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70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河道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明确治理的需求和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相关决策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意见。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专家访谈和模型分析等多种手段。
2.1 调查研究在研究开始阶段,我们对所研究的河道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了河道的基本信息、治理前的现状以及治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2.2 数据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河道的污染程度、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河段的数据,我们评估了治理的优先级和难度。
2.3 专家访谈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河道治理的可行性,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
通过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治理的目标和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
2.4 模型分析为了评估河道治理的效果,我们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利用模型对不同治理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治理后的水质改善程度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3. 研究结果3.1 河道现状分析根据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所研究的河道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水质状况较差,其生态环境亦受到了严重影响。
3.2 河道治理的可行性评估基于数据分析、专家访谈和模型分析的结果,我们评估了河道治理的可行性。
根据不同治理方案的效果和成本,我们确定了治理方案的优先级和可行性。
3.3 河道治理的决策支持通过研究的结果和分析,我们为相关决策部门和机构提供了治理方案的决策支持。
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建议,包括治理目标、治理方法以及相应的投资和预期效果。
4.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河道治理是必要且可行的,对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优先治理河道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逐步扩大治理范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河道的日常巡查和监测;•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河道治理的效果和成效。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汇报人:日期:•项目背景•项目目标•技术方案目录•项目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评估•风险评估与对策•可行性综合评价与结论项目背景01当前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存在黑臭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河道现状水质生态系统受损安全隐患河道水生生物群落受到较大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部分河段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030201河道现状介绍治理后可显著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改善水质恢复水生生物群落,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创造亲水空间。
生态修复治理滑坡、泥石流等隐患,保障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消除安全隐患河道治理的必要性通常是当地政府或水利部门,也可能是企业或社会组织。
改善河道水质、恢复生态系统、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河道整体环境品质及生态服务功能。
项目发起人及目的项目目的项目发起人项目目标02改善河道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增强生态功能提升河流景观,打造绿色旅游资源总体目标恢复河道生态,提高生物多样性河道水质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提升河流景观,打造优美旅游景点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01020304具体目标与指标重点河段整治与保护生态修复与保护防洪体系建立与完善河流景观提升与旅游开发全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范围技术方案03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工程技术水质改善技术水生生物恢复技术河道治理主要技术手段01020304通过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
建设河岸防护工程、疏浚工程等,改善河道水环境。
采用生物过滤、化学反应等手段,降低河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通过放流鱼苗、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
水质改善技术的创新应用新型水质改善技术,提高水质改善效果。
水生生物恢复技术的创新采用新型水生生物恢复技术,提高水生生物恢复效果。
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采用新型生态修复材料和技术手段,提高生态修复效率。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技术实施计划与时间表技术实施计划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计划。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标题: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与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为了改善河道的水质、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本项目旨在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该项目将通过清淤、疏浚和河床加固等手段,恢复河床的正常截面形态,优化水流走向,从而减少河流淤积,提高河道的运水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区划与划分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将河道及周边的污染源、河岸整治等分为若干个区域,并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分别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2.河道清淤与疏浚通过机械清淤和人工疏浚的方式,将河道内的淤泥、杂物等清除,恢复河道的正常截面形态。
同时,还需加强对河道的日常巡查和清理,确保河道始终保持通畅。
3.河床加固与整治对于河床坍塌、侵蚀、沉积等问题,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包括加固河床的水工结构,引导水流的稳定排泄,防止河床坍塌和侵蚀,增加河道的稳定性。
4.河岸整治与绿化对于河岸的整治,包括堤防修筑、护坡绿化、岸线修整等。
同时,进行植被覆盖和绿化,以增加河岸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5.河流水质治理针对河流的污染源,加强监测和排查工作,通过治理河道两岸的污水排放口、河道入口的污染源,减少河水的污染物输入。
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对河道的水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治理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所采用的河道综合治理方案,已经在其他地区得到了成功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关技术手段经过实践验证,成熟而可靠,具备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包括投资回报率和项目的经济效益。
通过综合分析,本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治理后的河道可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土地价值,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社会可行性四、总结本项目的实施方案基于对河道的综合治理需求分析,通过清淤疏浚、河床加固与整治、河岸绿化等措施,旨在改善河道的水质、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河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直排河道,导致河水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另一方面,城市河道改造不及时和不完善,使得河道整体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对河道进行治理和改善,已成为当前市政工程、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综合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将对现有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治理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力求为河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目的1. 调查现有的河道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2. 基于当前的技术和资源,制定河道治理的可行性方案;3. 评估不同治理方案的效果和风险,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4. 探讨河道治理的长期发展路径和策略,促进城市河道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三、调查分析1. 对现有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污染源、水质情况、河道生态环境等方面;2. 分析现有治理工程的成效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 探讨城市规划、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因素对河道治理的影响,为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治理方案1. 基于调查分析的结果,制定河道治理的可行性方案,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考虑;2. 分析不同治理方案的优劣势,综合评估各方案的风险和成本;3. 探讨治理方案的实施路径和可行性,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4. 比较不同方案的效果和影响,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发展策略1.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探讨河道治理的持续发展路径,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2. 分析治理工程的长期维护和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3. 探讨河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包括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六、结论与建议1. 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和发现,提炼出具体的结论;2.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河道治理的相关建议,包括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3. 强调河道治理的长期性和综合性,提出加强规划、协调各方力量的重要性。
XXX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性质 (1)1.3建设地点 (1)1.4借款人(项目建设单位)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2)1.6编制依据及范围 (2)1.7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 (4)1.8工程建设必要性 (5)1.9项目功能定位及建设规模 (6)1.10水文气象 (7)1.11工程地质 (7)1.12工程规划设计 (8)1.13项目实施 (10)1.14工程占地和移民安置规划 (11)1.15环境保护设计 (11)1.16水土保持设计 (12)1.17工程管理 (12)1.18项目招投标 (13)1.19投资估算及项目融资方案 (13)1.20财务评价 (13)1.21结论与建议 (13)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6)2.1项目提出的背景 (16)2.2必要性分析 (17)2.3可行性分析 (18)第三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 (20)3.1流域概况 (20)3.2气象 (20)3.3水文基本资料 (21)3.4洪水 (22)3.5设计洪水位 (24)3.6施工洪水 (26)第四章工程地质 (27)4.1前言 (27)4.2区域地质概况 (28)4.3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29)4.4堤防工程地质分类及评价 (30)4.5天然建筑材料 (31)4.6结论及下步工作建设 (32)第五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34)5.1工程相关背景 (34)第六章建设方案研究 (39)6.1工程等别及标准 (39)6.2防洪堤设计 (39)6.3治涝工程设计 (54)6.4雨水工程建设方案 (54)6.5污水管道设计 (57)6.6工程建设内容及工程数量 (62)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 (64)7.1施工条件 (64)7.2施工导流 (66)7.3料场的选择与开采 (68)7.4主体工程施工 (68)7.5施工交通运输 (71)7.6施工工厂设施及劳动力计划 (71)7.7布置原则 (73)7.8施工总进度 (73)7.9主要技术供应 (73)7.10施工组织管理 (74)第八章土地利用及移民搬迁安置方案 (76)8.1编制依据 (76)8.2项目土地资源论证 (77)第九章环境保护设计 (81)9.1综述 (81)9.2环境保护设计 (82)9.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87)9.4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89)第十章水土保持 (90)10.1水土保持设计编制依据 (90)10.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92)10.3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92)10.4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及防治措施 (98)10.5水土保持监测 (107)10.6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09)10.7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109)10.8综合结论 (110)第十一章工程管理设计 (112)11.1工程建设期管理 (112)11.2工程运行期管理 (113)11.3管理制度 (117)11.4非工程防洪治涝措施 (117)第十二章项目招投标 (119)12.2实行招标投标制的优点 (119)12.3本工程招标的范围 (120)12.4招标程序 (121)12.5招标方式 (122)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及项目融资方案 (123)13.1工程简要概况 (123)13.2编制依据 (123)13.3编制说明 (124)13.4投资估算 (124)13.5项目融资方案 (127)第十四章还款来源评价分析 (129)14.1还款来源 (129)14.2土地市场分析 (129)14.3净现金流预测 (130)14.4偿债能力分析 (130)第十五章社会效益分析 (132)15.1社会效益 (132)15.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 (133)15.3社会评价小结 (133)第十六章结论、建议及说明 (134)16.1结论 (134)16.2建议 (135)16.3说明 (136)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XXX河道综合治理工程1.2项目性质既有法人新建项目按本项目建设性质以及项目与企业原有资产关系,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一、引言自古以来,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直是人类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改善其水质和水流状况,保护河岸,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水资源利用条件。
本研究旨在对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该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程目标该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目标包括:1.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改善河道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3.改善水流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固河岸,保护沿岸房屋和基础设施。
三、工程内容和方案根据河道的特点和问题,本工程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淤泥清淤:对河道中的淤泥进行定期清淤,减少淤积对水流状况的影响。
2.河岸加固:加固河岸,防止冲刷和塌方。
3.河道疏浚:对河道进行定期疏浚,保持良好的航道。
4.水质治理: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改善水质。
5.洪水调节工程:建设洪水调节池,调节洪峰流量,减轻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6.生态恢复:在河道两岸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四、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本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但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经济回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好的灌溉条件,增加农业产值。
-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旅游业和渔业的收入。
-加固河岸,保护沿岸房屋和基础设施,减少修缮费用。
-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节省救灾资金。
2.社会可行性:本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对洪水和水污染的安全感,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工程建设过程也将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环境可行性:本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善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通过河道疏浚和水质治理等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改善水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珍稀物种。
同时,河道两岸的生态恢复措施也将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工程风险分析1.自然灾害风险: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自然灾害的风险,如洪水、地震等。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淤积、堵塞等。
为了改善城市河流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做好河道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治理,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确保水生态系统健康。
二、项目内容和技术方案1.河道清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除淤泥,恢复河道原有的水流能力。
2.河道排污与水质改善:优化河道的排污系统,引进先进的水质改善技术,提高河道水质。
3.河道景观提升:在河道两岸美化和修建绿化带,改善河岸环境,提升居民休闲娱乐体验。
4.河道防洪措施:修建防洪堤坝,加强河道的防洪能力,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河岸整治:对河道两岸建设规划安全的居住区,完善交通建设,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社会环境可行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该项目可有效改善河流水质和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2.经济可行性:该项目实施需要一定的财政投入,但从长期来看,治理后的河道将成为城市的独特资源,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推动力。
3.技术可行性:河道综合治理项目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清淤、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等,这些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政策可行性: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出台很多政策和规定,鼓励和支持城市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评价和监督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四、项目实施计划和预期效益根据上述分析,本项目可行性较强,具体实施计划如下:1.第一年: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研究。
2.第二年:申请项目立项,筹措项目资金,启动项目实施。
3.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技术方案实施河道治理工程。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项目的认可和支持度。
4.第六年及以后:进行项目效果评估和巩固,做好长期维护和管理工作。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和河道堵塞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河道治理项目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报告旨在对城市的河道治理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对城市的主要河道进行治理,包括河道清淤、水质治理、河道岸线绿化等工作。
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清除河道中的泥沙、垃圾等杂物,恢复河道的自洁能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水环境质量;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打造城市生态廊道。
三、项目目标1.改善水质: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河道污染源的排放,提升河道水质。
2.减轻水患风险:清淤工程能够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的发生。
3.提升城市景观:通过河道绿化工程,打造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的生活质量。
4.增加旅游资源:改善河道环境后,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当前,我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改善水质、减少水患风险,符合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河道治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国内外都有丰富的治理案例可供借鉴,技术实施上可行。
3.经济可行性:河道治理项目可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提升河流的生态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4.社会影响:通过河道治理项目,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项目实施方案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
2.进行前期调研,明确项目现状、问题和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3.开展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评估和经济分析等。
5.按照项目计划实施各项工作,包括河道清淤、水质治理和岸线绿化等。
6.定期检查项目进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六、风险分析和对策1.技术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告旨在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可行性作出全面论证,为项目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内容与方法本次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清淤、修建护岸、疏浚河道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等,旨在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品质。
项目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地勘察、数值模拟和环境评估等。
三、项目可行性论证1.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人口增长情况和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该河道的治理对于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经过实地勘察和数值模拟,结合相关理论和经验,可以确认项目所采用的河道治理工艺和方法是可行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3.经济可行性:通过对项目的投资规模、工程造价、运营维护成本和收益的评估,可以得出该河道治理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
4.社会可行性:河道治理工程将有效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5.环境可行性:项目将通过清淤、疏浚和恢复湿地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
四、风险与对策1.工期风险:河道治理工程可能会遇到施工期间的恶劣天气和不可预见的情况,从而导致工期延误。
项目管理团队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备用预案、加强施工监管等。
2.资金风险: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涉及到资金筹措、财务管理和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风险。
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增加项目资金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3.环境风险:河道治理工程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风险。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河道遭受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和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并保护和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
二、项目内容与方法1.河道清淤和水质净化:针对河道淤积和污染问题,采取清淤和水质净化措施。
清淤工作包括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以恢复河道的水流能力。
水质净化则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湿地自然净化系统,以清除污染物质并改善水质。
2.河道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湿地植被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水生态环境。
这包括重建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加鱼类、鸟类等河道生物。
3.建设生态园区和游憩设施:在河道周边建立生态园区,以提供休闲和娱乐设施,并增加人们对河道的保护意识。
这包括建设公园、步道、观鸟台等设施。
4.提高水资源管理和监测能力:通过对河道水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对水质和水量的监管能力,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将带来多重经济效益。
清淤和水质净化措施将改善河道的水质,增加可供居民使用的清洁水源。
河道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园区将提供旅游和休闲设施,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此外,项目还将带来就业机会。
2.社会可行性:河道生态治理项目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供给和旅游设施。
同时,通过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
3.环境可行性:河道生态治理项目能够显著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清淤和水质净化措施将清除污染物质,提高水质。
生态修复措施将恢复湿地和水生植被,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四、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河道现状评估和规划设计等。
2.中期实施:包括河道清淤和水质净化、河道生态修复等。
清淤和水质净化工作可以分阶段进行,以确保正常的水流。
3.后期管理与维护:包括生态园区和游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河道水质和生物监测等。
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河综合治理工程1.2 承办单位:市建设委员会1。
3 承办单位负责人:****1.4 承办单位概况市建设委员会是主管市城镇基础建设的国家执法单位。
近年来市建委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征用和各项建设规划管理,严格按《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以及城市规划有关行政法律、规范、规定以法执政,为市的城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
5编制依据(1)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6年9月7日第6号文《市政府第6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市政府第21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3)亳政办[2006]53号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4)《市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5)《河截流工程初设技术方案》;(6)市建委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
1.6 编制范围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布局、建设条件、工程设计、节能环保、组织管理、实施计划、投资概算、经济及社会效益评价等.1。
7项目概况1。
7.1工程选址市河治理工程选址于河市城区段,其北起涡河,南至南二环路,全长9550米,覆盖范围包括河两岸延伸30米范围。
1。
7。
2建设内容项目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河底清淤、截污工程、河坡整治、亮化、河岸绿化、人行休闲道路铺设、节点景观及泵房、配电房辅助设施建设八个方面。
1。
7。
3建设规模河底清淤320.88万立方;截污管道铺设23.875km,其中主干管19。
1 km,支管4.775km;河坡整治面积191000㎡,二级平台建设面积34380㎡,自由活动大空间平台面积12000㎡;干砌石块和湿砌块石体积19100m3,斜面护坡石块11460 m3、垫层820 m3;路灯、草坪灯、景观射灯等691739个;人行休闲道路铺设57300㎡;节点景观及泵房、配电房共计3000平方米;拆迁还原3000平方米。
1。
7.4项目实施进度本工程预计从2008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至2009年12月底结束。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水流不畅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环境上的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计划进行河道治理工程,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
本报告旨在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目标和意义1.目标:通过河道治理工程,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和水流状况,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市民的生活质量。
2.意义:河道治理工程有助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1)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和水质监测技术,能够有效治理河道的水质问题。
(2)通过工程措施,如河道疏浚、河床整治等,可以改善河道的水流状况。
(3)利用生态恢复技术,如湿地修复、河岸生态修复等,可以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
2.经济可行性:(1)河道治理工程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增加旅游和商业活动,带动经济发展。
(2)改善水质和水流状况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水处理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
(3)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投入,可以实现工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3.社会可行性:(1)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市民对工程的知情、参与和控制权,增强工程的社会认同感和可持续性。
四、实施方案1.河道水质治理:(1)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进入河道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2)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
(3)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修复等,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
2.河道水流状况治理:(1)进行河道疏浚和河床整治,保障河道的通畅性和水流速度。
(2)加强河跨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河流的断面利用率。
3.河道生态环境治理:(1)开展河岸带生态修复和植被改造,提升河道的景观品质。
(2)加强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利用科学手段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规模的增加,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报告力求通过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为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旨在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治理效果,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研究背景过去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严重的水质污染、河岸侵蚀和滩涂淤积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三、研究目的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实地考察,我们将综合各项指标,权衡利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确保河道整治工程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四、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了综合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对河道整治工程进行评估;成本效益分析法则用于评估工程投资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五、可行性评价结果在政治方面,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利于政府提高环境质量,树立良好形象,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因此,从政治角度看,该工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经济方面,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发现河道整治工程虽然需要巨额投资,但在长期运行中可以带来诸多经济效益,比如改善水质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价值,河道周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从经济角度看,该工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社会方面,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将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清洁的河道和美丽的河岸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健身场所。
此外,工程的实施将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从社会角度看,该工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环境方面,河道整治工程将改善水质,降低水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河岸侵蚀和滩涂淤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XX县区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XX县区位于省市,是该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河道污染问题成为当地民众关注的焦点。
为改善当地河道环境,提升城市品质,XX县政府决定对XX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河道水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从而打造宜居生态城市。
二、项目目的本项目主要目的是对XX县XX河道进行全面治理,包括河道清淤、河道疏浚、河道绿化等工程,以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河道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三、项目内容1.河道清淤:对XX河道进行淤泥和垃圾清理,提高河道流畅度,减少污染源;2.河道疏浚:对XX河道进行疏浚工程,确保河道畅通,降低洪涝风险;3.河道生态修复:沿河道进行绿化工程,种植各类树木和草本植物,提升生态环境;4.河道景观改造:打造河道景观带,增加休闲设施,提升城市品质。
四、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约为XX万元,其中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设备购置费用、人员工资费用等。
五、经济效益1.环境改善:通过河道治理,可提高河道水质,减少污染,改善河道周边环境;2.旅游发展:打造美丽的河道景观带,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3.城市形象提升: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吸引力,助力城市发展。
六、社会效益1.居民生活改善:改善河道环境,提供更加清洁、美丽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2.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河道治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3.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项目风险1.建设周期风险:施工周期长,天气因素容易影响工程进度;2.技术风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技术难度,需要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八、总结与建议XX县XX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环保工程,能够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为当地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河道整治工程是指通过利用工程措施,对已破坏的河道进行疏浚清淤、加固处于危险状态的河岸、改造不规则的河床,以及提高河道水质等一系列工程活动,以达到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等目标的工程项目。
二、可行性分析1.财务可行性通过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提高河道的水利效益,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和城市供水能力,减少水资源浪费。
这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河道整治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沃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进一步增加经济收益。
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河道整治工程是可行的。
2.技术可行性目前,河道整治工程已经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包括土石方、淤泥清理、河道加固等。
这些技术方案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方案也不断涌现,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应用,进一步提高整治效果。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河道整治工程是可行的。
3.市场可行性河道整治工程的市场需求很大。
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大了对河道整治工程的需求。
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使得对河道整治工程的需求更加迫切。
因此,从市场角度来看,河道整治工程是可行的。
4.环境可行性三、项目风险分析1.工期风险2.投资风险3.环境风险四、总结综上所述,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在财务、技术、市场和环境方面都具备可行性,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工期计划,加强投资管理,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道整治工程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和提升河道的水质、水量和流量等因素,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洪水、提供可持续水资源的目的。
本文将对某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河道概况此次河道整治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位于某地的X河。
X河总长度约为XX公里,流经多个城市和农田,水质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工程旨在恢复和改善X河的水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水资源。
三、问题分析1. 水质污染:X河流域存在大量工业废水和市区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2. 河道淤积:由于长期缺乏维护,X河出现了严重的淤积现象,不仅影响水流畅通,还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3. 生态系统恢复:X河的生态系统各项指标均严重不达标,需要通过整治工程来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
四、可行性分析1. 水质改善:本工程将通过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和改造工业废水排放管道等措施,有效减少污水对X河的污染,提高水质。
2. 淤积清理:通过机械疏浚和土地整治等方法,清理X河的淤积物,恢复河床的通畅,减少洪水风险。
3.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和生物,加强河道的生物修复能力,提高水生态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预期效益1. 水质改善:通过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道改造,X河的水质将得到显著提升,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将得到保障。
2. 洪水防治:清理河道淤积物将提高河道的持水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3. 生态环境改善:X河的生态系统将逐步恢复和改善,水生植物和生物的种群得以繁衍,生态平衡将得到有效维护。
六、可行性评价根据对X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研究和分析,本工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在各种措施的支持下,X河的水质将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成为一片自然景观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七、项目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明确河道整治工程各个阶段的任务和里程碑。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背景和相关情况:我国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主要是针对现有河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和综合治理,以提高水域环境质量,促进水生态平衡,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提升水域的综合利用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我国的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浪费、水生态退化等问题,亟需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水环境状况。
项目目标和可行性分析:本项目旨在对条城市内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以下目标:1.改善水环境质量:通过河道清淤、底泥处理、水质净化等措施,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域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设立水资源监测与调控系统,优化水资源分配,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3.促进生态建设:建立起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增加河道的湿地保护区和水生态保护区,恢复河道的水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4.提升水域的综合利用价值:通过建设河道景观带、沿岸休闲娱乐设施等,打造出适应城市居民需求的河道文化带,提升河道的旅游和观赏价值。
可行性分析: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对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下:1.技术可行性:针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并具备成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清淤、水质净化、沿岸景观设计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通过对项目的投资与收益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建设河道景观带等项目,可以带动周边的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提高水质,可以降低用水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3.社会可行性: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能够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将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就业状况,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项目实施方案和风险控制:项目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前期调研:通过对河道现状、水环境问题、社会经济背景等进行调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措施。
最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研究背景和目的河道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水系,对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原因,河道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必要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最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2.可行性研究方法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根据研究发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以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生态系统稳定性。
4.工程技术方案针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1)水质治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改善水质。
(2)河岸和河床整治:加强河岸和河床的固定和保护,减少土地沉降和河道侵蚀。
(3)湿地建设:在河道两侧合适的区域建设湿地,增加水资源的蓄积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修复:对河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和保护种群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5.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发现该工程可以带来以下效益:(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质和恢复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保护生态环境: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3)促进产业发展: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6.可行性风险评估为了评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风险,本研究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主要风险包括资金不足、技术难题、社会抵制等。
采取适当的措施和管理方法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7.结论本研究认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目前的环境背景下具有可行性。
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然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风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最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项目名称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背景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2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等有关规定及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围绕北京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拟通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推进镇观光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设计依据1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2北京市县统计年鉴2011;3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2012;4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5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6项目区影像图及1/10000地形图;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项目建设单位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实施;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镇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护坡工程、护村坝工程、景观跌水工程、河道护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围栏工程、防洪道路工程、登山步道工程、安全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生态经济林工程、生态管理房工程、输配电工程、区域环境整治工程等;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周边农业设施改造、防洪道路硬化提升、林业多向治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改造及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本项目河道疏浚3000m,防洪护坡10500m2,护村坝1400m2,景观跌水工程4座160m,河道护砌1600m,节水灌溉150亩,安全围栏2500m2,防洪道路工13450m2,登山步2700m2,安全防护林4000株,水土保持林70亩,经济林50亩,生态管理房4座,输配电设备4套,区域环境整治13340m2;具体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表: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量表建设周期项目从2012年4月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5月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准备及初步设计工作,2012年5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前准备工作;项目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2012年10月31日完成工程,总工期154天;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资金筹措:全部申请财政资金;工程管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从初步设计至竣工验收的阶段为项目的建设期;在此期间,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镇政府具体负责工程施工;本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投资由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一部分,另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分别由北京市、县在地方年度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镇做好投劳折资部分的劳力组织和管理;做到专款专储、专款专用,保证配套资金定额到位,并严格执行三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按期完工;综合评价通过对项目区河道及河道周边生态进行综合治理,疏浚现有河道、新挖排水河道,并对河道进行岸坡护砌和高边坡治理,有利于河道行洪畅通,有力保障河道两侧居民和农业设施安全;河道一侧道路硬化有利于防洪排险交通运输,同时有利于当地居民出行方便和生态防护;对河道一侧部分农田进行滴管改造,有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和稳产增收;采用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林业措施对河堤加固和绿化、对当地生态保持和修复及创造新的经济来源起到应有作用;总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治理提升环境设施,资源优势、项目优势和政策优势,实现从环境自然和人为破坏到整治修复和自我恢复的转变,有利于人水和谐,有利于生态良性发展,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将在该地区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工程施工条件良好,技术难度不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第二章项目区概况项目区位置镇位于京北长城脚下,县东南端,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县的南大门;镇距县城约12km,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车行40min可达市区或首都机场;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与康庄镇毗邻、北部与大榆树镇相依,东部与井庄镇为邻;项目位于镇,涉及镇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县区域位置见图、项目区域位置见图;县区域位置图项目位置项目区位置图项目区自然条件2.2.1自然地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东邻怀柔区,南邻昌平区,西分别与河北省的怀来、赤城两县接壤;地理位置在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之间;北、东、南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库;中部为盆地,全县总面积1993.7km2,其中:山区面积1450.7km2,占%;平原区面积522km2,占%;全县共有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和16个居民委员会;镇地处盆地西南部,镇域东南部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关沟地势险峻;镇域北部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山前黄土冲积台地,地势平坦,间有荒沙河套和冲沟;全镇山地、丘陵、台地、平川均有分布,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最高峰有清水顶海拔1239m,最低点在镇域南部三堡村附近,海拔431m;全镇总面积99.4km2,山地约占70%;2.2.2水文气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少雨,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地带;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雨多有冰雹,有时出现伏旱;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年无霜期平原区为152-175天,冻土1m左右;陆面蒸发量400mm/年,水面蒸发量1666.2mm/年,多年平均气温8.5℃,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7.3℃,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3.1℃,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8.8℃,年日照时数为小时,光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3.0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年际变化大,最多年份为747.1mm,最少年份为274mm;镇位于京北塞外,常年气温比市区低2-5℃,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6℃,最低气温-18.9℃,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2.3℃,最高气温32.8℃;春季干旱,夏季多暴雨、冰雹,年均降水量354.4mm,全年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时数2813h;紧邻康庄风口,全年以北风、西北风最多,平均风速3.4m/s,属风沙治理区;2.2.3 社会经济状况截止到2009年,县共辖11镇4乡,376个行政村,万户,其中农业户万户;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人/km2;耕地面积31773.7公顷,人均耕地亩;2006年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1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林业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牧业完成产值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渔业完成产值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1年,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全县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345万元,同比增长%;总财力突破7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财政支出完成62544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0%;2.2.4土地利用及节水灌溉现状1、地形和土壤县内山脉属燕山山脉,一般海拔700~1000m,最高山峰海坨山海拔2241m,盆地、山前带一般海拔70~700m之间,地面坡度较陡,自然坡降1/50,冲沟发育,盆地全部为第四系堆积所覆盖,中部地势平坦,海拔高程500m左右,自然坡降1/100~1/1000,在山麓地带许多洪积扇连接起来形成洪积扇裙;县内山区多为中山,且地势较高,山地陡峭,其他属低山丘陵;褐土土壤类型约占全县土壤80%;淋溶褐土亚类分布在山上;石灰性褐土在山下和山前;潮褐土亚类分布在平原,地势较低的部位;在1000m以上是棕壤,海坨山顶2000m以上是高山草甸土,项目区基本为壤土、中壤土;2、种植结构、土地利用状况的粮食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严重地阻碍了种植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就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县农业重点产业规划”和县‘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思路,结合农业资源特点、发展农业的优、劣势分析、农业发展总体定位和产业选择原则,确定6 个重点产业:奶牛、蔬菜、马铃薯、干鲜果品、中药材、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将现有粮食型玉米种植转向饲用型玉米生产,通过发展畜牧业过腹增值,将经济效益差的品种转向种植专用型马铃薯或药材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逐渐向都市型农业转变;项目区背景本项目区位于西南部的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镇位于北京长城脚下,县南端;该镇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的南大门;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距县城约12km;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北部、东部分别与本县的康庄镇、大榆树镇、井庄镇为邻;是北京西北旅游经济带,镇域总面积,约70%是山地,30%为平原和丘陵,农业生产用地不足6%;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举世闻名的长城所在地;既有享誉世界的长城及野长城,又有多处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旅游产业在该镇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必须保护长城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整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地区集聚了众多市级、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是北京五大风沙治理区之一,京北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景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将突出体现“保护长城,生态建设,现代旅游设施与古老长城游览有机结合”的指导思想;以保护文物古迹为核心,挖掘景区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以彻底解决长期制约景区发展的“有景无区”的困扰,使旅游者“变游为住”,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使镇真正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胜地,旅游、休闲、会议度假基地;县旅游业的龙头镇的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位于镇西南部一条沟谷与镇区过渡地带,三个村庄沿着这条河沟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地势逐渐降低,沟南端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残长城,河沟全长4公里,三村村域总面积亩,其中耕地1876亩;总户数406户,总人口1019人;河道贯穿整个项目区,东沟村山场广阔,但耕地不足,南园、西拨子村人口密集;项目区主河沟全长4公里,河道淤塞严重,部分河道因其他工程施工完全填筑,部分河段边坡高达7m,如遇特大洪水,将危机三个村庄的居民和附近农田;整体农业观光优势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风貌存在部分残损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项目区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涵养,作为一个生态镇和旅游重镇,相对较少的耕地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之后显出的经济价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价值;由于旅游业兴起及常年以后灾害对周边植被破坏严重,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绿化美化环境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对河沟周边生态进行修复和治理,有利于整个地区生态修复和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第三章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3.1.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因其他是施工已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3.1.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按照修编后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县划分为“西部发展带”;即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结合其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要将县打造成为北京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3.1.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通过对项目区部门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3.1.4项目实施是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助力的需要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坚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资源发挥其长远商业价值所必需的,而生态观光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产业链条非常长,可以和农林产业紧密结合,镇古长城河道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整合山区资源,以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农林产业以及民俗旅游产业的局面,促进乡村逐渐退出以外出打工产业为主体的局面;同时由于当地农户能切实参与经济活动,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山区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当地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联系与协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因此,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部分硬件设施条件;3.1.5项目实施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项目区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处于无业或部分就业阶段,项目实施本身能吸纳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由于项目设施后,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和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而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的就业平台,因为它具有几大就业优势,第一,从业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只要身体健康,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事接待服务工作,从现有情况看,旅游从业人员从刚出校门的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均有分布;老年人做农家饭的手艺和年轻人的热情反而形成经营手段的互补,使人力资源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二,从业不受文化层次限制;旅游经营凭的是农家文化和农村生活的经验,可以没有更高的文化程度,也不必照按星级宾馆服务模式,有热情和真诚,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有不断进步的餐饮制作水平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从业者;第三,旅游从业者可守家待地,免有奔波,即前所说“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因此,旅游就业,不仅有吸引力,而且可以使农民逐步抛弃小农经济思想,确立自身的“投资、经营、市场”三个主体地位;所以拓宽旅游领域,规范发展旅游,就可以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项目建设可行性3.2.1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地农户的积极拥护,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地点处于镇,它的实施不仅可以疏通河道,行洪畅通,保障河道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有效地挖掘中低产田所蕴含的经济潜力,而且还能够优化和整合当地资源,提升当地生态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户收入,因此将肯定得到当地农户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的改造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把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为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随着农业综合整治事业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多年来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治理、多功能农业、深加工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广大群众进行生态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积极性;通过村庄综合整治,逐渐实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3.2.2基础资料准确,施工技术可靠,为项目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项目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资料,采用1/10000地形图、航拍影像图、实地调查勘测及室内量算汇总取得;水文、气象等资料应用项目区附近地区观测记录并结合多年平均气象值取值;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在县已经实施多年,参与项目的各个阶层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项目开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把握并及时处理,施工单位也是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能够对工程质量、进度全面负责,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设计,按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项目;同时为了使建设项目有序实施,当地农民也经过了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在了解当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项目的建设施工;3.2.3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着、经济效益良好,使生态环境、河道功能、设施农业综合优化,达到最大综合效益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 3.3公里河道得到疏浚和护砌,保障洪水畅通,维护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社会效益显着;节水灌溉改造工程设施有利于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经济效益良好;通过林业措施加强安全林栽种,水土保持林实施和生态经济林的补种,将修复项目区内毁损的生态林木,有利于生态功能恢复,生态效益明显;在项目实施当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际技能、提高群众的农业科技意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贯彻将有重要而深刻的提高与认识;第四章规划设计布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生态治理方针;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把防灾减灾、美化环境作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发;以村庄和居住聚集地为单元,以流域河道治理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龙头,从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生态治理防护体系入手,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构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工程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确定镇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主要建筑物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和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意见,同时结合镇整体规划相关内容,确定古长城河道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年,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年;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所在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规划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的原则生态环境是未来进行发展与竞争的重要资本,今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安排各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针,把预防和监督放在生态治理工作的首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预防监督和监测,坚决防止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开发建设项目等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发生;3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二〇一二年五月项目名称:**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编制人员:项目审核人员:公司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 - 1 -1.1 项目名称.................................................................................................... - 1 -1.2 项目背景.................................................................................................... - 1 -1.3 编制依据.................................................................................................... - 2 -1.4 项目建设单位............................................................................................ - 2 -1.5 项目建设地点............................................................................................ - 2 -1.6 建设内容与规模........................................................................................ - 2 -1.7 建设周期.................................................................................................... - 4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 -1.9 工程管理.................................................................................................... - 4 -1.10 综合评价.................................................................................................. - 4 -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 - 6 -2.1项目区位置................................................................................................. - 6 -2.2 项目区自然条件........................................................................................ - 7 -2.3项目区背景............................................................................................... - 10 - 第三章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 12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 12 -3.2项目建设可行性....................................................................................... - 15 - 第四章规划设计布局 ........................................................................................ - 18 -4.1指导思想................................................................................................... - 18 -4.2工程等级................................................................................................... - 19 -4.3规划设计原则........................................................................................... - 19 -4.4总体布局................................................................................................... - 21 -5.1河道疏浚工程........................................................................................... - 22 -5.2防洪护坡工程........................................................................................... - 25 -5.3护村坝工程............................................................................................... - 26 -5.4景观跌水工程........................................................................................... - 27 -5.5河道护砌工程........................................................................................... - 27 -5.6节水灌溉工程........................................................................................... - 28 -5.7围栏防护工程........................................................................................... - 38 -5.8防洪道路工程........................................................................................... - 39 -5.9 登山步道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0安全防护林工程..................................................................................... - 41 -5.11水土保持林工程..................................................................................... - 41 -5.12生态经济林工程..................................................................................... - 41 -5.13生态管理房工程..................................................................................... - 42 -5.14输配电工程............................................................................................. - 43 -5.15 区域环境整治工程................................................................................ - 44 -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 - 44 -6.1 施工条件.................................................................................................. - 44 -6.2 建筑材料.................................................................................................. - 46 -6.3 施工水、电、施工导流.......................................................................... - 46 -6.4 主体工程施工.......................................................................................... - 46 -6.5 施工总布置.............................................................................................. - 47 -6.6 施工总进度.............................................................................................. - 48 -7.1 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 49 -7.2 水土保持措施.......................................................................................... - 51 -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 - 52 -8.1 环境与社会影响预测.............................................................................. - 52 -8.2 施工期环境影响...................................................................................... - 52 -8.3 环境保护措施.......................................................................................... - 52 - 第九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 - 57 -9.1 组织机构.................................................................................................. - 57 -9.2 项目实施方式.......................................................................................... - 57 - 第十章项目建后管护措施 .................................................................................. - 59 -10.1 管理机构设置........................................................................................ - 59 -10.2 管理措施及办法.................................................................................... - 59 -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 60 -11.1 估算编制依据........................................................................................ - 60 -11.2 投资估算................................................................................................ - 60 -11.3 资金筹措................................................................................................ - 62 - 第十二章综合评价 .............................................................................................. - 63 -12.1 生态效益................................................................................................ - 63 -12.2 社会效益................................................................................................ - 63 -12.3 经济效益................................................................................................ - 64 - 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 - 65 -13.1结论......................................................................................................... - 65 -13.2建议......................................................................................................... - 65 -第一章综合说明1.1 项目名称**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1.2 项目背景**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2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等有关规定及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围绕北京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拟通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推进**镇观光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