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行政主体理论的简要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12.38 KB
- 文档页数:2
一)行政主体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础不同。
如前所述,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是应法学界有关行政组织研究角度的转变, 以及行政诉讼实践需要,作为技术性的概念提出的。
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行政主体理论具有明显的务实性,具体体现为对行政主体作为独立法律人格的理解表象化,从而导致将行政主体这一行政权的最终归属者等同于行政权限的拥有者──行政机关,将行政主体形式化地等同于行政诉讼被告,而法、德、日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主体理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则在于行政分权制度,即国家为减轻自己行政机器的负荷,将其作为行政权的原始主体所享有的部分行政权,以地方分权和公务分权的方式下放于其他公务法人,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行政主体理论是现代行政民主化,科学化以及行政管理方式灵活化的体现。
(二)行政主体的定位不同。
我国行政法学界将行政主体定位于享有行政职权,可代表国家进行管理的行政机关,并将行政主体等同于行政诉讼中的被告。
而将行政权的真正拥有者—国家,排除于法律关系之外,这一方面是由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立足点不高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法律思想中“国家至上论”的体现。
相对而言,法、德、日和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法学中, 将行政主体定位于真正具有行政法上权利能力的主体,如:国家、公共团体、公共财团等。
我国行政法学中所谓的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其法律地位仅类似于日本行政法学中的“行政厅”、台湾的“行政官署”。
在法、德、日等国家为了诉讼上的便宜,具体为一定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也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但诉讼法上担当诉讼的机关,乃是立于行政主体的地位,代表行政主体参加诉讼,其法律责任的最终归属仍在于行政主体。
(三)行政主体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我国行政法学界在研究时, 简单地将民法学界研究法人的方法引入行政主体理论,套用私法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公法上的特殊主体,因而,研究的侧重点在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强调行政主体对外管理职能以及行政主体同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关系,相应地, 忽视甚至排斥了对行政主体之间应然关系的研究,对行政主体本身的内部构造也缺乏深层次的挖掘。
中外行政主体理论之比较分析一、行政主体的定义在西方国家,行政主体的定义通常是指实施行政职能的组织,这些组织享有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
例如,在法国,行政主体是一个法律概念,包括国家、地方团体以及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公务机关(公务法人)。
而在德国,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法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具有统治权并可设置机关以便行使职权、实现行政任务的组织体。
在中国,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为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这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的组织。
尽管中西方在行政主体的定义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核心要素是相似的。
两者都强调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职权和责任的组织或实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对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定义反映了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性。
二、中外行政主体理论之比较我们需要明确中外行政主体的定义及其内涵。
在中国,行政主体通常指的是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其权力来源于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而在西方国家,行政主体的概念则更为广泛,不仅包括政府机关,还涵盖了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等在行政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各类实体。
中外行政主体的职能与作用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行政主体主要承担着政策制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强调的是政府对社会的引导和控制。
而在西方国家,行政主体的职能更加注重服务公众、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法律地位方面,中国行政主体的地位通常由宪法和行政法规定,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而西方行政主体则更多地受到法治原则的约束,其权力和行为受到司法审查和公众监督,体现了权力分立和制衡的原则。
中外行政主体的运作机制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行政主体运作机制强调集中统高效协调,注重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力。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分析摘要:行政制度(即政府制度)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职能、权限、活动方式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目前,我国行政制度并未发展成熟,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
在改革中探索适合国情并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固然重要,但是其他国家的行政制度和改革对我们也是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
文章在对中外行政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行政制度在理论上的不足及其在指导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我国行政制度重构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行政制度对比分析1.行政及行政制度概述1.1行政的相关概念“行政”一词,在中国历史典籍中早就出现过,意思是推行政令,执掌政务。
在西方,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使用过行政一词。
现代英语中的行政源于拉丁文Administrare,意为国家事务的管理。
学科意义上的解释则因研究的视角不同而各异。
[1]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行政”是指与立法、司法并立的“三权”之一;二是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三是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行政是协调众人努力达成一定目标的一切管理都是行政。
[2]国内学者关于行政概念问题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管理主体的确定和管理范围的划分上,即行政活动的实施者究竟是谁,行政活动的边界究竟在哪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党群组织的管理活动能否纳入行政的范畴之中。
[3]综合各种观点,本文将“行政”定义为“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组织和管理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的执行性活动”。
这个定义统摄行政活动的主体、客体、方式、手段、性质、目的等六方面的内容,即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狭义的政府 )及授权组织,行政活动的客体是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行政活动的方式是依法治理,行政活动的手段是组织和管理,行政活动的性质是执行性活动,行政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
法国与我国行政主体比较研究摘要: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虽对大陆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了卓有成效的影响,但是通过对中国与法国行政主体制度及理论进行比较,还是能发现不少不足之处,有待于在理论及制度层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行政主体;法国;我国;比较一、法国行政主体概述法国法律承认三种行政主体:首先,国家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行政是国家的一种职能,国家当然具有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其次,地方团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地方性行政职务也具有决定权力,并负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所以地方团体也是一个行政主体。
最后,在法国还有第三类行政主体:某一种行政职务的执行,因为要求一定的独立性,法律把它从国家或地方团体的一般行政职务中分离出来,成立一个专门的行政机关实施这种公务,并负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这个专门的行政机关因此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是一个以实施公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公法人,法国法律称这类具有独立人格的公务机关为公共设施或公共机构,即公务法人。
公务法人是在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和地方团体以外的另一种行政主体①。
传统的法学理论认为只有上述三种行政主体,不承认在三者以外另有其他行政主体。
由于当代行政职务扩张的结果,实施行政职务的方式也增多。
法国对于自由职业的管理往往不是由国家和地方团体直接进行,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新成立的同业公会负责实施。
同业公会具有管理职业行政事务的权力,也负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很像一个公务法人。
然而法国行政法院的判例认为同业公会只是一个职业团体不是一个公务法人。
既然不是一个公务法人,因此,在法国有人认为同业公会是一种新型行政主体,是国家、地方团体和公务法人以外的第四类行政主体。
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同业公会只是受委托执行公务的私法人,不是一个行政主体。
二、我国行政主体概述行政主体理论是舶来品,而非我国的发明。
在我国,对行政主体的界定,学者们在表述上大同小异,基本一致。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一、引言行政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国的行政效能和治理能力。
中外行政制度在结构、运作方式、权力划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以中外行政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中外两种行政制度的特点和优劣,探讨其异同点,为提高我国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行政制度的定义及特点1.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的行政制度采用中央集权制度,即政府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决策权、实施权和监督权都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这种制度能够使国家迅速发展,并高效地执行政策。
2. 民主制度与中国不同,一些西方国家主张民主制度,政府的权力在民主选举中得到分散和监督,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得到更好的保障,但在执行效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三、中外行政制度的异同1. 权力分立中国的行政制度中,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并不完全分立,行政权力相对较大。
与之相反,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行政权力受制于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制约,权力的分立更为明显。
这种权力分立能够有效制衡政府权力,保证公民的权益。
2. 行政监督机构中国的行政监督机构主要包括中央纪委和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监督党员干部的行政行为。
而美国等国家则设立独立的行政监察机构,独立于政府内部,独立审计机关进行行政监督。
这种机构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保证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参与决策的民众在中国的行政制度中,民众对决策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府行政权力较为集中。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制定政策前需要进行公众听证会或进行民意调查,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这种参与决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民主理念和公众权益。
四、中外行政制度的优劣势比较1. 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迅速实施政策,加快各项工作的推进速度;政府能够更好地统筹资源,确保国家整体利益;决策效率高,减少了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成本。
2. 分权制度的优势分权制度能够制衡政府权力,保护公民的权益;政府更加透明,决策合法性和公正性得到更好的确保;公众参与程度高,提高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中外行政体制比较(5篇)第一篇:中外行政体制比较摘要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一向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我过现行选举制度所贯彻的基本原则是:选举权的普遍性、平等性、直接选举、无记名投票,以及代表想选民负责并受选民监督,选举的物质保障等。
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行使以及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因而,选举制度中的问题和不足就极大的选民积极性。
所以,发现我国选举制度中的问题与不足,并且找到改革方向是我们现在希望的。
关键字:选举制度问题改革方向一、选举制度的必要性选举制度不能超越社会发展的阶段。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很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动。
这些客观条件决定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也处在初级阶段,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
落后的经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限制。
一次相对公正的选举要经过几道程序,以村委会选举为例,至少要召开四次以上的村民代表大会,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投入。
全国直选的花费就更大,以每个选民每次选举的成本十元计算,我国的选举费用就达上百亿。
人口文化素质的限制也是非常明显的。
解放之初,由于很多老百姓不识字,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采取举手、站立、鼓掌的情况,无法实行秘密投票。
当前,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还不发达,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
人才匮乏更是我们选举碰到的巨大障碍。
当前社会中狐疑建设的任务依旧极其繁重,形式非常复杂,非常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为领导人,她们的一举一动个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领导人不仅要会选举更要会治国。
在各级选举中,我们都会遇到人才匮乏的问题。
这并不是我们的要求过高或者其他的外部原因,是因为我们会比较,懂得在矮子里找高个的。
二、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选举的平等性无法完全实现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一人一票制,每一票有相同的权利,但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选民数量不同,特别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这就导致了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选举权实质上的不平等。
从法国行政主体理论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现代法治国家的行政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中行政主体作为行使行政权力的核心机构,在政府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国作为欧洲行政管理的典范,其行政主体理论为我们研究行政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法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核心概念、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意义以及改进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核心概念在法国行政主体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分权制衡”和“中央化”之间的平衡。
法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分权制衡”为基础,即将行政权力分散到各级行政主体中,实现行政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与此同时,法国又注重“中央化”的原则,使中央政府在决策和指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平衡点的掌握,使得法国行政主体能够既保持地方特色,又保证了中央政府对整个行政管理的有效控制。
二、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意义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在西方学术的影响下,已经不断发展和完善。
然而,与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行政主体理论还有待强化和拓展。
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提升行政主体的决策能力:法国行政主体理论注重行政主体的权责清晰、职能鲜明,能够有效地推动行政事务的推进和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提升我国行政主体的决策能力,使其在公共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2. 促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法国行政主体理论强调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行政主体的运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加强对行政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动行政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3. 加强行政主体的监督和问责:法国行政主体理论重视行政主体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使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时更加谨慎和透明。
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加强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和问责,提高行政主体的公信力和效能。
三、改进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途径要改进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1. 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加强对行政主体理论的深入研究,与我国的行政实践相结合,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主体模式和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