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政策视阈的城市规划决策方法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399.37 KB
- 文档页数:5
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界和政府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对城市公共政策、不同利益主体、规划产权制度变化等各个方面对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公共政策难以发挥的现状问题,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的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社会效益,对城市规划进行的政策干预。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加速的浪潮下,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被经济效益取代,公共政策的指导意义降低,成为我国城市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现状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转型、政府管理转型和社会转型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有计划经济的公共政策力量减弱,整体利益至上的理论在市场化经济和城市快速建设中受到挑战,有其是由于市场化带来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城市规划面临各种利益的协调和平衡问题;其次,是政府管理转型。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性政府进行转变,对城市公共效益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是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参政议政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对城市的公共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较高的参与热情。
二、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指城市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城市经济和规模发展的目标,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区域优势、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制定发展计划和方向,通过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实现城市的规模和经济的发展的做法。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管理部门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和缓解社会矛盾,通过对城市规划功能分区特别是公共场所和设施的进行的规划,制定其规划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代表政府的意志,具有一定的政治性,以实现促进社会利益平衡和社会利益增长。
基于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的意义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城市规划和政府相关部门就越来越重视公共政策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的意义和对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对策研究城市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以政策的方式来对城市规划进行必要的干预,干预的目的是为了让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社会效益更好的实现。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规划的经济效益逐渐取代了社会效益,这样就降低了公共政策的指导意义,因此就需要重视这个问题。
1、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现状目前,诸如经济转型、政府管理转型以及社会转型等一系列的因素改变了我国城市规划的环境;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弱了含有一定计划经济的公共政策的力量,在市场化经济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至上的理论,特别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在城市规划中就需要协调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二是政府管理的转型,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在逐渐的深入,我国已经用公共服务性政府替代了原来的经济建设型政府,这样就需要将城市公共效益更好的发挥出来;三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人们的参政议政的意识也在逐步的增强,这样就要求更高的城市公共利益。
2、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指的是城市管理者将城市的发展现状、区域优势以及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因素充分的纳入考虑的范围,制定出一系列的发展计划和方向,然后借助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和城市规模发展的目的。
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了对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进行解决和缓解,就对城市的功能分区进行规划,特别是合理的规划一些公共场所和设施,并且合理的制定出规划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
公共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它是政府意志的表现,目的是为了平衡社会的利益,促进社会利益更好的发展。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实践与思考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是城市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居住环境,而公共政策则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服务。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的有效落地,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的实践与思考1.城市规划要实现生态、节约、可持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的极度聚集化趋势已经到了一定的危险程度。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城市规划要以生态、节约为出发点,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要重视公共空间的设立,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避免全面城市化,促进自然的向心力和天然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利用。
2.规划要贴近人民生活需求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公民的生活和体验,贴近大众的生活需求,建设人民喜爱的任务城市。
城市规划要面向未来,结合未来的需求和发展构思城市,这样才能谋划出更好的生活空间和市民享受更好的生活。
3.规划要突出特色城市规划的设计须要从地域、环境和人文的侧面进行考虑,寻找城市最美的自然或历史文化,将之融入到设计中,使设计更完美,也让城市更具有旅游性和吸引力。
二、公共政策的实践与思考1.着眼各阶层需求公共政策的实践之中,要重视各阶层的需求,为每一位市民提供公正平等的待遇。
要在发起政策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和考虑不同的阶层人士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沉重打压某些人群。
2.让市民愉悦让市民愉悦是公共政策得到市民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安排多样性的公共活动和各种实用工具,来让市民感受到政策的利益和效果。
例如,制造儿童游戏场和公园,建立保护生态的自然公园等等,这些安排让市民对公共政策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对政府更加信任。
3.不断提升服务公共政策的实践,需要以市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加强精神层面上的财富创造,比如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
只挖掘和实现市民需求,才能保持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基于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模型分析引言: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考量。
过去,城市规划决策往往由政府或专业规划机构独自完成,缺乏公众的参与。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意识的觉醒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规划,并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因此,基于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模型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一、公共参与的意义与价值公共参与是指公众在政府或其他决策机构的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
它可以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可以确保决策更加符合公众的需求和利益,避免决策者的个人偏见和利益驱动。
此外,公众参与还可以增强公众对决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公共参与的机制与模式公共参与的机制和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常见的公共参与机制包括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社区会议等。
而公共参与的模式可以分为顾问式、合作式和自治式。
顾问式模式是指公众作为咨询对象参与决策,合作式模式是指公众与决策者共同合作制定决策,自治式模式是指公众自行组织并独立决策。
不同的机制和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目的,需要灵活运用。
三、基于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模型基于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模型是一种将公众参与纳入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理论框架。
它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决策分析和决策实施四个主要步骤。
首先,问题定义阶段需要明确决策的目标和范围,并识别相关的利益方和公众参与的方式。
其次,信息收集阶段需要收集和整理与决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将其向公众进行公开和传播。
然后,在决策分析阶段,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并综合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在决策实施阶段,需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并监测和评估其实施效果。
四、案例分析:某城市的交通规划以某城市的交通规划为例,探讨基于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模型的具体应用。
论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摘要: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在其过程中,政府主要是利用城市规划与管理途径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干预,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量。
由此可见,城市规划与管理与公共政策息息相关,体现出明显的公共管理属性。
但是在公共政策导向背景下,城市规划与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健全权威机构,并优化管理机制,从而保障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对公共政策导向下的城市规划管理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城市规划与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管理公共政策是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需要利用政治活动制定且有权威部门发布的形成准则,可以对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有效性协调。
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管理息息相关,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公共管理属性,因此,需要在公共政策的引导下保障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便为城市建设大局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其更加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集体利益。
一、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问题(一)权威机构建设不完善完善的权威机构建设是保障公共政策有效落实和执行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由于体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各个层级的职能出现严重的交叉现象,而且各个部门的职权划分不明确,导致城市规划与管理主体之间出现很大矛盾,严重限制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
例如,国土资源部与城市规划部,两者的工作内容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在职能分配上却存在较大的交叉和重叠现象,如都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开展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此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到位,难以保障工作的协调性,往往会各行其是,引起公共政策难以有效落实,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局面,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现象。
此外,部分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对城市规划与管理部门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由于该部门主要是事业机构,缺乏必要的执行力,且该部门的人员编制设置不合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现有的人才结构过于倾向于技术型人才,导致整体部门团队缺乏活力,难以真正体现城市规划与管理部门的功能作用,甚至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存在感,难以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速度的要求。
案 例 AN LI王春雷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探究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在当前是政府用于干预城市发展的种主要手段。
当前阶段我国对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方面的讨论越来越多,但人们对于城市规划的内涵以及基本属性并没有根本性的认识,因此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下面将对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进行深入性的讨论和分析。
一、我国城市规划在公共政策导向上的问题(一)城市规划管理主体矛盾我国在当前阶段,存在着体制上的限制问题,导致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主体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不明确的现象,同时也导致城市规划之间相互矛盾。
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不仅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导致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整体上给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成果时效性低我国在编制管理主体上不够明确,导致当前各种类型的城市规划之间相互矛盾,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城市规划中普遍存在额的时效性低的问题。
对这部分问题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实施主体和责任部门不明确的现象,导致成果的空间概念性差,内容过于大,难以产生实际的建设作用和指导作用,缺少操作性,从而导致大批量的成果时效性都不够强[1]。
(三)缺少权威规划的机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有公共机构的组织名单这种公共机构一定要具有权威性,否则将难以实现最终的效果。
事实上,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并非真正的缺少管理主体,各个城市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城市规划机构。
但主要问题在于过多的管理层会给管理主体的权威性造成影响,导致其无法真正的发挥出具体的职能和作用。
(四)缺少法律保护环境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促使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出作用的根本性保障。
但当前阶段针对我国的城市规划来说,除了城镇规划以外,我国的城市规划当中仍然缺少一套完善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系,这给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响,缺少大的法律环境保护。
二、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实施对策(一)更新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指导工作正确开展的关键所在。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兼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张博(安徽省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71)[摘要]基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是政府直接干预城市的手段之一,在当前城市规划尚未完全成为城市政策统领和框架的背景下,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规划管理体系的完善,引导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方向转化,提升城市规划在城市决策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政策;规划管理一、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社会矛盾、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而建立的社会生活依据,是提供给社会经济领域的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工具,是政府体制的函数。
因此,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通过自身的权利作出决策,并以此促进社会利益增长并进行二次分配的过程,其本质背后体现的是政府意志,具有政治性、权威性的鲜明特征。
二、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作为城市政府干预城市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城市政府直接对城市土地使用、空间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城市政府制定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公共政策如供地计划、拆迁补偿等来间接干预城市。
(一)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为了贯彻既有的城市公共政策,克服市场经济机制的缺陷,使城市的空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作为政府干预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执行与制定,有赖于城市政府主体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
(二)城市规划同时作为政府工具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地方城市政府拥有了更多的经济职能,可以开始直接介入或参与经济活动,成为了市场经济中的利益主体。
因此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了城市规划,希望借助城市规划来达成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从此城市规划被堂而皇之的推上了前台,成为地方政府推行和主导地方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率的工具。
三、针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分析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其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政府规划管理体制的良好运转。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评估模式与方法初探
欧阳鹏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新时期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特征日益得到强化,城市规划评估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在城规划评估领域存在着概念认知上的模糊性、实践活动上的技术褊狭性和理论研究上的模式整合困境.有必要在公共政策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城市规划评估的政策纬度,理顺规划方案技术评估、规划主体价值评估,规划过程实施评估和规划结果绩效评估之间的关系,建构一种将规划目标与手段、事实与价值整合的全过程评估模式和方法体系.
【总页数】7页(P22-28)
【作者】欧阳鹏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论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 [J], 周国梁
2.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兼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J], 张博
3.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师的角色转变 [J], 牟俊[1];孙婷[2]
4.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设计探究
——以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为例 [J], 王春娇;许传宏
5.公共政策视角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以江苏太仓为例 [J], 潘鹏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4卷第17期• 34 • 2 0 18 年6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44 N o. 17 Jun. 2018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17-0034-02基于公共政策视角谈我国城乡规划实施评估的问题与改进师鑫雨贺易萌吴倩(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我国城乡规划的实施存在目的偏离、内容局限、机制欠缺的问题,通过公共政策视角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从 而为后续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改进措施,公共政策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我国的城乡规划正在由技术控制体系向公共政策体系转变, 在转变的过程当中,对城乡规划进行实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整个转变过程进行监督,对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形成了 对实施效果的总结以及相关信息的反馈,指导着我国城乡规划工 作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个城市,已经开始了对城 乡规划实施的评价工作,但是很多工作都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没 有真正对城乡规划的转型起到作用,很多工作目的不明确、内容 不规划、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以及没有实效性,影响着城乡规 划发展的合理性、实效性。
所以,在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基 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尤为必要。
1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城乡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1.1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得到了重视,因为 经济的发展要求城乡规划高质量完成,因此城乡规划工作成为了 政府管理只能向法制化发展的过程。
1984年的《城市规划条例》规定人民政府应当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 向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和批准机关做报告。
但是,这些工 作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由于这个阶段对于城乡规划工作 的忽视,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第一个是重复编制工作,新一 轮的城市规划被不断地编制出来,而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理念研究摘要:当代的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对于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意义,“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已成为政府、规划者乃至公众的共识。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乡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规划政策的分析与评价,结合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解,论述《城乡规划法》实施后城市规划在公共政策方面的调整方向。
关键词: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1.1 公共政策的含义对于“公共政策”涵义的界定国内外学界给出了众多表述,可以大致归纳出五个基本方面: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或社会权威机构;②公共政策要形成一致的公共目标;⑧它的核心作用与功能在于解决公共问题,协调与引导各利益主体的行为;④它的性质是一种准则、指南、策略、计划;⑤公共政策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
1.2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判定政策性质、方向、合法性、有效性和社会公正程度的依据,它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流向与分配形式。
城市规划作为决策者对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配置城市资源、有效平衡公共利益等对城市的复杂关系进行调整和协调,这一过程必须在确定政策选择和制定政策的一个价值排序基础上来进行。
1.2.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人在城市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当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政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社会环境,从而使城市规划公共政策成为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动力,进而成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桥梁。
1.2.2 社会公平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原则,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权利关系的理性追求。
从多种价值中进行选择或排序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判断问题,也包含着对道德因素评判的过程。
浅谈公共政策导向的当代城市规划当代城市规划逐渐呈现出公共政策导向性的特征。
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内涵的表述,明确什么是公共政策。
进而从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入手,认为当代城市规划应成为重要的公共政策。
在多元化信息时代背景下,从“法”和“人”的视角,探讨城市规划中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在讨价还价中达到社会公平与公正。
标签: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多元化时代1 公共政策概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公共政策含义给出了诸多表述。
国外学者中,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哈罗德·D·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性、价值型与策略性的大型计划;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有立法权者)所制定,由新政人员执行的法律法规;詹姆斯·E·安德森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采取的。
国内学者中,张世贤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由政治过程所产生的策略;王巧玲认为,公共政策即人们所作的集体选择的行为,公共政策的目的是对市场失灵的补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本国或本地有关机構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陈振明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关于公共政策的内涵可归纳为五个基本方面(何流,2007),一,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或社会权威机构;二,公共政策要形成一致的公共目标;三,它的核心作用与功能在于解决公共问题,协调与引导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四,它的性质是一种准则、指南、策略、计划;五,公共政策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
2 城市规划应成为重要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应该是城市政府部门的公共政策部分之一,城市规划基本应当是城市其他各项政策的起点和最终归结(孙施文,2000),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制定与空间发展及空间资源使用相关联的公共政策,并凭借公共权力加以施行(赵民,2004),城市规划应成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政策,部分学者认为城市规划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只有具备公共政策属性才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石楠,2005),通过相关政策来控制、协调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各群体的利益,甚至公共政策就是城市规划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导向、协调与控制”三大功能(周建军,2003),但转型时期城市规划最大的问题是其公共性的消失。
基于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支持引言:城市规划决策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以达到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然而,过去的城市规划决策往往只考虑了专家和政府的意见,缺乏对公众的广泛参与。
基于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支持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旨在通过融入公众的意见和需求,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质量和可行性。
一、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公共参与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也是城市规划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参与可以帮助政府和专家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避免规划决策的盲点和偏见。
公众参与还可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二、公共参与的形式和方法公共参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包括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座谈会等。
其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进行在线参与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和工作繁忙的人群参与城市规划决策,提高参与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三、公共参与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尽管公共参与有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公众可能缺乏对城市规划决策的专业知识,难以理解和评估决策的影响和后果。
其次,公众参与可能导致决策过程变得复杂和冗长,影响决策的效率和及时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决策。
同时,政府和专家也应该提供更加简明和易懂的信息,以便公众更好地参与和评估决策。
四、公共参与的成功案例在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公共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案例。
例如,芬兰的赫尔辛基市政府通过开展公众参与活动,成功改善了城市的交通规划。
在这个过程中,市政府邀请公众参与制定交通规划,并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最终,市政府采纳了公众的建议,对交通规划进行了调整,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基于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政府和专家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质量和可行性。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的研究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是城市发展的两个核心要素,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规划的核心概念城市规划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和管理。
城市规划的核心在于,为城市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居民的福利,促进公平的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从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到建筑规划等都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
城市规划也需要结合地方政策,以确保城市的发展符合地方政府的规划。
公共政策的核心概念公共政策是城市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方法。
它是针对城市问题而制定的一套措施,用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
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是有关联的,但它更重要的是关注制定对于公共利益最有利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发掘城市的资源和潜力,为居民带来最大福利。
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在城市发展中,它们遍及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文化和环保等方面。
同城市规划一样,公共政策制定的范畴也不能与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相抵触,否则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的相关性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是相互关联的。
城市规划是作为城市治理的方法,公共政策则依靠城市规划来实现。
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在共同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协调推进。
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的协调能够为城市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并为居民带来最大福利。
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在城市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二者是彼此互补的关系。
例如,一座城市需要发展房地产业,城市规划部门需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规范城市土地利用,公共政策则需要通过房地产政策来促进城市房地产交易的活跃。
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发展体系。
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新201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管理实践探究-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管理实践探究城乡规划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其是保障我国城镇化稳步的一个重要基础保障,而在公共政策环境下,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为此,本文首先结合笔者工作针对现行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对公共政策视角下城乡规划与以往城乡规划的差别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管理调整进行了探讨,旨在期望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水平及质量,促进我国城镇化的更快、更好发展。
1 现行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1. 1 规划决策的公共参与性不够规划从编制、修订、审批到通过,经常被视为行政部门的操作过程,在制定规划决策时,经常是决策主体单向作用于决策对象,做决策的往往是领导者,规划师和公众只是决策的执行人和贯彻人,两者之间的互动较少,这使得规划领域的决策缺乏公众监督,代表公共利益的城市规划无法体现公平和公共性原则,导致规划难以贯彻和实施。
比如,笔者所在城市公众对规划的了解还仅停留在政府的公示栏、规划局的网站及村民代表会方案文本的传阅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听证会、讨论会。
往往是方案审批前的公示,几乎听不见任何意见,而在方案实施阶段却出现大量反对声音,造成规划无法实施。
1. 2 过分强调规划的技术性城乡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公共属性和技术属性两个方面,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过于强调它的技术性,忽略了公共性。
比如,在笔者所在的城市及周边地区,在面对一个规划的修订、实施管理时,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及程序要求,很少考虑其是否公平、公正。
1. 3 城乡规划以项目为导向由于受到权利的限制和金钱的影响,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往往是项目布局到哪里,规划编到哪里,从而形成了一种以开发为导向的规划思路,使得规划的力度显得苍白无力,因项目变更调整规划的事时有发生。
基于公共政策理论的城市规划结构初探
穆会景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8(034)019
【摘要】通过对公共政策内涵的分析,从公共政策的程序、对规划过程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规划过程中应该注意政策性的回归,为城市规划的制定、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穆会景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建设局,河北,保定,072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共洗手间标识导向系统初探r——以日本滨松市滨北区高速服务站公共洗手间为例 [J], 赵宁
2.城市规划调控住房供应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基于公共政策理论视角的分析[J], 邢海峰
3.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基于步行导向的城市设计整合策略初探 [J], 赵勇伟;叶伟华
4.基于交互视角下城市公共环境景观研究初探 [J], 王雪蓓;魏雯霞;汪蕴晗;钱可敦
5.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使用问题初探——基于成都市Q区的实证研究 [J], 贺玲;薛成有;张雅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4卷第2期2012年3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 nal of N or t he a st e rn U ni ver s i t y(Soci al Sc i e nce)V01.14。
N o.2M a r2012基于公共政策视阈的城市规划决策方法探析杨卡(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91)摘要:为了完善城市规划决策方法,从政策分析的视角谋求城市规划决策科学化,研究探讨了城市规划决策中的规划方案筛选、规划评审、规划修订、规划评价等主要节点,分析',城市规划政策决策要考量的效用、风险、灵敏性和回应性等关键参数,并与实际结合,探索公共决策方法在城市规划特定决策中的应用,包括决策树在规划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交叉影响分析在规划前景预测中的应用、灵敏度分析在规划方案转换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决策方法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758(2012)02一们42—05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开展城市规划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交叉领域。
近年来,逐渐有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城市规划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与走向,这大大丰富了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内容,为规划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提供了一种崭新视角,但由于学科交融尚不充分,现行研究更多倾向于宏观层次的理论探讨,还没有真正将公共政策的核心理念与优势内涵应用到广泛的规划领域中来。
在城市规划学科方面,学者更关注规划技术方法和方案设计的理念更新,对于其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规划决策方法探讨还不够仝面和深人,现行的城市规划决策主观意识过浓。
本文尝试把政策决策方法引人到城市规划决策中来,探讨城市规划的关键决策点和一些基本决策方法,以促进城市规划决策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一、城市规划决策科学化的意义与政策途径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所作的权威性的分配[川。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特征日益得到强化陀],规划已从崇尚科学理性的技术性角色,转变到在公共事务中扮演组织群众意见和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角色,规划正逐步从一个蓝图变为一个过程【3J。
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区面积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市能否按照既定的规划有序、和谐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4J。
城市规划涉及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并对城市居民、投资者以及外来人员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城市公共政策的重要构成。
在地方公共政策系统中,城市规划不仅对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诸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还对城市拆迁、市政管理等其他城市公共政策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城市规划的正确决策是城市公共权力机关须要十分重视的问题,我国城市规划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也恰恰是决策不科学、不正确所带来的,城市规划决策方式方法的科学探索不容忽视。
城市规划程序中有一些关键环节需要进行决策(图1)。
根据城市规划的程序来看,在规划的不同阶段,有四个重要的决策环节:(1)规划方案筛选。
需要从众多规划候选机构的方案中,选择出适合城市本土实践、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优秀方案和规划队伍,这一筛选过程或将经过多个轮次、涉及多个角度的考量,最终作出决策。
收稿日期:201l一11—20作者简介:杨卡(1980一),女,河南南阳人,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公共管理研究。
第2期杨卡:基于公共政策视阈的城市规划决策方法探析143(2)规划评审和审批。
规划评审和审批是城市规划中最核心的决策点,政府管理机构和专家需要对规划的人文性、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先进性等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将规划方案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城市现有的整体规划设计、管理规定等公共政策进行对比,最终给出通过与否的决策,或者提出修改意见。
(3)规划修订。
规划执行阶段,政府主管部门还要常规收集规划修订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审查,作出修订与否的决策。
(4)规划评价。
公共政策的评价是政策健康运行和修正的重要信息来源,是公共政策运行的重要环节。
城市规划一旦执行,将对城市空间建设形成难以撤销的影响,规划执行中出现的失误也将产生长期的很难纠正的后果。
正因为此,决策者常常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城市规划方案的前期审查、论证上,城市规划政策效果评价制度反而存在缺失或不足。
图1城市规划中的关键决策点从城市规划的内容来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规划中都有一些特殊的、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决策环节:(1)城市规划首先需要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包括确定人口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走向、土地利用方向等导向性问题,在此过程中将有来自政府、规划机构等不同团体的谋划思路,同时也有来自政府不同行政单位、不同文件的指导方案,在最终确认发展目标时需要多方权衡并进行决策。
(2)交通、绿地、文化场馆、市政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布局方案选择,决定着城市公共资源在空间、群体间的分配,进行公平、科学的布局决策十分重要。
(3)重大项目建设,例如石化、核电、垃圾处理厂等,可能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环境安全带来较大影响,此类决策有必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式,为民众提供充分表达意见的途径,然后在权衡多方建议的基础上作出有利于民众、促进公共利益协调的决策。
二、城市规划政策决策的关键参数因目标群体和所针对政策问题的不同,公共政策决策所需分析的参数也有差异,参数选择的恰当与否将决定着公共政策决策的优劣。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重点要解决城市发展秩序问题,包括空间秩序、时间秩序和经济类型的秩序,因此和一般的公共政策相比,影响其决策的关键参数具有特殊性。
1.效用效益和效率是政策决策的一般参数。
效益是政策实施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目标的实现,体现政策所带来的利益的增加;效率考察政策在实现效益时所需消耗的能源、资源水平。
效用指人们在消费物品或劳务过程中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政策效用则是政策给目标群体所带来的这种主观感受。
对于效用的考察,更多地体现了政策目标群体、目标地区的特殊的主客观条件情况与政策效益的对应状况。
因此,采用效用作为城市规划决策的关键参数,更能适应城市规划和目标群体的密切联系,也能更全面地反映城市规划带来的社会总效果。
城市规划的效用不仅局限于规划对于当地居民、企业等群体所带来的主观感受,还应包括规划政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特征、周边联系等特殊条件的回应性上。
城市规划政策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点,空间资源必须根据城市的特殊条件进行针对性地部署,才能利于城市自身的发展,任何照搬照抄都将带来效用的极大损失。
例如“世界城市”的定位、文化街区的设计等都是难以复制的,否则定位失误不利于城市各项目标的实事求是的设定,街区特色的照搬也会失去它原来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和地方性特征。
2风险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且空间影响范围巨大,例如一些规划项目可能带来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生物损害和社会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规划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必须进行充分、全面、科学地评估,将规划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上进行衡量,对于风险较大的规划方案和项目,即便能带来短暂的经济效益,也必须采取审慎的决策。
3.灵敏性城市规划政策的实施年限较长,许多中长期的规划都要经历十年至二十年甚至更长的规划实施阶段,在此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变化:经济转型、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都难以预料且影响巨大,这要求城市规划政策应拥有较强的灵敏性,能在环境变化时灵敏、有序地应变,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回应性优秀的政策不应只是政策制定和分析者的偏好,而应该更多体现民众的政策意向,城市规划政策应体现城市不同团体对于城市建设的需求,对于民众的要求和建议要给予充分关注。
在对民众意见进行搜集归纳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对政策建议进行甄别、分类、梳理,并探讨不同群体建议的共性与冲突,给协调各方利益的规划政策的制定、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以上参数是城市规划决策的一般参数,对于城市规划体系自身来说,因规划类型、规划层次、规划目标的差异而会涉及到不同的目标群体,所要解决的城市关键问题也有差异,所涉及到的政策决策参数也应做更具针对性的选择。
三、几种典型的政策决策方式选择在政策决策方法选择时,需要首先分析城市规划的项目特征,根据性质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政策决策常常可以划分成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这三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政策环境,并需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
时下,我国城市规划现行决策中已经较多运用因子分析、外推、层次分析等方法进行确定型决策,对于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运用很少。
鉴于不确定型决策随机性因素过多,在一般的城市规划项目中应尽量避免,因此本文在此主要探索几种风险型决策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项目常常面临着多目标的追求,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方面效益,涉及人口、土地、交通、产业等多面因素。
此外,城市规划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需要估计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些规划项目的未来前景中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存在,而这些因素又非常重要,需要权衡其发生概率和可能影响,然后据此来进行决策。
这体现了显著的风险决策特征,需要采取风险决策模式。
1.交叉影响分析用于前景预测交叉影响分析是风险型政策决策的常用方法之一。
对于规划前景中有若干因素影响的情况,可借助交叉影响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决策。
交叉影响分析的基本思路是:考察一系列新状况或者方案的发生概率,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从而对政策的前景进行预测,以助于进行决策。
这种方法弥补了一般决策方法中对于方案和情景之间相互影响的忽视,对决策中的相关事件作了更全面的分析。
例如,为了促进新城区的有序开发、增进人气和活力,需要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完善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管线和医疗、教育等市民生活的基本保障设施;二是积极促进新建住房的入住,提高社区的入住率;三是构建多元商服网络,促进购物、邮政、金融、餐饮、休闲等多样化空间的建设。
在制定规划时,政府需要预测三个方面的呈现概率和发展前景,由于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某一方面的发展会影响到另外两方面的发展情况:基础设施的完善、商服网络的建设有利于居民人住率的快速提高,人住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商业的入驻。
在此类情况下,可以通过交叉影响分析来更准确地预测三者相互作用之后的发生概率。
假设这三个事件分别为A,、A2、A,,单独预测的出现概率为P】、P2、P3,则可建立如表1的影响矩阵,上升的箭头符号代表正向的影响。
表1交叉影响方向矩阵具体影响的强弱可以通过咨询专家意见获得,评判标准一般建立无、弱、强、很强四级,用O-1之间的数字(0,0.5,0.8,1)S值来表示,用K(+l、一1)来表示影响的方向,正向影响为+1,负向影响为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