人员、无论单位还是个人的职业病防治责任,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目标与计划明确职责范围、基本任务、工作标准、实施程序、协作要求和奖罚办法等内容。
(4)指标分解和考核要有针对性,抓住影响职业病防治控制效果的关键,达到责任指标化、考核数据化、分配差额化。
2、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本单位的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以及财务会计账册等情况。
按照缴纳工伤社会保险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伤社会保险工作,使我矿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工伤、职业病以及因此而死亡,造成劳动者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者遗属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和服务性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或遗属的基本生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能力等。
3、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其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