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 三参数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13
一、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经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能源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机件损耗与公害程度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费用最省的构建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的目的。
炫目:若视野中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路网密度:等于某一计算区域内所有的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单位为千米每平方千米交通量: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交通体的数量、地点车速:车辆驶过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车延误: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因素引起的运行时间损失。
道路通行能力: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小时内可能通过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
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水平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即规划者如何提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出行链:某人一天的全部活动,是由若干个出行相连接的,称之为出行链出行循环:由一个据点出发到返回该据点的一连串的出行的总称。
交通事故(5要素):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交通事故应具备5个因素:1)车辆2)行为的特定性3)行为人主观上常常存在着过失4)行为的违法性5)造成损害的后果可能通行能力:道路实际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指偏离上述理想条件各种道路修正后得到的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长安大学交通工程系二零一五年五月第一章绪论1. 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
2. 简述我国交通现状及交通工程学科所面临的任务。
3. 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这门学科的重要作用。
4. 从我国目前的交通现状和国外交通的发展进程老看,你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方向如何?当前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1. 交通特性包含哪几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交通特性对建立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研究、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各有什么影响?在交通工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3. 驾驶员在交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职责是什么?驾驶员的交通行为及心理特性如何?4. 确定合理路网密度的原则是什么?5. 路网布局有哪几种典型的形式,其特点如何?适用原则是什么?6. 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是什么?交通量有哪些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7. 什么叫高峰小时系数?如何计算确定?有何用途?8. 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9. 什么叫设计小时系数?如如何确定?有什么意义及用途?10.交叉口延误有哪些?如何调查?11.何谓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有何用途?它们之间有何联系?12.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中有什么作用?13.交通密度的定义是什么?有何表示?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14.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0.96,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0.97,第30位小时系数为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______a、不需扩建b、至少修建4车道c、至少修建3车道d、至少修建5车道15.2000年3月20日(星期二)在某道路上观测到日交通量为1500辆/日,由历年观测资料知:K三月=1.58,K日=0.97,求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发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质。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4.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刺激信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带、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另外还有边沟、挡墙、盲沟等附属部分。
7.路网密度的定义:区域的道路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8.城市道路网密度、间距的选取原则: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相匹配。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树叉形、条形等。
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混合形等。
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等。
12.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13.交通量:特定时刻(高峰、低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或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物)。
14.设计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
15.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
注意区别!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Q=VK图见书上P67。
18.速度与密度的关系:格林希尔茨模型(速度-密度线形模型)当K=0时,V=Vf,车辆可以自由行驶;当K=Kj时,V=0,车辆停滞;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当K由0逐渐增大到Km时,流量逐渐增大,属于不拥挤区;当K=Km时,流量为最大;当K由Km逐渐增大到Kj,流量逐渐减小,属于拥挤区。
第四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4.1交通流特性 4.1.2连续流特征1. 总体特征交通量Q 、行车速度S V 、车流密度K 是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此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为:S Q V K =∙ (4—1)式中:Q ——平均流量(辆/h);S V ——空间平均车速(km/h); K ——平均密度(辆/km)。
能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特征变量: (1)极大流量m Q ,就是Q V -曲线上的峰值。
(2)临界速度m V ,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
(3)最佳密度m K ,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量。
(4)阻塞密度j K ,车流密集到车辆无法移动(=0V )时的密度。
(5)畅行速度f V ,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度。
2. 数学描述(1)速度与密度关系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提出了速度一密度线性关系模型:(1)f jKV V K =-(4—2) 当交通密度很大时,可以采用格林柏(Grenberg)提出的对数模型:lnj m K V V K= (4—3)式中:m V ——对应最大交通量时速度。
当密度很小时,可采用安德五德(Underwood)提出的指数模型:mK K f V V e-= (4—4)式中:m K —为最大交通量时的速度。
(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1)f jKQ KV K =-(4—5) (3)流量与速度的关系2()J fV Q K V V =- (4—6)综上所述,按格林希尔茨的速度—密度模型、流量—密度模型、速度—流量模型可以看出,m Q 、m V 和m K 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重要特征值。
当m Q Q ≤、m K K >、m V V <时,则交通属于拥挤;当m Q Q ≤、m K K ≤、m V V ≥时,则交通属于不拥挤。
4.1.2间断流特征在一列稳定移动的车队中观察获得的不变的车头间距被称为饱和车头间距h ,假设车辆进入交叉耗时为h ,那么一个车道上进入交叉的车辆数可以按式(4—7)计算:3600S h=(4—7) 式中:S ——饱和交通量比率(单车道每小时车辆数); h ——饱和车头时距(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