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听听声音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具体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但往往缺乏对声音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到对声音的科学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需要什么介质传播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鼓、尺子、气球等物体的振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声音在空气、水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和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声音产生的条件;2. 掌握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长短是声音的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提高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声音产生的条件;2. 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长短是声音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录制好的不同音高、响亮程度和长短的声音片段;3. 不同物体的声音实验材料;4. 学生课前已阅读相应的教材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一段音乐或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5分钟)(1)设计实验:准备杯子、刀子、水、钉子等多种物体,学生一一敲击这些物体后,观察并记录下他们所发出的声音。
(2)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
3. 辨别高低音(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准备不同音高的声音片段,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音的高低。
(2)学生实践: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录制不同音高的声音片段,然后交换听,试图区分高低音。
(3)总结和讨论:学生交流实践结果和体会,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的高低是声音的基本特征。
4. 辨别响亮程度(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播放不同响亮程度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声音的响亮程度。
(2)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模仿和演示不同响亮程度的声音,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声音的响亮程度。
(3)总结和讨论:学生交流实践结果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响亮程度是声音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5. 辨别音的长短(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播放不同长短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声音的长短。
(2)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模仿和演示不同长短的声音,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声音的长短。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把全班分为A、B两组,分别向左、右转,背向而坐。
请A组某学生讲:“猜猜我是谁”,B组的同学在不回头看的情况下,猜出是谁讲的。
然后B组讲,A组猜。
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
师:你是怎样猜到是哪位同学的?生:从他的声音。
生:熟悉她的声音。
师:同学们都是根据声音猜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听听声音”。
揭示课题:听听声音二、倾听、感受声音师:现在我们倾听周围的声音。
让学生在教室里倾听周围的声音,学生认真的倾听。
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生:学校其他班读书的声音。
生:教师外面下雨的声音。
生:隔壁教室老师讲课的声音。
生:学校操场上同学们说话的声音。
生:老师讲课的声音。
生:风吹树叶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
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生:我们人类发出的。
生:大自然发出的。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声音,现在放给大家听听。
课件播放搜集的声音。
师:声音有大自然发出的,人类活动发出的,还有各种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
师: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把你平时生活中听到的声音说给大家听听。
生:小狗、小猫发出的声音。
生:汽车发出的声音。
生:工地施工发出的声音。
生:小鸟的叫声。
生:唱歌、弹钢琴的声音。
生:小孩的哭声,老师讲课的声音。
生:物体相撞发出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生:有的声音好听,有的不好听。
生: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
生: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师:回答的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
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声音传播的我们耳朵里就听到了。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师:现在我们做实验,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使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
学生分小组实验。
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演示分别使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
生:我们这组使固体发出的声音是用小棒敲杯子发出的声音,使液体发出的声音是把瓶子的水倒入水槽中发出的声音,使气体发出的声音是吹口哨发出的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振动的物体(如鼓、尺子等)、介质(如空气、水等)、录音机、音响等。
2.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振动物体,如鼓、尺子等,并听取它们发出的声音。
引导学生发现振动物体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学生活动21.听听声音。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聆听。
2.心里默记。
3.拿出记录表。
4.学生展示。
我听到的声音记录表2.学生听人类活动的声音,谈感受。
(音乐、电锯、汽车...)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听。
2.作出记录。
3.学生听动物活动的声音,谈感受。
(鸟、虎、猫...)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
2.作出记录。
4.学生听大自然发出的声音,谈感受。
(溪流、海浪、雷电...)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
2.作出记录。
(学生可以口述)5.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为后面的探究作准备。
学生活动31.学生用词语描述声音。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记录。
2.展示交流。
2.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声音的种类,知道声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可以描述的。
教师活动21.教师:下面我们先听听声音。
(人类活动声、动物声、自然界的声音个2个。
)再把你听到的声音记录在表里。
2.教师播放音频。
3.指导学生填写声音名称(风、汽车...)。
1.教师: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1.教师:猜猜这又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1.教师:这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教师活动31.教师:我们刚才听了声音,也谈了对声音的感受,你能不能用词语描述声音呢? 下面,把你认为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词语写出来。
2.指导学生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充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声音的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41.学生听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听。
2.用手打节拍。
强、弱、高、低2.学生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语言描述。
2.交流。
我想知道声音的知识(如果时间紧,可以口述)教师活动41.播放“闪烁的小星星”。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扬声器、纸盆、尺子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实验记录、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5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让学生将纸盆放在扬声器上,观察纸盆的振动;实验二:让学生将尺子伸出桌外,拨动尺子,观察尺子的振动。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提问: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声音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吗?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揭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征及其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振动的物体、声音源等)、幻灯片、录音机、音响设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听一些不同的声音,如钟声、掌声、音乐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吹动不同长度的管子等,观察声音的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5.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征。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声音,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以及声音的特征。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实验结果,归纳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基本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声音的奥秘。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声音的传播和接收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浓厚,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和探究声音的特性。
3.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接收和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盆子、尺子、耳机等。
2.多媒体课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敲击盆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来源有哪些?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
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同时,介绍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人耳,还有哪些动物能听到声音?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 0.5-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
要点
一、导入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
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
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
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
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
样的。
将注
意力
集中
到声
音上。
二、
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
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
论。
聚焦
声音
的描
述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教科版新版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课堂实录教材:教科版新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起上好今天的科学课?生:有!!师:好,那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做个什么游戏呢?看一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猜猜我是谁?师:这个游戏怎么做呢?老师先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规则是:第一、第二组向左转,第三、第四组向右转,然后请一个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另一组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明白了没有?生:明白了。
生:猜猜我是谁?生:赵庆邦!生:鼓掌。
师:太容易了,谁来个难度大点的?师:请你来试一试。
生:猜猜我是谁?(学生压着喉咙说着)全体学生:都哄堂大笑。
生:赵奕涵!生:鼓掌。
师:请你来试一试。
生:猜猜我是谁?(学生用音乐课里的假声说着)生:宋文哲!生:鼓掌。
师:好,请大家转过来。
请坐下。
师:刚才我们一起做的这个游戏,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厉害,有的同学声音变了,你们都能猜出来,你是根据什么来猜的?生:我是根据他以前的声音。
生:我是根据他的变化声,他以前的声音也跟我变过,因为变过的声音里面,有一些是和以前原话一样的声音。
师:对,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各自的特点。
生:我是凭直觉猜的。
师: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听听声音》,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从身边的声音切入,贴近学生生活。
师:考考你的听力,我们周围有哪些声音?(全班安静,听周围发出的声音,约15秒左右)生:汽车的声音。
生:小鸟的叫声。
生:风声。
生:同学的咳嗽声。
师:刚才这么小的声音,大家听得很清楚,接下来听听这些是什么声音?师:(播放课件)这里有很多声音,你能听出是谁的声音吗?竖起你的小耳朵试试吧!生:狗叫声。
生:流水声。
生:青蛙叫声。
生:汽车喇叭声。
师:这些声音中,哪些是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发生的声音呢?师:在自然界、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生:歌声。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案 (2)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探究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动手实验,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但在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了解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合作,增强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盆子、毛巾等。
3.教学道具: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教师演示用尺子敲击桌子,让学生听声音,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的耳朵如何接收声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音叉、气球、尺子等器材,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有哪些特性?引导学生回答:音调、响度和音色。
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回声、隔音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说、做等方法,感受声音的存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倾听、观察、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学具: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让学生倾听,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5分钟)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写成观察日记。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猜猜它是谁,注意用耳朵仔细听师:你们是根据什么猜的?师:恩,你们是根据“汪汪”这种独特的声音判断是狗叫声,太棒了,一猜就对,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都能发出独特的声音,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听听声音》。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仔细听一听,此时此刻,在我们教室周围又有些什么声音,他们是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些声音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师:除了现在周围发出的声音以外,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是怎样的?(生补充,继续板书)总结:看来生活当中有很多很多声音,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实验一: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能够发出声音的仪器,出示音叉(板书),它有三部分组成,一个是U形金属叉,一个是木盒,还有一个就是橡胶锤,使用的时候你只要用橡胶锤敲击金属叉中间那个位置,音叉就能发出声音,大家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师:待会实验的时候,我们还要研究一个问题,展台出示实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下,待会儿,我们要轻轻击打音叉,和重重击打音叉,比较一下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音叉发出的两个音叉有什么不一样,请你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并记录到实验记录单的表格内。
另外实验的时候大家要注意敲的时候最好用手按住木盒,以免敲击时打翻木盒,明白了吗?生:领取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师下去巡回指导。
师:下面哪位同学上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们组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生:展台出示记录单,汇报。
师:谁来说说这组同学是用怎样的词语来描述声音的,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师:其他同学该有补充吗?根据学生补充师继续补充板书师:你们同意这几组的发现吗?这说明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在科学上我们把大家平时说的声音轻重,大小都规定为是指声音的强弱,所以我们经常说声音有轻有重有大有小其实科学地说是指声音有强有弱。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声音的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探究声音的奥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课堂上,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气球、尺子、乐高等。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雷声、鸟叫、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振动、介质等。
同时,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水等。
最后,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实验内容包括:a.声音的产生:用气球、尺子等器材,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振动的产生。
b.声音的传播: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教室的一端,另一组在教室的另一端,通过振动手中的器材,观察声音的传播。
教科版四上科学《听听声音》教案教案标题:《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声音的传播路径。
3. 学会使用科学术语描述声音的特性。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 声音的传播路径。
3. 声音的特性。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投影仪。
2. 实验材料:弹簧、铃铛、木块、绳子等。
3. 实验工具:橡皮榔头、铃铛等。
4.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不同声音的录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声音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到达我们的耳朵的。
Step 3:实验观察(15分钟)分发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让学生用橡皮榔头敲击弹簧,用铃铛摇晃等,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路径。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Step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和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术语描述声音的特性,如音量、音调和音色。
Step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通过课堂问答或小组竞赛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声音的理解。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为什么在太空中听不到声音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用科学术语描述声音的特性。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如用不同材料制作乐器,探究声音的变化。
2. 可以通过观察声音的波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等概念。
3. 可以进行声音传播路径的模拟实验,如使用绳子模拟声音的传播,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是否准确。
听听声音教学内容: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归类和鉴别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
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2.经历有关声音的实验过程。
获得“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等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1)物体发声活动——各种固体材料、瓶子、杯子、水等;(2)分辨声音的变化活动——相同玻璃杯4只、水、筷子等。
教师演示活动用:包含各种声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入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倾听周围的声音(1)教师先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再让学生倾听周围发出的声音。
(2)学生交流听到的周围发出的声音,并说明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3)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并让学生逐个说明发出声音的物体。
(4)学生交流听到过的其他声音。
(5)教师小结: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田野里的蛙叫蝉鸣声,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声。
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我们。
那么,这些声音中,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又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呢?(6)对声音进行分类。
(7)学生小组进行分类记录。
(8)各组交流记录表。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的活动(1)听听固体发出的声音。
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固体发出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和描述:用()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的特点是()。
(3)听听液体发出的声音。
想多种办法使水发出声音,听听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水的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4)学生交流和描述。
(5)听听气体发出的声音。
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什么办法使空气发出声音?(6)学生进行“使空气发出声音”的活动。
(7)讨论交流:从以上的活动中,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8)教师反诘:有人认为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声音,比如雷声就不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把全班分为A、B两组,分别向左、右转,背向而坐。
请A组某学生讲:“猜猜我是谁”,B组的同学在不回头看的情况下,猜出是谁讲的。
然后B组讲,A组猜。
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
师:你是怎样猜到是哪位同学的?生:从他的声音。
生:熟悉她的声音。
师:同学们都是根据声音猜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听听声音”。
揭示课题:听听声音二、倾听、感受声音师:现在我们倾听周围的声音。
让学生在教室里倾听周围的声音,学生认真的倾听。
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生:学校其他班读书的声音。
生:教师外面下雨的声音。
生:隔壁教室老师讲课的声音。
生:学校操场上同学们说话的声音。
生:老师讲课的声音。
生:风吹树叶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
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生:我们人类发出的。
生:大自然发出的。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声音,现在放给大家听听。
课件播放搜集的声音。
师:声音有大自然发出的,人类活动发出的,还有各种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
师: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把你平时生活中听到的声音说给大家听听。
生:小狗、小猫发出的声音。
生:汽车发出的声音。
生:工地施工发出的声音。
生:小鸟的叫声。
生:唱歌、弹钢琴的声音。
生:小孩的哭声,老师讲课的声音。
生:物体相撞发出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生:有的声音好听,有的不好听。
生: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
生: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师:回答的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
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声音传播的我们耳朵里就听到了。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师:现在我们做实验,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使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
学生分小组实验。
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演示分别使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
生:我们这组使固体发出的声音是用小棒敲杯子发出的声音,使液体发出的声音是把瓶子的水倒入水槽中发出的声音,使气体发出的声音是吹口哨发出的声音。
生:我们这组使固体发出的声音是用笔盒敲桌子发出的声音,使液体发出的声音是拿筷子在水槽里搅拌发出的声音,使气体发出的声音是用吸管在水槽里吹泡发出的声音。
师:小组讨论思考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生:声音都是由物体发出来的,声音离不开物体,没有物体不能有声音。
师:你说的真好,大家掌声鼓励他。
四、分辨声音的变化师:声音的方向、距离、大小、高低各有不同,现在我们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师:我们来做游戏听听不同方向发出的声音。
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中间闭上眼睛,老师点他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同学叫他的名字,让这位同学辨别是从哪个方向发出的声音,如果说对了大家对他说“你真棒”,如果说错了大家对他说“继续努力”。
进行游戏让学生感受不同方向发出的声音。
师:我们来做游戏听听不同距离发出的声音。
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前面闭上眼睛,老师点与他不同距离的两位同学叫他的名字,让这位同学辨别哪个离自己近、哪个离自己远,如果说对了大家对他说“你真棒”,如果说错了大家对他说“继续努力”。
进行游戏让学生感受不同距离发出的声音。
师:我们来做游戏听听声音的不同大小。
先请一位同学拍手发出声音,然后全班一起拍手发出声音。
做拍手游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大小。
师:现在小组实验听听声音的不同高低。
用三个玻璃杯装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棒敲玻璃杯发出声音,听听声音的不同高低。
学生小组实验。
请小组汇报、演示实验。
评析:学生能通过观察不同水位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高和底,锻炼了学生的自控和仔细聆听的科学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师:我们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
有哪些动听的声音?生:歌声。
生:演奏乐曲。
生:诗歌朗诵。
生:好听的音乐。
师:现在让大家欣赏一首动听的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会唱的一起唱。
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在家里倾听各种声音,并记录下 1分钟里发出声音的物体的名称。
评析:本环节渗透了美育,让学生从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声音。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二)科学知识1、通过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2、通过游戏、实验,使学生懂得声音有大小、远近、高低的不同,初步分辩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2.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教学理念】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处处着眼于以生为本,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活动中自己感悟。
【教法设计】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演示引导,实验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后小结。
【学法设计】倾听——观察——质疑,比较——分析,巩固归纳——演绎推理【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光盘一只,《记录卡》每人一张,塑料直尺、小鼓、小棒及笛子、唢呐、铜锣、腰铃等民族乐器各6个以上,两把口琴,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一小盆。
【教学预案】这是本单元第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尽量多地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然后说说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并分析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声音。
为了更好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加开放有效地进行科学学习及实验探究,我把学生分成6个大组,每组8人左右,桌上配置相关的学具和实验器材,各组组员推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创设情景,激趣揭题,5-6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光盘,让学生猜猜里面录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倾听与观察;播放一段大自然音乐,学生谈感受;播放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学生猜;揭题。
(教师板书:听听声音——奇妙的声音王国)二、学习新课(21-23分钟)1、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及填写《记录卡》,认识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发出声音。
6分钟请两位学生上台做游戏。
(学生甲正对全体学生分别做吃苹果、喝汽水、吹笛子的动作,学生乙背对学生甲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台下学生做评判同时填2(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直尺,让学生观察。
教师把尺子的一端放到桌子上面,并用左手压紧它,尺子的另一端伸出桌子外,然后用右手轻轻一打击,让尺子发出声音。
教师再实验一次(这次较用力打击尺子),让学生再观察一次,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2)提出假设:“声音有大小的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在各小组内充分地合作实践、研究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3)提出问题:声音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创设情境: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在播放过程中,教师一会儿故意把音量调小,让学生谈感觉如何(声音小);一会儿又故意把音量调大,让学生谈感觉又如何(声音大)。
教师边板书边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音量”。
(让学生齐读板书一遍)3、指导学生实验,认识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5-7分钟(1)教师出示一把口琴,让学生观察一遍。
教师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
请1~2位学生表演,师生共同欣赏。
(2)提出问题:这位同学吹的歌曲声音是什么样子的? (吹的声音不停地变化着高低)(3)得出结论: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三、巩固练习(5-7分钟)1、电脑投影,出示题目和要求:(利用各种乐器和实验器具发出各种声音)a、发出又高又响的声音。
b、发出高而小的声音。
c、发出低而响的声音。
d、发出又低又小的声音。
各学习小组充分实践,师巡回指导。
2、教师按照上述要求演示一遍,并用电脑投影板书。
3、教师赠送“礼物”,(老师边说边将几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激趣后用这几只玻璃杯子奏出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四、总结拓展,课外延伸(3-5分钟)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有哪些噪声。
2、学生谈噪音对人类的影响并讨论该如何减少噪音。
3、教育学生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良好习惯。
4、总结学习所得(学生齐读板书),质疑。
5、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数粒绿豆籽的矿泉水瓶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里面装的是什么?为什么只要轻轻摇晃一下就会发出声音呢?你们有什么办法设计—个实验使摇晃的声音变小或消失?(让学生充分发言)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去把这个实验做一做,并写好活动记录,下节课汇报。
将声音小、轻叫做声音弱,将声音大、重叫做声音强。
清脆、高亢的声音我们称为声音高,低沉,厚重的声音称为声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