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春日即事翻译和赏析-精选word文档 (3页)
- 格式:docx
- 大小:18.27 KB
- 文档页数:3
《春日》秦观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春日》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先从晚上的雨写起。
有了晚雨,放晴后的清晨便不同于一般的清晨,诗人的心情也就因之而格外开朗,对景物便充满了爱护与欣赏。
这时候,呈现眼前的是经过雨洗的碧瓦,格外苍翠,闪动着湿润的光芒;更可爱的是花:芍药花残留着雨珠,蔷薇花娇柔地斜倚着。
诗随着诗人的心情用上了拟人化手法,于是花草也显得多情善感,表现得十分细腻。
作品原文: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作品注释:1、丝:喻雨。
2、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
霁,雨后放晴。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参差:指瓦片的层叠。
5、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6、春泪:雨点。
作品译文:绵绵春雨,伴着轻微的雷声,飘洒了一夜,到清晨却已停息;一轮红日升起在东方,把柔和的光辉,投射在房顶层层琉璃瓦上,苍翠欲滴。
小园里,芍药花含情脉脉,花瓣上饱噙着隔夜的雨珠儿;蔷薇花斜躺着身子,伸出了嫩枝,是那么地娇慵无力。
作品鉴赏:这首诗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为你提供其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背阴乘槎漠漠春,小山深谷疑无人。
初晴细雨乱云散,万树深红千点分。
暖风拂林花满蕊,轻雨湿石柳含鳞。
小径闲人归寂寞,流莺时唱绕林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接下来,我会对每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背阴乘槎漠漠春:背阴指的是背阳坐下的凉爽之处,乘槎是指乘坐小船观赏景色。
漠漠春指的是春天显得模糊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整句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的宜人感觉。
小山深谷疑无人:小山和深谷都是指景色中难以涉足的地方,疑无人表示这些地方人迹罕至。
这句表达了春山静谧、人烟稀少的意境。
初晴细雨乱云散:初晴指早晨天空开始放晴,细雨乱云散则形容细雨点点洒落,云层散开的样子。
整句写出了春天常有的细雨和云散的景象。
万树深红千点分:万树指大自然中的树木,深红表示花朵盛开的颜色。
千点分指千千万万的花朵点缀了整个春天。
这句表达了春天中繁花似锦的美景。
暖风拂林花满蕊:暖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拂林表示轻轻触碰到树林。
花满蕊指春花盛开。
整句表达了春风拂面、花朵盛开的惬意感受。
轻雨湿石柳含鳞:轻雨指细小的雨水,湿石表示雨水打湿了石头。
柳含鳞则形容柳树上的新芽嫩绿如鳞片。
这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绿意盎然的景象。
小径闲人归寂寞:小径是指僻静而狭小的道路。
闲人指的是无事可做、悠闲自在的人。
归寂寞则表示归来后的寂寥孤单。
整句表达了春天小径上少有行人,寂寥孤单的氛围。
流莺时唱绕林春:流莺指鸟儿在树林间飞舞歌唱。
时唱表示它们歌唱的时机随机。
绕林春指它们围绕在树林间唱着春天的歌曲。
这句表达了春天鸟语花香、充满活力的情景。
通过对《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细腻婉约的诗意。
他巧妙地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每句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个春天的特点或场景,给人以愉悦和想象力的空间。
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流连忘返。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译文美丽的春光已经离去了大半,心中多少郁结幽情都难以诉说。
燕子筑巢未就,穿梭于寒食雨中衔泥筑巢,自己却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昏昏沉沉。
窗外的青草惦记着濂溪老周敦颐,几亩田园思念着涑水翁司马光。
我没有写招魂赋只能让屈原去独自狂啸了,姑且排列词句,酬答春天的`造化之工。
赏析:咸淳(公元1265—1274年)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白鹿洞书院堂长,他不做,以闲居山林为乐。
国破家亡之际,有力挽狂澜而杀身成仁者,也有隐遁山林以保全名节者,这首诗即作者为表现后者的心态而作。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春日醉起言志唐代:李白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译文: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注释: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yíng)。
前楹:厅前的柱子。
觉来眄(miǎn)庭前,一鸟花间鸣。
眄:斜视。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yīng)。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赏析:“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梦,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唯有育化万物又为万物归宿的“道”及普渡众生的“佛法”,才是真实的,永恒的。
春日即事(李弥逊)全诗赏析,原文翻译春日即事(李弥逊)原文及原文春日即事小丝丝欲网春,落狼藉近黄昏⑴。
车尘不到张罗地⑵,宿鸟声中自掩门⑶。
注释⑴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⑵张罗地:即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汲黯传》说,汉翟公官廷尉,宾客阗门,后来失势废官,门外可安置捕鸟的网罗。
⑶宿鸟:天黑归巢的鸟。
[2]白话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2]创作背李弥逊是一位正直的人士,曾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这首通过自己门可罗雀的冷落景象,寄托对世态冷暖、人心不古的感叹,应当作在免职以后。
[1]赏析此诗的前两句写眼前的春景。
时当晚春,细雨廉纤,像织就了一张丝网,想要网住春光。
这句是宋人以文为诗的典例,短短七个字,却有多层意思:小雨丝丝,描绘小雨飘飘洒洒,绵密轻飏,是一层意思;由雨丝的状貌,想到了真正的蚕丝,又是一层意思;由雨丝交织的状况,想到由丝织成的细网,是一层意思;由暮春时令及网,想到眼前的雨似乎想把春网住,即把春留住,又是一层意思。
这样写,层层递进,设想及比喻都十分新颖。
尤其是网春二字,道人所未道,令人拍案叫绝。
就这么一句话,便将感叹春日易过、逝水难回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而春天毕竟是留不住的,所以第二句放手写残春。
眼前是落花狼藉满地,天色黯淡,已近黄昏。
这句是景语,也是情语。
上句的小雨,这句的落花、黄昏,这清冷凄凉的境地,正如李清照词所表达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诗人正是借景吐露自己寂寞难忍的情愁。
上两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便因情写景。
首先用翟公罢官后门可罗雀的典故,说自己罢官后门前冷落的情况;然后写自己在归巢的鸟儿的鸣叫声中,关上了家门。
上句感叹世情冷暖,下句写寂寞无聊的哀伤。
宿鸟应上半的黄昏,以鸟声衬托前句门前的冷落,自掩门的自字,充满了落魄的感叹。
《春日即事》作者:吕本中朝代:宋代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注释】(1)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
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借以形容景象荒凉。
⑵探花期,看看花开得怎样。
⑶自无知,没有像花那样的秀气。
【简析】此诗抒写病起后所见的春日美好景象和寂寞相思的心绪。
开首展现了诗人病起看花的情景,点明了时令。
首句“病起多情白日迟” 直写作者病起后眷恋美好春光的情态。
白日迟”正是《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的那种初春阳光和舒的意象。
这里“多情”二字,更显得依恋不舍。
次句“强来庭下探花期” 强来”是从上句病起而来,写诗人勉强来到庭院,看看是否盛开。
颔联写庭院初春景象,而把诗人的情态融合在内。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和暖的春风轻轻地吹拂大地,园中池馆的积雪渐渐地消融了。
诗人倚栏凝望,领略着早春的风光,一直到太阳将落的时刻。
勾勒出一副情景交融的无声画面。
颈联承上进一步写景。
“乱蝶狂蜂俱有意”这是从李商隐“花须柳眼各无赖,紫李商隐蝶黄蜂俱有情”化出。
蝶和蜂,都是春天蓬勃生气的象征。
“兔葵燕麦自无知”一句暗用刘禹锡因看花题诗嘲讽朝廷权贵而遭贬的典故。
刘禹锡在《再游玄都观》诗序暗用刘禹锡因看花题诗嘲讽朝廷权贵而遭贬的典故。
刘禹锡在《再游玄都观》中说: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刘禹锡则以“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反衬“桃花净尽” 讽刺了政敌们“树倒猢狲散” 。
吕本中点化成功首先是创造出新的意境,表现作者病后眷念美好春光的情态,与李商隐几乎相反,而与刘禹锡则形同霄壤。
这里的“无知” 有意”上下相对举,情味深长。
蝶与蜂虽是有生命的小动物,但写成有“情意” 然而“兔葵燕麦”却“无知” 这是以无情衬托有情,言外含有不尽之意。
是以无情衬托有情,言外含有不尽之意。
尾联“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春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春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春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春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春日独酌二首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讬,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州间。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翻译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
太阳照耀着绿草,花儿在枝头散落飘飞。
孤云在日暮时还回空山,众鸟也各自还巢而归。
这些物体都有所寄托,我的残生却孤独无依。
对着这映在石上的月光,无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长歌沉醉。
我曾有修炼成仙的向往,也缅怀隐居江湖之间。
现在惟有对着面前的这壶酒,淡然万事而落得孤闲。
倚着高松且将弦琴横放,把着酒杯伫望着远山。
飞鸟在长空中飞尽,孤云在落日中回还。
只是悲伤我老衰如同这光景已晚,转眼间已成了凋悴的容颜。
注释水木句:咸本作水本。
误。
春晖,《太平御览》卷九九二晋傅咸《款冬花赋》:“华艳春晖,既丽且姝。
”彼物二句:陶渊明《咏贫士》诗:“万族各有讬,孤云独无依。
”歌醉: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醉歌。
全唐诗本注云:“一作歌醉。
”紫霞想:谓升仙。
陆机《前缓声歌》:“轻举乘紫霞。
”沧州间:谓隐居江湖。
且: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思。
全唐诗本注:“一作且。
”光:朱本作佳。
宿昔:早晚之意,谓时间短暂。
《晋书·裴楷传》:“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贫乏。
”秋颜,老衰的容颜。
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贫病来投当涂令李阳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转,起居有能,但终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吾生无依”的孤独。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古诗简介《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15首。
此诗写得轻松愉快,颌联用典饶有幽默感。
颈联造句颇巧,出句“城外”与“屋里”,对句“东家”与“西邻”均自相对仗,而又共同与邻句相对仗,这样便增加了语气流通的力度。
末句“种松皆作老龙鳞”,因是对出句“多岁月”的补充,但又作为一种意象。
此诗格调清新,别开生面。
多处用典,却贴切自然。
写景轻描淡写,如话家常,却轻描之中有致,淡写之中有奇,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翻译/译文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
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注释裴迪,王维诗友,早年同居终南山,后常伴王维隐居辋川,游览赋诗,琴樽相乐。
新昌里,即新昌坊,在长安朱雀街东自北数第八坊(见《长安志》)。
吕逸人:不详何人。
逸人,古代称隐居之人。
遇:会见。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绝:断绝,隔绝。
风尘:指尘俗的世事。
柳市,汉长安地名。
《汉书·游侠传》载:“万章。
字子夏,长安人也。
长安炽盛,街闯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号西城万子夏。
”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古诗春日即事翻译赏析《春日即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弥逊。
其全文如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前言】《春日即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以及风雨摧残而落花狼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全诗语言新奇,比喻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⑵张罗地:即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史记·汲黯传》说,汉翟公官廷尉,宾客阗门,后来失势废官,门外可安置捕鸟的网罗。
⑶宿鸟:天黑归巢的鸟。
【翻译】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鉴赏】此诗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首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张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
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满天丝雨想象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和比喻,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象。
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春日的丝雨容易唤起人们春光即失的寂寞惆怅,而含愁得思绪与小雨丝丝之间又存在某种形象上、意念上的联系。
因此由雨丝之网:愁绪之网,进一步联想到它欲网春,就非常自然了。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
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
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
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借指自己的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宿鸟反托出冷寂。
“自掩门”的“自”,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
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古诗春日的原文及译文赏析《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下面是关于古诗春日的原文及译文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
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
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项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
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
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
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
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集合15篇)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1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春日偶成》散译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
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春日偶成》注释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春日偶成》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
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春日即事》耿湋唐诗鉴赏第1篇:《春日即事》耿湋唐诗鉴赏春日即事(其二)耿湋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耿湋诗鉴赏耿湋宝应二年(763)举进士,不久任周至(今陕西周至)尉,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这是大历二年(767)前后的事。
《春日即事》这首诗,大约就写于此时。
一、二两句开门见山,写他此时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
屏居指不与人们交往。
“数亩”句说他居住在郊外,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清贫。
唐初著名的隐士王绩自号“东皋子”,这里有自比之意。
不同的是,古代的隐士如陶潜、王绩等人都是乐于隐居的,心境恬淡和平,耿湋却满腹牢骚。
“青春独屏居”这句话显然透露出了他心里的烦闷:这样的年华,这样的时节,正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应该饱尝生活乐趣的时候,而自己却不得不独自被排斥在这种生活之外,这该是多么不平!这句诗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下面两联,即从不同方面来叙说屏居生活的状况。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这是从人的关系方面说的。
慢,怠慢,不恭敬之意。
由于失去了官俸,仅靠几亩薄田生活,家境困窘,连僮仆都怠慢自己,不那么听使唤了。
因为没有了权势,连朋友都渐渐疏远自己,不那么来往了。
前人评这两句诗说:语言说穿了世故人情,当时就已经传诵人口了。
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春日即事(其二)》耿湋唐诗鉴赏春日即事(其二)耿湋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耿湋宝应二年(763)举进士,不久任周至(今陕西周至)尉,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这是大历二年(767)前后的事。
《春日即事》这首诗,大约就写于此时。
一、二两句开门见山,写他此时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
屏居指不与人们交往。
“数亩”句说他居住在郊外,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清贫。
唐初著名的隐士王绩自号“东皋子”,这里有自比之意。
不同的是,古代的隐士如陶潜、王绩等人都是乐于隐居的,心境恬淡和平,耿湋却满腹牢骚。
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篇)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篇)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一枝花·春日送别元代: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译文: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杨柳在丝丝微风中飘荡,梨花在点点细雨中绽放。
雨点随着花瓣飘落,柳条在风中显得格外疏朗。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春天过去了,谁也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
春天为什么走得这样快?请问司春的东君,谁能为春天景物作主。
注释: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yīng)花做主?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景物。
赏析: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别》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
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曲子的曲辞确实是“语极俊丽”。
开头四句,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
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
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
这四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为雨打,更因为风吹;柳条稀疏,因为风拂,也因为雨洗。
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隐隐的哀愁。
这种情绪,在“春事成虚”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梨花瓣落,春将归去,故云“春事成虚”。
这里的“无奈春归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将远去的“人”;同样,“春归何太速”一语,既是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
吴锡畴《春日》鉴赏《春日》译文及赏析《春日》是由吴锡畴所创作的,“幽情”是全诗的主题,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日》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日》宋代: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春日》译文美丽的春光已经离去了大半,心中多少郁结幽情都难以诉说。
燕子筑巢未就,穿梭于寒食雨中衔泥筑巢,自己却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昏昏沉沉。
窗外的青草惦记着濂溪老周敦颐,几亩田园思念着涑水翁司马光。
我没有写招魂赋只能让屈原去独自狂啸了,姑且排列词句,酬答春天的造化之工。
《春日》注释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寒食:即寒食节。
中酒:受到酒的伤害。
逆:迎接。
濂溪老:指周敦颐。
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私:偏爱。
涑(sù)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
他曾写《独乐园记》,记载了这一悠闲自得的生活。
招魂:用屈原《离骚》典。
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
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
《春日》创作背景咸淳(公元1265—1274年)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白鹿洞书院堂长,他不做,以闲居山林为乐。
国破家亡之际,有力挽狂澜而杀身成仁者,也有隐遁山林以保全名节者,这首诗即作者为表现后者的心态而作。
《春日》赏析此诗首联直抒胸臆,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己;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与宋代许多名家,如苏轼、秦观、陈与义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
春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春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春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⑴,无边光景一时新⑵。
等闲识得东风面⑶,万紫千红总是春⑷。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
⑵光景:风光风景。
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⑶等闲:轻易,寻常,随便。
东风面:借指春天。
东风,春风。
⑷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春景,也用以比喻物丰富多彩,繁荣兴旺的景象。
白话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
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项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
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
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
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
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整体赏析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篇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春日宋代: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译文: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美丽的春光已经离去了大半,心中多少郁结幽情都难以诉说。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燕子筑巢未就,穿梭于寒食雨中衔泥筑巢,自己却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昏昏沉沉。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窗外的青草惦记着濂溪老周敦颐,几亩田园思念着涑水翁司马光。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我没有写招魂赋只能让屈原去独自狂啸了,姑且排列词句,酬答春天的造化之工。
注释:韶(sháo)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寒食:即寒食节。
中酒:受到酒的伤害。
一窗草逆濂(lián)溪老,五亩园私涑(sù)水翁。
逆:迎接。
濂溪老:指周敦颐。
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私:偏爱。
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招魂:用屈原《离骚》典。
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
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
赏析:此诗首联直抒胸臆,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己;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与宋代许多名家,如苏轼、秦观、陈与义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精】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译文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注释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簇五辛:蔟,攒聚的意思。
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
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
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于谦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
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
谥曰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2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古诗简介《春日》是北宋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翻译/译文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浣溪沙·春日即事》全文及赏析●浣溪沙·春日即事【作者: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鉴赏】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
开头“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
”二句即目写景:蜂、柳、鸦。
蜂为“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
“不记家,已表明词人”记家“的内心情结,表明本篇的主旨是写思乡情怀。
柳为”新柳“,鸦为”啼鸦“,这是春天景物,柳、鸦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示离愁乡思的传统意象。
如”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梁元帝萧绎《折杨柳》)上句写”游蜂“,言”不记家“,已表现词人心曲;下句写”柳“”鸦“,却是暗示衷肠。
于是才有后面的”寻思旧事即天涯“。
”即“,是”便是“的意思,盖”事“已”旧“矣,一”寻思“,便”天涯“之隔。
刘辰翁另有《山花子。
春暮》词说:”东风解手即天涯,曲曲青山不可遮“,也是说春风中一分手,便是天涯相隔,即使所距咫尺之隔,也不相见,写空间距离如此,写时间距离也是如此。
过片承上往往不堪回忆之意,转入抒情。
“睡起”句为倒卷法。
“有情”,即指上句“寻思旧事”而言。
所以知“寻思旧事”是午睡初醒时的心理活动。
为此睡起后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而“情”也连同画一齐被卷起来了。
这里的“和”字有“连同”之意。
“情和画卷”,“卷”字兼管“情”与“画”。
“情”也称“卷”,是情不得舒展之意。
蕉心可卷,诗词中常用蕉心喻指人的情感,故情也是可卷的。
“我情似画,可以卷也。
”不很是富有情致。
“燕归无语傍人斜”在句型上是与“睡起有情和画卷”构成对仗,上句人事,下句景物,以景物反映人的心态;但从写景来说,又与“晚风”句并列对称。
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
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象默默无言。
《春日即事二首(其二)·吕本中》原文与赏析吕本中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这首诗抒写病后看花,感到春意盎然,而兴起了寂寞怀人之情。
起联“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写病后起来看花。
首句点明时令。
“迟”即迟迟,和舒貌。
《诗·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多情”指“白日”,意思是说,春日留恋大地,不肯西落。
室外春光和舒,自觉有些情趣,就勉强走下庭阶,看一下园花开得怎么样?颔联写室外初春景物。
春到人间,和风拂煦,池馆里的积雪已逐渐消融。
独倚阑干,纵目凝望,看到满园勃勃生机,竟不肯离去,一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
诗人之恋春情怀于此可见。
张九成极赞此联,认为“可入画,人之情态,物之容态,二句尽之。
”颈联继续写景而寓有感慨。
一眼看去,花间有不少狂蜂浪蝶,正在着意采春。
而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中,却显得冷落凄凉。
“兔葵燕麦自无知”句暗用刘禹锡写看花诗而被贬的典故。
刘禹锡在《再游玄都观》诗的序文中说:“重游玄都观,(桃花)荡然无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就诗意推测,上句的乱蝶狂蜂当隐寓以前夤缘钻营的人,下句兔葵燕麦借指后来失势无依的人。
一说“有意”,一说“无知”,两句不但属对精工,而且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末联从池边垂柳引起怀人之意。
我国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
池边垂杨,万缕千条,迎风飘荡,如同妙龄*** ,腰肢婀娜,大有情致。
但是我的友人却天各一方,有的且音讯久疏,即使折尽长条,又将送给谁呢?不由得迷惘万分!这首诗以情景交汇的艺术表现手法写病后看到的早春风光,并抒发自己的情怀,其中忧国惜乱之情亦隐寓于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耿直、明朗的爱国思想。
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精】原文:春日宋代:宇文虚中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译文: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请不要叹息在北方洹水地带春耕太晚,三月里天气尚寒报信的春风刚刚吹来。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遥想这个时节江南的景象,阳光下河中涨满春水,鸭子在水中拨弄落水花瓣。
注释:北洹(huán)春事休嗟(jiē)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北洹:北方的洹水,这里是指今塞北之地。
洹,指洹水,即今安阳河,源出山西省黎城县,经河南林虑山,入于卫河。
嗟:叹息。
花信风:应花期而吹来的风,相传花信风共有二十四番。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东吴:泛指古吴地,相当于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
满江:涨满春水的江河。
鸭绿:喻水色如鸭头浓绿。
残红:落花。
赏析:诗人于奉旨使金,被羁不归。
后在北方安了家,做了大官,但是,身在金邦心在宋,内心并没有忘却故国。
最后还由于他暗中策划南归,事情败露,与全家一起被杀。
因此,在他生前,思念故国之情经常流露在笔端。
此诗以三月塞北刚吹起春风,而江南已水绿花落,寓诗人对江南春色的眷恋。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按日历看,阴历三月已经到了暮春的季节。
在江南,春耕的工作早已干得热火朝天。
但这里,北方洹水带,黄土地上,现在才开始春耕。
别看是三月了,但春寒仍浓,只不过偶而从南方吹来几阵报信的春风罢了。
这里根本不能同春意盎然的江南相比。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在诗人思潮起伏的脑海里,只能凭着向往,凭着回忆描绘出江南此时的春景。
风和日丽,满江清澈的流水。
两岸的桃花已谢,落下的花瓣飘流在水面。
水面上游过来一群鸭子,它们一面嬉戏,一面追逐流动的花瓣,嘎嘎的声音热闹非凡。
后二句诗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起初以扬州为行在,后又定都杭州,称临安。
诗中“东吴”语,双管齐下,兼寓思乡和思君之情,言外之旨甚明。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春日即事翻译和赏析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DDDD,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
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即事,眼前的事情与情景。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宿鸟,黄昏时归巢的鸟。
阅读训练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
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译文:
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
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创作背景
李弥逊是一位正直的爱国人士,曾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这首诗通过自己门可罗雀的冷落景象,寄托对世态冷暖、人心不古的感叹,应
当作在免职以后。
赏析:
《春日即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
雨以及风雨摧残而落花狼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
世态炎凉的情绪。
全诗语言新奇,比喻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的前两句写眼前的春景。
时当晚春,细雨廉纤,像织就了一张丝网,
想要网住春光。
这句是宋人以文为诗的典例,短短七个字,却有多层意思:小
雨丝丝,描绘小雨飘飘洒洒,绵密轻飏,是一层意思;由雨丝的状貌,想到了
真正的蚕丝,又是一层意思;由雨丝交织的状况,想到由丝织成的细网,是一
层意思;由暮春时令及网,想到眼前的雨似乎想把春网住,即把春留住,又是
一层意思。
这样写,层层递进,设想及比喻都十分新颖。
尤其是“网春”二字,道人所未道,令人拍案叫绝。
就这么一句话,便将诗人感叹春日易过、逝水难
回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而春天毕竟是留不住的,所以第二句放手写残春。
眼前是落花狼藉满地,天色黯淡,已近黄昏。
这句是景语,也是情语。
上句的
小雨,这句的落花、黄昏,这清冷凄凉的境地,正如李清照词所表达的:“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
慢·寻寻觅觅》)诗人正是借景吐露自己寂寞难忍的情愁。
上两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便因情写景。
首先用翟公罢官后门可罗雀的典故,说自己罢官后门前冷落的情况;然后写自己在归巢的鸟儿的鸣叫声中,关
上了家门。
上句感叹世情冷暖,下句写寂寞无聊的哀伤。
“宿鸟”应上半的黄昏,以鸟声衬托前句门前的冷落,“自掩门”的“自”字,充满了落魄的感叹。
既然门可罗雀,没人来访,门自然用不着开,可他的门居然开了一天,到这时候,暮色沉沉中,他才去关门。
这举动等于告诉人们,他是多么希望有人来,
黄昏关门是何等无可奈何,他关的不单单是一扇门,又关闭了一整天的等待与
期望。
这样一折,上句“车尘不到张罗地”的愤疾更为加深,诗人不甘寂寞的
心情也暴露无遗了。
李弥逊被罢官后,心情不佳,所以反映到笔下的春景也是如此低沉,可见
他胸中渟蓄着无数的不平。
在官场时,感于官场的复杂与黑暗,想要挂冠归隐,与麋鹿为友;一旦真正被排挤,回到家中,无所作为,又会因报国无门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