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政治课程教案:关注安全,从自我保护做起。
众所周知,目前社会上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少年成为了身心双重受到威胁的群体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成为了非常必要的问题。
政治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老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政治课程建立安全意识。
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政治老师应该重点讲解关于安全方面的内容。
例如,讲解如何避免网络诈骗、如何防范交通事故、如何防范地震等。
政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对学生进行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关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也有非常好的帮助。
政治课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作为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安全保护能力,需要掌握真实、实用的技能,而政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判断和应对危险的情况,如何正确地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等。
这些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正确的应对,如此一来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政治课程培养安全意识的约束力。
不但要在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将安全思想贯穿到学生平时的行为中,真正起到普及安全常识、安全意识的效果。
例如,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好公民,遵守规则、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安全思想的凝聚和传递,不仅有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和推广,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观念对于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初中政治课程时,我们既要关注安全问题,也要注意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学习政治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行为上时时刻刻时刻紧守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规则。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还可以给大家带来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树立防范意识》防范意识。
本课内容主要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拒绝诱惑,克制冲动和做正确的选择三大方面讲解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防微杜渐,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资料,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树立防范,课上和大家分享。
一、新课导入大错大恶一般是由小错小恶逐步演化而来的。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防微杜渐,特别是在面对诱惑和冲动的时候,要保持定力,做出正确的选择,用法律意识筑牢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
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1、有人认为,只要自己不犯大错,犯点小错没有关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举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知识链接:(1)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索要他人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严重不良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在违反社会规范上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
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有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2017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科版全册)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1.1我爱我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和班级生活的情感。
2.能力目标学会在集体中学习、进步、成长,使自己自觉归属于集体。
3.知识目标懂得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了解归属感的含义及表现;懂得感受、体验、参与校园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归属感,了解归属感的含义及表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和班级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调查和了解学生在七年级时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过哪些活动; 2.搜集学生在七年年级时参加集体活动的照片、影像等资料,制作视频短片; 3.课前发放《归属感小测验》测试卷; 4.选拔和培训“小记者”; 5.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过去一年参加的学校和班级组织的主要活动,搜集相关照片或事例。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相亲相爱一家人》视频说明:教师可以搜集自己所执教班级学生在过去一年时间中参加集体活动的照片、影像等资料,制作视频短片,配以《相亲相爱一家人》的音乐。
【教师提问】看过这段视频,你想起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交流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体会班级和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在这个家园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教师过渡】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从学校到工作岗位,都离不开集体。
父母给了我们一个小家,老师和同学组成了班级和学校这个大“家”。
学校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家园,老师和同学是我们的家人,给了我们无限的温暖和欢乐,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假期结束了,欢迎同学们回到久违的“大家”。
讲授新课环节一:家的感觉活动一:畅所欲言【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结束了,在假期里,你有哪些趣闻逸事愿意与大家分享呢?【学生活动】学生畅谈自己的假期生活。
【呈现课件】假期心情【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都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愉快的暑假,那么在暑假中大家有没有想念老师和同学呢?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有没有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对返回学校和班级有点期盼和渴望呢?回到学校前和回到学校后,你分别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与大家分享。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行为问题,以及这些行为问题的性质和危害。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预防和纠正这些行为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仍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面对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时,容易迷失方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意识。
3.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它们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3《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条件及其意义,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两种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认识尚不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内涵,提高自身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条件及其意义,学会正确运用这两种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条件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准备相关法律条文,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案例中是否存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法律条文,让学生明确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定义及条件。
同时,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判断标准。
八年级上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授课人:蜀光绿盛实验廖淑琴复习目标:2.树立防范意识,自觉抵抗不良诱惑3.克制冲动,远离违法犯罪【环节一:幸运接龙】1.迅速找出以下知识点,为幸运接龙作准备。
2.规则:由一位同学点名,下一位同学答复,答对的小组加2分并提问下一位同学〔每个小组轮流抽一个同学〕时间:3分钟第一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1.不良行为是〔〕的行为,有此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分法》。
2.严重不良行为是〔〕的尚〔〕的违法行为3.从不良行为到犯罪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4.如何预防违法犯罪?①〔〕,是预防违法犯罪的〔〕。
②我们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克服、矫正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开始、〔〕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框:拒绝诱惑克制冲动5.如何拒绝诱惑?①面对诱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要沦为诱惑的“奴隶〞,更不能为了追逐诱惑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②只有〔〕住自己的〔〕,我们才能做到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秉持正道。
6.如何克制冲动情绪?①面对他人的冒犯,我们一-方面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去〔〕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的态度,用我们的优秀品质去战胜他人的无礼。
②我们要学会凡事三思而后行,用〔〕来引导自己的〔〕,〔〕住自己的〔〕,做一个智慧的少年。
第三框:做出正确的选择7.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做出某个选择前,学会〔〕各种选择的利弊和可能的后果,做出〔〕选择近几年考点分布:20xx年(选择)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的关系20xx年(选择) -般违法开展为犯罪的启示20xx年(选择)一个未成年人走上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启示【环节二:中考真题】命题规律总结:从xx近几年中考命题情况来看:1.易考点:拒绝不良诱惑,树立防范意识(考查了生应该怎样拒绝不良诱惑,怎样树立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常考点:关于刑法的认识 (考查了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等)【环节三:典题聚焦】(一)案例剖析:违法犯罪(二)材料解析:网络诱惑【环节四:作业翻转】1.以小组为单位,改正其他小组的试卷,最先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2.各小组作为教师讲评改卷结果,分析得失分原因温馨提示 (选择题) 1、先审题意,范围和关键词要注意排除误项,排除异项2、审好题干与题枝的关系〔材料题):1、审明题意回归书籍2、抓住核心观点3、答案要有条理【中考演练】八上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得分:1 2 3 4 5 6 7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10.5分〕1.一份调查显示,20xx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有1.77亿,其中39. 6%的青少年反映总是或经常遭受网络语言暴力,25. 3%的青少年存在总是或经常实施网络语言暴力的行为。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上11.1《我们的责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1课《我们的责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责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并学会如何积极地承担责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责任时存在逃避、推诿的现象。
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对责任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责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增强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责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2.如何积极承担责任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责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对责任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
2.设计教学情境,准备相关道具。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涉及不同场景下的责任承担,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责任从哪里来?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责任与个人成长的案例,案例中的人物在面对责任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让学生分组讨论:责任与个人成长有什么关系?如何积极承担责任?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承担场景。
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家庭、学校、社会等,组内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父母、老师、同学等。
要求学生在扮演过程中,积极承担相应责任。
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增强法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能力,提高理性思考、正确选择的能力。
3. 知识目标知道我们要面临许多选择,学会在善恶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学会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面临群体负面压力时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设计收获卡的版式,制作PPT.学生准备:学生排练情景剧(教材P85页初中生小王和小李的故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星播客"张继科的故事【教师提问】张继科面临过哪些选择?他是如何做的?【学生交流】略。
【教师引导】张继科面临着许多选择,我们同样也面临着许多选择,怎样认识这些选择,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做出正确的选择。
设计意图:张继科是学生熟悉且喜欢的运动员,他带伤为国征战的事迹也让学生们很振奋.通过分析张继科所面临的选择和他当时的做法,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处处存在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讲授新课环节一:选择无处不在【呈现课件】【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做出的选择是充满善意的,是好的。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这样的选择。
【呈现课件】【教师提问】这些选择和大家的选择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略。
【教师总结】我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选择,有些选择属于个人偏好,并无对错之分;有些选择涉及国家、社会、他人的利益,有善恶之别。
很多时候,面对是非善恶的选择就在我们一念之间。
【呈现课件】我的认识:我们既要学会自主地做出选择,又要学会在善恶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生齐读)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分析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感悟身边形形色色的选择。
呈现错误的选择结果。
《树立防范意识》防范意识。
本课内容主要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拒绝诱惑,克制冲动和做正确的选择三大方面讲解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防微杜渐,特别是在面对诱惑和冲动的时候,要保持定力,做出正确的选择,用法律意识筑牢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防微杜渐,特别是在面对诱惑和冲动的时候,要保持定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法律意识筑牢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做出某个选择前,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和可能的后果,做出合理合法的、负责的、正确的选择,有助于我们走向自主,获得成长。
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资料,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树立防范,课上和大家分享。
一、新课导入大错大恶一般是由小错小恶逐步演化而来的。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防微杜渐,特别是在面对诱惑和冲动的时候,要保持定力,做出正确的选择,用法律意识筑牢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
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1、有人认为,只要自己不犯大错,犯点小错没有关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举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知识链接:(1)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索要他人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严重不良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在违反社会规范上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
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有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4、事例探究:在南京市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犯罪嫌疑人小力供述了他的违法犯罪事实。
两年前他到学校报到,与宿舍5名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
不久,他们耐不住学校的严格管理,就溜出去“热闹热闹”。
从此,他们经常集体翻墙出去喝酒、抽烟。
时间久了,家里给的钱不够花了。
这时他们中有人建议不如顺便去“拿”点儿东西。
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在夜里酒足饭饱后,一块儿到附近的学校行窃。
起初,他们还算有点节制,不“拿”太贵重的东西。
后来,他们经常作案,胆子也大了,什么值钱就“拿”什幺。
几次顺利得手后,他们对仅仅在学校里“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决定干点儿大的。
他们先后盗窃的财物价值数万元。
小力等6人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5、活动探究: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上图中小高、小赵各种行为的性质。
不良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不良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犯罪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人因不改正错误而走向犯罪的案例。
6、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不良行为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7、事例探究:国庆节到了,学校放假一周。
小峰约表弟小宁和他的同学小萌等人到山上去玩。
上山连中他们经过一个苹果园,只见鲜红的苹果挂满了枝头,煞是诱人。
小峰望着苹果说:“真想摘个苹果吃。
”小宁和几个同学也说:“是啊,多好的苹果啊,真想尝尝。
”小萌说:“那就摘几个吃吧。
”“这不是偷吗?不行吧?”小峰有点害怕。
小萌说:“怕什么,不就是几个苹果吗?小事一桩。
再说了,我们偷偷摘,别人也不知道。
”于是,几个人爬到树上摘了很多苹果,吃够了,还要带走一些。
正准备离开时,他们被果园的主人发现并被扭送到当地派出所。
8、一个人不是一下子就变坏的。
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因此,我们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克服、矫正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9、活动探究:看79页的几幅情景图,各种不良行为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制订防止和克服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
三、拒绝诱惑,克制冲动1、拒绝诱惑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
面对诱惑,有些人头脑清醒,意志坚定;有些人却在追逐诱惑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丧失了人格,最终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2、活动探究:小周今年15岁,是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
最近,他迷上了摄影,一到周末,他不是去拍照,就是去请教行家。
只是家中那台老掉牙的“傻瓜”照相机实在不争气,拍出的照片效果就是不好。
一天,在公园的厕所里,他看见墙上有一个挎包,包中正好有一台十分高级的数码照相机。
小周禁不住诱惑,拿了照相机跑出了公园。
小周在得到这台高级照相机的同时失去了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小周的这种行为?3、面对诱惑,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要沦为诱惑的“奴隶”,更不能为了追逐诱惑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当我们禁不住物质和利益的诱惑,把自己的手伸向他人的财产,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违反了法律规范。
4、事例探究:某日,小钱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时,无意间发现机器上留有一张被人遗忘的信用卡,当即随手带走。
当天下午,当小钱告诉17岁的好友小赵,自己从自动取款机上“捡”了一张信用卡后,小赵心中一动。
她对小钱说:“这卡没用的。
信用卡都有密码,你把它扔了吧。
”小赵想,也许这卡还有用呢。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拿着小钱扔掉的信用卡,来到某超市内的一个手机柜台。
她精心挑选了一部白色的名牌手机,手持“捡来的卡”刷卡时,营业员并未要她输入密码。
小赵“机灵”地根据信用卡正面的持卡人姓名拼音签下了名字。
初试成功,小赵喜出望外。
“当时我有点昏头了,鬼迷心窍,有钱赶快用。
”怀揣这张不用密码的信用卡,小赵先后在多家品牌店冒用他人信用卡连续消费,一天之内,总计刷卡消费金额竞高达16375元。
被抓荻归案时,她正在翻阅手机说明书,购买的化妆品等甚至都没来得及拆包装。
因犯信用卡诈骗罪,小赵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5、青春期的我们充满好奇,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一探究竟,而且喜欢亲自去试一试。
然而,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能试的。
面对危险的诱惑,如果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完全受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因一念之差而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6、事例探究:“只吸一口”的代价初中生小华原本成绩优良,但从八年级上学期起就开始退步,原来他在黑网吧结交了几个社会上的“朋友”,还学会了抽烟。
一天,几个“朋友”拿来几支“特别”的香烟,说是抽了会特别舒服,问小华要不要试试。
小华禁不住诱惑就吸了一口,谁知这是一支掺了毒品的“毒烟”,小华从此就染上了毒瘾。
为了得到毒品,小华天天和那几个“朋友”混在一起。
父母知道了以后拒绝再给他钱。
为了能够有钱购买毒品,小华干脆加入了那个经常卖毒品给他的团伙,成了团伙中最年轻的毒贩。
一年以后,这个毒贩团伙被警方破获,其他毒贩有些被判了死刑,有些被判了无期徒刑。
小华因为是未成年人,被从轻判处有期徒刑八年零六个月。
这时的小华还不满16岁。
7、在诱惑面前,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欲望。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只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我们才能做到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秉持正道。
我们还遇到过哪些需要拒绝诱惑的情况?说说自己拒绝诱惑的经历和心得。
8、克制冲动青少年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很容易因外部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又缺乏足够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这使得我们有可能因为遭受挑衅、侮辱、欺负而情绪激动,甚至完全失去理智,做出极端的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
9、争强好胜酿苦果在学校的一次篮球比赛中,A班输给了B班,A班的同学很不服气,邀约B班的同学几天后在学校蓝球场再决高下。
B班的同学毫不示弱,同意应战。
当天放学后,许多同学都来到现场观战。
刚开始的时候,比赛的气氛还很好,双方你来我往,比分不相上下。
谁知道后来随着肢体碰撞的不断增多,火药味越来越浓。
在一次比较危险的碰撞之后,双方发生争执,继而互相辱骂和挑衅,最后竟然动起了手,篮球比赛演变成了群体斗殴。
在打斗过程中,A 班一名同学的眼睛受伤。
伤人者最后被Z安机关带走,其他参与打架的同学也受到了严厉的校纪处分和行政处罚。
10、面对他人的冒犯,我们一方面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去沟通、协商、解决,另一方面电可以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用我们的优秀品质去战胜他人的无礼。
是鲜花,就不要因为野草的议论而忘记开放;是雄鹰,就不要因为麻雀的叫嚷而停止翱翔。
真正自尊的人,没有人可以使他自卑。
11、报复心理要不得小文在拖地时,无意间把污水溅到了同学王某的裤子上。
平时脾气就很坏的王某顿时火冒三丈,一把把小文推倒在地上,还恶狠狠地辱骂了小文一通。
生性怯懦的小文当时没有反抗,内心却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放学后,他捡了一块石头躲在校门口,等王某一出校门,就拿起石头向王某砸去,结果恰好砸中王某的头部,导致王某重伤,后来,小文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12、常言道:冲动是魔鬼。
冲动会使人变疯狂,冲动会让结果变苦涩,冲动会点燃愚蠢的火把,灼伤自己和他人。
我们要学会凡事三思而后行,用理智来引导自己的情绪,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做一个智慧的少年。
13、故事分享:从前有个了不起的剑术大师,声名远扬,弟子众多。
一天,一个臭名昭著的剑客前来挑战。
此人总是先用言语激怒对方动手,然后观其破绽,找机会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大师欣然接受了挑战。
两人刚摆好架势,对方就开始辱骂大师,用尽了世间的污言秽语。
可大师始终一动不动地站着,神态平静而从容。
最后那名剑客自知已败,羞愧地走了。
弟子们多少有些失望,毕竟大师并没有真正动手教训对方。
他们问大师:“您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羞辱呢?”大师答道:“如果别人送你一件礼物而你不接受,那么这礼物最终属于谁呢?”寻找克制冲动的有效办法并与同学交流分享。