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韵山河霍广林 15平尺真迹图
- 格式:doc
- 大小:761.00 KB
- 文档页数:2
国画家霍玉山真迹山水画作品
它是中国画的一种。
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文章由中藏联盟编辑整理。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
霍广林江山赋中视购物国画家霍广林山水画真迹作品行情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文章由中藏联盟编辑整理。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山与水。
《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
《宋书·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 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后陈茂才云渠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松窦。
”山水画的简称。
唐杜甫《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 宋张淏《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 清焦循《忆书》六:“先曾祖母卞孺人幼时,卞公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 张天翼《新生》:“ 章老先生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吴昌硕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延济的题跋。
”山中之水。
《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
百位上将誉虎娃丹青妙笔甲天下国家一级美术师的道印先生,祖籍山东阳谷,大学本科。
曾为军旅创作员。
自幼受金陵文化、齐鲁文化、军营文化及故乡景阳岗虎文化的影响,酷爱绘画,先后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于南京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
师承于艺术大师朱屺瞻、李剑晨、陈大羽、黄胄、范曾、刘大为诸先生。
擅长花鸟、山水、走兽、人物、书法。
以行草、榜书见长,风格独特,富有神韵,深受人们的喜欢。
现为军旅创作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美国休斯顿中国画院名誉主席、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百杰画家、国际虎文化博览会金奖获得者、解放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青联委员、北京当代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武松书画院名誉院长。
“虎娃”,又名福娃、中国娃,是中华民族美好的象征及精神的体现。
记者近日走进钟情于“虎娃”,尤以独特的现代艺术方式擅长于虎娃、水墨虎而称誉当代画坛的军旅画家卢道印的艺术空间。
展现在军旅画家艺术空间最吸引记者的就是:道印笔下的虎娃,活泼可爱,憨态可掬,威力无比,体现出人性化与自然和谐之美;承百位上将之誉,生福生威,极具神韵,孕育着无限的美好憧憬。
真可谓道法自然而印济天下。
正如百位上将及艺术界的评价”笔墨苍劲、造型生动、画风独特、大气传神”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画之精髓,便是毛笔的运用技巧、既以浓淡干湿、疏密聚散、轻重缓急、顺逆中侧的用笔在宣纸上产生笔触轨迹,有效而恰到好处地描写物象,不仅要达意、且要传神、并且具有不可修改的难度,卢道印的”虎”尤其虎娃作品正体现了中国绘画这一精华;另一方面,其笔下虎的造型丰富多变,虎的各种生活动态,情感变化在他笔下都有生动的刻画,其中更注重表现”虎”形态的透视关系,绘画中运用的传统笔墨注入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故当观众欣赏他的作品时,都被其笔墨节奏、生动的气韵和丰富的造型等技法所吸引,并留下深深的印象。
霍广林国韵山河图
中国山水画,得山川灵秀之气,须胸襟博大、去尘绝俗,才能为此闲适隐逸之艺。
山水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古代文人雅士寄情山水、依山而居、傍水而栖,把诗情画意,精神内涵寄托于山水之间。
山水画是秉爱自然的精华,峰峦葱翠、林莽蓊郁、氤氲生气、摇曳天风。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是中国画分类中最能体现国人性情的画种。
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山水画作为一种享誉世界、风行名词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中国人自古对山水画情有独钟,用它作为装饰家居、收藏升值等; 山水画所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物物太极的境界,它崇尚的是尊重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山水画,是为办公室、客厅的良好风水挂画。
聚宝盆风水寓意:左有招财树,右有摇钱树,中间绘月谭状宝盆,旭日高挂,
松木浓郁茂密。
在风水上,有“左右逢源事事顺,日出东山旺山水,聚宝山庄风水地,滚滚财源随水来”!。
关山月山水画真伪对照关山月一生致力于山水画创作,并且获得很高的荣誉,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重要公共场所收藏悬挂。
他的山水画作很少送人,故而在市面上流传不多。
近来一些商人为牟取利益,从画册或其它渠道找到原稿进行复制,也有按照关山月山水画风格作伪的。
图1《万山红遍》伪图2《涛声》《万山红遍》(图1)147×81厘米,直接脱胎于关山月1988年作的《涛声》(图2)145×97厘米,现藏关山月美术馆。
原作山石用笔遒劲方折,用墨浓淡枯润焦全用,山石的陡峭与石边的峻岭有原始形态,水流的趟漾与石崖下的深湾表现自然,清澈的溪水,让人神往。
山树层次清晰,树叶红里带黄,云蒸霞蔚自然,远处的山头透露出树木的生机。
复制品山石线条描摹,细而零碎,不懂山石皴法,有的用淡花青一抹,无笔法可言,树木并非写出,叶的色彩黄多红少,与画题不符。
溪中石头多而乱,表现山溪少水,没有崇山峻岭,溪水潺潺的意境。
题款为乙丑(1985年)。
字迹软弱,与真作相差太远。
图3《山水》(仿)《山水》(图3),138×70厘米,脱胎于关氏《泰华长松》(图4)153×82厘米,山的外形轮廓直接描摹,焦墨细笔的皴染全无。
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的涂抹,苔藓的点圆和植被这里是缺失的,青松的柔弱经不住一阵风吹。
为了避免关山月的长题款,把远山的淡墨山峰改为红色远山,增加远处的平卧山峰。
仿者以为落题越简单就越少漏洞。
故而仅落"漠阳关山月"五字,其实书法是最见功夫的,每一笔都能看出功夫,判断是非。
《绿荫山河》(图5)103×50厘米,此作的落款套用了关山月《绿荫庇大川》(图6)的题款。
按原作缩小描摹。
纵观关山月的山水画风格,大多为平远法,以气势浩大,场面壮阔为主流构图,高远法他用得不多,此幅伪品用高远法绘制,也许原来并不是伪关山月的,因为关山月写山石笔法劲挺而辛辣。
伪品树木的绘制也无古意,红色的花朵有花无根。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1、《疏松幽岫亭》曹知白元代立轴纸本水墨纵48厘米横36.4厘米(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前景是挂满藤蔓的参天松柏,中景、远景的山峰层叠而巍峨。
山间有飞流的瀑布,瀑布下有平常的人家。
虽然仍能找到宋代山水画的遗风,但曹知白也将自己的个性色彩加了进去。
由于家中雄厚的财力,曹知白的日子过得舒心如意,与倪瓒等人同为太湖一带的著名文人。
传世之作有《疏松幽岫亭》《群山雪霁图》《溪山泛艇图》等。
2、《花卉图》陈遵明代立轴绢本设色纵136.8厘米横57.8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溪流自左至右贯穿着画面,岸边繁花似锦,色彩缤纷。
花草以没骨法画成,色彩浓淡层次丰富。
轻柔的笔法,完美地表现出小溪边的清新景致。
陈遵,生平不详,明代画家。
字汝循,浙江嘉兴人。
擅长描绘花鸟,栩栩如生。
传世作品有《三友图》《枇杷图》《蓼花蛱蝶图》。
3、《陶渊明故事图》陈洪绶明末清初长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308厘米(美)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喜好在宁静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这幅画抓取解印、种秫、归去、无酒等几个特写镜头来描绘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清馨生活(此选两幅)。
作者陈洪绶(1598—1652)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家,少年时得到北宋李公麟所作《孔门七十二贤》的拓本,关门在家终日鉴习。
到晚年已突破前人陈规,自成一派。
4、《仙山图》陈汝言元代长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102.9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山峦层叠起伏,错落有致。
山顶和山脚都配以墨色厚重的松树,它们压住了山峰鲜亮的绿色,使画面趋于沉稳。
山峦中安排了小桥、村落、浮云、人物,左下角两人正在看山羊戏耍,右边有高士与童子,一片世外仙境的境象。
陈汝言,元末画家,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好友。
传世之作有《仙山图》《百丈泉图》《荆溪图》等。
5、《猿图》法常宋代立轴绢本水墨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日)京都大德寺藏一棵枯松斜插天际,猿猴的重色稳定了画面的重心。
《国韵山河图》霍广林大师真迹
中国山水画得传统绘画之精髓,融西方绘画之特色,将祖国山河的壮美之景、乡村风情绘之其中,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共同交织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色墨相间,溪泉屋舍,温馨静谧,共同营造一幅温馨、静谧的田园风光美景。
挂在客厅彰显非凡、静谧、温馨的田园风光美景,极易适合客厅装饰悬挂。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山水画是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绘画,山水画始于魏晋时期,经隋唐的发展,到宋代时已趋于成熟,山水画讲究借景抒情,以形写神,山水画是客观世界与画家个体感情交织的产物,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是人化的自然,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欣赏山水画时需用心感受的。
中国画山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画理和技法,反映出历代山水画家对于“造化”敏锐的观察、理解和创
造,山水画技法包括“勾”、“皴”、“擦”、“染”、“点”五个步骤。
现代中国山水画按照画风大致可分为写意山水画、工笔山水画、仿古山水画。
“墨迹―霍嘉顺水墨艺术50年”画展综述2015年7月19―25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四川文轩艺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民主建国会成都市委员会、文轩美术馆、四川当代油画院、雅昌艺术网、成都诗婢家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墨迹――霍嘉顺水墨艺术50年”画展在成都文轩美术馆隆重展出。
霍嘉顺,字松林,号大顺堂主,1955年出生,擅山水、花鸟、人物、金石篆刻,实力派国画家,现居成都,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霍嘉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二百三十余件中国画代表作,从壮美山河到人文民俗再到雅趣花鸟,题材广泛,可读性极强,是一场传统味十足的国画盛宴。
此次画展是对他从艺50年来国画成就的一次梳理和回顾,亦是对他追寻前贤、继往圣之绝学的一次检验。
7月19日上午,由省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担任主持的学术研讨会在文轩美术馆举行,陈沫吾、华锦屏、李兴辉、刘勇、叶莹、蒋世良、胡家茂、姚德淳、胡家春、蔡家俊等知名艺术家和省电视台、雅昌艺术网等21家媒体参加了围绕此次画展的学术交流。
研讨会上,大家对霍嘉顺坚守传统、秉持国学为基础的绘画理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绘画工具、技法、章法、思想上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魏学峰认为,霍先生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的本土画家,之所以特别关注,是因为霍嘉顺走的是一条正道,正道就意味着不是捷径。
在中国画这个传统艺术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画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有巨大的勇气引进往圣先贤的思想,还要有巨大的勇气形成自己的理念。
他认为,嘉顺早年习画时的无师胜过有师,以古往今来的大师为师,勇于去临习他们的作品,从而成就了现在的霍嘉顺。
画展上展示的作品中有几张就是霍嘉顺临习古人的作品,比如《溪岸图》是原尺幅临摹五代大家董源的,还有以石涛、黄君璧、张大千、傅抱石笔法创作的高仿画作。
这些作品都充分地展示霍嘉顺临古的功力,我们也从中看到他在临习古人后对传统技法的吸收和发扬。
介绍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技,主要是由文人画发展起来的,全部用墨色来画,以用笔,用墨的技法为技巧,墨分五色,浓、淡、焦、干、湿。
一千余年前,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王朝,拥有大片的御用茶场和园林,掌管园场的竟是一位饮誉当时的画家——董源。
他官至北苑副使,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
世称“董北苑”,他生于唐朝末年。
一说是南唐中主李璟迁都南昌时,董源受到朝廷的赏识,随着政治地位的升迁,使他的绘画艺术有了一个施展于朝的良机。
他的山水画艺术曾得到李璟的垂青。
保大五年(947),元日大雪,李璟召集群臣登楼摆宴、赋诗。
董源和当时的肖像画家高冲古、仕女画家周文矩、界画家朱澄和花鸟画家徐崇嗣等合绘纪实性大作《赏雪图》,画中的雪竹寒林由董源主绘。
此后,有关史籍皆没有载录董源在南唐末年的活动,极可能逝于南唐末年,享年约七十岁左右。
国韵山河15平尺国画大师霍广林山水画作品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古代山水扇面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
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托,从哲学的本体论出发,追求玄远的神超理得。
真正代表中国山水情怀的是陶潜。
陶诗是超越玄言的哲学深刻,它没有放弃玄言诗的宇宙本体和生命本体的体悟,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
一个有艺术的创意,就是将亲身体验到的无形结构找到形状。
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意深情,是体现中国精神的哲学,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中国山水画情趣美是一幅画里情调和趣味所产生出的美感。
对情趣美的追求,始于对姐妹艺术的借鉴。
民间艺术、儿童画及农民画的直率、
天真、稚拙、自由,给“正襟危坐”的正统的中国山水画以启迪。
情趣美包括笔墨的情趣美、造型的情趣美、构图的情趣美。
传统山水画中对情趣美的认识不足。
就笔墨而言,古人是非常重视笔县的。
千年以来,对笔墨的锤炼使中国画的笔墨运用炉火纯青。
百万图库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五)xianger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五)      《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厘米横351厘米沈宗骞,生卒年月不详,字熙远,号芥舟,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画,善山水、人物。
此轴设色偏于青绿,十分素雅。
近处苍苔布满溪畔石丛,坡地上生有一片翠竹,竹林间一座茅舍,从敞开的窗扉中可以看到屋里短榻上端坐一人,青衫白裳,沉浸在山林天籁的氛围中。
远处是几抹山峰,以青绿色调皴染,山间溪流淙淙,白云弥漫,与近处风景的色调十分一致。
《盘车图》清李寅绢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7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寅(17世纪末—18世纪初),字白也,号东柯,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画山水、楼阁及花鸟,画风工细,设色娟妍。
《盘车图》画大幅雪景,笔法工整,风格古朴。
《图绘宝鉴续纂》、《扬州画舫录》等著录。
《山水图》清唐岱绢本设色纵83厘米横4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岱(1673—?),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默庄,满洲正白旗人。
官内府总管,以画供奉内廷。
善画山水,系王原祁的弟子,画风沉稳浑厚。
唐岱的山水用笔沉着,布置沉稳,从宋人中吸取最多。
其绢本中幅,丘壑位置,神似王原祁,但画风稍嫌骨格软甜,只是摹其形,尚未得其神韵。
此画构图严谨,气势雄劲,是唐岱山水画的代表作。
唐岱作为内廷画家,深得皇帝喜爱,蒙皇帝御题诗最多。
《晴峦春霭图》清唐岱立轴,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15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云崖锦树图》清张宗苍张宗苍(1686—?),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
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以主簿理河工事,乾隆辛未以画进呈,蒙召入祗候,授予户部主事”。
其山水师黄鼎,多用干笔皴擦。
“年将七十,以老告归。
反映边关的古画作品
反映边关的古画作品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九边图》。
这幅画由12
幅画屏组成,正面为绢本,粘贴于12块木板之上。
画面整体采用写实的青
绿重彩山水画法绘简略地图,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兵部职方郎中申
用懋绘制。
该图所绘内容,东起辽东半岛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重点包括明代9个军事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榆林镇、宁夏镇、甘肃镇、太原镇、固原镇。
此外,还有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关山行旅图》,它是五代后梁画家关仝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以“高远”“平远”二法作全景式布景,描绘了关陕一带山川的雄壮峭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古画作品,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文献资料。
1.黄廷海:《江山永固水长流》
2.侯德昌:《松涛深处听泉声》
3.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4.刘晖:《迎客松》
5.储炎庆:《迎客松》
6.刘海粟:《黄山狮子林》
7.邱汉桥:《金秋无际》
8.陈清泉:《气壮山河》
9.刘国辰:《硕果累累》
10.唐喦:《报春图》
11.崔如琢:《荷风盛世》
12.陈可之:《三峡晨曲》
13.谢瑞阶:《大河上下·浩浩长春》
14.刘斯奋:《万岳朝宗》
15.汤力:《花动一山春色》
16.王成喜:《报春图》
17.陈奕纯:《国色天香》
18.王天胜:《鹤翔昌瑞》
19.卢志学:《山高水长》
20.苏百钧:《孔雀凤凰花木图》
21.周秀廷:《松鹤颂》
22.徐仁龙:《万里长城》
23.潘天寿:《映日荷花别样红》
24.刘海粟:《黄岳雄姿》
25.张石园:《元江清秋》
26.马晋:《孔雀松树》
27.王个簃:《葡萄紫薇》
28.惠钧:《一路菜花不断开》
29.徐聪佑:《梅花寿带鸟》
30. 钟开天:《壮丽中华》
《壮丽中华》局部近景:版纳风情
《壮丽中华》局部近景:三峡泛舟
31.许钦松:南粤春晓》
32.伍启中:《小鸟天堂》
33.刘宇一:《伟业千秋》
34.陆贤能:《三晋揽胜》
35.侯德昌:《幽燕金秋图》
它是央视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十几年来,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
《幽燕金秋图》局部。
国韵山河霍广林15平尺真迹图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
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
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
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
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崇拜图》。
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
风。
而这北宋范宽《临流独坐图》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
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识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
沧源文化的《村落图》,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
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及押俘、赶畜、祭天、跳神等场面围绕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这幅画中得到有力的体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这样伴随着艺术的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